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心动图对62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心功能变化的评价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蕾 许迪 +6 位作者 孔祥清 陆凤翔 杨荣 盛燕辉 曹克将 雍永宏 陈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57-658,661,共3页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前后左、右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对62例成功施行经皮穿刺ASD封堵术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1周及1个月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心脏大小及功能的改变。结果:ASD封堵术后...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前后左、右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对62例成功施行经皮穿刺ASD封堵术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1周及1个月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心脏大小及功能的改变。结果:ASD封堵术后,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每搏量及左室射血分数增大,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未见明显改变;右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右室舒张末期容积、右室收缩末期容积、右室每搏量、右室射血分数及右室心肌工作指数均减小。结论:经皮穿刺ASD封堵治疗既可减轻右室容量负荷,改善右室功能,也可改善左室的收缩功能;超声心动图对ASD封堵前后心脏血流动力学评价及疗效的观察起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D 超声心动图 封堵术后 房间隔缺损 左室舒张 舒张末期 经皮穿刺 每搏量 容积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及经食道超声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符川 陈跃武 +2 位作者 张建辉 梁桂玉 范天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58-761,共4页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在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特点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在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特点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4年10月间在本院实施ASD介入封堵术患者的相关资料,探讨经胸、经食道超声术前对房间隔缺损的测量值及其与所选封堵器大小的关系。结果①69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TEE评估适合实施封堵术者65例,最后成功实施封堵者60例(86.96%,60/69),手术顺利,术后无并发症;②成功封堵患者中ASD缺损径的TEE测量值均显著大于TTE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缺损径的TEE测值显著大于TTE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损最大径的TEE测值与封堵器大小的相关性高于TTE。结论 TEE对ASD缺损口大小、残缘情况的评估更接近缺损实际且优于TTE,但对整体评价存在不足;在房间隔伸展径的评估中TTE优于TEE,建议ASD封堵术前应行TEE作为TTE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超声心动图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房间隔缺损 封堵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在外科微创封堵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吴勤 杨一峰 +8 位作者 徐新华 高雷 杨进福 王欣 谢立 熊炼 尹倪 金万存 赵天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02-609,共8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外科微创封堵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尤其是特殊难堵类型缺损的术前、术中及术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外科微创封堵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287例,术前行经胸超声心动图筛选合适病例,术中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再...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外科微创封堵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尤其是特殊难堵类型缺损的术前、术中及术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外科微创封堵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287例,术前行经胸超声心动图筛选合适病例,术中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再次准确评估选定封堵器型号,引导封堵器正确放置并评估封堵效果,术后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定期随访评估近中期疗效。结果:287例房间隔缺损中276例封堵成功,成功率96.17%,其中多孔型缺损37例,后下缘短残边者23例。随访过程中示封堵器位置固定满意,无轻量以上残余分流及瓣膜反流,无严重传导阻滞发生。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外科微创封堵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尤其是特殊难堵类型缺损有着重要且可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外科微创封堵术 超声心动图 房间隔封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右心形态和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玉顺 吴栋梁 +3 位作者 张军 李寰 代政学 贾国良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7-289,共3页
目的 :评价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房缺 )封堵术后及随访中右心形态及右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 :全组患者 36例 ,男性 11例 ,女性 2 5例 ,年龄 5~ 5 6 ( 2 7 2± 14 6 )岁。均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于封堵术前 1天、术后 2天、术后 ... 目的 :评价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房缺 )封堵术后及随访中右心形态及右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 :全组患者 36例 ,男性 11例 ,女性 2 5例 ,年龄 5~ 5 6 ( 2 7 2± 14 6 )岁。均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于封堵术前 1天、术后 2天、术后 3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右心室容积采用面积长度法计算。结果 :房缺封堵术后 2天及 3个月随访 ,右心房上下径、左右径 ,舒张末期右心室前后径、左右径均进行性改善 ,与术前比较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0 0 1)。术后 2天 ,右心室的舒张末期容积 ,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术后 3个月右心室的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较术前进一步改善 ,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房缺封堵术后及短期随访中 ,右心形态进行性改善 ,主要表现在右心房上下径、左右径及右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左右径进行性缩小 ;右心室的高动力循环状态术后虽明显减轻 ,但随访中右心功能无明显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封堵术后 右心形态 超声心动描记术 Amplatzer封堵器置入术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超声指导房间隔瘤并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介入封堵 被引量:6
5
作者 孙泽琳 谢启应 +6 位作者 杨天崙 蒲晓群 郑昭芬 李传昶 陈晓彬 邓金华 孟霜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55-760,共6页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房间隔膨出瘤(atrial septal aneurysm,ASA)并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封堵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必要时结合经食...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房间隔膨出瘤(atrial septal aneurysm,ASA)并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封堵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必要时结合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诊断14例ASA合并ASD成年患者(男3例,女11例):房间隔瘤均突向右房,基底部宽度13~24(18.5±3.9)mm;膨出深度7~11(9.7±1.8)mm。合并单孔ASD 10例,多孔ASD 4例,彩色多普勒显示左向右分流:所有患者均在X线和术中TTE监测下行介入封堵治疗;术后采用TTE随访,评价其疗效。结果:14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介入封堵治疗,共植入国产ASD封堵器14枚。术后即刻无残余分流。随访6~12月,经TTE未见残余分流,封堵器位置固定,无移位等并发症发生。11例(79%)患者心脏大小恢复正常,其余患者心脏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ASA并发ASD的患者可行封堵治疗,但有其特殊性,经胸超声心动图在病例选择、术中引导和术后随访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超声心动图 房间隔膨胀瘤 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心房间隔缺损及其疗效评价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戈军 刘延玲 +3 位作者 戴汝平 曾筝 李澎 蒋世良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A09期7-10,共4页
目的:经导管置入Amplatzer 封堵器治疗二孔型心房间隔缺损(ASD,中央型) ,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全组34 例,年龄31-00 ±15-74 岁(5 ~53 岁) ,体重50-69 ±16-62 kg... 目的:经导管置入Amplatzer 封堵器治疗二孔型心房间隔缺损(ASD,中央型) ,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全组34 例,年龄31-00 ±15-74 岁(5 ~53 岁) ,体重50-69 ±16-62 kg(18 ~79 kg) ,术前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 检查示ASD直径平均为16-94 ±5-38 m m(6 ~28 m m) 。所有病例均在透视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 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 封堵器封堵ASD。术后24 小时、1 个月、3 个月及1 年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 、心电图及X 线胸片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34 例ASD 直径的球囊测量值为21-82 ±5-31 m m(8 ~32 m m) ,选择的封堵器直径为23-62 ±5-52 m m(10 ~34 m m) 。34 例封堵器置入均获得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 % ,术中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无急诊手术病例。34 例术后即刻TEE 显示10 例(29-4 % ) 存在微量~少量残余分流。术后24 小时行TTE 检查示3 例(8-8 % ,残余少量左向右分流;术后1 个月TTE 示2 例(5-9 % ) 存在少量分流。X 线胸片检查:全部显示肺血减少、右心房室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心房间隔缺损 介入疗法 AMPLATZ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对心脏重构近、中期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郑昭芬 蒲晓群 +6 位作者 杨天崙 陈晓彬 李传昶 莫龙 张利辉 谢伟 邓金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0-322,共3页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心脏结构与大小的近、中期变化。方法:观察30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封堵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房内径(LAd)和右室内径(RVd)...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心脏结构与大小的近、中期变化。方法:观察30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封堵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房内径(LAd)和右室内径(RVd)大小及变化。结果:封堵术后第3天,LVEDD与LVEDV较术前缩小,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时,LVEDD与LVEDV进一步缩小。封堵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LAd较术前缩小,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比较无明显变化。术后第3天RVd较术前增大,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能有效改善室间隔缺损患者近、中期心脏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经导管关闭 心脏重构 近、中期疗效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超声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前筛选及术中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程艳彬 李楠 +2 位作者 杨光 王晓冰 杨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05-908,共4页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前评估及术中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96例ASD患者,术前采用TTE筛查,测量主动脉短轴切面、胸骨旁四腔切面、剑下双房切面ASD大小及残余边缘长度。根据测量的ASD直径和缺损周边残端的软...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前评估及术中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96例ASD患者,术前采用TTE筛查,测量主动脉短轴切面、胸骨旁四腔切面、剑下双房切面ASD大小及残余边缘长度。根据测量的ASD直径和缺损周边残端的软硬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的封堵器,并采用TTE进行术中监测。结果 96例患者中,10例患者未能全部获得各切面清晰图像,其余患者均准确纳入或排除,患者手术顺利,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经胸图像质量良好,经多切面观察ASD效果满意的患者,可单独应用TTE进行术前评估及术中监测,可以根据缺损的最大径平均值选择封堵器型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经导管介入封堵术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超声心动图对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作用 被引量:8
9
作者 殷哲煜 刘宏宇 +4 位作者 张国伟 白云艳 刘宗泓 连杰 董晓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1-253,共3页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对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的指导作用。方法应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术前经胸测量房间隔缺损最大直径以及周缘情况;TTE法指导非体外循环经右胸ASD封堵术,评价封堵器牢固程度以及有无残...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对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的指导作用。方法应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术前经胸测量房间隔缺损最大直径以及周缘情况;TTE法指导非体外循环经右胸ASD封堵术,评价封堵器牢固程度以及有无残余分流;术后即刻、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TTE观察封堵器位置及有无分流。结果术前TTE测量ASD最大直径为11~48mm[(26.76±10.53)mm],封堵器大小为16~58mm[(34.35±11.54)mm]。除2例术后三天及术后1h脱落改行直视修补术外,其余38例均一次封堵成功,成功率95%。应用此方法,缺损最大直径大于30mm的病例的疗效与小于30mm的病例疗效无差别。结论在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经胸超声心动图在术前筛选病例、测量缺损大小、术中指导手术全过程以及术后追踪随访病例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经胸超声心动图 非体外循环 封堵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监测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10
作者 邓劲松 郑权辉 +4 位作者 邓素雅 王洁 张春丽 曾广绥 石挥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813-3815,共3页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术前TTE检查筛选5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TTE检查配合X线监测下行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术,其中23例房间隔缺损(ASD),29例室间隔缺损(VSD),4例动脉导管未闭(...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术前TTE检查筛选5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TTE检查配合X线监测下行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术,其中23例房间隔缺损(ASD),29例室间隔缺损(VSD),4例动脉导管未闭(PDA),1例VSD合并ASD。结果:52例患者均成功封堵,封堵术后即刻、1周内、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随访TTE观察封堵效果,封堵器位置良好,封堵器周边无残余分流。3例ASD及2例VSD未成功封堵。结论:TTE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前病例的选择、术中监测封堵器释放、术后疗效评价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超声心动图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封堵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监护下国产器材封堵房间隔缺损的心导管法与经胸小切口法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何小梅 赵丽娜 +5 位作者 郭学佳 张宁 孙玉娜 王军 王震 刘改芹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29-634,共6页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引导下采用国产器材在封堵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时心导管法及经胸小切口法两种介入术式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成功采用国产器材封堵ASD共1 080例,其中心导管法734例,经胸小切口法346例。心导管...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引导下采用国产器材在封堵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时心导管法及经胸小切口法两种介入术式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成功采用国产器材封堵ASD共1 080例,其中心导管法734例,经胸小切口法346例。心导管法术中是在导管室用大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引导下,并结合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监测整个封堵过程,以TTE评价疗效。经胸小切口法在手术室完全使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引导整个封堵过程,指导放置封堵器,并即刻评价疗效。结果:两种介入术式中用国产器材封堵ASD均能取得满意疗效,两种介入术式比较,缺损最长径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D/房间隔长度、封堵器大小、封堵器大小与ASD最长径的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当ASD算术平均数<30 mm时,两种介入术式封堵成功率均为100%;当ASD算术平均数≥30 mm时,经胸小切口法封堵成功率为100%,心导管法封堵成功率为50%。结论:国产器材封堵安全,成本低。对于同样大小的缺损,经胸小切口法选择的封堵器较小,更合适。当ASD算术平均数≥30 mm时,经胸小切口法成功率比心导管法大,心导管法失败者可转为经胸小切口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国产封堵器 安全性 心导管法 经胸小切口法 介入治疗 房间隔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食道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金朝龙 林先和 +3 位作者 史学功 肖洁 许昌庆 王德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59-761,共3页
62例先天性心脏病Ⅱ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术前均行二维经胸超声(2D-TTE)、二维经食道超声(2DTEE)检查测量ASD最大径及经食道实时三维超声(RT-3DTEE)检查测量ASD最大直径及面积。将所得测结果与房间隔缺损封堵器(ASO)型号作对比。60... 62例先天性心脏病Ⅱ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术前均行二维经胸超声(2D-TTE)、二维经食道超声(2DTEE)检查测量ASD最大径及经食道实时三维超声(RT-3DTEE)检查测量ASD最大直径及面积。将所得测结果与房间隔缺损封堵器(ASO)型号作对比。60例患者成功接受经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术(TCASD)治疗,术后均未探及残余分流,1例因经食道实时三维超声诊断为多孔型ASD而放弃封堵,1例因上腔静脉侧残边缺如放弃封堵。RT-3D-TEE、2D-TEE和2D-TTE的ASD最大径与ASO型号相关良好(r=0.881、0.798、0.702),RT-3D-TEE测量面积与ASO型号相关性系数为0.912,最大径的相关性RT-3D-TEE测量的最高,同时运用RT-3D-TEE测量面积和ASO型号的相关性比此3种方法测量ASD最大径的相关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食道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房间隔缺损 封堵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经右心房微创封堵术的临床评估 被引量:9
13
作者 尹倪 赵天力 +5 位作者 杨一峰 徐新华 王欣 吴勤 高雷 陈金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76-580,共5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非体外循环下,经食管超声引导,通过右心房穿刺,封堵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方法,总结其在患儿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选取115名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儿作为封堵组,采用正中胸骨下段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经右心房穿刺,...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非体外循环下,经食管超声引导,通过右心房穿刺,封堵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方法,总结其在患儿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选取115名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儿作为封堵组,采用正中胸骨下段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经右心房穿刺,采用食管超声引导封堵器闭合缺损,术后严密随访1~13月。同期59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儿作为循环组,采用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手术。比较两组患儿在手术过程、术后恢复和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封堵组除1例发生封堵器移位,其余114例封堵成功。封堵组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和输血率均显著低于循环组(P<0.01),而各类并发症与循环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下食管超声引导经右心房穿刺封堵儿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是一种相对简单、安全、有效的新型手术方法。短中期随访结果显示良好,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封堵术 食管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评价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心脏结构和心功能变化 被引量:6
14
作者 唐冰 刘晓桥 +2 位作者 张萍 梁琴 肖姗姗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1014-1016,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室间隔缺损(VSD)和患者经导管封堵术后心脏结构、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的变化。方法: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VSD 100例,成功施行VSD封堵术的患者99例。于术前、术后48h、术后1、3、6个月、1年,采用经胸超声心动...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室间隔缺损(VSD)和患者经导管封堵术后心脏结构、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的变化。方法: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VSD 100例,成功施行VSD封堵术的患者99例。于术前、术后48h、术后1、3、6个月、1年,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测定其心脏结构、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指标。结果:术后1个月组及以后各组较术前组左房、左室内径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组及以后各组较术前组肺动脉瓣口血流速度、二尖瓣口血流速度、肺动脉收缩压、左室射血分数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介入封堵术不仅可有效根治先天性解剖畸形,而且早期迅速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善左心几何构型和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超声心动图 室间隔缺损 封堵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室间隔缺损3种不同手术方式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妙月 陈沅 +5 位作者 李谧 易岂建 孙文静 吴春 向平 计晓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96-900,共5页
目的:对经皮导管介入封堵术、直视修补术和经胸微创封堵术3种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以有助于VSD手术方式的合理化选择。方法: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在我院分别行经皮... 目的:对经皮导管介入封堵术、直视修补术和经胸微创封堵术3种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以有助于VSD手术方式的合理化选择。方法: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在我院分别行经皮导管介入封堵术(介入组,n=123)、直视修补术(直视组,n=104)和经胸微创封堵术(微创组,n=23)的VSD患儿共250例,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输血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直视组手术时间、输血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大于介入组和微创组(P<0.001)。介入组无需输血、机械通气和ICU监护;微创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长于介入组(P<0.001)。3组手术成功率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3种手术方式均是治疗VSD安全、有效的方法。应充分评估病情,根据不同的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经皮导管介入封堵术 直视修补术 经胸微创封堵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Amplatzer间隔封闭器介入治疗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荣 孔祥清 +3 位作者 盛燕辉 曹克将 许迪 陈明龙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8-230,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 Ⅱ)的Amplatzer间隔封闭器(ASO)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接受ASO治疗的49例成人ASDⅡ患者的疗效、安全性进行研究。结果:全组患者技术成功率为95.6%(47/49例);ASDⅡ平均大小(28.2±5.3)... 目的:探讨成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 Ⅱ)的Amplatzer间隔封闭器(ASO)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接受ASO治疗的49例成人ASDⅡ患者的疗效、安全性进行研究。结果:全组患者技术成功率为95.6%(47/49例);ASDⅡ平均大小(28.2±5.3)mm,ASO平均大小(31.1±6.5)mm;术前平均肺动脉收缩压(39.3±13.4)mmHg(1 mmHg=0.133 kPa),肺动脉血流量/主动脉血流量(Qp/Qs)平均为2.4±1.1,ASD的成功封闭率即刻为91.5%(43/47例),术后24 h为10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4.3%(2/47例);平均随访(11.7±3.6)个月,无ASO移位或破损。结论:成人ASD Ⅱ的ASO治疗疗效和安全性均好,在有适应证的范围内可替代外科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Amplatzer间隔封闭器 介入治疗 成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右心形态和功能变化的随访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妍 王珂 +2 位作者 刘晓萍 旅朝霞 于文信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0-291,共2页
目的 :评价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后和随访期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方法 :入选病例 14例 ,房间隔缺损直径为 9~ 37( 2 2 7± 10 6 )mm。分别于术前、术后 1周和随访期 (平均 16 4±9 7个月 )行超声心动图... 目的 :评价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后和随访期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方法 :入选病例 14例 ,房间隔缺损直径为 9~ 37( 2 2 7± 10 6 )mm。分别于术前、术后 1周和随访期 (平均 16 4±9 7个月 )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测量相关数据。结果 :与术前比较 ,术后及随访期右心室内径缩小 ,三尖瓣口、肺动脉瓣口血流峰值和肺动脉收缩压明显降低 (P <0 0 5~0 0 1) ,有显著性差异。未发现房室瓣和腔静脉梗阻以及主动脉壁受压 ,无新出现的心律失常和脑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在消除异常分流的同时可有效改善右心高容量负荷状态 ,降低肺动脉高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封堵术后 右心形态 超声心动描记术 Amplatzer封堵器置入术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超声引导下经皮儿童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玮泽 叶菁菁 +5 位作者 李建华 俞建根 张泽伟 舒强 石卓 俞劲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单纯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封堵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4年11月至2016年8月单纯TEE引导下经皮封堵ASD患儿118例,男性51... 目的探讨儿童单纯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封堵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4年11月至2016年8月单纯TEE引导下经皮封堵ASD患儿118例,男性51例,女性67例,年龄13~180个月,平均(68.39±39.12)个月,体重10~77 kg,平均(21.14±11.34)kg。术中采用TEE引导并监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全过程。术后门诊随访3~6个月,予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检查,评估封堵效果。结果 TEE引导下经皮成功封堵单孔型继发孔ASD 118例。继发孔ASD大小3~24 mm,平均(9.52±4.12)mm,封堵器大小6~32 mm,平均(14.19±4.60)mm。118例均顺利完成封堵术,术后即刻TEE检查及术后3~6个月TTE随访,均未见封堵器移位、瓣膜损伤、心包积液、外周血管损害等并发症。结论 TEE引导下经皮封堵儿童ASD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低、设备投入少,易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房间隔缺损 封堵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失败后外科手术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韩宏光 张南滨 +3 位作者 汪曾炜 王辉山 朱洪玉 李新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失败后外科手术的原因及效果,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接受经导管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失败后,需行外科手术的13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外科手术指征为封堵... 目的探讨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失败后外科手术的原因及效果,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接受经导管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失败后,需行外科手术的13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外科手术指征为封堵器脱落7例、Ⅲ°房室传导阻滞(AVB)3例、瓣膜关闭不全2例(其中1例同时合并Ⅲ°AVB)、残余漏1例、封堵失败1例。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取出封堵器,修复心内畸形,术后入ICU监护。结果ASD介入治疗患者中,手术探查ASD直径平均31mm,较术前诊断的平均26mm增大,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D部位为中央型3例,下腔型6例,与术前诊断符合率为41.7%,不符合率为58.3%(P>0.05)。3例Ⅲ°AVB者术后均恢复窦性心律。心内畸形修复完善,无手术死亡。结论及时采取外科手术治疗介入封堵失败后并发症,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可避免治疗失败及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 回顾性分析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Amplatzer封堵器经心导管封堵房间隔缺损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20
作者 周立明 周青 郭瑞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733-1735,共3页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引导Amplatzer封堵器经心导管封堵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中的作用,并评价其初步疗效。方法运用TTE选择出适于封堵术的继发孔型ASD患者36例,并配合X线指导封堵过程,选择合适型号的封堵器并观察随访疗效。结果...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引导Amplatzer封堵器经心导管封堵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中的作用,并评价其初步疗效。方法运用TTE选择出适于封堵术的继发孔型ASD患者36例,并配合X线指导封堵过程,选择合适型号的封堵器并观察随访疗效。结果TTE引导封堵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封堵完全闭合率91.7%(33/36),1个月为94.4%(34/36),3个月以上为100%。TTE所测房缺的最大直径明显小于球囊伸展径(P<0.01),但二者高度相关(r=0.93),为封堵器型号的选择提供了依据。本组36例术后随访,均未发现封堵器结构断裂、移位、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运用TTE引导Amplatzer封堵器经心导管封堵继发孔房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外科手术方法,近中期疗效可靠。较之经食管超声运用范围更广,操作更简便、安全,更易掌握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超声心动图 房间隔缺损 AMPLATZER封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