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eral Method for Calculating Equivalent Disturbing Current of HVDC Transmission Lines
1
作者 XU Zheng XU Tao XUE Yinglin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119-3124,共6页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 干扰电流 计算速度 等效 直流输电工程 传输线模型 节点分析方法 谐波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光二号加速器全系统准直测量与调节
2
作者 何德雨 呼义翔 +7 位作者 杨实 周亚伟 钟爱旭 董敏 尹佳辉 罗维熙 曾江涛 丛培天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56,共6页
云光二号加速器采用感应电压叠加技术路线,全系统包含12台Marx发生器、24条水线、12级感应腔和1条长磁绝缘传输线,由于装置规模大、级数多、结构复杂,为保证整体装配精度,尤其是感应腔和磁绝缘传输线的同轴度,对准直测量技术提出了很高... 云光二号加速器采用感应电压叠加技术路线,全系统包含12台Marx发生器、24条水线、12级感应腔和1条长磁绝缘传输线,由于装置规模大、级数多、结构复杂,为保证整体装配精度,尤其是感应腔和磁绝缘传输线的同轴度,对准直测量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针对国外同类装置测量系统复杂、过程繁琐的技术缺陷,提出了以激光跟踪仪为核心测量手段的全系统准直测量技术方案,分别完成了发生器输出法兰、感应腔导轨、磁绝缘传输线及其导轨的准直测量和调节,尤其是设计了能够实现双向内孔定心的靶标座测量机构,高精度、高效率实现了12级感应腔同轴串联的准直测量调节,为更大规模装置建设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功率 云光二号加速器 准直测量 激光跟踪仪 感应腔 磁绝缘传输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D防护器件HMM和TLP测试方法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8
3
作者 徐晓英 甘瑛洁 +3 位作者 浦实 徐朕 冯婉琳 黄为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48-1353,共6页
人体–金属模型波形(HMM)和传输线脉冲(TLP)波形是静电放电防护器件测试时常用的注入波形。针对静电放电(ESD)防护器件,介绍了这2种波形的测试方法。通过对同一型号瞬态电压抑制器进行测量,获取器件的瞬态波形、钳位电压、损伤阈值、瞬... 人体–金属模型波形(HMM)和传输线脉冲(TLP)波形是静电放电防护器件测试时常用的注入波形。针对静电放电(ESD)防护器件,介绍了这2种波形的测试方法。通过对同一型号瞬态电压抑制器进行测量,获取器件的瞬态波形、钳位电压、损伤阈值、瞬态阻抗等特性参数,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测试结果表明,基于IEC标准的HMM测试所能得到的有效信息最少;基于TLP的HMM测试可直观得到被测器件的静电放电瞬态响应;TLP矩形波测试结果的稳定性好,测量参数的可重复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D防护器件 瞬态电压抑制器 人体金属模型 传输线脉冲测试 IEC61000-4-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甘油脉冲形成线和变阻抗传输线的气体主开关后置型脉冲驱动源
4
作者 张仁杰 张瀚文 +5 位作者 陈绒 程新兵 潘子龙 李如培 陈洁 曾刘陆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8-154,共7页
采用气体主开关后置的结构,研制了一台基于甘油介质脉冲形成线和变阻抗传输线结构的脉冲驱动源。该驱动源由气体开关、Tesla变压器、双螺旋Blumlein线、变阻抗传输线和负载构成。论文就共外筒的双螺旋Blumlein线和变阻抗传输线的绝缘耐... 采用气体主开关后置的结构,研制了一台基于甘油介质脉冲形成线和变阻抗传输线结构的脉冲驱动源。该驱动源由气体开关、Tesla变压器、双螺旋Blumlein线、变阻抗传输线和负载构成。论文就共外筒的双螺旋Blumlein线和变阻抗传输线的绝缘耐压技术设计,以及开关不同位置对驱动源输出波形的影响等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理论分析、仿真模拟、结构优化和实验研究等方法,对驱动源的结构设计、绝缘耐压和负载匹配等关键性问题进行处理,从而提高了驱动源整体的紧凑化和小型化水平。实验结果表明,该驱动源可在50Ω的负载上输出峰值电压177 kV、脉冲宽度101.4 ns的准方波脉冲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功率技术 变阻抗传输线 气体开关 紧凑化 小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TLP输入的系统级ESD模型分析方法(英文)
5
作者 王艺泽 王源 +1 位作者 曹健 张兴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3-298,共6页
基于已有的传输线脉冲发生器(TLP)与IEC 61000-4-2应力的等效关系,提出一种以TLP应力作为输入的系统级模型分析方法。与传统的IEC应力作为系统输入的分析方法相比,该方法解决了对流入待测器件(DUT)残余能量的计算不够精确的问题,同时提... 基于已有的传输线脉冲发生器(TLP)与IEC 61000-4-2应力的等效关系,提出一种以TLP应力作为输入的系统级模型分析方法。与传统的IEC应力作为系统输入的分析方法相比,该方法解决了对流入待测器件(DUT)残余能量的计算不够精确的问题,同时提高了DUT失效预测方面的精准性。通过SPICE仿真,预测了上述两种应力作为系统输入的DUT失效情况。通过相应的印制电路板(PCB)的实测验证,进一步说明新提出的方法能够提高系统级失效预测的精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放电 传输线脉冲测试 静电枪 残余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频下导线单雨滴电晕全过程分析
6
作者 刘钰欣 张波 何金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386-5397,I0031,共13页
输电线路电磁环境问题主要由电晕放电引起,而降雨等环境变化会加剧这一现象。该研究通过高速摄像与电晕电流测量同步测量技术,详细分析工频下导线单雨滴电晕全过程。结果表明,导线单雨滴电晕全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尖端放电与振动破碎放... 输电线路电磁环境问题主要由电晕放电引起,而降雨等环境变化会加剧这一现象。该研究通过高速摄像与电晕电流测量同步测量技术,详细分析工频下导线单雨滴电晕全过程。结果表明,导线单雨滴电晕全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尖端放电与振动破碎放电为主要放电类型,且两种放电的上升时间及半波时间概率密度分布均服从正态分布。随电压升高,尖端放电次数占比先减小后增大,电流脉冲幅值、上升时间、半波时间呈上升趋势;振动破碎放电次数占比先增大后减小,电流脉冲幅值、上升时间呈上升趋势,半波时间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雨滴半径的增大对不同放电类型的放电次数和电流脉冲特性也产生一定的影响。该研究为理解雨天输电线路的电晕损耗和可听噪声变化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滴 泰勒锥 电晕放电 电晕电流脉冲 输电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磁非线性传输线原理分析和初步实验
7
作者 崔言程 孟进 +2 位作者 袁玉章 黄立洋 朱丹妮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2-228,共7页
作为一种特殊的宽带高功率微波源,旋磁非线性传输线(gyromagnetic nonlinear transmission lines,GNLTL)由于中心频率高、易于调频以及可以高重频运行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明确GNLTL的特殊工作机理,对比分析GNLTL与传统旋磁应用... 作为一种特殊的宽带高功率微波源,旋磁非线性传输线(gyromagnetic nonlinear transmission lines,GNLTL)由于中心频率高、易于调频以及可以高重频运行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明确GNLTL的特殊工作机理,对比分析GNLTL与传统旋磁应用场景的不同之处。从微观磁化动力学入手,针对GNLTL产生微波的原因进行定性解释。搭建一套低功率的验证实验装置,重点针对实验场景构建、GNLTL设计进行介绍。实验得到微波信号的中心频率为750 MHz,3 dB波束带宽达12%,峰值功率为245 kW,初步验证了GNLTL的微波产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高功率微波 旋磁非线性传输线 磁矩进动 脉冲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氧体传输线电压测量用自积分电容分压器设计
8
作者 崔秋菊 陈桂丰 +3 位作者 彭晓玲 江明月 魏笔洋 江进波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7-113,共7页
为了研究铁氧体传输线对脉冲前沿的陡化机理,研制了6个耦合式自积分电容分压器测量传输线不同位置的电压波形,以此来分析脉冲前沿的陡化过程。首先通过Pspice建立电容分压器的等效电路模型,从时域和频域上分析了同轴信号电缆匹配方式及... 为了研究铁氧体传输线对脉冲前沿的陡化机理,研制了6个耦合式自积分电容分压器测量传输线不同位置的电压波形,以此来分析脉冲前沿的陡化过程。首先通过Pspice建立电容分压器的等效电路模型,从时域和频域上分析了同轴信号电缆匹配方式及低压臂补偿电容的杂散电感对电容分压器测量输出的影响,提出采用多个电容并联的PCB同轴结构减小其杂散电感对脉冲高频振荡的影响,然后根据传输线结构设计了一种低杂散电感的耦合式电容分压器,通过Comsol仿真计算出高、低压臂电容值并推导了理论分压比。实验测试了电容分压器工作于D-dot模式和自积分模式时的输出信号,对分压器的分压比及响应时间进行定标,结果表明所研制的电容分压器,实测分压比与理论值接近,响应时间约为2.1 ns,实现了6级铁氧体传输线不同位置的脉冲电压的同时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氧体传输线 脉冲电压 电容分压器 阻抗匹配 分压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传输线产生射频脉冲原理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谢平 徐刚 +2 位作者 廖勇 石小燕 杨周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共5页
介绍了非线性传输线的工作原理和色散特性,给出了用于模拟交叉耦合磁饱和非线性传输线的计算方法。算法基于传输线各节点的时域差分方程组进行步进迭代,其中利用J-A模型描述传输线中NiZn铁氧体磁芯的非线性磁化行为,并模拟了非线性传输... 介绍了非线性传输线的工作原理和色散特性,给出了用于模拟交叉耦合磁饱和非线性传输线的计算方法。算法基于传输线各节点的时域差分方程组进行步进迭代,其中利用J-A模型描述传输线中NiZn铁氧体磁芯的非线性磁化行为,并模拟了非线性传输线的工作方式。实验获得了中心频率165MHz的宽带脉冲输出,初步验证了用于产生宽带电磁脉冲的非线性传输线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y WORDS nonlinear transmission line simulation method J A model high vohage RADIO frequency pulse MAGNET LC SATU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态电压抑制器在快上升沿电磁脉冲作用下的瞬态响应 被引量:23
10
作者 张希军 杨洁 张庆海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242-2247,共6页
为了研究瞬态电压抑制器(TVS)对快上升沿电磁脉冲的响应,基于传输线脉冲(TLP)测试理论,建立了由高频脉冲发生器、同轴电缆、专用测试夹具、30dB脉冲衰减器和高性能的数字存储示波器等组成的测试系统。参考时域传输(TDT)TLP测试方法,利... 为了研究瞬态电压抑制器(TVS)对快上升沿电磁脉冲的响应,基于传输线脉冲(TLP)测试理论,建立了由高频脉冲发生器、同轴电缆、专用测试夹具、30dB脉冲衰减器和高性能的数字存储示波器等组成的测试系统。参考时域传输(TDT)TLP测试方法,利用该测试系统,对典型双极TVS器件在快上升沿电磁脉冲作用下的电流特性和电压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分析。结果表明,TVS器件的箝位电压、峰值电流等参数均随着测试电压的增大而增大,且与测试电压呈线性关系;而由箝位电压决定的箝位响应时间受测试电压的影响较小。经对比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对快沿电磁脉冲,采用固定响应时间下的箝位电压来衡量TVS器件的防护性能是较为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上升沿电磁脉冲(FREMP) 瞬态电压抑制器(TVS) 传输线脉冲 瞬态响应 时域传输(TDT) 静电放电(E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磁脉冲环境中传输线的电磁干扰 被引量:28
11
作者 李宝忠 何金良 +4 位作者 周辉 程引会 马良 吴伟 李进玺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753-2758,共6页
高空核电磁脉冲环境将在传输线上产生电磁干扰,会威胁与之相连的电子设备的安全。为了在理论上对传输导线在核电磁脉冲环境下的响应电流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电流的响应规律,采用传输线计算模型,在电磁脉冲环境为正入射,地面为有耗介质时,... 高空核电磁脉冲环境将在传输线上产生电磁干扰,会威胁与之相连的电子设备的安全。为了在理论上对传输导线在核电磁脉冲环境下的响应电流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电流的响应规律,采用传输线计算模型,在电磁脉冲环境为正入射,地面为有耗介质时,计算了地面附近平行铺设的导线在两端短路、两端接高阻、一端接地一端接电阻、两端接不同电阻等4种状态下的电流响应;并研究了感应电流的幅值、上升沿、半高宽以及电阻上电压降等参数在导线长度增加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这些参数随传输线长度的变化均有最大值,而且电流幅值随传输线离地高度降低趋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核电磁脉冲(HEMP) 传输线模型 电磁兼容 电流响应 传输线长度 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架空配电线路雷电感应过电压计算研究 被引量:68
12
作者 边凯 陈维江 +1 位作者 李成榕 沈海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1期191-199,236,共9页
为了研究雷电感应过电压特性,指导架空配电线路雷电防护,分析了现有雷电感应过电压计算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计算方法。该计算方法分为雷电电磁脉冲计算和雷电电磁脉冲激励下的多导体瞬态响应计算2个步骤,考虑了大地损耗对雷电电磁... 为了研究雷电感应过电压特性,指导架空配电线路雷电防护,分析了现有雷电感应过电压计算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计算方法。该计算方法分为雷电电磁脉冲计算和雷电电磁脉冲激励下的多导体瞬态响应计算2个步骤,考虑了大地损耗对雷电电磁脉冲和多导体传输线瞬态过程的影响以及线路带有分支和集中参数元件的实际情况。通过与火箭引雷感应过电压实测波形的对比验证了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利用该文的计算方法对雷电感应过电压进行了计算分析,其基本特征表现为:雷电感应过电压为短尾波,在导线上距离落雷点最近处最大,并延导线逐渐衰减;大地损耗越大,最大雷电感应过电压值越大,但沿线衰减越快;雷电感应过电压的最大幅值受雷电回击速度的影响较小,受线路分支影响明显,同时与线路高度、线路与落雷点间距离为非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空配电线路 雷电电磁脉冲 雷电感应过电压 传输线模型 特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功率装置中电容分压器的设计和应用 被引量:25
13
作者 卫兵 傅贞 +4 位作者 王玉娟 顾元朝 计策 李洪涛 丰树平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9-43,共5页
为了测量脉冲功率装置形成线和传输线的电压,设计和标定了自积分电容分压器和V-dot探测器。在电容分压器结构设计中,重点叙述了降低结构电感、削弱局部高电场以及保持灵敏度一致的方法。电容分压器采用在线标定,标定用电阻分压器安装在... 为了测量脉冲功率装置形成线和传输线的电压,设计和标定了自积分电容分压器和V-dot探测器。在电容分压器结构设计中,重点叙述了降低结构电感、削弱局部高电场以及保持灵敏度一致的方法。电容分压器采用在线标定,标定用电阻分压器安装在电容分压器相对于轴线对称的位置,以减小对探头位置电场分布的影响。对阳加速器水传输线、脉冲形成线和PTS单路样机中储探测器的标定和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自积分电容分压器还是V-dot探测器,只要取值合适,同时在结构设计中注意分布参数的控制,就都可以响应前沿为几十ns至接近μs量级的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自积分电容分压器 V-dot探测器 标定 水传输线 脉冲形成线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功率三平板传输线电压测量探头的设计 被引量:9
14
作者 卫兵 刘其能 +5 位作者 关永超 傅贞 卿燕玲 顾元朝 李洪涛 丰树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25-1228,共4页
为测量高功率水介质三平板传输线的电压,设计、标定了一种D-dot探头,安装在三平板线的入口和出口处,探头感应脉冲电压的微分信号。探头与基座之间的绝缘层为浇注的环氧树脂,可以在满足密封去离子水的要求下,使探头对地电容较小,从而获... 为测量高功率水介质三平板传输线的电压,设计、标定了一种D-dot探头,安装在三平板线的入口和出口处,探头感应脉冲电压的微分信号。探头与基座之间的绝缘层为浇注的环氧树脂,可以在满足密封去离子水的要求下,使探头对地电容较小,从而获得良好的高频响应。利用ANSYS对探头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使三相点位置的电场强度得到有效降低。使用经线下标定过的电阻分压器进行标定。实验中采用电容器放电,用一段高压电缆作为脉冲形成线获得逐级上升的快前沿(约70 ns)电压脉冲,并将之作为标定信号源,标定得到三平板线入口、出口探头的灵敏度分别为386 kV/V和402 kV/V。探头测量结果与电路模拟结果一致。在三平板线耐压实验中,板线出口电压达到了3.1 MV,探头的绝缘结构设计能够满足要求。实验结果表明该探头适合高功率三平板传输线电压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测量 D-dot探头 脉冲传输线 电路模拟 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变压器特快速暂态电压分布计算 被引量:36
15
作者 彭迎 阮江军 +1 位作者 张宇 李名加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0-145,共6页
为了研究在陡波前、高冲击电压作用下,脉冲变压器(PT)锥形绕组中的特快速暂态电压分布特性,文中建立了基于多导体传输线(MTL)理论的绕组分布参数模型。模型的电气参数通过有限元法(FEM)计算,用频域法计算了在多种情况下绕组的对地电压... 为了研究在陡波前、高冲击电压作用下,脉冲变压器(PT)锥形绕组中的特快速暂态电压分布特性,文中建立了基于多导体传输线(MTL)理论的绕组分布参数模型。模型的电气参数通过有限元法(FEM)计算,用频域法计算了在多种情况下绕组的对地电压分布以及匝间电压分布,计算结果表明此模型可对锥形绕组的电压分布进行有效计算,对匝间绝缘设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变压器 分布计算 暂态电压 电压分布特性 分布参数模型 多导体传输线 冲击电压 快速暂态 有限元法 电气参数 有效计算 计算结果 绝缘设计 绕组 频域法 锥形 匝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放电保护器件性能测试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希军 范丽思 +1 位作者 王振兴 王书平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9-612,共4页
为准确测试静电放电(ESD)保护器件的性能、解决ESD产生的辐射场及其高频反射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本文研制了基于微带设计和电磁场屏蔽理论的专用测试夹具,评价了该夹具的传输特性,建立了由高频脉冲模拟器、专用测试夹具和示波器等组成的... 为准确测试静电放电(ESD)保护器件的性能、解决ESD产生的辐射场及其高频反射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本文研制了基于微带设计和电磁场屏蔽理论的专用测试夹具,评价了该夹具的传输特性,建立了由高频脉冲模拟器、专用测试夹具和示波器等组成的测试系统.利用该系统测试了某型号ESD保护器件的限幅响应时间、箝位电压和峰值电流等性能参数.测试结果表明,该测试系统能够满足ESD保护器件性能测试要求,可广泛应用于ESD保护器件设计和优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放电 保护器件 测试夹具 传输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磁绝缘线B-dot电流探测器的研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卫兵 顾元朝 +2 位作者 周荣国 杨亮 王雄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88-191,共4页
为了测量阳加速器新真空磁绝缘线的电流,研制并标定了B-dot探测器。2个B-dot的探测器分别安装在磁绝缘线的入口和中部,输出信号与被测电流的微分成正比,经RC积分后获得电流信号。B-dot探测器采用在线标定,当阴阳极短接点数量较少,且位... 为了测量阳加速器新真空磁绝缘线的电流,研制并标定了B-dot探测器。2个B-dot的探测器分别安装在磁绝缘线的入口和中部,输出信号与被测电流的微分成正比,经RC积分后获得电流信号。B-dot探测器采用在线标定,当阴阳极短接点数量较少,且位置距离探测器较近时,会因真空绝缘线(MITL)电流密度不均匀导致标定不准确,故需增多短接点。当短接点的位置距离探测器约2m时,即使只设置2个连接点,探测器位置的MITL电流密度近似均匀。加速器实验结果表明:在MITL阴阳极较近的位置,将B-dot探头安装在阳极孔中不影响磁绝缘效果,B-dot探测器测试稳定可靠,其设计和标定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磁绝缘线 脉冲电流 测量 B-dot 探测器 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叠Blumlein纳秒脉冲形成线设计与实验 被引量:7
18
作者 谌怡 刘毅 +5 位作者 王卫 夏连胜 张篁 朱隽 石金水 章林文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8-113,共6页
研究了一种结构紧凑型的多级层叠Blumlein纳秒脉冲形成线,从理论上分析了放电时回路各分布参数对层叠Blumlein脉冲形成线输出电压的影响,并利用PSpice模拟验证了各分布参数对层叠Blumlein脉冲形成线输出结果的影响,发现开关的导通电阻... 研究了一种结构紧凑型的多级层叠Blumlein纳秒脉冲形成线,从理论上分析了放电时回路各分布参数对层叠Blumlein脉冲形成线输出电压的影响,并利用PSpice模拟验证了各分布参数对层叠Blumlein脉冲形成线输出结果的影响,发现开关的导通电阻是制约输出电压幅值的主要因素,开关的分布电感对输出波形的影响大于负载分布电感的影响,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原理,利用XFDTD软件模拟了两级层叠Blumlein线的电磁耦合效应。开展了多级层叠Blumlein脉冲形成线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陶瓷固态传输线和GaAs光导开关的层叠Blumlein脉冲形成线能够实现输出电压叠加,可用于产生ns量级脉宽的脉冲高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功率技术 固态传输线 GAAS光导开关 纳秒脉冲形成线 层叠Blumlein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kV/20kHz/100A高压脉冲源设计 被引量:8
19
作者 石小燕 丁恩燕 +2 位作者 梁勤金 杨周炳 张运检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9-103,共5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功率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为开关的高压脉冲电源。采用自匹配传输线结构线路形式,串联多个以光纤信号隔离触发的MOSFET作为高耐压开关,在传输线的外皮产生2个纳秒脉冲,再用传输线变压器对2个纳秒脉冲进... 设计了一种基于功率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为开关的高压脉冲电源。采用自匹配传输线结构线路形式,串联多个以光纤信号隔离触发的MOSFET作为高耐压开关,在传输线的外皮产生2个纳秒脉冲,再用传输线变压器对2个纳秒脉冲进行功率合成,在200Ω负载上输出了幅度20kV,重复频率20kHz,脉冲宽度约40ns的脉冲。分析脉冲源装置结构,对实验装置建立仿真模型,阐述了输出波形畸变的原因,给出了影响输出脉冲波形特性的因素,为下一步优化波形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脉冲 自匹配传输线 光隔离 传输线变压器 功率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塔架设直流线路的相互影响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李新年 吕鹏飞 +3 位作者 杨鹏 万雄 蒋卫平 王明新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22-228,共7页
林枫直流与葛南直流是世界上首个同塔双回直流输电工程,同塔架设的直流线路间存在电磁耦合,但各极导线间的耦合关系不会给直流系统稳态运行带来严重影响,只有当直流线路发生接地故障等情况下,故障产生的暂态分量会因电磁耦合的关系及线... 林枫直流与葛南直流是世界上首个同塔双回直流输电工程,同塔架设的直流线路间存在电磁耦合,但各极导线间的耦合关系不会给直流系统稳态运行带来严重影响,只有当直流线路发生接地故障等情况下,故障产生的暂态分量会因电磁耦合的关系及线路参数不平衡等原因影响到其他正常运行的极导线。为此,首先对林枫直流系统调试时直流线路故障和丢失脉冲试验对同塔架设直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其次,利用EMTDC建立同塔双回直流输电研究模型,在重现直流线路故障和丢失脉冲试验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林枫直流一极线路故障导致健全极发生换相失败和林枫直流丢失脉冲故障导致葛南直流发生换相失败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同塔架设 直流线路故障 丢失脉冲 EMTD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