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lculation of all-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 of large loop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 with very fast simulated annealing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建慧 朱自强 +2 位作者 冯德山 肖建平 彭凌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4期1235-1239,共5页
In large loop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TEM),the late 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 formula cannot truly reflect the geoelectric model,thus it needs to define the all-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 with the position inf... In large loop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TEM),the late 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 formula cannot truly reflect the geoelectric model,thus it needs to define the all-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 with the position information of measuring point.Utilizing very fast simulated annealing(VFSA) to fit the theoretical electromagnetic force(EMF) and measured EMF could obtain the all-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 of the measuring points in rectangular transmitting loop.The selective cope of initial model of VFSA could be confirmed by taking the late 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 of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 as the prior information.For verifying the correctness,the all-time apparent resistivities of the geoelectric models were calculated by VFSA and dichotomy,respectively.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elative differences of apparent resistivities calculated by these two methods are within 3%.The change of measuring point position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tracing pattern of all-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The first branch of the curve of all-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 is close to the resistivity of the first layer medium and the last branch is close to the resistivity of the last layer medium,which proves the correctness of the arithmetics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y fast simulated annealing (VFSA) large loop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 rectangular loop all-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空瞬变电磁法在复杂地形运营公路隧道岩溶勘查中的应用——以广西河池—百色高速公路为例
2
作者 孙乃泉 李天祥 +2 位作者 戚志鹏 程旺盛 曹华科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5,共11页
针对传统地球物理方法在地形复杂条件下隧道突水突泥地质灾害勘查的局限性,采用结合地面与空中电磁信号的地空瞬变电磁法可以克服供电和负载的限制。以广西河池—百色高速公路金兰隧道为例,结合三维视电阻率成像技术,采用基于反函数原... 针对传统地球物理方法在地形复杂条件下隧道突水突泥地质灾害勘查的局限性,采用结合地面与空中电磁信号的地空瞬变电磁法可以克服供电和负载的限制。以广西河池—百色高速公路金兰隧道为例,结合三维视电阻率成像技术,采用基于反函数原理的全域视电阻率计算方法,分析隧道区域三维视电阻率特征。该方法通过展示地下介质的电性分布,精确识别灾害源及导水通道,相比传统视电阻率计算,基于反函数原理的全域定义提升了探测的精度和深度。结果表明:地空瞬变电磁法结合全域视电阻率成像技术,能够精准定位隧道内的低电阻率区域,为隧道灾害抢险与治理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空瞬变电磁法 复杂地形 岩溶勘查 隧道 地质灾害 全域视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瞬变电磁法在新疆黄土坡铜锌多金属矿区的应用
3
作者 陈伟 蒲利刚 +5 位作者 孙栋华 程莎莎 张伟盟 祁平 骆燕 王永洋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7,共8页
为探索航空瞬变电磁测量在新疆黄土坡铜锌多金属矿区的探测效果,基于矿区矿化岩石和围岩间存在明显的电性差异,在该区开展了1∶10000航空瞬变电磁测量,查明了矿区范围内600 m以浅不同电性地质层(体)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了航空瞬变电磁... 为探索航空瞬变电磁测量在新疆黄土坡铜锌多金属矿区的探测效果,基于矿区矿化岩石和围岩间存在明显的电性差异,在该区开展了1∶10000航空瞬变电磁测量,查明了矿区范围内600 m以浅不同电性地质层(体)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了航空瞬变电磁反演电阻率特征与已知矿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航空瞬变电磁测量结果与已知矿吻合较好,在已知块状铜矿体位置,反演电阻率表现为明显的低阻特征,矿体最厚处与反演电阻率断面图中电阻率最低值的位置相对应。在已知网脉状、浸染状铜锌矿体位置,反演电阻率表现为中-高阻特征,矿体多位于反演电阻率断面图的电阻率过渡带上。根据已知矿的航空瞬变电磁响应特征,圈定找矿有利区3处,均为寻找火山沉积硫化物型铜锌矿床的有利地段。本次研究为新疆黄土坡地区寻找同类铜锌多金属矿产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瞬变电磁法 反演电阻率 铜锌多金属矿 找矿有利区 黄土坡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介质井孔瞬变电磁视电阻率和视倾角计算
4
作者 赵宁 张赵墺基 +2 位作者 姜黎明 肖占山 胡海涛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89,共9页
瞬变电磁远探测在探测深度和分辨率方面,填补了常规测井和地震勘探的地质评价尺度空白带。但是,目前建立在各向同性介质基础上的理论模型,与我国大多数地区油气田客观存在的开发环境,即非均质、各向异性地层的事实不符。目的考虑到地下... 瞬变电磁远探测在探测深度和分辨率方面,填补了常规测井和地震勘探的地质评价尺度空白带。但是,目前建立在各向同性介质基础上的理论模型,与我国大多数地区油气田客观存在的开发环境,即非均质、各向异性地层的事实不符。目的考虑到地下介质的复杂性和非均质性等特点,针对各向异性地层中的井孔瞬变电磁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井孔瞬变电磁理论,通过研究三轴感应数据,采用解析计算方式推导各向异性地层井孔瞬变电磁视电阻率、视倾角关系表达式,通过建立水平和倾斜各向异性地层模型对视电阻率和视倾角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对于均匀各向同性介质模型,视电阻率可以较好反映地层阻值变化情况,视倾角与模型地层倾角基本吻合;对于垂直对称轴横向各向同性(transversely isotropic media with a vertical symmetry axis,VTI)的各向异性介质模型,视电阻率与视倾角能够较好反映各向异性地层的水平、垂直电阻率和倾角。结论井孔瞬变电磁响应能够快速计算出各向异性地层中视电阻率和视倾角,有助于快速分析观测装置附近电性结构,对各向异性介质井孔瞬变电磁领域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孔瞬变电磁法 各向异性 视电阻率 视倾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条件下陕北浅埋煤层采空区的综合探查技术研究
5
作者 郭恒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5-394,共10页
陕北浅埋煤层在特殊历史时期因煤层自燃治理遭受了大量露天式偷挖滥采,由此形成的采空区面积广、隐蔽性强、勘探难度大,严重影响浅埋煤层的安全开采。为解决上述采空区探查难题,以陕北神府某矿区为研究区,将结合历史卫星影像、倾斜摄影... 陕北浅埋煤层在特殊历史时期因煤层自燃治理遭受了大量露天式偷挖滥采,由此形成的采空区面积广、隐蔽性强、勘探难度大,严重影响浅埋煤层的安全开采。为解决上述采空区探查难题,以陕北神府某矿区为研究区,将结合历史卫星影像、倾斜摄影、地球物理的综合探测技术应用于该区域复杂条件下采空区探测中。历史卫星影像资料揭示了P2排土场西南侧等区域存在明显开采痕迹,通过比对倾斜摄影可进一步划分采场及隐蔽采空区的大致分布范围。在此基础上合理布置物探测线,结果显示,P2排土场下含煤地层对应的电性层在局部区域高阻特征明显缺失。其中,高密度电阻率法ERT-3测线0~225m之间含煤地层电阻率由120Ω·m下降至60Ω·m以下,瞬变电磁法TEM-2测线0~80m含煤地层电阻率由160Ω·m下降至60Ω·m左右。最终,结合历史卫星影像、无人机倾斜摄影、高密度电阻率法与瞬变电磁法结果划分了隐伏采空区的分布边界。以上多种方法优势互补,实现了复杂条件下采空区的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高密度电阻率法 瞬变电磁法 倾斜摄影 历史卫星影像 浅埋煤层 陕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瞬变电磁法对低阻薄层的分辨能力 被引量:2
6
作者 胡俭 杨帆 +4 位作者 张池 庞少东 姚伟华 张文波 李建慧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3-351,共9页
瞬变电磁法现阶段的资料处理解释仍以一维反演为主,因此分析瞬变电磁法对薄层的分辨能力对于更好地发挥瞬变电磁法优势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基于Occam算法的一维反演,以100 m深度内10 m层厚的低阻薄层为例,开展了地面回线源瞬变电磁法... 瞬变电磁法现阶段的资料处理解释仍以一维反演为主,因此分析瞬变电磁法对薄层的分辨能力对于更好地发挥瞬变电磁法优势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基于Occam算法的一维反演,以100 m深度内10 m层厚的低阻薄层为例,开展了地面回线源瞬变电磁法对低阻薄层分辨能力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数值结果表明:低阻薄层电阻率与背景电阻率差异越大,薄层反演电阻率和层厚越接近于真实值;反演电阻率极小值位置始终对应于薄层位置。低阻薄层电阻率与背景电阻率比值为1∶5,1∶10,1∶20,背景电阻率小于100Ω·m时,瞬变电磁法能够良好探测10 m薄层的最大埋深依次为40,50,80 m;背景电阻率为200Ω·m时,上述3个最大埋深依次为30,30,60 m。上述研究成果有助于优化瞬变电磁法野外工作参数设计和提高资料处理解释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一维反演 低阻薄层 分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瞬变电磁场有限元模拟的土石坝渗漏隐患探测 被引量:1
7
作者 龚敦红 徐虎 +2 位作者 胡雄武 江晓益 谭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3-219,236,共8页
为弥补电法在堤坝病害探测中定位能力不足的缺陷,研究瞬变电磁法对土石坝渗漏隐患的响应规律尤为重要。通过构建大坝地球物理模型,采用时域有限元法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渗漏带在不同电性特征、埋深条件下,瞬变电磁场的扩散过程... 为弥补电法在堤坝病害探测中定位能力不足的缺陷,研究瞬变电磁法对土石坝渗漏隐患的响应规律尤为重要。通过构建大坝地球物理模型,采用时域有限元法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渗漏带在不同电性特征、埋深条件下,瞬变电磁场的扩散过程及感应电动势衰减曲线特征,进一步分析了获取的异常响应曲线、视电阻率曲线及视电阻率剖面。结果表明:瞬变电磁对渗漏隐患响应明显,明确了坝体内部瞬变场的扩散规律;渗漏带瞬变电磁响应时间主要集中在早延时阶段,不同类型异常体的最大响应幅值及时间均存在差异,从理论上验证了利用瞬变电磁法探测土石坝渗漏的可行性。现场试验进一步证明,瞬变电磁法对渗漏隐患位置的判定结果准确。研究成果可为水库隐患排查和治理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 低阻渗漏带 瞬变电磁法 大坝地球物理模型 三维正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湖滨多宝沙山成因机制
8
作者 徐俊杰 陈松 +2 位作者 刘广宁 刘道涵 余绍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83-1395,共13页
鄱阳湖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带,湖滨却多处发育沙漠。多宝沙山是湖滨面积最大的沙漠,给当地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危害。前人多认为多宝沙山是风成的;然而,沙山多处沿岸露头的地层层理均表现为水成特征。为进一步明确多宝沙山成... 鄱阳湖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带,湖滨却多处发育沙漠。多宝沙山是湖滨面积最大的沙漠,给当地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危害。前人多认为多宝沙山是风成的;然而,沙山多处沿岸露头的地层层理均表现为水成特征。为进一步明确多宝沙山成因,本研究进行了物探(高密度电阻率法和瞬变电磁法)和野外地质露头调查,发现第四系除风成特征外,还具有水成的厚度分布及层序地层特征。本研究认为多宝沙山是风力搬运和水下沉积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形成与湖平面多次起伏、彭蠡泽南扩、湖底平坦的地形、三角洲快速沉积、断块差异运动、强劲的冬季风等多重因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耦合相关。多宝沙山形成于全新世时期,位于古赣江三角洲前缘亚相,后期发生构造抬升,多宝沙山被强风改造,风沙覆盖了除西山、笔架山之外的古构造高地,最终形成了现今的多宝沙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沙漠 鄱阳湖 多宝沙山 高密度电阻率法 瞬变电磁法 成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测深法在碳酸盐岩覆盖区落实局部构造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1
9
作者 严良俊 胡文宝 +1 位作者 陈清礼 胡家华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71-276,共6页
详述了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测深法 (LoTEM )在碳酸盐岩地区进行局部构造落实的试验与效果。选择了面积约 2 0 0km2 的湖南桑植 -石门复向斜中的四望山构造区作为试验区。工区地形复杂 ,地表地质条件以高陡构造为主 ;表层为灰岩覆盖 ,电阻... 详述了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测深法 (LoTEM )在碳酸盐岩地区进行局部构造落实的试验与效果。选择了面积约 2 0 0km2 的湖南桑植 -石门复向斜中的四望山构造区作为试验区。工区地形复杂 ,地表地质条件以高陡构造为主 ;表层为灰岩覆盖 ,电阻率一般大于 50 0Ω·m ,目标层为志留系泥岩 ,电阻率在 10Ω·m左右 ,埋深一般为 1~ 2km。试验布设场源 2个 ,测线 8条 ,共完成物理点 2 12个。测网基本均匀 ,线距 2km ,点距 50 0m。尽管测区内文化干扰十分严重 ,由于LoTEM法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资料质量的优良率达到了 80 %以上 ,单点电动势曲线 1s以前可靠 ,确保了资料解释质量。通过资料处理与反演 ,获得了该区各测线的电阻率深度剖面图 ,与工区内地震剖面对比的一致性较好 ,表明该方法能在如此复杂的地区进行局部构造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测深 电阻率 碳酸盐岩 局部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瞬变电磁法全空间视电阻率解释方法研究 被引量:106
10
作者 杨海燕 邓居智 +1 位作者 张华 岳建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51-656,共6页
从全空间中心回线源响应公式出发,推导了全空间晚期和全区视电阻率公式;通过与半空间公式比较和对实测资料的分析,研究了全空间视电阻率公式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全空间视电阻率为半空间视电阻率的(5/2)^(2/3)倍,其晚期视电阻率与真值... 从全空间中心回线源响应公式出发,推导了全空间晚期和全区视电阻率公式;通过与半空间公式比较和对实测资料的分析,研究了全空间视电阻率公式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全空间视电阻率为半空间视电阻率的(5/2)^(2/3)倍,其晚期视电阻率与真值的相对误差小于0.56%,而相应的半空间视电阻率与真值误差均大于42%.与常规解释方法相比,采用全空间全区视电阻率换算方法能更好地圈定低阻异常范围,且电阻率差异大.因此,该公式更适用于矿井瞬变电磁法资料处理与解释,并具有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全区视电阻率 瞬变响应 重叠回线 全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瞬变电磁测深数据到平面电磁波场数据的等效转换 被引量:48
11
作者 薛国强 李貅 +2 位作者 郭文波 宋建平 底青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39-1545,共7页
中心回线源装置的瞬变电磁场是一种涡流场,在地下主要以扩散形式传播.平面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具有反射、折射等电磁学特性,为了借鉴平面电磁波场测深成熟的解释方法,文中开展了从瞬变电磁涡流场测深数据到平面波场数据的快速等效... 中心回线源装置的瞬变电磁场是一种涡流场,在地下主要以扩散形式传播.平面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具有反射、折射等电磁学特性,为了借鉴平面电磁波场测深成熟的解释方法,文中开展了从瞬变电磁涡流场测深数据到平面波场数据的快速等效转换的研究.通过大量的理论模型的正演计算、曲线对比,误差统计,对瞬变电磁场、平面波场在地下传播机制特性的分析,建立了一种由瞬变电磁测深视电阻率数据向平面波场测深视电阻率数据转换的时间-频率等效对应关系.利用这一关系式,把扩散场数据快速转换成等效平面波场测深数据.为进一步进行瞬变电磁拟平面波成像解释打下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 扩散场 平面波场 视电阻率 等效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超导磁强计在瞬变电磁法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8
12
作者 陈晓东 赵毅 +3 位作者 张杰 吕国印 马平 戴远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02-708,共7页
通过对高温超导磁强计的不断完善,研制出了适合在瞬变电磁法中使用的高温超导磁强计,实现了在瞬变电磁法中直接测量磁场的目的.同时开展了瞬变电磁法感应磁场的数据处理与解释技术研究,开发了瞬变电磁法感应磁场的电性成像软件,可以对... 通过对高温超导磁强计的不断完善,研制出了适合在瞬变电磁法中使用的高温超导磁强计,实现了在瞬变电磁法中直接测量磁场的目的.同时开展了瞬变电磁法感应磁场的数据处理与解释技术研究,开发了瞬变电磁法感应磁场的电性成像软件,可以对使用高温超导磁强计作传感器测得的瞬变电磁感应磁场数据进行处理与电性成像.野外实验表明:高温超导磁强计工作稳定,在瞬变电磁法中使用高温超导磁强计比使用感应线圈做传感器提高了勘探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超导磁强计 瞬变电磁法 电性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域瞬变电磁法中心方式全程视电阻率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165
13
作者 白登海 Maxwell A Meju +2 位作者 卢健 王立凤 何兆海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97-704,共8页
给出了一种时间域瞬变电磁法视电阻率的数值计算方法 ,利用该方法可以容易地求出中心方式的全程视电阻率 .根据中心方式磁场垂直分量时间变化率 Bz T的核函数Y′(Z)的表现特征 ,以参数Z把整个瞬变过程分为早期阶段 (Z >1.6 )、早... 给出了一种时间域瞬变电磁法视电阻率的数值计算方法 ,利用该方法可以容易地求出中心方式的全程视电阻率 .根据中心方式磁场垂直分量时间变化率 Bz T的核函数Y′(Z)的表现特征 ,以参数Z把整个瞬变过程分为早期阶段 (Z >1.6 )、早期到晚期的转折点 (Z =1.6 )和晚期阶段 (Z <1.6 ) .首先分别得到早期视电阻率和晚期视电阻率的精确值 ,然后通过转折点构成一条完整的全程视电阻率曲线 .虽然磁场垂直分量Bz 的核函数Y(Z)是参数Z的单值函数 ,但同样存在一个从早期到晚期的转折点Z =1.6 ,转换点两边仍然可以得到一条早期曲线和一条晚期曲线 .在数值计算中 ,当迭代步长ΔZ <0 .0 0 5Z时 ,视电阻率的相对误差小于 0 .5 % .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计算表明 ,与早期和晚期近似值比较 ,全程视电阻率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分辨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数值计算 中心方式迭代步长 全程视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变电磁法视电阻率成像的接地网断点诊断方法 被引量:27
14
作者 付志红 余慈拱 +2 位作者 侯兴哲 张淮清 秦善强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53-259,共7页
为了实现变电站接地网断点无损检测,首次提出将瞬变电磁法用于断点诊断的新方法,在地面上施加一个斜阶跃关断的脉冲信号,通过对接地网感应信号的检测,反演计算视电阻率并快速成像,从视电阻率断面图中直观诊断接地网断点故障情况。采用An... 为了实现变电站接地网断点无损检测,首次提出将瞬变电磁法用于断点诊断的新方法,在地面上施加一个斜阶跃关断的脉冲信号,通过对接地网感应信号的检测,反演计算视电阻率并快速成像,从视电阻率断面图中直观诊断接地网断点故障情况。采用Ansoft Maxwell软件正演计算接地网瞬变电磁响应信号,通过接地网完好与存在断点两种情况的视电阻率成像图对比,说明方法的可行性。在变电站开展接地网断点诊断实验,结果充分论证了方法的有效性,作为一种简便、高效的接地网断点无损检测方法,可用于工程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视电阻率 接地网 断点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变电磁方法在探测煤矿浅层高阻采空区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5
作者 范涛 王秀臣 +3 位作者 李貅 王信文 石亚丁 曾方禄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56-162,共7页
过去在煤矿浅层高阻采空区探测中,普遍认为高密度电法为较好的方法,而瞬变电磁法通常被认为其对低阻反映较灵敏,对高阻反映不灵敏,而很少采用,但我国内蒙、山西等地,地表沟壑纵横,高差较大,不具备高密度电法的施工条件。因此,笔者给出... 过去在煤矿浅层高阻采空区探测中,普遍认为高密度电法为较好的方法,而瞬变电磁法通常被认为其对低阻反映较灵敏,对高阻反映不灵敏,而很少采用,但我国内蒙、山西等地,地表沟壑纵横,高差较大,不具备高密度电法的施工条件。因此,笔者给出一种在较小线框下进行的瞬变电磁方法,通过配合高发射频率和大发射电流,能够比较清晰的反映出地下高阻目标体,以此说明,针对地形起伏较大,不适合高密度电法施工的地方,小框瞬变电磁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煤矿中不含水采空区的物探手段问题。文中参考煤矿不含水采空区埋深较浅的情况,设计了理论模型,正演计算得到的效果良好,对高阻的反映较为灵敏,并在鄂尔多斯地区某煤矿实际应用了该方法,得到的结果与开挖情况相符合,对煤矿生产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这表明该方法是切实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 不含水采空区 高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变电磁水平分量视电阻率定义 被引量:16
16
作者 戚志鹏 李貅 +2 位作者 郭文波 刘银爱 吴琼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88-93,共6页
为了将瞬变电磁水平分量转化成电阻率参数,实现瞬变电磁水平分量视电阻率定义,对不同偏移距下大定源回线瞬变电磁场水平分量响应进行了数值计算和分析,得出水平分量具有与中心点垂直分量相似的函数形态和函数性质,据此,水平分量可以用... 为了将瞬变电磁水平分量转化成电阻率参数,实现瞬变电磁水平分量视电阻率定义,对不同偏移距下大定源回线瞬变电磁场水平分量响应进行了数值计算和分析,得出水平分量具有与中心点垂直分量相似的函数形态和函数性质,据此,水平分量可以用与中心点垂直分量类似的多项式进行拟合,从而得到多项式形式的感应电动势表达式。根据瞬变电磁晚期近似条件,用水平分量的拟合多项式,定义相应的晚期视电阻率表达式,从而实现水平分量响应到地下介质电阻率参数的转化。通过对模型的计算可知,上述方法可行,结果正确;通过对实测数据的解释可知,水平分量不仅具有纵向分辨力,也具有较好的横向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水平分量 视电阻率 曲线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变电磁法探测公路隧道工程中的不良地质构造 被引量:26
17
作者 薛国强 宋建平 +1 位作者 武军杰 刘社华 《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73-75,79,共4页
 为了给公路设计部门提供选线依据,运用瞬变电磁法在山西境内的某两条高速公路隧道工程设计线路段上进行探测,以查明下覆不良地质构造的发育情况。通过对瞬变电磁法的探测能力进行理论上的讨论,对不同地电断面情况下的异常体电磁响应...  为了给公路设计部门提供选线依据,运用瞬变电磁法在山西境内的某两条高速公路隧道工程设计线路段上进行探测,以查明下覆不良地质构造的发育情况。通过对瞬变电磁法的探测能力进行理论上的讨论,对不同地电断面情况下的异常体电磁响应的定性分析,得出用瞬变电磁法探测不良地质体的可行性结论。经过资料处理,查出不良地质构造赋存的位置,解释结果与钻探资料完全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高速公路 探测 隧道 不良地质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变电磁法中心回线装置资料解释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51
18
作者 石显新 闫述 +1 位作者 傅君眉 陈明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931-1936,共6页
中心回线装置是瞬变电磁勘探中最常用的装置之一.中心回线装置的视电阻率一般从回线中心点场的公式出发导出.在现场实际施工中,为提高工作效率,把发射回线中部三分之一的区域作为观测范围.通过对场分布特征的分析研究表明,与中心点相比... 中心回线装置是瞬变电磁勘探中最常用的装置之一.中心回线装置的视电阻率一般从回线中心点场的公式出发导出.在现场实际施工中,为提高工作效率,把发射回线中部三分之一的区域作为观测范围.通过对场分布特征的分析研究表明,与中心点相比,观测区边缘处的感应电动势数值偏离达15%~25%,这与广泛存在于华北型煤系中赋存深度为400~1000 m的陷落柱、导水小断层等引起的异常相比,已经不可忽略.大定源回线公式可以准确地表示任意场点的感应电动势,由此导出视电阻率无边缘效应影响;观测按照中心回线方式并保持在近区进行,可使感应电动势和视电阻率之间的转换简单而直接.理论和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这些措施进一步提高了瞬变电磁探测中心回线方法的探测精度.在有上覆低阻屏蔽层的情况下,对埋深500~700 m的陷落柱给出了了明显的异常反映,并被井下掘进所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中心回线装置 边缘效应 大定源回线 视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采空区地面探测技术与方法优化 被引量:57
19
作者 李文 牟义 +1 位作者 张俊英 徐元杰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2-106,共5页
为探明鄂尔多斯矿区采空区的分布范围及存在的安全隐患,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瞬变电磁法、EH-4大地电磁法和浅层地震法等4种地面采空区探测技术,通过野外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包括干扰信号剔除)和反演计算,作出视电阻率综合剖面和时间... 为探明鄂尔多斯矿区采空区的分布范围及存在的安全隐患,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瞬变电磁法、EH-4大地电磁法和浅层地震法等4种地面采空区探测技术,通过野外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包括干扰信号剔除)和反演计算,作出视电阻率综合剖面和时间剖面,来解译采空区的几何和物性特征,建立了一套适合该区地方煤矿采空区探测的技术方法。结果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法、浅层地震法适合近地表浅层采空区探测,探测深度小于200 m;瞬变电磁法适合中等深度采空区探测,探测深度小于600 m;EH-4大地电磁法适合大深度采空区探测,探测深度小于1 0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高密度电阻率法 瞬变电磁法 EH-4大地电磁法 浅层地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空间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防治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85
20
作者 于景邨 刘振庆 +2 位作者 廖俊杰 蒋宗霖 孙伟涛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0-113,共4页
针对煤矿生产和建设中的水害源探测问题,基于瞬变电磁法"烟圈效应"理论,采用重叠回线装置对掘进工作面前方和回采工作面顶底板隐伏含(导)水构造进行探测,对测点布置和探测方向的设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掘进工作面两侧拐... 针对煤矿生产和建设中的水害源探测问题,基于瞬变电磁法"烟圈效应"理论,采用重叠回线装置对掘进工作面前方和回采工作面顶底板隐伏含(导)水构造进行探测,对测点布置和探测方向的设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掘进工作面两侧拐角位置,同一个探测方向分别按与巷道掘进方向呈30°、45°和60°角进行探测,不仅避免了掘进工作面常规方法超前探测时存在的盲区,而且有利于对异常区的空间定位;对回采工作面顶底板探测时,在同一个测点探测方向按与煤层呈45°角向顶板和向底板探测,使得探测范围内发育的赋水构造与工作装置耦合最佳,提高了信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超前探测 掘进工作面 含(导)水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