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Transgenic Cry1Ac plus CpTI Cotton on the Bioecology of Main Parasitoids in Laboratory Studies
1
作者 VANDER Werf Wopke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46-,共1页
Effects of transgenic Cry1Ac plus CpTI cotton(double genes cotton) on development of main parasitoids were studied in the laboratory.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otton,the differences of
关键词 Effects of transgenic Cry1Ac plus cpti cotton on the Bioecology of Main Parasitoids in Laboratory Stud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CrylAc+CpTI双价基因棉对烟粉虱主要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姜涛 姜德锋 +1 位作者 褚栋 高国强 《山东农业科学》 2008年第9期69-72,共4页
测定了取食转双价基因棉SGK321及其亲本棉SY321后烟粉虱伪蛹体内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主要解毒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与SY321烟粉虱种群相比,SGK321对烟粉虱体内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均... 测定了取食转双价基因棉SGK321及其亲本棉SY321后烟粉虱伪蛹体内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主要解毒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与SY321烟粉虱种群相比,SGK321对烟粉虱体内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均值元显著影响,但两个种群中这些酶活性个体分布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与SY321烟粉虱种群相比,SGK321烟粉虱种群α-NA羧酸酯酶活性在〈30mOD/(mg protein·min)区间分布频率较高,而在30-40mOD/(mg protein·min)区间较低;SGK321烟粉虱种群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在2~4U/mg protein区间内分布频率略低,而在〉4U/mg protein区间内分布频率上升了10个百分点;SGK321烟粉虱种群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在80~140U/mg protein活性区间内分布频率略有下降,在140~170U/mg protein区间内分布频率上升了15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双价基因棉 烟粉虱 羧酸酯酶 乙酰胆碱酯酶 谷胱甘肽S-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价基因(Bt+CpTI)抗虫棉对棉铃虫的杀虫活性及抑制生长作用 被引量:20
3
作者 芮昌辉 范贤林 +3 位作者 郭三堆 孟香清 卢美光 董丰收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37-341,共5页
比较了转 Bt+ Cp TI双价基因抗虫棉 (双价棉 )与转 Bt单基因棉 ( Bt棉 )对棉铃虫不同Cry1 Ac抗性种群杀虫活性的时间动态和对不同龄期幼虫的抑制生长作用。结果表明 ,双价棉叶对棉铃虫的杀虫活性于 6月底最高 ,7月底和 8月下旬逐渐下降 ... 比较了转 Bt+ Cp TI双价基因抗虫棉 (双价棉 )与转 Bt单基因棉 ( Bt棉 )对棉铃虫不同Cry1 Ac抗性种群杀虫活性的时间动态和对不同龄期幼虫的抑制生长作用。结果表明 ,双价棉叶对棉铃虫的杀虫活性于 6月底最高 ,7月底和 8月下旬逐渐下降 ,高于同期测定的 Bt棉的杀虫活性。双价棉对棉铃虫抗性种群 2~ 5龄幼虫的死亡率、存活幼虫体重、化蛹率和成虫羽化率等生长发育的影响 ,均显著高于 Bt棉。用 Bt棉叶连续饲养不同龄期抗性棉铃虫 ,2龄幼虫就可部分化蛹和羽化 ,而用双价棉饲养 ,5龄以下幼虫不能化蛹和羽化 ,表明双价棉对抗性棉铃虫具有较强的抗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价基因 抗虫棉 棉铃虫 转双基因棉 抗虫性 杀虫活性 生长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cry1Ac和CpTI双基因抗虫水稻对二化螟和大螟的致死效应及田间螟虫构成的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高玉林 傅强 +4 位作者 王锋 赖凤香 罗举 彭于发 张志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3-548,共6页
就转crylAc+CpTI双基因抗虫水稻不同生育期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和大螟Sesamia inferens的室内致死特性及田间螟虫的构成进行了研究。室内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转基因水稻对二化螟、大螟都表现明显的致死效应,但水稻生长后... 就转crylAc+CpTI双基因抗虫水稻不同生育期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和大螟Sesamia inferens的室内致死特性及田间螟虫的构成进行了研究。室内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转基因水稻对二化螟、大螟都表现明显的致死效应,但水稻生长后期的致死效果降低。转基因水稻对大螟的致死效应显著弱于对二化螟的,其中,二化螟除在齐穗期和成熟期有少量幼虫(0.5%~6.4%)存活到第4天外,其余均在第4天死亡;大螟在两种转基因水稻上的存活率高于二化螟,且少量个体(〈1.6%)还能化蛹、羽化,但化蛹率和羽化率均明显低于在非转基因对照上的。早、晚两季水稻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上两种螟虫虫口数量均显著低于相应的非转基因对照品种,转基因水稻上二化螟虫口减退率〉99%;大螟虫口减退率相对较低,早、晚稻上有所不同,其中早稻〉93%,晚稻仅44%~64%。转基因水稻上残存螟虫中,大螟所占比例明显上升,推测转基因水稻对两种螟虫致死效应差异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二化螟 大螟 致死效应 生态风险 crylac基因 cpti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双价抗虫棉中Cry1Ac基因与CpTI基因的共表达 被引量:12
5
作者 康保珊 张锐 +2 位作者 潘登奎 王远 郭三堆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1-136,共6页
以转基因双价抗虫棉自交后代为材料,利用PCR、Southern杂交、ELISA检测方法,分析了Cry1Ac基因与CpTI基因在基因组中的整合情况,结果显示,除sGK321和3517外,其余品种Cry1Ac基因和CpTI基因的整合位点不同,并且sGK321中两基因也只有一个位... 以转基因双价抗虫棉自交后代为材料,利用PCR、Southern杂交、ELISA检测方法,分析了Cry1Ac基因与CpTI基因在基因组中的整合情况,结果显示,除sGK321和3517外,其余品种Cry1Ac基因和CpTI基因的整合位点不同,并且sGK321中两基因也只有一个位点相同;ELISA结果表明,同一个品种同一部位Cry1A蛋白和CpTI蛋白不能完全同步表达,它们的表达量存在差别,且这种差别在整个生长阶段并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ti基因 双价抗虫棉 Ac基因 转基因 Southern杂交 共表达 SGK321 ELISA 自交后代 检测方法 整合位点 完全同步 生长阶段 PCR 基因组 A蛋白 表达量 不稳定 品种 差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双价(Bt+CpTI)棉种植对土壤速效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娜布其 赵建宁 +4 位作者 李刚 杨殿林 红雨 娜日苏 刘玲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30-937,共8页
本研究利用三室根箱对棉花根部土壤进行分区采集,以转双价棉SGK321及其亲本常规棉石远321为研究对象,对3个生长时期(播种后40、50 d和60 d)不同根区(S1、S2和S3)土壤速效养分(硝态氮、铵态氮和速效磷)含量及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 本研究利用三室根箱对棉花根部土壤进行分区采集,以转双价棉SGK321及其亲本常规棉石远321为研究对象,对3个生长时期(播种后40、50 d和60 d)不同根区(S1、S2和S3)土壤速效养分(硝态氮、铵态氮和速效磷)含量及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棉相比,转双价棉的种植促进了S2根区土壤中磷素向有效态的转化,使S2和S3根区土壤硝态氮含量下降,而对各根区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土壤铵态氮无显著影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速效养分和酶活性变化主要受生长时期的影响,转双价棉种植对其影响是非常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双价棉 土壤酶活性 土壤养分 三室根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根箱法解析转双价(Bt+CpTI)基因棉花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娜布其 红雨 +4 位作者 杨殿林 赵建宁 李刚 娜日苏 刘玲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0-166,共7页
利用根箱法对棉花根部土壤进行分区采集,并采用传统平板培养和DGGE克隆测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转双价基因棉和常规棉3个生长时期(播种后40 d、50 d和60 d)不同根区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及细菌多样性进行对比分析。平板培养结果表... 利用根箱法对棉花根部土壤进行分区采集,并采用传统平板培养和DGGE克隆测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转双价基因棉和常规棉3个生长时期(播种后40 d、50 d和60 d)不同根区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及细菌多样性进行对比分析。平板培养结果表明,与常规棉相比,转双价基因棉S1根区土壤细菌、放线菌的数量显著降低,而S2根区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和S3根区土壤细菌、真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DGGE图谱分析表明,在棉花生长的3个时期内,转双价基因棉和常规棉根区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条带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2种棉花处理间有着很强的相似性,不受转双价基因棉种植的影响。转双价基因棉种植仅改变了根区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对细菌多样性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双价基因棉 土壤微生物 根箱法 细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转双价基因(Bt+CpTI)棉对主要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红梅 赵建宁 +3 位作者 黄永春 张贵龙 张海芳 杨殿林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3-139,共7页
采用灭菌盆栽试验,以转双价棉品种sGK321及其亲本常规棉品种石远321为研究对象,对4个生长时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根际土壤养分(全氮、全磷、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及某些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进行了对比分... 采用灭菌盆栽试验,以转双价棉品种sGK321及其亲本常规棉品种石远321为研究对象,对4个生长时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根际土壤养分(全氮、全磷、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及某些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观测期间,与同源常规棉相比,转双价棉根际土壤全磷含量和速效磷含量在同一时期均无显著差异,不同生育期差异明显,根际土壤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酶活性在一些时期则明显不同,其变化随棉花品种、生育期不同而不同。转双价棉蕾期根际土壤全氮含量和苗期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苗期、蕾期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常规棉(P<0.05),而蕾期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苗期、花铃期根际土壤脲酶活性以及苗期碱性磷酸酶活性则显著低于常规棉(P<0.05)。聚类分析表明,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变化主要受生长时期的影响,转双价棉种植对其影响是非常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双价(Bt+cprl)棉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CpTI-Bt基因棉和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幼虫存活、生长及营养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张继红 王琛柱 郭三堆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6-151,共6页
20 0 0年 7月中旬和 8月中旬 ,分别测定了采自田间的转CpTI Bt基因双价抗虫棉 (SGK32 1,以下简称CpTI Bt棉 )和转Bt基因抗虫棉 (中 30 ,以下简称Bt棉 )对棉铃虫 Helicoverpaarmigera幼虫存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7月中旬两种转基因... 20 0 0年 7月中旬和 8月中旬 ,分别测定了采自田间的转CpTI Bt基因双价抗虫棉 (SGK32 1,以下简称CpTI Bt棉 )和转Bt基因抗虫棉 (中 30 ,以下简称Bt棉 )对棉铃虫 Helicoverpaarmigera幼虫存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7月中旬两种转基因抗虫棉抗虫效果均较好 ,尤其是CpTI Bt棉棉叶和花瓣对 4龄幼虫 3天内致死率为 92 %以上 ;8月中旬两种转基因棉的抗虫活性均明显降低 ,且Bt棉的杀虫活性显著低于CpTI Bt棉 ,其幼虫死亡率与对照受体棉中 16的死亡率之间无显著差异 ,仅显著抑制了幼虫的生长 ;石远 32 1(SGK32 1受体品系 )的花瓣具有一定的抗虫活性 ,可显著降低取食幼虫的体重 ,甚至造成部分幼虫死亡 ;CpTI Bt棉中 ,花瓣和棉叶的抗虫性明显高于蕾和铃心。对 5龄幼虫取食棉铃 1日后的营养指标测定结果显示 :两种转基因抗虫棉处理的幼虫相对生长率和相对取食量均显著低于石远 32 1,但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CpTI Bt棉处理的幼虫近似消化率显著低于石远 32 1和Bt棉 ,但其食物利用率显著高于石远 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ti-Bt基因棉 转BT基因棉 棉铃虫 存活 生长 营养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CpTI双价基因抗虫棉棉铃虫抗性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袁小玲 唐灿明 张天真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42-345,共4页
研究了转 Bt+ Cp TI双价基因抗虫棉 (简称双 - 1 )对棉铃虫的抗性及双价基因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双 - 1与非抗虫棉的正、反交 F1都表现高抗棉铃虫 ;F2 和 BC1群体的抗、感植株分离比分别符合 3∶ 1和 1∶ 1 ,说明双 - 1的棉铃虫抗性... 研究了转 Bt+ Cp TI双价基因抗虫棉 (简称双 - 1 )对棉铃虫的抗性及双价基因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双 - 1与非抗虫棉的正、反交 F1都表现高抗棉铃虫 ;F2 和 BC1群体的抗、感植株分离比分别符合 3∶ 1和 1∶ 1 ,说明双 - 1的棉铃虫抗性符合孟德尔一对显性基因的遗传方式。连锁测验表明双价基因独立于陆地棉多标记基因系 T5 86和T5 82的 1 1个形态标记基因。等位性测验证明双 -1与山西 Bt和 R1 9的整合位点不同 ,而可能与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cpti双价基因抗虫棉 棉铃虫 抗性 遗传分析 双价抗虫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Cry1Ac+CpTI基因棉对棉田害虫及其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22
11
作者 周洪旭 郭建英 万方浩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38-542,共5页
20 0 2年在河北省南皮县对转Cry1Ac+CpTI基因棉 (SGK32 1)棉田害虫及其天敌种群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 ,SGK32 1棉田及其亲本对照棉 (石远 32 1)棉田的害虫和捕食性天敌的种类基本相同 ,但数量差异较大。但在 5月 2 3日至 9月 16日的 2 4... 20 0 2年在河北省南皮县对转Cry1Ac+CpTI基因棉 (SGK32 1)棉田害虫及其天敌种群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 ,SGK32 1棉田及其亲本对照棉 (石远 32 1)棉田的害虫和捕食性天敌的种类基本相同 ,但数量差异较大。但在 5月 2 3日至 9月 16日的 2 4次调查中 ,SGK32 1棉田的 5种主要害虫棉铃虫、棉蚜、绿盲蝽、棉粉虱、小绿叶蝉的总数量分别较其亲本石远 32 1棉田降低89 5 %、6 4 5 %、2 1 8%、15 6 %和 33 7%。SGK32 1棉田龟纹瓢虫和中华草蛉的种群总数量分别比石远 32 1棉田增高 34 0 %和9 1% ,但异色瓢虫、小花蝽、异须盲蝽、蚜茧蜂和蜘蛛类的种群数量分别降低 2 8 6 %、6 5 %、4 3 1%、4 4 7%和 14 0 %。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群动态的监测表明 ,棉蚜、小绿叶蝉和棉粉虱的发生高峰期分别为 7月中下旬 ,8月下旬至 9月中旬 ,8月下旬至 9月上、中旬。在三者的高峰期内 ,SGK32 1棉田的种群数量基本上低于对照田。龟纹瓢虫的发生高峰期为 7月上旬到 8月上、中旬 ,且SGK32 1棉田的种群数量高于对照田。研究表明 ,SGK32 1在对棉铃虫具有很好抗性的同时 ,对棉蚜、棉粉虱、绿盲蝽、小绿叶蝉等非靶标害虫的发生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SGK32 1棉田龟纹瓢虫和中华草蛉的种群数量增加 ,其他主要天敌的数量则有所降低 ,表明SGK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lac+cpti基因棉 害虫 天敌 种群动态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CpTI双价基因抗虫棉抗棉铃虫性的时空表达 被引量:4
12
作者 袁小玲 孙敬 +1 位作者 唐灿明 张天真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0年第10期9-12,共4页
以转单价Bt基因抗虫棉品系中心Bt和常规棉苏棉 12号为对照 ,研究了转Bt+CpTI双抗 1抗虫棉对棉铃虫抗性的时空表达特征。在棉花生长发育进程中 ,用 4~ 2 1叶位主茎叶饲喂棉铃虫初孵幼虫 ,5天后观察 :双抗 1和中心Bt的 4~ 2 1叶上存... 以转单价Bt基因抗虫棉品系中心Bt和常规棉苏棉 12号为对照 ,研究了转Bt+CpTI双抗 1抗虫棉对棉铃虫抗性的时空表达特征。在棉花生长发育进程中 ,用 4~ 2 1叶位主茎叶饲喂棉铃虫初孵幼虫 ,5天后观察 :双抗 1和中心Bt的 4~ 2 1叶上存活棉铃虫中均无 3龄幼虫 ,苏棉 12号中 3龄幼虫占存活幼虫的 4 0 %以上 ;双抗 1和中心Bt棉铃虫的死亡率相近且随叶位升高而下降。分期播种抗虫性测验与各叶位抗虫性测定相似 ,即双抗 1和中心Bt各播种期的存活棉铃虫中没有 3龄虫 ,苏棉 12号各播种期都有 3龄虫出现 ,双抗 1棉铃虫的死亡率与中心Bt相近 ,且随播种日期推迟棉铃虫死亡率逐渐升高。试验结果表明 :双抗 1对棉铃虫的抗性水平与中心Bt相近 ,且抗性表现为前期高后期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价基因 抗虫棉 棉铃虫 抗虫性 时空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双价基因(Bt+CpTI)抗虫棉对棉蚜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薛丽 卢延 +2 位作者 周正堂 高希武 宋敦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15314-15316,共3页
[目的]研究了转双价基因棉SGK321对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的影响,为转基因棉的生物安全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SGK321及其亲本棉石远321上长期饲养棉蚜,研究2种棉花品种对棉蚜短期(第1、2、3代)... [目的]研究了转双价基因棉SGK321对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的影响,为转基因棉的生物安全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SGK321及其亲本棉石远321上长期饲养棉蚜,研究2种棉花品种对棉蚜短期(第1、2、3代)和长期(第41、42、43代)的影响。[结果]在SGK321上取食1代的棉蚜种群羧酸酯酶比活力显著高于在亲本棉上取食1、2、3代的棉蚜种群,转双价基因棉SGK321上饲养1、2、3代的棉蚜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均显著高于在石远321上饲养相同代数的棉蚜。但长期饲养的2种棉蚜之间羧酸酯酶比活力、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无显著差异。[结论]长期取食转双价基因棉SGK321的棉蚜通过棉蚜解毒酶的调节作用对SGK321产生了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双价基因棉 棉蚜 羧酸酯酶 乙酰胆碱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粉虱刺吸诱导转Bt+CpTI基因棉苯丙氨酸解氨酶和氧保护酶系活性变化 被引量:12
14
作者 姜涛 褚栋 +3 位作者 姜德锋 陶云荔 刘国霞 范仲学 《山东农业科学》 2009年第10期48-53,共6页
本研究测定并比较了不同时期转双价基因棉SGK321和其亲本常规棉SY321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总活性。结果发现,烟粉虱取食诱导使棉叶中PAL、POD的活性上升,SOD的活性则是... 本研究测定并比较了不同时期转双价基因棉SGK321和其亲本常规棉SY321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总活性。结果发现,烟粉虱取食诱导使棉叶中PAL、POD的活性上升,SOD的活性则是先下降后升高,CAT的活性基本呈下降趋势。SGK321处理植株叶片中PAL活性在不同时期均高于SY321,而POD活性在不同时期均高于SY321;SGK321处理植株上部叶片SOD活性在处理30 d前明显高于SY321,40 d时低于SY321;SGK321处理植株叶片中CAT活性多数时期低于SY321。最后,探讨了转双价基因棉花与其亲本常规棉对烟粉虱防御反应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cpti基因棉 烟粉虱 苯丙氨酸解氨酶 保护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双价基因棉(Bt+CpTI)对七星瓢虫捕食棉蚜功能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卢延 薛丽 +3 位作者 周正堂 董金锦 高希武 宋敦伦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12期163-167,共5页
室内用生物测定方法评价了七星瓢虫的5个虫态对取食转(Bt+CpTI)双价基因棉(SGK321)和常规棉(石远321)棉蚜在不同密度下捕食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方程模型。由模型得出在一定范围内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大而... 室内用生物测定方法评价了七星瓢虫的5个虫态对取食转(Bt+CpTI)双价基因棉(SGK321)和常规棉(石远321)棉蚜在不同密度下捕食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方程模型。由模型得出在一定范围内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其寻找效应均随棉蚜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捕食量除在成虫期N=80,240和二龄期N=80 3个密度差异显著小于常规棉外,其他密度都与常规棉无显著差异。与常规棉相比,1、3龄和成虫期的瓢虫对转基因棉上生长的蚜虫控制能力和最大捕食量要强于常规棉。就试验总体评价,转双价基因棉(Bt+CpTI)处理的棉蚜对七星瓢虫总体的捕食功能反应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双价基因棉 棉蚜 七星瓢虫 捕食功能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CpTI基因棉对烟粉虱种群动态影响及其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变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姜涛 褚栋 +3 位作者 姜德锋 周洪旭 刘国霞 陶云荔 《山东农业科学》 2009年第9期42-47,共6页
本研究调查了转Bt+CpTI基因棉SGK321棉田、其亲本常规棉SY321棉田以及间作棉田烟粉虱成虫种群的数量,测定了不同时期SGK321棉与SY321棉叶片中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及蛋白质的含量。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期间,SGK321棉田烟粉... 本研究调查了转Bt+CpTI基因棉SGK321棉田、其亲本常规棉SY321棉田以及间作棉田烟粉虱成虫种群的数量,测定了不同时期SGK321棉与SY321棉叶片中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及蛋白质的含量。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期间,SGK321棉田烟粉虱的种群数量一直高于SY321棉田和间作棉田。烟粉虱取食的SGK321植株叶片几丁质酶活性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SY321上部叶片中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其下部叶片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SGK321叶片中β-1,3-葡聚糖酶活性变化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趋势,而SY321叶片基本上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SY321与SGK321上部叶片中蛋白质相对含量均呈先上升后逐渐下降趋势,下部叶片与上部叶片相似但略有不同。SGK321与SY321处理植株叶片几丁质酶活性之间没有明显差异;SGK321处理植株叶片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多数时期高于SY321。探讨了棉花防御反应与棉田烟粉虱种群数量差异的相关性,以利于揭示双价抗虫棉对烟粉虱的影响及其生理防御机制,为烟粉虱的综合治理以及棉花育种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cpti基因棉 烟粉虱 种群数量 几丁质酶 β-1 3-葡聚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境对转Bt+CPTi基因棉抗虫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秀菊 职明星 吕文彦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3-76,共4页
以新研96-48及其转Bt+CPTi基因后的SGK36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逆境胁迫下快速生长的叶片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寡照环境有助于转基因棉抗虫性的表达,干旱环境对转基因棉抗虫性影响较小,浸水环境不利于转Bt基因棉抗虫性表达。... 以新研96-48及其转Bt+CPTi基因后的SGK36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逆境胁迫下快速生长的叶片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寡照环境有助于转基因棉抗虫性的表达,干旱环境对转基因棉抗虫性影响较小,浸水环境不利于转Bt基因棉抗虫性表达。影响转基因棉抗虫性表达的主要原因可能与逆境导致转基因棉某些生理及形态的改变引发棉铃虫采食量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境 抗虫性 Bt+cpti抗虫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3个主产棉区转Bt/CpTI基因棉田根际土壤中Cry1Ab蛋白的降解动态
18
作者 孟军 方志翔 刘标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0-264,共5页
于2009—2010年棉花种植期,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3个主产棉区分别选择代表地———江西九江、河南新乡和新疆喀什,采集长期种植转Bt/CpTI棉SGK321及其亲本石远321棉(对照)的棉田根际土壤样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根际土壤中C... 于2009—2010年棉花种植期,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3个主产棉区分别选择代表地———江西九江、河南新乡和新疆喀什,采集长期种植转Bt/CpTI棉SGK321及其亲本石远321棉(对照)的棉田根际土壤样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根际土壤中Cry1Ab蛋白含量进行残留动态监测。结果显示,在各产棉区棉花蕾期、花期和铃期,转Bt/CpTI棉田根际土壤Cry1Ab蛋白含量大多显著高于对照棉田;而在棉花成熟期,转Bt/CpTI棉田根际土壤Cry1Ab蛋白含量与对照棉田大多无显著差异。长期种植转Bt/CpTI基因棉花不会造成Cry1Ab蛋白在棉花根际土壤中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 cpti基因棉花 根际土壤 Cry1Ab蛋白 降解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 CpTI双价抗虫棉的遗传稳定性及生育后期对棉铃虫抗性表现 被引量:6
19
作者 袁小玲 唐灿明 张天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9-184,共6页
本文研究了转 Bt+Cp TI双价抗虫棉双抗 - 14个世代的棉铃虫抗性及其生育后期棉花对棉铃虫的杀虫活力。研究结果表明 4个不同世代的双抗 - 1在苗期、蕾期、开花期和铃期的抗虫性水平相近 ,说明双抗 - 1的棉铃虫抗性能稳定遗传 ;双抗 - 1... 本文研究了转 Bt+Cp TI双价抗虫棉双抗 - 14个世代的棉铃虫抗性及其生育后期棉花对棉铃虫的杀虫活力。研究结果表明 4个不同世代的双抗 - 1在苗期、蕾期、开花期和铃期的抗虫性水平相近 ,说明双抗 - 1的棉铃虫抗性能稳定遗传 ;双抗 - 1不同部位叶片抗虫性明显 ,抗性水平与中心 Bt相近 ,也表现出前期抗虫性强后期抗虫性弱的时空表达特性。尽管抗虫性有所下降 ,双抗 - 1在生育后期仍能延缓棉铃虫 1~ 3龄幼虫的生长发育使其不能化蛹羽化并逐渐死亡 ,而在对照苏棉 12号上的 1~ 3龄幼虫能化蛹羽化。田间种植试验也表明双抗 - 1生育后期没有被棉铃虫危害的症状 ,表现出了高抗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价抗虫棉 遗传稳定性 生育后期 棉铃虫 抗性 Bt基因 cpti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双价基因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种群动态 被引量:25
20
作者 崔金杰 雒珺瑜 +2 位作者 王春义 马艳 李春花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4-101,共8页
2002—2003年在田间小区研究了转双价基因(Cry1Ac+CpTI)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2、3、4代棉铃虫平均百株幼虫数量分别比常规棉减少81.4%、87.1%和87.0%,比Bt棉田减少11.1%、33.3%和57.1%,比常规棉用药田减少20.0%、6... 2002—2003年在田间小区研究了转双价基因(Cry1Ac+CpTI)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2、3、4代棉铃虫平均百株幼虫数量分别比常规棉减少81.4%、87.1%和87.0%,比Bt棉田减少11.1%、33.3%和57.1%,比常规棉用药田减少20.0%、66.7%和40.0%;百株棉苗蚜数量比Bt棉田减少4.0%,但分别比常规棉田和常规棉用药田增加21.6%和153.9%;百株伏蚜、棉粉虱数量分别比Bt棉田和常规棉田减少5.5%和23.3%、16.7%和13.0%,但比常规棉用药田增加61.7%和33.3%;百株棉叶螨、棉盲蝽和棉蓟马的数量比Bt棉减少34.0%、39.6%和5.9%,但分别比常规棉田和常规棉用药田增加158.3%和287.5%、20.8%和52.6%、23.1%和60.0%。百株草间小黑蛛、龟纹瓢虫和小花蝽的数量均明显高于常规棉用药田,与Bt棉和常规棉田差异不显著;百株棉蚜茧蜂和中红侧沟茧蜂数量均明显低于常规棉田,与Bt棉和常规棉用药田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双价基因棉 棉田 害虫 天敌 种群动态 BT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