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自主环境法学知识体系建构的文化自觉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梓太 包婧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5-193,I0005,共10页
建构中国自主环境法学知识体系是新时代赋予中国环境法学人的新使命,其关键在于加强中国环境法学研究的自主性,而文化自觉是自主性获得的重要体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历史连续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探... 建构中国自主环境法学知识体系是新时代赋予中国环境法学人的新使命,其关键在于加强中国环境法学研究的自主性,而文化自觉是自主性获得的重要体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历史连续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探寻中国环境法学的传统文化基因,有助于夯实中国自主环境法学知识体系的文化基础,探索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当代环境法价值取向,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环境法学的价值引领与注释作用。为此,环境法学研究必须增强文化自觉、彰显文化自信,以“两个结合”为根本原则,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现实途径,建构中国自主环境法学知识体系,扩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现代生态文明的创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自主环境法学知识体系 文化自觉 传统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兴中华法系与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立民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96,共17页
当前,对复兴中华法系与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研究方兴未艾,正在逐渐走向深入。通过对两者关系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它们存在很高的关联度。其中包括,复兴中华法系应以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为支撑;支撑中华法系的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具... 当前,对复兴中华法系与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研究方兴未艾,正在逐渐走向深入。通过对两者关系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它们存在很高的关联度。其中包括,复兴中华法系应以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为支撑;支撑中华法系的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具有当代价值。同时,要协调好复兴中华法系与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互动关系,协调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复兴中华法系、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关系,协调好法学教育、法学研究、法学传播的关系等,最终为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建设尽其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兴中华法系 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大学如何传承和弘扬书院思想文化的批判传统 被引量:1
3
作者 冯向东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0,共7页
中国历史上是否有思想文化的批判传统和批判性思维方式,是一个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重要问题。以南宋书院为范本,考察中国历史上的书院文化,我们对上述问题可以做肯定的回答。在新时代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实践中,中国现代大学担负着“构建中... 中国历史上是否有思想文化的批判传统和批判性思维方式,是一个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重要问题。以南宋书院为范本,考察中国历史上的书院文化,我们对上述问题可以做肯定的回答。在新时代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实践中,中国现代大学担负着“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培养更多杰出人才作出贡献”的历史使命。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传承和弘扬书院思想文化的批判传统,赋予中华传统文化元典思想新的时代内涵,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回答和解决新时代的问题,是中国现代大学的现实任务和历史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大学 书院文化 中国式思维 思想文化的批判传统 创新型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
4
作者 何爱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9,共14页
就现代化建设而言,传统文化从来就不是可有可无的因素,而是深嵌于整个现代化进程中的内生因素。没有“没有传统”的现代化,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都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生长起来的,不同的传统文化会形成不同的现代化路径和现代性形态。就来源... 就现代化建设而言,传统文化从来就不是可有可无的因素,而是深嵌于整个现代化进程中的内生因素。没有“没有传统”的现代化,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都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生长起来的,不同的传统文化会形成不同的现代化路径和现代性形态。就来源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具有古老的文化基因;就特色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内蕴中华文明的许多重要元素,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就脉络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文明受西方文明挑战而自我更新的产物,无疑吸收了域外文明的合理因素;就主体性而言,中国式现代化虽受西方与苏联文化影响,但仍具中华文化主体性;就目标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携带“旧邦新命”,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概言之,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借鉴吸收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展现了不同于西方模式的新图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文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独特文明观的理论内涵、践行成效及世界意义
5
作者 丁存霞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13,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独特文明观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传承与时代变革中形成的文明新形态,深刻回应了“世界向何处去”的人类文明之问。中国式现代化独特文明观植根于中华文明基因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双重根基,通过“第二个结合”的创造性转化,... 中国式现代化独特文明观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传承与时代变革中形成的文明新形态,深刻回应了“世界向何处去”的人类文明之问。中国式现代化独特文明观植根于中华文明基因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双重根基,通过“第二个结合”的创造性转化,形成了超越西方现代性逻辑的“和合共生”理念,破解了文明优劣论的西方中心主义迷思。它身兼和平促进者、发展引领者、安全塑造者、秩序维护者多重角色,为应对全球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及治理赤字贡献了中国力量,用实践验证了中国式现代化独特文明观的可行性。它通过破解现代性困境,促使文明形态从一元现代性走向多元现代性;通过理念跃升,推进理念到现实的创造性转化;通过价值范式重塑,引领人类文明交往从文明冲突转向文明互鉴。这一文明观为人类社会贡献了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意义的新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明观 中华文明 人类文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现代化的中国内涵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小微 张威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41,共14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深入推进的背景下,理解和比较教育现代化的国别样式,有助于深刻把握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特征,进而挖掘其中国内涵。基于时间、空间、人与社会的分析框架,从“现代中的传统”“世界中的中国”与“社会中的教育”多重视角解析... 在中国式现代化深入推进的背景下,理解和比较教育现代化的国别样式,有助于深刻把握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特征,进而挖掘其中国内涵。基于时间、空间、人与社会的分析框架,从“现代中的传统”“世界中的中国”与“社会中的教育”多重视角解析,教育现代化的中国内涵包括:以“和谐共生”为现代化底色,以“后发内生、跨越式发展”为基本特征,以“可持续发展”为长久追求。基于对教育现代化中国内涵的多维度理解,结合教育深化改革的政策文件内容,可从服务国家、完善自身和助力成长三方面对中国教育现代化进行多维度目标描述,并明晰中国教育现代化在深化改革中的重点任务。由此,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可概括为:将中国教育现代化战略目标转换为评价指标以“导行”;将国家总体战略蓝图转换为区域教育发展战略规划以“落地”;基于各级各类教育特质确立现代化发展战略路径以“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现代化 中国内涵 实现路径 优秀文化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生成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7
作者 秦书生 赵彩地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5-122,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其提出的逻辑依据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历史文化土壤,基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科学指导和对党的文化理论的继承创新,源于应对文化建设领域中的风险挑战的迫切需要;其...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其提出的逻辑依据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历史文化土壤,基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科学指导和对党的文化理论的继承创新,源于应对文化建设领域中的风险挑战的迫切需要;其价值意蕴在于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实现民族自我认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国家长足进步;其实践路径在于要以筑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坚定指引、以注重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为坚实支柱、以创新优化文化产业为动力支撑、以加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为发展机遇。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文化自信自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中国式现代化的多维论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晓婧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56,共11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凸显出鲜亮的传统文化底色,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智慧。作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滋养着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并且以其独...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凸显出鲜亮的传统文化底色,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智慧。作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滋养着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并且以其独有的精神特质、价值理念、思维特征,培塑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品格,涵育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启迪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思维方式,指引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愿景。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与滋养的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崭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彰显出中华文明的新高度,充分展示了人类现代化进程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武术现代化转型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
9
作者 马文友 荆纪东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4,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武术现代化转型为研究对象,提出以“中”变武的概念、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近代以来武术依照西方体育文化进行现代化转型,在以“西”变武中不断迷失自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武术现代化转型需以中...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武术现代化转型为研究对象,提出以“中”变武的概念、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近代以来武术依照西方体育文化进行现代化转型,在以“西”变武中不断迷失自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武术现代化转型需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脉,以武术发展现状为依据,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理论引导,即实现武术现代化转型“以‘中’变武”的根本逻辑。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以“中”变武需要相关参与部门的深度融合,保障武术现代化转型的系统性;秉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实现武者的全面发展;大力发展武术产业,为武术现代化转型奠定物质基础;同时,需要树立创新性发展的理念,改编武术技艺,升级传承方式;坚定武术文化自信,树立平等的武术文化交流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文化 武术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以“中”变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明的现代性底蕴及当代重塑
10
作者 庞虎 田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0,共9页
中华文明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是破除西方现代性崇拜、重构世界现代化格局的重要依托。长期以来,西方文明中心主义思潮将现代性看作西方文明的独有产物,绝对化为全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唯一蓝本,形成了“现代化=西化”的思维定式。... 中华文明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是破除西方现代性崇拜、重构世界现代化格局的重要依托。长期以来,西方文明中心主义思潮将现代性看作西方文明的独有产物,绝对化为全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唯一蓝本,形成了“现代化=西化”的思维定式。事实上,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早已形成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的丰富文明成果,也内生出众多颇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基因,奠定了中华文明现代性的思想基础,只是囿于旧封建旧伦理,这些现代性基因未能得以充分激发。新时代,要激活中华文明现代活力,推动中国特色现代性重构,应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独特优势,以理论彻底为前提,以民族自觉为动力,以放眼世界为视域,破除对西方现代性的普世化认知,不断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现代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视域下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建构的三维辩证路径
11
作者 陈平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34,共9页
在全球化境遇中,建构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始终面临着三重考验:差异与同一的张力、自我与他者的对立、传统与现代的鸿沟。应对这三重考验不能依靠孤立实践,而需从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三个哲学维度展开系统性的回应。其一,在本体论维度... 在全球化境遇中,建构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始终面临着三重考验:差异与同一的张力、自我与他者的对立、传统与现代的鸿沟。应对这三重考验不能依靠孤立实践,而需从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三个哲学维度展开系统性的回应。其一,在本体论维度上,应超越“文化本质主义”与“文化虚无主义”的两极思维,重构文化存在的张力结构,在差异与同一的动态关系中寻找融合之道,进而建构多元共生、互鉴互通的文明格局。其二,在认识论维度上,应突破“主体孤立性”与“他者绝对化”的对立结构,重申文化认同的生成性与交互性,通过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双向建构路径,确立中华文化在全球语境中的内在价值与自主地位。其三,在方法论维度上,应拒绝传统的僵化守成与现代性的全盘替代,通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将中华文化的历史智慧嵌入当代实践逻辑,推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有效衔接与动态融合。三条进路的辩证统一,不仅在认识论层面有力回应了西方“历史终结论”的形而上学设定,也在实践层面为超越“文明冲突论”的二元对抗模式提供了中国方案,最终指向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在“栖居-对话-创造”的循环中持续演进的新范式:在差异中建立连接,在对话中保持独特性,在转化中延续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 文明对话 三维辩证路径 传统与现代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性、创新性与现代价值指向
12
作者 范玉刚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1,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具有理论原创性的内生性概念,是从中华大地上生长出来的,是遵循“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产物,而非对西方文明与西方文化的模仿、移植和挪用。其文化形态的创新性主要源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具有理论原创性的内生性概念,是从中华大地上生长出来的,是遵循“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产物,而非对西方文明与西方文化的模仿、移植和挪用。其文化形态的创新性主要源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所生成的新质内容,特别是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深刻影响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取向,从而为超越西方现代化模式和拓展现代性维度提供了价值参照与内在规定性。与时俱进地提出中国式现代化重大论断,是中国共产党从坚定文化自信迈向文化自强的表征,是党的创新理论升华的思想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现代价值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文展览会”与中国书法的现代转型
13
作者 葛华灵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111,I0012,共10页
“语文展览会”是1939年中国语文教育学会为推行拉丁化新文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举办的展览。通过策展与观众的双重视角分析“语文展览会”三种话语的显隐关系与内在张力,能够揭示其中包含的中国书法现代转型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与内在演... “语文展览会”是1939年中国语文教育学会为推行拉丁化新文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举办的展览。通过策展与观众的双重视角分析“语文展览会”三种话语的显隐关系与内在张力,能够揭示其中包含的中国书法现代转型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与内在演进逻辑:汉字的民族性、书写的物质性、书艺的审美性,以及其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展览会 书法现代转型 汉字拉丁化 审美现代性 文化抗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经济学发展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14
作者 朱庆葆 林之豪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2,共6页
人文经济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方式,强调文化与经济和谐共生,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经济发展,使经济发展围绕“人”的现代化展开。在目标上,人文经济学与中国式现代化高度契合,重视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在发展中保障... 人文经济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方式,强调文化与经济和谐共生,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经济发展,使经济发展围绕“人”的现代化展开。在目标上,人文经济学与中国式现代化高度契合,重视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文经济学强调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结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内生动力,赋予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属性,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韧性与持续性,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经济学 中国式现代化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存与新变:通往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文学现代化
15
作者 刘晋汝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0-188,共9页
回溯中国文学现代化发展的百余年历程,积存与新变、传统与现代、实验与持存的缠绕融贯其中,这不仅是文学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表征,也为其提供了新的话语空间。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文明摄持历时性经验、共时性耦合与精神性统一,... 回溯中国文学现代化发展的百余年历程,积存与新变、传统与现代、实验与持存的缠绕融贯其中,这不仅是文学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表征,也为其提供了新的话语空间。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文明摄持历时性经验、共时性耦合与精神性统一,鉴照文学现代化图式的同时,整合考据、义理、辞章等诗性意涵形塑其话语范式;另一方面,社会现实的更迭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语境催生出文学生产机制、形态表征以及现代品格追求的新需求。基于此,中国文学只有扎根本土化的民族视野、坚守共同体价值的创作导向、建构现代化的诗性景观,才能重构时间/历史形式并消弭传统与现代的罅隙,打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学现代化 民族视野 诗性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三重逻辑
16
作者 王少 《法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5,共13页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与其三大内涵一一对应。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理论遵循,其科学性、人民性和先进性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增强了理论自信、强化了理论自觉、保障了理论自主。中华优秀传统法...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与其三大内涵一一对应。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理论遵循,其科学性、人民性和先进性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增强了理论自信、强化了理论自觉、保障了理论自主。中华优秀传统法文化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历史根基,法治本土资源、优秀法治文化和德法共治模式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筑牢了区别于西方法治现代化的基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实践样态,党的领导、人民主体和依法治国彰显了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独特优势,推动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同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习近平法治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法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传统体育构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逻辑与现实进路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李玉文 白晋湘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4,共12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构建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旨归所在。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建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有效路径,两者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互融共进,具有双向建构性。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需要站在“历史”与“现代”的维度,...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构建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旨归所在。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建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有效路径,两者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互融共进,具有双向建构性。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需要站在“历史”与“现代”的维度,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根植中华文明土壤,坚持守正创新,着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凸显民族传统体育“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文明新形态;彰显民族传统体育“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助力人与自然和谐社会构建;把握中华文明特质,在现代化进程中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与中华民族现文明共融共生;促进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并逐渐成为构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传统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道路问题——国家文化结构视野下由文化认同建构国家认同的逻辑 被引量:9
18
作者 傅才武 李越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37,共16页
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当代中国国家建构的重大命题,在五千多年文明古国的笼统共识之下,深厚文化传统如何影响或制约国家建构的机制与路径一直没有得到清晰的揭示。国家文化结构理论表明,在中国文化认同型国家结构中,基于长期历史进程中形... 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当代中国国家建构的重大命题,在五千多年文明古国的笼统共识之下,深厚文化传统如何影响或制约国家建构的机制与路径一直没有得到清晰的揭示。国家文化结构理论表明,在中国文化认同型国家结构中,基于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具有天然联系,国家文化议程与国家政治议程纽结在一起,造成了国家建构中从文化认同到国家认同的“路径锁定”。进入近代,发端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进程将中国这样一个以历史文化传统为根基的文化共同体强行塞进现代民族国家的“强迫性框架”之中,极大弱化了中国经由文化认同建构国家认同的传统纽带,导致了从传统文化危机到国家认同危机的链式反映,动摇了国家结构的稳定性,其影响深广。通过梳理西方民族认同型国家与中国文化认同型国家之间的差异,阐述历史长周期内中国作为文化认同型国家的国家建构逻辑与转型困境,深入揭示出文化认同型国家的国家属性与形态特征,进而阐明全球化视野下以文化认同统筹民族认同和宗教认同的中国特色的国家建构路径,从中西方现代化启动的初始文化条件差异上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同于西方的特殊内涵和根本特征,更加深入地认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的深刻内涵,并建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特理论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同 国家认同 文化转型 国家文化结构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理论比较、思想渊源与中国经验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文 何雨晴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4,共10页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新时代最重要的历史任务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最重要的研究议题之一。从理论上来看,西方经济学理论只能促进“富裕”,而无法实现“共同”,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富裕理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的理论...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新时代最重要的历史任务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最重要的研究议题之一。从理论上来看,西方经济学理论只能促进“富裕”,而无法实现“共同”,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富裕理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的理论基石。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共同富裕不等于西方高福利社会。从历史上来看,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具有深厚的思想渊源。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共同富裕作为初心使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积累了丰富的中国经验。基本国情是制定共同富裕目标的出发点;改革开放是共同富裕的关键之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共同富裕的阶段性目标;“五位一体”是推动共同富裕的总体布局;中国式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要论述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何虎生 郭澳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论述,既包括框架清晰、逻辑严密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也蕴含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论述,既包括框架清晰、逻辑严密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也蕴含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当代中国话语体系创新语汇的三重维度,即中华民族主体观、中华文明历史观、现代文明发展观,从而深刻揭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依据、逻辑理路与实践必然。这一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它引领中华文明不断向现代转型,绘就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光明前景,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中全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