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汗血同源理论的传承创新与科学内涵 被引量:1
1
作者 董国菊 梁小雨 +1 位作者 郝校鹏 黄璐琦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共4页
汗液是人体重要的体液之一,也是人体的代谢产物,但是汗液检测在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并不广泛。中医汗血同源理论对汗液的认识和临床应用有指导意义,通过系统梳理汗血同源的经典理论,结合临床实践的传承与创新,阐释和丰富了中医汗血同源理... 汗液是人体重要的体液之一,也是人体的代谢产物,但是汗液检测在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并不广泛。中医汗血同源理论对汗液的认识和临床应用有指导意义,通过系统梳理汗血同源的经典理论,结合临床实践的传承与创新,阐释和丰富了中医汗血同源理论。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研究进展,通过汗液中的生化指标检测、病毒检测、血药浓度检测与监测,以及汗液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研究进展,揭示了汗血同源的部分科学内涵,为汗液检测及发汗治疗在临床的应用拓宽了思路。旨在聚焦中医原创理论,定位临床问题,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把中医汗液理论说明白、讲清楚的同时,推动中医临床实践的传承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液 中医原创理论 汗血同源 传承 创新 科学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不孕症的用药规律
2
作者 傅煌燕 夏艳秋 董莉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14,I0001,共7页
目的分析中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不孕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并筛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关于中医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不孕症的文献,建立数... 目的分析中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不孕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并筛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关于中医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不孕症的文献,建立数据库。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5进行中药频次、性味归经、药物功效、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70篇相关文献,共89个有效处方,涉及中药125味,总频次1086次。中药归经以肝、肾、脾经为主;药性主要为温性、平性;药味主要为甘、苦、辛味;功效以补虚、活血化瘀为主;单味中药使用频次较高的为菟丝子、当归、熟地黄等。通过分析得到核心药物15味,核心药物组合17组,强关联规则6组,挖掘出新核心类方3个。结论中药治疗卵巢储备减退不孕症以“补肾活血”为治疗大法,强调肝脾肾三脏同调,重视补阳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 不孕症 中药 用药规律 文献研究 数据挖掘 中医传承计算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证候学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中的应用与思考
3
作者 刘福栋 姜晓晨 +2 位作者 李奕 申倩 庞博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73-1179,共7页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独特思维体系,是指导中医学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的基本原则,是探索中医学原理的重要方法。名老中医经验是中医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传承的重要载体。引入机器学习方法,梳理并总结近年来中医证候研究与名...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独特思维体系,是指导中医学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的基本原则,是探索中医学原理的重要方法。名老中医经验是中医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传承的重要载体。引入机器学习方法,梳理并总结近年来中医证候研究与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的研究现状,基于大量客观记载的临床病案,研究“病-症-证-法-方-药”各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客观还原名老中医辨证论治思维体系,然后结合学习型继承、归纳总结式继承和访谈研究等“人机结合”的方法,更加客观、全面、系统地传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名老中医经验 辨证论治 中医证候学 经验传承 机器学习 数据挖掘 医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工具视角下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政策分析
4
作者 王晓蕾 陈澍盈 +5 位作者 董志伟 郭桐桐 李海燕 陈俊利 井淇 张建华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1-686,共6页
目的:分析我国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政策在政策工具、融合目标和政策力度三个维度上的分布特征,研究我国现有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政策的侧重点和不足,为政策优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Rothwell和Zegveld政策工具分类方法,全面检索200... 目的:分析我国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政策在政策工具、融合目标和政策力度三个维度上的分布特征,研究我国现有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政策的侧重点和不足,为政策优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Rothwell和Zegveld政策工具分类方法,全面检索2007~2024年与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有关的政策文件,构建“政策工具、融合目标、政策力度”三维框架,运用内容分析和政策文本量化方法,对我国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政策文本进行多维分类和交叉分析。结果:政策工具维度中,环境型最多(44.91%),供给型次之(40.57%)、需求型最少(14.53%);融合目标维度中,推动可持续发展最多(50.17%)、加强中医药交流与传播次之(34.98%)、促进经济发展最少(14.85%);政策力度维度中,我政策平均力度整体较弱,得分为1.67。交叉分析结果显示,政策工具、融合目标和政策力度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匹配。结论:政策工具存在结构失衡,应均衡政策工具的使用结构;融合目标分布差异显著,应促进目标结构平衡与加强政策协同度;政策力度整体较弱且结构不良,应加强法律政策的制定并完善政策顶层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 传承创新发展 政策工具 融合目标 政策力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四大传统医学教育体系及对中医药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秀岩 冯冬菲 +6 位作者 王艳宏 杨志欣 管庆霞 王锐 冯宇飞 李伟男 张研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4-88,共5页
中医药、古希腊医学、阿育吠陀和阿拉伯医学被认定为世界四大传统医学。梳理了四大传统医学的教育培训体系。对比发现:中医药重点关注师承关系,理论与实践结合;古希腊医学以强大的理论研究与实验观察为主要特点;阿育吠陀高度重视文化认... 中医药、古希腊医学、阿育吠陀和阿拉伯医学被认定为世界四大传统医学。梳理了四大传统医学的教育培训体系。对比发现:中医药重点关注师承关系,理论与实践结合;古希腊医学以强大的理论研究与实验观察为主要特点;阿育吠陀高度重视文化认同为主要特点;阿拉伯医学则高度重视文化交流与实践推广。建议推动中医药教育创新发展,强化实践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国外公众接受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医学 教育培训 传承发展 医学体系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知识管理角度探讨中医传承新模式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兴 杨正 +3 位作者 孙鹏程 白明华 方旖旎 王琦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1-286,共6页
中医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个部分,本文从知识管理角度,阐述了五种中医传承模式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组成,系统梳理了传统中医传承模式的优势与不足,并创新性地将SECI知识管理模型引入中医传承研究中,构建中医知识传承创新模式... 中医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个部分,本文从知识管理角度,阐述了五种中医传承模式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组成,系统梳理了传统中医传承模式的优势与不足,并创新性地将SECI知识管理模型引入中医传承研究中,构建中医知识传承创新模式,通过隐性知识社会化、隐性知识外部化、显性知识组合化、显性知识内部化4个方面提出中医知识传承的新思路。该模式有助于实现中医传承中的显隐性知识循环转化,为中医传承事业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借鉴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管理 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 中医药 传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江韩氏妇科对“肝肾同源”理论的传承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常惠 张婉玉 +4 位作者 马呈呈 王焕 付新 吴效科 韩延华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6-571,共6页
“肝肾同源”最早见于《易经》,医学概念源自《黄帝内经》。五行中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肾为肝之母,肝为肾之子,肝肾同源,乙癸同源,精血互生互化,二者在生理上互相联系,病理上互相影响。龙江韩氏妇科历代医家重视“肝肾同源”理论,发... “肝肾同源”最早见于《易经》,医学概念源自《黄帝内经》。五行中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肾为肝之母,肝为肾之子,肝肾同源,乙癸同源,精血互生互化,二者在生理上互相联系,病理上互相影响。龙江韩氏妇科历代医家重视“肝肾同源”理论,发展并应用于指导临床。龙江韩式妇科奠基人韩百灵教授,最早提出“肝肾学说”,其子韩延华教授作为代表性传承人,在韩百灵教授的理论思想指导下,创新性提出“肝主冲任”理论,并创立百灵育阴汤、补肾活血调经汤和百灵调肝汤等代表性方剂,运用于临床不孕症、闭经和月经先后不定期的治疗中,取得良效。本文围绕“肝肾同源”理论,追溯其起源,阐述韩氏妇科对其传承及应用,体现中医理论的传承和创新,为妇科同行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江韩氏妇科 肝肾同源 肝肾学说 肝主冲任 名中医学术思想 传承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计算中医药知识发展前景及策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崔鸿雁 陈秋平 +4 位作者 邵明义 吕兰青 符宇 赵瑞霞 张容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5-28,I0031,共5页
在中医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具有海量的知识和数据背景下,可计算生物医学知识(Computable Biomedical Knowledge,CBK)概念的提出及推动为创新性传承和发展中医药知识带来了启示。中医药的发展需要结合现代新型医学理念... 在中医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具有海量的知识和数据背景下,可计算生物医学知识(Computable Biomedical Knowledge,CBK)概念的提出及推动为创新性传承和发展中医药知识带来了启示。中医药的发展需要结合现代新型医学理念,而中医药知识特点恰好符合CBK循环学习模式,针对目前中医药领域知识传承模式与发展存在的局限性,结合CBK理念,提出可计算中医药知识(Computabl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nowledge,CTCMK)的发展理念。分析中医药知识可计算发展前景并提出相关发展策略,以期推进可计算中医药知识的发展,加速中医药知识获取、发现和及时转化为实践,为中医药领域知识的创新性发展、提高中医药研究和医疗服务质量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计算生物医学知识 可计算中医药知识 计算机可执行 中医药现代化 知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模拟在中药汤剂掩味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晨旭 姚静 +7 位作者 张璞 戴幸星 侯富国 施钧瀚 桂新景 张璐 刘瑞新 李学林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7-1111,共5页
目前中药汤剂掩味研究多集中于通过口尝或智能感官设备进行宏观研究,难以阐释其微观内在机制。计算机模拟(CS)可从介观或微观视角描述物质作用机制,在材料科学等领域已被广泛应用。汤剂是由多种类型的苦味或非苦味小分子组成的复杂体系... 目前中药汤剂掩味研究多集中于通过口尝或智能感官设备进行宏观研究,难以阐释其微观内在机制。计算机模拟(CS)可从介观或微观视角描述物质作用机制,在材料科学等领域已被广泛应用。汤剂是由多种类型的苦味或非苦味小分子组成的复杂体系,直接应用CS虽难度较大,但在当前汤剂掩味技术的基础上,仍可利用CS对掩味机制进行深入研究。该文介绍汤剂掩味概况和CS技术,借鉴CS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从苦味分子与掩味剂分子、苦味分子与苦味受体、掩味剂分子与苦味受体、苦味分子/掩味剂复合物与苦味受体等两元、三元甚至多元体系的相互作用角度入手,对CS在中药汤剂呈苦机制及掩味机制研究领域具有的优势和未来应用的方向进行探讨,可为探索中药汤剂掩味新方法提供思路,丰富中药掩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汤剂 计算机模拟 掩味机制 微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析庞敏治疗心肌桥用药规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希泽 康健 +3 位作者 刘之然 王晓玉 庞敏 高静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0,I0002,共6页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庞敏教授治疗心肌桥的医案进行数据挖掘,总结其用药组方规律和学术思想。方法收集庞敏教授治疗心肌桥的有效病案,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用药规律分析,对核心药物组合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其治疗心肌...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庞敏教授治疗心肌桥的医案进行数据挖掘,总结其用药组方规律和学术思想。方法收集庞敏教授治疗心肌桥的有效病案,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用药规律分析,对核心药物组合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其治疗心肌桥的作用机制。结果心肌桥的发作高峰为9月至次年4月,最高为11月,次之为2月;发作曲线与沈阳地区平均气温呈负相关。共筛选98首处方,使用频次最高中药为柴胡、牛膝、桔梗、枳壳。中药功效主要为理气药,其次为活血化瘀药和补虚药。中药四气以温为主,其次为寒、平;五味以苦、辛、甘味为主;归经以肝经为主,其次为心经、脾经。核心药物组合为柴胡-桔梗-枳壳-牛膝。通过聚类得到新处方10个。结论庞敏教授认为气机失调为心肌桥发作的根本诱因,以“调畅气机法”为基本治则,核心药物组合为柴胡-桔梗-枳壳-牛膝,同时运用辨天、辨人、辨证、辨机、辨病的“五位一体”理论体系提供辨证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敏 心肌桥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调畅气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针灸学对针刺手法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1
11
作者 苑功名 郭义 +6 位作者 郭永明 陈波 郭扬 张健 公一囡 赵季宇 徐媛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555-3558,共4页
针刺手法是针灸发挥疗效的关键,是揭示针灸作用规律与机制的重要切入点。随着针灸学科的更新迭代,围绕针刺手法的研究正逐步迈向针刺手法“为何”治病以及“如何更好”治病的探索。在计算针灸学理念推动下,针刺手法研究以数据为核心要素... 针刺手法是针灸发挥疗效的关键,是揭示针灸作用规律与机制的重要切入点。随着针灸学科的更新迭代,围绕针刺手法的研究正逐步迈向针刺手法“为何”治病以及“如何更好”治病的探索。在计算针灸学理念推动下,针刺手法研究以数据为核心要素,正在面向临床应用、作用机制、表征量化,模拟评估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尽管计算针灸学尚在起步阶段,但其蕴含的新思路、新方法将提升针刺手法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这对针灸学的整体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针灸学 针灸学 针刺手法 大数据 计算科学 实验针灸学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治疗妊娠恶阻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凯悦 常惠 +2 位作者 王宇 朱梦一 吴效科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3-409,共7页
目的:借助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现代临床研究文献中,中药治疗妊娠恶阻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实践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中临床研究文献,提取文献数据,建立数据库,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 目的:借助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现代临床研究文献中,中药治疗妊娠恶阻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实践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中临床研究文献,提取文献数据,建立数据库,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对用药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文献121篇,纳入处方139首,涉及中药99味;平均使用频次为12.22次,使用频次≥13次的中药有22味,前5味中药分别是半夏、陈皮、甘草、竹茹、白术;使用中药四气顺序为:温性、寒性、平性、凉性、热性;五味顺序为:甘、辛、苦、酸、涩、咸;归经顺序为:脾经、胃经、肺经、心经、肾经、肝经、大肠经、胆经、小肠经和三焦经。通过关联规则对组方规律进行分析,得出常见药对及药物组合,其中核心药物组合为“半夏,陈皮,甘草”;通过复杂系统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出潜在核心药物组合16个(8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出潜在新方组合8个。结论:治疗妊娠恶阻的高频中药多以补虚、化痰、理气、化湿药为主,且多具有止呕、保护胃黏膜、调节肠道菌群、调节胃肠道功能等作用;核心药物组合及潜在新方多以健脾益气、清热泻火、化痰行滞、养阴生津安胎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恶阻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健脾益气 清热泻火 化痰行滞 养阴生津安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现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丽琴 陈牡丹 +1 位作者 李洁 申俊龙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逻辑关系,为现代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综合文献研究成果和专家访谈梳理影响现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因素,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层级划分。结果:构建了... 目的:探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逻辑关系,为现代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综合文献研究成果和专家访谈梳理影响现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因素,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层级划分。结果:构建了包含10个要素、3个层级的递阶结构模型;模型以宏观环境3个因素为基础条件的宏观层影响因素,以组织系统5个因素为组织建设的中观层影响因素,以现代技术创新等为技术创新的微观层影响因素。结论:政策的制度化、中医药组织的社会化、社会的技术化3个关键影响因素形成了层次网络关系;用树形结构描述,宏观政策制度化是网络的根节点,组织社会化是网络的枝干分叉点,社会的技术化是叶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中医药传承 中医药创新 中医药现代化 解释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医师应用智能平台交互辅助中医诊疗的影响调查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心怡 关之玥 +7 位作者 李文龙 刘春玲 赵梦竹 魏旭煦 蒋寅 胡明智 赵晨 商洪才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242-3246,3251,共6页
目的:通过应用医师与中医智能辅助诊疗平台的人机信息交互模式,并调查其对临床诊疗决策产生的影响和价值,为辅助诊疗类中医平台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前期构建的中医智能辅助诊疗云平台,邀请8名青年医师针对30例脑梗死和30例头... 目的:通过应用医师与中医智能辅助诊疗平台的人机信息交互模式,并调查其对临床诊疗决策产生的影响和价值,为辅助诊疗类中医平台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前期构建的中医智能辅助诊疗云平台,邀请8名青年医师针对30例脑梗死和30例头晕的患者进行辅助诊疗工具的使用,并采用Likert 5级量表评估医师对平台推荐结果的态度。结果:在脑梗死病例中,平台证候预测的结果中有70.00%被认可能增强医师诊疗的信心,平台推送有关处方病机思路的结果有80%被医师认为能对其决策起到提示作用;在头晕病例中,平台的方药与病机思路推荐有70%以上的结果均能对医师起到提示或增强信心的作用。结论:本智能辅助诊疗平台对医师起到了一定的诊疗提示与增进信心作用,初步验证了该平台以主客观信息互参为基础的人机交互水平,未来将进一步完善人机信息互参的流程机制和知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信息化 数智中医 辅助诊疗 调查 信息交流 信息势能 意见反馈 人机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究低氧型肺动脉高压的核心用药及药效评价
15
作者 董政委 张敏 +6 位作者 丁云 邢作英 于瑞 赵孟依 樊官伟 王永霞 朱明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16-2022,共7页
目的 探究中医药治疗低氧型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的核心药物,并通过低氧联合Su5416(Hypoxia+Su5416,HySu)诱导的PH小鼠模型进行药效验证。方法 收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与中医药治疗HPH相关的文献,通过纳... 目的 探究中医药治疗低氧型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的核心药物,并通过低氧联合Su5416(Hypoxia+Su5416,HySu)诱导的PH小鼠模型进行药效验证。方法 收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与中医药治疗HPH相关的文献,通过纳排标准筛选并建立数据库,输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进行用药规律挖掘。建立HySu-PH小鼠模型,通过力竭运动跑台、血氧饱和度、右心室压、右心肥厚指数检测,对核心药物进行药效评价。结果 筛选出治疗HPH的相关方剂102首,涉及中药共158种,药物频率前5位分别为丹参、川芎、黄芪、葶苈子、当归,用药类别中活血化瘀药、补虚药使用最高,丹参是核心用药。构建HySu-PH小鼠模型,给予2周的丹参制剂丹参注射液治疗,丹参注射液明显提升HySu-PH小鼠的体质量(P<0.01)、血氧饱和度(P<0.05)、力竭位移(P<0.01)和力竭时间(P<0.05),降低右心室收缩压(P <0.01)和右心肥厚指数(P<0.01)。结论 丹参是治疗HPH的核心药物,丹参制剂丹参注射液可有效的治疗HySu-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型肺动脉高压 核心用药 数据挖掘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药效评价 丹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析中兽药治疗动物淋证的用药规律
16
作者 崔媛 陈婷婷 +2 位作者 骆宗江 朱子欣 郝智慧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118,共5页
本文旨在为兽医临床治疗淋证遣方用药和新方创立提供参考,搜集整理《中兽医名著与方剂》中治疗淋证的方剂,经过药名规范、数据清洗后,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系统和SPSS软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对治疗动物淋证的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包括高... 本文旨在为兽医临床治疗淋证遣方用药和新方创立提供参考,搜集整理《中兽医名著与方剂》中治疗淋证的方剂,经过药名规范、数据清洗后,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系统和SPSS软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对治疗动物淋证的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包括高频药物、高频药对和关联规则等。结果显示,筛选出78个治疗淋证的处方;使用频次在15次及以上的中药有9味,其中,滑石、甘草、泽泻和车前子使用频次达25次以上;所有中药中甘味和寒性药物出现频次最高,归于肺经的药物最多;常用高频药对(共现次数≥15次)共5对,其中,滑石-泽泻、车前子-甘草、甘草-滑石3个药对处于强联系。本文统计分析所得高频药物体现了中兽医药治疗淋证多采用清热泻火、利尿通淋的治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兽医药 《中兽医名著与方剂》 淋证 古今医案云平台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方剂大辞典》挖掘古代治疗偏头痛的用药和时代规律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瑶 付兴 +6 位作者 侯鉴宸 周冉冉 杨凤 李芊芊 葛飞 罗亚敏 陶晓华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3,81,共6页
目的:通过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偏头痛的古代方剂,挖掘其用药和时代规律,为临床治疗偏头痛提供参考。方法:从《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方剂,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统计不同时代药物种类、四气、五味、归经和功效... 目的:通过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偏头痛的古代方剂,挖掘其用药和时代规律,为临床治疗偏头痛提供参考。方法:从《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方剂,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统计不同时代药物种类、四气、五味、归经和功效频率,运用复杂网络分析和关联分析挖掘治疗偏头痛的核心中药和药物关联情况。结果:共筛选出266首方剂,涉及337种中药,各年代方药不全相同,但均喜用温性、苦味或辛味,归肺、肝或脾的中药。其中,最核心的中药为川芎、防风和当归,并常用甘草、细辛、防风和川芎相配伍。结论:各年代医家辨治偏头痛用药不尽相同,但其用药思想包括性味归经等基本相同,从汉唐至清代整体一脉相承,总不离祛风、活血、止痛和从肝论治,可为现代临床治疗偏头痛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数据挖掘 中医方剂大辞典 古今医案云平台 用药规律 时代规律 关联规则 复杂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药膳大辞典》的药膳饮方组方规律研究
18
作者 王玲 向楠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7-215,共9页
目的:分析《中国药膳大辞典》中3种药膳饮方的组方规律。方法:以《中国药膳大辞典》为处方来源,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 2.5)进行数据分析,构建药膳煎煮型饮方、泡饮型饮方、冲饮型饮方数据库,应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 目的:分析《中国药膳大辞典》中3种药膳饮方的组方规律。方法:以《中国药膳大辞典》为处方来源,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 2.5)进行数据分析,构建药膳煎煮型饮方、泡饮型饮方、冲饮型饮方数据库,应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并比较其组方规律。结果:共纳入861首药膳饮方,其中煎煮型饮方570首、泡饮型饮方168首、冲饮型饮方123首,分别涉及原料442、207、185种。关联规则分析显示,3种药膳饮方的常用原料组合分别为19、19、4个。聚类分析显示,3种药膳饮方的新组方分别为15、5、8个。结论:煎煮型饮方重清热,泡饮型饮方重发散风热,冲饮型饮方多补益;煎煮型饮方多清热与祛湿配伍,泡饮型饮方重辛凉解表;清热优选煎煮剂型,辛凉解表优选泡饮剂型,补益优选冲饮剂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膳饮方 方组规律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煎煮 冲泡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院校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课程改革与实践
19
作者 靳晓杰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86-90,共5页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主要是以数学、药物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结构化学等学科为基础,以量子化学、分子力学等为理论依据,借助计算机进行合理的药物设计。它不仅仅是交叉理论学科,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主要是以数学、药物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结构化学等学科为基础,以量子化学、分子力学等为理论依据,借助计算机进行合理的药物设计。它不仅仅是交叉理论学科,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在中药活性成分筛选、靶标发现、毒性预测、处方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已表现出独特优势。学科交叉是科技与医学高速发展的大势所趋,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借助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结合现代生物学进行中医药理、法、方、药的研究,可以促进中医药研究的广度与深度。让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理论及实践知识,可为日后跨学科助力药物研发做好准备。因此,在中医药院校开展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交叉性强的课程有助于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建立适合中医药院校学生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授课模式对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具有极大作用。基于此,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及时代发展特点,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引入注重基础、衷中参西、重视实践等教学理念,在培养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过程中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通过对中医药专业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教改和实践进行深层次、全方位探讨和总结,可提升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为培养复合型中医药人才、拓宽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中医药院校 交叉创新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经典,传师道,重临床,善感悟——略论中医药理论传承与创新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24
20
作者 周仲瑛 吴勉华 +3 位作者 周学平 李柳 冯哲 叶放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03-506,522,共5页
当前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对中医药基础理论的传承与创新投入仍然相对不足、重视相对不够。基于团队多年来对中医病机辨证理论研究的体会,从温经典、传师道、重临床、善感悟四个方面,提出中医药理论创新应溯本求源,以《黄帝内经》... 当前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对中医药基础理论的传承与创新投入仍然相对不足、重视相对不够。基于团队多年来对中医病机辨证理论研究的体会,从温经典、传师道、重临床、善感悟四个方面,提出中医药理论创新应溯本求源,以《黄帝内经》所蕴含的中医理论为基础,以后世各家学术流派传承为载体,在临床实践和感悟中不断发现新的规律,创造新的理论。主张道术并举,以病机理论体系重构为起点,开创中医学术发展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中医学 中医理论 传承与创新 学术流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