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惯性的轨道平顺性动态弦测法研究
1
作者 王琰 赵兴 +5 位作者 魏世斌 杨飞 魏子龙 从建力 刘晓东 费继友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29,共8页
高速铁路轨道平顺性直接影响列车运行安全性及舒适性,而弦测法则是指导轨道高低、轨向不平顺养护维修的直接方法,其结果可直观指导轨道精调。针对静态弦测法效率低、工作量大及动态惯性基准法难以在现场直观找到测量基准的问题,提出基... 高速铁路轨道平顺性直接影响列车运行安全性及舒适性,而弦测法则是指导轨道高低、轨向不平顺养护维修的直接方法,其结果可直观指导轨道精调。针对静态弦测法效率低、工作量大及动态惯性基准法难以在现场直观找到测量基准的问题,提出基于惯性的轨道平顺性动态弦测法。首先,基于惯性测量方法构建轨道平顺性动态短弦弦测值,通过矩阵推演动态长弦弦测值,并在国内主流GJ-6型轨道检测系统上实现应用;然后,分析动态弦测法误差来源,提出误差标准差计算式,得出动态弦测法误差标准差随基本弦长倍数成1.5次方增加;最后,通过轨道检测综合试验标定台模拟轨道不平顺激励验证10和20 m动态弦测值的稳定性。结果表明:10和20 m动态弦测值与等波长空间曲线幅值的平均倍比关系分别为2.007和2.045,符合中点弦测特性,可为轨道动静态检测关联分析提供理论及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轨道平顺性 动态弦测法 惯性测量 中点弦测 轨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建有砟高速铁路精捣各阶段轨道平顺性 改善区间回归分析
2
作者 王宏昌 时瑾 张雨潇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22,共6页
结合我国一新建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精捣维修实例,梳理了有砟高速铁路精捣作业流程及施工要求,收集了多个精捣作业阶段的轨道动态检测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充样本量的Bayes Bootstrap方法,统计分析了新建高速铁路精捣作业各阶段轨道质量指... 结合我国一新建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精捣维修实例,梳理了有砟高速铁路精捣作业流程及施工要求,收集了多个精捣作业阶段的轨道动态检测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充样本量的Bayes Bootstrap方法,统计分析了新建高速铁路精捣作业各阶段轨道质量指数(Track Quality Index,TQI)、高低、轨向、水平、三角坑的均值及其置信水平为95%的置信区间上下限,并采用对数函数拟合了各阶段轨道平顺性数据均值和置信区间上下限的回归曲线。选取同一线路不同里程区间的实测数据进行了效果验证。结果表明:各作业阶段的实测TQI平均值均位于回归分析得到的TQI改善区间内,回归分析结果可以反映同一线路条件下精捣各阶段轨道平顺性改善趋势的一般状态;当TQI高于改善区间上限时,须提升精捣作业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精捣作业 有砟轨道 轨道平顺性 回归分析 TQ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温度场对大跨悬索桥线-桥受力变形特性影响分析
3
作者 钟子杰 蔡小培 +1 位作者 刘万里 王伟华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2-39,共8页
为研究复杂温度场对大跨悬索桥线-桥受力变形特性的影响,基于线-桥相互作用理论,建立无缝线路-有砟轨道-悬索桥空间耦合模型,分析复杂温度场作用下大跨悬索桥线-桥受力变形特征,通过对桥上线路变形进行信号分解,获取线路不平顺特征波长... 为研究复杂温度场对大跨悬索桥线-桥受力变形特性的影响,基于线-桥相互作用理论,建立无缝线路-有砟轨道-悬索桥空间耦合模型,分析复杂温度场作用下大跨悬索桥线-桥受力变形特征,通过对桥上线路变形进行信号分解,获取线路不平顺特征波长,并采用60 m和10 m中点弦测法,分别对桥上线路高低和轨向平顺性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在复杂温度场作用下,桥上无缝线路不存在固定区;复杂温度场作用下,线-桥变形更为复杂,整体温升工况下线路线形更为圆顺,钢轨横向变形大幅减小,横向位移需要关注局部温梯的影响;温度场作用下,线-桥垂向基本完全映射,横向线与桥的跟随性良好;线路存在特征波长,高低和轨向不平顺的特征波长主要为2.8、14.0、28.0 m,分别对应桥梁的横梁间距、节间间距和标准节间长度;复杂温度场作用下,大跨悬索桥上轨道高低与轨向平顺性状态良好。研究成果可为大跨悬索桥上线路的设计、重点区域检测监测及养护维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悬索桥 复杂温度场 无缝线路 有砟轨道 空间耦合模型 变形映射关系 线路平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位凹槽纵向间距对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受力及轨面平顺性的影响分析
4
作者 陈泽林 蔡小培 +2 位作者 赵磊 钟阳龙 王昌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560-4569,共10页
根据路基上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设计方案,考虑轨道多层结构间非线性相互作用关系,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不同凹槽纵向间距的无砟轨道-路基空间耦合模型。在路基不均匀沉降、夏季高温条件下,研究限位凹槽纵向间距对轨道应力、层间脱空与轨面... 根据路基上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设计方案,考虑轨道多层结构间非线性相互作用关系,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不同凹槽纵向间距的无砟轨道-路基空间耦合模型。在路基不均匀沉降、夏季高温条件下,研究限位凹槽纵向间距对轨道应力、层间脱空与轨面平顺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路基不均匀沉降下,随着限位凹槽纵向间距减小,轨道应力不断增加。自密实混凝土应力变化最显著,因限位凹槽纵向位置变化引起的纵向应力差最大达到1.029 MPa;在夏季高温荷载下,限位凹槽纵向间距对轨道结构的应力影响较大,随着限位凹槽纵向间距变小,横向应力逐渐减小,减小极值为0.468 MPa,但纵向应力不断增加,最大增加0.403 MPa。传力杆对底座板的受力状态影响明显,随着限位凹槽纵向间距的减小,传力杆纵向应力极值逐渐增大,纵向拉应力最大增加1.51 MPa。在路基不均匀沉降、夏季高温条件下,限位凹槽纵向间距变化对轨面平顺性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限位凹槽 传力杆 力学特性 轨面平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波平顺性的400 km·h^(-1)高速铁路连续梁桥徐变变形控制
5
作者 庞志强 李国龙 +2 位作者 高芒芒 杨飞 杨静静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8,共12页
基于实测轨道平顺性数据,采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仿真方法,综合考虑温度变化、列车荷载、徐变和沉降等因素的影响,进行400 km·h^(-1)高速铁路连续梁桥徐变变形控制研究。结果表明:400 km·h^(-1)高速列车车体垂向敏感波长为163... 基于实测轨道平顺性数据,采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仿真方法,综合考虑温度变化、列车荷载、徐变和沉降等因素的影响,进行400 km·h^(-1)高速铁路连续梁桥徐变变形控制研究。结果表明:400 km·h^(-1)高速列车车体垂向敏感波长为163 m,横向敏感波长为227 m;为保证轨道高低不平顺与车体垂向加速度的适应性,采用60 m中点弦测值控制轨道长波平顺性;车体垂向加速度与轨道高低不平顺之间呈线性相关;徐变与沉降为控制连续梁桥轨道长波平顺性的主要因素,支座位置处长波平顺性较差;400 km·h^(-1)连续梁桥桥上线路允许桥梁自身总变形引起的车体垂向加速度阈值为0.822 m·s^(-2),400 km·h^(-1)主跨不大于百米连续梁桥徐变变形阈值宜设为9.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 km·h^(-1)高速铁路 连续梁桥 徐变变形 阈值 轨道长波平顺性 中点弦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典型地区无砟轨道非线性温度梯度及温度荷载模式 被引量:39
6
作者 闫斌 刘施 +1 位作者 戴公连 蒲浩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1-86,共6页
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过程中,无砟轨道结构内部温度呈非线性分布,其竖向温度梯度不仅影响连续轨道结构的稳定性,还引起轨道板反复翘曲变形导致砂浆层离缝。本文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考虑轨道所处经纬度、局部气候的影响,将热交换作用转化... 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过程中,无砟轨道结构内部温度呈非线性分布,其竖向温度梯度不仅影响连续轨道结构的稳定性,还引起轨道板反复翘曲变形导致砂浆层离缝。本文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考虑轨道所处经纬度、局部气候的影响,将热交换作用转化为热流密度边界条件施加于无砟轨道温度场热力学分析模型,研究无砟轨道竖向非线性温度分布规律,并通过实测数据验证该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地理坐标和气候条件下无砟轨道竖向温度梯度的地区分布规律,通过加入地区调整系数,提出适用于我国典型地区的无砟轨道竖向温度荷载模式。研究表明:无砟轨道表面温度随环境温度变化剧烈,其内部温度变化在时间上存在一定滞后,变化幅度随深度的增加迅速减弱;我国各地无砟轨道最大正温度梯度出现在5~8月的13:30~16:00,最大竖向正温差平均为17.0℃,最大负温度梯度出现在1月的5:00~5:30,最大负温差平均为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工程 无砟轨道 热力学分析 温度梯度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砟轨道高低和方向不平顺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34
7
作者 全顺喜 王平 陈嵘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85,共5页
在无砟轨道精调阶段,轨道静态平顺性控制指标是评判轨道几何形位是否满足验收标准的主要依据。本文针对目前该指标中高低和方向不平顺计算方法在客运专线无砟轨道精调中使用不便的现状,提出利用轨道高程和平面绝对偏差值来对其进行计算... 在无砟轨道精调阶段,轨道静态平顺性控制指标是评判轨道几何形位是否满足验收标准的主要依据。本文针对目前该指标中高低和方向不平顺计算方法在客运专线无砟轨道精调中使用不便的现状,提出利用轨道高程和平面绝对偏差值来对其进行计算的方法;并通过与用三维坐标计算精确结果的对比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同时应用该方法编制无砟轨道精调软件,对其在无砟轨道精调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反映出调后模拟值、调前实测值和调整值的本质关系,且计算简单,有利于调整值的给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运专线 轨道静态平顺性 轨道几何形位 无砟轨道精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沉降对路基上单元板式无砟轨道平顺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3
8
作者 赵立宁 蔡小培 曲村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18,共4页
为揭示地面沉降对路基上单元板式无砟轨道平顺性的影响规律,通过建立路基上板式无砟轨道-路基有限元实体模型,充分考虑无砟轨道和路基的特性及其之间的接触方式,改变轨道结构层厚度和粘结方式,以此来进行地面沉降幅值、轨道结构层厚度... 为揭示地面沉降对路基上单元板式无砟轨道平顺性的影响规律,通过建立路基上板式无砟轨道-路基有限元实体模型,充分考虑无砟轨道和路基的特性及其之间的接触方式,改变轨道结构层厚度和粘结方式,以此来进行地面沉降幅值、轨道结构层厚度和结构层间离缝对轨道不平顺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地面发生沉降时,无砟轨道会发生跟随性的沉降,从上到下各层沉降值依次增大,且地面沉降幅值越大,轨道不平顺越明显;轨道结构层厚度越大,地面沉降对轨道平顺性的影响越小;轨道结构层间离缝对轨道平顺性有很大影响,尤其是无砟轨道与道床之间出现离缝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地面沉降 无砟轨道 平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对测量调轨的高速铁路有砟线路整道技术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魏晖 吴仕凤 朱洪涛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15,共5页
高速铁路有砟轨道既有线整道的主要技术手段是基于绝对测量的坐标法及基于渐开线模型的绳正法,然而上述方法在高速铁路日常养护中或因效率或因精度都存在适用性的问题。在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成功应用相对测量调轨技术基础上,分析有砟轨道... 高速铁路有砟轨道既有线整道的主要技术手段是基于绝对测量的坐标法及基于渐开线模型的绳正法,然而上述方法在高速铁路日常养护中或因效率或因精度都存在适用性的问题。在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成功应用相对测量调轨技术基础上,分析有砟轨道与无砟轨道在整道作业的差异性,相应给出该技术在工务施工中的要领,通过既有线的现场试验,表明该技术可适合于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的工务整道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有砟轨道 轨道整正 平顺性 相对测量调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砟轨道高低和方向不平顺控制方法探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全顺喜 魏贤奎 王平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15,共5页
无砟轨道高低和方向是轨道静态平顺性控制中最重要的2个方面。首先根据离散傅里叶逆变换推导了在不同方法控制下轨道不平顺谱范围的计算公式,然后从轨道不平顺谱的角度对各种高低和方向不平顺控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隔枕校核值是... 无砟轨道高低和方向是轨道静态平顺性控制中最重要的2个方面。首先根据离散傅里叶逆变换推导了在不同方法控制下轨道不平顺谱范围的计算公式,然后从轨道不平顺谱的角度对各种高低和方向不平顺控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隔枕校核值是控制轨道高低和方向不平顺最有效的指标,且为有效控制不同波长的不平顺,需同时采用多次校核的方式进行控制;我国目前的轨道静态平顺性控制方法不能有效的控制波长小于5 m的不平顺,因此建议采用以下指标进行控制:隔0.625 m(1枕)校核值、隔5 m(8枕)校核值和隔150 m(240枕)校核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轨道静态平顺性 轨道精调 功率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向近景摄影测量检测轨道平顺度的计算模型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陈强 刘丽瑶 +1 位作者 杨莹辉 李艳娜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3-89,共7页
为改进高速铁路轨道几何平顺性精调的测量精度与效率,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双向近景摄影测量检测轨道几何状态的方法,通过从铁路正、反向里程对轨道进行双向摄影,以轨道控制网CPⅢ作为像控点,采用严密的光束法区域网平差理论,对轨道双向摄... 为改进高速铁路轨道几何平顺性精调的测量精度与效率,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双向近景摄影测量检测轨道几何状态的方法,通过从铁路正、反向里程对轨道进行双向摄影,以轨道控制网CPⅢ作为像控点,采用严密的光束法区域网平差理论,对轨道双向摄影图像进行联合平差处理,探索出近景摄影测量检测轨道中线偏差和轨面高程的计算模型与精度评估方法。仿真试验结果双向摄影相对于单向摄影的横向与高程精度分别提高85%和42%。现场轨道试验段计算结果表明,双向近景摄影测量检测轨道的横向偏差测量精度为2.4mm,轨面高程精度为1.7mm,满足规范要求的轨道中线偏差与轨面高程测量精度指标,可为高速铁路轨道静态几何状态测量提供一种高效检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近景摄影测量 铁路轨道 平顺度检测 精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线提速路基动应力分析 被引量:42
12
作者 韩自力 张千里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共5页
通过对既有线提速区段路基的调研和试验,得出结论,动应力与轴重、速度及线路平顺性有关。列车提速时,轴重增加和轨道不平顺对路基动应力影响最大。路基面动应力在横向呈马鞍分布,动应力沿深度方向衰减较快。采用当量折算和Boussinesq公... 通过对既有线提速区段路基的调研和试验,得出结论,动应力与轴重、速度及线路平顺性有关。列车提速时,轴重增加和轨道不平顺对路基动应力影响最大。路基面动应力在横向呈马鞍分布,动应力沿深度方向衰减较快。采用当量折算和Boussinesq公式推算出的提速后路基动应力与实测值接近。在既有线提速改造中,重点应消除路基病害,提高基床特别是基床表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速 既有线 路基 动应力 线路平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墩大跨桥梁桥墩升温对桥上无缝线路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梦楠 胡志鹏 +1 位作者 巫裕斌 王平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2-35,共4页
高墩大跨桥梁桥墩整体在太阳辐射下升温,会使桥墩顶部产生竖向位移。对桥墩升温产生竖向位移对无缝线路的影响这一问题,使用有限元软件建立线-桥-墩一体化模型,分析高墩升温条件下桥上无缝线路的受力及变形。计算结果表明:桥墩的升温对... 高墩大跨桥梁桥墩整体在太阳辐射下升温,会使桥墩顶部产生竖向位移。对桥墩升温产生竖向位移对无缝线路的影响这一问题,使用有限元软件建立线-桥-墩一体化模型,分析高墩升温条件下桥上无缝线路的受力及变形。计算结果表明:桥墩的升温对桥墩受力影响较小,桥墩温度变化引起的线路竖向不平顺主要是长波不平顺。建议高墩大跨桥梁不考虑桥墩整体温度变化对线路受力的影响,但要对桥墩变形引起的竖向不平顺进行检算,以满足规范对桥上无缝线路验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墩大跨桥梁 桥墩升温 无缝线路 平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建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精捣作业环节改进及效果 被引量:14
14
作者 时瑾 张雨潇 +1 位作者 楼梁伟 王英杰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7,共10页
为实现对新建高速铁路有砟轨道平顺性状态的控制,对精捣作业中的方案制定、大机捣固和效果评价3个环节进行改进。建立基于中长波不平顺控制理论、结合基础单元逐点移动优化策略、采用矢距差法和中点矢距法控制轨向及高低不平顺的精捣起... 为实现对新建高速铁路有砟轨道平顺性状态的控制,对精捣作业中的方案制定、大机捣固和效果评价3个环节进行改进。建立基于中长波不平顺控制理论、结合基础单元逐点移动优化策略、采用矢距差法和中点矢距法控制轨向及高低不平顺的精捣起拨量优化算法;提出一、二、三捣作业对轨道进行大幅度调整,四捣作业对轨道进行小幅度调整,并严格核查各点起道量与拨道量比例关系的大机捣固质量控制方法,以及基于轨道状态时频特征的精捣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将改进后的精捣作业应用于某新建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精捣作业可充分改善全波段范围内高低平顺性,对30和70 m等特定波长的轨向不平顺具有明显的控制效果;实施区段轨道质量指数(TQI)改善率为53.0%,其中,轨向改善率为21.0%,高低改善率为72.7%,10 m矢高、30和300 m矢距差降幅为30%~70%,改进后的精捣作业方法可有效提升新建高速铁路有砟轨道养护维修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有砟轨道 精捣作业 轨道平顺性 轨道质量指数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波平顺性的提速线路精捣方案优化算法及应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时瑾 张雨潇 +1 位作者 陈云峰 何越磊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2-80,共9页
随着既有线提速开行160 km/h及以上动车组,轨道长波不平顺对行车性能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而大机捣固作业过程还不能充分控制线路长波平顺性,线形几何参数恢复达不到理想效果。通过分析提速线路波长对行车性能的影响关系,提出采用70 m检测... 随着既有线提速开行160 km/h及以上动车组,轨道长波不平顺对行车性能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而大机捣固作业过程还不能充分控制线路长波平顺性,线形几何参数恢复达不到理想效果。通过分析提速线路波长对行车性能的影响关系,提出采用70 m检测弦长、10 mm管理幅值以控制长波不平顺。结合非线性规划理论提出满足长波平顺性控制标准的优化算法,通过逐点移动70 m弦实现了敦煌铁路提速改造工程精捣方案起拨量优化,大机精捣效果表明,采用优化算法可使轨向和高低70 m弦矢高相比精捣前降低了30%~40%,全线动检TQI达到3.4以下,证明本文提出的优化算法可显著改善既有线提速线路轨道平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波平顺性 起拨量 精捣 有砟轨道 检测弦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轨道局部波动的高速铁路轨道平顺状态评估方法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嵘 李帅 +2 位作者 王源 王平 陈俊文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5-111,共7页
高平顺、高稳定、高可靠是高速铁路基础结构必须具备的基本属性,对轨道平顺状态进行全面准确评价是保证轨道高平顺性的根本前提。针对我国现行轨道不平顺评价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定义一种用于描述局部波动的多尺度标准差卷积变换模型,并... 高平顺、高稳定、高可靠是高速铁路基础结构必须具备的基本属性,对轨道平顺状态进行全面准确评价是保证轨道高平顺性的根本前提。针对我国现行轨道不平顺评价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定义一种用于描述局部波动的多尺度标准差卷积变换模型,并借助脉冲函数分析该模型的基本特性。结合某高速铁路动检数据,分析该模型对轨道平顺性的评估效果,基于最大熵原理确定最优局部管理区段长度为15m,并提出轨道局部波动指数概念。实例分析表明,轨道局部波动指数反映了局部波动与轨道平顺状态的内在关联,能够对轨道局部波动进行准确定位,可以为轨道养护维修方案的制定提供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轨道平顺状态 养护维修 轨道局部波动指数 最大熵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则化观测矢量的H无穷粒子滤波红外目标跟踪方法 被引量:6
17
作者 凌建国 刘尔琦 +1 位作者 梁海燕 杨杰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34-538,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颖和鲁棒的红外图像序列中的目标跟踪方法。由于H无穷滤波器在系统噪声源不能确定或是未知的情况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所以以其估计得到的预测信息来分配粒子滤波算法的粒子。为解决粒子滤波的"采样枯竭"问题,... 提出了一种新颖和鲁棒的红外图像序列中的目标跟踪方法。由于H无穷滤波器在系统噪声源不能确定或是未知的情况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所以以其估计得到的预测信息来分配粒子滤波算法的粒子。为解决粒子滤波的"采样枯竭"问题,正则化了H无穷粒子滤波器的观测矢量。同时,通过计算每个目标的亮度和局部标准差分布构成级联核的目标模型,以用于计算粒子集中各个粒子的加权值。对于目标的尺寸和表观信息变化的情况,以目标区域像素灰度值零阶矩的函数来调整跟踪窗口的大小,模型更新则通过更新目标模型的每个量化阶来实现。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的红外图像目标跟踪方法是有效的,并且优于所比较的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跟踪 红外图像 H无穷滤波 粒子滤波 正则化观测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既有线测量设计一体化技术的研发与实践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光金 付宏平 +1 位作者 许张柱 张先文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3-28,共6页
针对既有线常规测量方式不能重构既有线、提供中线理论坐标,无法满足CPⅢ铺轨的问题进行研究。采用兼顾轨道平顺性的最小二乘拟合优化法、拟合理论直线边构架既有线理论中线的控制桩法、基于设计要素阀值的曲线整正法、利用法向趋近重... 针对既有线常规测量方式不能重构既有线、提供中线理论坐标,无法满足CPⅢ铺轨的问题进行研究。采用兼顾轨道平顺性的最小二乘拟合优化法、拟合理论直线边构架既有线理论中线的控制桩法、基于设计要素阀值的曲线整正法、利用法向趋近重合法计算测点中线理论里程、归化里程获取设计接口数据法重构既有线。研制"全站仪数据自动采集系统"以及"既有线勘测设计一体化处理系统",实现提供既有线设计中线理论坐标的目标,形成从外业测量到内业自动化设计的一套完整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经工程验证后得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既有线 测量 拟合优化法 轨道平顺性 理论坐标 一体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槽型轨磨耗演变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杨阳 李芾 +1 位作者 张茂松 丁军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07-1612,共6页
为研究槽型轨磨耗规律,采用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UM,基于Specht磨耗模型及轮轨多点接触理论以我国自主研发的70%低地板有轨电车为例,建立59R2槽型轨磨耗计算模型,分析槽型轨在缓和曲线、圆曲线、直线地段的磨耗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圆曲线... 为研究槽型轨磨耗规律,采用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UM,基于Specht磨耗模型及轮轨多点接触理论以我国自主研发的70%低地板有轨电车为例,建立59R2槽型轨磨耗计算模型,分析槽型轨在缓和曲线、圆曲线、直线地段的磨耗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圆曲线外侧轨道的磨耗主要集中在轨肩处;当列车通过次数较少时内侧轨道磨耗主要集中在轨头及轨肩处,随着列车通过次数增加磨耗量变大,轨槽磨耗量与轨头及轨肩的磨耗量基本相当;缓和曲线轨道的磨耗量远小于圆曲线上轨道的磨耗量,外轨磨耗集中于轨肩处,内轨集中在轨头及轨肩处;在直线地段上,左右侧轨道的磨耗情况基本相似,磨耗量远小于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型轨 有轨电车 钢轨磨耗规律 多点接触理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则化粒子滤波的说话人跟踪方法 被引量:7
20
作者 曹洁 李伟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5-88,共4页
针对噪声与混响环境下的说话人跟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正则化粒子滤波(RPF)的麦克风阵列声源定位与跟踪方法.该方法在正则化粒子滤波框架下,采用适应性较强的布朗运动模型,通过计算麦克风阵列波束形成器的输出能量来构建似然函数.实验结... 针对噪声与混响环境下的说话人跟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正则化粒子滤波(RPF)的麦克风阵列声源定位与跟踪方法.该方法在正则化粒子滤波框架下,采用适应性较强的布朗运动模型,通过计算麦克风阵列波束形成器的输出能量来构建似然函数.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优于标准粒子滤波,有效提高了说话人声源跟踪系统的抗噪声与抗混响能力,即使在低信噪比(SNR=-5dB)情况下,也能有效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话人跟踪 麦克风阵列 正则化粒子滤波 房间混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