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93篇文章
< 1 2 1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Joint Development of Tourism Economy and Culture in the Era of Big Data
1
作者 Zhou Xi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82-288,共7页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ourism,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ourism economy,the history of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and the strategic changes of business valu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ourism,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ourism economy,the history of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and the strategic changes of business valu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era of big data.The strategy of economic and cultural joint development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ecological tourism is explored by developing the way of ethnic culture tourism and strengthening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economy.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big data is analyzed and the importance of basic content and data collection is emphasized.In addition,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ourism market is evaluated and improved by constructing reasonable economic benefit analysis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内涵 旅游经济 经济效益分析 经济发展 商业价值 旅游开发 民族文化 旅游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赋能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逻辑机理 被引量:2
2
作者 江娟丽 梁玉 张陈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1-151,共11页
农文旅融合作为现代乡村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既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又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数字技术为农文旅深度融合注入新动能,其通过创新产品展示和交易模式、催生消费新场景和营销新渠道、重塑生产要... 农文旅融合作为现代乡村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既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又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数字技术为农文旅深度融合注入新动能,其通过创新产品展示和交易模式、催生消费新场景和营销新渠道、重塑生产要素结构和运行模式、提升资源配置效能和服务水平,推动农文旅融合向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方向发展。各地需从认知提升、制度保障、人才支撑、技术创新、安全防线五个维度,多措并举优化数字赋能效应发挥的内外部环境,因地制宜有效推动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赋能 农文旅融合发展 高质量发展 乡村全面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力视角下的新质生产力与新质旅游目的地塑造 被引量:7
3
作者 孙九霞 王钰宁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81,共12页
新质生产力是数智时代旅游目的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新型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技术动能。本文以新质生产力和旅游目的地的互动关系为旨归,创新提出“新质旅游目的地”的理论概念,解析其理论内涵和现实功能;基于“技术–地方”互动视... 新质生产力是数智时代旅游目的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新型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技术动能。本文以新质生产力和旅游目的地的互动关系为旨归,创新提出“新质旅游目的地”的理论概念,解析其理论内涵和现实功能;基于“技术–地方”互动视角,探讨旅游目的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模态、路径以及新质生产力如何驱动新质旅游目的地的塑造。研究发现:(1)旅游目的地的新质生产力在数智赋能和使能、地方性扩散和集聚的交织作用下呈现为4种力量,包括营销力的裂变、服务力的迭代、吸引力的嬗变和消费力的驱动。(2)新质生产力通过4重合力实现对新质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塑造,充分发挥技术与地方力量的共生效能与粘结效应。旅游目的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始终需要与地方现阶段的发展基础、发展需求和发展能力紧密适配。新质生产力与新质旅游目的地之间并非单向度和单次循环的影响关系,二者始终处于相互催生和共同演化的链接状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质旅游目的地 数智力 文旅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文旅高质量融合:理论逻辑、关键问题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
4
作者 冯学钢 何静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4-146,179,180,共15页
文旅高质量融合既是建设文化强国、旅游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奋力走好中国式现代化赶考路的题中之义。将文旅高质量融合置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探讨彼此间的理论关联,廓清其科学内涵、基本特质与现实困囿,构建长效推进机制,尤为必要。由... 文旅高质量融合既是建设文化强国、旅游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奋力走好中国式现代化赶考路的题中之义。将文旅高质量融合置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探讨彼此间的理论关联,廓清其科学内涵、基本特质与现实困囿,构建长效推进机制,尤为必要。由此发现:中国式现代化与文旅高质量融合在“战略目标—内涵要义—基本特征”的理论框架中互为支撑。新时代文旅高质量融合具有供需适配、城乡均衡、协同互促、绿色高效、对外开放等特征,其主要挑战在于文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受阻、城乡文旅融合不均衡、文旅产业事业融而不深、文旅空间管理不平衡、文旅国际影响力不足。新征程上要丰富文旅业态产品,促进城乡文旅均衡发展,推进文旅系统深度融合,优化文旅空间功能,增强文旅国际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旅高质量融合 现代化文旅产业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关系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凯 刘美伦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7,共13页
新质生产力与旅游业的相互赋能、协调共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基于2010—202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在厘清新质生产力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与地理探测器探究新质生产力与旅游业高... 新质生产力与旅游业的相互赋能、协调共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基于2010—202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在厘清新质生产力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与地理探测器探究新质生产力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关系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新质生产力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呈动态增长趋势,二者均表现出由东向西梯度递减的空间分异特征;新质生产力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经历了由中度失调向轻度失调的演变过程,空间上呈现出“东部领先、中部塌陷、西部追赶”的发展格局;影响新质生产力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关系的核心因素为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与劳动力供给度,次级因素为基础设施发展,影响因素交互作用对耦合协调发展的解释力度大于单因素的解释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旅游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黄河文化IP的理论研究及设计探索 被引量:3
6
作者 郑敏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6-456,共11页
目的 在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旅游业已不再单纯依赖传统模式谋求效益,而是将文化内涵视为推动其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通过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的有机结合,打造文化IP策略,能够提升城市旅游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为城市的持续繁荣注入... 目的 在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旅游业已不再单纯依赖传统模式谋求效益,而是将文化内涵视为推动其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通过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的有机结合,打造文化IP策略,能够提升城市旅游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为城市的持续繁荣注入新动力。方法 分析河南省域内黄河文化资源现状,提出以打造统领性文化IP形象助力河南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观点。结果 融合现代审美和生活方式,运用视觉传达设计,同时承载地域文化精髓,打造具有统领性的黄河文化IP。结论 借助“文化IP+旅游业”的创新模式,旨在构筑新型旅游产业链,优化河南省黄河文化产业生态,促进黄河文化与河南文化更深度的融合与共同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设计 旅游高质量发展 黄河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与旅游融合对经济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何静 冯学钢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59-1269,共11页
科学认识文化与旅游(以下简称文旅)融合的多元化效应,有效激发文旅融合在构建强韧性经济格局中的内在潜力,是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风险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运用耦合协调模型、熵值法测度2006-2022年中国省域文旅融合水平... 科学认识文化与旅游(以下简称文旅)融合的多元化效应,有效激发文旅融合在构建强韧性经济格局中的内在潜力,是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风险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运用耦合协调模型、熵值法测度2006-2022年中国省域文旅融合水平和经济韧性,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文旅融合对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文旅融合水平上升态势明显,东部省份为文旅融合“先发区”;经济韧性持续增强,空间上呈“东-中-西”递减的分布格局。(2)文旅融合对经济韧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文旅消费需求升级、文旅财政支持力度、信息化技术水平正向调节了文旅融合对经济韧性的积极效应。(3)文旅融合对经济韧性具有地区异质性影响,文旅融合对经济韧性的积极效应在西部和北方地区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经济多样化 经济韧性 高质量发展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乡村文旅发展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琪延 杜治仙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7,共11页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开始积极培育和发展乡村文旅产业,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本文借助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核密度估计和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研究了乡村文旅发展水平、乡村振兴水平以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表明...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开始积极培育和发展乡村文旅产业,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本文借助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核密度估计和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研究了乡村文旅发展水平、乡村振兴水平以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表明:乡村文旅发展逐步恢复,但部分省份未达2019年水平;多数省份乡村振兴指数略有上升或持平,但五个维度发展不均衡;全国乡村文旅发展与乡村振兴处于初级协调水平,省份间差异逐渐缩小,15省份进入协调发展阶段,北京等地协调程度较高;二者的耦合协调水平区域差异逐渐减小,但区域间差异仍然较大,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间差异最大;乡村文旅发展与乡村振兴各维度在各省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不协调,且存在区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旅发展指数 乡村振兴指数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异质性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兆峰 张青松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3,共9页
辨析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剖析其空间异质性,对于稳步推进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健康中国建设至关重要。该文综合运用熵权TOPSIS、空间自相关、空间变差函数等方法探究2021年中国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与空间分异格局,并利用地... 辨析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剖析其空间异质性,对于稳步推进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健康中国建设至关重要。该文综合运用熵权TOPSIS、空间自相关、空间变差函数等方法探究2021年中国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与空间分异格局,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及驱动机制。研究表明:(1)中国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南高北低”的不均衡空间分布格局,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H-H集聚区主要为福建、江西、湖南、广西4省域,L-L集聚区以内蒙古、吉林、新疆3省域为主;高值区在东南—西北方向上表现出明显的梯度分布特征。(2)公路密度、康养旅游政策支持度、森林面积、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且空间分异性显著,并形成以基础设施、康养需求、自然资源和经济基础为主的复合驱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养旅游 高质量发展 空间变差函数 驱动机制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注意力配置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与优化策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娟 孙玉浩 魏荣杰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31,共14页
政府注意力配置差异体现着政府行为演变、政府职能与治理逻辑调整。文章以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除港澳台外)作为研究对象,将机器学习文本分析与计量分析相结合,综合使用LDA主题模型与固定效应回归模型等工具,对政府注意力配置对旅游经济... 政府注意力配置差异体现着政府行为演变、政府职能与治理逻辑调整。文章以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除港澳台外)作为研究对象,将机器学习文本分析与计量分析相结合,综合使用LDA主题模型与固定效应回归模型等工具,对政府注意力配置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我国政府注意力在经济调节职能中的配置由主导转向辅助,在市场监管职能中的配置由直接管理转向弥补缺位,在社会管理职能中的配置从粗放转向细化,在公共服务职能中的配置由单一走向丰富。2)政府注意力配置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作用水平存在差异。政府注意力在经济调节职能中的配置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最大且最为显著,在市场监管中的配置影响最小;政府注意力配置对旅游产业开放发展维度的影响最大且最为显著,在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维度的影响最小。3)异质性检验发现,政府注意力在经济调节与市场监管职能配置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时间异质性,2012年前的影响显著大于之后,政府注意力在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配置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的影响比中西部地区更强且更为显著。基于此,从灵活使用政策工具组合、优化旅游综合高效调控能力、拓展大众旅游消费市场体系、建设旅游多元协同治理模式与构建高质量旅游公共服务体系5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注意力 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 影响机理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顺县茶文旅康融合发展规划及实践 被引量:2
11
作者 宿迷菊 林伟群 +3 位作者 范晓玥 焦佳 俞璐婷 王盈峰 《茶叶通讯》 2025年第1期119-124,共6页
浙江省泰顺县是《采茶舞曲》的诞生地,生态环境优美,茶文化底蕴深厚,旅游康养资源丰富,是“区域特色美丽茶乡”。在梳理泰顺县茶文旅康资源的基础上,提出泰顺县茶文旅康融合发展的规划设计,并详细阐述了建设“泰美丽”茶园、茶庄园、茶... 浙江省泰顺县是《采茶舞曲》的诞生地,生态环境优美,茶文化底蕴深厚,旅游康养资源丰富,是“区域特色美丽茶乡”。在梳理泰顺县茶文旅康资源的基础上,提出泰顺县茶文旅康融合发展的规划设计,并详细阐述了建设“泰美丽”茶园、茶庄园、茶村、茶店和茶特色小镇以及发掘《采茶舞曲》文化价值、开发茶旅游商品、举办茶事活动等一系列适合泰顺县茶文旅康融合发展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茶文旅康融合 “泰美丽” 采茶舞曲 发展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与时空演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强 李秋哲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40,共22页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发挥旅游业赋能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以高质量发展特征为框架,把握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内涵,构建包括旅游业质量追赶、创新驱动、结构升级、绿色发展、共同富裕5个维度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发挥旅游业赋能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以高质量发展特征为框架,把握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内涵,构建包括旅游业质量追赶、创新驱动、结构升级、绿色发展、共同富裕5个维度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客观评价法对2012—2021年中国省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时序动态测度,并进行空间可视化、差异测度以及集聚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经历了“提升-下降-恢复”3个阶段,新冠疫情冲击影响较大,但恢复势头良好。(2)东部地区保持领先,中、西部地区呈现追赶态势。区域格局由东部沿海到内陆递减转变为“中高水平区”在东部、中部、西南地区集聚。(3)整体差异呈现“下降-上升-持平”态势;地区间差异仍然显著;东部地区差异是地区内差异主要来源,西部、东北地区的地区内差异在疫情影响下有所扩大。(4)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且逐步增强。东部地区呈现高值集聚,西部与东北地区呈现低值集聚,中部地区部分省份已完成“低-高”集聚向“高-高”聚集态势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 高质量发展 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 时空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民坤 邓小桂 +1 位作者 杜芯铭 任莉莉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72,共19页
城乡收入差距是制约乡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而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经济的影响日益显著。因此,研究如何通过乡村旅游发展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话题。文章基于2011—2022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深入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对... 城乡收入差距是制约乡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而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经济的影响日益显著。因此,研究如何通过乡村旅游发展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话题。文章基于2011—2022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深入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发展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积极效应,但这种效应呈现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在中西部地区,乡村旅游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尤为显著;而在东部地区,这一作用的显著性并不明显。进一步分析显示,乡村旅游发展通过要素配置效应、非农就业效应和乡村创业效应三大渠道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并表现出边际效用递减的特征,即在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较低的中西部省份,这些渠道的影响更为突出。基于此,文章建议坚持走乡村旅游发展道路,进一步提高城乡要素配置效率,不断扩大乡村非农就业规模,持续推进乡村旅游创业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发展 城乡收入差距 异质性 要素配置效应 非农就业效应 乡村创业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旅文商融合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阐释与政策创新——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良君 冯晓露 董国忠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共13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与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体旅文商融合已成为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从创新驱动理论、产业融合理论的视角,阐释体旅文商融合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基于对2016-2023年粤...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与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体旅文商融合已成为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从创新驱动理论、产业融合理论的视角,阐释体旅文商融合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基于对2016-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国家及地方政策的系统梳理,从政策主体、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和政策协同四个维度分析其政策创新路径,构建政策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构建体旅文商融合与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量化评估政策效果,发现体旅文商融合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推动作用。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实践,从激发基层主动创新、深化区域协同发展、优化政策工具设计、强化技术创新赋能等方面提出体旅文商融合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旅文商融合 政策创新 体育产业 高质量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生态安全研究现状、评述与展望
15
作者 周彬 朱宇辰 +1 位作者 虞虎 徐金铭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9-1058,共10页
旅游生态安全作为促进区域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热点领域得到广泛关注。在系统分析国内外旅游生态安全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研究尺度、研究内容、分析框架和方法模型等方面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归纳总结旅游生态安全研究特征并提出未... 旅游生态安全作为促进区域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热点领域得到广泛关注。在系统分析国内外旅游生态安全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研究尺度、研究内容、分析框架和方法模型等方面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归纳总结旅游生态安全研究特征并提出未来展望。研究发现:①旅游生态安全研究案例地以宏观和中观尺度居多且涵盖多种生态系统类型,主要集中在旅游生态安全的内涵、测度与评价、预警、趋势预测与管理等,分析框架多从PSR和DPSIR框架演化而来,研究方法正在从单一数学模型到定量方法综合应用转变。②旅游生态安全研究存在以下问题:对该领域基础知识框架和学科基本原理关注亟待加强,指标体系对旅游生态安全本质的刻画不够精准,多学科协同研究不足,新技术新方法应用有待深化。③未来需要重点关注典型旅游地和微观尺度的旅游地生态系统,完善旅游生态安全基本知识框架,拓宽研究成果的国际化视野,扩大数据来源途径并强化人工智能技术等方法的创新,构建旅游生态安全管理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旅游地 生态系统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还是“传统”:新质生产力影响旅游发展的机制及效应研究
16
作者 王静 杨勇 黄鑫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6-65,共20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其蕴含的新要素、新兴业态和创新模式,是激发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源泉。然而,不可忽视的是,传统生产力仍然是旅游发展的基本盘,新质生产力通过作用传统生产力影响旅游发展。文章基于新质生... 新质生产力作为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其蕴含的新要素、新兴业态和创新模式,是激发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源泉。然而,不可忽视的是,传统生产力仍然是旅游发展的基本盘,新质生产力通过作用传统生产力影响旅游发展。文章基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构建新质生产力的指标体系,利用2006—2022年地级市面板数据测度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新质生产力影响旅游发展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新质生产力能够有效促进旅游发展。与此同时,旅游传统生产力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新质生产力与旅游传统生产力的交互效应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旅游发展水平。(2)门槛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与旅游传统生产力的交互效应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存在非线性关系,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规律。(3)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对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高分位城市,其与旅游传统生产力的交互效应则对中低分位旅游发展的影响更为显著。(4)异质性分析发现,新质生产力对旅游城市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旅游发展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其与传统生产力的交互效应则在旅游城市及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对旅游发展的正向影响更加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旅游发展 旅游传统生产力 交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动因、内在机理和实践路径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锦宏 李文博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0,共9页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持续深入,旅游业发展转向依赖科技创新和高效能的新质生产力。进入数智时代,数智要素、创意要素、生态要素和人才要素的自我革新,促使传统旅游生产力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演进,形成新型质态的旅...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持续深入,旅游业发展转向依赖科技创新和高效能的新质生产力。进入数智时代,数智要素、创意要素、生态要素和人才要素的自我革新,促使传统旅游生产力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演进,形成新型质态的旅游劳动资料、旅游劳动对象和旅游劳动者,推动旅游新业态创新、传统业态革新和服务能力提升。据此,应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加强复合人才培养,以创意和科技为驱动,提升服务质量和产业效率,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推动旅游业质量、效率、动力的根本变革以及构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提供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策源地 内在机理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OT-AHP分析的冠岩旅游洞穴可持续发展策略
18
作者 邓亚东 罗为群 +6 位作者 陈伟海 孟庆鑫 涂纯 张谭锋 罗书文 潘天望 沈利娜 《中国岩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6-198,共13页
文章运用SWOT法分析了冠岩旅游洞穴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采用AHP构建递阶层次结构体系和判断矩阵,计算出各因素权重,绘制战略四边形,确定冠岩可持续发展方向。结果表明:(1)冠岩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机遇>劣势>威胁。景区知名... 文章运用SWOT法分析了冠岩旅游洞穴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采用AHP构建递阶层次结构体系和判断矩阵,计算出各因素权重,绘制战略四边形,确定冠岩可持续发展方向。结果表明:(1)冠岩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机遇>劣势>威胁。景区知名度高是冠岩可持续发展的最大优势,景观退化明显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劣势;旅游市场机遇是冠岩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机遇;同质化竞争是当前面临的最大威胁。(2)通过四象限坐标法分析,确定战略坐标P(0.0749,0.0526),P位于为第一象限,得出冠岩旅游洞穴可持续发展应选取SO战略模式。(3)结合冠岩旅游洞穴SWOT分析,提出冠岩持续发展策略:利用内部优势,提升旅游形象;治理地下河,恢复旅游品牌特色;借助政策机遇,建立可持续发展示范点;借助市场机遇,建立多元化旅游产品;借助示范区建设机遇,构建生态旅游圈;借助集团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强管理,严格保护;培养旅游人才,提升旅游服务质量;鼓励当地居民参与,提升居民景区归属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OT-AHP模型 旅游洞穴 战略分析 可持续发展策略 冠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鸿沟与城市旅游经济的动态互动效应研究——基于P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19
作者 杨勇 王静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5-308,共14页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日益凸显的数字鸿沟成为亟需关注的现实命题.数字鸿沟与城市旅游经济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动态互动效应,深入探究数字鸿沟与旅游经济之间的关联,对于旅游经济的均衡与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该文基于...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日益凸显的数字鸿沟成为亟需关注的现实命题.数字鸿沟与城市旅游经济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动态互动效应,深入探究数字鸿沟与旅游经济之间的关联,对于旅游经济的均衡与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该文基于中国281个地级市2011—2020年面板数据,探究了数字鸿沟与旅游经济的时空演化特征以及二者的动态影响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数字鸿沟和旅游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波动增长态势,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2)数字鸿沟对旅游经济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相反,旅游经济的反向作用在缩小数字鸿沟方面表现并不突出,且在不同地域层面展现出差异性特征.3)数字鸿沟与旅游经济之间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数字鸿沟对旅游经济的阻碍作用在短期内尤为强烈,但在中长期内逐渐减弱;相比之下,旅游经济对弥合数字鸿沟能力较弱,旅游经济和数字鸿沟二者之间存在非对称的互动作用模式.该研究不仅深化了对数字鸿沟与旅游经济关系的理解,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鸿沟 旅游经济发展 互动效应 P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陕西渭南果旅融合发展路径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婷 《中国果树》 2025年第2期117-122,共6页
陕西省渭南市是西北地区最优越的农业生态区,水果产业不仅是当地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更是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为水果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分析了渭南市果旅融合发展前景和现状,详细... 陕西省渭南市是西北地区最优越的农业生态区,水果产业不仅是当地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更是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为水果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分析了渭南市果旅融合发展前景和现状,详细阐述了渭南市果旅融合发展路径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未来渭南市果旅融合发展建议,以期为渭南市果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果旅融合 发展路径 对策 渭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