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6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人应用与全要素生产率——来自全球生产率分化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永中 刘东升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共21页
机器人技术作为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不仅直接影响就业需求,还通过就业替代机制和产业结构机制对各国生产率产生分化影响,导致技术红利难以均等惠及所有国家,不利于缩小各国生产率差距。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分析,推断机器人对生产率具... 机器人技术作为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不仅直接影响就业需求,还通过就业替代机制和产业结构机制对各国生产率产生分化影响,导致技术红利难以均等惠及所有国家,不利于缩小各国生产率差距。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分析,推断机器人对生产率具有积极影响,且“机器换人”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渠道。基于多个经济体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机器人应用提高了各经济体全要素生产率,但由于高生产率经济体的产业结构与机器人技术的匹配度更高、形成的就业替代效应更强,使其生产率的提升幅度更大,进而总体上加剧了全球生产率分化。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少数产业结构适宜、政策环境良好的低生产率经济体,也能通过大量引入机器人,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与高生产率经济体间的生产率差距,凸显了明确政策导向和优化产业结构以确保机器人等新技术能够带来可持续技术收益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应用 全要素生产率 生产率分化 产业结构 就业替代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与路径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锋 时佳雪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121,共10页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党和国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但从要素、企业、产业三个维度看,当前文化产业仍面临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待提升、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速度缓慢和文化产业结构失衡与资源浪费等严峻问题。为解决...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党和国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但从要素、企业、产业三个维度看,当前文化产业仍面临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待提升、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速度缓慢和文化产业结构失衡与资源浪费等严峻问题。为解决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问题,文章基于新质生产力内涵,依据经济增长理论、组织变革理论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科技—创新—绿色”为驱动力,探讨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理。由此,提出发展科技引领要素协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创新思维引导企业组织变革加速数字化转型、深化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建设健康低碳产业等战略路径,以实现美好生活、文化传承与产业升级,赋能文化产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文化产业 高质量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模式转型、技术比较优势与制造业创新绩效 被引量:1
3
作者 宋炜 曹文静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81,共9页
新发展格局下制造业创新绩效提升不仅取决于循环模式转型效果,而且显著受到技术比较优势的影响。利用2001—2021年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估计循环模式转型与技术比较优势对制造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由国际循环引致的制造业集聚有... 新发展格局下制造业创新绩效提升不仅取决于循环模式转型效果,而且显著受到技术比较优势的影响。利用2001—2021年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估计循环模式转型与技术比较优势对制造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由国际循环引致的制造业集聚有助于优化制造业要素配置,强化制造业技术比较优势,进而提升制造业创新绩效。在新发展格局下,循环模式转型有助于推动制造业利用资本密集型技术进步获得技术比较优势,通过缩小技术势差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从而对提升制造业创新绩效产生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模式转型 国际循环 国内循环 技术比较优势 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制造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逻辑嵌入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动态QCA分析
4
作者 李斌 侯光明 王俊鹏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3-99,共7页
基于制度逻辑理论,构建“政府—市场—技术”的多元制度逻辑分析框架,使用动态QCA方法分析2011—2020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探索时间纵轴上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组态效应。研究发现:存在四类驱动高水平全要素生产率... 基于制度逻辑理论,构建“政府—市场—技术”的多元制度逻辑分析框架,使用动态QCA方法分析2011—2020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探索时间纵轴上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组态效应。研究发现:存在四类驱动高水平全要素生产率的组态,包括两种资本驱动型、技术推动型和政策拉动型;从时间维度看,两种资本驱动型组态存在潜在时序关系;从空间维度看,技术推动型和政策拉动型组态基于市场化程度和政府干预程度的差异存在一定互补关系;不同组态在不同省份的解释力度存在差异,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企业存在由技术推动转化为政策拉动的反向时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制度逻辑 全要素生产率 资本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机制分析
5
作者 任缙 高婷婷 +1 位作者 陈心蕊 王亚飞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82,共11页
基于2011—2021年我国三大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将2016年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开始第一轮“双一流”建设事件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模型(DID)检验“双一流”建设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产学研... 基于2011—2021年我国三大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将2016年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开始第一轮“双一流”建设事件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模型(DID)检验“双一流”建设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产学研合作、产业集聚、数字化转型在上述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双一流”建设本身未能直接显著提升企业TFP,但其与产学研合作、产业集聚等机制的协同作用能有效扭转上述结论,表现出“双一流”建设对企业TFP的积极赋能效应;异质性分析进一步揭示,在具有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特征、自主创新、非国有控股、规模较小、知识产权保护度弱和市场化程度低的企业中,“双一流”建设的赋能潜力未能充分发挥。上述结论强调了优化协同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揭示了如何最大化激发“双一流”建设对企业TFP积极影响的优化路径。这为深入理解“双一流”建设对实体经济的真实影响、优化政策实施、推动高等教育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中国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全要素生产率 产学研合作 产业集聚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用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基于空间溢出效应与门槛效应的实证分析
6
作者 牟粼琳 付志华 +2 位作者 王静熙 谭骏 朱清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3-96,F0003,共15页
新质生产力在体育用品制造业中崛起,厘清其如何赋能体育用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实现体育产业现代化和体育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未包含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台湾省和西藏自... 新质生产力在体育用品制造业中崛起,厘清其如何赋能体育用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实现体育产业现代化和体育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未包含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台湾省和西藏自治区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机制检验模型与门槛效应模型,深入探究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用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新质生产力对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不仅对本地区效用显著,还对邻近地区形成空间溢出效应。2)机制检验表明,新质生产力激发了体育用品制造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其全要素生产率提升。3)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作用更为明显。4)体育财政投入水平具有单门槛效应,当前期加大体育财政投入时,新质生产力对体育用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同步增强,但当体育财政投入水平高于临界点(6.148)时,提升作用减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双门槛效应,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新质生产力对体育用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体育用品制造业 全要素生产率 空间杜宾模型 面板门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科技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7
作者 张正平 崔宇彤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5-82,共8页
选取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测度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并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金融科技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经过内生性处理和稳... 选取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测度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并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金融科技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经过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作用机制分析发现,金融科技有助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推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从而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中西部地区、市场化程度较低及人口净流出的地区,金融科技对新质生产力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研究结果为数字经济时代金融科技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新质生产力 全要素生产率 企业创新 区域差异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新质生产力与饲料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标体系构建与驱动作用检验
8
作者 路正佳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6-240,共5页
数字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三要素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而形成生产力新质态,为提升饲料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注入强劲动能。文章利用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数字新质生产力对饲料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 数字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三要素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而形成生产力新质态,为提升饲料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注入强劲动能。文章利用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数字新质生产力对饲料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对饲料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一影响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数字新质生产力可通过绿色技术创新间接提升饲料产业全要素生产率。门槛效应检验可知,数字新质生产力对饲料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边际递增的非线性影响。文章对深入研究数字新质生产力和饲料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关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能够为新时期推动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绿色技术创新 饲料产业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技术产业集聚、技术创新绩效与新质生产力
9
作者 陈萍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6-151,共6页
选取2014—2022年我国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从技术创新绩效视角,探讨高技术产业集聚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显示,高技术产业集聚显著促进了新质生产力发展。机制检验结果揭示,技术创新绩效是高技术产业集聚影响新质... 选取2014—2022年我国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从技术创新绩效视角,探讨高技术产业集聚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显示,高技术产业集聚显著促进了新质生产力发展。机制检验结果揭示,技术创新绩效是高技术产业集聚影响新质生产力的中介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大中型城市、中心城市和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因此,提出促进高技术产业集聚、推进技术创新绩效提升以及差异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集聚 技术创新绩效 新质生产力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李红 万丽霞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88-295,304,共9页
为深入探究农业产业结构变动对农业生产要素配置影响的作用机制以及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程度,基于我国2005—2021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数,分析我国农业全... 为深入探究农业产业结构变动对农业生产要素配置影响的作用机制以及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程度,基于我国2005—2021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数,分析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时间演进趋势及县域差异,进一步结合基准线性回归模型,探究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增长态势,其动力源泉主要依靠农业技术进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全国趋势基本一致,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幅作用存在差异;农业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生态化均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每增加1个单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则分别减少0.26、0.22和0.43个单位。因此,应持续推进农业技术进步,提升农村人力资本,增强规模效率潜能,因地制宜施策,促进农业资源配置和要素合理流动,进而推动农业实现可持续和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结构 全要素生产率 DEA—Malmquist模型 基准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新质生产力赋能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与效应
11
作者 胡本田 张婧怡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22,共10页
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助力产业生产方式变革、激活要素潜能、推动产业融合,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2~2023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可视化方法探讨我国数字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实... 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助力产业生产方式变革、激活要素潜能、推动产业融合,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2~2023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可视化方法探讨我国数字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实证考察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发展,其中,数字劳动者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此外,数字新质生产力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发展水平地区以及高政策强度地区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是数字新质生产力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发展的有效路径。因此,本文建议应着力培育数字新质生产力,积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结合地区特点,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产业结构升级 绿色技术创新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TOPSIS模型 时空演变 中介效应 因地制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转型政策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基于新能源示范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12
作者 谢地 王灵祎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7-117,共11页
能源结构转型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需求的关键。本文围绕新能源示范城市试点政策,利用2006~2024年我国279个地级市以上数据构建超效率SBM-GML模型的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 能源结构转型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需求的关键。本文围绕新能源示范城市试点政策,利用2006~2024年我国279个地级市以上数据构建超效率SBM-GML模型的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测算指标,并通过双重差分模型(DID)和倾向得分匹配法探讨政策是否真的提升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1)新能源示范城市试点政策显著提升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2)机制分析表明,新能源试点主要通过绿色技术创新中的实质性创新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调节效应表明,产业结构优化在其过程中起到了正向促进作用;(3)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政策在中西部地区、非资源型城市和环境监管更严格的城市中具有更强的正向效应。据此,本文提出三点政策建议:(1)以新能源示范城市试点政策的成功实践为蓝本,进一步构建覆盖制度设计、市场激励与行为引导的全链条政策体系,推动绿色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系统性变革;(2)持续加强绿色技术创新投入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推动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3)采用区域资源禀赋适配策略,推行基于地方资源特点的差异化协同发展策略,推动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优化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能源结构转型 新能源示范城市 生态环境 环境治理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数字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兼议环境规制的门槛效应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和平 周桂明 李国民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3-1730,共18页
基于2014~2022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个维度衡量产业数字化水平,同时测度考虑了数据要素投入和多种非期望产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探究两者间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各省域产业数字化水平差异显著并呈... 基于2014~2022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个维度衡量产业数字化水平,同时测度考虑了数据要素投入和多种非期望产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探究两者间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各省域产业数字化水平差异显著并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空间布局.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也表现出逐渐提高的趋势,区域多级分化现象逐步改善;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发现,中国省域产业数字化显著促进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影响效应呈现出农业<工业<服务业的特征;在传导路径上,各省域产业数字化的发展主要通过降低资本与劳动力错配度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公众环境关注度高和工业化程度较低的省域,产业数字化发展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相对较高;产业数字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随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强度的变化呈现出单一门槛特征,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强度和市场激励性环境规制强度的门槛值分别为0.4582和0.0096.因此,政府应制定差异化的区域产业政策与市场策略,以更加有效的方式促进产业数字化发展进而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数字化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环境规制 动态面板门槛模型 机制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产业集聚、地方政府干预与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栋 张映芹 李开源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60,共13页
结合马歇尔外部性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论述数字产业集聚所产生的正、负外部性效应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地方政府干预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调节作用。基于2010—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在刻画特征现状的基础上,对其... 结合马歇尔外部性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论述数字产业集聚所产生的正、负外部性效应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地方政府干预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调节作用。基于2010—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在刻画特征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影响效果、调节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产业集聚规模逐年提高、分化程度逐步改善,但整体的分化格局仍未扭转;数字产业集聚规模、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分布情况均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数字产业集聚所产生的正、负外部性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先促进再抑制的倒U型曲线特征;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产品制造业集聚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倒U型,数字技术应用业集聚的影响不具有统计显著性;中西部地区处于倒U型曲线的左端、正外部性占主导地位,东部地区部分省份过度集聚、负外部性涌现。数字产业集聚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对绿色技术进步的作用上,地方政府干预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负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产业集聚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地方政府干预 倒U型曲线 外部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互联网的调节效应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崔寅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116,共17页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服务模式,在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压力与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覆盖范围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也对产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当前,我国制造业企业中,中小微企业数量众多,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对于促进制造业转...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服务模式,在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压力与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覆盖范围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也对产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当前,我国制造业企业中,中小微企业数量众多,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对于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而数字普惠金融的运营离不开互联网相关设施与技术的支持。换言之,互联网建设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数字普惠金融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程度。本文以2013—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在采用熵值法评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运用面板回归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程度,以及互联网对该影响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总体而言,数字普惠金融显著地促进了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互联网对该影响也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但是不同地区之间数字普惠金融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这与我国不同地区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和互联网建设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制造业发展与数字普惠金融和互联网之间的融合程度有很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创新 互联网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新并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要素效率测度及时空演化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安博文 许培源 +1 位作者 马建安 王燕利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4,共10页
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三新并举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又一伟大创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将三新并举视作投入要素、高质量发展作为产出成果,采用SBM模型测度三新并举全要素效率,并运用类方差分解、Mora... 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三新并举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又一伟大创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将三新并举视作投入要素、高质量发展作为产出成果,采用SBM模型测度三新并举全要素效率,并运用类方差分解、Moran指数和收敛模型等方法考察其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发现:2006~2022年三新并举对高质量发展的推动效果愈发明显,其中,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三新并举全要素效率的空间差异呈现发散趋势,四大板块的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空间集聚效应促使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工业化的全要素效率呈现收敛态势;三新子要素全要素效率的集聚重心偏向东部地区,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城镇化的全要素效率分别表现为南强北弱和北强南弱,新型工业化全要素效率历经南强北弱到北强南弱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新并举 新质生产力 新型工业化 新型城镇化 高质量发展 全要素效率 中国式现代化 SB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挑战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1
17
作者 闫强明 张辉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3,共10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们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特别提出在2035年实现“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当下,我国在应对外部风险挑战、以新技术推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创新资源结构性配置、产...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们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特别提出在2035年实现“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当下,我国在应对外部风险挑战、以新技术推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创新资源结构性配置、产业结构深度升级以及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等方面均存在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与短板弱项。为此,要坚持问题导向,破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梗阻,通过拓展多元化合作对象、缩短技术进步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错位周期、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同步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化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等举措,加快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经济体系 全要素生产率 创新资源 产业结构升级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应链金融对企业运营绩效的影响研究:机理与实证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勇民 李沁琳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4,F0003,共13页
本文从企业专业化分工和全要素生产率两个视角,通过选取2014~2022中国资金密集型行业上市企业的样本数据,对供应链金融能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的运营绩效进行了机理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能够显著提升企业自身的运... 本文从企业专业化分工和全要素生产率两个视角,通过选取2014~2022中国资金密集型行业上市企业的样本数据,对供应链金融能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的运营绩效进行了机理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能够显著提升企业自身的运营绩效,并且,促进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供应链金融助力企业运营绩效提升的两个重要途径。本文不仅从供应链金融的视角为企业运营绩效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的解释,也揭示了供应链金融助力企业运营绩效提升的机制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 企业运营绩效 企业专业化分工 全要素生产率 资金密集型行业 固定效应回归模型 替换变量法 缩短样本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Malmquist指数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任治君 高文玲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9-117,共9页
运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中国省际高技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OFDI逆向技术外溢对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OFDI技术外溢能够促进高技术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因OFDI投向... 运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中国省际高技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OFDI逆向技术外溢对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OFDI技术外溢能够促进高技术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因OFDI投向的行业中,高技术行业占的比重较小,其促进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国内人力资本投入、国内研发投入存在着"门槛",制约了对OFDI技术外溢的吸收。就此,文章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开展OFDI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DI逆向技术溢出 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 Malmquist指数 动态面板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旅融合对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晏雄 郭菊梅 普蔚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2-1175,共14页
基于2010~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静态面板模型和系统GMM模型,探究文旅融合对GTFP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文旅融合对我国GTFP的影响存在先抑后扬的非线性“U”型关系,即只有当文旅融合达到初步协调时,才能发挥其对GTFP的正向促进作用... 基于2010~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静态面板模型和系统GMM模型,探究文旅融合对GTFP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文旅融合对我国GTFP的影响存在先抑后扬的非线性“U”型关系,即只有当文旅融合达到初步协调时,才能发挥其对GTFP的正向促进作用.分区域回归结果表明,文旅融合与GTFP的“U”型关系仅存在文旅融合程度较高的东部地区.市场环境和产业集聚是调节文旅融合与GTFP关系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高级化是文旅融合推动GTFP提升的基本路径.基于此,提出促进文旅融合以赋能GTFP的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产业聚集 产业结构高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