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3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EA-Tobit模型的生猪产业绿色发展效率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常静霞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6-181,共6页
近年来,生猪产业绿色化取得长足进展。为了解生猪产业绿色发展效率变化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首先通过DEA模型对生猪产业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算,研判样本期内生猪产业绿色发展效率变化情况;再利用面板Tobit模型分析生猪产业绿色发展效... 近年来,生猪产业绿色化取得长足进展。为了解生猪产业绿色发展效率变化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首先通过DEA模型对生猪产业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算,研判样本期内生猪产业绿色发展效率变化情况;再利用面板Tobit模型分析生猪产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观察,生猪产业绿色发展效率在研究期间展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而在2019年之后,这一趋势则趋于稳定并持续上升。若从空间角度审视,内蒙古、黑龙江等9个省份在生猪产业绿色发展效率方面的提升最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动态效率,我们发现规模效率在推动生猪产业绿色发展效率提升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外,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规制、开放程度、交通通达度和规模化水平等要素,均对生猪产业绿色发展效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为其提升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规制、开放程度、交通通达度和规模化水平均可显著正向提升生猪产业绿色发展效率。因此,应从释放区域资源禀赋、差异化落实环境规制和推动规模化养殖等方面提高生猪产业绿色发展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A-tobit模型 生猪产业 绿色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数字化、绿色科技创新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 被引量:2
2
作者 雷玲 周煊 +1 位作者 孙璐 刘白鹤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4-214,共11页
基于2008—2022年中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测算农村数字化水平及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的全要素生产率,运用双向固定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分析农村数字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探析农村... 基于2008—2022年中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测算农村数字化水平及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的全要素生产率,运用双向固定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分析农村数字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探析农村数字化发展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农村数字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存在区域差异;绿色科技创新在农村数字化影响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农村数字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据此,建议通过倡导优化水资源、土地资源和机械能节约,减少碳排放,推进循环农业发展,以及加强区域合作协同保护环境等举措,为实现粮食产能提升目标提供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数字化 粮食全要素生产率 绿色科技创新 EBM-GML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对体育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体育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艳丽 赵萱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3,共11页
绿色金融是我国体育产业实现高质量的重要驱动力。该研究基于对绿色金融及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内在逻辑的深刻剖析,以我国体育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深入探讨了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与体育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动态关... 绿色金融是我国体育产业实现高质量的重要驱动力。该研究基于对绿色金融及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内在逻辑的深刻剖析,以我国体育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深入探讨了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与体育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动态关系及因果链条。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对体育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主要得益于绿色金融在优化企业生产结构方面产生的积极作用;随着企业外部融资约束的缓解,绿色金融对体育企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在不同经济地带和行业细分领域,绿色金融的影响力呈现出差异性。基于此,从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三个层面提出绿色金融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政府应加强绿色政策引导,完善政策体系;金融机构应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促进产业协同;体育服务业企业应瞄准新兴业态提升服务附加值,体育制造业企业应通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体育建筑业企业应通过科技赋能推动智慧建造与绿色升级的协同发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体育企业 全要素生产率 高质量发展 企业生产结构 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用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基于空间溢出效应与门槛效应的实证分析
4
作者 牟粼琳 付志华 +2 位作者 王静熙 谭骏 朱清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3-96,F0003,共15页
新质生产力在体育用品制造业中崛起,厘清其如何赋能体育用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实现体育产业现代化和体育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未包含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台湾省和西藏自... 新质生产力在体育用品制造业中崛起,厘清其如何赋能体育用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实现体育产业现代化和体育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未包含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台湾省和西藏自治区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机制检验模型与门槛效应模型,深入探究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用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新质生产力对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不仅对本地区效用显著,还对邻近地区形成空间溢出效应。2)机制检验表明,新质生产力激发了体育用品制造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其全要素生产率提升。3)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作用更为明显。4)体育财政投入水平具有单门槛效应,当前期加大体育财政投入时,新质生产力对体育用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同步增强,但当体育财政投入水平高于临界点(6.148)时,提升作用减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双门槛效应,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新质生产力对体育用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体育用品制造业 全要素生产率 空间杜宾模型 面板门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价格稳定机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5
作者 姜楠 张帅华 杨蕴丽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共11页
优化碳定价机制并确立清晰的碳价格信号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构建的重点。为全面了解碳价格波动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基于2008—2020年8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区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碳价格稳定政策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 优化碳定价机制并确立清晰的碳价格信号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构建的重点。为全面了解碳价格波动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基于2008—2020年8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区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碳价格稳定政策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碳价格稳定机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碳价格稳定机制能够显著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碳价格稳定机制效应在非国有企业、规模较小的企业中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碳价格稳定机制能够通过提高企业投资配置效率和绿色创新水平,进一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价格稳定机制 全要素生产率 环境规制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李红 万丽霞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88-295,304,共9页
为深入探究农业产业结构变动对农业生产要素配置影响的作用机制以及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程度,基于我国2005—2021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数,分析我国农业全... 为深入探究农业产业结构变动对农业生产要素配置影响的作用机制以及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程度,基于我国2005—2021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数,分析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时间演进趋势及县域差异,进一步结合基准线性回归模型,探究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增长态势,其动力源泉主要依靠农业技术进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全国趋势基本一致,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幅作用存在差异;农业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生态化均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每增加1个单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则分别减少0.26、0.22和0.43个单位。因此,应持续推进农业技术进步,提升农村人力资本,增强规模效率潜能,因地制宜施策,促进农业资源配置和要素合理流动,进而推动农业实现可持续和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结构 全要素生产率 DEA—Malmquist模型 基准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集聚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7
作者 权丽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236,共5页
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既关系着畜牧养殖业长远发展,也是影响畜牧业整体竞争力稳步提高的关键。为探析我国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集聚演变及影响因素,文章采用重心模型、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对2000—2023年我国30个省份的畜牧业绿... 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既关系着畜牧养殖业长远发展,也是影响畜牧业整体竞争力稳步提高的关键。为探析我国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集聚演变及影响因素,文章采用重心模型、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对2000—2023年我国30个省份的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展开测算及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空间聚集现象,莫兰指数整体呈“先降再升再降再升”的态势。生产重心演变轨迹结果显示,我国各地区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重心呈“先东北后西北、西南”的演变态势。机制检验表明,环境规制水平、畜牧业产业集聚、绿色信贷、城镇化水平、财政支农水平是促进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我国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先降再升再降再升”空间演变与“先东北后西北、西南”的区位重心演变趋势,且主要受到环境规制水平、畜牧业产业集聚、绿色信贷、城镇化水平、财政支农水平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重心演变轨迹 动态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化机制
8
作者 吴朝霞 龙思宇 +1 位作者 杨胜苏 孙坤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736-5752,共17页
精准把握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探究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关联网络的动态演变机制,找寻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最优提升路径,是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的关键所在。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剖析2006—2021年中国30... 精准把握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探究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关联网络的动态演变机制,找寻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最优提升路径,是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的关键所在。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剖析2006—2021年中国30个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关联特征,结合TERGM模型探究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和演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增长态势,空间上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不均衡特征,且由于马太效应东西差距逐渐扩大。(2)省际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合作关联突破了地理邻近性。探索发现虽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关联网络呈现出复杂、多线程的结构特征,但核心-边缘结构明显,说明目前尚未构成完整的要素传递路径。(3)借助块模分析将总区域划分为四个板块,发现板块发展不平衡,板块内联系稀疏,板块间联系存在深化空间。其中以北京、天津、上海为主的“净受益”板块虹吸效应大于辐射效应,主导地位凸显;以内蒙古、黑龙江、青海等在内的“净溢出”板块溢出效应显著,绿色发展潜力有待激发。(4)TERGM结果表明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和演化受到要素、市场、政府、地理距离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缓解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需发挥多主体、多要素、多环节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空间网络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 时序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新质生产力赋能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与效应
9
作者 胡本田 张婧怡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22,共10页
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助力产业生产方式变革、激活要素潜能、推动产业融合,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2~2023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可视化方法探讨我国数字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实... 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助力产业生产方式变革、激活要素潜能、推动产业融合,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2~2023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可视化方法探讨我国数字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实证考察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发展,其中,数字劳动者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此外,数字新质生产力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发展水平地区以及高政策强度地区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是数字新质生产力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发展的有效路径。因此,本文建议应着力培育数字新质生产力,积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结合地区特点,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产业结构升级 绿色技术创新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TOPSIS模型 时空演变 中介效应 因地制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评价及演化特征分析
10
作者 董大朋 陆小翠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208-211,249,共5页
基于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11—2020年江苏省64个县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以GML指数法分析生产率变动的动力来源和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整体上实现了平稳且快速增长,其中... 基于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11—2020年江苏省64个县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以GML指数法分析生产率变动的动力来源和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整体上实现了平稳且快速增长,其中苏南地区的增长表现要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动力主要来自农业技术进步,而农业技术效率整体上呈现出下降态势,并且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演化特征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最后,从强化农业技术应用、协调区域农业发展、制定差异化发展政策等方面,提出提升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SBM超效率模型 GML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实现路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颁布实施笔谈 被引量:2
11
作者 温涛 田晓晖 +2 位作者 龚斌磊 李谷成 郑宏运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307,308,共22页
202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这一农业农村发展中长期纲领性文件在农业农村领域将发挥管全局、管长远的战略导向作用,将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行动指南、注入强大动力。为结合... 202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这一农业农村发展中长期纲领性文件在农业农村领域将发挥管全局、管长远的战略导向作用,将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行动指南、注入强大动力。为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该规划,本刊组织了本期笔谈。温涛提出,要从核心地位、战略力量、人才培养、政策机制、数字赋能、服务体系及制度优化七个方面,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农业强国建设,具体七大实现路径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关键在于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农业科技战略力量,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围绕农业全创新链,布局拔尖农业创新人才培养;制定激励性农业科技政策,强化产学研有机结合;形成多部门配合联动,建设数字技术赋能机制;完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成果转化落地;优化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不断增强多方共赢效应。田晓晖提出,要以农业与农村绿色转型为抓手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应着力优化科技投入效能,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强化法律监督功能,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系统性打通农业绿色发展向农业强国建设动能转化的传导路径,具体四大实现路径为:科技赋能绿色转型,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深化生态综合补偿,完善多元化补偿机制;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健全农业环境保护制度;城乡互通共享、分区精准施策,助推绿色均衡发展。龚斌磊提出,从学理逻辑上,农业强国建设需要始终将确保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的稳定供给作为落脚点,将农业的增长驱动力建立在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和农业生产率的提升上;从实践道路上,农业强国建设需要直接抓好现代农业“三大体系”的建设,即构建形成结构合理、质量过硬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科技引领、要素保障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形成主体多元、服务到位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要树立“跳出农业看农业”的观念,向二三产业要配套,向城乡融合要红利,向乡村建设要环境,向对外开放要机遇,构建有利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宏观生态,助力农业强国建设。李谷成、郑宏运提出,要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为农业强国建设赋能,具体四大实现路径为:构建与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力供给体系,为科技赋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提供人力资本支撑;推动农业生产资料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升级,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强化优质生物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释放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潜力提供生物技术支持;推动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为科技创新驱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提供制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 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与农村绿色转型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数字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兼议环境规制的门槛效应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和平 周桂明 李国民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3-1730,共18页
基于2014~2022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个维度衡量产业数字化水平,同时测度考虑了数据要素投入和多种非期望产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探究两者间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各省域产业数字化水平差异显著并呈... 基于2014~2022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个维度衡量产业数字化水平,同时测度考虑了数据要素投入和多种非期望产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探究两者间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各省域产业数字化水平差异显著并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空间布局.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也表现出逐渐提高的趋势,区域多级分化现象逐步改善;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发现,中国省域产业数字化显著促进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影响效应呈现出农业<工业<服务业的特征;在传导路径上,各省域产业数字化的发展主要通过降低资本与劳动力错配度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公众环境关注度高和工业化程度较低的省域,产业数字化发展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相对较高;产业数字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随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强度的变化呈现出单一门槛特征,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强度和市场激励性环境规制强度的门槛值分别为0.4582和0.0096.因此,政府应制定差异化的区域产业政策与市场策略,以更加有效的方式促进产业数字化发展进而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数字化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环境规制 动态面板门槛模型 机制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电商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考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萍萍 曹芷畅 +1 位作者 黄卓 刘章磊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5-132,共8页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指标,而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为突破传统农业生产效率瓶颈提供了新路径。为此,基于2010—2020年县级面板数据,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构建交叠双重差分(DID)模型,系统评...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指标,而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为突破传统农业生产效率瓶颈提供了新路径。为此,基于2010—2020年县级面板数据,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构建交叠双重差分(DID)模型,系统评估该政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揭示政策通过“收入增长-剩余劳动力转移”“产业集聚”及“高标准生产”三条路径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并且该政策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在中西部、贫困县及农业强县更为显著,凸显其对欠发达地区的包容性驱动作用。基于此,应持续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加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并针对欠发达地区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支持,以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驱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电商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交叠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创新的技术路径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被引量:1
14
作者 谭一帆 丁焕峰 曹泊弈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8-76,共19页
因地制宜选择区域创新的技术路径,不仅是协调科技创新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的有效策略,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基于2001—2021年中国城市和产业创新能力指数的事实分析表明,大城市在高技术产业领域追求技术专业化,中小城市在特定... 因地制宜选择区域创新的技术路径,不仅是协调科技创新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的有效策略,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基于2001—2021年中国城市和产业创新能力指数的事实分析表明,大城市在高技术产业领域追求技术专业化,中小城市在特定产业领域实现技术专业化是近年来区域创新的两种主要技术路径。文章利用2007—2016年企业税收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区域创新的技术路径对制造业企业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区域技术专业化能显著提升制造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企业降本增效、转换区域新旧发展动能和深化区域产业分工是这一提升作用的内在机制。文章通过构建技术专业化/多样化的新测度指标,解释了区域创新路径的新事实,为区域创新发展提供新启示。各地区应立足资源禀赋,加快明确产业定位,构建优势互补与协调发展的区域创新分工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 技术路径 区域技术专业化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泉与区域协调 被引量:7
15
作者 安博文 许培源 +1 位作者 卢一夫 李春玉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3,共10页
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本文以二者的生产关系为切入点,采用SBM模型测度新质生产力全要素效率并进行分解,运用类方差分解、Dagum基尼系数、Markov链和β收敛模型考察新质生产力全要素效率的... 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本文以二者的生产关系为切入点,采用SBM模型测度新质生产力全要素效率并进行分解,运用类方差分解、Dagum基尼系数、Markov链和β收敛模型考察新质生产力全要素效率的区域协调特征。研究表明:2007~2023年新质生产力全要素效率大幅提升,新质生产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效果在东部地区表现更佳,北京、上海和广东等省(区、市)的新质生产力处于生产前沿;四大板块内新质生产力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存在差异,使得四大板块的区域间差异是全国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全国范围内新质生产力全要素效率的空间差异呈现收敛态势,收敛速度随效率水平提升而加快;具体到新质生产力子要素,新质劳动者不仅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还能促使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区域间更加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要素效率 动力源泉 区域协调 SBM模型 效率水平 新质劳动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上市公司数字化投入的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栋 肖星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1-160,共10页
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本文基于2015~2023年上市公司的数字化项目投入信息,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时滞性,数字化转型的正面效应随着时间... 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本文基于2015~2023年上市公司的数字化项目投入信息,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时滞性,数字化转型的正面效应随着时间推进逐渐显现并得到加强。具体至细分方向,生产类和管理类数字化转型对于企业生产效率具有提升作用,而用户类和技术类数字化转型尚未赋能企业效率。机制检验显示,数字化转型通过驱动企业创新、改进企业的运营模式和降低代理成本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效应对于人力资本结构更优、更加强调协作性文化和创造性文化、组织惯性相对较小以及规模较大的企业而言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全要素生产率 数字化投入 转型方向 企业创新 运营模式 代理成本 上市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新并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要素效率测度及时空演化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安博文 许培源 +1 位作者 马建安 王燕利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4,共10页
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三新并举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又一伟大创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将三新并举视作投入要素、高质量发展作为产出成果,采用SBM模型测度三新并举全要素效率,并运用类方差分解、Mora... 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三新并举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又一伟大创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将三新并举视作投入要素、高质量发展作为产出成果,采用SBM模型测度三新并举全要素效率,并运用类方差分解、Moran指数和收敛模型等方法考察其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发现:2006~2022年三新并举对高质量发展的推动效果愈发明显,其中,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三新并举全要素效率的空间差异呈现发散趋势,四大板块的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空间集聚效应促使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工业化的全要素效率呈现收敛态势;三新子要素全要素效率的集聚重心偏向东部地区,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城镇化的全要素效率分别表现为南强北弱和北强南弱,新型工业化全要素效率历经南强北弱到北强南弱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新并举 新质生产力 新型工业化 新型城镇化 高质量发展 全要素效率 中国式现代化 SB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良贷款约束下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时序演变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基于非期望产出的Malmquist-luenberger和Tobit模型 被引量:8
18
作者 何平 杨早立 +1 位作者 刘显球 陈伟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2-172,共11页
基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3年面板数据,构建包括不良贷款约束条件下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投入产出指标体系,采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M-L生产率指数方法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跨期动态变化进行实证测度,并应用Tobit回归分析方法对... 基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3年面板数据,构建包括不良贷款约束条件下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投入产出指标体系,采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M-L生产率指数方法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跨期动态变化进行实证测度,并应用Tobit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2.4%,上市城市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高于股份制上市商业银行,而股份制商业银行高于国有商业银行,其主要来源与规模效率提升;此外,银行规模和存贷比对商业银行技术效率提升产生显著的正向驱动影响;而银行集中度对其产生显著的负向驱动影响;资产收益率和所有权结构对其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市商业银行 全素生产率 M-L生产率指数 tob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约束下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基于SBM-TOBIT模型 被引量:24
19
作者 冉启英 周辉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3-109,共7页
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了2000-2013年间我国30个省份环境约束下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并采用面板Tob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我国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均值为0.732,除2004年前后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外,其他年... 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了2000-2013年间我国30个省份环境约束下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并采用面板Tob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我国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均值为0.732,除2004年前后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外,其他年份变动较为平缓,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偏低;环境约束下我国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由东向西依次递减,地区之间差异明显;影响因素中,农业技术水平、农村收入水平、地区农业占比以及农业内部结构对提高农业能源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资本深化、能源价格则对农业能源效率有着显著的负效应。依靠科技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提升农业经济地位,优化农业内部结构,避免农业资本过度深化,建立合理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成为改善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M-tobit模型 环境约束 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变动与分解——基于Hicks-Moorsteen TFP指数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夏佳佳 郭萍 余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17-921,共5页
【目的】探索国内大豆产业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提高大豆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大豆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方法】利用1980~2012年我国10个大豆主产区大豆投入和产出的面板数据,采用加总数量框架下的乘积完备Hicks-Moorsteen TFP指数法,对... 【目的】探索国内大豆产业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提高大豆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大豆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方法】利用1980~2012年我国10个大豆主产区大豆投入和产出的面板数据,采用加总数量框架下的乘积完备Hicks-Moorsteen TFP指数法,对我国大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进行测度,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1980~2012年,我国大豆全要素生产率(TFP)年均增长0.6%,大豆生产的技术进步年均增长1.7%,是大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技术效率(TE)、混合效率(ME)和剩余规模效率(RSE)年均损失分别为0.5%、0.2%和0.4%;东北地区、西部地区和黄淮海地区的大豆生产TFP增长表现出依次递减的趋势,三大地区大豆生产技术效率均存在损失。【建议】应该加大大豆生产的投入力度、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大豆各生产区采取差异化策略、完善制度建设,以实现我国大豆生产可持续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全要素生产率 Hicks-Moorsteen tfp指数 时空差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