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4篇文章
< 1 2 1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orsional超声乳化模式治疗硬核白内障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祺 程旭康 王晋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7-298,共2页
目的探讨Torsional超声乳化模式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将220例(285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硬核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普通超声乳化模式组与Torsional超声乳化模式组,比较术中晶状体核乳化时间和灌注液用量,术后检查记录角膜内皮细胞... 目的探讨Torsional超声乳化模式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将220例(285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硬核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普通超声乳化模式组与Torsional超声乳化模式组,比较术中晶状体核乳化时间和灌注液用量,术后检查记录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最佳矫正视力。结果普通模式组术中晶状体核乳化时间平均164s,Torsional模式组平均117s;灌注液用量普通模式组为93mL,Torsional模式组为41mL;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Torsional模式组为11.8%,普通模式组为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和第30天Torsional模式组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0.4和0.6,普通模式组为0.1和0.4。结论Torsional超声乳化模式治疗硬核白内障与普通超声乳化模式相比,可以减少超声乳化时间、灌注液用量,从而降低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率,提高术后视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rsional超声乳化 硬核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ntacam Scheimpflug成像测量晶状体密度与torsional超声乳化参数间的关系(英文) 被引量:2
2
作者 Suleyman Demircan Mustafa Atas +3 位作者 Murat Koksal Emine Pangal Isa Yuvaci Altan Goktas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1739-1743,共5页
目的:评价运用Pentacam Scheimpflug成像测量晶状体核密度与torsinal超声乳化动力学参数(如:运用于老年核性白内障患者的超声能量水平、液体留存时间及液体量)间的关系。方法:此研究为前瞻性双盲研究。瞳孔扩大后运用Pentacam Sche... 目的:评价运用Pentacam Scheimpflug成像测量晶状体核密度与torsinal超声乳化动力学参数(如:运用于老年核性白内障患者的超声能量水平、液体留存时间及液体量)间的关系。方法:此研究为前瞻性双盲研究。瞳孔扩大后运用Pentacam Scheimpflug 成像进行测量。白内障的等级由pentacam核密度测定法[ pentacam nucleus densitometry, PND;又名Pentacam核分段( Pentacam nucleus staging, PNS)软件]自主分为1到5个等级。超声乳化术后,自动在Infiniti Ozil IP超声乳化系统监视器上计算并显示总超声( U/S)时间、累计耗散能、Torsional U/S时间以及估算液体的使用情况。组间差异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ANOVA )进行评定,多组分析运用Tamhane测试法,PND测量的晶状体密度与torsinal超声乳化动力学参数间的关系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评定。界定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此项研究包括125例患者(125眼),平均年龄为69.7±9.4岁(范围:48~88岁),其中61例男性、64例女性。 U/S总时间、torsional U/S时间、CDE及估算液体使用情况的范围分别为0.70~158.9s,0.70~158.5s,0.11~42.65和21~98mL. PND组间数据有统计学差异。评估超声乳化动力学参数与PND数据间关系后得出PND数据与总超声时间( r=0.767; P〈0.01)、torsional超声时间(r=0.767;P〈0.01)、CDE(r=0.758; P〈0.01)及液体使用量(r=0.602;P〈0.01)均有显著相关性。结论:白内障手术前运用PND评分法获得核密度的客观程度可为超声乳化术中的参数提供可靠的预见性。因此,对每一位患者进行每一单项超声乳化参数的评估,有助于降低超声乳化能量的使用量,减少内皮细胞丢失和类固醇的使用,加速视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rsional超声乳化 PENTACAM 沙氏成像 晶状体密度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碎核摘除术的应用效果比较
3
作者 胡成功 夏花如 种平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3期482-485,共4页
目的 对比分析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碎核摘除术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抽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濮阳惠民医院收治的120例(120眼)硬核白内障患者的诊治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超声乳化组(64例,硬... 目的 对比分析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碎核摘除术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抽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濮阳惠民医院收治的120例(120眼)硬核白内障患者的诊治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超声乳化组(64例,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小切口组(56例,小切口碎核摘除术)。对比两组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CECs)指标[内皮细胞密度(ECD)、中央角膜厚度(CCT)、六角形细胞比例]、并发症。结果 与术前比较,术后8周超声乳化组和小切口组裸眼视力、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超声乳化组和小切口组术后裸眼视力、散光程度及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小切口组ECD、六角形细胞比例均降低,超声乳化组六角形细胞比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小切口组ECD、六角形细胞比例低于超声乳化组,CCT高于超声乳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超声乳化组(P<0.05)。结论 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碎核摘除术能改善硬核白内障患者视力恢复和视觉质量,对散光、眼压的影响程度类似,但后者后囊膜破裂等并发症风险更低,对CECs数量、形态及CCT的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核白内障 超声乳化 小切口碎核摘除术 视力 角膜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分析
4
作者 王艺凝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IOL)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4年4月徐州市铜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IOL)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4年4月徐州市铜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超声乳化、IOL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40)。术后1个月,两组眼压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视力升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中央前房深度增加,且观察组比对照组大(P<0.05)。结论:超声乳化、IOL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较好,可降低患者眼压,提高视力,增加中央前房深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地形图引导下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对白内障患者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
5
作者 吴芳芳 路露 +2 位作者 吴文文 刘雅雯 杨立东 《国际眼科杂志》 2025年第3期485-489,共5页
目的:探讨在角膜地形图下经透明角膜切口进行超声乳化手术对白内障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本院2021-02/2023-02收治的白内障患者92例92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眼采用常规11∶00位透明角膜切口,研究组46眼采用最陡峭子... 目的:探讨在角膜地形图下经透明角膜切口进行超声乳化手术对白内障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本院2021-02/2023-02收治的白内障患者92例92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眼采用常规11∶00位透明角膜切口,研究组46眼采用最陡峭子午线透明角膜切口。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裸眼视力、角膜表面形态指标[包括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角膜表面非对称指数(SAI)、角膜表面散光值(CYL)]、主观干眼症状问卷量表(SDES)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研究组术后1 wk,1、3 mo裸眼视力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 mo两组患者SAI、CYL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研究组SDES评分、BUT波动水平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角膜地图引导下行最陡峭子午线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术,可改善白内障患者裸眼视力、尽快恢复角膜表面形态且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角膜地形图 超声乳化 透明角膜切口 角膜表面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形透明角膜切口在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袁超峰 陈菲 +4 位作者 高文娜 马成霞 赵晓华 张玲 张凤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19-622,共4页
目的探讨梯形透明角膜切口在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术的患者57例(68眼)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切口组和梯形切口组。常规切口组28例(34眼),男15眼,女19眼,年龄41~82(65.... 目的探讨梯形透明角膜切口在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术的患者57例(68眼)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切口组和梯形切口组。常规切口组28例(34眼),男15眼,女19眼,年龄41~82(65.0±10.1)岁;梯形切口组29例(34眼),男21眼,女13眼,年龄46~87(66.0±11.1)岁。两组患者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常规切口组采用3.0 mm透明角膜切口,梯形切口组为改进的梯形透明角膜切口。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眼压及角膜散光度以及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周及3个月梯形切口组患者裸眼视力均优于常规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两组患者眼压及角膜散光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中常规切口组患者出现前房塌陷的眼数以及需要水密切口的眼数均大于梯形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常规切口组患者出现切口水肿、切口哆开的眼数均大于梯形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中常规切口组因前房变浅出现人工晶状体移位18眼,水密切口前房形成后人工晶状体位置正常;水密时2眼发生虹膜脱出切口嵌顿、3眼发生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旋转或囊口嵌顿。术中梯形切口组患者术毕3眼发生前房变浅,使用水密切口形成前房;无人工晶状体前囊口嵌顿、移位或虹膜脱出等情况。结论改良的梯形透明角膜切口可以在保证白内障患者术中前房稳定性的同时有效防止因术中前房塌陷而导致的人工晶状体移位,也能减少冲洗针头水密切口引起的相关并发症,使患者尽早恢复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形透明角膜切口 晶状体超声乳化 白内障 前房塌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并发干眼症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方方 杜佳文 李亚楠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0期1818-1821,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老年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超声乳化术后3个月... 目的 探讨老年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老年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超声乳化术后3个月是否发生干眼症分为发生组(62例)、未发生组(40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干眼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糖尿病、超声乳化时间≥20 min、Emery晶状体核硬度分级、入院时泪液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8(IL-8)水平为干眼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糖尿病、超声乳化时间≥20 min、Emery晶状体核硬度分级及入院时泪液IL-1β、IL-8水平为老年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依据上述因素制定防控措施,以减少干眼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 干眼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PACG滤过术后眼压失控的临床疗效观察
8
作者 崔宏宇 郭黎霞 +9 位作者 吕爱国 张志宏 路平 张新 杨艳萍 季红英 曹志刚 王立芳 胡建华 范肃洁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除术(Phaco)+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滤过术后眼压失控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对2020年8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24例(25只眼)PACG滤过术后眼压失控患者,采用Phaco+IO...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除术(Phaco)+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滤过术后眼压失控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对2020年8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24例(25只眼)PACG滤过术后眼压失控患者,采用Phaco+IO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眼压情况,术前及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房角粘连性关闭(PAS)范围变化情况。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眼压、PAS范围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视力较术前21例(22只眼)BCVA提高,3例(3只眼)BCVA无变化;术中10只眼发生前房出血,术后6只眼发生短暂性前房出血,15只眼发生前房渗出,8只眼发生角膜水肿。结论Phaco+IO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PACG滤过术后眼压失控能够有效降低眼压,提高患者视力,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吸除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 房角分离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术后眼压失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使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对眼表的影响
9
作者 刘敏 李琳娜 方锦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5期428-431,共4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使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对眼表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30只眼)年龄相关性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HPMC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中使用平衡盐溶液冲洗角膜...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使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对眼表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30只眼)年龄相关性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HPMC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中使用平衡盐溶液冲洗角膜,实验组术中使用2%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分别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 d、1周、4周眼表疾病指数、泪膜破裂时间和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情况,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眼表疾病指数评分术后1 d、1周、4周HPMC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 d、1周、4周HPMC组泪膜破裂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角膜荧光素染色术后1 d、1周HPMC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4周时两组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角膜表面使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能改善患者术后的眼表状态,增强对角膜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 眼表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注射抗VEGF药治疗白内障合并黄斑水肿的应用
10
作者 张静 张大传 +1 位作者 查明轩 程红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白内障合并各种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眼科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眼科住院白内障合并各种黄斑病变(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年龄相...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白内障合并各种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眼科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眼科住院白内障合并各种黄斑病变(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高度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CNV)20例(20只眼),随机分成两组,A组(10例)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联合玻璃体内抗VEGF药物注射,B组(10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1个月,观察两组之间治疗前后:前房及玻璃体情况、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眼压的差异。结果A组术后CMT及眼压较术前降低,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BCVA都较术前提高,A组明显好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化术联合玻璃体抗VEGF药物,治疗白内障合并黄斑水肿应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吸除术 玻璃体腔注射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白内障黄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线引导下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11
作者 陈丽娜 靳琳 孙露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800-804,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缝线引导下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1-06/2022-06在我院住院手术治... 目的:比较分析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缝线引导下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1-06/2022-06在我院住院手术治疗的晚期POAG合并白内障患者53例53眼,其中26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A组),27眼行缝线引导下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使用降眼压药水数量。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手术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 wk, 1、3、6 mo眼压均低于术前(均P<0.017)。两组前房出血并发症比较有差异(P<0.05),浅前房和脉络膜脱离比较无差异(均P>0.05)。术后6 mo两组患者BCVA(LogMAR)比较无差异(A组:1.29±1.19,B组:0.78±1.01,P=0.098),抗青光眼药物数量比较无差异[A组:0 (0, 2.75)种,B组:0 (0, 1)种,P=0.209]。术后6 mo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无差异(Z=0.448,P=0.654)。结论:缝线引导下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治疗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手术成功率与小梁切除术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 超声乳化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或房角分离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
12
作者 张灵波 杨鹏飞 杨培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1期3942-394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或房角分离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10月在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31例)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或房角分离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10月在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31例)和对照组(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29例),比较两组术后及术后1、3、6个月的视力,术前、术后6个月的眼动脉血流动力学、手术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3、6个月视力均升高(P<0.05);与术后1个月比较,两组术后3、6个月视力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术后1、3、6个月观察组视力更高(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两组阻力指数(RI)均降低,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术后6个月观察组RI更低,PSV、EDV更高(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两组眼压均降低,前房角度、前房深度、散光度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术后6个月观察组眼压更低,前房角度、散光度更高(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68%)与对照组(20.6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能够使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收获理想的疗效,患者的视力得到显著改善,在改善眼动脉血流动力学同时提高手术效果,且不增加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白内障 手术效果 超声乳化手术 小梁切除术 房角分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
13
作者 谢慧 李静文 李娟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654-656,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2月106例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2月106例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比较两组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眼前节参数、角膜内皮功能及并发症.结果:术后6 m,观察组BCVA高于对照组,黄斑中心凹厚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低于对照组,而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前房容量(Anterior chamber volume,ACV)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 m观察组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角膜内皮细胞计数(Corneal endothelial cell,CEC)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能改善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以及眼前节参数,提升角膜内皮功能,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高度近视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量中心玻璃体切除后再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伴玻璃体积血白内障患者的效果
14
作者 李龙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5期2758-2761,共4页
目的研究因玻璃体积血而无红光反射的眼睛中,白内障手术前先行少量中心玻璃体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区眼一科收治的40例(40眼)伴玻璃体积血的白内障患者,眼底红光反射不清,分为... 目的研究因玻璃体积血而无红光反射的眼睛中,白内障手术前先行少量中心玻璃体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区眼一科收治的40例(40眼)伴玻璃体积血的白内障患者,眼底红光反射不清,分为A(20眼)和B(20眼)两组,A组患者先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然后在进行全玻璃体切除术。B组患者先接受少量中心玻璃体切除术(0.5~1 mL),然后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最后进行全玻璃体切除术。术后随访时间不少于6个月。所有患者均行23G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观察手术时间(连续环形撕囊总时间、白内障手术总时间)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B组的连续环形撕囊总时间和白内障手术总时间均短于A组(P<0.05)。在并发症中,A组的前囊撕裂发生率高于B组(P=0.072);白内障手术期间,B组瞳孔缩小发生率大于A组(P=0.152);两组均未出现后囊膜破裂的情况。A组和B组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同术前比,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伴有玻璃体积血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前先行少量中心玻璃体切除术(0.5~1 mL),有助于获得良好的红光反射,可减少白内障手术时间和白内障手术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玻璃体切除术 玻璃体积血 无红光反射 23G超声乳化玻璃体切除联合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视网膜微循环变化特点及影响术后视力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吉琦 冯玉沛 +4 位作者 王国斌 陈剑铭 高琛 张梅 王登廷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70-276,共7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视网膜微循环变化特点及影响术后视力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22-01/12于我院行超声乳化术的白内障患者264例264眼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3mo最佳矫正视力(BCVA)恢复情况分为BCVA≥0.3组198眼,BCVA&...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视网膜微循环变化特点及影响术后视力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22-01/12于我院行超声乳化术的白内障患者264例264眼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3mo最佳矫正视力(BCVA)恢复情况分为BCVA≥0.3组198眼,BCVA<0.3组66眼。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视网膜微循环指标变化。使用Logistic回归和LASSO回归模型筛选影响患者术后BCVA恢复的因素。构建患者术后BCVA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建立限制性立方样条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与BCVA恢复不佳风险关联强度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术后3mo所有患者EDV、PSV较术前明显改善,阻力指数(RI)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5)。术前EDV、PSV、房水细胞分级、眼底病变分级、高龄、Emery分级均是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BCVA恢复不佳的影响因素(P<0.05)。采用Bootstrap法对列线图模型验证前后的AUC分别为0.869(95%CI:0.815-0.903)和0.866(95%CI:0.802-0.895),灵敏度分别为88.36%和88.27%,特异度分别为91.82%和91.78%。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显示,无论男性或女性,术前EDV、PSV水平与BCVA恢复不佳风险的关联强度均不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0.05)。结论:超声乳化术后白内障患者视网膜微循环明显改善。术前EDV、PSV、房水细胞分级、眼底病变分级、高龄、Emery分级均是影响白内障患者术后BCVA恢复不佳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 视网膜微循环 视力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IOL植入术后眼前节结构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程天 郭瑞萍 +2 位作者 郭安琪 洪颖 张纯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721-1727,共7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haco+IOL)术后眼前节结构变化及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纳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2018-01/2022-12间接受Phaco+IOL手术且在手术前后愿意接受超声生物显微镜(UBM... 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haco+IOL)术后眼前节结构变化及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纳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2018-01/2022-12间接受Phaco+IOL手术且在手术前后愿意接受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的白内障患者44例88眼,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眼轴、角膜曲率和IOL资料。采用UBM测量手术前后各眼前节参数,包括前房深度(ACD)、巩膜睫状突角(SCPA)、虹膜晶状体接触距离(ILCD)、睫状体最大厚度(CBTmax)和巩膜突睫状体厚度(CBT0),图像处理软件Image J计算后房面积(PCA)。结果:术后ACD为3.50(2.89,3.68)mm,CBTmax为1.199±0.233 mm,CBT0为1.11(0.964,1.23)mm,PCA为1.21(0.926,1.57)mm^(2),较术前明显增大(均P<0.001)。术后ILCD为0.00(0.00,0.794)mm,较术前明显减小(P<0.001)。术后SCPA为37.9°(33.4°,46.6°),较术前无显著变化(P=0.908)。PCA增量在性别间存在差异(P=0.045),术后男性平均PCA增量为0.679 mm^(2),女性平均PCA增量为0.304 mm^(2)。年龄与术后SCPA、CBTmax、CBT0显著相关(P=0.002、0.004、0.009)。结论:Phaco+IOL术后后房面积扩大,CBTmax和CBT0均有显著增长,ACD增加,ILCD减小。术后PCA增加量与年龄、术前ACD、SCPA呈正相关,与术前CBT0呈负相关。不同品牌IOL对眼前节结构影响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眼前节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IOL植入术 后房面积 睫状体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中疼痛的危险因素分析
17
作者 徐素 邵敬芝 +5 位作者 杜珊珊 张宇航 司玮 毛一 田庚琦 张凤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2002-2006,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中疼痛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23-12/2024-01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白内障的患者62例62眼,患者于术后5 min内使用数字评定量表进行术中疼痛评估,手术过程中承受... 目的:探讨影响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中疼痛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23-12/2024-01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白内障的患者62例62眼,患者于术后5 min内使用数字评定量表进行术中疼痛评估,手术过程中承受的最大疼痛值作为结局指标。根据疼痛值将患者分为疼痛组25例及无痛组37例,疼痛组分为1-3分为轻度疼痛16例,4-6分为中度疼痛7例,7-10分为重度疼痛2例。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中疼痛的危险因素。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睡眠时长及术眼手术次数是影响白内障患者术中感知疼痛的因素(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睡眠时长与白内障术中感知疼痛呈负相关(r_(s)=-0.386,P=0.002),术眼手术次数与疼痛呈正相关(r_(s)=0.421,P<0.001)。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时长每增加1 h,白内障术中感知疼痛增加1个等级的概率减少37.60%(OR=0.376,P=0.014),而术眼手术次数对术中疼痛程度无影响(P=0.083)。ROC曲线显示,睡眠时长与术眼手术次数联合预测白内障术中疼痛的曲线下面积为0.809,灵敏度为84%,特异度为73%。结论:超声乳化术中疼痛与术前睡眠时长呈负相关,与术眼手术次数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白内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睡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乳化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废水中8种酚类污染物的含量
18
作者 柴瑞娜 陈鹏飞 +2 位作者 成建国 马力通 段建国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96-801,共6页
通过优化萃取条件和色谱条件,提出题示方法测定废水中苯酚、邻氯苯酚、邻甲酚、对甲酚、2,5-二甲基苯酚、3,5-二甲基苯酚、2,4-二甲基苯酚、喹啉等8种酚类污染物的含量。废水样品经沉淀、过滤后,分取样品20 mL,加入4.0 g氯化钠,振荡2 mi... 通过优化萃取条件和色谱条件,提出题示方法测定废水中苯酚、邻氯苯酚、邻甲酚、对甲酚、2,5-二甲基苯酚、3,5-二甲基苯酚、2,4-二甲基苯酚、喹啉等8种酚类污染物的含量。废水样品经沉淀、过滤后,分取样品20 mL,加入4.0 g氯化钠,振荡2 min。加入20 mL二氯甲烷,超声乳化萃取5 min,置于分液漏斗中静置5 min。分取有机相,于10℃浓缩至2~3 mL,用二氯甲烷稀释至5 mL。加入1 g无水硫酸钠,放置10 h,脱去水分,所得溶液进入气相色谱-质谱仪,在Agilent DB-VRX色谱柱(30 m×0.25 mm,1.4μm)上程序升温分离样品溶液中8种酚类污染物,分别采用全扫描(SCAN)、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8种酚类污染物的质量浓度在0.50~500.00μg·L^(-1)内和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2~0.07μg·L^(-1)。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76.8%~114%,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不大于10%。方法用于地表水和煤化工废水样品的分析,地表水中检出了2.40μg·L^(-1)苯酚和1.3μg·L^(-1)对甲酚,煤化工废水中检出了8种酚类污染物(检出量1.21~30.63μ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辅助乳化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酚类污染物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术联合SBL-3区域折射型非球面IOL治疗年龄相关白内障的效果及对视觉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彦 杨立东 张立友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3期125-129,共5页
目的 探究超声乳化术联合SBL-3区域折射型非球面人工晶状体(IOL)治疗年龄相关白内障的效果及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收治的年龄相关白内障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焦点组55例和SBL-3组55例,单焦点组予超声乳化... 目的 探究超声乳化术联合SBL-3区域折射型非球面人工晶状体(IOL)治疗年龄相关白内障的效果及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收治的年龄相关白内障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焦点组55例和SBL-3组55例,单焦点组予超声乳化术联合ADAPT AO非球面单焦点IOL植入,SBL-3组给予超声乳化术联合SBL-3区域折射型非球面IOL植入。比较2组术后3个月对比敏感度[明光、暗光、明光炫光、暗光炫光],术前和术后3个月视觉质量[客观散射指数(OSI)、斯特列尔比(SR)、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BCNVA)、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远视矫正下的近视力(DCNVA)]及生活质量[视功能与生存质量问卷(VF-QOL)]。结果 术后3个月,SBL-3组对比敏感度高于单焦点组(P<0.05);术后3个月,2组OSI、BCNVA、BCDVA、DCNVA水平均较术前降低,SBL-3组低于单焦点组(P<0.05);术后3个月,2组SR、MTF cut off水平及VF-QOL评分均较术前升高,SBL-3组高于单焦点组(P<0.05)。结论 超声乳化术联合SBL-3区域折射型非球面IOL能够提高年龄相关白内障患者对比敏感度及视觉质量,改善视力水平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白内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区域折射型非球面人工晶状体 视觉质量 客观散射指数 对比敏感度 视力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巩膜固定囊袋张力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刚 刘玉强 +1 位作者 赵国良 付梦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975-979,共5页
目的:探讨巩膜固定囊袋张力环(SFCTR)植入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选取2018-12/2023-02行SFCTR植入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加IOL植入术治疗的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患... 目的:探讨巩膜固定囊袋张力环(SFCTR)植入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选取2018-12/2023-02行SFCTR植入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加IOL植入术治疗的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患者14例14眼。术后随访行视力、眼压、眼前段照相、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等检查,并记录IOL的位置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纳入患者均成功植入SFCTR和囊袋内IOL。术后平均随访1.92±1.36 a,末次随访时,UDVA(0.20±0.18 LogMAR)和CDVA(0.16±0.17 LogMAR)均较术前UDVA(1.13±0.56 LogMAR)显著改善(P<0.01),眼压(17.64±3.67 mmHg)较术前(22.00±9.92 mmHg)降低(P<0.05)。随访期间,裂隙灯检查见IOL位于囊袋内,位置居中;UBM检查见CTR和IOL位于囊袋内,囊袋赤道部与睫状突的距离在各个方向相等。结论:SFCTR植入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加IOL植入术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的一种微创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囊袋张力环 晶状体脱位 人工晶状体 超声生物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