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6岁以下高度近视儿童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2a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角膜地形图指导下对16例(32眼)3~6岁高度近视儿童进行RGPCL配戴,观察患儿的RGPCL配戴和适应情况,比较最佳框...目的探讨6岁以下高度近视儿童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2a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角膜地形图指导下对16例(32眼)3~6岁高度近视儿童进行RGPCL配戴,观察患儿的RGPCL配戴和适应情况,比较最佳框架眼镜和RGPCL矫正视力。随访2a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屈光度发展及视力提高情况。结果配戴框架眼镜矫正视力与RGPC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58,P<0.05);配戴RGPCL2a前后矫正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27,P<0.05),2a后屈光度增长(-0.17±0.42)D、眼轴长度增长(0.07±0.02)mm。所有患儿均1次配戴成功,配戴试戴镜5min后患儿能正常视物、玩耍,1周内均能适应全天日戴。随访期间,1例患儿因家长没有时间为孩子配戴而弃戴,其余均能日戴,镜片需患儿家长清洗、为患儿配戴,5例患儿能独立摘镜片;所有病例均未发现角膜缘新生血管,无角膜擦伤或角膜溃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近视性屈光参差及高度近视儿童配戴RGPCL矫正屈光不正安全、有效。展开更多
目的总结婴幼儿白内障术后验配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验配方法。方法对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至本院就诊的5名婴幼儿白内障患者共6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白内障摘...目的总结婴幼儿白内障术后验配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验配方法。方法对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至本院就诊的5名婴幼儿白内障患者共6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白内障摘除术后验配RGP,随访6个月。评估RGP更换周期和掉片情况,检测眼球震颤、视力等视功能指标,总结讨论镜片使用的诊治经验以及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所有患者在配戴期间眼表情况健康;1例弃戴;掉片和换片周期为2.4~5.4个月/片;掉片频率1~3次/年;镜片移位频率3~4次/d;眼球震颤戴镜前为0~23次/min,随访后期眼球震颤基本消失;视力分别恢复至0.5(病例1戴镜,视动性眼球震颤仪)及0.2~0.67(戴镜后24周,自制近用单个视力卡)。结论RGP是一种安全且有效改善婴幼儿白内障术后视功能的方法,可进一步推广普及。提高验配技术、优化检测方法以及加强随访教育可提高RGP的临床效果,降低使用成本。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OCULUS角膜地形图相关参数引导下的圆锥角膜患者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的验配。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来我院验配RGPCL的26例(40眼)圆锥角膜患者,根据角膜地形图测得的...目的观察OCULUS角膜地形图相关参数引导下的圆锥角膜患者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的验配。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来我院验配RGPCL的26例(40眼)圆锥角膜患者,根据角膜地形图测得的曲率值选择试戴片并配戴评估确定处方。圆锥角膜患者平均近视度数和散光度数分别为(-7.12±6.12)D和(-3.28±1.57)D。定期复查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地形图、眼部健康和主觉症状。所有患者随访6~29个月。结果所有患者RGPCL平均基弧为(7.40±0.45)mm,平均直径为(9.12±0.24)mm,平均屈光度为(-7.10±3.30)D。最佳矫正视力≤4.5,戴框架眼镜者15眼,戴RGPCL者3眼;最佳矫正视力为4.6~4.9,戴框架眼镜者17眼,戴RGPCL者10眼;矫正视力≥5.0,戴框架镜者为4眼,戴RGPCL者为27眼。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戴RGPCL好于戴框架眼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角膜地形图陡峭曲率值未变者32眼,增加者3眼,减少者5眼。随访中6眼因镜片丢失、2眼因镜片破损而重新定片。所有眼未发现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利用OCULUS角膜地形图提供的相关参数对圆锥角膜患者进行RGPCL验配,明显提高验配效率;配戴RGPCL后患者的矫正视力改善显著,并有较高的舒适性和镜片稳定性,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6岁以下高度近视儿童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2a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角膜地形图指导下对16例(32眼)3~6岁高度近视儿童进行RGPCL配戴,观察患儿的RGPCL配戴和适应情况,比较最佳框架眼镜和RGPCL矫正视力。随访2a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屈光度发展及视力提高情况。结果配戴框架眼镜矫正视力与RGPC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58,P<0.05);配戴RGPCL2a前后矫正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27,P<0.05),2a后屈光度增长(-0.17±0.42)D、眼轴长度增长(0.07±0.02)mm。所有患儿均1次配戴成功,配戴试戴镜5min后患儿能正常视物、玩耍,1周内均能适应全天日戴。随访期间,1例患儿因家长没有时间为孩子配戴而弃戴,其余均能日戴,镜片需患儿家长清洗、为患儿配戴,5例患儿能独立摘镜片;所有病例均未发现角膜缘新生血管,无角膜擦伤或角膜溃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近视性屈光参差及高度近视儿童配戴RGPCL矫正屈光不正安全、有效。
文摘目的总结婴幼儿白内障术后验配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验配方法。方法对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至本院就诊的5名婴幼儿白内障患者共6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白内障摘除术后验配RGP,随访6个月。评估RGP更换周期和掉片情况,检测眼球震颤、视力等视功能指标,总结讨论镜片使用的诊治经验以及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所有患者在配戴期间眼表情况健康;1例弃戴;掉片和换片周期为2.4~5.4个月/片;掉片频率1~3次/年;镜片移位频率3~4次/d;眼球震颤戴镜前为0~23次/min,随访后期眼球震颤基本消失;视力分别恢复至0.5(病例1戴镜,视动性眼球震颤仪)及0.2~0.67(戴镜后24周,自制近用单个视力卡)。结论RGP是一种安全且有效改善婴幼儿白内障术后视功能的方法,可进一步推广普及。提高验配技术、优化检测方法以及加强随访教育可提高RGP的临床效果,降低使用成本。
文摘目的观察OCULUS角膜地形图相关参数引导下的圆锥角膜患者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的验配。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来我院验配RGPCL的26例(40眼)圆锥角膜患者,根据角膜地形图测得的曲率值选择试戴片并配戴评估确定处方。圆锥角膜患者平均近视度数和散光度数分别为(-7.12±6.12)D和(-3.28±1.57)D。定期复查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地形图、眼部健康和主觉症状。所有患者随访6~29个月。结果所有患者RGPCL平均基弧为(7.40±0.45)mm,平均直径为(9.12±0.24)mm,平均屈光度为(-7.10±3.30)D。最佳矫正视力≤4.5,戴框架眼镜者15眼,戴RGPCL者3眼;最佳矫正视力为4.6~4.9,戴框架眼镜者17眼,戴RGPCL者10眼;矫正视力≥5.0,戴框架镜者为4眼,戴RGPCL者为27眼。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戴RGPCL好于戴框架眼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角膜地形图陡峭曲率值未变者32眼,增加者3眼,减少者5眼。随访中6眼因镜片丢失、2眼因镜片破损而重新定片。所有眼未发现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利用OCULUS角膜地形图提供的相关参数对圆锥角膜患者进行RGPCL验配,明显提高验配效率;配戴RGPCL后患者的矫正视力改善显著,并有较高的舒适性和镜片稳定性,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