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86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opocool纤维/莫代尔/棉纤维混纺小提花织物的开发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博 《现代纺织技术》 2007年第1期36-38,共3页
介绍了Topocool吸湿排汗纤维的性能特点,结合生产实践,对影响吸湿排汗纤维混纺产品质量的纺纱织造等工艺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 topocool纤维 LENZING MODAL纤维 小提花织物 产品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聚丙烯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龚建伍 田富磊 杨泰华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99,共8页
以玄武岩-聚丙烯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为研究对象,设计正交试验,分析玄武岩纤维(BF)体积掺量、聚丙烯纤维(PPF)体积掺量和再生粗骨料(RCA)取代率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种纤维呈现出正混杂效应,在相应的最优掺量下,混杂... 以玄武岩-聚丙烯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为研究对象,设计正交试验,分析玄武岩纤维(BF)体积掺量、聚丙烯纤维(PPF)体积掺量和再生粗骨料(RCA)取代率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种纤维呈现出正混杂效应,在相应的最优掺量下,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劈拉、轴压和抗折等强度指标的最大增幅分别为9.7%、35.2%、10.6%和20.1%。(2)RCA取代率控制在30%内不会显著改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当取代率超过30%时,随取代率增加混凝土强度显著降低。(3)RCA取代率对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综合力学性能的影响最为显著,BF掺量次之,PPF掺量再次;BF体积掺量为0.1%、PPF体积掺量为0.15%、RCA取代率为30%时,再生混凝土具有相对最优的综合力学性能。(4)随着纤维掺量的递增,再生混凝土的破坏特征由脆性破坏逐渐过渡为一定程度的塑性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混杂纤维 玄武岩纤维 聚丙烯纤维 力学性能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HERC4_041通过编码蛋白质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纤维化表型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高原 周川孟 +8 位作者 伍华燕 王娅 吴茹诗 关佩莹 方俊涛 徐金东 刘宇鹏 胡志琴 单志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3-403,共11页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环状RNA在心肌纤维化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人环状RNA表达谱芯片检测结果提示,环状RNA circHERC4_041在心衰患者心肌中表达增加,RT-qPCR验证发现,与健康器官捐献者(n=18)心肌组织相比,心衰患者(n=19)中circ HERC4_04...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环状RNA在心肌纤维化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人环状RNA表达谱芯片检测结果提示,环状RNA circHERC4_041在心衰患者心肌中表达增加,RT-qPCR验证发现,与健康器官捐献者(n=18)心肌组织相比,心衰患者(n=19)中circ HERC4_041的表达显著升高。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证实,circHERC4_041在人心肌细胞AC16胞质中丰富存在。利用腺病毒介导在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mCFs)中过表达circHERC4_041可抑制mCFs中纤维化相关蛋白质表达。细胞增殖检测实验、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circHERC4_041时,mCFs的增殖和迁移能力被抑制(P<0.001)。序列分析提示,circHERC4_041包含潜在的核糖体进入序列和开放阅读框,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证实,circHERC4_041可翻译516个氨基酸的HERC4-516aa蛋白质,其主要定位于细胞胞质中。细胞功能实验证实,circHERC4_041通过特异翻译HERC4-516aa来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的纤维化表型(P<0.05)。通过IP-MS筛选和Co-IP鉴定证实,HERC4-516aa与转谷氨酰胺酶2(TGM2)具有特异的相互结合作用,并通过蛋白酶体途径促进TGM2降解。而利用腺病毒介导在mCFs中过表达TGM2可逆转HERC4-516aa对mCFs纤维化表型的抑制作用。本文证实,circHERC4_041翻译的HERC4-516aa蛋白质通过与TGM2相互作用,有效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的纤维化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纤维 环形RNA circHERC4_041 翻译 心肌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超细纤维非织造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莉彦 殷荣政 +5 位作者 谭晶 侯钦正 李长金 杨涛 杨卫民 李好义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0-105,共6页
为深入了解化工产品聚乙烯超细纤维制备现状,从纤维细度出发,对国内外聚乙烯超细纤维非织造工艺进行综述分析。梳理了凝胶纺丝、闪蒸相分离、静电纺丝、熔喷4条路线的成丝机理、细化方法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剖析了凝胶纺丝中溶胀、溶解行... 为深入了解化工产品聚乙烯超细纤维制备现状,从纤维细度出发,对国内外聚乙烯超细纤维非织造工艺进行综述分析。梳理了凝胶纺丝、闪蒸相分离、静电纺丝、熔喷4条路线的成丝机理、细化方法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剖析了凝胶纺丝中溶胀、溶解行为及高品质凝胶液与超倍拉伸的关联;探讨了闪蒸相分离中的相态变化、超临界CO_(2)“绿色制造”方法;针对聚乙烯非极性、分子量大、黏度高的物性,归纳了使用溶剂、添加导电粒子的溶液电纺以及通过共混小分子极性物质、提高降解温度升温降黏、增设环境温度延长鞭动时间来细化纤维的熔体电纺;分析了工艺参数对共混熔喷后开纤剥离多组分纤维的影响。最后指出使用超临界绿色流体、无卤素环境友好型溶剂等绿色制备方式为未来热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纤维 聚乙烯 相分离 熔喷 静电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亚胺化中应力对聚酰亚胺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彪 李源 +1 位作者 董杰 张清华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共8页
为提高聚酰亚胺(PI)前驱体环化纤维的力学性能,并优化其微结构,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测试,研究了在热亚胺化过程中施加一定应力对PI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应力加快了热亚胺化反应的进程,300℃保温... 为提高聚酰亚胺(PI)前驱体环化纤维的力学性能,并优化其微结构,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测试,研究了在热亚胺化过程中施加一定应力对PI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应力加快了热亚胺化反应的进程,300℃保温120 s,纤维亚胺化程度达到90%,相比于松弛状态下提升了17%,这有利于纤维性能的提升;在纤维聚集态结构方面,应力作用下,纤维轴向晶面间距增大,取向度和结晶度提高;相较于松弛状态下,经400℃应力热亚胺化反应,纤维内部(004)晶面的取向度由0.63提升至0.80,结晶度由14.20%提升至16.73%,表明纤维内部形成更加完善的晶体结构,纤维径向分子链有序度增加,但大部分仍为非晶结构;得益于热亚胺化过程中分子链取向度的提高,纤维的强度和模量显著提升,断裂伸长率下降,且在应力作用下,经400℃热亚胺化处理纤维的5%和10%热失重温度分别达到529℃和5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纤维 聚酰亚胺纤维 干喷湿纺 热亚胺化 应力 聚集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马唑仑复合阿芬太尼用于老年衰弱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的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程丹 刘亚菲 +4 位作者 姚勇超 渠明翠 张卫 杨建军 邢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0,共5页
目的:评价瑞马唑仑复合阿芬太尼用于老年衰弱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76例择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年龄65~85岁,ASA分级Ⅱ或Ⅲ级,术前FRAIL衰弱量表评分≥3分。将患者随机分为瑞马唑仑(RR组)和依托咪... 目的:评价瑞马唑仑复合阿芬太尼用于老年衰弱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76例择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年龄65~85岁,ASA分级Ⅱ或Ⅲ级,术前FRAIL衰弱量表评分≥3分。将患者随机分为瑞马唑仑(RR组)和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组(EP组),每组38例。吸氧去氮后,缓慢静脉注射7~10μg/kg阿芬太尼,RR组和EP组分别缓慢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2~0.3 mg/kg和依托咪酯0.15~0.20 mg/kg,随后两组均静脉注射米库氯铵0.1 mg/kg,在BIS值达到40~60时置入喉罩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期间,RR组静脉泵注瑞马唑仑0.5~1.0 mg/(kg·h),EP组给予丙泊酚4~7 mg/(kg·h)。记录麻醉至手术开始的时间、手术时间、拔除喉罩时间、患者苏醒至离开麻醉恢复室(PACU)时间。记录术中及术后(PACU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前和术后第1天的QoR-15评分。结果:RR组术中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低于EP组(P<0.05);两组麻醉开始至手术开始的时间、手术时间、拔除喉罩时间、患者苏醒至离开PACU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呛咳、肌颤,术后低氧血症、头晕、嗜睡、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术前与术后第1天QoR-15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马唑仑复合阿芬太尼用于老年衰弱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的效果优于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老年人 瑞马唑仑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胶微分静电纺制备HDPE/白油超细纤维膜 被引量:1
7
作者 安瑛 于晓宇 +4 位作者 李骜原 尹宏远 靳耀 黄浩东 李好义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68,87,共7页
高密度聚乙烯(HDPE)/白油超细纤维膜是高性能纯HDPE纤维膜制备的重要前置工序。为研究HDPE/白油超细纤维膜的高效制备工艺,利用自制熔体微分静电纺丝装置分别研究了气动抽风气压、收集辊子转速及微分喷头温度等参数变化对纤维膜微观形... 高密度聚乙烯(HDPE)/白油超细纤维膜是高性能纯HDPE纤维膜制备的重要前置工序。为研究HDPE/白油超细纤维膜的高效制备工艺,利用自制熔体微分静电纺丝装置分别研究了气动抽风气压、收集辊子转速及微分喷头温度等参数变化对纤维膜微观形貌及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工艺参数在一定范围内均对平均直径以及纤维膜力学性能存在影响。其中,当气动抽风机气压为0.6 MPa、收集辊的转速为1000 r/min、微分喷头温度为210℃时,HDPE/白油超细纤维膜的平均直径为4.64μm,其拉伸强度可达6.22 MPa、断裂伸长率为249%,与初始组别相比,分别提升了3.4及1.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体静电纺丝 高密度聚乙烯 纤维直径分布 力学性能 超细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泊酚用于老年患者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红新 肖海浩 +5 位作者 杨仁 何婉雯 梅倩雯 余晓靖 肖泽林 周丽梅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17-1223,共7页
目的观察环泊酚在老年患者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选取在镇静麻醉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老年患者(≥65岁)96例,随机均分为环泊酚组(C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48例。C组患者麻醉诱导采用舒芬太尼注射液0.... 目的观察环泊酚在老年患者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选取在镇静麻醉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老年患者(≥65岁)96例,随机均分为环泊酚组(C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48例。C组患者麻醉诱导采用舒芬太尼注射液0.1μg/kg、环泊酚0.3 mg/kg,P组患者麻醉诱导采用舒芬太尼注射液0.1μg/kg、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1.5 mg/kg。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_(1))、纤维支气管镜进入声门即刻(T_(2))、纤维支气管镜进至隆突时(T_(3))、检查结束纤维支气管镜离开患者鼻孔即刻(T_(4))、完全清醒离开复苏室时(T_(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氧饱和度(SpO_(2));记录两组患者镇静麻醉成功率、呛咳评分、诱导时间(t_(1))、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间(t_(2))、苏醒时间(t_(3))、定向力恢复时间(t_(4));记录两组患者术中低血压、低氧血症(SpO_(2)<90%)、诱导时注射痛、气道干预(托下颌、面罩通气)以及术中追加镇静药物次数。结果与T_(1)比较,两组患者在T_(2)、T_(3)时MAP均有下降(P<0.05);与P组比较,C组在T_(2)、T_(3)时MAP高于P组(P<0.05);两组患者镇静成功率、诱导时间、呛咳评分、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比较,C组患者低血压、低氧血症、注射痛发生率及气道干预次数均低于P组(P<0.05)。结论环泊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镇静麻醉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相较于丙泊酚,环泊酚循环稳定性良好,呼吸相关不良反应及注射时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老年患者无痛纤维支气管镜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泊酚 老年 纤维支气管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长度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和抗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黄杰超 陈洪科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94-3201,共8页
以4种不同长度(3,6,9和12 mm)的短切玄武岩纤维掺入混凝土中,固定纤维的掺杂量,研究了短切玄武岩纤维的长度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微观形貌、孔结构和抗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短切纤维对混凝土流动性的阻碍作用较小,长度超过6 mm的纤维... 以4种不同长度(3,6,9和12 mm)的短切玄武岩纤维掺入混凝土中,固定纤维的掺杂量,研究了短切玄武岩纤维的长度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微观形貌、孔结构和抗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短切纤维对混凝土流动性的阻碍作用较小,长度超过6 mm的纤维在混凝土中易发生团聚形成纤维束,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流动度,削弱纤维对混凝土的增韧效果。6 mm纤维掺杂的混凝土试样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达到了最大值,分别为46.8和8.8 MPa,具有更大的延性和韧性。当快速冻融循环次数达到100次时,6 mm纤维掺杂的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率最低仅0.29%,相对动弹性模量高达86.94%。通过CT扫描分析得出,6 mm纤维掺杂的混凝土的孔隙率最低仅0.62%,孔隙平均体积最小为0.332 mm^(3)。综合可知,6 mm长度的玄武岩纤维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抗冻性能提升效果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混凝土 冻融循环测试 力学性能 损伤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年生台湾桤木木材纤维形态变异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晓玲 禤示青 +3 位作者 曹艳云 陈桂丹 黄志玲 陈松武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8,共7页
针对生长迅速且易加工的台湾桤木,以10年生树木为样本,深入分析其木材纤维形态在纵向与径向上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台湾桤木的木材纤维形态径向变异较纵向更为显著。随树木高度的增加,纤维长度和纤维长宽比呈现波动性下降,而纤维宽度... 针对生长迅速且易加工的台湾桤木,以10年生树木为样本,深入分析其木材纤维形态在纵向与径向上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台湾桤木的木材纤维形态径向变异较纵向更为显著。随树木高度的增加,纤维长度和纤维长宽比呈现波动性下降,而纤维宽度、腔径、双壁厚和壁腔比增减幅度不大。自髓心向外,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和双壁厚均呈现逐渐增加的变异规律,且南向心材优于北向心材,而过渡材和边材的结果与之相反。此外,各纤维形态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纤维长度与长宽比、纤维宽度与腔径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纤维宽度与双壁厚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而纤维壁腔比与宽度、腔径则呈现了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10年生台湾桤木木材纤维形态变异规律为其合理加工利用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桤木 纤维形态 纵向变异 径向变异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杂纤维风积沙混凝土抗冻性研究及寿命预测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昊 周一 +3 位作者 张园 郭皓隆 郭汝阳 韩秋硕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5-283,共9页
为探究内蒙古盐碱区建构筑物遭受冻融循环的侵蚀特点,以风积沙混凝土(ASC)作为基准组,以复掺一定比例碳酸钙晶须和聚丙烯纤维的风积沙混凝土(HF4)作为试验组,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氯盐溶液作为侵蚀溶液,利用快冻法模拟野外服役环境,借助... 为探究内蒙古盐碱区建构筑物遭受冻融循环的侵蚀特点,以风积沙混凝土(ASC)作为基准组,以复掺一定比例碳酸钙晶须和聚丙烯纤维的风积沙混凝土(HF4)作为试验组,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氯盐溶液作为侵蚀溶液,利用快冻法模拟野外服役环境,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冻融后试件的微观形貌进行观测,运用核磁共振(NMR)探究孔隙结构变化,最后采用Weibull函数建立耐久性退化模型预测试件寿命.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的持续进行,混凝土表面浆体逐渐剥落,质量和相对动弹性模量损失严重,无害孔和少害孔演变为有害孔和多害孔,加速混凝土的冻胀破坏.混掺纤维有助于改善混凝土内部微观结构,显著提高ASC抗冻性.通过Weibull函数建立混凝土在冻融作用下寿命预测模型,计算得出HF4在同种环境下安全服役期较ASC最大可提高3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钙晶须 聚丙烯纤维 风积沙混凝土 冻融循环 Weibull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对3D打印混凝土层间黏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裴强 杨雨航 +2 位作者 钟颖竹 祁鹏飞 张禄玺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65-2473,共9页
本文对掺加玄武岩纤维的3D打印混凝土层间黏结性能进行研究,设计并打印了玄武岩纤维掺量分别为0%、0.3%、0.6%、0.9%、1.2%、1.5%(质量分数)的3D打印混凝土试件。通过流变性能、层间抗拉和层间抗剪试验,分析玄武岩纤维对3D打印混凝土宏... 本文对掺加玄武岩纤维的3D打印混凝土层间黏结性能进行研究,设计并打印了玄武岩纤维掺量分别为0%、0.3%、0.6%、0.9%、1.2%、1.5%(质量分数)的3D打印混凝土试件。通过流变性能、层间抗拉和层间抗剪试验,分析玄武岩纤维对3D打印混凝土宏观层间黏结性能的影响,并结合SEM和BET对掺加玄武岩纤维的3D打印混凝土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讨论了微观结构对宏观层间黏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未掺玄武岩纤维的3D打印混凝土,掺加玄武岩纤维的3D打印混凝土的流变性能、层间抗拉强度和层间抗剪强度都得到提升;玄武岩纤维能够在水泥浆体中桥接裂缝,抑制界面区微裂缝的扩展,但玄武岩纤维掺量过高则会导致3D打印混凝土孔隙率增加,从而降低层间黏结性能;当玄武岩纤维掺量为0.6%时,3D打印混凝土的层间黏结性能显著提升,层间抗拉强度和层间抗剪强度分别达到3.51和6.26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3D打印混凝土 纤维掺量 层间黏结性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碳酸钙对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静动态劈裂抗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康玉梅 李月兰 +1 位作者 高雪 黄蔚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2-171,共10页
聚乙烯醇(PVA)纤维能抑制混凝土裂缝扩展,但抑制效果局限于基体内部的微裂缝,对纳米级裂缝的抑制效果甚微.本文研究纳米CaCO_(3)对PVA纤维混凝土静动态劈裂抗拉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SEM)试验分析其增强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CaCO... 聚乙烯醇(PVA)纤维能抑制混凝土裂缝扩展,但抑制效果局限于基体内部的微裂缝,对纳米级裂缝的抑制效果甚微.本文研究纳米CaCO_(3)对PVA纤维混凝土静动态劈裂抗拉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SEM)试验分析其增强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CaCO_(3)掺量为1.5%时,PVA纤维混凝土的静动态劈裂抗拉性能显著提高.当养护时间为28 d,纳米CaCO_(3)掺量为1.5%、PVA纤维掺量为0.6%时,与未掺加纳米CaCO_(3)的同掺量PVA纤维混凝土相比,静态劈裂抗拉强度提高了8.6%,在2.25~3.08 s^(-1)应变率下的动态劈裂抗拉强度和耗散能分别提高了11.2%和12.4%.SEM图像分析表明,加入纳米CaCO_(3)能够促进水化产物的生成来填补PVA纤维与基体的结合界面以及水泥基体内部的孔隙和微裂缝,增强纤维与基体之间的黏结度和PVA纤维的阻裂作用,从而提高混凝土材料的静动态劈裂抗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酸钙 聚乙烯醇纤维 动态测试 纤维混凝土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水率玉米秸秆的可断裂柔性纤维模型参数标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艳洁 陈玉滢 +2 位作者 孙雪 林涵 何进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52,共10页
在国家玉米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大力普及的背景下,针对用于实际田间粉碎的玉米秸秆力学仿真模型简化与参数标定问题,该研究首先基于离散单元法将玉米秸秆简化为节点球连接的多段球柱单元可断裂柔性纤维模型;然后通过三点弯曲试验获得3种... 在国家玉米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大力普及的背景下,针对用于实际田间粉碎的玉米秸秆力学仿真模型简化与参数标定问题,该研究首先基于离散单元法将玉米秸秆简化为节点球连接的多段球柱单元可断裂柔性纤维模型;然后通过三点弯曲试验获得3种不同含水率玉米秸秆的载荷-位移曲线,采用最陡爬坡与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对提出模型的弹性比、塑性比、弯曲限制角和失效比进行标定;最后在2 m×10 m域内建立了由直立根茬与平铺于地表秸秆共同构成的数值模型,进行秸秆粉碎还田仿真,并与田间秸秆粉碎试验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标定参数后的模型用于秸秆粉碎仿真的粉碎合格率与实际田间试验结果的误差低于2%,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以及数值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标定方法,可断裂柔性纤维模型适用于秸秆粉碎的数值仿真计算,可为秸秆粉碎还田机具的关键部件结构优化和最优参数选取提供合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 秸秆 玉米 参数标定 可断裂柔性纤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自密实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早期抗裂性能研究
15
作者 张丽娟 何萌 +1 位作者 赵军 王志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5-114,共10页
将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掺入自密实再生混凝土中制备试件,通过试验研究了纤维对其坍落扩展度、抗压强度、劈拉强度的影响;基于ASTM C1579设计了一种小型平板开裂模具,使用该模具测试了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能;对比分析了两种纤维... 将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掺入自密实再生混凝土中制备试件,通过试验研究了纤维对其坍落扩展度、抗压强度、劈拉强度的影响;基于ASTM C1579设计了一种小型平板开裂模具,使用该模具测试了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能;对比分析了两种纤维对自密实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建立了纤维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劈拉强度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使用再生骨料使自密实混凝土坍落扩展度降低2.4%,平均裂缝宽度增加15.9%,裂缝变异系数增大58.8%;两种纤维的掺入进一步降低了再生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动性,但改善了其早期抗裂性能;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的裂缝降低系数最高分别达到65.4%和53%,并使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裂缝变异系数减小了55.6%和66.7%;纤维对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增强效果较弱,对劈拉强度的增强效果较为明显,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的掺入使劈拉强度最高增幅分别达到了127%和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自密实再生混凝土 纤维 聚丙烯纤维 流动性 力学性能 早期抗裂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纳米纤维在大米保鲜中的应用
16
作者 缪夏然 边风刚 肖体乔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7,共7页
采用TEMPO(四甲基哌啶氧化物)氧化法,通过调整氧化剂的用量制备不同形貌的纤维素纳米纤维(CNF),探索不同形貌和浓度的纤维素纳米纤维在蒸煮大米保鲜过程中的表现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机制。结果表明:CNF5(5 g NaClO)纤维较粗,易形成... 采用TEMPO(四甲基哌啶氧化物)氧化法,通过调整氧化剂的用量制备不同形貌的纤维素纳米纤维(CNF),探索不同形貌和浓度的纤维素纳米纤维在蒸煮大米保鲜过程中的表现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机制。结果表明:CNF5(5 g NaClO)纤维较粗,易形成大尺寸网络通道,气体阻隔性较差,保鲜效果不理想;CNF10(10 g NaClO)纤维尺寸均匀且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能够紧密堆叠形成致密薄膜,其较高的表面官能团密度增强了气体吸附能力,显著提升了阻隔性能,表现出最佳的保鲜效果;CNF40(40 g NaClO)则因其刚性棒状纤维在堆积时难以紧密结合,容易形成贯通通道,增加了水蒸气和氧气的穿透性,保鲜效果略逊于CNF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纳米纤维 大米 保鲜 TEMPO氧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水泥基注浆材料试验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明磊 桂强 +5 位作者 白洁 王超 穆富江 张斌 陈晴宇 王先锋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7-82,共6页
为探究碳纤维对水泥基注浆料性能的影响,以普通水泥基注浆料为基体材料、0.5 mm短切碳纤维(CF)为增强相、聚丙烯酸钠(PAAS)为碳纤维分散剂,制备不同CF比例的水泥基注浆料。对各注浆料试样进行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测试和微... 为探究碳纤维对水泥基注浆料性能的影响,以普通水泥基注浆料为基体材料、0.5 mm短切碳纤维(CF)为增强相、聚丙烯酸钠(PAAS)为碳纤维分散剂,制备不同CF比例的水泥基注浆料。对各注浆料试样进行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测试和微观形貌分析。结果表明:适量的CF可以有效增强注浆料的各项力学性能。随CF比例增加,水泥基注浆料的力学性能先增强后降低;当CF体积分数为0.2%时,碳纤维增强水泥基注浆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抗压强度提升31.4%、抗折强度提升7.4%、劈裂抗拉强度提升44.7%;当CF体积分数为0.3%时,碳纤维增强水泥基注浆料的劈裂抗拉强度达到最佳,且提升64.9%。研究为碳纤维增强水泥基注浆料的制备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注浆料 聚丙烯酸钠 预分散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纤维素的制备及在钻井液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雄虎 王灿 +2 位作者 肖喆 张喜 赵月琴 《钻井液与完井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9,共10页
纤维素作为常用钻井液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水基钻井液体系中,可以有效降低钻井液失水、增强携带岩屑性能、改善钻井液流变性;纳米纤维素作为新型钻井液添加剂既具有常规纤维素的优点,又具有抗温、抗盐碱等性能,可以显著改善钻井液的... 纤维素作为常用钻井液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水基钻井液体系中,可以有效降低钻井液失水、增强携带岩屑性能、改善钻井液流变性;纳米纤维素作为新型钻井液添加剂既具有常规纤维素的优点,又具有抗温、抗盐碱等性能,可以显著改善钻井液的稳定性能和流变性能,有效降低钻井液的滤失量。介绍了目前制备纳米纤维素的方法以及纳米纤维素在钻井液中的应用,并对纳米纤维素在钻井液中的应用作了展望,旨为制备新型抗高温环保型钻井液处理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 制备 钻井液 应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全基因组分析
19
作者 车建美 郑雪芳 +3 位作者 王阶平 陈燕萍 陈冰星 刘波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4-307,共14页
【目的】筛选纤维素降解酶活性强的微生物菌株,用于青贮饲料的高效发酵。【方法】从已有菌种库中,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平板筛选产纤维素酶菌株,测定其纤维素酶活性;采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及16S rRNA对菌株进行鉴定;测定该菌株的生长曲... 【目的】筛选纤维素降解酶活性强的微生物菌株,用于青贮饲料的高效发酵。【方法】从已有菌种库中,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平板筛选产纤维素酶菌株,测定其纤维素酶活性;采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及16S rRNA对菌株进行鉴定;测定该菌株的生长曲线、生长温度及pH、耐盐性等,研究其生长特性;对该菌株的全基因组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其产纤维素酶基因。【结果】根据透明圈和菌落直径比值D/d,从菌种库中筛选获得比值最大的菌株为FJAT-25102,其48 h时纤维素酶活性为221.81 U/mL,此外,该菌株具有产蛋白酶和淀粉酶能力。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系统发育分析,将菌株FJAT-25102鉴定为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菌株FJAT-25102在培养2 h后进入生长起始期,在培养26 h时,OD600值达到最大。该菌株在20-50℃、pH 5-11及NaCl浓度为0%-5%时均能生长,具有一定的耐高温性和耐盐碱性。菌株FJAT-25102的基因组由1条环状染色体组成,大小约为2570649 bp,GC含量为72.98%。基因组包含2378个预测的蛋白质编码序列。菌株FJAT-25102中所有可能参与纤维素降解的基因和推定编码的酶包括可能的α-葡萄糖苷酶GH13、内切葡聚糖酶GH74和乙酰木聚糖酯酶CE1、CE7和CE3,其中在FJAT-25102的糖苷水解酶家族中GH13、GH74调控的酶在其降解纤维素的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菌株FJAT-25102处理的巨菌草青贮饲料的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及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降低。【结论】所筛选的藤黄微球菌FJAT-250102可为青贮饲料的发酵提供微生物菌株资源,其全基因组的测定及纤维素酶基因的探究可为后续该菌株产纤维素酶机理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藤黄微球菌 生长特性 全基因组 纤维素降解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纤维素的多维结构演变及其功能材料研究进展
20
作者 余厚咏 黄程玲 +1 位作者 陈毅 高智英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5-55,共11页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推动下,减少石化塑料依赖并开发绿色低碳材料已成为重要研究课题。纤维素基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通过纳米技术、材料科学和化学改性可赋予其多维结构与多样化功能。为提高天然纤维素资源的利用率和...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推动下,减少石化塑料依赖并开发绿色低碳材料已成为重要研究课题。纤维素基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通过纳米技术、材料科学和化学改性可赋予其多维结构与多样化功能。为提高天然纤维素资源的利用率和高价值转化,基于天然纤维素固有结构及物化特性,系统分析了天然纤维素的多维结构材料的制备方法、特性及应用,阐明天然纤维素多维结构演变机制及其核心驱动力。从结构维度出发,详细讨论了不同纤维素材料在力学性能、加工工艺和功能特性上的显著差异,概述了多维结构纤维素在药用辅料、智能纺织品、可降解包装材料与节能净水材料等领域的应用进展,总结了多维结构调控与设计对纤维素基功能材料的影响,指出其面临的生产挑战及技术瓶颈。最后,展望了各类纤维素材料在多维结构转化应用方面的潜力,以期为纤维素基材料的多维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结构 纳米纤维 再生纤维 纤维素膜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