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D组稳定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9
1
作者 何飞 汝触会 +2 位作者 陈爱凤 李柏颖 徐俭朴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66-1468,共3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综合评估分级为D组稳定期气虚痰瘀型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及CAT评分的影响。方法:将40例COPD稳定期(D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吸人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综合评估分级为D组稳定期气虚痰瘀型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及CAT评分的影响。方法:将40例COPD稳定期(D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吸人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50/500μg联合口服中药保肺定喘汤,对照组采用吸人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人剂50/500μg,治疗3月后,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肺功能和CAT评分。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2)治疗后各项肺功能指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3)治疗后治疗组患者CAT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8)。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D组稳定期运用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可以改善气虚痰瘀型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益气活血通络法 CAT评分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间质纤维化凝血机制探微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勇明 吕晓东 +6 位作者 庞立健 刘创 臧凝子 袁佺 杨丽 任延毅 刘妍彤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80-882,共3页
近年来,肺泡上皮损伤、成纤维细胞活化增殖、细胞凋亡、细胞外基质重塑、局部炎症浸润、Th1/Th2细胞因子失衡以及凝血—纤溶系统失衡等众多学说为探寻肺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指导。文章即以凝血机制为切入点,探微凝血—... 近年来,肺泡上皮损伤、成纤维细胞活化增殖、细胞凋亡、细胞外基质重塑、局部炎症浸润、Th1/Th2细胞因子失衡以及凝血—纤溶系统失衡等众多学说为探寻肺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指导。文章即以凝血机制为切入点,探微凝血—纤溶系统异常变化在肺间质纤维化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概括"肺虚络瘀"的现代内涵,提出"补虚通络"之法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新靶向,为中医辨证论治肺间质纤维化拓宽治疗思路,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间质纤维化 凝血机制 肺虚络瘀 补虚通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肺虚络瘀理论探究肺间质纤维化的凝血机制 被引量:11
3
作者 朱凌云 吕晓东 高嘉营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3期392-394,共3页
肺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复杂,近些年的研究证实Th1/Th2细胞因子失衡、细胞外基质重塑、成纤维细胞活化增殖、血液凝血机制、局部炎性反应浸润、肺泡上皮损伤等方面学说均在其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从体内凝血机制角度探究在肺间质... 肺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复杂,近些年的研究证实Th1/Th2细胞因子失衡、细胞外基质重塑、成纤维细胞活化增殖、血液凝血机制、局部炎性反应浸润、肺泡上皮损伤等方面学说均在其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从体内凝血机制角度探究在肺间质纤维化发病中,凝血-纤溶机制的异常改变所起的作用,并提出“肺虚络瘀”的中医现代辨证论治理念,治疗上以“补虚通络”为治则治疗肺间质纤维化,为中医理论指导下治疗肺间质纤维化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与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虚络瘀 凝血机制 纤溶机制失衡 肺间质纤维化 辨证论治 活血益气 养阴通络 补肺虚通经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脉络学说构建脑梗死血管再通后无复流的理法方药体系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深 张兆旭 +1 位作者 孔令博 高颖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3期1834-1838,共5页
近年来,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为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带来了突破性进展,然而血管再通并不等于脑组织发生再灌注。据Stroke杂志报道血管再通后的脑梗死患者中约1/4存在组织再灌注障碍,即“无复流”现象,并指出该现象是脑梗死的潜在治疗靶... 近年来,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为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带来了突破性进展,然而血管再通并不等于脑组织发生再灌注。据Stroke杂志报道血管再通后的脑梗死患者中约1/4存在组织再灌注障碍,即“无复流”现象,并指出该现象是脑梗死的潜在治疗靶点。目前西医尚缺乏针对脑梗死血管再通后无复流防治的有效方法,无复流已成为制约脑梗死临床疗效进一步提高的瓶颈之一。现基于中医脉络学说,从“孙络-微血管”相关性切入,针对脑梗死血管再通后无复流,提出其病机为气虚络阻,进而确定其治法为益气通络,主要代表性方药为补阳还五汤、通心络胶囊等,建立了其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这将为脑梗死血管再通后无复流的防治提供“中医方案”,对该类病变的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无复流 脉络学说 孙络 微血管 气虚络阻 益气通络 理法方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肺络病理论探讨补肺通络法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效应原理 被引量:10
5
作者 潘嘉祥 吕晓东 +6 位作者 庞立健 彭博 臧凝子 郑炜东 蒋世伟 刘创 荆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6-89,共4页
基于肺络病理论,即以络病理论为基础,以络病之肺络病的病因病机为出发点,结合肺络病中医药防治发展的核心内涵,从"久病入络""久病成瘀"及"久病必虚"的病理病变特征,探讨"补肺通络"法治疗特发... 基于肺络病理论,即以络病理论为基础,以络病之肺络病的病因病机为出发点,结合肺络病中医药防治发展的核心内涵,从"久病入络""久病成瘀"及"久病必虚"的病理病变特征,探讨"补肺通络"法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原理,并对此法在IPF疾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阐释。从而进一步丰富从肺络病论治IPF的科学内涵,为构建肺络病之证治模型提供理论依据,为中医药防治特发性肺纤维化寻找新靶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络病 络虚邪瘀 补肺通络 特发性肺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阳降浊通络法中药治疗阴阳两虚兼血瘀证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5
6
作者 詹立北 熊晓东 赵凯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1期1630-1634,共5页
目的:观察温阳降浊通络法中药治疗阴阳两虚兼血瘀证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6例阴阳两虚兼血瘀证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控制体质量、控制血糖、控制血压、... 目的:观察温阳降浊通络法中药治疗阴阳两虚兼血瘀证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6例阴阳两虚兼血瘀证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控制体质量、控制血糖、控制血压、纠正脂代谢紊乱等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温阳降浊通络法中药,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微量白蛋白(MALB)]、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PV)、血小板聚集率(PAR)、纤维蛋白原(FIB)]、胱抑素-C(Cys-C)、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指标(Scr、BUN、UAER)、糖代谢指标(FPG、2 hPG、HbAlc)、血液流变学指标(PV、PAR、FIB)、Cys-C、CR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的下降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降浊通络法中药治疗阴阳两虚兼血瘀证糖尿病肾病患者,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糖代谢、肾功能以及微循环障碍,其机制可能与减轻微炎症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降浊通络法中药 糖尿病肾病 阴阳两虚兼血瘀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伏邪学说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被引量:4
7
作者 郑志华 聂课朝 +5 位作者 潘静琳 刘鹏 黄远程 文艺 刘凤斌 李培武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1148-1151,共4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属于胃癌前疾病,具有发病隐匿、病程缠绵、容易迁延恶化等特点。广东省名中医刘凤斌教授多年诊疗CAG,认为CAG的病因、病程特性与伏邪致病过程密切相关,从伏邪学说论治CAG,遵循透邪外出、补益脾胃、祛瘀通络与清热养...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属于胃癌前疾病,具有发病隐匿、病程缠绵、容易迁延恶化等特点。广东省名中医刘凤斌教授多年诊疗CAG,认为CAG的病因、病程特性与伏邪致病过程密切相关,从伏邪学说论治CAG,遵循透邪外出、补益脾胃、祛瘀通络与清热养阴治疗原则,随证用药,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 慢性萎缩性胃炎 透邪外出 补益脾胃 祛瘀通络 清热养阴 @刘凤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肖承悰教授从肾与冲脉论治产后身痛经验 被引量:10
8
作者 闫清雅 于河 +2 位作者 王春梅 肖承悰 汤玲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9期2787-2789,共3页
总结肖承悰教授重视肾中精血,从肾与冲脉论治产后身痛的特色。认为病机为气血亏虚、经络瘀阻,更强调肾虚、冲脉之阴血虚的发病基础;临证以“补肾养血为主,少参活血宣络”为治则,以独活寄生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
关键词 产后身痛 肾虚 冲脉 独活寄生汤 补肾养血 活血宣络 名医经验 @肖承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通络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对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0
9
作者 方剑利 楼红侃 +1 位作者 金甬 宋舟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2-86,共5页
目的观察补肾通络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对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就诊于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西药洛索洛芬钠片治疗,治... 目的观察补肾通络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对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就诊于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西药洛索洛芬钠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肾通络法治疗,共治疗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血清炎症因子和骨代谢指标水平变化,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33%(47/60)、91.67%(55/60),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视党模拟评法(VAS)和西安大略和麦克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水平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的膝关节VAS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显著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WOMAC评分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有下调趋势,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的膝关节VAS和WOMAC评分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均显著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前两组骨代谢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清中OPG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显著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GP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有上调趋势,COMP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有下调趋势,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清中OPG和BGP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显著上调,COMP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显著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病人的血清中TNF-α、MMP-3以及IL-3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有下调趋势,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血清中上述指标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均显著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且均未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结论补肾通络法联合洛索洛芬钠片治疗肾虚血瘀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膝关节疼痛和功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和调节骨代谢有关,且无不良反应增加,临床适宜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通络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肾虚血瘀证 临床疗效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肺为血脏”探讨络脉在系统性硬化症合并间质性肺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雅芸 张伟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5期2207-2211,共5页
从“肺为血脏”角度出发,结合现代临床和科学研究,重新分析和认识络脉在特发性肺纤维化发展中的作用。众所周知,络脉为全身气血运行的通道,可以说络脉在气血的运行中起关键作用,“肺为血脏”理论认为气血的失常最易造成肺部瘀滞,痰阻血... 从“肺为血脏”角度出发,结合现代临床和科学研究,重新分析和认识络脉在特发性肺纤维化发展中的作用。众所周知,络脉为全身气血运行的通道,可以说络脉在气血的运行中起关键作用,“肺为血脏”理论认为气血的失常最易造成肺部瘀滞,痰阻血瘀,肺络不通,形成痰、毒、瘀、虚等病理产物,肺脏长期得不到滋养,最终发展为间质性肺疾病,肺痿弱不用。“肺为血脏”,易滞易瘀、易入难出,肺虚是形成间质性肺病的基础,络脉不通,气滞血瘀是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病机,而络病理论又反过来证明了“肺为血脏”这一理论,临床上补肺益气、活血通络法应贯穿疾病治疗的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为血脏 系统性硬化症 间质性肺病 肺生血 络脉 气滞血瘀 活血通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络虚通补法在气虚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彭斯伟 宋敏 范凯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461-2466,共6页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分型中较常见的一种,气虚血瘀是其主要的病因病机;"络病理论"作为重要的中医基础病机之一,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骨病的诊疗当中。"络病"在现代医学研究中与微血管、微循环概念相似;"络虚...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分型中较常见的一种,气虚血瘀是其主要的病因病机;"络病理论"作为重要的中医基础病机之一,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骨病的诊疗当中。"络病"在现代医学研究中与微血管、微循环概念相似;"络虚通补"为通络法中的一种,运用"络虚通补"法治疗气虚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理论依据充足。本文基于络病理论,探讨络虚通补法与气虚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之间的现代医学与中医学相关性,中西结合、理论与临床并重,以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病理论 络虚通补 气虚血瘀 颈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益气化痰祛瘀通络法联合西药治疗肺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2
作者 姚凤 薛晓彤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益气化痰祛瘀通络法联合西医治疗肺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科室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79例肺脾气虚型COPD稳定期患者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9例,采用西药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益气化痰祛瘀通络法联合西医治疗肺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科室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79例肺脾气虚型COPD稳定期患者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9例,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中医益气化痰祛瘀通络法联合西药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呼吸困难指数、肺功能及炎性因子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总分、呼吸困难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CRP、TGF-β1、IL-18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益气化痰祛瘀通络法联合西医能够提高肺脾气虚型COPD稳定期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这可能与中药成分降低促炎症因子的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益气化痰祛瘀通络 肺脾气虚型 COPD 稳定期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