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重要素流动与经济地理新均衡:新经济地理学自由企业家模型的新拓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邓菊秋 叶连广 何雄浪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13,共18页
大多数新经济地理模型主要关注单要素流动的情形,忽略了对地区间多重要素流动情形的考察,使得对多重要素流动的一般均衡关系研究停滞不前。本文在何雄浪(2014,2019)假定企业家与普通劳动力保持等比例跨区域流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假定企业... 大多数新经济地理模型主要关注单要素流动的情形,忽略了对地区间多重要素流动情形的考察,使得对多重要素流动的一般均衡关系研究停滞不前。本文在何雄浪(2014,2019)假定企业家与普通劳动力保持等比例跨区域流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假定企业家和普通劳动力可以非等比例流动,进而在对产业空间均衡进行分析的同时,探讨普通劳动力的空间分布及其福利效应,并得出以下新的结论:普通劳动力的空间均衡由企业家流动引致效应和贸易成本效应共同决定;贸易自由度处于中等水平时普通劳动力追随企业家流动,随着贸易自由度的进一步提升,普通劳动力流动份额会逐渐降低,贸易完全开放后普通劳动力停止流动;多重要素流动并不能完全消除地区间的福利水平差距,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大量集聚使核心区的社会福利水平远高于边缘区,这种福利水平差距即使在贸易完全开放后也不会消失;随着贸易自由度的提升,普通劳动力福利水平的地区差距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应实施适度差别化的区域一体化政策,着力打造地方品质,积极探索地区间要素双向流动新机制,从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要素流动 均衡结构 新经济地理学 自由企业家模型 企业家 普通劳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外流、社会网络变迁与小农生产用工市场化
2
作者 朱月季 张诚 王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9-142,共14页
小农生产的劳动合作转向市场化雇工折射出中国乡村传统社会网络的变迁,由外出务工机会引发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持续外流可能是促发小农生产市场化雇工的关键因素。从小农社会网络变迁视角出发,基于中国香蕉主产区广东、云南、海南三省蕉农... 小农生产的劳动合作转向市场化雇工折射出中国乡村传统社会网络的变迁,由外出务工机会引发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持续外流可能是促发小农生产市场化雇工的关键因素。从小农社会网络变迁视角出发,基于中国香蕉主产区广东、云南、海南三省蕉农数据,实证分析劳动力外流对小农生产用工决策的实际影响;进一步从社会网络的强度和广度两个维度探究社会网络变迁对小农生产用工决策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第一,劳动力外流显著促进农业家庭经营的用工市场化,推动小农生产用工方式从“换工”转为“雇工”;第二,劳动力外流削弱了小农在农村本地的社会网络“强度”,拓宽了其社会网络“广度”;前者显著抑制了小农生产用工的市场化转变,而后者对小农生产用工的市场化存在明显促进作用。农村劳动力外流导致小农社会网络的瓦解与重构,并进一步诱致了中国乡村社会情境下小农市场化用工制度的演化,厘清小农生产制度的自然演化过程能够为小农生产合作的专业化与组织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外流 生产用工市场化 社会网络 处理效应模型 制度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人才引进政策与高技能劳动力流动
3
作者 张文武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134,共13页
本文将城市人才引进政策纳入人口迁移效用函数模型,构建技能偏好型人才引进政策影响异质性劳动力流动的理论框架,采用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和286个城市出台的人才引进政策相关数据,通过交错双重差分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城... 本文将城市人才引进政策纳入人口迁移效用函数模型,构建技能偏好型人才引进政策影响异质性劳动力流动的理论框架,采用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和286个城市出台的人才引进政策相关数据,通过交错双重差分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城市出台人才引进政策可以显著扩大劳动力的流动规模,对高技能流动劳动力增量及占比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人才引进政策的激励强度与高技能劳动力流动正相关,政策更新越快、补贴力度越大,激励效应越高。政策措施的门槛要求与人才吸引的激励作用负相关,本科和大专的门槛要求对吸引人才流入更有效。有家庭和子女的高技能劳动力对身份准入类激励措施更加敏感,货币化补贴对青年高技能劳动力的激励作用更大。本研究为分析城市人才竞争政策的现实效应和优化设计提供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能劳动力 人才引进政策 异质性劳动力迁移模型 交错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文会 周常春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4-301,共8页
农业机械化是我国现代农业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区域经济的影响,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价值。选取2010—2021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中介效应和面板门槛模型检验农业机械化、农村劳动力对农业经济... 农业机械化是我国现代农业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区域经济的影响,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价值。选取2010—2021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中介效应和面板门槛模型检验农业机械化、农村劳动力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农业机械化能显著正向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区域分析中,东部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的影响最大,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次,通过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只有中部地区的劳动力转移可以产生中介效应,其他地区的劳动力转移产生遮掩效应。最后,通过面板门槛模型分析发现,农村居民平均受教育水平在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经济的关系中具有门槛效应,当农村居民平均受教育水平达到门槛值后,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性影响。基于此,需继续提升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农业机械化服务市场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构建并完善服务农业经营者农机作业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地引导劳动力转移等,以促进我国农业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业经济 中介效应 面板门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达罗人口流动行为模型的一个修正及其新解释 被引量:31
5
作者 肖文韬 孙细明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3-27,共5页
对托达罗人口流动行为模型进行修正 ,认为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是迁移的预期净收入 ,即托达罗模型中的预期收入中考虑工作目的地的生活费用之后的收入。工作目的地的生活费用是决定迁移者能否找到工作和是否留下来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托达罗人口流动行为模型进行修正 ,认为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是迁移的预期净收入 ,即托达罗模型中的预期收入中考虑工作目的地的生活费用之后的收入。工作目的地的生活费用是决定迁移者能否找到工作和是否留下来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提高在城市中找到工作的概率 ,他们的迁移和工作生活决策基本上是有目的、有准备的理性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达罗模型 人口流动 生活费用 农村劳动力 政策含义 农民工 就业培训体系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伟江 丁一 杨雪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2-112,共11页
本文对我国吉林、青海、贵州三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个体因素对选择外出或从事本地非农业劳动有显著的影响;家庭中人口数量及老年人数量在1%的水平下促进男性劳动力外出,女性劳动力则受到家... 本文对我国吉林、青海、贵州三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个体因素对选择外出或从事本地非农业劳动有显著的影响;家庭中人口数量及老年人数量在1%的水平下促进男性劳动力外出,女性劳动力则受到家庭中学龄前儿童数量的影响;另外,本文还重点就不同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因素对个体就业选择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与吉林省相比,青海省民族地区乡村因素对劳动力外流造成过度阻碍,直接增加了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就业压力;而贵州省则正好相反,劳动力的过度外流直接导致土地抛荒等问题,同时也造成了地区城镇化、工业化建设中人才缺失的窘境;在本地非农市场发展方面,青海和贵州省的乡村因素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本地非农经济发展的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地区经济的长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农村劳动力 流动 Muhinomial LOGIT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舒适度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被引量:40
7
作者 张亚丽 方齐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8-125,共8页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劳动者收入的增加,劳动者更加重视生活质量,因此城市舒适度在劳动力迁移决策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本文构建城市人为舒适度和自然舒适度指标,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和12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劳动者收入的增加,劳动者更加重视生活质量,因此城市舒适度在劳动力迁移决策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本文构建城市人为舒适度和自然舒适度指标,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和12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特征数据,采用条件logit模型研究了舒适度等城市特征对劳动力流动目的地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更高的人为舒适度和自然舒适度是城市吸引劳动力流入的重要因素。劳动力为了享受当地的教育、医疗、文化、卫生、环境而流向人为舒适度更高的城市,城市人为舒适度每增加1%,城市被选择的概率平均上升0. 17%,具有适宜的天气条件的城市对劳动力的流入起拉动作用,城市自然舒适度增加1%,城市被选择的概率平均上升0. 375%。②从变量标准化后的回归结果看,城市人为舒适度和自然舒适度对劳动力流动决策的影响程度小于工资的影响程度。③不同年龄和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对城市人为舒适度和自然舒适度表现出异质性反应:年龄更小、受教育年限更高的劳动者对人为舒适度的反应更强;年龄越大、受教育年限越高的劳动者对自然舒适度的反应越弱。因此,城市在吸引劳动力方面首先要立足于提升劳动者的真实工资水平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城市需要全面提升人为舒适度水平,提高劳动者的生活质量从而吸引劳动力尤其是高技能劳动力的流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度 工资 劳动力流动 条件log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劳动力迁移影响因素研究——基于Pr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2
8
作者 王智强 刘超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6-61,126,共6页
农村劳动力迁移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库的成人调查问卷2004和2006年的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定量分析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因素。本文的研究发现:婚姻... 农村劳动力迁移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库的成人调查问卷2004和2006年的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定量分析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因素。本文的研究发现:婚姻状况、健康、娱乐偏好等变量对农村劳动力的迁移决策有比较显著的影响,而当前收入的影响并不明显。此外,家庭负担并不是迁移决策的影响因素,并且已婚女性劳动力倾向于和丈夫共同迁移,以上两个因素共同导致了农村的"空巢老人"问题。最后,促进农村劳动力迁移的最有效方法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其中大学及大专学校教育最有效,其次是职业和技术学校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迁移 离散选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劳动力迁移的“双拉力”模型及其就地城镇化效应——基于中国东南沿海三个地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2
9
作者 祁新华 朱宇 周燕萍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5-30,共6页
针对中国东南沿海部分地区未通过大规模人口迁移而实现转型的就地城镇化现象,选择3个就地城镇化发达地区,在问卷调查数据的支撑下,构建了"乡村拉力—城市拉力"("双拉力")概念模型,探讨乡村劳动力迁移行为、迁移意... 针对中国东南沿海部分地区未通过大规模人口迁移而实现转型的就地城镇化现象,选择3个就地城镇化发达地区,在问卷调查数据的支撑下,构建了"乡村拉力—城市拉力"("双拉力")概念模型,探讨乡村劳动力迁移行为、迁移意愿及其城镇化效应。结果显示,居民迁移行为不太频繁,且多数为就地就近的近距离迁移;同时迁移意愿不够强烈,并且倾向于近距离的中小城镇。在"双拉力"模型分析框架内,乡村拉力主要表现为就业机会、收入水平(预期收入)、社会保障与乡土情节,城市拉力包括就业机会与收入水平、居住环境、子女教育等,乡村拉力作用强度远大于城市拉力。在这个来源于乡村的动力机制的作用下,当地居民出于个人比较利益最大化的考虑更倾向于选择就地转型,由此导致了与西方传统城市化模式迥异的就地城镇化现象。进一步论证了就地城镇化产生与发展的本地性与客观必然性,深化了对就地城镇化现象微观机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劳动力 迁移意愿 就地城镇化 “双拉力”概念模型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易斯模型、劳动力异质性与我国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 被引量:22
10
作者 郭熙保 黄灿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4-68,共5页
刘易斯模型把乡—城劳动力转移建立在劳动力同质性的假定基础上,但这个假定不符合事实,由此得出的结论也不符合我国实际。从调查数据可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它所带来的问题表现为:农村留守劳动力低素质化、农民工非... 刘易斯模型把乡—城劳动力转移建立在劳动力同质性的假定基础上,但这个假定不符合事实,由此得出的结论也不符合我国实际。从调查数据可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它所带来的问题表现为:农村留守劳动力低素质化、农民工非正规就业化、农民工非市民化、农村劳动力转移陷阱。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在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农民工教育和培训以及返乡创业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易斯模型 劳动力异质性 农村劳动力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产权、劳动力转移和城乡收入差距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杨金阳 周应恒 黄昊舒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1-53,共13页
通过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分析框架,区分农地产权的两种效应——生产率改进效应和劳动力转移成本降低效应,分析其对农业-非农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机制,以及最终如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农地产权强化未必能促进劳动力由农业... 通过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分析框架,区分农地产权的两种效应——生产率改进效应和劳动力转移成本降低效应,分析其对农业-非农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机制,以及最终如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农地产权强化未必能促进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部门转移,但是能够带来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如果城乡的资产分配状况不改善,仅仅依靠劳动力流动,城乡收入差距难以有较大改观。分别运用RUMi C微观调研数据和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试图检验农地"大调整"和"小调整"对家庭非农劳动参与的影响以及省级层面的征地补偿费用(指代农地产权状况)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联系,结果倾向于支持强化农地产权能够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尽管作用有限),并且征地补偿费用越高的地区往往城乡收入差距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权强度 劳动力转移 城乡收入差距 农业劳动生产率 两部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力资本投资、劳动力迁移与代际收入流动性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勇辉 李小琴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9-50,共12页
利用CFPS数据对人力资本投资、劳动力迁移与代际收入流动性的相关关系进行探讨,通过logistics模型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教育在迁移决策中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并且迁移可以大幅度提高代际收入流动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无论是对于迁移人群还... 利用CFPS数据对人力资本投资、劳动力迁移与代际收入流动性的相关关系进行探讨,通过logistics模型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教育在迁移决策中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并且迁移可以大幅度提高代际收入流动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无论是对于迁移人群还是未迁移人群,人力资本投资都是提高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有效方式。因此,要促进代际收入流动性提高,防止阶层固化,必须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并且对落后地区加强职业培训及就业指导,降低高等教育的门槛,促进劳动力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投资 劳动力迁移 代际收入流动 家庭动态追踪调查 二元逻辑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劳动力市场下的人口流动模型及其政策含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姚波 覃正 柴国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56-58,64,共4页
 以托达罗模型为基础,通过对劳动力价格歧视、劳动力进入的制度成本、城乡福利差异等劳动力流动规模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了二元劳动力市场下的人口流动模型,并由此得出,歧视性的二元劳动力市场无助于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城市的就业压...  以托达罗模型为基础,通过对劳动力价格歧视、劳动力进入的制度成本、城乡福利差异等劳动力流动规模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了二元劳动力市场下的人口流动模型,并由此得出,歧视性的二元劳动力市场无助于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城市的就业压力,反而造成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容量损失,降低了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劳动力市场 农村剩余劳动力 人口流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江西的实证 被引量:21
14
作者 尹继东 王秀芝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8-45,共8页
按照传统理论,劳动力转移会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然而对江西的实证分析显示,由于转移劳动力只能得到其创造财富的较小部分,因而仅有就业转换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不能缩小,反而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为此,应通过加大农业投入、加强... 按照传统理论,劳动力转移会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然而对江西的实证分析显示,由于转移劳动力只能得到其创造财富的较小部分,因而仅有就业转换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不能缩小,反而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为此,应通过加大农业投入、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消除就业歧视以提高转移劳动力工资水平等多种方式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城乡收入差距 二元经济模型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地区间转移的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忠直 姚林如 李莉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9-96,共8页
伴随着每年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跨地区转移,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继续扩大的趋势.针对此现象,在探讨产业集聚机理的基础上,应用一般均衡模型来分析劳动力跨地区转移所带来的效应.模型的仿真结果表明,若考虑劳动... 伴随着每年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跨地区转移,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继续扩大的趋势.针对此现象,在探讨产业集聚机理的基础上,应用一般均衡模型来分析劳动力跨地区转移所带来的效应.模型的仿真结果表明,若考虑劳动力跨地区转移的摩擦时,则随着劳动力跨地区转移率的提高,产业集聚效应和地区差距均可能会出现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产业集聚效应 地区差距 均衡模型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对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非农收入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栾江 李强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3-137,共5页
通过2009—2010年调查数据对中国18个省48个县的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样本考察了教育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非农收入的影响,通过OLS法估计的教育回报率为3.9%,考虑了选择性因素的影响后估计结果为5.06%,说明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回报率依然较... 通过2009—2010年调查数据对中国18个省48个县的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样本考察了教育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非农收入的影响,通过OLS法估计的教育回报率为3.9%,考虑了选择性因素的影响后估计结果为5.06%,说明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回报率依然较低。通过分位回归发现教育可能扩大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收入差距。政府要在农村地区推动教育扩张和平等才能提高农村地区教育回报率,减小教育所产生的扩大收入差距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瑟收入模型 农村外出劳动力 教育回报率 收入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劳动力现代化素质的经济解释——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娅 周力 应瑞瑶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5-141,共7页
基于英克尔斯的"现代性量表",本研究利用2009年课题组对江苏省631位农村劳动力的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法测度了农村劳动力的现代化素质,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现代化素质的影响因素。结论表明:(1)沟通能力、主观意识... 基于英克尔斯的"现代性量表",本研究利用2009年课题组对江苏省631位农村劳动力的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法测度了农村劳动力的现代化素质,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现代化素质的影响因素。结论表明:(1)沟通能力、主观意识、内在涵养、开放观念、公共权责、经营能力、生存能力等7个因子代表性地刻画了农村劳动力的现代化素质;(2)整体看来,仍在外群体的现代化素质较高,其次为已经回流群体,从未外出群体的现代化素质最低;(3)农村劳动力的现代化素质主要受到了劳动力迁移、人力资本和个人特征等因素的影响。长远看来,鼓励具备较高现代化素质的农村劳动力返乡建设现代农业,对于我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而言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素质 农村劳动力转移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流动对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影响的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于艳萍 张秀华 钱争鸣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08年第11期25-31,共7页
学术界对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劳动力流动能够缩小地区差距;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劳动力流动会扩大地区发展差距。考虑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依赖性,通过构建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并利用中国各省区经... 学术界对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劳动力流动能够缩小地区差距;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劳动力流动会扩大地区发展差距。考虑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依赖性,通过构建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并利用中国各省区经济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对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方向和强度表现不同,对地区差距的影响是劳动力流入与劳动力流出综合作用产生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地区经济差距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探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朱文蔚 肖斌 《经济与管理》 2007年第2期32-35,共4页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不受限制、无序的人口向城市流动也会带来许多城市问题和社会问题。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许多问题,而转变劳动力转移观念,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也许更能...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不受限制、无序的人口向城市流动也会带来许多城市问题和社会问题。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许多问题,而转变劳动力转移观念,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也许更能促使城乡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二元经济 小城镇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培训对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隋帆 汪雯 +1 位作者 栾江 卢禹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2613-12616,共4页
2009~2010年通过对陕西省6个县20个镇44个村的368户农户进行调查,提取了样本应用异质性处理效应模型方法以及Probit模型研究培训对陕西省外出农村劳动力的非农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参加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对其非农收入的影响为负向,接... 2009~2010年通过对陕西省6个县20个镇44个村的368户农户进行调查,提取了样本应用异质性处理效应模型方法以及Probit模型研究培训对陕西省外出农村劳动力的非农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参加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对其非农收入的影响为负向,接受培训的村民并不是需要参加培训的人群,期望的培训带来的较大收益并未在数据中有所体现。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即政府的农村劳动力培训项目应当首先定位农村劳动力的培训需求,使真正未参加培训却有较大培训需求的农民工可以接受培训,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BIT模型 农村外出劳动力 培训 非农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