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上风电系统动态稳定性及源网振荡分析
1
作者 徐建源 白恩铭 +2 位作者 钟建英 林莘 王超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34-2747,共14页
海上风电机组网侧换流器以跟网型为主,弱交流系统与海上风电在控制时间尺度上的交互易引发宽频域振荡。为了分析新型电力系统下源网动态稳定性及其振荡特性,以国内海上风电场实际运行参数为参考,建立海上风电场的统一幅相模型;运用模态... 海上风电机组网侧换流器以跟网型为主,弱交流系统与海上风电在控制时间尺度上的交互易引发宽频域振荡。为了分析新型电力系统下源网动态稳定性及其振荡特性,以国内海上风电场实际运行参数为参考,建立海上风电场的统一幅相模型;运用模态分析法求解其弱阻尼模态及参与因子,探究弱交流系统下轴系扭振频段对海上风电阻尼特性的影响;分析交流海缆特性及锁相环带宽对源网动态稳定性的影响,求解不同海上风电场容量下源网阻尼特性差异,进而探究风场运行功率及控制方式对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弱交流系统是引起海上风电场弱阻尼的主要因素,而锁相环带宽的选择是改善振荡特性的关键,在定功率控制下系统呈现出的阻尼相对较弱,弱电网下源网相互作用关系增强。分析结果可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源网振荡 幅相建模 弱交流系统 阻尼特性 耦合机理 海底电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重构的构网型储能VSG有功振荡阻尼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石荣亮 兰才华 +2 位作者 董政 于雁南 钟志贤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0-308,共9页
建立GEVSG并网有功-功角的动态等效电路模型,从电路能量流动的角度揭示GEVSG在不同扰动下存在有功振荡的原因,提出一种基于能量重构机理的GEVSG有功振荡阻尼策略,并给出基于二阶等效降阶控制模型的参数设计方法。搭建100 kVA GEVSG并网... 建立GEVSG并网有功-功角的动态等效电路模型,从电路能量流动的角度揭示GEVSG在不同扰动下存在有功振荡的原因,提出一种基于能量重构机理的GEVSG有功振荡阻尼策略,并给出基于二阶等效降阶控制模型的参数设计方法。搭建100 kVA GEVSG并网系统的Matlab仿真模型与实验测试平台,并利用仿真与实验对比结果共同验证了所述控制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发电机 有功振荡 电路模型 能量重构 阻尼策略 参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链路延时的MMC高频稳定性分析与振荡抑制策略
3
作者 徐韬 束洪春 +3 位作者 冯海洋 孙士云 陈有为 张丕豪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8-70,共13页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高压直流输电(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系统因其固有的链路延时特点,可能导致系统出现高频振荡现象。针对此问题,建立了含链路延时的MMC小信号模型,利用特征值分...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高压直流输电(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系统因其固有的链路延时特点,可能导致系统出现高频振荡现象。针对此问题,建立了含链路延时的MMC小信号模型,利用特征值分析法对高频振荡模式进行分析,揭示了高频振荡的发生机理。进而提出了一种基于二阶带阻滤波器的高频振荡抑制策略,以确保高频段有足够的正阻尼。并与采用低通滤波器和非线性滤波器的抑制策略进行对比,探讨了不同策略的抑制效果以及对MMC动态性能和故障穿越能力的影响。最后,根据PSCAD/EMTDC电磁暂态仿真模型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以及抑制措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干扰稳定性 状态空间模型 高频振荡 附加阻尼控制 高压直流输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VSC-HVDC和PMSG并网系统的宽频振荡稳定性判据及阻尼优化控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东东 罗丁 +4 位作者 孙梦显 赵耀 吴祥文 钟伟伦 刘一鸣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117,共8页
为了快速分析和抑制电力电子装置并网系统的宽频振荡,考虑数字控制技术的影响,从离散域角度建立系统的阻抗模型,提出基于Gerschgorin定理的广义禁区判据和基于改进沙丘猫群算法的阻尼优化控制。分析锁相环参数和电流内环参数变化对系统... 为了快速分析和抑制电力电子装置并网系统的宽频振荡,考虑数字控制技术的影响,从离散域角度建立系统的阻抗模型,提出基于Gerschgorin定理的广义禁区判据和基于改进沙丘猫群算法的阻尼优化控制。分析锁相环参数和电流内环参数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利用阻尼优化控制进行振荡抑制。研究表明锁相环参数和电流内环参数的变化会引起系统发生不同模式的振荡,利用广义禁区判据能够快速有效地分析出系统的稳定性,系统振荡能被阻尼优化控制有效抑制。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判据和阻尼优化控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频振荡 离散域阻抗建模 广义禁区判据 稳定性分析 阻尼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前滞后环节附加前馈阻尼的VSG控制策略 被引量:6
5
作者 兰飞 高占兴 黎静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7,I0012,I0013,共12页
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在引入同步机二阶转子运动方程,增大电力系统等效惯量的同时,也引入了同步发电机的振荡特性,有功低频振荡等动态稳定性问题也随之而来。引入调速侧电力系统稳定器(governor power sys... 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在引入同步机二阶转子运动方程,增大电力系统等效惯量的同时,也引入了同步发电机的振荡特性,有功低频振荡等动态稳定性问题也随之而来。引入调速侧电力系统稳定器(governor power system stabilizer,GPSS)能有效抑制VSG的功率低频振荡,但其在超调量及调节时间方面的控制效果仍有待提高。通过建立VSG的小信号模型从极点配置角度分析其稳定性,揭示基于GPSS的VSG控制策略在功率动态响应上存在较高超调和较长调节时间的原因。基于此,参考GPSS控制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前滞后环节附加前馈阻尼补偿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并从理论上分析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在不影响系统稳态特性的前提下,能够提供调整自由度更高的正阻尼,在有效地抑制功率超调的同时提高了系统的调节速度,从而更好地抑制了有功功率的低频振荡。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进行对比仿真,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证明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发电机 前馈阻尼补偿 小信号模型 动态性能 有功低频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气转矩法的VSC-HVDC系统直流电压振荡稳定性评估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旭 郝治国 +3 位作者 李宇骏 李佳朋 杨松浩 梁天宇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306-4316,共11页
文章采用电气转矩法分析了VSC-HVDC系统的直流电压振荡稳定性。首先,基于电压源型换流器的平均值模型,分别研究了基于功率控制的换流器及基于电压控制的换流器的动态响应特征以得到适用于电气转矩法的并网换流器模型。基于提出的评估模... 文章采用电气转矩法分析了VSC-HVDC系统的直流电压振荡稳定性。首先,基于电压源型换流器的平均值模型,分别研究了基于功率控制的换流器及基于电压控制的换流器的动态响应特征以得到适用于电气转矩法的并网换流器模型。基于提出的评估模型,建立了双端VSC-HVDC系统的Phillips-Heffron模型并推导出系统的阻尼系数和同步系数。经典电气转矩法指出:电力系统稳定性与系统阻尼系数高度相关。因此,基于电气转矩法推导出的稳定条件揭示了系统直流电压振荡失稳机理,量化了直流网络动态及换流器控制动态对直流电压振荡稳定性的影响。当由基于电压控制的换流器及直流网络提供的正阻尼无法抵消由基于功率控制的换流器产生的负阻尼时,系统直流电压振荡稳定性将无法得到保证。此外,合理设置电压控制器的比例增益能够使系统获得足够的稳定裕度。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电气转矩法在分析VSC-HVDC系统直流电压振荡稳定性问题时的可行性及所得稳定条件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压振荡稳定性 电气转矩法 阻尼系数 Philips-Heffron模型 稳定裕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机组附加有功控制参数对系统低频振荡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伟超 蔡德宇 +2 位作者 武守远 张刚 张峰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5-1155,I0021,共12页
附加有功控制环节使风机参与至同步机的机电振荡模式中,这使得系统功率振荡特性机理更加复杂,不利于附加有功控制环节的参数设计。为了研究风机附加有功控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首先建立了考虑锁相环特性的风机与同步机动态作用的小信... 附加有功控制环节使风机参与至同步机的机电振荡模式中,这使得系统功率振荡特性机理更加复杂,不利于附加有功控制环节的参数设计。为了研究风机附加有功控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首先建立了考虑锁相环特性的风机与同步机动态作用的小信号模型;然后基于该模型利用阻尼转矩法分析了风机附加有功控制对系统振荡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并提出了综合考虑系统等效惯性时间常数和阻尼比的附加有功控制环节系数设计方法;最后通过“10机39节点系统”的仿真结果量化分析了各系数对系统低频振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合理设置风电机组附加有功功率控制系数、滤波时间系数和锁相环带宽均能提升系统频率稳定性;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也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机 附加有功控制 低频振荡 小信号模型 阻尼转矩法 阻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馈风电场抑制次同步振荡的自适应增强阻尼控制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狄依容 甄永赞 胡永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03-612,共10页
针对双馈风电场接入电网的次同步振荡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增强阻尼控制策略。首先,基于无模型自适应理论设计一种双馈风电机组d、q轴阻尼联合控制方法,并给出控制参数优化方法。其次,将该无模型自适应阻尼控制方法与传统次同步阻尼控制... 针对双馈风电场接入电网的次同步振荡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增强阻尼控制策略。首先,基于无模型自适应理论设计一种双馈风电机组d、q轴阻尼联合控制方法,并给出控制参数优化方法。其次,将该无模型自适应阻尼控制方法与传统次同步阻尼控制方法相结合,得到一种自适应增强阻尼策略。最后,基于IEEE 39节点改造模型,验证该自适应增强阻尼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多机等值模型算例表明,该自适应增强阻尼控制策略对多机风电系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该自适应增强阻尼控制策略可显著提升次同步振荡控制性能,对工况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弥补传统次同步阻尼控制的不足,体现出较强的工程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模型自适应 阻尼控制 次同步振荡 双馈风电场 自适应增强阻尼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的风光场站次同步振荡多机协同阻尼控制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甄永赞 狄依容 +1 位作者 胡永强 高本锋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5855-5867,5898,共14页
随着光伏、风电在电网中接入规模的快速增长,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问题逐渐凸显。该文针对包含光伏、双馈风电机组的等效多机新能源场站,提出一种数据驱动的抑制次同步振荡的多机协同阻尼控制方法。首先,结合新能源并网系统的结构与次同... 随着光伏、风电在电网中接入规模的快速增长,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问题逐渐凸显。该文针对包含光伏、双馈风电机组的等效多机新能源场站,提出一种数据驱动的抑制次同步振荡的多机协同阻尼控制方法。首先,结合新能源并网系统的结构与次同步振荡阻尼方法,确定了阻尼控制器信号的输入、输出位置。其次,将次同步振荡场景下的新能源场站等效多机并网系统简化为多输入单输出系统,基于紧格式动态线性化理论,提出了适合光伏、风电多机协同的无模型自适应次同步振荡阻尼控制方法,并对控制参数进行了优化。最后,在IEEE 39节点系统增加新能源接入场景中进行测试,阻抗频率分析与仿真结果均体现出该控制方法能有效提升系统的阻尼。在考虑阻尼控制器投入时间、新能源场站规模、风光出力占比等不同的情况下,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适应性。该控制方法对振荡频率的偏移不敏感,并对系统的大小扰动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体现出良好的次同步振荡阻尼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模型自适应阻尼控制 次同步振荡 新能源场站 协同控制 数据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网逆变器复合电流环引起次/超同步振荡机理研究 被引量:37
10
作者 王晖 李莹 +3 位作者 李文锋 王超 刘明松 杨大业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61-1067,共7页
针对我国电力系统中的并网逆变器引起的次/超同步振荡现象,以单逆变器经阻抗并理想电源的典型系统为例进行分析。由于锁相环动态和较大电网电抗的存在,单逆变器并网系统电流环存在dq轴耦合。将dq轴统一考虑,建立了单逆变器并网系统的复... 针对我国电力系统中的并网逆变器引起的次/超同步振荡现象,以单逆变器经阻抗并理想电源的典型系统为例进行分析。由于锁相环动态和较大电网电抗的存在,单逆变器并网系统电流环存在dq轴耦合。将dq轴统一考虑,建立了单逆变器并网系统的复合电流环模型。复合电流环中存在正反馈作用,该反馈与锁相环、电流控制器、系统运行点、电网电抗和滤波电抗等多个因素相关,若匹配不当则可能造成振荡或失稳。使用根轨迹法对上述因素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了通过适当调整并网逆变器控制参数来抑制振荡的方法。通过时域仿真验证了复合电流环的准确性,同时验证了调整电流环控制参数抑制次/超同步振荡的效果。最后,对复合电流环模型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振荡 超同步振荡 并网逆变器建模 复合电流环 振荡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含风电场电力系统的小干扰稳定分析建模和仿真 被引量:102
11
作者 汤宏 吴俊玲 周双喜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8-41,共4页
为了研究风电场和电力系统相互作用的稳定性,提出一种用于小干扰稳定分析的风力发电机组的数学模型。应用该建模方法对风电场接入无穷大系统和接入三机系统的两种情况进行了计算,研究了风电场接入系统后影响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因素。算... 为了研究风电场和电力系统相互作用的稳定性,提出一种用于小干扰稳定分析的风力发电机组的数学模型。应用该建模方法对风电场接入无穷大系统和接入三机系统的两种情况进行了计算,研究了风电场接入系统后影响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因素。算例分析表明,与风电机强相关的振荡模式有着很好的阻尼;与电力系统相连时,风电场对与大系统中其它同步发电机强相关的振荡模式影响很小。该建模方法为包含风电场电力系统的小干扰稳定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风电场 数学模型 小干扰稳定分析 建模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止无功补偿器阻尼电力系统振荡(上)──理论分析 被引量:41
12
作者 王海风 李乃湖 +1 位作者 陈珩 唐国庆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90-195,共6页
本文建立了装有静止无功补偿器(SVC)的电力系统的推广Phillips-Heffron模型。在此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了利用静止无功补偿器阻尼电力系统振荡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即:SVC能够向电力系统提供正阻尼,提高电力系... 本文建立了装有静止无功补偿器(SVC)的电力系统的推广Phillips-Heffron模型。在此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了利用静止无功补偿器阻尼电力系统振荡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即:SVC能够向电力系统提供正阻尼,提高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的条件;电力系统参数,运行工况,SVC电压控制及阻尼控制强度对SVC向电力系统提供阻尼能力的影响;SVC阻尼控制最佳安装地点的选择。文中首次提出了SVC阻尼控制存在“失灵点”的概念,并分析了“失灵点”存在的原因。本文下篇中给出的研究实例,其特征值分析和非线性仿真的结果验证了文中给出的分析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功补偿器 电力系统 阻尼控制 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扰动电压稳定分析的P-H模型及振荡阻尼因子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李鹏 余贻鑫 +1 位作者 贾宏杰 宿吉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9-22,共4页
为了分析电力系统的小扰动电压稳定性,该文基于发电机和感应电动机的详细动态模型建立了一个单发电机-感应电动机系统的改进Phillips-Heffron(P-H)模型,并应用它给出了电压振荡的阻尼因子γ的解析式,该式明显地说明了感应电动机负荷给... 为了分析电力系统的小扰动电压稳定性,该文基于发电机和感应电动机的详细动态模型建立了一个单发电机-感应电动机系统的改进Phillips-Heffron(P-H)模型,并应用它给出了电压振荡的阻尼因子γ的解析式,该式明显地说明了感应电动机负荷给系统的电压振荡所带来的阻尼。将其同以往在基于静态负荷的P-H模型下得到的观点相比较可知:感应电动机的存在对系统小扰动失稳模式有着重要影响,它的存在抑制了系统中可能发生的振荡。利用γ的解也可以从理论上解释在小扰动电压稳定仿真中发现的慢速励磁调节系统与大容量之间共同作用产生的负阻尼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小扰动电压稳定分析 P-H模型 振荡阻尼因子 感应电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低频功率振荡研究回顾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杜文娟 毕经天 +1 位作者 王相锋 王海风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67,共9页
以低频功率振荡为特征的电力系统小干扰功角稳定性问题在半个多世纪以来得到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大力推进了现代电力系统的发展。以时间为主线,对五十多年来电力系统低频振荡问题研究的历史进行了简单的回顾。首先介绍了早期同步发电机... 以低频功率振荡为特征的电力系统小干扰功角稳定性问题在半个多世纪以来得到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大力推进了现代电力系统的发展。以时间为主线,对五十多年来电力系统低频振荡问题研究的历史进行了简单的回顾。首先介绍了早期同步发电机转子运动摆动现象的发现和解决过程,并总结了单机无穷大系统低频振荡问题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其次,围绕电力系统低频振荡阻尼控制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对模式分析和阻尼转矩分析在低频振荡研究领域的应用做了讨论与回顾。最后,介绍了近年来对大规模风电接入影响电网小干扰功角稳定性研究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振荡 小干扰功角稳定性 模式分析 阻尼转矩分析 风电接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的双馈风机次同步振荡附加阻尼控制方法 被引量:24
15
作者 吴熙 王梦婷 +3 位作者 施星宇 徐珊珊 袁超 杨宏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601-3613,共13页
双馈风机并网系统易发生次同步振荡,受制于建模精度及控制器本身参数结构的固定性,传统的附加阻尼控制器可能存在适应性不强的问题。该文设计一种基于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的次同步阻尼控制方法,依托动态线性化技术从系统输入输出数据中提... 双馈风机并网系统易发生次同步振荡,受制于建模精度及控制器本身参数结构的固定性,传统的附加阻尼控制器可能存在适应性不强的问题。该文设计一种基于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的次同步阻尼控制方法,依托动态线性化技术从系统输入输出数据中提取动态特征,以摆脱控制方法对建模准确性的依赖,增强控制器自适应性。首先,基于无模型控制方法设计控制器结构,并提出一种适用于阻尼控制的一步向前加权预测控制算法;进一步地,从理论上证明改进控制算法下闭环系统的跟踪误差一致最终有界性及有界输入–有界输出稳定性,并提出控制器参数的优化方法。最终,在综合考虑风速、风电场有功/无功出力、风机台数、线路串补度等影响因素的情况下,验证所提控制方法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具备很强的自适应性,在多种工况下均能有效抑制次同步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振荡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 附加阻尼控制器 双馈风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电缆典型绝缘损伤针刺模型的局部放电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孙振权 赵学风 +1 位作者 李继胜 李彦明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59,共5页
构建了交联电缆施工及运行过程中的典型绝缘损伤模型——针刺模型,设计并制作了衰减振荡波电压发生器,分别测量了针刺模型在交流电压及衰减振荡波电压下的局部放电脉冲,对比分析了针刺模型在振荡电压下的局部放电的一些基本特征,结合IEC... 构建了交联电缆施工及运行过程中的典型绝缘损伤模型——针刺模型,设计并制作了衰减振荡波电压发生器,分别测量了针刺模型在交流电压及衰减振荡波电压下的局部放电脉冲,对比分析了针刺模型在振荡电压下的局部放电的一些基本特征,结合IEC 60060-3标准对交联电缆采用衰减振荡波的耐压试验与局放测量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对现场综合评估交联电缆主绝缘的状态方法进行了实验室内的初步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电缆 绝缘损伤针刺模型 衰减振荡电压 局部放电 耐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约束层阻尼悬臂梁的有限元分析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华宏星 石银明 +2 位作者 刘天雄 傅志方 史习智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3-388,共6页
针对具体实物模型 ,采用微振子模型描述粘弹性材料的剪切模量随频率变化的特性 ,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分析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降阶方法 ,使得最后的降阶模型不仅维数远小于初始有限元模型 ,而且可观、可控 ,能直接用于控制器设计。采用模... 针对具体实物模型 ,采用微振子模型描述粘弹性材料的剪切模量随频率变化的特性 ,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分析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降阶方法 ,使得最后的降阶模型不仅维数远小于初始有限元模型 ,而且可观、可控 ,能直接用于控制器设计。采用模态实验验证有限元模型 ,在此基础上 ,设计出合适的控制器 ,进行实时控制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臂梁 实验研究 振动控制 主动约束层阻尼 有限元分析 微振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周期振荡的失稳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强 王宝华 杨成梧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2期15-19,共5页
分析了电力系统在周期性负荷扰动下的振荡失稳问题。为便于应用非线性动力学中的解析分析方法,首先在保留系统非线性特性的前提下简化系统模型,然后当系统的非线性频率接近扰动频率时,利用广义牛顿法得到在系统参数平面上周期1解失稳的... 分析了电力系统在周期性负荷扰动下的振荡失稳问题。为便于应用非线性动力学中的解析分析方法,首先在保留系统非线性特性的前提下简化系统模型,然后当系统的非线性频率接近扰动频率时,利用广义牛顿法得到在系统参数平面上周期1解失稳的转迁集,从而给出系统失稳时阻尼系数、扰动幅值和扰动频率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并通过数值仿真对其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周期振荡 失稳分析 非线性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飞轮储能系统阻尼电力系统低频振荡 被引量:20
19
作者 史林军 陈中 +1 位作者 王海风 唐国庆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9-33,共5页
飞轮储能系统(FESS)具有独立的有功和无功功率调节能力,通过适当的控制策略补偿系统振荡功率,能快速平息振荡,达到抑制低频振荡的目的。文中应用阻尼转矩法从理论上分析了FESS阻尼系统低频振荡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FESS最佳安装地点... 飞轮储能系统(FESS)具有独立的有功和无功功率调节能力,通过适当的控制策略补偿系统振荡功率,能快速平息振荡,达到抑制低频振荡的目的。文中应用阻尼转矩法从理论上分析了FESS阻尼系统低频振荡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FESS最佳安装地点、阻尼控制器回路、反馈信号的选择及附加阻尼控制参数整定的解决方法。以4机系统为例,特征值计算和时域仿真都表明了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轮储能系统 低频振荡 双馈感应电机 PHILLIPS-HEFFRON模型 阻尼转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除舒拉振荡误差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4
20
作者 汪湛清 房建成 +1 位作者 汪顺亭 王志强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5-399,共5页
惯性导航系统的舒拉振荡误差,不仅影响速度、姿态、位置等导航参数精度,而且严重影响系统重调或位置更新效果,是长航时惯性导航系统必须解决的问题。采用经典控制理论的阻尼网络衰减舒拉振荡,是国内外经典专著介绍和实践的设计方法。这... 惯性导航系统的舒拉振荡误差,不仅影响速度、姿态、位置等导航参数精度,而且严重影响系统重调或位置更新效果,是长航时惯性导航系统必须解决的问题。采用经典控制理论的阻尼网络衰减舒拉振荡,是国内外经典专著介绍和实践的设计方法。这种以破坏纯惯性解算无干扰条件为代价的传统方法,生成了"阻尼"和"无阻尼"这对互为悖论的矛盾,带来许多经典控制理论无法解决的问题。试图利用现代控制理论,在保持纯惯性解算模式不被干扰破坏的条件下,消除舒拉振荡误差。仿真试验给出满意的理想结果,证明利用现代控制理论解决阻尼问题的优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导航系统 水平阻尼 舒拉振荡 模型参数辨识 最优控制 估计控制分离原则 现代控制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