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酞菁基态和激发态的计算 被引量:15
1
作者 宋争林 张复实 +1 位作者 陈锡侨 赵福群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0-133,共4页
采用DFT方法在B3LYP/6-31G水平上得到了H2Pc(酞菁)的优化结构,并在此基础上采用TDDFT方法计算了激发态.通过与H2P(卟吩)、H2Pz(四氮卟吩)和H2TBP(四苯并卟啉)的比较,研究了苯并取代以及氮杂取代对H2Pc的分子轨道和激发态的影响,上述取... 采用DFT方法在B3LYP/6-31G水平上得到了H2Pc(酞菁)的优化结构,并在此基础上采用TDDFT方法计算了激发态.通过与H2P(卟吩)、H2Pz(四氮卟吩)和H2TBP(四苯并卟啉)的比较,研究了苯并取代以及氮杂取代对H2Pc的分子轨道和激发态的影响,上述取代效应使得H2Pc的HOMO-1(132b1u)和HOMO-3(130b1u)轨道发生了翻转,氮杂取代的影响尤其明显.这两种取代都使得Q带振子强度增大,在这四种化合物中,H2Pc的振子强度最大.TDDFT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菁 密度泛函方法 DFT 含量密度泛函方法 tddft 基态 激发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泛函理论的若干进展 被引量:22
2
作者 黄美纯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99-219,共21页
密度泛函理论 (DFT)作为处理非均匀相互作用多粒子体系的近似方法已经在计算凝聚态物理、计算材料科学和计算量子化学诸多领域取得巨大成功并获得广泛应用。然而它也存在一些被广泛关注的弱点或困难。例如关于激发态问题 ,强关联问题和... 密度泛函理论 (DFT)作为处理非均匀相互作用多粒子体系的近似方法已经在计算凝聚态物理、计算材料科学和计算量子化学诸多领域取得巨大成功并获得广泛应用。然而它也存在一些被广泛关注的弱点或困难。例如关于激发态问题 ,强关联问题和处理大原子数复杂体系方面的困难。本文将针对DFT在以上三方面的问题 ,评述近年来的主要努力和进展。着重介绍最近发展的含时间密度泛函理论 (TDDFT) ,它有可能发展成为处理激发态问题的标准方法。关于强电子关联体系的处理 ,主要介绍LDA以外的新发展 ,包括LDA ++方法和计及动力学平均场理论的LDA +DMFT方法。最后 ,评述DFT框架内的线性标度Order N算法的物理基础和主要策略。该算法将在处理大原子数复杂体系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时间密度泛函理论(tddft) 强关联体系 线性标度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对飞秒激光场响应的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小琴 王锋 +3 位作者 洪许海 苏文勇 苟秉聪 陈慧敏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55-660,共6页
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线性分子碳化锂(Li2C2)对飞秒激光场响应的电子-离子动力学行为.在典型的近共振和非共振的激光频率作用下,分别对比分析了分子的共振和非共振电离过程.研究发现:分子在共振频率激光场的作用下发生更强的电... 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线性分子碳化锂(Li2C2)对飞秒激光场响应的电子-离子动力学行为.在典型的近共振和非共振的激光频率作用下,分别对比分析了分子的共振和非共振电离过程.研究发现:分子在共振频率激光场的作用下发生更强的电离过程,并倾向于发生库伦爆炸,键长的振荡断裂与电离相互促进影响,而分子在较弱的激光场作用下发生单光子电离过程;随着双脉冲时间间隔的增加,离化电子数在一定范围内呈振荡上升趋势,随后趋于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场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电离 电子-离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沙林毒剂近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孙梽珅 刘永刚 +2 位作者 张旭 郭腾霄 曹树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65-1769,共5页
近红外光谱涵盖了有机分子中C—H,N—H和O—H等含氢基团的倍频和合频产生的光谱,提供了分子的结构、组成、状态等信息,是研究有机物含氢基团振动的重要方法,常用于食品、农作物等的定性定量分析。生化领域内所研究对象也都含有氢基团,... 近红外光谱涵盖了有机分子中C—H,N—H和O—H等含氢基团的倍频和合频产生的光谱,提供了分子的结构、组成、状态等信息,是研究有机物含氢基团振动的重要方法,常用于食品、农作物等的定性定量分析。生化领域内所研究对象也都含有氢基团,这些含氢基团吸收频率特征性强,受分子内外环境影响小,近红外光谱特性更稳定,故可用于化学战剂和危险化学品检测。沙林是一种神经性化学毒剂,研究其结构、化学特性及光谱性质时,为保证安全,实验中常用模拟剂样品代替测试,但目前尚无公允的沙林毒剂近红外模拟剂。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基于Gaussian程序包,利用B3LYP/def2-SVP对沙林分子进行基态结构优化,计算了沙林分子的精细结构和分子基频振动模式,引入广义二阶微扰理论(GVPT2)建立了模拟生化毒剂近红外光谱的理论模型,得到近红外振动峰与主要振动模式,由倍频(Overtones)和合频(Combination Bands)振动绘制得到近红外光谱。对沙林在近红外区域内的含氢基团进行解析,对其特征峰进行指认,得到沙林分子在1150、1362和1500 nm处的三个特征峰及其振动模式,其中1150 nm峰是由多个倍频和合频的组合振动贡献产生;1362 nm是一个较宽的吸收振动峰,主要由分子中与C原子相连的原子合频和其他的非C,H原子产生的倍频或合频引起的;1500 nm位置的近红外振动峰主要由C8相关的振动模式贡献产生。通过密度泛函理论建立沙林的近红外光谱理论模型,通过实验验证了其理论模型的可行性,为寻找其近红外光谱模拟剂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战剂 近红外光谱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代1,3-双对甲苯基咪唑与β-环糊精复合物激发态下稳定常数的研究
5
作者 王颂 傅毓赟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69,共5页
通过实验和理论两方面解释了氯代1,3-双对甲苯基咪唑与β-环糊精在激发态下复合物的过程.从荧光光谱数据可以得出,它们形成的复合物在基态和第一单重激发态稳定常数分别为24 M-1和621 M-1;密度泛函计算证实阳离子在激发后构型发生改变,... 通过实验和理论两方面解释了氯代1,3-双对甲苯基咪唑与β-环糊精在激发态下复合物的过程.从荧光光谱数据可以得出,它们形成的复合物在基态和第一单重激发态稳定常数分别为24 M-1和621 M-1;密度泛函计算证实阳离子在激发后构型发生改变,更加适合β-环糊精的空腔,解释了激发态下稳定常数增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 环糊精 荧光 含时密度泛函方法 激发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研究微溶剂化尿嘧啶激发能
6
作者 崔苗苗 尹世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64 69,69,共5页
采用基于两体片段分子轨道法的含时密度泛函理论方法(FMO2-TDDFT)研究包含4个和13个水分子微溶剂化的尿嘧啶分子激发态能。研究表明,FMO2-TDDFT和TDDFT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在LC-BLYP泛函下考察了两种不同方法、不同基组对计算激发能的... 采用基于两体片段分子轨道法的含时密度泛函理论方法(FMO2-TDDFT)研究包含4个和13个水分子微溶剂化的尿嘧啶分子激发态能。研究表明,FMO2-TDDFT和TDDFT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在LC-BLYP泛函下考察了两种不同方法、不同基组对计算激发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基组增大,FMO2-TDDFT方法计算的第一激发能增大,第二激发态能量减小。通过两种方法比较,FMO2-TDDFT方法在处理较大体系时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 尿嘧啶 溶剂化 片段分子轨道法(FM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