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红松和紫椴个体生长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萌
范秀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34,共9页
【目的】以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优势树种红松、紫椴为研究对象,探究叶性状的种间差异,不同叶性状间的相关性,以及生物(邻域竞争、初始胸径、叶片性状)与非生物因素(地形因子)对树木生长速率的影响。【方法】利用Welch-ANOVA方差分析量化...
【目的】以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优势树种红松、紫椴为研究对象,探究叶性状的种间差异,不同叶性状间的相关性,以及生物(邻域竞争、初始胸径、叶片性状)与非生物因素(地形因子)对树木生长速率的影响。【方法】利用Welch-ANOVA方差分析量化红松、紫椴叶性状的种间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及斯皮尔曼相关系数评估性状间的相关性;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模型计算不同因素对红松、紫椴生长速率的相对影响。【结果】红松的光饱和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显著高于紫椴;紫椴的光饱和气孔导度、比叶面积显著高于红松。红松的光饱和净光合速率与光饱和气孔导度、比叶面积呈正相关;紫椴的光饱和净光合速率与光饱和气孔导度呈正相关,与比叶面积呈负相关。初始胸径、邻域拥挤指数、坡度对红松年均胸径生长量有显著负效应。初始胸径对红松年均生物量生长量有显著正效应,邻域拥挤指数、坡度有显著负效应。初始胸径对紫椴年均胸径生长量有显著负效应,对紫椴年均生物量生长量有显著正效应。海拔对紫椴年均胸径生长量、年均生物量生长量均有显著负效应。【结论】红松、紫椴叶性状表现出显著的种间差异,两物种叶片性状的相关性呈现不同规律。紫椴的生长受初始胸径、海拔的影响。初始胸径越大,年均胸径生长量越低,而年均生物量生长量越高;海拔越高,年均胸径生长量与年均生物量生长量越低。红松的生长受初始胸径、邻域拥挤指数和坡度的影响。初始胸径越大,年均胸径生长量越低,而年均生物量生长量越高;邻域拥挤指数、坡度越大,年均胸径生长量与年均生物量生长量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经理
红松
紫椴
年均生长量
初始胸径
地形因子
叶性状
种间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种类型阔叶红松林优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
被引量:
19
2
作者
赵中华
惠刚盈
+2 位作者
胡艳波
周红敏
张连金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4-562,共9页
以吉林蛟河2块1 hm2阔叶红松林样地全林每木定位数据为基础,运用基于RipleyK(d)函数和Mark相关函数的O-ring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2块样地中红松种群与主要优势种群林分中层与林分上层空间分布格局及树种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水曲柳红...
以吉林蛟河2块1 hm2阔叶红松林样地全林每木定位数据为基础,运用基于RipleyK(d)函数和Mark相关函数的O-ring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2块样地中红松种群与主要优势种群林分中层与林分上层空间分布格局及树种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水曲柳红松林中的红松种群和水曲柳种群在小尺度上为聚集分布的趋势,林分中层的红松种群尤为明显,椴树红松林中的红松和椴树种群在多个尺度上呈聚集分布。2个类型阔叶红松林中相同林层中红松种群与水曲柳种群、椴树种群总体上呈现不相关的空间关系,但不同林层的种群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水曲柳红松林中,林分上层中的红松与林分中层的红松在0 19 m的尺度内存在显著地负相关,在椴树红松林中不明显;林分上层水曲柳与林分中层水曲柳、林分上层椴树与林分中层椴树在小尺度上存在明显地负相关关系;林分上层的红松与林分中层的水曲柳及椴树都在较大尺度上存在显著负相关的空间关系,而林分中层的红松与林分上层的水曲柳、椴树的空间相关关系为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曲柳红松林
椴树红松林
空间分布格局
空间关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灌木层及主要灌木种在椴树红松林养分循环中的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
10
3
作者
陈永亮
崔晓阳
+1 位作者
祝宁
关继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7-13,共7页
对原始椴树红松林中的灌木层及主要灌木种(毛榛子、溲疏和刺五加)的生物量、养分量、存留量、归还量、吸收量、循环速率等方面在林分的养分循环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灌木层虽在林分的养分循环中处于次要地位,但...
对原始椴树红松林中的灌木层及主要灌木种(毛榛子、溲疏和刺五加)的生物量、养分量、存留量、归还量、吸收量、循环速率等方面在林分的养分循环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灌木层虽在林分的养分循环中处于次要地位,但具有促使林分养分步入良性生物循环的重要作用。毛榛子和溲疏是该林分灌木中的优势或亚优势种,在养分循环中起着重要的或突出的作用,是重点保护的灌木种。刺五加在养分循环中存留养分比较多,归还养分比较少,虽然消耗地力却是具有药用的灌木种,对它应既维持又要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
椴树红松林
养分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紫椴枝条的分解实验
4
作者
代力民
徐振邦
+1 位作者
陈华
陈高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54-858,共5页
研究了长白山北坡椴树 ( Tilia amurensis)枝条的分解进程。实验结果揭示 ,分解率是与各实验地的植被类型 ,海拔 ,生长季月平均大于 5℃的积温等密切相关。其枝条分解的保存率 ( Y)与分解年龄 ( x)的相关 ,可用指数模型 :Y=e- kx来拟合...
研究了长白山北坡椴树 ( Tilia amurensis)枝条的分解进程。实验结果揭示 ,分解率是与各实验地的植被类型 ,海拔 ,生长季月平均大于 5℃的积温等密切相关。其枝条分解的保存率 ( Y)与分解年龄 ( x)的相关 ,可用指数模型 :Y=e- kx来拟合。在红松阔叶混交林 ,红松针叶混交林 ,岳桦云冷杉林及岳桦林中椴树枝条分解常数 K分别为 -0 .1 6 8与 -0 .1 2 7,-0 .1 0 2和 -0 .0 94。枝条原重量 5 0 %的分解年龄在上述 4个森林中分别是 4 ,5 ,6和 7a。实验还指出 ,在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皆伐迹地的实验条件下适当的蔽荫和浇水对分解有正面影响 ,而且 ,枝条的分解率主要是以长白山不同海拔植被类型的温度条件而转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红松阔叶混交林
紫椴枝条
分解实验
枝条分解
凋落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椴树落叶松人工混交林的研究
被引量:
6
5
作者
史凤友
陈喜全
+1 位作者
陈乃全
白玉刚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S1期45-53,共9页
本文通过对椴树(Tilia amurensis Rupr.)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混交林生长和种间关系研究,肯定了营造椴、落混交林是成功的,合理混交能促进椴树和落叶松生长。在林龄24年生时,椴、落混交比为1∶3和2∶3林分蓄积量略高于落叶松纯...
本文通过对椴树(Tilia amurensis Rupr.)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混交林生长和种间关系研究,肯定了营造椴、落混交林是成功的,合理混交能促进椴树和落叶松生长。在林龄24年生时,椴、落混交比为1∶3和2∶3林分蓄积量略高于落叶松纯林;3∶3的则比落叶松纯林低8%。在三种混交比中,以2∶3椴树分叉率最低;3∶3椴树Ⅰ级木比例最大,且分布均匀。椴树10—24年生适宜庇阴度为1.3—1.6。初始间伐年龄为12 a,间伐间隔期以6—7 a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椴树
落叶松
混交林
生长
经营管理
全文增补中
紫椴造林实验
被引量:
1
6
作者
王伟
樊延英
《林业勘查设计》
2012年第3期73-74,共2页
本试验对紫椴造林技术进行了初步实验,试验考虑坡位、纯林或者混交林及造林密度3个因素对紫椴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营造紫椴混交林比纯林要好;紫椴在山中下坡生长较好,是造林的理想地段。
关键词
紫椴
造林
密度
坡位
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工针阔混交林枯落物的分解动态
被引量:
6
7
作者
孙景波
孙禄瑞
+2 位作者
王春
吴江
卢正茂
《防护林科技》
2009年第2期19-20,26,共3页
依据日本落叶松与紫椴混交林及日本落叶松纯林的枯落物分解试验结果,2种林型枯落物失质率均以枯叶>枯枝,7—8月失质率最大,并表现了慢—快—慢的节奏;2种林型的失质率为混交林>纯林;不同林型的分解速度为紫椴阔叶林>日落紫椴...
依据日本落叶松与紫椴混交林及日本落叶松纯林的枯落物分解试验结果,2种林型枯落物失质率均以枯叶>枯枝,7—8月失质率最大,并表现了慢—快—慢的节奏;2种林型的失质率为混交林>纯林;不同林型的分解速度为紫椴阔叶林>日落紫椴混交林>日本落叶松纯林;不同树种营养元素释放率以阔叶树种>针叶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紫椴
混交林
枯落物
分解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工针阔混交林的综合评价
8
作者
伊品
吴江
于恩国
《防护林科技》
2014年第1期35-36,79,共3页
通过对红松、落叶松分别与紫椴混交的林型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宽带状混交的林分生长表现优于窄带状混交的林分,混交林生物量大于纯林,针阔混交林综合效益明显;混交林物种丰富度的种类、数量都远远高于纯林;混交林中物种多样性复...
通过对红松、落叶松分别与紫椴混交的林型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宽带状混交的林分生长表现优于窄带状混交的林分,混交林生物量大于纯林,针阔混交林综合效益明显;混交林物种丰富度的种类、数量都远远高于纯林;混交林中物种多样性复杂,土壤营养含量丰富,能加快枯落叶的分解速度,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加速营养元素的释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日本落叶松
紫椴
混交林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红松和紫椴个体生长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萌
范秀华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
出处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34,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22YFD2201003)。
文摘
【目的】以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优势树种红松、紫椴为研究对象,探究叶性状的种间差异,不同叶性状间的相关性,以及生物(邻域竞争、初始胸径、叶片性状)与非生物因素(地形因子)对树木生长速率的影响。【方法】利用Welch-ANOVA方差分析量化红松、紫椴叶性状的种间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及斯皮尔曼相关系数评估性状间的相关性;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模型计算不同因素对红松、紫椴生长速率的相对影响。【结果】红松的光饱和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显著高于紫椴;紫椴的光饱和气孔导度、比叶面积显著高于红松。红松的光饱和净光合速率与光饱和气孔导度、比叶面积呈正相关;紫椴的光饱和净光合速率与光饱和气孔导度呈正相关,与比叶面积呈负相关。初始胸径、邻域拥挤指数、坡度对红松年均胸径生长量有显著负效应。初始胸径对红松年均生物量生长量有显著正效应,邻域拥挤指数、坡度有显著负效应。初始胸径对紫椴年均胸径生长量有显著负效应,对紫椴年均生物量生长量有显著正效应。海拔对紫椴年均胸径生长量、年均生物量生长量均有显著负效应。【结论】红松、紫椴叶性状表现出显著的种间差异,两物种叶片性状的相关性呈现不同规律。紫椴的生长受初始胸径、海拔的影响。初始胸径越大,年均胸径生长量越低,而年均生物量生长量越高;海拔越高,年均胸径生长量与年均生物量生长量越低。红松的生长受初始胸径、邻域拥挤指数和坡度的影响。初始胸径越大,年均胸径生长量越低,而年均生物量生长量越高;邻域拥挤指数、坡度越大,年均胸径生长量与年均生物量生长量越低。
关键词
森林经理
红松
紫椴
年均生长量
初始胸径
地形因子
叶性状
种间差异
Keywords
forest
management
pinus
koraiensis
tilia
amurensis
annual mean growth
initial DBH
topographical factor
leaf traits
interspecific difference
分类号
S791.247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S792.36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种类型阔叶红松林优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
被引量:
19
2
作者
赵中华
惠刚盈
胡艳波
周红敏
张连金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
出处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4-562,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02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2724-18)
文摘
以吉林蛟河2块1 hm2阔叶红松林样地全林每木定位数据为基础,运用基于RipleyK(d)函数和Mark相关函数的O-ring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2块样地中红松种群与主要优势种群林分中层与林分上层空间分布格局及树种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水曲柳红松林中的红松种群和水曲柳种群在小尺度上为聚集分布的趋势,林分中层的红松种群尤为明显,椴树红松林中的红松和椴树种群在多个尺度上呈聚集分布。2个类型阔叶红松林中相同林层中红松种群与水曲柳种群、椴树种群总体上呈现不相关的空间关系,但不同林层的种群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水曲柳红松林中,林分上层中的红松与林分中层的红松在0 19 m的尺度内存在显著地负相关,在椴树红松林中不明显;林分上层水曲柳与林分中层水曲柳、林分上层椴树与林分中层椴树在小尺度上存在明显地负相关关系;林分上层的红松与林分中层的水曲柳及椴树都在较大尺度上存在显著负相关的空间关系,而林分中层的红松与林分上层的水曲柳、椴树的空间相关关系为不相关。
关键词
水曲柳红松林
椴树红松林
空间分布格局
空间关联性
Keywords
Fraxinus mandshurica-
pinus
koraiensis
forest
tilia
amurensis
-
pinus
koraiensis
forest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spatial correlation
分类号
S718.54 [农业科学—林学]
S791.247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灌木层及主要灌木种在椴树红松林养分循环中的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
10
3
作者
陈永亮
崔晓阳
祝宁
关继义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
出处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7-13,共7页
基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文摘
对原始椴树红松林中的灌木层及主要灌木种(毛榛子、溲疏和刺五加)的生物量、养分量、存留量、归还量、吸收量、循环速率等方面在林分的养分循环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灌木层虽在林分的养分循环中处于次要地位,但具有促使林分养分步入良性生物循环的重要作用。毛榛子和溲疏是该林分灌木中的优势或亚优势种,在养分循环中起着重要的或突出的作用,是重点保护的灌木种。刺五加在养分循环中存留养分比较多,归还养分比较少,虽然消耗地力却是具有药用的灌木种,对它应既维持又要控制。
关键词
灌木
椴树红松林
养分循环
Keywords
Shrub
tilia
amurensis
pinus
koraiensis
forest
Nutrient cycling
分类号
S718.554.2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紫椴枝条的分解实验
4
作者
代力民
徐振邦
陈华
陈高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54-858,共5页
基金
国家 973资助项目 ( G1 9990 4 34 0 7-1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资助项目 ( KZCX2 -4 0 6 -1 -3)
文摘
研究了长白山北坡椴树 ( Tilia amurensis)枝条的分解进程。实验结果揭示 ,分解率是与各实验地的植被类型 ,海拔 ,生长季月平均大于 5℃的积温等密切相关。其枝条分解的保存率 ( Y)与分解年龄 ( x)的相关 ,可用指数模型 :Y=e- kx来拟合。在红松阔叶混交林 ,红松针叶混交林 ,岳桦云冷杉林及岳桦林中椴树枝条分解常数 K分别为 -0 .1 6 8与 -0 .1 2 7,-0 .1 0 2和 -0 .0 94。枝条原重量 5 0 %的分解年龄在上述 4个森林中分别是 4 ,5 ,6和 7a。实验还指出 ,在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皆伐迹地的实验条件下适当的蔽荫和浇水对分解有正面影响 ,而且 ,枝条的分解率主要是以长白山不同海拔植被类型的温度条件而转移 。
关键词
长白山
红松阔叶混交林
紫椴枝条
分解实验
枝条分解
凋落物
Keywords
tilia
amurensis
decomposition of lime branches
Korean pine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椴树落叶松人工混交林的研究
被引量:
6
5
作者
史凤友
陈喜全
陈乃全
白玉刚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
吉林省白石山林业局
出处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S1期45-53,共9页
文摘
本文通过对椴树(Tilia amurensis Rupr.)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混交林生长和种间关系研究,肯定了营造椴、落混交林是成功的,合理混交能促进椴树和落叶松生长。在林龄24年生时,椴、落混交比为1∶3和2∶3林分蓄积量略高于落叶松纯林;3∶3的则比落叶松纯林低8%。在三种混交比中,以2∶3椴树分叉率最低;3∶3椴树Ⅰ级木比例最大,且分布均匀。椴树10—24年生适宜庇阴度为1.3—1.6。初始间伐年龄为12 a,间伐间隔期以6—7 a为宜,
关键词
椴树
落叶松
混交林
生长
经营管理
Keywords
tilia
amurensis
Larix olgensis
mixed
forest
Growth
Management
分类号
S7 [农业科学—林学]
全文增补中
题名
紫椴造林实验
被引量:
1
6
作者
王伟
樊延英
机构
黑龙江省山河屯林业局
黑龙江省桦南林业局
出处
《林业勘查设计》
2012年第3期73-74,共2页
文摘
本试验对紫椴造林技术进行了初步实验,试验考虑坡位、纯林或者混交林及造林密度3个因素对紫椴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营造紫椴混交林比纯林要好;紫椴在山中下坡生长较好,是造林的理想地段。
关键词
紫椴
造林
密度
坡位
混交林
Keywords
tilia
amurensis
forest
ation
Density
Slope Position
mixed
forest
分类号
S725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工针阔混交林枯落物的分解动态
被引量:
6
7
作者
孙景波
孙禄瑞
王春
吴江
卢正茂
机构
辽宁省国营东港市林场
丹东市林业局
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
出处
《防护林科技》
2009年第2期19-20,26,共3页
文摘
依据日本落叶松与紫椴混交林及日本落叶松纯林的枯落物分解试验结果,2种林型枯落物失质率均以枯叶>枯枝,7—8月失质率最大,并表现了慢—快—慢的节奏;2种林型的失质率为混交林>纯林;不同林型的分解速度为紫椴阔叶林>日落紫椴混交林>日本落叶松纯林;不同树种营养元素释放率以阔叶树种>针叶树种。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紫椴
混交林
枯落物
分解动态
Keywords
Larix kaempferi
tilia
amurensis
mixed
forest
litter
decomposition dynamics
分类号
S718.55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工针阔混交林的综合评价
8
作者
伊品
吴江
于恩国
机构
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
辽宁省凤城边沟林场
出处
《防护林科技》
2014年第1期35-36,79,共3页
文摘
通过对红松、落叶松分别与紫椴混交的林型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宽带状混交的林分生长表现优于窄带状混交的林分,混交林生物量大于纯林,针阔混交林综合效益明显;混交林物种丰富度的种类、数量都远远高于纯林;混交林中物种多样性复杂,土壤营养含量丰富,能加快枯落叶的分解速度,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加速营养元素的释放量。
关键词
红松
日本落叶松
紫椴
混交林
综合评价
Keywords
pinus
koraiensis
Larixspp.
Ti1ia
amurensis
mixed
forest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分类号
S725.2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红松和紫椴个体生长的影响因素
张萌
范秀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2种类型阔叶红松林优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
赵中华
惠刚盈
胡艳波
周红敏
张连金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灌木层及主要灌木种在椴树红松林养分循环中的地位与作用
陈永亮
崔晓阳
祝宁
关继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紫椴枝条的分解实验
代力民
徐振邦
陈华
陈高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椴树落叶松人工混交林的研究
史凤友
陈喜全
陈乃全
白玉刚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
6
全文增补中
6
紫椴造林实验
王伟
樊延英
《林业勘查设计》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人工针阔混交林枯落物的分解动态
孙景波
孙禄瑞
王春
吴江
卢正茂
《防护林科技》
2009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人工针阔混交林的综合评价
伊品
吴江
于恩国
《防护林科技》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