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9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仿生态条件下星洲红鱼(Singapore red tilapia)和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和肌肉营养特性的比较研究
1
作者 林祥日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1-149,共9页
为比较星洲红鱼(Singapore red tilapia)和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生长和肌肉营养特性,实验利用两种鱼的不同体色将其混养在同一池塘中,在相同的环境条件和养殖管理下研究其生长特性,并分析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两种罗... 为比较星洲红鱼(Singapore red tilapia)和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生长和肌肉营养特性,实验利用两种鱼的不同体色将其混养在同一池塘中,在相同的环境条件和养殖管理下研究其生长特性,并分析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两种罗非鱼生长在前60 d无差异,60 d后星洲红鱼的体长、体质量日增长和特定生长率均大于奥尼罗非鱼,且差异显著(P<0.05)。据此得到了星洲红鱼和奥尼罗非鱼的体长(L)、体质量(W)生长与养殖天数(d)的回归方程。星洲红鱼含肉率高于奥尼罗非鱼9.65%(P<0.05),肌肉水分高于奥尼罗非鱼,蛋白质、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均低于奥尼罗非鱼,其中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他不显著。两种罗非鱼肌肉的氨基酸组成全面,氨基酸组成均符合FAO/WHO的理想模式,除精氨酸含量有差异外,其他氨基酸含量稍有差异但不显著。星洲红鱼和奥尼罗非鱼肌肉EAA/TAA、EAA/NEAA、DAA/TAA和EAAI分别为41.04%和40.95%,70.00%和69.34%,40.71%和39.08%,67.46%和67.08%,差异不显著。星洲红鱼、奥尼罗非鱼肌肉∑SFA和∑UFA分别为28.03%和28.60%,63.87%和61.38%,各脂肪酸含量除C14:0和C18:2外,其他含量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星洲红鱼和奥尼罗非鱼生长快、营养丰富、食用价值高,是优质淡水鱼类养殖品种,其中星洲红鱼含肉率高,生长快,养殖效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洲红鱼(Singapore red tilapia) 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生长 肌肉营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简达气单胞菌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6
2
作者 杨宁 姜芳燕 +1 位作者 黄海 焦健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3-88,共6页
从患病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体内分离得到细菌NL05,通过回归感染试验确定NL05为致病菌,并测出NL05对罗非鱼的半致死量(LD50)为1×103 CFU/g。结合细菌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指标和16S r RNA基因同源分析,鉴定NL05为简达气单胞菌(... 从患病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体内分离得到细菌NL05,通过回归感染试验确定NL05为致病菌,并测出NL05对罗非鱼的半致死量(LD50)为1×103 CFU/g。结合细菌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指标和16S r RNA基因同源分析,鉴定NL05为简达气单胞菌(Aeromonas jandaei)。形态学观察发现,NL05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生理生化试验中麦芽糖、甘露醇、葡萄糖、水杨素、硫化氢等13种指标为阳性,蔗糖、阿拉伯糖、木糖、肌醇、卫矛醇等10种指标为阴性。药敏试验显示,NL05对奥复星、丙氟哌酸、丁胺卡那霉素、多粘菌素B、氟哌酸、利福平、洁霉素等13种抗生素敏感,对阿奇霉素、菌必治、卡那霉素、链霉素、美满霉素5种抗生素中介,对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恩诺沙星、复方新诺明、甲氧苄啶等13种抗生素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简达气单胞菌 致病性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罗罗非鲫(Tilapia nilotia)仔鱼前期器官发育与分化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5
3
作者 赵宝生 孙建富 毕宁阳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21-2,共1页
本文报道了尼罗罗非鲫发育到仔鱼前期器官发育与分化的研究结果。其中,消化管、肝脏、胰脏、胆囊、鳔、眼和鳃等的发育已达到最后阶段的造型,分化程度较高。胸腺、甲状腺、肾脏仍属器官原基,分化水平较低。口中孵化的方式对眼的分化有... 本文报道了尼罗罗非鲫发育到仔鱼前期器官发育与分化的研究结果。其中,消化管、肝脏、胰脏、胆囊、鳔、眼和鳃等的发育已达到最后阶段的造型,分化程度较高。胸腺、甲状腺、肾脏仍属器官原基,分化水平较低。口中孵化的方式对眼的分化有一定影响。直到仔鱼前期末,消化管和消化腺没有实质性变化。但胃,肠内出现许多大的卵黄颗粒。在这一阶段,性腺增大十分明显,且被毛细血管及血岛将组织分成许多小叶。性腺的迅速发育与卵黄快速吸收和利用可能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器官 发育 分化 尼罗罗非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Tilapia)鱼皮提取明胶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位绍红 吴靖娜 许永安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69,共9页
以罗非鱼(Tilapia)鱼皮为原料,分别用碱法、酸法、酶法进行前处理,对3种方法的提取效果进行比较,筛选出最佳水解方法为酶法。优化了酶法处理后的漂白、熬胶工艺,获得鱼皮提取明胶的最佳工艺。结果显示,前处理采用0.2%的混合酶,调p H值至... 以罗非鱼(Tilapia)鱼皮为原料,分别用碱法、酸法、酶法进行前处理,对3种方法的提取效果进行比较,筛选出最佳水解方法为酶法。优化了酶法处理后的漂白、熬胶工艺,获得鱼皮提取明胶的最佳工艺。结果显示,前处理采用0.2%的混合酶,调p H值至3.5,于40℃水浴中酶水解鱼皮1 h,用6%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氧化漂白3 h,再用1.5%草酸溶液进行还原漂白45 min。控制p H值为5?6,分3次熬胶,每次分别将水浴加热升温至60℃、65℃、70℃,各加热2 h,过滤后将3次胶液合并,在真空度不低于500 mm Hg,温度不超过60℃的情况下浓缩至20%左右。然后在60℃的鼓风干燥箱干燥至明胶含水量14%以下,经粉碎机粉碎,即可得成品明胶。该工艺产品得率19.93%(湿基)、粘度13.1 m Pa·s、凝胶强度1034.3 g/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鱼皮 明胶 粘度 凝胶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不同月龄数量性状遗传力估计 被引量:9
5
作者 唐瞻杨 陈文治 +6 位作者 罗永巨 梁军能 郭忠宝 钟欢 谭芸 甘西 贺融兴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80-1185,共6页
采用不平衡巢式配对的技术,构建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半同胞家系30个,估计尼罗罗非鱼数量性状的遗传力。分别对3、4、5月龄的所有家系的家系个体的体重、全长、体长、头长、躯干长、体高、尾柄长、尾柄高及体宽共9个数量性状进... 采用不平衡巢式配对的技术,构建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半同胞家系30个,估计尼罗罗非鱼数量性状的遗传力。分别对3、4、5月龄的所有家系的家系个体的体重、全长、体长、头长、躯干长、体高、尾柄长、尾柄高及体宽共9个数量性状进行测量,运用半同胞组内相关法估计尼罗罗非鱼3、4、5月龄数量性状的遗传力。结果表明,3月龄尼罗罗非鱼数量性状遗传力的估计值较大为0.73—0.21,4月龄尼罗罗非鱼数量性状遗传力的估计值为0.21—0.06,5月龄尼罗罗非鱼数量性状遗传力的估计值为0.25—0.05,尼罗罗非鱼各性状的遗传力随着月龄增长而减小,遗传力在3月龄最高,4月龄和5月龄较低并接近。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尼罗罗非鱼选择育种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全同胞家系 数量性状 遗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Sarotherodon(Tilapia)nilotica内耳的形态观察
6
作者 蔡仲希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2年第4期52-60,共9页
尼罗罗非鱼内耳的形态:其中有骨迷路组成骨块;膜迷路半规管和耳石器官的组成、大小、形状;三块耳石的大小和形状;壶腹脊和听斑的形状、位置;膜迷路上皮细胞、壶腹脊和听斑中的感觉毛细胞、支持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
关键词 罗非鱼 内耳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内陆水域常见野生罗非鱼的种群结构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乔梁 吴志强 +5 位作者 刘昊 黄亮亮 何佳洋 李育森 宋韵涛 衷英杰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333,共10页
【目的】准确掌握广西内陆水域常见野生罗非鱼的种群结构与分布特征,为保护广西水域的生物多样性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2023年2月—2024年1月,在广西内陆水域29个采样点采集3种常见野生罗非鱼,带回实验室测量其全长、体长及体质量... 【目的】准确掌握广西内陆水域常见野生罗非鱼的种群结构与分布特征,为保护广西水域的生物多样性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2023年2月—2024年1月,在广西内陆水域29个采样点采集3种常见野生罗非鱼,带回实验室测量其全长、体长及体质量等生物学指标,并解剖取出性腺鉴定雌雄及判断性腺发育分期,依据鳞片判断其年龄,然后通过Excel 2020、Origin 8.0和ArcGIS 10.8等统计分析3种罗非鱼的分布特征及种群结构,包括体长与体质量分布、年龄结构及性别比构成等。【结果】共采集到罗非鱼2648尾,其中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745尾、齐氏罗非鱼(Coptodon zillii)1379尾、伽利略罗非鱼(Sarotherodon galilaeus)524尾。齐氏罗非鱼的体型整体上小于尼罗罗非鱼和伽利略罗非鱼,3种罗非鱼基本上都处于匀速生长状态,肥满度均>1.00,各采样点的罗非鱼生长状况良好。尼罗罗非鱼和齐氏罗非鱼在广西内水域中基本上处于低龄化;伽利略罗非鱼年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特征,高龄个体主要出现在红水河及西江下游,而左江、右江和独流入海河流主要分布低龄个体。广西内陆水域3种常见野生罗非鱼整体上呈雌性个体多于雄性个体的特点,个别水系表现为雄性个体多于雌性个体。尼罗罗非鱼主要分布在广西南部,桂北地区分布较少;齐氏罗非鱼在广西内陆水域到处可见;伽利略罗非鱼主要分布在红水河及西江干流一带,在南流江也有分布。【结论】尼罗罗非鱼和齐氏罗非鱼已入侵广西全境水域,伽利略罗非鱼在广西大部分水系也有分布,且其驯化程度可在桂北地区自然越冬,严重影响当地水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因此,今后要高度重视罗非鱼等外来鱼类入侵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加强监测与防控的系统性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制止罗非鱼不断北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种群结构 分布特征 广西内陆水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热处理与谷蛋白添加对罗非鱼肌原纤维蛋白凝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家会 房佳琪 +1 位作者 杨维 夏光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3,共9页
为探索真空热处理与谷蛋白对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凝胶性能的影响,实验以罗非鱼MP为原料,以质构、持水、分子间作用力等为指标研究了真空热处理与谷蛋白添加对罗非鱼MP凝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浴条件下,加入0.7%的... 为探索真空热处理与谷蛋白对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凝胶性能的影响,实验以罗非鱼MP为原料,以质构、持水、分子间作用力等为指标研究了真空热处理与谷蛋白添加对罗非鱼MP凝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浴条件下,加入0.7%的谷蛋白显著提高了MP的硬度、凝胶强度。微观结构结果表明谷蛋白使MP凝胶网络趋于平整,孔洞减小,有利于凝胶的形成。与水浴加热相比,经过一段式真空热处理1 h后,MP凝胶的内聚性、弹性、凝胶强度显著提高,真空热处理2 h后,MP凝胶的内聚性与凝胶强度进一步提高。另外,真空热处理和谷蛋白添加改善了MP凝胶的水分状态,T22固定水的含量下降,同时T22固定水与T23自由水的迁移受到限制,使凝胶内水分趋于稳定。分子间作用力结果显示,离子键与疏水相互作用增强,促进了MP的凝胶化。综上所述,真空加工和谷蛋白添加促使MP结构伸展,形成更加致密的三维凝胶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肌原纤维蛋白 凝胶 真空热处理 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全琛宇 周英宁 +11 位作者 蒲婵娟 陈婷婷 许心婷 卢冰霞 许艺兰 赵硕 杨讯业 段群棚 秦毅斌 李斌 陈忠伟 何颖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93-2903,共11页
【目的】掌握广西地区无乳链球菌流行规律和耐药特征,为罗非鱼健康养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广西贵港市、北海市、玉林市罗非鱼养殖场病鱼肝脏、脾脏、脑等组织作为样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通过对分离菌株形态观察及16S rRNA测序分... 【目的】掌握广西地区无乳链球菌流行规律和耐药特征,为罗非鱼健康养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广西贵港市、北海市、玉林市罗非鱼养殖场病鱼肝脏、脾脏、脑等组织作为样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通过对分离菌株形态观察及16S rRNA测序分析进行病原鉴定;利用PCR方法检测各分离菌株血清型、主要毒力基因,并采用K-B法检测其耐药性。【结果】共分离38株链球菌,分离菌株在血平板上形成乳白色圆形、具备溶血环的小菌落;革兰染色为阳性,呈典型短链状,经鉴定均为Ⅰa型无乳链球菌;分离菌株均能扩增出毒力基因sodA、cylE、gapC、bac和bca,但未能扩增出毒力基因scpB;38株分离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敏感性较低,对阿米卡星耐药率达到85%以上;分离菌株对β-内酰胺类药物敏感性较高,对青霉素G、头孢哌酮敏感性达100%。38株分离菌中有23株分离菌株呈多重耐药性,耐药数量为3~10重,其中4重及以上为13株,占总分离菌株的34.21%。【结论】广西地区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临床菌株主要血清型为Ⅰa型,其主要毒力基因为sodA、cylE、gapC、bac和bca;分离菌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提示避免使用该类药物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血清型 毒力基因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奥罗非鱼脆化前后品质特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梅 覃静凯 +4 位作者 杨子毅 覃忠意 周杰 姜洁群 刘小玲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5-303,共9页
以吉奥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普通吉奥罗非鱼(Normal tilapia,NT)与脆化后吉奥罗非鱼(Crisp tilapia,CT)的营养成分、热力学性质、微观结构、质构特性及感官品质的差异分析,为脆化罗非鱼找准有... 以吉奥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普通吉奥罗非鱼(Normal tilapia,NT)与脆化后吉奥罗非鱼(Crisp tilapia,CT)的营养成分、热力学性质、微观结构、质构特性及感官品质的差异分析,为脆化罗非鱼找准有效开发利用方向。结果显示,CT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NT(P<0.05),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别比NT高14.99%和61.48%。与NT相比,脆化后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提升(P<0.05),肌原纤维蛋白、基质蛋白和胶原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10.77%、8.65%和51.15%。CT中共检出19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为1.63:1.20:1。CT的冰点为-0.81℃,低于NT的-0.73℃,且蛋白质变性过程热焓比NT高21.48%;CT的肌纤维结构更紧实致密,质构特性表明CT的硬度、胶粘性和咀嚼性显著高于NT(P<0.05);脆化后鱼肉整体感官品质提高了23.84%。研究表明吉奥罗非鱼脆化后,肌肉组成及品质指标均发生不同程度改变,是吉奥罗非鱼营养价值及肉质口感提升的关键因素。综上,CT不仅在营养价值上展现出显著优势,同时在质构特征和感官质地上优于NT,为脆肉罗非鱼的加工利用和市场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肉罗非鱼 蛋白质组成 热特性 微观结构 质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质谱结合分子网络技术在鱼体恩诺沙星及其转化产物分析中的应用
11
作者 朱磊 方龙香 +4 位作者 李丹丹 胡庚东 裘丽萍 孟顺龙 宋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1-749,共9页
为了识别养殖行业中常用抗生素恩诺沙星在复杂生物介质环境中的转化产物,本研究通过结合恩诺沙星的质谱裂解规律以及高分辨率的一级和二级质谱数据,构建分子网络并对其中具有相似结构的分子簇及主要化合物的结构进行确证,从而识别并鉴... 为了识别养殖行业中常用抗生素恩诺沙星在复杂生物介质环境中的转化产物,本研究通过结合恩诺沙星的质谱裂解规律以及高分辨率的一级和二级质谱数据,构建分子网络并对其中具有相似结构的分子簇及主要化合物的结构进行确证,从而识别并鉴定了罗非鱼不同组织部位的恩诺沙星转化产物,并进一步探讨了恩诺沙星生物转化的活性位点。结果表明:采用分子网络技术,在罗非鱼不同组织中成功识别出10种可能的恩诺沙星转化产物,其中所有组织中均发现环丙沙星的存在。恩诺沙星的喹诺酮环和哌嗪环是潜在的转化位点,因此罗非鱼的生物转化过程主要是发生在喹诺酮环(4种)与哌嗪环(6种)上的反应。研究表明,高分辨率质谱结合分子网络技术为恩诺沙星转化产物的识别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为抗生素类新污染物在多介质环境中的识别与溯源提供重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网络 转化产物 恩诺沙星 罗非鱼 产物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热条件下罗非鱼肌原纤维蛋白的体外消化特性
12
作者 付子睿 黄卉 +6 位作者 岑剑伟 郝淑贤 相欢 陈胜军 魏涯 胡晓 李春生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46-154,共9页
罗非鱼营养丰富,是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为了解不同加热方式对鱼肉品质及蛋白吸收的影响,本研究采用100℃汽蒸5 min、500 W微波5 min及160℃烤制8 min 3种热加工方式对罗非鱼进行处理,对加热后罗非鱼肌原纤维蛋白含量、二级结构以及蛋白... 罗非鱼营养丰富,是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为了解不同加热方式对鱼肉品质及蛋白吸收的影响,本研究采用100℃汽蒸5 min、500 W微波5 min及160℃烤制8 min 3种热加工方式对罗非鱼进行处理,对加热后罗非鱼肌原纤维蛋白含量、二级结构以及蛋白氧化指标进行测量,并对罗非鱼肌原纤维蛋白进行体外消化模拟,对其消化率、水解度、肽段分布、氨基酸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热处理导致了蛋白发生不同程度热变性,溶解度降低,氢键被破坏,α-螺旋占比显著下降,β-折叠占比显著上升(P<0.05)。其中汽蒸组蛋白含量显著低于烤制和微波组,烤制组蛋白氧化程度明显高于汽蒸和烤制组(P<0.05)。体外消化实验表明,胃消化阶段,烤制组和微波组的消化率相接近,显著高于汽蒸和生鲜组(P<0.05);在肠消化阶段,汽蒸、烤制、微波组水解度显著高于生鲜组(P<0.05),同时,游离氨基酸和小分子肽含量显著升高(P<0.05),其中热处理组精氨酸(Arg)、赖氨酸(Lys)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能够提高其抗氧化能力。综上所述,热处理不仅促进了肌原纤维蛋白的消化和游离氨基酸的释放,而且改善了罗非鱼消化产物的生物活性功能。其中,在烤制加工时,轻度氧化会引起蛋白质结构的轻微改变和部分解折叠,从而增强其蛋白酶敏感性,造成烤制热加工的消化率相比于其他方式略有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热加工 肌原纤维蛋白 氧化 蛋白结构 消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脆化处理对罗非鱼肌肉品质调控作用
13
作者 闫竣萌 肖斯立 +5 位作者 刘巧瑜 白卫东 吴霆 王青秀 杨灵 欧柏桥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76-85,共10页
本研究通过感官评价、理化指标测定、微观结构观察和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结构分析,系统评估脆化天数对罗非鱼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脆化时间的延长,罗非鱼肌肉硬度、弹性、胶黏性和咀嚼性均显著提高(P<0.... 本研究通过感官评价、理化指标测定、微观结构观察和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结构分析,系统评估脆化天数对罗非鱼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脆化时间的延长,罗非鱼肌肉硬度、弹性、胶黏性和咀嚼性均显著提高(P<0.05)。持水性显著提高6.47%(脆化90 d),水分分布显示自由水比例下降,结合水比例上升(P<0.05)。微观结构观察表明,延长脆化时间导致肌纤维连接更加紧密,结缔组织和胶原纤维显著增生(P<0.05)。在MP结构中,总巯基含量显著下降,疏水性显著增加,α-螺旋相对含量显著减少,β-折叠相对含量显著增加(P<0.05),荧光强度降低且发射波长出现蓝移。SDS-PAGE分析显示,脆化处理导致MP中MHC、AC和TM条带表达减弱,并伴随高分子聚集体生成。相关性分析表明,肌肉结合水比例,结缔组织增生,蛋白质疏水相互作用力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与肌肉品质(硬度、弹性、胶黏性、咀嚼性)呈正相关。综上,脆化90 d的罗非鱼肌肉在感官特性、质构和水分分布方面表现最佳,因此建议90 d作为脆化生产加工的推荐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化处理 罗非鱼 肌肉品质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床覆盖率对罗非鱼摄食率及生长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张雨欣 温亚军 +2 位作者 黄祎宁 郝彦菊 申旭红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98,共7页
为探究鱼菜共生系统中不同水蕹菜(Ipomoea aquatica)浮床覆盖率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摄食率、生长性能的影响,设计对照组,水蕹菜覆盖率为0%(C_(0)),鱼菜共生组,水蕹菜覆盖率分别为20%(C_(2))、30%(C_(3))和40%(C_(4)),每组3... 为探究鱼菜共生系统中不同水蕹菜(Ipomoea aquatica)浮床覆盖率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摄食率、生长性能的影响,设计对照组,水蕹菜覆盖率为0%(C_(0)),鱼菜共生组,水蕹菜覆盖率分别为20%(C_(2))、30%(C_(3))和40%(C_(4)),每组3个重复,每7 d作为1个周期,计算罗非鱼摄食率,饲养35 d后,计算各组罗非鱼的生长指标和测定血清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第7天、第14天,各组摄食率差异不显著(P>0.05);第21天,鱼菜共生组的摄食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第28天、第35天,各组摄食率表现为C_(4)组>C_(3)组>C_(2)组>C_(0)组(P<0.05)。试验结束时,鱼菜共生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随着浮床覆盖率提升,各组罗非鱼体重增长率、体重特定增长率增大,血清抗氧化酶(CAT、GSH-PX)活力增强,总抗氧化能力(T-AOC)增大,丙二醛(MDA)含量降低。综合各组罗非鱼摄食率及生长性能,可以认为试验范围内,40%浮床覆盖率组养殖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菜共生 浮床覆盖率 罗非鱼 摄食率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吉富罗非鱼鳃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15
作者 李若汐 励翔 +5 位作者 林翰翔 赖鸿伟 陆颖 许强华 陈良标 周艳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79-1889,共11页
【目的】筛选出低温敏感型和低温耐受型吉富罗非鱼的鳃组织差异表达蛋白(DEPs),为揭示罗非鱼低温耐受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培育低温抗性罗非鱼新品种(系)提供基础遗传资料。【方法】采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结... 【目的】筛选出低温敏感型和低温耐受型吉富罗非鱼的鳃组织差异表达蛋白(DEPs),为揭示罗非鱼低温耐受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培育低温抗性罗非鱼新品种(系)提供基础遗传资料。【方法】采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对低温胁迫前后的吉富罗非鱼鳃组织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根据差异倍数(Fold Change)>1.3且P<0.05的筛选标准筛选出DEPs,然后进行GO功能注释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验证。【结果】共鉴定出6603个蛋白,其中746个为DEPs(432个呈上调表达,314个呈下调表达)。GO功能注释分析发现,746个DEPs在生物学过程(BP)、细胞组分(CC)和分子功能(MF)三大功能类别中共注释到4772条GO功能条目。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746个DEPs分别富集到五大KEGG信号通路类别的31个亚群中,其中,免疫系统富集到115个DEPs(占15.4%),信号转导富集到88个DEPs(占11.8%),全局及概览图谱富集到75个DEPs(占10.1%);从富集程度来看,746个DEPs主要富集在肠道IgA免疫网络、造血细胞系、核糖体、补体和凝血级联反应等15条KEGG信号通路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包括C3、C5在内的多个关键基因在低温耐受型吉富罗非鱼鳃组织中均呈明显下调表达趋势,尤其是C1qrs、CD59、C3、C5、C6和Vtn等基因的表达极显著下调(P<0.01)。【结论】低温胁迫后吉富罗非鱼鳃组织中的DEPs主要富集在肠道IgA免疫网络、造血细胞系及补体和凝血级联反应等与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糖类代谢和脂质代谢相关的信号通路上,即鱼类免疫系统受抑制,对外界不利因素的抵抗能力下降,是低温环境胁迫下罗非鱼大批量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低温胁迫 差异表达蛋白(DEPs) 蛋白质组学 iTRAQ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中国罗非鱼潜在入侵区预测
16
作者 陈灵芝 钟亚娜 +1 位作者 冯程 颜云榕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108,共11页
罗非鱼作为中国引入的重要经济鱼类,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和资源利用能力。其入侵潜力对本土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而未来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了罗非鱼入侵防治工作的复杂性。选取中国华南地区广泛分布的3种罗非鱼−尼罗罗... 罗非鱼作为中国引入的重要经济鱼类,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和资源利用能力。其入侵潜力对本土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而未来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了罗非鱼入侵防治工作的复杂性。选取中国华南地区广泛分布的3种罗非鱼−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莫桑比克罗非鱼(O.mossambicus)及齐氏罗非鱼(Coptodon zillii),结合MaxEnt模型与CMIP6气候模型数据,对3种时间跨度(当前、2041—2060年、2081—2100年)和4种情景(SSP126、SSP245、SSP370、SSP585)下罗非鱼的潜在入侵区域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广东和广西是罗非鱼入侵治理的重点区域;2)未来罗非鱼潜在高风险入侵区面积有增加的趋势;3)罗非鱼潜在高风险入侵区有向高纬度迁移的趋势;4)冬季温度和降水的协同作用是导致罗非鱼高风险入侵区面积扩增的主要环境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入侵物种 物种分布 MaxEnt模型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涂膜剂对冷藏罗非鱼片肌原纤维蛋白理化特性及熟化鱼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游刚 谢福瑜 +7 位作者 蓝曼宁 黄晓雯 王昌宇 陈小芳 彭家俊 罗珍玲 黄一支 牛改改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1-300,共10页
为探究复合涂膜剂对冷藏罗非鱼片品质的影响,本文研究了冷藏(4℃)过程中(0、2、4、6、8 d)茶多酚-壳聚糖(T-Ch)/茶多酚-海藻酸钠(T-SA)复合涂膜剂对鱼片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理化性质(溶解度、浊度、总疏基/活性巯基、... 为探究复合涂膜剂对冷藏罗非鱼片品质的影响,本文研究了冷藏(4℃)过程中(0、2、4、6、8 d)茶多酚-壳聚糖(T-Ch)/茶多酚-海藻酸钠(T-SA)复合涂膜剂对鱼片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理化性质(溶解度、浊度、总疏基/活性巯基、Ca^(2+)-ATPase活性和表面疏水性)及熟化鱼肉品质变化(红外光谱、凝胶形成作用力、质构、体外消化性和感官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涂膜剂均能减缓冷藏鱼片MP溶解度、总巯基/活性巯基含量、Ca^(2+)-ATPase活性的降低幅度,减缓MP浊度和表面疏水性的增加幅度,延缓冷藏鱼肉MP变性聚集,改善冷藏鱼片品质。其中T-Ch处理对MP溶解性、活性巯基、表面疏水性和Ca^(2+)-ATPase活性的维持效果优于T-SA处理,而T-SA处理则可较好保持MP的总巯基含量。尽管涂膜剂处理降低了冷藏后熟化鱼肉消化率,但涂膜处理增加鱼肉MP的疏水作用力和二硫键含量,增强鱼肉凝胶特性,改善鱼肉感官特性和质构劣化程度,且T-Ch处理效果由于T-SA处理。因此,复合涂膜剂处理能够有效延缓冷藏鱼片品质下降,提高其保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片 复合涂膜剂 冷藏 肌原纤维蛋白 品质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低温蒸煮罗非鱼片冻藏期间品质与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辰晏 廖添洪 +1 位作者 吉宏武 张迪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8-55,共8页
为探究真空低温蒸煮(sous-vide,SV)罗非鱼片在冻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将常压高温蒸煮处理(TH)罗非鱼片作为对照组,以水分含量、质构、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值、pH、肌原纤维蛋白二级结构和三级结... 为探究真空低温蒸煮(sous-vide,SV)罗非鱼片在冻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将常压高温蒸煮处理(TH)罗非鱼片作为对照组,以水分含量、质构、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值、pH、肌原纤维蛋白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等为指标,分析在-18℃冻藏120 d对真空低温蒸煮罗非鱼片品质特性和肌原纤维蛋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藏120 d后,SV组罗非鱼片的水分含量损失2.26%,低于TH组的3.61%;与TH组相比,SV组的罗非鱼片在冻藏过程中一直维持着优于TH组的硬度、弹性和咀嚼性;TH组的菌落总数、TVB-N、pH和硫代巴比妥酸值都显著高于SV组(P<0.05)。肌原纤维蛋白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冻藏过程中,SV组的总巯基含量、二级结构的α-螺旋比例与内源荧光强度都高于TH组,冻藏120 d后表面疏水性的升高较TH组低9.31%。综上所述,冻藏时间的延长会加剧罗非鱼片品质的劣变,其中SV组品质的劣变程度弱于TH组。该研究结果可为罗非鱼片预制食品的发展和冻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低温蒸煮 冻藏 罗非鱼片 品质特性 肌原纤维蛋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制粒温度熟化软颗粒饲料品质分析及其对罗非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刘砾 潘文静 +4 位作者 方玉芬 刘浩 向宇欣 万蒙 祝爱侠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50,共6页
试验旨在测定不同制粒温度熟化软颗粒的饲料品质及其对罗非鱼生长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在固定其他加工工艺参数的条件下,通过设置不同的制粒温度(90、100、110、120、130℃)制备熟化软颗粒饲料,测定不同制粒温度对熟化软颗... 试验旨在测定不同制粒温度熟化软颗粒的饲料品质及其对罗非鱼生长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在固定其他加工工艺参数的条件下,通过设置不同的制粒温度(90、100、110、120、130℃)制备熟化软颗粒饲料,测定不同制粒温度对熟化软颗粒饲料品质及其对罗非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熟化软颗粒饲料的制粒温度为130℃时,熟化软颗粒的内聚性为0.4、黏度为1032.01 cP、硬度为2508.48 g、下沉速度为8.22 cm/s、溶失率为8.83%、淀粉糊化度为80%。随着制粒温度的升高,罗非鱼的末重、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逐渐提高,并在130℃达到最大值(P>0.05)。研究表明,当制粒温度为130℃时,罗非鱼熟化软颗粒饲料的综合品质较好,罗非鱼的生长性能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制粒温度 熟化软颗粒饲料 饲料品质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鱼皮和鱼鳞胶原三肽的制备及其贮藏特性
20
作者 田顺风 董静文 +5 位作者 石径 马淑平 冯萌萌 罗永康 姜燕飞 赵春月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81-89,共9页
以罗非鱼冷冻湿鱼皮和干鱼鳞为原料制备胶原三肽,并结合电子舌和电子鼻技术对其理化性质及在不同温度下的贮藏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鱼鳞胶原三肽中的羟脯氨酸含量和总氮含量均显著高于鱼皮胶原三肽(P<0.05),鱼皮胶原三肽中<... 以罗非鱼冷冻湿鱼皮和干鱼鳞为原料制备胶原三肽,并结合电子舌和电子鼻技术对其理化性质及在不同温度下的贮藏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鱼鳞胶原三肽中的羟脯氨酸含量和总氮含量均显著高于鱼皮胶原三肽(P<0.05),鱼皮胶原三肽中<500Da肽段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鱼鳞胶原三肽(P<0.05)。在贮藏期间不同时间节点的2种胶原三肽的水分含量、总氮含量及羟脯氨酸含量变化均不显著,分子质量分布和三肽含量均较稳定,2种胶原三肽在贮藏期间颗粒状态无显著变化,复溶后溶液清澈透亮,鱼鳞胶原三肽在口感上更加偏咸偏苦,鱼皮胶原三肽在37℃条件下贮藏时白度显著降低(P<0.05),尤其是在贮藏3个月时其色泽感官评分最低。电子舌和电子鼻的分析结果显示,2种胶原三肽的主要味觉指标(鲜味、咸味和苦味)和气味响应值在贮藏期间基本无变化,且电子舌和电子鼻技术能较好地区分两种胶原三肽。不同时间节点的鱼鳞胶原三肽氨基酸组成无显著变化,鱼皮胶原三肽在37℃贮藏3个月时脯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鱼鳞胶原三肽对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显著大于鱼皮胶原三肽(P<0.05),表明鱼鳞胶原三肽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活性,且模拟胃肠消化前后鱼鳞胶原三肽的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无显著差异,而鱼皮胶原三肽在模拟胃肠消化后的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显著降低(P<0.05)。综上,2种胶原三肽的理化性质存在一定差异,鱼鳞胶原三肽有更好的贮藏稳定性,本研究可为充分利用罗非鱼加工副产物及开发高附加值的胶原三肽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胶原三肽 电子舌和电子鼻技术 分子质量分布 氨基酸组成 抗氧化活性 贮藏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