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1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stological changes after tibial lengthening with metaphyseal osteotomy in goats
1
作者 胡建 曾宪政 +1 位作者 李起鸿 柳凤轩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1993年第1期60-64,共5页
The histological changes after tibial lengthening with metaphyseal osteotomywere observed in 30 goats.It was found that(1)a slow lengthening rate of 1 mm/d couldenable the tissues to adapt the mechanical traction and ... The histological changes after tibial lengthening with metaphyseal osteotomywere observed in 30 goats.It was found that(1)a slow lengthening rate of 1 mm/d couldenable the tissues to adapt the mechanical traction and consequently increase thelengthening limitation;(2)the newly-formed bone in the lengthened area might be due to acombined osteogenesis of endochondral,intramembranous,and fibrous tissue ossification;and(3)the osteogenetic process could be distinguished into 3 stages as hemorrhage andorganization of the hematocele,callus formation,and remodelling of the newly-formedb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ia BONE LENGTHENING ANIMAL goa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UNILATERAL HOOKED-SULCATED EXTERNAL FIXATOR ON OSTEOMINED TIBIA
2
作者 段德宇 刘国平 +1 位作者 杜靖远 饶振玉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1998年第1期49-52,共4页
Four tibiae removed from 30-40 years males, who died of accidents in less than 12 hours, were os- teomized at medium part. Then these tibiae were fixed by an unilateral hooked-sulcated external fixator (UHSEF), and th... Four tibiae removed from 30-40 years males, who died of accidents in less than 12 hours, were os- teomized at medium part. Then these tibiae were fixed by an unilateral hooked-sulcated external fixator (UHSEF), and the bone-fixator system was used as a model of external fixation of tibial fracture. The axial compression, distraction, torsion, antero-posterior and lateral bending rigidly and the strain of the pins were determined in this system. Based on the results, we foun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figuration of four paralled pins, the rigidity of the fan-like configuraton didn’t decrease significantly if the angle between lateral and medium pins was less than 45’. But the reverse was true when the frame separation increased from 5 to 8 cm. What’ more, the pin strain decreased if the rigidity of the system was improved. These data provided a theoretical basis of biomechanic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UHSE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ia external fixator biomechan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七味归芍合剂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术后气滞血瘀证临床观察
3
作者 赵国育 赵光辉 +4 位作者 陈星 熊恒 曾招升 李俊宇 于其华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5年第1期162-167,共6页
目的:探讨十七味归芍合剂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术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太和中医院骨伤科2022年10月—2023年9月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经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 目的:探讨十七味归芍合剂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术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太和中医院骨伤科2022年10月—2023年9月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经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在术后予以术后的基础治疗,并给予西医药物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相同基础治疗条件上给予服用十七味归芍合剂进行治疗,每组疗程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骨代谢指标及骨痂评分的变化,评估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观察指标:VAS、血清骨代谢指标及骨痂评分水平大致相同,P>0.05,所以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经过3个月的治疗,2组患者的VAS相较于治疗前有了明显的降低,特别是观察组的评分下降幅度比对照组更为显著,因此具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治疗后2组骨代谢指标及骨痂评分水平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有效率达到了93.33%,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七味归芍合剂能有效缓解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术后疼痛,促进骨折愈合,调节骨代谢,且临床效果优于基础西医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 十七味归芍合剂 骨折术后 气滞血瘀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髓内钉内固定术在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黄玉鹏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493-496,共4页
目的 比较不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濮阳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各40例。A组接受逆行髓内钉内固定术,B组接受交锁... 目的 比较不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濮阳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各40例。A组接受逆行髓内钉内固定术,B组接受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踝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3个月的临床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踝后足功能评分(AOFAS)评分均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 逆行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均可获得理想疗效,且应用逆行髓内钉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并能够加速踝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 逆行髓内钉固定术 交锁髓内钉固定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落回提取物、金霉素及其联合添加对蛋鸡后备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胫骨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祝凯 李兆勇 +3 位作者 刘婕 刘学峰 杨在宾 李会荣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9-106,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单独和联合添加博落回提取物、金霉素对0~17周龄蛋鸡生产性能、体重均匀度、屠宰性能和胫骨质量的影响,同时探讨博落回提取物替抗作用。选取健康1日龄海兰褐雌性雏鸡1440只,按照2×2析因设计,2个博落回提取物...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单独和联合添加博落回提取物、金霉素对0~17周龄蛋鸡生产性能、体重均匀度、屠宰性能和胫骨质量的影响,同时探讨博落回提取物替抗作用。选取健康1日龄海兰褐雌性雏鸡1440只,按照2×2析因设计,2个博落回提取物添加水平(不添加vs添加500 mg/kg),分别对应2个金霉素添加水平(不添加vs添加50 mg/kg)。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12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各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Ⅰ组)、基础日粮+500 mg/kg博落回提取物(Ⅱ组)、基础日粮+50 mg/kg金霉素(Ⅲ组)、基础日粮+500 mg/kg博落回提取物和50 mg/kg金霉素(Ⅳ组)。试验期17周龄,1~7 d饲喂基础日粮,8 d开始饲喂各自的育雏期试验料,7周龄和13周龄分别开始饲喂育成前期和育成后期试验料。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博落回提取物组试验全期的料重比降低了2.29%(P<0.05),金霉素组以及联合添加组对生产性能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添加博落回提取物提高了不同时间段以及全期的日增重和体重,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2)与对照组相比,博落回提取物组、金霉素组、联合添加组的标准差、变异系数以及屠宰性能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添加博落回提取物使6、12、17周龄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别降低了3.03%和4.70%、8.54%和7.98%、9.61%和11.62%,屠宰性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3)与Ⅰ组、Ⅱ组、Ⅲ组相比,Ⅳ组6周龄的胫骨强度显著提高(P<0.05),Ⅰ组、Ⅱ组、Ⅲ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博落回提取物组6、12、17周龄胫骨重和胫骨强度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使胫骨重分别提高了0.35%、6.09%、0.59%,胫骨强度分别提高了11.64%、6.41%、6.71%。综上所述,日粮添加博落回提取物可以提高体重和胫骨强度,降低料重比以及鸡群体重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金霉素和两者联合添加对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胫骨质量均无明显改善作用。因此,日粮中添加博落回提取物可以用来替代抗生素改善蛋鸡后备鸡生产性能和胫骨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落回提取物 金霉素 生产性能 标准差 变异系数 屠宰性能 胫骨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置碰撞中落地式油门踏板对驾驶员小腿损伤特征及保护
6
作者 康巍 王刚 +2 位作者 鞠春贤 王宇 郭建保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6,共8页
研究了Euro NCAP正面偏置碰撞工况中落地式油门踏板对驾驶员大腿及小腿产生的伤害机理,并制定了相应的腿部保护策略。对同一个平台上分别搭载悬挂式油门踏板和落地式油门踏板的2款车型,在整车碰撞过程中的脚部运动响应、伤害曲线特征进... 研究了Euro NCAP正面偏置碰撞工况中落地式油门踏板对驾驶员大腿及小腿产生的伤害机理,并制定了相应的腿部保护策略。对同一个平台上分别搭载悬挂式油门踏板和落地式油门踏板的2款车型,在整车碰撞过程中的脚部运动响应、伤害曲线特征进行分析研究;通过试验及有限元仿真分析,制定了相应的腿部保护策略;进行了整车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悬挂式油门踏板对小腿的伤害产生在小腿下部,伤害形式为脚掌外翻产生的X向弯矩;落地式油门踏板脚掌外翻幅度较小,产生的伤害在小腿上部和大腿部位,伤害形式为由小腿胫骨撞击仪表板产生的胫骨弯曲导致的小腿上部Y向弯矩和膝盖滑动位移。与优化前相比,落地式油门踏板优化后的保护策略,使膝盖滑动位移(D_(S))降低72.2%,小腿右上胫骨指数(TI)降低48.6%;相对于同平台装载悬挂式油门踏板车型的情况,D_(S)降低11.5%,TI降低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被动安全 正面偏置碰撞 油门踏板 小腿伤害 大腿伤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骨固定在胫腓骨关节外骨折中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
7
作者 丛琳琳 蒋品品 +5 位作者 郭华 汪航 车先达 王春芳 李文晋 李鹏翠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期74-80,共7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腓骨固定在胫腓骨关节外骨折中的作用及重要性。方法:通过对中国知网、维普、万方、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ubmed等数据库关于固定腓骨与否对胫腓骨关节外骨折治疗疗效比较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腓骨固定在胫腓骨关节外骨折中的作用及重要性。方法:通过对中国知网、维普、万方、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ubmed等数据库关于固定腓骨与否对胫腓骨关节外骨折治疗疗效比较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12年1月至2022年2月,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腓骨固定组与不固定组的复位不良率、旋转畸形率、内翻或外翻畸形率、前或后发畸形率、不愈合率、术后感染率、二次手术率及手术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6篇随机对照研究和5篇病例对照研究,有8篇为高质量文献,共813例患者,其中腓骨固定治疗383例,未固定腓骨43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未固定腓骨相比,治疗胫腓骨关节外骨折时固定腓骨可以降低术后旋转畸形率[RR=0.22,95%CI(0.10,0.45),P<0.000 1]和内翻或外翻畸形率[RR=0.34,95%CI(0.14,0.84),P=0.02],并促进骨折愈合[RR=0.76,95%CI(0.58,0.99),P=0.04]。而复位不良率[RR=0.48,95%CI(0.10,2.33),P=0.36],前或后畸形率[RR=1.50,95%CI(0.76,2.96),P=0.24],术后感染率[RR=1.43,95%CI(0.76,2.72),P=0.27],二次手术率[RR=1.32,95%CI(0.82,2.11),P=0.25,手术时间[MD=10.21,95%CI(-17.79,38.21),P=0.4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胫腓骨关节外骨折时腓骨固定组相较于不固定组在防止旋转畸形和内翻或外翻畸形以及促进愈合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腓骨 骨折固定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数据挖掘蛋鸡产蛋前后骨代谢差异的关键候选基因
8
作者 张寅梁 张冉 +3 位作者 王文君 王德贺 李兰会 周荣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455-4465,共11页
旨在挖掘影响蛋鸡产蛋前后骨代谢差异的调控通路和关键候选基因,为进一步研究维持蛋鸡骨骼健康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择15只15周龄和12只22周龄体重相近饲养条件相同的海兰灰蛋鸡,采集血液和胫骨,测定血浆钙、磷、雌激素、... 旨在挖掘影响蛋鸡产蛋前后骨代谢差异的调控通路和关键候选基因,为进一步研究维持蛋鸡骨骼健康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择15只15周龄和12只22周龄体重相近饲养条件相同的海兰灰蛋鸡,采集血液和胫骨,测定血浆钙、磷、雌激素、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根据雌激素水平选择每组各6只的胫骨组织构建12个转录组文库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富集分析。随机选择6个差异表达基因,利用qRT-PCR验证其相对表达量。15周龄与22周龄相比,蛋鸡血浆骨代谢标记物和雌激素水平均呈现显著变化(P<0.05)。构建的12个胫骨cDNA文库中得到40082240~186154554条有效碱基序列数,Q30值最少为92.18%,比对率在76.52%~90.55%之间。对15周龄与22周龄胫骨转录组进行比较,鉴定出183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914个基因下调,918个基因上调。GO功能注释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显著富集在蛋白加工、对内质网应激的反应和胶原原纤维组织等过程。KEGG富集分析发现,与骨代谢相关的显著富集通路有类固醇生物合成、甲状腺激素合成、TGF-β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筛选出18个这些通路共有的基因作为调控骨代谢的关键候选基因。本研究揭示了产蛋前后蛋鸡胫骨组织中基因表达存在差异,筛选到多个影响骨代谢的差异表达基因和通路,为进一步研究蛋鸡产蛋前后骨代谢转换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生理阶段 胫骨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CTA对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后下肢动脉灌注效果的评价
9
作者 刘登平 卢山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能谱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评价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胫骨横向骨搬移(Tibial Transverse Transport,TTT)术后下肢血流灌注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本院因糖尿病足伴下肢重度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并行TTT手... 目的探讨利用能谱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评价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胫骨横向骨搬移(Tibial Transverse Transport,TTT)术后下肢血流灌注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本院因糖尿病足伴下肢重度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并行TTT手术的患者27例,术前及术后分别利用能谱模式进行下肢动脉CTA检查,两次检查间隔时间4~6个月。评价术后糖尿病足的预后情况,同时利用对比分析术前及术后下肢动脉管腔内CT值的变化情况及主观血管评分评价下肢动脉的灌注效果。结果1)临床预后:27例中22例预后良好,2例预后不良,3例足部创面愈合一般;2)管腔内CT值变化:术后管腔内CT值均不同程度升高,除胫后动脉管腔内手术前、后比较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之外,其余部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血管评分:小腿胫前-足背动脉段图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节段血管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下肢动脉小腿段管腔内CT值变化幅度与糖尿病足溃疡预后之间的相关性良好(r=0.6,P=0.001),分析显示糖尿病足预后及Wagner分级显著正向预测小腿段血管内CT值变化情况。结论能谱CTA能够有效的评价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TTT术后血流改善情况,可以应用于术后效果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足 胫骨横向骨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动机-行为理论指导的分级康复方案对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
10
作者 张会君 胡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期194-196,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IMB)理论指导下的分级康复方案对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医院在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00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利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将患者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IMB)理论指导下的分级康复方案对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医院在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00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利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将患者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方案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基于IMB理论指导下的分级康复方案干预,以干预3个月为评价节点,评价指标包括膝关节功能[使用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量表(HSS)评估]、自我效能感[使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及康复训练依从性。结果干预3个月,两组HSS、GSES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期间康复训练整体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应用基于IMB理论指导下的分级康复方案干预,可提高自我效能感及康复训练依从性,促进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 信息-动机-行为理论 膝关节功能 自我效能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临床效果
11
作者 陈艳 张文远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4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2月北京丰台医院收治的120例胫骨多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2月北京丰台医院收治的120例胫骨多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好,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快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 交锁髓内钉 内固定 胫骨多段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假体型号预测模型的探讨
12
作者 邓华梅 袁札根 +5 位作者 曾德荣 李治敏 曹学伟 欧爱华 刘金文 张葆青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9期1038-1043,共6页
目的探索构建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股骨(F)和胫骨(T)植入假体尺寸的预测模型,为优化手术器械的配套提供参考,从而达到降耗提效的目的。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实施TKA的440例患者的资料,包括患... 目的探索构建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股骨(F)和胫骨(T)植入假体尺寸的预测模型,为优化手术器械的配套提供参考,从而达到降耗提效的目的。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实施TKA的440例患者的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假体品牌、股骨假体与胫骨假体的前后径(AP)与内外径(ML)等。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及预测模型采用多元回归。结果本组440例患者的平均股骨AP为(58.6±3)mm,平均胫骨ML为(68.8±3.7)mm。使用最多的股骨假体AP是58 mm(占22.27%),常用的股骨假体AP 55~62 mm(占86.14%);使用最多的胫骨假体ML是68 mm(占33.86%),常用的胫骨假体ML 63~74 mm(占93.86%)。构建的全膝关节假体尺寸预测模型:股骨AP(mm)=29.122+18.759×身高(m)+0.039×体质量(kg)-1.397×性别(男=1,女=2)、胫骨ML(mm)=37.880+20.675×身高(m)+0.036×体质量(kg)-2.134×性别(男=1,女=2),以及分性别的股骨AP与胫骨ML预测的模型。研究团队应用以上信息优化了TKA手术器械的配套及植入假体的贮备型号。结论通过应用患者性别、身高、体质量指标构建的预测模型,可在不增加经济成本和材料消耗的前提下帮助手术医护人员在术前预测TKA植入假体型号尺寸及配套的手术工具,以优化手术器材配套及库存,提升手术的安全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植入假体 股骨 胫骨 尺寸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性植骨术与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的效果对比
13
作者 李战锋 田高杰 左传永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8期3373-3376,共4页
目的比较开放性植骨术与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的效果。方法选取开封市祥符区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30例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 目的比较开放性植骨术与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的效果。方法选取开封市祥符区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30例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肉芽组织覆盖时间及感染控制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HHS评分、Baird-Jackson评分、生活质量水平及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行开放性植骨术与Ilizarov技术治疗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Ilizarov技术相较于开放性植骨术更有助于加快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创伤性骨髓炎 开放性植骨术 ILIZAROV技术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在老年胫腓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徐伟芬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2期125-127,共3页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在老年胫腓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骨三科收治的92例老年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在老年胫腓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骨三科收治的92例老年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关节疼痛和肿胀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7 d,两组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后1 d,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骨折部位周径差小于术后1 d,且观察组比对照组小(P<0.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24)。护理3个月、6个月后,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护理6个月后,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护理3个月后,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在老年胫腓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减轻患者关节疼痛程度和肿胀程度,改善其膝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 骨折 快速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创伤外固定架系统治疗创伤性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效果观察
15
作者 季锦飞 丁大志 +1 位作者 周江 王勇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12期915-918,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创伤外固定架系统(3D-EFS)治疗创伤性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42例创伤性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采用常... 目的:探讨三维创伤外固定架系统(3D-EFS)治疗创伤性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42例创伤性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3D-EF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踝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骨折愈合评分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评分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疼痛、功能和活动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EFS在治疗创伤性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中具有操作简便、促进骨折愈合、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 胫腓骨 开放性骨折 三维创伤外固定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分析
16
作者 王敬文 王营营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6期5-7,共3页
目的:分析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联合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肥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与观察组(n=40)。对照组... 目的:分析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联合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肥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与观察组(n=40)。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克氏针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MTPPO联合LC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术后6个月,观察组踝关节功能及足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MIPPO联合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显著,患者膝、踝关节功能及足功能明显改善,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远端骨折 切开复位克氏针钢板内固定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 锁定加压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灶清除加髓腔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 被引量:30
17
作者 常炳营 李华贵 +3 位作者 李宗一 郑晓梅 王伟 赵建军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11期952-954,共3页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加髓腔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对胫骨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3月至2009年5月,采用彻底病灶清除,骨皮质开槽并髓腔内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19例,二次手术闭合创面,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25~68岁,平...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加髓腔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对胫骨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3月至2009年5月,采用彻底病灶清除,骨皮质开槽并髓腔内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19例,二次手术闭合创面,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25~68岁,平均39岁,均为创伤后导致的胫骨慢性骨髓炎,迁延不愈。病程10个月~5年。临床症状:局部软组织红肿、压痛、流脓,有经久不愈窦道及恶臭脓液流出。X线片示:骨质硬化,密度增高,有死骨、死腔或形成包壳。细菌培养:绿脓杆菌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3例,产气杆菌1例,溶血性链球菌2例。其中3例为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果:经清创、负压封闭引流18~22d,创面肉芽新鲜,直接缝合创面17例,行皮瓣移位修复创面2例,创面愈合标准是创面干燥、清洁,无渗液。所有创面Ⅰ期愈合,观察6~12个月窦道无复发,X线片示骨质生长良好,没有发生骨折。结论:病灶清除加髓腔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是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骨髓炎 清创术 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中长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39
18
作者 侯延超 魏杰 +1 位作者 贾中伟 王晓东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9期795-799,共5页
目的 :分析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自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45例63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男10例(15膝),女35例(48膝);年龄45~64岁,平均(54.76±5.54)岁。术前... 目的 :分析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自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45例63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男10例(15膝),女35例(48膝);年龄45~64岁,平均(54.76±5.54)岁。术前常规行膝关节负重正侧位X线检查,准确测量股胫角大小,根据术前股胫角决定胫骨外侧截骨量,手术均在硬膜外麻醉下常规行胫骨高位截骨术,大部分行腓骨中段截骨,部分病例行上胫腓关节松解。术后第2天即行功能锻炼,2周开始无负重下床活动,术后8~10周开始负重。术后第2天、8~10周、半年、1年及以后每年1次拍片复查,对全部病例术前、术后3~5年、术后10~14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价膝关节疼痛、畸形、功能和运动范围。结果 :43例(61膝)进行了10年及以上的随访,全部患者手术切口Ⅰ期愈合,术后8~10周截骨处均达骨性愈合。术后10~14年HSS评分平均76.24±5.27,优27膝,良25膝,可7膝,差2膝。术前与术后3~5年、术前与术后10~14年VAS、HSS、KSS比较有差异,术后3~5年与术后10~14年各项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内侧间室关节炎)只要手术指征掌握适当,术后积极锻炼,其中长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畸形 胫骨 截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dobutton装置治疗单纯下胫腓联合分离 被引量:19
19
作者 武少坤 杨雷 +2 位作者 颜孙芳 廖维 陈伟凯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3期224-227,共4页
目的:探讨Endobutton装置治疗单纯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对采用Endobutton装置固定治疗的8例单纯下胫腓联合分离进行连续随访,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25~44岁,平均34岁。对有踝关节损伤病史及踝部出现疼... 目的:探讨Endobutton装置治疗单纯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对采用Endobutton装置固定治疗的8例单纯下胫腓联合分离进行连续随访,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25~44岁,平均34岁。对有踝关节损伤病史及踝部出现疼痛、红肿、踝关节周围瘀斑的患者常规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并予以手术治疗。手术前后X线测量:①内踝关节面与距骨关节面的间隙;②胫骨前结节与腓骨的重叠阴影;③下胫腓联合间隙3项指标,并结合Baird-Jackson评分标准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组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术前正侧位下胫腓联合重叠影(3.83±0.37)mm,下胫腓联合间隙(7.90±0.22)mm,胫距关节内间隙(5.08±0.34)mm;术后下胫腓联合重叠影(7.46±0.14)mm,下胫腓联合间隙(3.39±0.07)mm,胫距关节内间隙(3.16±0.07)m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Baird-Jackson评分(94.63±3.66)分,优6例,良1例,可1例。结论:Endobutton装置治疗单纯下胫腓联合的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捷、无须再次取出内固定、可较好恢复踝关节功能、减少相关并发症等优势,可广泛推广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胫骨 腓骨 内固定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定加压钢板结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Pilon骨折 被引量:31
20
作者 李沁 赵文博 +4 位作者 屠重棋 杨天府 方跃 张晖 刘雷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12期1029-1032,共4页
目的:总结使用锁定加压钢板(locked compression plate,LCP)结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总结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MI... 目的:总结使用锁定加压钢板(locked compression plate,LCP)结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总结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MIPPO结合LCP内固定治疗的Pilon骨折.排除开放性骨折、病理性骨折、患肢有血管疾病和患肢神经损伤的病例,共纳入38例,其中男29例,女9例;平均年龄48岁(21~78岁).骨折按AO分型:B型20例,C型18例.根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术后踝关节功能等对疗效进行评定,并参照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主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38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13~24个月).骨折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无钢板断裂及复位固定失败,1例伤口浅表感染,经使用抗生素及换药后治愈.术后AOFAS评分65 ~97分,平均(81.0±4.5)分.结论:MIPPO结合LCP治疗胫骨Pilon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功能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踝关节 胫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