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直径磨棒磨削加工TiC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GT35 被引量:2
1
作者 邵梦博 陈博川 +1 位作者 高晓星 袁松梅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8-347,共10页
为探究TiC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GT35合理的加工参数和冷却润滑条件,研究其对切削力、表面质量及刀具磨损的影响规律,采用小直径磨棒以侧面磨削方式开展试验。结果表明:干磨削会引起磨棒烧伤,极压磨削油的润滑效果优于水基合成磨削液的;... 为探究TiC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GT35合理的加工参数和冷却润滑条件,研究其对切削力、表面质量及刀具磨损的影响规律,采用小直径磨棒以侧面磨削方式开展试验。结果表明:干磨削会引起磨棒烧伤,极压磨削油的润滑效果优于水基合成磨削液的;磨棒在极压磨削油润滑下,磨削工件12 min后进入稳定磨损状态,其主要磨损形式为磨粒破碎、磨粒磨耗和磨粒脱落;主轴转速对切削力的影响大于进给速度的,且转速越高,切削力越小;工件表面粗糙度主要与磨棒磨粒出露高度的平整度有关,受加工参数的影响较小。用小直径磨棒磨削加工GT35材料时,应选择极压磨削油润滑,高主轴转速、中速进给的加工方式,以获得良好的刀具寿命、工件加工表面质量及适当的加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钛颗粒增强复合材料 磨削 冷却润滑 刀具磨损 工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C颗粒增强铝锂基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能研究
2
作者 张晨 王明 +3 位作者 周东帅 徐旭 百志好 王健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16-122,共7页
采用中间合金法制备了不同含量纳米TiC颗粒增强铝锂基复合材料,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以及电化学腐蚀、晶间腐蚀等分析测试方法 ,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微观形貌和耐腐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纳米TiC颗粒添加能... 采用中间合金法制备了不同含量纳米TiC颗粒增强铝锂基复合材料,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以及电化学腐蚀、晶间腐蚀等分析测试方法 ,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微观形貌和耐腐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纳米TiC颗粒添加能够促进晶粒再结晶,细化晶粒,并促进基体中θ'(A_(l2)Cu)相和T1(A_(l2)CuLi)相的析出。与铝锂基体合金相比,该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随着纳米TiC颗粒含量的增加,该复合材料的自腐蚀电位逐渐升高,电荷转移电阻增大,自腐蚀电流密度减小,晶间腐蚀深度降低,耐腐蚀性能逐渐提高。当纳米TiC颗粒含量增加到1 wt%时,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能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纳米tic颗粒 耐腐蚀性能 腐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高速冲击力学性能
3
作者 易双 赵优 +3 位作者 陈泽军 丛福官 张云龙 王强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9-139,共11页
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对SiCp/AA2024复合材料及AA2024基体进行动态压缩实验,研究其在1900~3500 s^(-1)应变率范围内的动态力学响应与损伤机制。结果表明:AA2024基体呈现应变率不敏感性,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硬化和应变软化。复合材... 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对SiCp/AA2024复合材料及AA2024基体进行动态压缩实验,研究其在1900~3500 s^(-1)应变率范围内的动态力学响应与损伤机制。结果表明:AA2024基体呈现应变率不敏感性,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硬化和应变软化。复合材料流动应力与塑性应变随应变速率增加而增大,表现为正应变速率强化,其屈服强度与抗压强度较基体材料分别提高约27%和18%。应变硬化与绝热软化的动态竞争导致复合材料应变硬化率波动下降,并伴随较高的能量吸收。基体材料损伤以孔洞缺陷和析出相破碎为主,并伴有析出相单向流动的挤压痕迹。复合材料的损伤表现为SiC颗粒脱粘、断裂以及颗粒/基体界面剥离。在2900 s^(-1)时,复合材料出现剪切裂纹,呈45°贯穿整个试样。断口处可见绝热升温导致的基体熔化现象,断裂类型为韧-脆混合型。弥散SiC颗粒通过位错强化与细晶强化作用,使复合材料硬度显著提升(峰值236.7 HV),增幅约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 复合材料 颗粒增强 高速冲击 损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冶金纳米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劭鹏 隋晓东 +3 位作者 王美琦 肖山 韩远飞 王向明 《航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5,共11页
钛基复合材料(TMCs)作为新一代轻质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等重大装备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与传统微米增强TMCs相比,纳米增强TMCs在强塑性协同与热变形能力等方面展现出更为显著的优势,但目前由于纳米增强体分散性和热稳... 钛基复合材料(TMCs)作为新一代轻质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等重大装备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与传统微米增强TMCs相比,纳米增强TMCs在强塑性协同与热变形能力等方面展现出更为显著的优势,但目前由于纳米增强体分散性和热稳定性等问题,材料的性能潜力尚未充分发挥。如何设计TMCs的复合体系和制备途径引入纳米增强体,并在热加工与热处理过程中保持稳定性,一直是纳米颗粒增强TMCs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围绕粉末冶金纳米颗粒增强TMCs工艺特点、制备方法、组织特征与力学性能等方面分析研究现状和进展,指出纳米增强体分散性、热稳定性等制约其发展的基础问题,提出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未来应侧重的研究方向有:(1)碳纳米材料增强TMCs的界面反应控制与热稳定设计;(2)纳米颗粒增强TMCs粉体的批量化低成本制备技术;(3)纳米颗粒增强TMCs专用热变形及热处理工艺研究;(4)纳米颗粒增强TMCs组织构型化设计及强韧化机理研究;(5)纳米颗粒增强TMCs材料其他关键力学性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增强复合材料 粉末冶金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强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电弧增材技术研究
5
作者 匡锐 薛帅 +6 位作者 闫亮亮 范玉虎 张伟强 夏岽尊 来钰人 赵拴勃 张春耕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61-166,共6页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高比强度和高比刚度,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航空航天、船舶等领域。对于结构复杂的筒体、箱体等薄壁结构件,其成型难度大,机械加工余量大,生产周期长。而采用WAAM技术可以快速打印成形此类结构件。开展颗粒...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高比强度和高比刚度,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航空航天、船舶等领域。对于结构复杂的筒体、箱体等薄壁结构件,其成型难度大,机械加工余量大,生产周期长。而采用WAAM技术可以快速打印成形此类结构件。开展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焊丝制备、电弧增材制造(WAAM)试验等,分析了T6热处理后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WAAM试样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金属型模具浇注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提高了冷却速率,从而细化晶粒,使成分偏析程度减小,保证了组织的均匀性。通过控制单道次粗拉伸和精拉伸的变形比,辅以中间退火处理(410℃±10℃,保温1.5 h),可制备出满足WAAM要求的焊丝。采用制备的焊丝在合适的工艺参数下获得了成形良好、无孔隙的墙体增材制造样品。WAAM样品经T6热处理后,抗拉强度为370~390 MPa、屈服强度为320~335MPa、伸长率为2.5%~4.5%,满足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 电弧增材制造 金属型模具 拉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法制备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薛克敏 张池 +3 位作者 田辙环 王国涛 石文超 李萍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547-3562,共16页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备优异的综合性能,可用作结构-功能一体化构件,在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核电和兵器装备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不同铝基体、颗粒增强体和制备方法对铝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物理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近年来,科...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备优异的综合性能,可用作结构-功能一体化构件,在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核电和兵器装备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不同铝基体、颗粒增强体和制备方法对铝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物理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在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及其高性能制备方法上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一定进展。本文通过综述1xxx系、6xxx系等铝基体,氧化物、碳化物等颗粒增强体,粉末冶金法、大塑性变形法等固态法制备方法,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等服役性能的最新研究进展,系统分析了不同制备方法的优势与目前存在的不足,以期为高性能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选择、制备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颗粒增强 粉末冶金 大塑性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及性能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肖璐 刘婷婷 +2 位作者 陈先华 郑开宏 潘复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51-164,共14页
镁基复合材料具有低的密度、优异的力学性能等特点,在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金属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金属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常见制备方法的特点,分析了金属颗粒增强... 镁基复合材料具有低的密度、优异的力学性能等特点,在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金属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金属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常见制备方法的特点,分析了金属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和主要强韧化机理。最后,对金属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制备材料及工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颗粒 复合材料 增强 强化机理 界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颗粒增强钢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
8
作者 王静 王一三 丁义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F05期360-362,共3页
论述了TiC颗粒增强钢铁基复合材料主要制备技术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对比评价,对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展望了TiC颗粒增强钢铁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碳化钛 复合材料 颗粒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PVA混杂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永久模板叠合RC单向板短期刚度计算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照耀 梁兴文 +2 位作者 翟天文 王莹 吴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130,共9页
钢-PVA混杂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HFRCC)具有良好的受拉韧性和耐久性能,是永久模板的理想材料。首先探究了PVA纤维掺量对HFRCC工作性能和抗折强度的影响,随着PVA纤维掺量增加,HFRCC的工作性能显著减弱,抗折强度先增大再减小,最终选用... 钢-PVA混杂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HFRCC)具有良好的受拉韧性和耐久性能,是永久模板的理想材料。首先探究了PVA纤维掺量对HFRCC工作性能和抗折强度的影响,随着PVA纤维掺量增加,HFRCC的工作性能显著减弱,抗折强度先增大再减小,最终选用含有1.5%钢纤维和0.25%PVA纤维的HFRCC来制作永久模板。随后对六个HFRCC永久模板叠合RC单向板和一个RC单向板进行了四点受弯试验,探究了HFRCC-RC界面处理方式和配筋率对叠合板受弯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抹平、等距凹槽和钢钉拉毛三种界面处理方式对叠合板受弯性能的影响可以忽略;HFRCC模板能够有效限制裂缝发展,减小裂缝宽度和间距,叠合板的开裂弯矩相比于普通混凝土板提高了20.1%~31.7%。分别采用刚度解析法和有效惯性矩法建立了HFRCC-RC叠合板短期刚度计算方法,两种方法均有较高的计算精度且离散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A混杂纤维增强水泥复合材料 永久模板 短期刚度 刚度解析法 有效惯性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层间颗粒增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涵怡 柯红军 +2 位作者 汪东 张洋 李琪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75-582,共8页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具有高强高模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体育、船舶、航空航天等领域,达到了材料轻量化的要求。目前使用较多的树脂基体以环氧树脂(EP)等热固性树脂为代表,普遍存在脆性大、韧性差的问题,导致复合材料层...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具有高强高模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体育、船舶、航空航天等领域,达到了材料轻量化的要求。目前使用较多的树脂基体以环氧树脂(EP)等热固性树脂为代表,普遍存在脆性大、韧性差的问题,导致复合材料层合板容易在层间发生开裂。层间增韧是一种有效的增韧方式,它可以在不改变基体树脂粘度的情况下对特定区域进行增韧,提高材料的断裂韧性。本文介绍了层间断裂模式并总结了层间断裂韧性(ILFT)测试的数据处理方法,总结了聚合物颗粒与无机纳米颗粒(主要是碳纳米管)的颗粒种类、增韧机制、引入方式,并主要通过层间断裂韧性评价了各种颗粒的增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 层间增韧 层间断裂韧性 聚合物颗粒 无机纳米颗粒 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热等静压近净成形有限元模拟
11
作者 冯效铭 张峻凡 +2 位作者 王东 肖伯律 马宗义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目的建立可靠的模拟方法,以更高效地预测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PRAMC)粉末热等静压中的形状变化和不同部位致密度的差异,解决传统实验试错方法适用性差且费时费力的问题,满足批量应用的需求。方法以45%(体积分数)SiCp/6092Al复合材料为... 目的建立可靠的模拟方法,以更高效地预测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PRAMC)粉末热等静压中的形状变化和不同部位致密度的差异,解决传统实验试错方法适用性差且费时费力的问题,满足批量应用的需求。方法以45%(体积分数)SiCp/6092Al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能预测粉末热等静压成形过程的有限元模型。使用Gurson-Tvergard-Needleman(GTN)模型作为粉末本构模型,建立了粉末尺度的代表性体积单元(RVE)对GTN模型进行修正。结果通过对比GTN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发现修正后的GTN模型能更准确地预测模型的最终变形尺寸,与修正前相比,相对误差降低了1.6%~2.9%。使用修正后的GTN模型对杯形回转体零件的热等静压成形过程进行预测,最终形状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相对误差仅为0.2%~3.1%,致密度分布的相对误差在0.5%以内。在探究包套厚度对热等静压过程的影响时发现,随着包套厚度的增大,热等静压过程中的屏蔽作用增强,内部粉体致密度下降。结论为PRAMC热等静压近终形制备的形状和致密度控制问题提供了有限元预测工具,辅助优化了热等静压工艺和包套设计,降低了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热等静压近净成形过程开发的试错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 粉末冶金 体积代表单元 GTN模型 近净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微观组织 被引量:11
12
作者 郭继伟 金云学 +1 位作者 吕奎龙 荣守范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93-197,共5页
采用直接加入TiC粉的方法制备了原位自生TiC增强钛基复合材料 ,此法与国内研究者常用的加入石墨粉的方法相比 ,制备的复合材料成分准确 ,易于控制。制备的复合材料由Ti和TiC相组成 ,其中TiC为初生树枝状和短棒状共晶组成。TEM研究发现 ... 采用直接加入TiC粉的方法制备了原位自生TiC增强钛基复合材料 ,此法与国内研究者常用的加入石墨粉的方法相比 ,制备的复合材料成分准确 ,易于控制。制备的复合材料由Ti和TiC相组成 ,其中TiC为初生树枝状和短棒状共晶组成。TEM研究发现 :还存在 0 .3~ 0 .6 μm的规则块状TiC ,多分布在晶界上 ;TiC颗粒与基体界面干净、无反应层 ,基体中存在较多的位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颗粒增强复合材料 制备 微观组织 自生复合材料 PTM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T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及其磨损性能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才定 薛烽 +1 位作者 吴钱林 孙扬善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07-910,共4页
利用原位合成的方法在几种锻铝基体中合成了T iC颗粒.X射线衍射谱表明,在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中T iC是惟一反应生成物.与基体材料相比,引入T iC后材料的耐磨性能有很大幅度的提高,且磨损性能与基体材料的强度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对磨损... 利用原位合成的方法在几种锻铝基体中合成了T iC颗粒.X射线衍射谱表明,在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中T iC是惟一反应生成物.与基体材料相比,引入T iC后材料的耐磨性能有很大幅度的提高,且磨损性能与基体材料的强度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对磨损试样表面的SEM观察显示,在磨损过程中T iC颗粒凸起于基体,在表面起支撑载荷的作用,同时使摩擦副(滚轮)与基体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储存润滑油的间隙,从而改善了磨损过程中的润滑条件,减小了试样的磨损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 tic颗粒 复合材料 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C颗粒弥散增强超细晶钨基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6
14
作者 于福文 吴玉程 +2 位作者 陈俊凌 陈勇 种法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9-142,共4页
采用高能球磨和热压烧结的方法成功制备了纳米TiC颗粒弥散增强超细晶W基复合材料,并对其组织结构、室温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纳米TiC颗粒含量较小时,高能球磨可以使TiC颗粒均匀分散到W基体中,烧结后,TiC颗粒尺寸约100nm... 采用高能球磨和热压烧结的方法成功制备了纳米TiC颗粒弥散增强超细晶W基复合材料,并对其组织结构、室温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纳米TiC颗粒含量较小时,高能球磨可以使TiC颗粒均匀分散到W基体中,烧结后,TiC颗粒尺寸约100nm,当纳米TiC颗粒含量较高时,局部出现团聚现象;纳米TiC的加入强烈的阻碍了W晶粒的长大并使复合材料的断裂模式由沿晶断裂为主向穿晶断裂为主转变,提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在TiC含量为1%(质量分数,下同)时,材料的致密度、维氏显微硬度、弹性模量、抗弯强度分别达到98.4%、4.33、396GPa、1065MPa。纳米TiC颗粒对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主要是细晶强化和晶界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纳米tic颗粒 超细晶 组织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颗粒增强钨基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11
15
作者 宋桂明 杨跃平 +2 位作者 王玉金 周玉 雷廷权 《有色金属》 CSCD 2000年第1期78-82,共5页
本文用XRD、SEM和TEM研究了TiC颗粒增强钨基复合材料(TiCp/W,TiCp体积分数为30%)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由于TiCp的加入,阻碍W晶粒在烧结时的长大;复合材料的致密度较纯W的有所提高; W向TiC... 本文用XRD、SEM和TEM研究了TiC颗粒增强钨基复合材料(TiCp/W,TiCp体积分数为30%)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由于TiCp的加入,阻碍W晶粒在烧结时的长大;复合材料的致密度较纯W的有所提高; W向TiC晶格发生扩散,在TiC中形成(Ti,W) C固溶体, Ti也向W中发生少量扩散.使TiCp/W界面形成冶金结合。在复合材料中没有发现W2C和WC相。复合材料的韧性、弹性模量和硬度都明显比纯W的高。复合材料的韧化机制是裂纹偏转和细品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组织结构 力学性能 颗粒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增强不锈钢基复合材料冲蚀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高义民 张凤华 +2 位作者 邢建东 唐武 鲍崇高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727-730,共4页
在MMG - 2 0 0高温氧化 冲刷腐蚀磨损试验机上 ,考察了Al2 O3/不锈钢基、WC/不锈钢基表面复合材料在模拟湿法磷酸工况下的冲蚀磨损性能 ,并与目前在此工况中使用较好的高铬钢进行了对比 .研究结果表明 :当冲蚀角分别为 30°和 60&#... 在MMG - 2 0 0高温氧化 冲刷腐蚀磨损试验机上 ,考察了Al2 O3/不锈钢基、WC/不锈钢基表面复合材料在模拟湿法磷酸工况下的冲蚀磨损性能 ,并与目前在此工况中使用较好的高铬钢进行了对比 .研究结果表明 :当冲蚀角分别为 30°和 60°时 ,这两种复合材料的抗冲蚀磨损性能均优于高铬钢 ,而Al2 O3/不锈钢基复合材料的抗冲蚀磨损能力又优于WC/不锈钢基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中陶瓷颗粒与金属基体的界面是影响其冲蚀磨损性能的主要因素 ,改善界面的抗腐蚀特性 ,预期可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的抗磨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磷酸 冲蚀磨损性能 颗粒增强 不锈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颗粒增强不锈钢基表面复合材料腐蚀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唐武 高义民 +1 位作者 鲍崇高 邢建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06-108,共3页
针对湿法磷酸工况 ,设计了不锈钢基体的化学成分 ;在Al2 O3颗粒表面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Ni涂层 ,解决了颗粒与基体的润湿性问题 ;采用负压铸渗工艺制备了氧化铝 不锈钢基表面复合材料 ,并研究了该复合材料在此工况下的静态耐蚀性能 ,发... 针对湿法磷酸工况 ,设计了不锈钢基体的化学成分 ;在Al2 O3颗粒表面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Ni涂层 ,解决了颗粒与基体的润湿性问题 ;采用负压铸渗工艺制备了氧化铝 不锈钢基表面复合材料 ,并研究了该复合材料在此工况下的静态耐蚀性能 ,发现其耐蚀性能超过了高铬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增强 AL2O3 耐蚀性 不锈表面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体内合成TiC颗粒增强Al基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宋谋胜 张杰 +2 位作者 李勇 王应 张东方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16-120,共5页
在高温Al熔体内原位反应合成了Ti C颗粒进而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Ti C增强相的Al基复合材料。实验发现,原位生成的Ti C相与基体结合紧密,能有效细化基体组织。随着基体中Ti C含量增加,复合材料的致密性下降,但硬度增大,Ti C含量为10wt%时... 在高温Al熔体内原位反应合成了Ti C颗粒进而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Ti C增强相的Al基复合材料。实验发现,原位生成的Ti C相与基体结合紧密,能有效细化基体组织。随着基体中Ti C含量增加,复合材料的致密性下降,但硬度增大,Ti C含量为10wt%时具有最佳硬度。摩擦测试表明:随Ti C增强颗粒的增加,复合材料磨损率减小,复合材料在10 N和25 N载荷下经30 m磨损行程,其磨损失重率仅分别为0.45%和0.67%,表明其具有优良的抗磨损性能。摩擦后复合材料表面产生了大量平行而明显的"犁削"痕迹,其摩擦机制主要为疲劳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合成 tic颗粒 AL复合材料 摩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颗粒增强Ni_3Al基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徐颖 徐东 +2 位作者 吴建生 王家敏 张澜庭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0-32,共3页
本文对自行制备的TiC颗粒增强Ni_3Al基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比较了铸态和经热处理后的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和高温压缩机械性能。结果显示,碳化物在枝晶间均匀分布,与基体润湿良好。经1100℃×48h热处... 本文对自行制备的TiC颗粒增强Ni_3Al基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比较了铸态和经热处理后的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和高温压缩机械性能。结果显示,碳化物在枝晶间均匀分布,与基体润湿良好。经1100℃×48h热处理,TiC颗粒的微观形貌和组成无明显改变。结果也表明,TiC颗粒增强Ni_3Al基复合材料具有比基体高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但塑性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 复合材料 颗粒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颗粒增强钢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周玉成 魏世忠 +1 位作者 徐流杰 崔延遂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87-90,共4页
综述了Al2O3颗粒增强钢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几种复合工艺方法及其特点,分析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氧化铝 颗粒增强 复合材料 复合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