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C/Ti-Al基复合材料的燃烧合成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春城 钱旭坤 +2 位作者 张爱军 李庆芬 赫晓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8-141,共4页
为了改善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脆性,利用SHS/PHIP工艺制备了TiC/Ti-Al基复合材料.理论分析表明,绝热温度随C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呈升高趋势,当体系中碳的质量分数≥2%时,该体系能完成自蔓延过程.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对合成产物... 为了改善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脆性,利用SHS/PHIP工艺制备了TiC/Ti-Al基复合材料.理论分析表明,绝热温度随C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呈升高趋势,当体系中碳的质量分数≥2%时,该体系能完成自蔓延过程.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对合成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成产物中除存在基体相Ti3Al和TiAl和增强相TiC外,还存在许多三元相Ti3AlC和Ti2AlC相;随着Al质量分数的增加,增强相的形貌由颗粒状逐渐变成棒状或片状;复合材料的硬度和压缩强度随C质量分数的增加逐渐增加,但密度及相对密度随C质量分数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C的质量分数达到4%时,其实际密度和相对密度均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合成 tic/ti-al基复合材料 ti-al-C体系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TiC+Al_(3)Ti)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研究
2
作者 庄伟彬 曹庆 +3 位作者 覃龙健 孙川淼 金忠贵 刘敬福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140-7145,共6页
采用原位合成方法,制备了1%、3%、5%(质量分数)(TiC+Al_(3)Ti)/6061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了双相增强体含量对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在复合材料中,TiC颗粒分布于晶界处,而Al_(3)Ti相呈短棒状、分布于晶粒内部。复合材料的晶粒尺寸随着(... 采用原位合成方法,制备了1%、3%、5%(质量分数)(TiC+Al_(3)Ti)/6061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了双相增强体含量对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在复合材料中,TiC颗粒分布于晶界处,而Al_(3)Ti相呈短棒状、分布于晶粒内部。复合材料的晶粒尺寸随着(TiC+Al_(3)Ti)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当(TiC+Al_(3)Ti)含量为5%(质量分数)时,晶粒细化效果最为显著,此时复合材料平均晶粒尺寸为43.02μm。随着(TiC+Al_(3)Ti)含量的增加,铸态复合材料布氏硬度、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以及最大抗压载荷逐渐增加,5%(质量分数)(TiC+Al_(3)Ti)/6061复合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最高,其值分别为104.57 HB、322.19 MPa、186.27 MPa、457.13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原位合成 (tic+Al_(3)Ti)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TiB_(2)/Al-xSi-4.5Cu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3
作者 梁艳峰 刘逍恂 +1 位作者 夏峰 郭巧琴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2-97,共6页
根据TiB_(2)与TiC原位粒子的形成温区,设计粒子的原位反应路径,在铸造Al-xSi-4.5Cu(x=7,2,18,wt%)合金熔体内成功制备TiB_(2)与TiC双相粒子。借助OM、SEM、EDS等方法观察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并测试其维氏硬度,探究基体合金中Si含... 根据TiB_(2)与TiC原位粒子的形成温区,设计粒子的原位反应路径,在铸造Al-xSi-4.5Cu(x=7,2,18,wt%)合金熔体内成功制备TiB_(2)与TiC双相粒子。借助OM、SEM、EDS等方法观察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并测试其维氏硬度,探究基体合金中Si含量对原位TiB_(2)与TiC粒子分布及复合材料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Si含量的复合材料均可以通过原位自生法获得微纳米尺度的TiB_(2)与TiC双相粒子,但随着Si含量增加,原位粒子在Si相附近团聚加剧;当Si含量为12wt%时,复合材料硬度达到极值,为173.56 HV;当Si含量增加到18wt%时,TiC粒子发生失稳分解,导致了复合材料硬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CU合金 AL复合材料 tic TiB_(2) 原位自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弧增材制造纳米T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吕奇钊 周祥曼 +3 位作者 罗彬 李波 吴海华 张海鸥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5-121,130,共8页
在金属材料中引入第二相粒子是提高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提出一种Al6061铝箔包裹TiC和Al6061的混合粉末形成一种特殊填料焊丝的TiC/Al6061复合材料电弧增材制造的新方法,并分别研究质量分数为1%、2%和3%的TiC颗粒对制... 在金属材料中引入第二相粒子是提高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提出一种Al6061铝箔包裹TiC和Al6061的混合粉末形成一种特殊填料焊丝的TiC/Al6061复合材料电弧增材制造的新方法,并分别研究质量分数为1%、2%和3%的TiC颗粒对制备的铝基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C质量分数为3%的复合材料与基体材料相比,试样的平均晶粒尺寸由45.5μm减小到25.3μm,细化了44.4%;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由148.5 MPa和118.0 MPa提升到178.1 MPa和157.3 MPa,分别提升了19.9%和33.3%;平均显微硬度由50.5HV增加至65.2HV,提升了29.1%。理论结合及试验分析表明,TiC的载荷传递强化和晶粒细化以及Orowan强化机制,是材料力学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增材制造 复合材料(AMCs) tic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冷处理时间对激光粉末床熔化沉积TiC/TC4钛基复合材料组织演变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霍鹏丞 柳佶涛 +3 位作者 白培康 赵占勇 王利卿 梅晓天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3-135,共13页
目的探明不同深冷处理时间对TiC/TC4钛基复合材料组织演变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TiC/TC4钛基复合材料在深冷环境下的使用性能。方法利用低能球磨法得到石墨烯(GNPs)/TC4复合粉末,采用激光粉末床熔化沉积法制备TiC/TC4钛基复合材料... 目的探明不同深冷处理时间对TiC/TC4钛基复合材料组织演变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TiC/TC4钛基复合材料在深冷环境下的使用性能。方法利用低能球磨法得到石墨烯(GNPs)/TC4复合粉末,采用激光粉末床熔化沉积法制备TiC/TC4钛基复合材料,通过液氮浸泡法进行不同时间的深冷处理,然后恢复至室温进行拉伸试验。结果深冷处理过TiC/TC4钛基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均高于深冷处理过TC4合金的拉伸强度,断裂韧性却得到不同程度削弱。结论原位自生TiC的载荷传递作用可以增强TiC/TC4钛基复合材料在拉伸变形过程中的变形能力,使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得到提高;随深冷时间的持续延长,冷应力不仅会导致TC4合金原始细长针状马氏体断裂,还会驱使TiC/TC4钛基复合材料陶瓷增强相TiC发生不同程度的偏聚。此外,深冷处理后TiC/TC4钛基复合材料产生的晶格畸变现象会降低α-Ti基体一侧的应变值,使复合材料晶格畸变区域应变不均匀分布,弱化TiC/TC4钛基复合材料晶格畸变区域原子的变形协调能力,导致TiC/TC4钛基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值相对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TC4钛复合材料 激光粉末床熔化沉积(LPBF) 深冷处理(DCT) 组织演变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Al/TiC陶瓷基复合材料烧结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王素梅 孙康宁 +2 位作者 卢志华 李春胜 赵天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65-568,共4页
用DTA方法分析了Ti AI/T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烧结过程 ,测定了材料的力学性能 ,分析了不同的烧结制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温度升高至 5 0 0℃以上时 ,Ti与Al发生反应Ti+3Al→Al3Ti,Al3Ti+2Ti→ 3TiAl,TiAl+2Ti→Ti3Al,依次... 用DTA方法分析了Ti AI/T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烧结过程 ,测定了材料的力学性能 ,分析了不同的烧结制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温度升高至 5 0 0℃以上时 ,Ti与Al发生反应Ti+3Al→Al3Ti,Al3Ti+2Ti→ 3TiAl,TiAl+2Ti→Ti3Al,依次生成Al3Ti,TiAl和Ti3Al,这一过程为放热过程。继续升温至 90 0℃以上时 ,体系出现吸热现象。分析认为 ,在最高温度 16 0 0℃ ,压力 30MPa烧结时得到的材料室温力学性能优于在最高温度15 2 0℃ ,压力 17 3MPa烧结时得到的材料的室温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tic陶瓷复合材料 烧结 DTA法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含量对自生TiC_P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二林 金云学 +3 位作者 曾松岩 朱兆军 李东 康强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12,共6页
采用反应自生法制备了 Ti C颗粒增强钛合金基复合材料 ,并通过 XRD,SEM对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和微观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 Ti- 6Al- 1 .8C中主要存在 Ti和 Ti C两种相。Ti C以树枝状初生 Ti C和短棒状共晶 Ti C两种形态存在。对 T... 采用反应自生法制备了 Ti C颗粒增强钛合金基复合材料 ,并通过 XRD,SEM对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和微观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 Ti- 6Al- 1 .8C中主要存在 Ti和 Ti C两种相。Ti C以树枝状初生 Ti C和短棒状共晶 Ti C两种形态存在。对 Ti C晶格常数的计算结果表明 ,Ti C的衍射峰存在一定的偏移 ,主要是由于 Ti C中存在 C空位。研究了 C含量对材料组织和 Ti C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 :C含量对基体组织基本没有影响 ,但是随着 C含量由 1 .98%减少到 0 .39% ,粗大的树枝状 Ti C逐渐消失 ,Ti C以短棒状为主 ,部分呈羽毛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自生 钛合金复合材料 tic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TiC和TiB增强钛基复合材料 被引量:10
8
作者 吕维洁 张小农 +3 位作者 张荻 吴人洁 卞玉君 方平伟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9-11,40,共4页
分析了增强体 Ti C 和 Ti B 在钛中的原位生成机理, 利用普通的熔铸设备, 原位合成制备了 Ti C 和 Ti B 颗粒增强的钛基复合材料。 S E M 和 X 射线衍射的研究结果表明: Ti C 和 Ti B 以不同形状在钛基... 分析了增强体 Ti C 和 Ti B 在钛中的原位生成机理, 利用普通的熔铸设备, 原位合成制备了 Ti C 和 Ti B 颗粒增强的钛基复合材料。 S E M 和 X 射线衍射的研究结果表明: Ti C 和 Ti B 以不同形状在钛基体中生长, 较为细小, 且分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 复合材料 tic TI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微观组织 被引量:11
9
作者 郭继伟 金云学 +1 位作者 吕奎龙 荣守范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93-197,共5页
采用直接加入TiC粉的方法制备了原位自生TiC增强钛基复合材料 ,此法与国内研究者常用的加入石墨粉的方法相比 ,制备的复合材料成分准确 ,易于控制。制备的复合材料由Ti和TiC相组成 ,其中TiC为初生树枝状和短棒状共晶组成。TEM研究发现 ... 采用直接加入TiC粉的方法制备了原位自生TiC增强钛基复合材料 ,此法与国内研究者常用的加入石墨粉的方法相比 ,制备的复合材料成分准确 ,易于控制。制备的复合材料由Ti和TiC相组成 ,其中TiC为初生树枝状和短棒状共晶组成。TEM研究发现 :还存在 0 .3~ 0 .6 μm的规则块状TiC ,多分布在晶界上 ;TiC颗粒与基体界面干净、无反应层 ,基体中存在较多的位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颗粒增强钛复合材料 制备 微观组织 自生复合材料 PTM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T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及其磨损性能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才定 薛烽 +1 位作者 吴钱林 孙扬善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07-910,共4页
利用原位合成的方法在几种锻铝基体中合成了T iC颗粒.X射线衍射谱表明,在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中T iC是惟一反应生成物.与基体材料相比,引入T iC后材料的耐磨性能有很大幅度的提高,且磨损性能与基体材料的强度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对磨损... 利用原位合成的方法在几种锻铝基体中合成了T iC颗粒.X射线衍射谱表明,在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中T iC是惟一反应生成物.与基体材料相比,引入T iC后材料的耐磨性能有很大幅度的提高,且磨损性能与基体材料的强度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对磨损试样表面的SEM观察显示,在磨损过程中T iC颗粒凸起于基体,在表面起支撑载荷的作用,同时使摩擦副(滚轮)与基体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储存润滑油的间隙,从而改善了磨损过程中的润滑条件,减小了试样的磨损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 tic颗粒 复合材料 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C颗粒弥散增强超细晶钨基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6
11
作者 于福文 吴玉程 +2 位作者 陈俊凌 陈勇 种法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9-142,共4页
采用高能球磨和热压烧结的方法成功制备了纳米TiC颗粒弥散增强超细晶W基复合材料,并对其组织结构、室温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纳米TiC颗粒含量较小时,高能球磨可以使TiC颗粒均匀分散到W基体中,烧结后,TiC颗粒尺寸约100nm... 采用高能球磨和热压烧结的方法成功制备了纳米TiC颗粒弥散增强超细晶W基复合材料,并对其组织结构、室温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纳米TiC颗粒含量较小时,高能球磨可以使TiC颗粒均匀分散到W基体中,烧结后,TiC颗粒尺寸约100nm,当纳米TiC颗粒含量较高时,局部出现团聚现象;纳米TiC的加入强烈的阻碍了W晶粒的长大并使复合材料的断裂模式由沿晶断裂为主向穿晶断裂为主转变,提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在TiC含量为1%(质量分数,下同)时,材料的致密度、维氏显微硬度、弹性模量、抗弯强度分别达到98.4%、4.33、396GPa、1065MPa。纳米TiC颗粒对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主要是细晶强化和晶界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纳米tic颗粒 超细晶 组织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TiC/Fe基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和磨损性能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静 伏思静 丁义超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1-115,共5页
利用粉末冶金技术,在真空状态下使Fe-Ti-C体系进行碳化反应原位合成TiC/Fe基复合材料,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分析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和相组成,用热分析法和高温X射线衍射研究Fe-Ti-C体系原位合成的反应机理,用MM-200磨损试验... 利用粉末冶金技术,在真空状态下使Fe-Ti-C体系进行碳化反应原位合成TiC/Fe基复合材料,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分析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和相组成,用热分析法和高温X射线衍射研究Fe-Ti-C体系原位合成的反应机理,用MM-200磨损试验机对复合材料进行耐磨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合成的复合材料主要相组成为TiC、α-Fe和Fe3C,所合成的硬质相TiC颗粒细小,在铁基体中均匀分布。三元体系Fe-Ti-C的反应机理为,首先在765.6℃发生Fe的同素异构转变,即α-Feγ-Fe;其次在1078.4℃,Ti与Fe共熔而形成低共熔体Fe2Ti;最后在1138.2℃,C与Fe2Ti反应生成TiC。在重载干滑动磨损条件下此复合材料显示了很好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 tic/Fe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反应机理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7075铝基复合材料的磨损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慧敏 宋振东 +1 位作者 许萍 张晶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6-69,74,共5页
采用原位反应喷射沉积法制备TiC/7075铝基复合材料,并在销-盘式磨损机损上进行摩擦磨损实验研究。通过TEM观察原位TiC颗粒的分布与形貌,并利用SEM观察沉积态组织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和TiC颗粒含量及载荷有关,在低载... 采用原位反应喷射沉积法制备TiC/7075铝基复合材料,并在销-盘式磨损机损上进行摩擦磨损实验研究。通过TEM观察原位TiC颗粒的分布与形貌,并利用SEM观察沉积态组织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和TiC颗粒含量及载荷有关,在低载荷(8.9N)状态下,材料的耐磨性随TiC颗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强,在高载荷(26.7,35.6N)状态下,材料的耐磨性随TiC颗粒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tic颗粒 复合材料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体内合成TiC颗粒增强Al基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宋谋胜 张杰 +2 位作者 李勇 王应 张东方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16-120,共5页
在高温Al熔体内原位反应合成了Ti C颗粒进而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Ti C增强相的Al基复合材料。实验发现,原位生成的Ti C相与基体结合紧密,能有效细化基体组织。随着基体中Ti C含量增加,复合材料的致密性下降,但硬度增大,Ti C含量为10wt%时... 在高温Al熔体内原位反应合成了Ti C颗粒进而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Ti C增强相的Al基复合材料。实验发现,原位生成的Ti C相与基体结合紧密,能有效细化基体组织。随着基体中Ti C含量增加,复合材料的致密性下降,但硬度增大,Ti C含量为10wt%时具有最佳硬度。摩擦测试表明:随Ti C增强颗粒的增加,复合材料磨损率减小,复合材料在10 N和25 N载荷下经30 m磨损行程,其磨损失重率仅分别为0.45%和0.67%,表明其具有优良的抗磨损性能。摩擦后复合材料表面产生了大量平行而明显的"犁削"痕迹,其摩擦机制主要为疲劳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合成 tic颗粒 AL复合材料 摩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及Ce低合金化对TiC_p/AZ91镁基复合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英 李世轩 +2 位作者 黄健东 张兆东 李卫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6-129,共4页
将加入Ca及Ce元素低合金化和采用XD法制备的Ti Cp/Al预制块相结合,并进行半固态搅拌的方法制备Ti Cp/AZ91镁合金复合材料,对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加入0.3wt%Ca、0.3wt%Ce后,AZ91镁合金与Ti Cp/AZ91镁基复合材料... 将加入Ca及Ce元素低合金化和采用XD法制备的Ti Cp/Al预制块相结合,并进行半固态搅拌的方法制备Ti Cp/AZ91镁合金复合材料,对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加入0.3wt%Ca、0.3wt%Ce后,AZ91镁合金与Ti Cp/AZ91镁基复合材料的组织明显细化,β-Mg17Al12相减少。少量Ca、Ce的加入有利于熔炼时镁合金的熔体保护,可减少细小Ti C粒子的团聚,提高抗拉强度及伸长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tic CA CE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TiC/Fe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小平 伏思静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43-45,48,共4页
利用粉末冶金技术,在真空状态下使Fe-Ti-C体系进行碳化反应原位合成TiC/Fe基复合材料,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所制备的试样进行组织结构分析,并用热分析法对Fe-Ti-C体系原位合成的反应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合成的复... 利用粉末冶金技术,在真空状态下使Fe-Ti-C体系进行碳化反应原位合成TiC/Fe基复合材料,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所制备的试样进行组织结构分析,并用热分析法对Fe-Ti-C体系原位合成的反应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合成的复合材料相组成为TiC和α-Fe,所合成的硬质相TiC颗粒细小,在铁基体中均匀分布。三元体系Fe-Ti-C的反应机理为:首先在765.6℃发生Fe的同素异构转变,即α-Fe→γ-Fe;其次在1078.4℃因Ti与Fe共熔而形成低共熔体Fe_2Ti;最后在1138.2℃,C与Fe_2Ti反应生成T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 tic/Fe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TiC/Ti基复合材料氧化行为 被引量:1
17
作者 覃业霞 朱建勇 +3 位作者 吕维洁 徐栋 覃继宁 张荻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105-109,共5页
研究了TiC/Ti基复合材料在550℃,600℃和650℃空气中恒温氧化行为。分析了增强体TiC对钛基复合材料氧化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并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配有能谱仪(EDS)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氧化层表面的相组成、形貌以及氧化层剖面的显微... 研究了TiC/Ti基复合材料在550℃,600℃和650℃空气中恒温氧化行为。分析了增强体TiC对钛基复合材料氧化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并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配有能谱仪(EDS)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氧化层表面的相组成、形貌以及氧化层剖面的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iC/Ti基复合材料的氧化层由金红石型的氧化物TiO2组成;增强体TiC能够提高钛基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而且随着TiC增强体含量的增加,钛基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增加;这主要是因为TiC增强体能够促进致密氧化膜的生成。氧化动力学曲线为抛物线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 tic/Ti复合材料 氧化 氧化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射沉积TiC_P/7093铝基复合材料热处理裂纹的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慧敏 廖庆华 呼努斯图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24-26,共3页
采用喷射沉积方法制备含有3%(体积分数)原位TiC颗粒的TiC_p/7093铝基复合材料,经过热挤压变形后进行固溶处理。用光镜观察其沉积态组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固溶组织。研究原位颗粒对喷射沉积7093铝合金组织的影响。结果发现,原位TiC颗粒... 采用喷射沉积方法制备含有3%(体积分数)原位TiC颗粒的TiC_p/7093铝基复合材料,经过热挤压变形后进行固溶处理。用光镜观察其沉积态组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固溶组织。研究原位颗粒对喷射沉积7093铝合金组织的影响。结果发现,原位TiC颗粒不仅对合金的沉积态组织产生细化作用,而且对合金的固溶温度的提高产生有利影响,但是原位反应时形成的附带产物即含Ti相容易引起淬火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93铝复合材料 原位tic颗粒 固溶处理 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短切碳纤维对陶瓷基复合材料TiC-TiB_2强韧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邓启超 汪建利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10年第2期66-70,共5页
对采用SHS/PHIP技术制备的Cf/TiC-TiB2陶瓷基复合材料中存在短切碳纤维损伤严重,补强增韧效果不明显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在B4C+3Ti+Cf体系的SHS反应过程中,由于反应温度太高,使短切碳纤维表面的碳原子与钛粉之间发生化学反应... 对采用SHS/PHIP技术制备的Cf/TiC-TiB2陶瓷基复合材料中存在短切碳纤维损伤严重,补强增韧效果不明显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在B4C+3Ti+Cf体系的SHS反应过程中,由于反应温度太高,使短切碳纤维表面的碳原子与钛粉之间发生化学反应,造成短切碳纤维表面的化学损伤,影响短切碳纤维的性能,进而影响其补强增韧的效果。在SHS反应过程中,防止或减少短切碳纤维化学损伤的主要途径就是添加稀释剂来降低反应温度。在B4C+3Ti+xCf TiC+2TiB2+xCf体系中,通过向反应物中添加稀释剂镍可以有效地防止或减少短切碳纤维的化学损伤,改善各相之间的接触状况,提高各相之间的界面强度,提高短切碳纤维补强增韧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TiB2陶瓷复合材料 短切碳纤维 SHS/PHIP 强韧化 稀释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TiC/Fe基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5
20
作者 伏思静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1-64,共4页
以铬铁粉、钼铁粉、钛粉、铁粉和炭黑为原料,原位反应合成了TiC/Fe基复合材料,并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方法对所制备的试样进行了组织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未加钒时合成的复合材料主要相组成为TiC和-αFe,硬质相TiC颗粒细小(≤2.3μ... 以铬铁粉、钼铁粉、钛粉、铁粉和炭黑为原料,原位反应合成了TiC/Fe基复合材料,并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方法对所制备的试样进行了组织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未加钒时合成的复合材料主要相组成为TiC和-αFe,硬质相TiC颗粒细小(≤2.3μm);当加入一定量的钒后,复合材料主要相组成为(Ti,V)C和-αFe,其组织更加致密,其抗弯强度升高;硬质相(Ti,V)C的面间距比硬质相TiC的面间距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Ti,V)C颗粒尺寸明显减小(≤1.6μm),分布更均匀,颗粒形状趋于球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 tic/Fe复合材料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