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C/Fe-Al复合涂层反应火焰喷涂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黄继华 刘长松 +1 位作者 党全坤 殷声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19-222,共4页
以廉价的钛铁粉、铁粉、铝粉和胶体石墨为原料 ,采用反应火焰喷涂技术原位合成并沉积了TiC/Fe Al涂层 ,PVA制粒条件下涂层相组成主要为TiC +Al+Fe Al。研究结果表明 :制粒方式是影响反应程度和涂层相组成的关键因素 ,PVA制粒比普通机械... 以廉价的钛铁粉、铁粉、铝粉和胶体石墨为原料 ,采用反应火焰喷涂技术原位合成并沉积了TiC/Fe Al涂层 ,PVA制粒条件下涂层相组成主要为TiC +Al+Fe Al。研究结果表明 :制粒方式是影响反应程度和涂层相组成的关键因素 ,PVA制粒比普通机械混合更有利于喷涂过程中反应的进行 ;反应火焰喷涂过程中有一定量的碳被氧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火焰喷涂 tic/fe-al涂层 碳化物/金属复合涂层 反应热喷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生成TiC增强镍基梯度涂层的组织与性能
2
作者 李金华 李晓晓 +1 位作者 姚芳萍 李向昕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91,共8页
通过激光熔覆技术在H13钢表面原位生成TiC增强镍基单一涂层和梯度涂层,使用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涂层的微观形貌、成分分布、物相组成、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单... 通过激光熔覆技术在H13钢表面原位生成TiC增强镍基单一涂层和梯度涂层,使用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涂层的微观形貌、成分分布、物相组成、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单一涂层易出现宏观气孔、裂纹、与基体结合差等缺陷,而梯度涂层能够实现成分、组织性能的梯度变化,与基体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梯度涂层生成Fe-Cr、TiC等多种增强相,使钢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显著提高,平均硬度约为单一涂层的1.44倍、基体的2.58倍;梯度涂层的平均磨损量为单一涂层的45.6%、基体的32.4%;梯度涂层磨损机理主要是颗粒磨损和粘着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涂层 tic增强镍基涂层 激光熔覆 原位生成 显微硬度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含量对激光熔覆AlCoCrFeNi基高熵合金复合涂层抗磨损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磊 魏鑫 +3 位作者 霍嘉翔 凡祖顺 胡可珍 陈小明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83,共8页
通过激光熔覆在2205双相不锈钢表面制备了TiC增强AlCoCrFeNi基高熵合金复合涂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AlCoCrFeNi+TiC熔覆层的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采用维氏硬度计测定了熔覆层的显微硬度,利用线性往复式摩擦磨... 通过激光熔覆在2205双相不锈钢表面制备了TiC增强AlCoCrFeNi基高熵合金复合涂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AlCoCrFeNi+TiC熔覆层的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采用维氏硬度计测定了熔覆层的显微硬度,利用线性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了熔覆层的抗磨损性能,通过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了熔覆层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TiC增强AlCoCrFeNi基熔覆层主要由BCC相和TiC相组成。随着TiC添加量的增加,TiC相的相对含量逐渐提高而BCC相含量逐渐下降。熔覆层的显微组织由等轴晶基体和第二相组成,基体晶粒尺寸随着TiC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随着TiC含量的增加,由于弥散强化效应熔覆层的显微硬度逐渐提高,而抗磨损性能先提高后降低。过量TiC导致第二相团聚和组织缺陷的产生,从而导致熔覆层的致密性降低,抗磨损性能下降。熔覆层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熔覆层的耐腐蚀性能随着TiC含量的增加先提高后逐渐降低,这是由于少量TiC溶解产生的Ti能够提高熔覆层的钝化膜形成能力,而过量的TiC会增强电偶腐蚀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 高熵合金 复合涂层 激光熔覆 抗磨损性能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超高速激光熔覆制备TiC/IN625涂层组织与耐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海生 张峰 +2 位作者 葛通 庞义斌 周子正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102,共10页
采用EHLA技术在45钢基材上制备TiC/IN625纳米复合涂层。分析不同热处理温度(800,1000℃和1200℃)对TiC/IN625涂层微观组织、表面形貌、残余应力和耐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升,涂层偏析现象得到缓解。较HT0和HT800涂... 采用EHLA技术在45钢基材上制备TiC/IN625纳米复合涂层。分析不同热处理温度(800,1000℃和1200℃)对TiC/IN625涂层微观组织、表面形貌、残余应力和耐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升,涂层偏析现象得到缓解。较HT0和HT800涂层,HT1000涂层中的Ti元素分布更加均匀。HT0涂层中的部分Laves相在HT1000涂层中开始溶解,释放出Nb元素,与C元素和Ti元素重新结合生成MC(M=Nb,Ti)碳化物。HT1200涂层表面微观组织中大尺寸的碳化物溶解,Ti元素和Ni等其他元素分布更加均匀,并向枝晶间区域扩散。HT0涂层表面残余应力主要表现为残余拉应力,其最大值为362 MPa。电化学腐蚀实验表明,开路电位由HT0涂层的-0.139 V提高到HT1200涂层的-0.132 V。HT800,HT1000,HT1200涂层的电荷转移电阻(R_(ct))比HT0涂层更大,相较于HT0涂层的4.785×10^(5)Ω·cm^(2)分别提高了46.2%,31.2%和6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速激光熔覆 tic/IN625涂层 残余应力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电弧喷涂Fe-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 被引量:27
5
作者 徐滨士 朱子新 +2 位作者 刘燕 马世宁 张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F01期154-158,共5页
采用粉芯丝材和高速电弧喷涂技术(HVAS)制备了Fe 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并研究了涂层的显微组织和室温至650℃的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Fe Al涂层的平均成分为Fe 20.0Al 14.1O(摩尔分数,%),主要相是Fe3Al,FeAl,α Fe,Al2O3及少量Al;... 采用粉芯丝材和高速电弧喷涂技术(HVAS)制备了Fe 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并研究了涂层的显微组织和室温至650℃的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Fe Al涂层的平均成分为Fe 20.0Al 14.1O(摩尔分数,%),主要相是Fe3Al,FeAl,α Fe,Al2O3及少量Al;涂层具有较高的结合强度和硬度、较低的孔隙率及较高的高温耐磨性;高温下磨损面形成了大面积的氧化物保护层,降低了涂层的摩擦因数,而剥层磨损是涂层的主要磨损机制。涂层中Fe3Al和FeAl金属间化合物相较高的高温强度和硬度能有效地阻碍裂纹的产生、扩展及扁平颗粒的断裂,从而使Fe Al涂层表现出优异的高温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al金属间化合物 涂层 高速电弧喷涂 显微组织 高温滑动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WC-Ni/TiC涂层的组织和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郭绍义 李兴俊 +2 位作者 杨秋合 杨金林 孟凡英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2-75,共4页
采用7kW横流CO2激光器,在H13钢表面激光熔覆制备了WC-Ni/TiC涂层。测量了熔覆层的显微硬度,用扫描电镜(SEM)观测熔覆层的显微结构以及磨损形貌并进行分析,对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纳米TiC通过弥散强化和细晶强化... 采用7kW横流CO2激光器,在H13钢表面激光熔覆制备了WC-Ni/TiC涂层。测量了熔覆层的显微硬度,用扫描电镜(SEM)观测熔覆层的显微结构以及磨损形貌并进行分析,对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纳米TiC通过弥散强化和细晶强化,提高了涂层的硬度和韧性,TiC含量为30%(质量分数)时涂层的平均硬度为HV1500。涂层耐磨性能是基体的8-1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WC-Ni/tic 复合涂层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电弧喷涂Fe-Al/WC复合涂层的摩擦学特性 被引量:20
7
作者 朱子新 徐滨士 +2 位作者 马世宁 杜则裕 刘维民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4-178,共5页
利用高速电弧喷涂技术制备了Fe-Al涂层和Fe-Al/WC复合涂层,在T-11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比研究了2种涂层同GCr15钢球配副时的滑动摩擦磨损特性,并探讨了涂层的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可以将Fe-Al/WC复合涂层的摩擦磨损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 利用高速电弧喷涂技术制备了Fe-Al涂层和Fe-Al/WC复合涂层,在T-11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比研究了2种涂层同GCr15钢球配副时的滑动摩擦磨损特性,并探讨了涂层的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可以将Fe-Al/WC复合涂层的摩擦磨损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随着滑动距离的增加,摩擦系数先迅速升高,之后缓慢降低直至平稳阶段;由于Fe-Al/WC复合涂层的平均硬度较高,且涂层中的硬质颗粒能有效地阻止裂纹的扩展,故其耐磨性明显优于Fe-Al涂层;随着滑动速度增加,裂纹的扩展速率加快,并产生较厚磨屑,从而使涂层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均显著增大;在摩擦磨损过程中涂层表层受到拉应力与压应力的交替作用,Fe-Al/WC涂层的主要磨损机制为剥层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电弧喷涂 fe-al金属间化合物 复合涂层 摩擦学特性 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SHS-铸造钢基表面TiC-Fe梯度复合涂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2
8
作者 严有为 刘生发 +2 位作者 范晓明 傅正义 魏伯康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7-161,共5页
将自蔓延高温合成 (SHS)技术与铸造工艺结合起来 ,制备了铸造钢基表面TiC Fe梯度复合材料 ,研究了钢液的浇注温度、Ti C Fe预制块的组成及其相对密实度等工艺参数对梯度复合涂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保证预制块能被浇注的钢液直接... 将自蔓延高温合成 (SHS)技术与铸造工艺结合起来 ,制备了铸造钢基表面TiC Fe梯度复合材料 ,研究了钢液的浇注温度、Ti C Fe预制块的组成及其相对密实度等工艺参数对梯度复合涂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保证预制块能被浇注的钢液直接点燃的条件下 ,适当提高钢液的浇注温度、降低预制块的密实度均有利于梯度复合涂层的形成 ;而且在预制块中掺加适量的低熔点金属稀释剂不仅可降低合成TiC颗粒的尺寸 ,而且也有利于梯度复合涂层的形成。梯度复合涂层的形成与钢液向预制块中的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蔓延高温合成 tic—Fe涂层 梯度复合 工艺参数 铸造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C与TiC复合增强镍基涂层的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9
9
作者 迟静 王淑峰 +2 位作者 李敏 吴杰 韩野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5-96,共12页
利用等离子熔覆技术制备Ni基涂层,用直接加入的WC和原位合成的TiC复合增强,分析原料体系中(Ti+C)和WC的含量变化对涂层物相组成、微观组织、显微硬度和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WC在熔池中溶解,分解出W和C,W扩散进入原位生成的... 利用等离子熔覆技术制备Ni基涂层,用直接加入的WC和原位合成的TiC复合增强,分析原料体系中(Ti+C)和WC的含量变化对涂层物相组成、微观组织、显微硬度和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WC在熔池中溶解,分解出W和C,W扩散进入原位生成的TiC中,形成(Ti,W)C固溶体,W的扩散不充分使(Ti,W)C呈现核壳结构。随原料中(Ti+C)含量的增多(0~20%)和WC相应含量的减少(40%~20%),WC溶解程度增大,(Ti,W)C颗粒形貌由八面体转变为椭圆形;(Ti,W)C生成量的增多使涂层上部硬度提高,WC聚集沉底现象的减弱使涂层下部硬度下降,与基材Q235之间形成较平稳的硬度梯度。涂层耐磨损性能显著优于基材,当(Ti+C)和WC的含量分别为10%和30%时,涂层的磨损体积为基材的8.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基涂层 WC tic 微观组织 硬度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相对高速电弧喷涂Fe-Al涂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徐维普 徐滨士 +1 位作者 张伟 吴毅雄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6-40,共5页
采用添加增强相的Fe-Al粉芯丝材和高速电弧喷涂技术(HVAS)原位合成了复合涂层.对添加了不同增强相的涂层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陶瓷增强相的选择对涂层物理和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高速电弧喷涂Fe-Al/WC涂层和Fe-Al/Cr3C2涂... 采用添加增强相的Fe-Al粉芯丝材和高速电弧喷涂技术(HVAS)原位合成了复合涂层.对添加了不同增强相的涂层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陶瓷增强相的选择对涂层物理和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高速电弧喷涂Fe-Al/WC涂层和Fe-Al/Cr3C2涂层的性能比较显示,在丝材中添加Cr3C2增强相对比添加WC增强相,可以显著提高铁铝涂层的耐冲蚀以及耐腐蚀性能,明显提高涂层的常温耐磨损性能,并有效提高涂层的结合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相 fe-al涂层 高速电弧喷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电弧喷涂Fe-Al涂层的高温磨损特性 被引量:9
11
作者 朱子新 徐滨士 +2 位作者 马世宁 刘维民 张伟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6-110,共5页
采用滑动磨损试验方法考察了高速电弧喷涂Fe 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与Si3N4陶瓷球配副在室温~650℃下的摩擦磨损特性,并探讨了涂层的高温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试验温度的升高,Fe Al涂层的摩擦系数降低,耐磨性明显提高.在高温下涂层... 采用滑动磨损试验方法考察了高速电弧喷涂Fe 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与Si3N4陶瓷球配副在室温~650℃下的摩擦磨损特性,并探讨了涂层的高温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试验温度的升高,Fe Al涂层的摩擦系数降低,耐磨性明显提高.在高温下涂层滑动摩擦系数降低的主要原因在于磨损表面发生摩擦氧化反应,从而形成具有固体润滑作用的氧化物保护层,涂层在高温下主要呈现剥层磨损特征,涂层组分Fe3Al和FeAl金属间化合物的高温强度和硬度较高,能有效地阻碍裂纹的产生、扩展及扁平颗粒的断裂,从而使得Fe Al涂层表现出优异的高温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电弧喷涂 fe-al金属间化合物 涂层 高温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等离子喷涂TiC/Fe-Ni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 被引量:18
12
作者 朱警雷 黄继华 +3 位作者 王海涛 徐俊龙 赵兴科 张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6-41,共6页
采用前驱体碳化复合技术制备Ti-Fe-Ni-C系粉末,并通过反应等离子喷涂技术(RPS)原位合成并沉积了TiC/Fe-Ni基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利用XRD、SEM和EDS研究复合粉末和涂层的成分、组织结构,考察复合粉末的TiC含量及复合粉末粒度对涂层组织结... 采用前驱体碳化复合技术制备Ti-Fe-Ni-C系粉末,并通过反应等离子喷涂技术(RPS)原位合成并沉积了TiC/Fe-Ni基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利用XRD、SEM和EDS研究复合粉末和涂层的成分、组织结构,考察复合粉末的TiC含量及复合粉末粒度对涂层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前驱体碳化复合技术制备的反应喷涂复合粉末粒度均匀、无有害相生成;TiC/Fe-Ni复合涂层由不同含量TiC颗粒分布于晶粒内部而形成的晶内型复合强化片层叠加而成,基体主要为(Fe、Ni)固溶体,TiC颗粒呈纳米级;涂层TiC含量较高时,纳米级TiC颗粒弥散分布更均匀;喷涂粉末粒度较大时,片层厚度较大,孔隙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Fe-Ni 反应等离子喷涂 前驱体 金属陶瓷复合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熔覆TiC/Fe-Cr金属陶瓷复合涂层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均海 黄继华 +1 位作者 刘均波 宋桂香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3-96,118,共4页
以钛铁粉、高碳铬铁粉、硼铁粉、硅铁粉等为原料,利用等离子熔覆技术在Q235钢表面原位反应合成了与基材冶金结合TiC/Fe-Cr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利用SEM,XRD和EDS等分析了涂层的显微组织,并在室温干滑动磨损条件下测试了该涂层的耐磨性能.... 以钛铁粉、高碳铬铁粉、硼铁粉、硅铁粉等为原料,利用等离子熔覆技术在Q235钢表面原位反应合成了与基材冶金结合TiC/Fe-Cr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利用SEM,XRD和EDS等分析了涂层的显微组织,并在室温干滑动磨损条件下测试了该涂层的耐磨性能.结果表明,涂层组织由TiC相、初生相Cr7C3、共晶(Cr,Fe)7C3和奥氏体构成.利用等离子熔覆技术原位合成的TiC相呈现颗粒状、棒状和树枝状等形态.涂层具有较高的硬度和优异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熔覆 tic Cr7C3 涂层 原位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TiC涂层的相组成和表面形貌 被引量:12
14
作者 舒武炳 郭海明 +2 位作者 乔生儒 孟国文 田长生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29-232,共4页
用化学气相沉积法 (CVD)在碳 /碳复合材料表面沉积 Ti C涂层。研究了工艺参数对 Ti C涂层的相组成和表面形貌的影响以及 CVD Ti C涂层的沉积机理。实验结果表明 ,当进入沉积室的气体流量 (m L· min-1 )比为 H2 ∶ Ti Cl4∶ CH4=30 ... 用化学气相沉积法 (CVD)在碳 /碳复合材料表面沉积 Ti C涂层。研究了工艺参数对 Ti C涂层的相组成和表面形貌的影响以及 CVD Ti C涂层的沉积机理。实验结果表明 ,当进入沉积室的气体流量 (m L· min-1 )比为 H2 ∶ Ti Cl4∶ CH4=30 0∶ 2 5∶ 1 0时 ,所得涂层中含较少的游离碳 ,Ti C纯度较高。随 CH4流量增加 ,游离碳含量增加。沉积温度对 Ti C的形貌有明显影响 ,较低温度下沉积的 Ti C粒子尺寸小 ,分布均匀 ,随温度升高 ,Ti C的粒径增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气相沉积 tic涂层 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火焰喷涂的TiC/Fe金属陶瓷复合涂层 被引量:18
15
作者 刘慧渊 黄继华 张建纲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389-1393,共5页
以TiFe粉和碳的前驱体(石油沥青)为原料,通过碳化制备Ti Fe C系反应喷涂复合粉末,并通过普通火焰喷涂技术成功制备了TiC/Fe金属陶瓷复合涂层;采用XRD、SEM和EDS对喷涂粉末和涂层的成分、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涂层耐磨性能进行了对... 以TiFe粉和碳的前驱体(石油沥青)为原料,通过碳化制备Ti Fe C系反应喷涂复合粉末,并通过普通火焰喷涂技术成功制备了TiC/Fe金属陶瓷复合涂层;采用XRD、SEM和EDS对喷涂粉末和涂层的成分、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涂层耐磨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前驱体碳化复合技术制备的Ti Fe C系复合喷涂粉末粒度均匀、无有害相生成;喷涂所得到的TiC/Fe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由片状的铁基体和弥散分布的TiC颗粒组成;TiC颗粒大致呈球形,粒度一般在0.5μm以下;相同条件下所获涂层的磨损体积大约是常规火焰喷涂Ni60涂层的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火焰喷涂 tic/FE 前驱体 复合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电弧喷涂Fe-Al/WC复合涂层在650℃下的氧化行为 被引量:6
16
作者 孟凡军 徐滨士 +2 位作者 马世宁 梁秀兵 朱子新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0-33,共4页
采用高速电弧喷涂技术在20G钢基体上制备了FeAl/WC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涂层,利用热重天平测试了涂层在650 ℃下的氧化性能。结果表明:FeAl/WC复合涂层的氧化动力学曲线近似呈现出对数规律;涂层的氧化物以Al2O3、Fe2O3、Fe3O4和FeO等为主... 采用高速电弧喷涂技术在20G钢基体上制备了FeAl/WC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涂层,利用热重天平测试了涂层在650 ℃下的氧化性能。结果表明:FeAl/WC复合涂层的氧化动力学曲线近似呈现出对数规律;涂层的氧化物以Al2O3、Fe2O3、Fe3O4和FeO等为主,且其分布不均匀;涂层表面优先形成具有保护性的Al2O3膜,阻止了涂层的进一步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氧化 高速电弧喷涂 fe-al金属间化合物 复合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TiC增强铁基耐磨涂层组织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杜宝帅 邹增大 +1 位作者 王新洪 张忠文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82-185,共4页
采用钛铁和石墨作预置粉末,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碳钢基体上制备TiC增强铁基耐磨复合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仪对涂层物相组成和显微组织进行研究,并利用显微硬度计测试了涂层硬度。结果表明,TiC增强相通过熔池冶金反... 采用钛铁和石墨作预置粉末,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碳钢基体上制备TiC增强铁基耐磨复合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仪对涂层物相组成和显微组织进行研究,并利用显微硬度计测试了涂层硬度。结果表明,TiC增强相通过熔池冶金反应原位生成,随着涂层中Ti、C原子比例的不同,涂层增强相含量和物相结构发生相应演变,所得TiC呈枝晶状和花瓣状均匀分布于涂层中。与被强化基体相比,熔覆层的硬度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tic 原位自生 复合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弧堆焊TiC颗粒增强复合涂层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均海 黄继华 +1 位作者 刘均波 宋桂香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63-668,共6页
以TiFe粉、Cr粉、Ni粉、Fe粉、胶体石墨等为原料,利用合金粉粒埋弧堆焊技术在Q235钢表面原位反应合成TiC颗粒增强Fe基复合涂层。利用SEM,XRD和EDS等分析了涂层的显微组织,并在室温干滑动磨损条件下测试该涂层的耐磨性能。结果表明:利用... 以TiFe粉、Cr粉、Ni粉、Fe粉、胶体石墨等为原料,利用合金粉粒埋弧堆焊技术在Q235钢表面原位反应合成TiC颗粒增强Fe基复合涂层。利用SEM,XRD和EDS等分析了涂层的显微组织,并在室温干滑动磨损条件下测试该涂层的耐磨性能。结果表明:利用合金粉粒埋弧堆焊技术,可以原位合成粒径在2μm以下、弥散分布的TiC颗粒。涂层组织由TiC颗粒、马氏体和奥氏体构成。涂层平均显微硬度达601HV0.2,约是碳钢基体的3倍。由于TiC颗粒和马氏体的抗磨损性能使涂层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因此涂层磨损质量约是基体金属的1/10。埋弧堆焊双层涂层与单层涂层相比,马氏体含量减少,奥氏体和TiC含量增加,耐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弧堆焊 tic颗粒 涂层 原位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表面熔盐反应制备TiC涂层 被引量:4
19
作者 董志军 李轩科 +5 位作者 从野 袁观明 崔正威 王元骅 李楠 姜召阳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共4页
采用熔盐反应法在碳纤维表面反应形成了TiC涂层,利用XPS,XRD和SEM对涂层的化学组成、相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研究了反应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涂层厚度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表面形成的是含有少量自由碳的TiC涂层,涂层... 采用熔盐反应法在碳纤维表面反应形成了TiC涂层,利用XPS,XRD和SEM对涂层的化学组成、相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研究了反应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涂层厚度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表面形成的是含有少量自由碳的TiC涂层,涂层形貌与原碳纤维表面形貌相似;TiC涂层的厚度随反应温度、保温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700~850℃保温1~4 h,涂层厚度在110 nm以下,且均匀、完整,表面没有裂纹,与碳纤维基体结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反应 碳纤维 tic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超音速火焰喷涂TiC-TiB_2-Ni涂层的组织性能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方坡 王引真 +2 位作者 孙永兴 潘蛟亮 高海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9-102,108,共5页
基于反应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以钛粉、炭化硼、石墨和镍粉为原材料,在45#钢基体上制备3种TiC-TiB2-Ni涂层,并对涂层组织与相关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i-B4C-C-Ni粉末组元在喷涂过程中发生剧烈的放热反应,可以合成TiC-TiB2-Ni金属陶瓷... 基于反应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以钛粉、炭化硼、石墨和镍粉为原材料,在45#钢基体上制备3种TiC-TiB2-Ni涂层,并对涂层组织与相关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i-B4C-C-Ni粉末组元在喷涂过程中发生剧烈的放热反应,可以合成TiC-TiB2-Ni金属陶瓷涂层,Ti-B4C之间发生反应的趋势和剧烈程度明显大于Ti-C之间的;涂层中除主要组成相TiC,TiB2和Ni外,还含有一定量的Ti(C,N),TiO2,Ti2O3和NiO相;随着TiB2含量的减少,涂层中的气孔和夹杂物含量增多,显微硬度和结合强度逐渐降低,滑动磨损量明显升高,涂层耐磨性能下降;利用Ti-B4C-Ni材料组元制备的TiC-TiB2-Ni涂层的性能最优,涂层的滑动磨损失效形式主要表现为脆性剥落和犁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热喷涂 超音速火焰喷涂 tic—TiB2-Ni 复合涂层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