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位自生TiB_(2)/7075铝基复合材料组织及力学、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1
作者 姜昊 刘聪斌 马壮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142,共11页
目的 研究不同TiB_(2)颗粒含量对7075铝合金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方法 以7075铝合金为基体材料,通过混合盐反应法制备了TiB_(2)/7075铝基复合材料,采用光学显微镜(OM)、配有能谱分析仪(EDS)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衍射仪(XRD)... 目的 研究不同TiB_(2)颗粒含量对7075铝合金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方法 以7075铝合金为基体材料,通过混合盐反应法制备了TiB_(2)/7075铝基复合材料,采用光学显微镜(OM)、配有能谱分析仪(EDS)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衍射仪(XRD)等手段研究了不同TiB_(2)颗粒含量的TiB_(2)/7075铝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及物相组成演变,借助电子万能试验机、维氏硬度计及摩擦磨损试验机探究TiB_(2)颗粒含量对7075合金力学性能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 原位自生TiB_(2)颗粒对7075合金基体晶粒组织细化效果显著,粗大的树枝晶状结构转变为较细小的柱状晶或近球形非枝晶组织,TiB_(2)颗粒均匀分布在晶界附近。当TiB_(2)颗粒质量分数为2%时,TiB_(2)/7075铝基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及维氏硬度分别为501 MPa、412 MPa、7.8%和180.8HV。随着TiB_(2)颗粒质量分数的不断增加,铝基复合材料的磨损率及摩擦因数均表现出先降低后增高的变化趋势。2%(质量分数)TiB_(2)/7075铝基复合材料的磨损率及摩擦因数分别为9.33×10-3mm3/m和0.224,与7075合金基体相比,分别降低了44.3%和22.2%,由此可知,TiB_(2)颗粒的存在有效提高了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结论 通过原位自生反应生成的TiB_(2)颗粒可以显著细化7075合金微观组织形貌,提高合金的性能,当TiB_(2)颗粒质量分数为2%时,铝基复合材料的组织细化最为明显,力学性能及摩擦磨损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自生 TiB_(2)/7075铝基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B_2颗粒对铝基复合材料耐磨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强 余洪波 柴跃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85-86,12,共3页
试验研究并讨论了载荷、滑行时间及颗粒的体积分数对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加入后可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分析了耐磨性提高的原因。
关键词 耐磨性 TIB2颗粒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二硼化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化学镀铜对放电等离子烧结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浪 陈猛 +4 位作者 谭东灿 苏玉琴 钟钢 邹爱华 李志鹏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5-62,共8页
通过化学镀方法得到镀铜石墨烯粉末,再通过静电自组装方法将镀铜石墨烯粉末与铝粉混合,然后经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制备镀铜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0.1%,0.2%,0.3%,0.4%,0.5%)镀铜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 通过化学镀方法得到镀铜石墨烯粉末,再通过静电自组装方法将镀铜石墨烯粉末与铝粉混合,然后经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制备镀铜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0.1%,0.2%,0.3%,0.4%,0.5%)镀铜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并与质量分数0.1%未镀铜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镀铜石墨烯在复合材料中分散均匀,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均在99%以上;铝和铜发生反应生成了中间相Al_(2)Cu,但未有Al_(4)C_(3)界面相生成;镀铜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均优于未镀铜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随着镀铜石墨烯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硬度先升高后降低,磨损质量损失和摩擦因数均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当镀铜石墨烯的质量分数为0.2%时,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其硬度为74.7 HV,磨损质量损失和摩擦因数均最小,分别为0.0023 g和0.259,磨损机制为氧化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石墨烯 化学镀铜 放电等离子烧结 Al_(2)Cu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B_(2)颗粒增强6061铝合金的组织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郝志飞 刘志伟 +6 位作者 解佩佩 余申卫 何源 董其娟 魏作山 李政霖 尚金翅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6-141,146,共7页
TiB_(2)颗粒对铝合金有良好的强化作用。通过超声辅助重熔稀释法制备TiB_(2)/6061复合材料,研究了TiB_(2)颗粒对铸态及挤压T6热处理态6061铝合金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2wt%TiB2颗粒后,铸态平均晶粒尺寸从未添加... TiB_(2)颗粒对铝合金有良好的强化作用。通过超声辅助重熔稀释法制备TiB_(2)/6061复合材料,研究了TiB_(2)颗粒对铸态及挤压T6热处理态6061铝合金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2wt%TiB2颗粒后,铸态平均晶粒尺寸从未添加TiB_(2)的355.7μm细化至117.5μm;TiB_(2)颗粒可以促进再结晶过程中的形核,并抑制晶粒长大;挤压热处理态TiB_(2)/6061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为330 MPa、抗拉强度为385 MPa,相比未添加TiB_(2)的合金分别提高了11.8%和7.0%,其主要强化方式为热错配强化和Orowan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_(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6061铝合金 热挤压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量原位自生TiB_(2)颗粒增强ZL114A铝基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5
作者 李帅奇 高增 +3 位作者 刘闪光 金西伟 张震 牛济泰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8-64,共7页
以ZL114A合金为基体,采用混合盐反应法制备不同质量分数(3%,6%,9%)原位自生TiB_(2)颗粒增强ZL114A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拉伸性能,并分析TiB_(2)在基体中的生长机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主要物相均为铝相、硅相和TiB_(2)... 以ZL114A合金为基体,采用混合盐反应法制备不同质量分数(3%,6%,9%)原位自生TiB_(2)颗粒增强ZL114A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拉伸性能,并分析TiB_(2)在基体中的生长机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主要物相均为铝相、硅相和TiB_(2)相,说明成功制备了原位自生TiB_(2)颗粒增强ZL114A铝基复合材料;随着TiB_(2)含量的增加,基体晶粒细化且出现球化,共晶硅明显细化且其形貌由粗大长条状变为短棒状;原位生成的TiB_(2)颗粒使得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塑性均得到提高,断裂形式由ZL114合金的脆性断裂转变为韧脆混合断裂;随着TiB_(2)含量的增加,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均先升高后降低,当TiB_(2)质量分数为6%时达到最大,分别为237.4 MPa,6.7%;在制备复合材料过程中基体中先析出TiB_(2)近球形核心,随着球形核心的长大,其表面形成小平面,最终形成六棱台组合体的典型TiB_(2)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自生TiB_(2)颗粒 铝基复合材料 拉伸性能 显微组织 生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耐磨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翟瞻 马明全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9-154,共6页
以铝粉和镁粉为基础材料,以SiC颗粒为增强体材料,制备建筑用的铝基复合材料,研究其力学性能及耐磨性。分别在SiC的质量分数为0~32%时测试铝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在3~18 MPa的外载荷下摩擦不同距离时,研究复合材料的耐磨性。结果表明:Si... 以铝粉和镁粉为基础材料,以SiC颗粒为增强体材料,制备建筑用的铝基复合材料,研究其力学性能及耐磨性。分别在SiC的质量分数为0~32%时测试铝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在3~18 MPa的外载荷下摩擦不同距离时,研究复合材料的耐磨性。结果表明:SiC含量较高时,复合材料中SiC团聚较明显,力学性能不佳;SiC的质量分数为8%时,铝基复合材料的硬度、抗拉强度、抗弯强度较优异;当SiC的质量分数为8%时制备的铝基复合材料在较高载荷作用下始终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摩擦距离越长,铝基复合材料耐磨性降低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耐磨性 SIC颗粒 增强体材料 建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SiO_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月英 刘勇兵 +1 位作者 曹占义 杨杰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40-143,共4页
对用挤压铸造法制备出的Al2O3·SiO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摩擦磨损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l2O3·SiO2颗粒的加入可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复合材料同基体铝合金相比摩擦因数也较低.在较低载荷和滑动速度下,该... 对用挤压铸造法制备出的Al2O3·SiO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摩擦磨损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l2O3·SiO2颗粒的加入可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复合材料同基体铝合金相比摩擦因数也较低.在较低载荷和滑动速度下,该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明显优越于基体铝合金,摩擦因数也稳定地低于基体铝合金;而在较高载荷和滑动速度下,同基体铝合金相比,复合材料耐磨性的改善有所降低,但摩擦因数仍可以保持较低的水平.这是由于随着载荷和滑动速度的变化,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发生了转化.对Al2O3·SiO2颗粒在摩擦磨损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SiO2颗粒 铝基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特性 挤压铸造法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2O3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耐磨性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范涛 刘博文 +3 位作者 孙艳荣 王虎 唐伟忠 贾成厂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6-189,共4页
以粒度≤74μm的Al2O3为增强相,粒度≤30μm的铝粉为基体,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Al2O3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采用金相显微镜、SEM等分析手段对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组织观察,并对其进行耐磨性测试。结果表明,Al2O3含量为10%,烧结温度为660... 以粒度≤74μm的Al2O3为增强相,粒度≤30μm的铝粉为基体,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Al2O3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采用金相显微镜、SEM等分析手段对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组织观察,并对其进行耐磨性测试。结果表明,Al2O3含量为10%,烧结温度为660℃,混粉时间为90 min时,相对磨损率最小为0.1684%。随着Al2O3的含量的增加和烧结温度的升高,试样的耐磨性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混粉时间对试样的耐磨性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粉末冶金法 铝基复合材料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厂飞灰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 被引量:9
9
作者 李月英 刘勇兵 曹占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61-1165,共5页
对挤压铸造制成的飞灰颗粒增强ZL10 9复合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的摩擦磨损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飞灰颗粒的加入可提高铝合金材料的耐磨性 ,复合材料同基体合金相比 ,摩擦因数也较低。在摩擦磨损过程中 ,在较低载荷下复合材料的摩擦... 对挤压铸造制成的飞灰颗粒增强ZL10 9复合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的摩擦磨损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飞灰颗粒的加入可提高铝合金材料的耐磨性 ,复合材料同基体合金相比 ,摩擦因数也较低。在摩擦磨损过程中 ,在较低载荷下复合材料的摩擦表面形成一稳定的摩擦转移层 ,该转移层的存在可以起到降低摩擦因数的作用。在较高载荷下由于该摩擦转移层遭到破坏 ,从而影响了其减摩作用的发挥。镶嵌在基体中的飞灰颗粒在摩擦过程中主要起到承受载荷、限制对磨材料与铝基体直接接触的作用。脱落的飞灰颗粒可以起到“滚珠”的作用 ,在摩擦表面形成“三体”摩擦 ,从而起到减摩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电厂 飞灰颗粒 挤压铸造 耐磨性 磨损 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颗粒增强耐磨铝基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高红霞 陈宝龙 +4 位作者 樊江磊 王艳 吴深 李颖 王华丽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3-96,共4页
采用粉末冶金真空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纳/微米双尺度SiC颗粒增强的Al-Si复合材料(4%nm+15%μm SiC/Al-Si),分析测试了其组织、硬度、耐磨性及磨损特征,并与纳米SiC颗粒增强复合材料(4%nm SiC/Al-Si)及微米SiC颗粒增强复合材料(15%... 采用粉末冶金真空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纳/微米双尺度SiC颗粒增强的Al-Si复合材料(4%nm+15%μm SiC/Al-Si),分析测试了其组织、硬度、耐磨性及磨损特征,并与纳米SiC颗粒增强复合材料(4%nm SiC/Al-Si)及微米SiC颗粒增强复合材料(15%μm SiC/Al-Si)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微米SiC颗粒均匀分布在基底中,颗粒边缘与基体接触较为紧密,无明显反应物生成;纳/微米双尺度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硬度高于微米颗粒增强及纳米颗粒增强的复合材料,其硬度值为76.24 HV,比基体提高了35.13%;纳/微米双尺度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耐磨性高于微米颗粒增强及纳米颗粒增强的复合材料,其磨损量比基体减少43%;纳/微米双尺度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磨损表面较为平坦,表现为磨粒磨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热压烧结 纳米SIC颗粒 微米SiC颗粒 铝基复合材料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Al/_2O_(3P)/7075复合材料微观组织与磨损行为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慧敏 杨树青 +1 位作者 许萍 李进福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共5页
采用原位反应近液相线铸造法制备具有不同质量分数的Al2O3P/7075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干滑动磨损实验研究,通过OM,SEM,TEM等材料分析方法测试了材料的微观组织和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原位Al2O3颗粒对7075铝合金的晶粒组织有明显细化效... 采用原位反应近液相线铸造法制备具有不同质量分数的Al2O3P/7075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干滑动磨损实验研究,通过OM,SEM,TEM等材料分析方法测试了材料的微观组织和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原位Al2O3颗粒对7075铝合金的晶粒组织有明显细化效果,Al2O3P/7075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比基体7075铝合金有明显的提高。原因是原位合成的复合材料界面结合良好,原位Al2O3颗粒在摩擦过程中起着抑制金属流动和支撑的双重作用。磨损表面形貌显示,原位Al2O3颗粒的加入,使磨损机制由黏着磨损变为磨粒磨损,从而改善了材料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Al2O3颗粒 铝基复合材料 组织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TiC颗粒弥散强化2A50铝基耐磨材料 被引量:4
12
作者 左爱军 薛烽 +1 位作者 孙扬善 周健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1-94,共4页
采用原位合成的方法制备30wt%TiC/Al中间合金,再以2A50铝合金为基体,通过搅拌铸造法加入一定量的中间合金制备TiC颗粒弥散强化2A50铝基耐磨材料。采用XRD和SEM研究了中间合金的显微组织和相组成以及TiC颗粒的加入对基体的组织及力学性... 采用原位合成的方法制备30wt%TiC/Al中间合金,再以2A50铝合金为基体,通过搅拌铸造法加入一定量的中间合金制备TiC颗粒弥散强化2A50铝基耐磨材料。采用XRD和SEM研究了中间合金的显微组织和相组成以及TiC颗粒的加入对基体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C为原位合成反应的唯一生成产物,且颗粒细小分布均匀,TiC颗粒的加入能够细化基体的晶粒,显著提高基体合金的力学性能,尤其是耐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 中间合金 TIC颗粒 铝基材料 耐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质量分数对SiC_p/6061铝基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辉 王顺成 +2 位作者 郑开宏 王建华 陈学文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56,共5页
采用半固态搅拌方法添加SiC颗料制备了SiCp/6061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了SiC颗粒添加量对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C颗粒在复合材料中分布均匀,其分散性随SiC添加量的增大先提高后下降,当SiC质量分数为20%... 采用半固态搅拌方法添加SiC颗料制备了SiCp/6061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了SiC颗粒添加量对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C颗粒在复合材料中分布均匀,其分散性随SiC添加量的增大先提高后下降,当SiC质量分数为20%时达到最佳;随SiC添加量的增大,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硬度和耐磨性能增加,伸长率下降,当SiC质量分数为25%时,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伸长率和磨损率分别为282 MPa,3.9%,4.563×10-8 mg·mm-1·mm-2,抗拉强度和耐磨性能分别比6061铝合金的提高了64.2%和670%,伸长率则下降了3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半固态搅拌 SIC颗粒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硼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8
14
作者 吕亮 朱华 Feng TANG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4-66,共3页
为了比较两种含量不同的碳化硼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将其加工成销试样,在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分别与钢盘试样进行对比摩擦磨损试验,重点研究了接触载荷和相对滑动速度对两种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化... 为了比较两种含量不同的碳化硼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将其加工成销试样,在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分别与钢盘试样进行对比摩擦磨损试验,重点研究了接触载荷和相对滑动速度对两种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化硼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磨损量随载荷与相对滑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而摩擦因数随载荷与相对滑动速度的增大而减小,较高碳化硼含量的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比较低含量的复合材料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硼颗粒 铝基复合材料 耐磨性 摩擦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自生AlB_(2)/6061复合材料的组织及耐磨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庄伟彬 孙蕊 +3 位作者 满生博 王筱智 刘广柱 刘敬福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26-630,共5页
以Al-KBF 4为反应体系,采用熔盐反应法制备了原位自生3%AlB_(2)/6061复合材料(质量分数),对比6061基体材料,研究了AlB_(2)颗粒对复合材料组织、硬度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61基体材料中原位自生了六边形AlB_(2)颗粒,颗粒尺寸为... 以Al-KBF 4为反应体系,采用熔盐反应法制备了原位自生3%AlB_(2)/6061复合材料(质量分数),对比6061基体材料,研究了AlB_(2)颗粒对复合材料组织、硬度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61基体材料中原位自生了六边形AlB_(2)颗粒,颗粒尺寸为0.5~2.0μm。经T6热处理后,3%AlB_(2)/6061复合材料的硬度为HB 119.1,较6061基体提高了26.57%。复合材料比磨损率为1.83×10^(-8) kg·N^(-1)·m^(-1),较6061基体下降了17.94%。AlB_(2)颗粒与基体材料之间的润湿性好,界面结合强度高,且其本身硬度高,在磨损时能够起到承载作用,有效地减少了复合材料与对磨材料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其平均摩擦系数为0.235,相较于6061基体材料降低了17.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原位自生 AlB_(2)颗粒 显微组织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制处理对Al2O3p/6061复合材料耐磨性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魏忠斌 马钦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5-98,共4页
用搅拌铸造制备Al2O3p/6061复合材料,实施轧制和T6处理。研究其显微组织、物相组成、硬度及耐磨性。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材料中Al2O3颗粒分布较均匀,增大增强颗粒含量有利于提高硬度及耐磨性;轧制及T6处理明显提高硬度和耐磨性;冷轧时... 用搅拌铸造制备Al2O3p/6061复合材料,实施轧制和T6处理。研究其显微组织、物相组成、硬度及耐磨性。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材料中Al2O3颗粒分布较均匀,增大增强颗粒含量有利于提高硬度及耐磨性;轧制及T6处理明显提高硬度和耐磨性;冷轧时增强颗粒与铝基体结合不牢固,磨损过程中增强颗粒脱落、大面积剥离,热轧使增强颗粒与铝基体结合良好,增强颗粒不易脱落,有利于提高硬度和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AL2O3 增强颗粒 轧制 T6处理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外场对原位TiB2/2A14铝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黄凯 蒋日鹏 +2 位作者 李晓谦 李瑞卿 张立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8-84,共7页
采用超声外场-原位混合盐反应法制备3%TiB 2/2A14(体积分数)铝基复合材料,在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4种不同载荷(20,30,40,50N)的磨损实验,研究不同超声处理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和摩擦行为。使用显微硬度计测量基体和复合材... 采用超声外场-原位混合盐反应法制备3%TiB 2/2A14(体积分数)铝基复合材料,在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4种不同载荷(20,30,40,50N)的磨损实验,研究不同超声处理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和摩擦行为。使用显微硬度计测量基体和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测试样品进行物相成分鉴定、显微组织和表面磨损形貌观察,并研究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超声能够有效打散颗粒团聚,改善颗粒分布状态,强化颗粒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因此经过超声处理的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和显微硬度明显优于合金基体。经120s超声处理获得的复合材料,其硬度约为基体合金的2倍。在50N载荷的作用下,其磨损率约为基体合金的57.43%。在干摩擦条件下,基体主要表现为黏着磨损,复合材料表现为黏着磨损+磨粒磨损的混合型磨损,耐磨性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 2增强颗粒 原位反应 铝基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掺杂TiB_(2)/6061复合材料热变形行为及热加工图 被引量:1
18
作者 解佩佩 陈咪 +3 位作者 刘志伟 余申卫 何源 贾豫冬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41-751,共11页
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对0.2%Sc-2%TiB_(2)/6061复合材料进行热压缩实验,研究了该材料在变形温度为623~773 K、应变速率为0.001~1 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基于应力应变曲线,构建了材料的本构方程及热加工图。结果表明:0.2%Sc-2%T... 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对0.2%Sc-2%TiB_(2)/6061复合材料进行热压缩实验,研究了该材料在变形温度为623~773 K、应变速率为0.001~1 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基于应力应变曲线,构建了材料的本构方程及热加工图。结果表明:0.2%Sc-2%TiB_(2)/6061复合材料的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而降低,材料的热变形激活能为227.751 kJ/mol;在热压缩过程中,失稳区主要出现在高应变速率区域(663~773 K,0.132~1 s-1)及低温区域(623~655 K,0.001~0.040 s-1),最优的热加工区域为变形温度703~773 K、应变速率0.017~0.107 s-1。热变形过程中该材料的软化机制主要为动态回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 TiB_(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热变形 本构方程 热加工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反应剂质量分数对复合强化法制备混杂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影响
19
作者 高红霞 王蒙 《轻工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48-54,共7页
采用纳米颗粒强化、热压强化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复合强化法,以Al-Si系合金为基体、纳米级CuO颗粒为原位反应剂,外加微米SiC颗粒制备多尺度混杂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并对其组织形貌进行表征,研究CuO质量分数对其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结... 采用纳米颗粒强化、热压强化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复合强化法,以Al-Si系合金为基体、纳米级CuO颗粒为原位反应剂,外加微米SiC颗粒制备多尺度混杂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并对其组织形貌进行表征,研究CuO质量分数对其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复合材料的组织为共晶组织(α+Si)+SiC颗粒+AlCu3颗粒,且随着CuO质量分数的增加,共晶组织的α晶粒和点状Si变得更加细小.当CuO质量分数为3.0%,即试样配方为3.0%CuO+15.0%SiC+82.0%Al-Si时,复合材料的硬度最大,为88.8 HB,比基体硬度(51.8 HB)提高了71.4%;同时,复合材料的磨损量最低,为0.0030 g,且耐磨性最好,相对耐磨性为2.93%,是基体耐磨性的2.9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反应剂 复合强化法 混杂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