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钛基钎料制备、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娜 刘全明 +1 位作者 龙伟民 杨海瑛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6-11,共6页
钛基钎料现已成为钛合金或特殊高温合金材料钎焊连接的首选钎料。本文系统介绍了钛合金的应用、焊接方法、钎焊技术优势和主要钎焊料的研究现状,详细总结了钛基钎料发展历程和钛基非晶箔带钎料的优势,重点分析了钛基粉末钎料制备方法和... 钛基钎料现已成为钛合金或特殊高温合金材料钎焊连接的首选钎料。本文系统介绍了钛合金的应用、焊接方法、钎焊技术优势和主要钎焊料的研究现状,详细总结了钛基钎料发展历程和钛基非晶箔带钎料的优势,重点分析了钛基粉末钎料制备方法和非晶箔带钎料制备原理及过程,列举了钛基钎料在钛合金散热器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展望了新型钛基钎料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钎焊 钛合金 钛基钎料 非晶箔带钎料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ZrCuNi钎料钎焊TA2钛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娜 刘全明 +3 位作者 肖俊峰 龙伟民 杨海瑛 高斯峰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136-139,144,共5页
分别采用37.5Ti-37.5Zr-15Cu-10Ni非晶箔带和粉末钎料对TA2钛进行搭接钎焊试验,研究了两种钎料的熔化特性、组织及物相构成,钎焊界面结构、钎焊接头的拉剪性能。结果表明:非晶箔带固-液相线温度差值更小,能更好抑制界面脆性化合物的形... 分别采用37.5Ti-37.5Zr-15Cu-10Ni非晶箔带和粉末钎料对TA2钛进行搭接钎焊试验,研究了两种钎料的熔化特性、组织及物相构成,钎焊界面结构、钎焊接头的拉剪性能。结果表明:非晶箔带固-液相线温度差值更小,能更好抑制界面脆性化合物的形成。粉末钎料组织由基体和多种晶体相构成,而非晶钎料组织未见明显晶粒。钎焊界面处Cu、Ni元素快速向基体扩散,Ti元素快速向钎料中扩散。在920℃/15 min下钎焊TA2钛时,使用非晶箔带钎料钎焊的接头界面脆化层和晶间渗入区厚度之和低于粉末钎料接头的,并且其元素互扩散相对更为充分。适当降低钎焊温度或缩短保温时间可减弱界面元素对基体的熔蚀。使用非晶箔带钎料钎焊的接头塑性稍优于粉末钎料接头的,但其拉剪强度更低,这是由于该接头界面脆化层更厚,产生更多的脆性化合物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基钎料 非晶箔带 熔化特性 微观组织 拉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600和Ni-25%Si合金钎焊接头性能及失效机理分析
3
作者 李晓鹏 张泽宇 +3 位作者 王厚勤 张秉刚 于涛 冯吉才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4-91,I0005,共9页
采用Ti-Zr-Ni-Cu非晶钎料对高温钛合金Ti600和Ni-25%Si(原子分数,%)合金进行钎焊试验,重点研究了钎焊温度对镍硅与钛合金接头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合接头组织特征及断口结构分析阐明了Ti600和Ni-25%Si合金钎焊接头的失效机理.结果表明,... 采用Ti-Zr-Ni-Cu非晶钎料对高温钛合金Ti600和Ni-25%Si(原子分数,%)合金进行钎焊试验,重点研究了钎焊温度对镍硅与钛合金接头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合接头组织特征及断口结构分析阐明了Ti600和Ni-25%Si合金钎焊接头的失效机理.结果表明,钎缝内部包含多个区域,随着连接温度从900℃上升至980℃,包含(Ti,Zr)2Si和Ti2Ni相的区域逐渐消失,包含Ti5Si3和Ti2Ni相的区域逐渐变厚,最终占据全部钎缝.力学性能分析表明,随着钎焊温度的升高,接头抗剪强度先增大后降低.当钎焊温度为960℃时,接头的抗剪强度能够达到峰值177 MPa.在脆性Ti2Ni相基体上弥散分布的Ti5Si3相颗粒破坏了Ti2Ni相的连续性,阻碍了裂纹在钎缝内部的扩展是钎焊接头抗剪强度提升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600 Ni-25%Si合金 ti-zr-ni-cu非晶钎料 界面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态镍基钎料箔润湿成缝特征及其对钎焊接头形态的影响
4
作者 王君 何鹏 +2 位作者 李军 李钟麟 钱乙余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6-49,54,共5页
通过分析控制非晶态镍基钎料箔用量的钎焊试验结果,对非晶态镍基钎料箔的润湿成缝特征及钎焊接头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钎料不足的情形下,钎料残余层也始终存在,在熔融钎料同母材的相互作用下,钎料残余层/母材界面向母材一侧... 通过分析控制非晶态镍基钎料箔用量的钎焊试验结果,对非晶态镍基钎料箔的润湿成缝特征及钎焊接头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钎料不足的情形下,钎料残余层也始终存在,在熔融钎料同母材的相互作用下,钎料残余层/母材界面向母材一侧发生迁移;钎料残余层厚度随钎料量的增加而增大,但界面迁移深度与钎料箔大小无关.熔融钎料成缝行为遵循能量最低原理,其受自身重力、粘滞力和表面张力引起的附加压力共同作用,流动成缝时具有粘性流体的特征,贴近母材表面的边界层流速趋缓,母材向熔融钎料中的溶解则进一步降低了其流动性,最终凝固形成钎料残余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态镍基钎料箔 润湿成缝特征 接头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