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60MPa级铌钛微合金化超高强钢第二相粒子的溶解行为 被引量:9
1
作者 惠亚军 潘辉 +3 位作者 李文远 刘锟 陈斌 崔阳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5-39,共5页
采用透射电镜与能谱仪研究了960 MPa级铌钛微合金化超高强钢在不同加热温度及保温时间下第二相粒子的溶解行为。结果表明:试验钢中含有凝固过程中析出的尺寸大于1μm的方形TiN粒子,在锻造过程中应变诱导析出的尺寸为200nm^1μm的方形、... 采用透射电镜与能谱仪研究了960 MPa级铌钛微合金化超高强钢在不同加热温度及保温时间下第二相粒子的溶解行为。结果表明:试验钢中含有凝固过程中析出的尺寸大于1μm的方形TiN粒子,在锻造过程中应变诱导析出的尺寸为200nm^1μm的方形、椭球形TiS或Ti(C,S)粒子及尺寸小于500nm的方形、球形、椭球形(Nb,Ti)(C,N)析出相;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第二相粒子的数量减少,尺寸增大,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小尺寸第二相粒子的数量减少,大尺寸第二相粒子的数量增加且其棱角变得模糊,这些粒子均为铌与钛的复合析出物;为保证铌、钛的碳氮化物能够充分溶解于奥氏体中并具有合适的奥氏体晶粒尺寸,960 MPa级铌钛微合金化超高强钢合适的加热温度为1 250℃,保温时间为8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钛合金化 960 MPA级 超高 第二相粒子 溶解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相变温度焊材对Q1100超高强钢焊接接头氢扩散行为和冷裂敏感性的影响
2
作者 利成宁 邢玉翔 +2 位作者 王佳骥 杨兆庆 邸新杰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4-440,共7页
针对超高强钢焊接接头易产生冷裂纹的问题,选用低相变温度(LTT)焊材和传统ER140S-G超高强钢焊材作为对比,研究了扩散氢调控对Q1100超高强钢焊接冷裂纹敏感性的影响.通过焊接接头临界断裂应力和断口形貌特征分析不同焊接接头的冷裂倾向,... 针对超高强钢焊接接头易产生冷裂纹的问题,选用低相变温度(LTT)焊材和传统ER140S-G超高强钢焊材作为对比,研究了扩散氢调控对Q1100超高强钢焊接冷裂纹敏感性的影响.通过焊接接头临界断裂应力和断口形貌特征分析不同焊接接头的冷裂倾向,并通过焊态氢微印试验,将氢在不同焊接接头中的宏观扩散行为进行可视化表征,进一步分析焊态下不同焊材对于焊接过程中扩散氢抑制作用的差别.Q1100超高强钢碳含量较高,其粗晶热影响区组织为粗化的马氏体板条加少量贝氏体,冷裂倾向明显.插销冷裂纹试验结果表明,LTT焊材能够降低超高强钢焊接接头的冷裂倾向.在焊接参数相同的条件下,LTT-Q1100接头的临界断裂应力达到520 MPa,而ER140S-GQ1100接头的临界断裂应力只有460 MPa.LTT-Q1100接头的断口呈现准解理断裂形貌,ER140S-G-Q1100接头断口韧性恶化明显,多为沿晶断裂形貌,属于脆性断裂,使用LTT焊材提高了超高强钢热影响区的抗冷裂能力.焊态氢微印试验表明:在LTT-Q1100焊接接头中,大量Ag颗粒聚集在焊缝区,热影响区的Ag颗粒很少;而ER140S-GQ1100接头中焊缝区和热影响区均有大量Ag颗粒聚集.使用LTT焊材能够降低焊缝金属的相变温度,在焊接过程中抑制焊接接头中的氢向热影响扩散,从而降低焊接热影响区中的扩散氢含量,降低焊接热影响区的冷裂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 焊接冷裂纹 LTT焊材 ER140S-G焊材 印试验 扩散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微合金化冷轧双相钢DP980的试制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赵显蒙 韩启航 +2 位作者 康永林 邝霜 高鲁峰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592-595,共4页
采用C-Si-Mn-Cr-Nb合金系,采取两种热轧、退火工艺,在实验室试制Nb微合金化冷轧双相钢DP980。结果表明,两种试制钢的抗拉强度分别为1034 MPa和1048 MPa,屈服强度分别为534 MPa和499 MPa,伸长率分别为11.2%和11.3%,n值分别为0.28和0.27,... 采用C-Si-Mn-Cr-Nb合金系,采取两种热轧、退火工艺,在实验室试制Nb微合金化冷轧双相钢DP980。结果表明,两种试制钢的抗拉强度分别为1034 MPa和1048 MPa,屈服强度分别为534 MPa和499 MPa,伸长率分别为11.2%和11.3%,n值分别为0.28和0.27,屈强比分别为0.52和0.48;试制钢的热轧组织为F+P,连续退火后的组织为F+M,退火后的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连续屈服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合金化 双相 冷轧 超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涟钢Q1100E高强钢冷裂纹敏感性研究
4
作者 温俊霞 林博 +4 位作者 石玗 马蓉 邓颖章 廖国锋 李旭娇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80-584,共5页
工程机械用高强钢的强度级别越来越高,最高已经达到1 100 MPa。本工作通过进行斜Y型坡口焊接冷裂纹试验,对涟钢Q1100E高强钢的裂纹敏感性、金相组织、显微硬度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涟钢Q1100E高强钢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呈现以下特征:... 工程机械用高强钢的强度级别越来越高,最高已经达到1 100 MPa。本工作通过进行斜Y型坡口焊接冷裂纹试验,对涟钢Q1100E高强钢的裂纹敏感性、金相组织、显微硬度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涟钢Q1100E高强钢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呈现以下特征:焊缝区域主要由针状铁素体和贝氏体组成,而热影响区粗晶区则形成粗大的板条马氏体组织并伴有少量残余奥氏体。研究证实,增大焊接热输入可有效降低焊缝冷裂纹敏感性。在预热温度参数研究中发现,当预热温度低于130℃时,焊缝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纹缺陷;而将预热温度提升至150℃后,焊缝完全避免了裂纹产生,这表明适当提高预热温度是控制高强钢焊接冷裂纹的有效工艺措施。值得注意的是,最高硬度值出现在预热150℃条件下的热影响区。不同预热温度和热输入参数下的焊缝及热影响区显微组织差异不显著,由此可以推断,热影响区马氏体含量并非影响冷裂纹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1100E 超高 冷裂纹敏感性 组织 氢致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超高强钢M1200HS的显微组织与磨粒磨损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彭欢 胡学文 +2 位作者 王海波 王承剑 石东亚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8-72,84,共6页
采用热轧和在线直接淬火工艺制备热轧超高强钢M1200HS,研究了其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在石英砂与水的混合物中的磨粒磨损性能,并与传统低合金耐磨钢NM400和NM450作对比。结果表明:M1200HS钢的显微组织为马氏体和极少量铁素体,其马氏体板... 采用热轧和在线直接淬火工艺制备热轧超高强钢M1200HS,研究了其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在石英砂与水的混合物中的磨粒磨损性能,并与传统低合金耐磨钢NM400和NM450作对比。结果表明:M1200HS钢的显微组织为马氏体和极少量铁素体,其马氏体板条尺寸较大,大角度晶界占比较小;M1200HS钢的抗拉强度和硬度分别为1 387 MPa和403 HB,均符合GB/T 24186-2009标准,且与NM400钢近乎相当,但低于NM450钢;3种试验钢的磨损机制均为微观切削机制,M1200HS钢与NM400钢的耐磨粒磨损性能相当,但低于NM450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直接淬火 超高 组织 磨粒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强钢低匹配焊接接头熔合区组织特征及断裂行为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彭杏娜 彭先宽 +2 位作者 杜占江 丛相州 张强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44-47,51,共5页
对超高强钢采用了低匹配的奥氏体焊接材料进行了焊接。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手段对该接头熔合区的组织进行了分析,通过原位拉伸分析手段对熔合区的局部断裂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焊接接头熔合区的化学成分不均匀,在靠近熔合... 对超高强钢采用了低匹配的奥氏体焊接材料进行了焊接。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手段对该接头熔合区的组织进行了分析,通过原位拉伸分析手段对熔合区的局部断裂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焊接接头熔合区的化学成分不均匀,在靠近熔合线处形成了宽度不等的“富奥氏体带”,最高硬度位于富奥氏体带。原位拉伸试样均在最大载荷前起裂,裂纹起裂和扩展伴随着大量的塑性变形,断裂位置最后均位于较软的奥氏体焊缝侧,其主要断裂机制为延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 熔合区 组织 原位拉伸 断裂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80 MPa级微合金钢的激光相变硬化工艺及组织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孙茜 邸洪双 李峻臣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85-789,共5页
利用4 k W光纤激光器对一种780 MPa级Nb-Ti-Mo微合金化的低碳钢进行了激光相变强化处理,研究了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对激光相变区宏观形貌和显微硬度的影响,讨论了激光相变区显微组织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或扫描速度的... 利用4 k W光纤激光器对一种780 MPa级Nb-Ti-Mo微合金化的低碳钢进行了激光相变强化处理,研究了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对激光相变区宏观形貌和显微硬度的影响,讨论了激光相变区显微组织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或扫描速度的降低,激光相变区宽度和深度逐渐增加.激光相变区包含三个区域:微熔区、硬化区和过渡区.微熔区显微组织为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和马氏体;硬化区显微组织为全马氏体;过渡区为相对细小的全马氏体或与铁素体的混合组织.在所研究的参数中,硬化区的硬度可超过母材30%左右,平均硬度达到320 HV.实验钢表面耐磨性能提高3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相变硬化 超高 组织 硬度 耐磨性 马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Mn-Cr-Mo超高强钢TTT曲线的测定和组织
8
作者 要秀全 何伟 +1 位作者 李瑞红 高占勇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79-80,85,共3页
为了给Si-Mn-Cr-Mo超高强钢制定合适的淬火、回火工艺,采用L78淬火膨胀仪对该钢在200〜500°C内进行测定,绘制了该钢的等温转变TTT曲线。结合金相观察,研究了该钢在不同温度等温时的奥氏体转变产物组织。结果表明:在475°C〜Ms(31... 为了给Si-Mn-Cr-Mo超高强钢制定合适的淬火、回火工艺,采用L78淬火膨胀仪对该钢在200〜500°C内进行测定,绘制了该钢的等温转变TTT曲线。结合金相观察,研究了该钢在不同温度等温时的奥氏体转变产物组织。结果表明:在475°C〜Ms(317°C),产物主要以贝氏体为主;在Afs(317°C)以下时,产物有贝氏体、马氏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这为该钢的工艺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n-Cr-Mo超高 TTT曲线 组织 贝氏体 马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MnB5超高强钢光纤激光搭接接头组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沈钦龙 姜超 +1 位作者 顿亚鹏 李国彬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56-61,共6页
采用光纤激光器对2 mm厚的22Mn B5钢进行激光搭接焊,研究了不同焊接速度和不同焊接功率下焊接接头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焊接速度的增加,焊缝区偏析越严重,焊缝组织中会出现明显的中间脊,抗剪力和剪切强度降低,随着焊接功率增... 采用光纤激光器对2 mm厚的22Mn B5钢进行激光搭接焊,研究了不同焊接速度和不同焊接功率下焊接接头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焊接速度的增加,焊缝区偏析越严重,焊缝组织中会出现明显的中间脊,抗剪力和剪切强度降低,随着焊接功率增加,抗剪力和剪切强度增加。在不同功率和不同速度下,在热影响区都会出现硬度骤降的软化区域。通过拉剪试验,可以发现试样在宏观上表现出了很脆的特性,扫描断口中心出现许多韧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 激光搭接接头 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淬火温度对汽车用超高强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耀耀 温永美 刘刚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6-118,共3页
对Fe-Mn-Si-Cr超高强钢进行了淬火+回火热处理,采用扫描电镜(SEM)、拉伸试验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淬火对试验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750~810℃亚温淬火,Fe-Mn-Si-Cr钢组织为铁素体与马氏体混合组织。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 对Fe-Mn-Si-Cr超高强钢进行了淬火+回火热处理,采用扫描电镜(SEM)、拉伸试验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淬火对试验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750~810℃亚温淬火,Fe-Mn-Si-Cr钢组织为铁素体与马氏体混合组织。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组织中铁素体含量逐渐减少,马氏体含量逐渐增多。880℃完全淬火后,Fe-Mn-Si-Cr钢的组织为板条马氏体组织。810℃/30 min淬火+480℃/30 min回火的Fe-Mn-Si-Cr钢,综合力学性能最佳,其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强塑积分别达到1679 MPa、11.2%和18805 MPa·%,与880℃完全淬火试验钢相比,试验钢的抗拉强度相当,而伸长率、强塑积分别提高了6.7%、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 亚温淬火 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维度增强增塑的高强塑积第三代汽车用钢的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10
11
作者 朱国辉 丁汉林 +2 位作者 王晓南 王永强 陈其伟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26-836,共11页
对近年来第三代超高强度高强塑积(抗拉强度1000 MPa以上,强塑积20~30 GPa%)汽车用钢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表明,目前超高强度条件下的塑性增加的主要技术路线是依靠残余奥氏体增塑。然而,多年的研究实践证明仅依靠残余奥... 对近年来第三代超高强度高强塑积(抗拉强度1000 MPa以上,强塑积20~30 GPa%)汽车用钢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表明,目前超高强度条件下的塑性增加的主要技术路线是依靠残余奥氏体增塑。然而,多年的研究实践证明仅依靠残余奥氏体增塑的单一机制难以实现超高强度条件下的高强塑积的目标,导致超高强度汽车用钢虽然经过了近十年的发展,依然未能真正形成规模化工业生产与应用。为实现超高强度条件下的塑性提升,必须从开发新的合金化体系和新的技术路线两个方面入手,突破传统的单一增塑机制。基于理论分析和前期研究,作者团队提出了"多维度增强增塑"机制,即利用第二相粒子(Precipitation)增强增塑和组织合理细化(Refinement)配合多相组织设计(Multiphase)的PRM机制,实现多种增强增塑机制共同作用的复合效应。并以微合金化Cr-Mn系合金体系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立足于现有冷轧退火工艺装备条件,通过新品种和新技术路线的开发,可以实现第三代汽车用钢超高强度条件下的塑性增强,并且低成本、低能耗、可以大规模工业推广和应用,为真正实现第三代汽车用钢的工业生产和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同时为解决钢铁材料超高强度条件下的塑性提升的共性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汽车用 多维度增增塑 超高 塑积 第二相粒子 合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含量对X65管线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中学 王博 +1 位作者 杜益 吴开明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326-330,共5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两组不同Ti含量的X65级别管线钢显微组织和析出物变化,并进行室温拉伸性能和0℃时CVN冲击功测试。结果表明,随着Ti含量增大,钢中析出物数量增多,多边形铁素体尺寸变细,珠光体形态退化,材料强韧...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两组不同Ti含量的X65级别管线钢显微组织和析出物变化,并进行室温拉伸性能和0℃时CVN冲击功测试。结果表明,随着Ti含量增大,钢中析出物数量增多,多边形铁素体尺寸变细,珠光体形态退化,材料强韧性增大;Ti含量为0.11%时材料强韧性满足API Spec 5L—2007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合金化 X65管线 组织 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含量对Al-10Zn-2.5Mg-1.6Cu-0.15Zr铝合金板材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田妮 韩世达 +3 位作者 周轶然 王光东 赵刚 秦高梧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489-3498,共10页
利用金相显微镜(O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合万能材料试验机研究Sc含量(质量分数)从0.034%增大至0.215%时,Sc含量对T6态Al-10Zn-2.5Mg-1.6Cu-0.15Zr铝合金板材中过剩结晶相、弥散相、析出相、晶粒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c含量从... 利用金相显微镜(O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合万能材料试验机研究Sc含量(质量分数)从0.034%增大至0.215%时,Sc含量对T6态Al-10Zn-2.5Mg-1.6Cu-0.15Zr铝合金板材中过剩结晶相、弥散相、析出相、晶粒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c含量从0.034%增加至0.215%,T相和Al_(7)Cu_(2)Fe相过剩结晶相粒子组态无明显变化;纳米级Al_(3)(Sc,Zr)弥散相粒子的尺寸不变但数量呈现出先增多后减少的趋势;析出相粒子尺寸先细化后粗化,数量先增多后减少。当Sc含量为0.189%时,合金板材中出现3~5μm的初生Al_(3)(Sc,Zr)粒子,其数量随Sc含量增加而增多。T6态Al-10Zn-2.5Mg-1.6Cu-0.15Zr-(0.034-0.139)Sc合金板材的晶粒呈纤维状,且随Sc含量增加,纤维状晶粒逐渐细化、长度逐渐缩短;当Sc含量为0.189%时,合金板材发生明显再结晶,其晶粒均为细小类球状等轴晶;当Sc含量从0.034%增加至0.215%,T6态合金板材的强度和伸长率均随Sc含量增加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Sc含量为0.139%时,合金板材的性能最佳,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701 MPa、665 MPa和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Zr复合合金化 高Zn超高合金板材 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