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8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C-Al预制块含量对TiC/AZ91D镁基复合材料组织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李昇原 李秀兰 +2 位作者 周立玉 王凯强 杨鑫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58-63,共6页
通过改变Ti-C-Al预制块与AZ91D镁合金的含量,用原位合成法在固定温度780℃制备出TiC/AZ91D镁基复合材料,研究预制块含量对该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演化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Z91D镁合金中加入Ti-C-Al预制块,复合材料的组织中... 通过改变Ti-C-Al预制块与AZ91D镁合金的含量,用原位合成法在固定温度780℃制备出TiC/AZ91D镁基复合材料,研究预制块含量对该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演化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Z91D镁合金中加入Ti-C-Al预制块,复合材料的组织中均出现了Al3Ti和TiC,随预制块含量增加,Al3Ti和TiC的数量增加,但Ti-C-Al预制块加入量20wt%和30wt%的复合材料中Al3Ti和TiC的总量相差不大。摩擦磨损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体积磨损率随预制块含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磨损率与硬度呈反相关,预制块含量为20wt%的试样体积磨损率最低,摩擦系数最低,硬度最高。复合材料均以磨粒磨损为主,磨损形貌主要表现为犁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al预制块 AZ91D镁合金 TiC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软盘毯状苗分离机性能试验
2
作者 毛欣 赵语轩 +2 位作者 衣淑娟 陶桂香 田永久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7-224,共8页
目前,我国水稻生产种植过程中水稻毯状苗与塑料软盘的分离仍需大量人工。为实现机械化,并解决分离环节生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的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分离机械、育秧机械的分析,并结合相关农艺要求,研制了一款水稻毯状苗与塑料软盘分离机... 目前,我国水稻生产种植过程中水稻毯状苗与塑料软盘的分离仍需大量人工。为实现机械化,并解决分离环节生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的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分离机械、育秧机械的分析,并结合相关农艺要求,研制了一款水稻毯状苗与塑料软盘分离机。同时,设计水稻软盘毯状苗分离机性能试验,以分离速度、扶苗机构扶苗手夹持间隙和分离机构分离爪初始位置与输送机构的夹角为试验因素,以水稻软盘毯状苗分离率、毯状苗茎叶损伤率和毯状苗基质损伤率为评价指标,对水稻软盘毯状苗分离机进行单因素试验与多因素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较优组合为分离速度500 mm/s、扶苗机构扶苗手夹持间隙2.00 mm、分离机构分离爪初始位置与输送机构的夹角0°,满足农业机械作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毯状苗 塑料软盘 分离机 性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机器人分区针刺成形轨迹规划
3
作者 李皎 辛世纪 +2 位作者 陈利 易伟 陈小明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7-215,共9页
为提高类回转曲面预制体的针刺成型质量和生产效率,提出一种双机器人分区针刺成形轨迹规划技术。利用类回转体的对称面,将针刺区域等分,实现双机器人针刺任务的均衡分配及其动作的独立控制,再使用三维CAD软件处理曲面数模获得针刺路径,... 为提高类回转曲面预制体的针刺成型质量和生产效率,提出一种双机器人分区针刺成形轨迹规划技术。利用类回转体的对称面,将针刺区域等分,实现双机器人针刺任务的均衡分配及其动作的独立控制,再使用三维CAD软件处理曲面数模获得针刺路径,然后通过由针刺点和辅助点构造的4个共顶点的三角网格单元,计算针刺点空间姿态。结果表明:构建的双机器人分区针刺轨迹规划理论与方法可行,开发的CAM后置处理软件可在2 s内实现机器人可执行程序的高效、高精确输出。双机器人分区针刺离线仿真过程无碰撞,末端执行器的位姿精准,类回转预制体针刺成形的针迹与计算机模拟轨迹的结果高度一致。双机器人高效完成了类回转预制体的针刺成形,生产效率比单台机器人提高了1倍,总针刺频率达到110次/min,适用于类回转预制体的批量化高效生产织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机器人 分区针刺 轨迹规划 异形预制体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体构型对C/SiC复合材料舵片结构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魏俊飞 杨成鹏 +1 位作者 贾斐 矫桂琼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3-120,共8页
为了揭示三向正交C/SiC复合材料(3D–C/SiC)和碳布缝合复合材料(2D–C/SiC)两种舵片与金属螺钉组合结构的不同破坏机制,从已失效舵片的低应力区取样,开展两种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试验和弯–扭组合加载试验,研究纤维预制体构型对C/SiC复... 为了揭示三向正交C/SiC复合材料(3D–C/SiC)和碳布缝合复合材料(2D–C/SiC)两种舵片与金属螺钉组合结构的不同破坏机制,从已失效舵片的低应力区取样,开展两种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试验和弯–扭组合加载试验,研究纤维预制体构型对C/SiC复合材料层间剪切性能和弯扭耦合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3D–C/SiC相比,2D–C/SiC的综合强度性能较低,而刚度性能较高。将材料试验结果与其舵片结构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三向2D–C/SiC舵片结构强度较低的原因。研究表明,舵片结构在危险截面上的外加载荷由舵轴和螺钉共同承担,根据组合结构中载荷按照刚度比例进行分配的基本原理,密度和刚度较低的3D–C/SiC舵轴所承担的载荷必然较低,螺钉因承担相对更高的载荷而提前发生屈服破坏,从而降低了舵片结构的承载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纤维预制体 失效机制 刚度不匹配 空气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Al复合涂层与镁合金基体连接界面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慧芳 王建宏 +2 位作者 曹亚峰 张治民 王强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0-122,共3页
通过LWY400P激光器,用激光熔覆的方法在镁合金表面熔覆一层Ti-C-Al复合陶瓷涂层。原料中钛碳原子比为1∶1,铝含量10%~40%(质量分数)。分别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仪对熔覆层的微观组织、显微形貌和成分分布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通过LWY400P激光器,用激光熔覆的方法在镁合金表面熔覆一层Ti-C-Al复合陶瓷涂层。原料中钛碳原子比为1∶1,铝含量10%~40%(质量分数)。分别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仪对熔覆层的微观组织、显微形貌和成分分布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激光熔覆Ti-C-Al复合涂层是典型的快速凝固组织,涂层组织致密,晶粒细小。原料中Al含量对熔覆效果影响很大,Al含量越高,试样致密度越好,通过试验确定了原料中Al的最佳用量。融合区域各元素相互扩散,涂层与基体发生互熔,形成冶金结合,达到强化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ti-c-al复合涂层 镁合金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轴向叶片预制体三维织造成形工艺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边金帅 王尧尧 +3 位作者 孙正 郭子桐 檀晨晨 郭科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8,共9页
为实现复合材料多轴向叶片预制体三维织造成形,开展多轴向复合材料预制体微观结构研究,发现正交纱线与斜向纱线单层织造厚度存在差异,提出三维模型非等厚度分层准则,基于Python开发三维模型非等厚度切片测试程序,对叶片模型进行切片测试... 为实现复合材料多轴向叶片预制体三维织造成形,开展多轴向复合材料预制体微观结构研究,发现正交纱线与斜向纱线单层织造厚度存在差异,提出三维模型非等厚度分层准则,基于Python开发三维模型非等厚度切片测试程序,对叶片模型进行切片测试,获取每层纱线织造范围,根据切片结果进行分层织造。试验结果表明,根据非等厚度切片算法对三维模型进行切片所得到的各层织造轮廓进行织造可以实现样件预制体的近净成形,对于多轴向异形构件近净成形具有重要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织造 多轴向叶片 碳纤维复合材料 近净成形 预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含量对Ti-C-Al体系激光熔覆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建宏 曹亚峰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87-189,共3页
通过LWY400P激光器,采用激光熔覆法在镁合金表面熔覆Ti-C-Al复合陶瓷涂层。原料中钛碳原子比为1:1,铝含量10wt%~40wt%。通过SEM、XRD分析了Al含量对熔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Ti-C-Al体系中Al含量对自蔓延温度、试样微观组织和性能有... 通过LWY400P激光器,采用激光熔覆法在镁合金表面熔覆Ti-C-Al复合陶瓷涂层。原料中钛碳原子比为1:1,铝含量10wt%~40wt%。通过SEM、XRD分析了Al含量对熔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Ti-C-Al体系中Al含量对自蔓延温度、试样微观组织和性能有很大影响。Al的加入大大降低了体系的反应温度,30%的Al含量可使熔覆界面良好、组织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含量 激光熔覆 ti-c-al复合涂层 镁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VI过程中三向正交预制体孔隙结构的演变及气体扩散行为
8
作者 肖佳文 杨敏 +4 位作者 姚彧敏 黄成杰 李红 任慕苏 孙晋良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7,共10页
为探究碳纤维预制体孔隙结构对碳/碳材料致密化效率的影响,以织造参数不同的3种三向正交预制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同的化学气相渗透(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CVI)工艺致密化,并研究气体在纤维束内、纤维束间孔隙中的扩散行为,探究不... 为探究碳纤维预制体孔隙结构对碳/碳材料致密化效率的影响,以织造参数不同的3种三向正交预制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同的化学气相渗透(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CVI)工艺致密化,并研究气体在纤维束内、纤维束间孔隙中的扩散行为,探究不同类型孔隙对增重速率的影响.借助ImageJ软件计算CVI后3种预制体中纤维束内规则化模型孔隙的演变;借助显微观测法获得预制体参数,定量计算模型孔隙通道面积及气体扩散系数.研究结果表明,气体在纤维束内孔隙中扩散时,前期发生Fick扩散,后期以Knudsen扩散为主,束内孔隙数量主要通过影响前期增重速率来影响孔隙填充;纤维含量低的A3预制体中束间孔隙率高,孔隙截面积大,具有更高的扩散系数,束内单丝按同心圆式排列,在CVI过程中易形成闭孔,气体在纤维束间孔隙处主要发生Fick扩散,扩散系数主要受扩散通道面积和孔隙率影响,并对后期增重速率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预制体 孔隙结构 化学气相渗透 (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 CVI) 致密化 气体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陶瓷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结构特征与性能特点
9
作者 刘子瑞 肖和 +2 位作者 彭超群 王日初 王小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95-1916,共22页
金属/陶瓷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增强相结构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其增强相与基体相均呈现连续网络状三维结构。凭借其优异性能,金属/陶瓷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在电子封装、交通工具及武器装甲等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本文... 金属/陶瓷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增强相结构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其增强相与基体相均呈现连续网络状三维结构。凭借其优异性能,金属/陶瓷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在电子封装、交通工具及武器装甲等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本文梳理了金属/陶瓷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增强相多孔预制体制备方法如固相烧结法、有机泡沫浸渍法、生物模板法、添加剂法、溶胶-凝胶法、冷冻干燥法及3D打印法等,以及复合方法如无压浸渗法、挤压铸造法及真空压力浸渗法等。分析了金属/陶瓷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磨性能、热学性能特点以及相关机理。最后展望了金属/陶瓷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及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 多孔预制体 浸渗 力学性能 热学性能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响应型预交联凝胶颗粒的研制及性能评价
10
作者 邓佳男 郑昊 +5 位作者 高源鲜 毕文良 赵鸿浩 贺甲元 卢贵武 张潇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16,共7页
针对在CO_(2)驱替过程中,地层水形成酸性环境后导致凝胶颗粒(PPG)降解脱水的问题,以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乙烯基咪唑(VIZ)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3种CO_(2)响应型单体为主要原料,添加有机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和纳米... 针对在CO_(2)驱替过程中,地层水形成酸性环境后导致凝胶颗粒(PPG)降解脱水的问题,以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乙烯基咪唑(VIZ)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3种CO_(2)响应型单体为主要原料,添加有机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和纳米交联剂VSNPs,通过水溶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一种具有三重交联网络的CO_(2)响应型凝胶颗粒(CR-PPG),并开展了体系优化、CO_(2)响应性测试、电导率测试、流变测试和岩心驱替实验。研究表明:单体DMAA、VIZ、NVP的最佳配比为2∶2∶1;CR-PPG具有优异的CO_(2)响应特性和力学强度,其在CO_(2)驱替过程中具有高效的封堵调剖能力;CR-PPG的CO_(2)响应机理为其结构中叔胺基团在CO_(2)酸性环境下的质子化效应。该研究为CO_(2)驱替过程中的调堵作业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 非均质储层 三重交联 预交联凝胶颗粒 纳米交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硬混编预制体窄缝通道连续碳纤维束引纬系统的设计及实验验证
11
作者 邢力鹏 董九志 +2 位作者 陈云军 李锐 蒋秀明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12-1519,共8页
为解决软硬混编预制体成形过程中窄缝通道引纬环节手工操作导致的劳动强度大、成形效率低的问题,设计出一种基于连续碳纤维束S形引纬轨迹的自动化引纬系统。通过分析S形引纬轨迹的形成机理,建立了碳纤维束位置与各机构动作的协同关系,... 为解决软硬混编预制体成形过程中窄缝通道引纬环节手工操作导致的劳动强度大、成形效率低的问题,设计出一种基于连续碳纤维束S形引纬轨迹的自动化引纬系统。通过分析S形引纬轨迹的形成机理,建立了碳纤维束位置与各机构动作的协同关系,并据此设计了以递纬机构、电子引纬机构、已引纬纱控制机构为核心的系统架构。样机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在窄缝通道中实现12.5纬/分钟的连续稳定引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硬混编预制体 窄缝通道引纬 连续碳纤维束 S形轨迹 引纬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干纤维自动铺放及其真空辅助成型技术研究
12
作者 刘军 陈俊林 +2 位作者 潘利剑 顾琴 刘卫平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14-21,共8页
采用国产干纤维进行自动铺放,制定了针对国产干纤维的自动铺放工艺参数并进行验证,研究丢层铺放质量,制备了T形长桁预成型体,对丢层铺放预成型体和T形长桁预成型体进行真空辅助成型,并对其成型质量进行金相显微观察和超声C扫描。结果表... 采用国产干纤维进行自动铺放,制定了针对国产干纤维的自动铺放工艺参数并进行验证,研究丢层铺放质量,制备了T形长桁预成型体,对丢层铺放预成型体和T形长桁预成型体进行真空辅助成型,并对其成型质量进行金相显微观察和超声C扫描。结果表明,国产干纤维自动铺放预成型体可实现有效的自动铺放预成型;国产干纤维自动铺放预成型体具有较好的渗透特性并能满足真空辅助成型的工艺要求;经过树脂流道设计优化后的干纤维自动铺放真空辅助液体成型典型结构质量基本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干纤维 自动铺放 预成型体 真空辅助成型 树脂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摩擦焊制备泡沫铝夹芯板工艺研究
13
作者 胡楚峰 庞秋 张宇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3-135,共13页
通过搅拌摩擦焊工艺制备泡沫铝夹芯(AFS)板预制坯,研究焊接转速、进给速度、焊接方向、粉末铺放位置对AFS板预制坯的影响。通过单向拉伸试验研究不同温度下AFS板预制坯的成形性能。观察不同焊接工艺参数和发泡条件下AFS板预制坯接头横... 通过搅拌摩擦焊工艺制备泡沫铝夹芯(AFS)板预制坯,研究焊接转速、进给速度、焊接方向、粉末铺放位置对AFS板预制坯的影响。通过单向拉伸试验研究不同温度下AFS板预制坯的成形性能。观察不同焊接工艺参数和发泡条件下AFS板预制坯接头横截面及泡孔形貌的金相图并进行分析。使用X射线能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AFS板预制坯的微观形貌和成分进行研究。同时,利用FLUENT软件对AFS板预制坯制备温度场和发泡过程进行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当焊接转速为1500 r·min^(-1),进给速度为30 mm·min^(-1)时,获得板粉混合均匀的AFS板预制坯接头;焊接方向沿后退侧叠焊有效消除了月牙形无粉区域;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AFS板预制坯的伸长率先上升后下降,在发泡温度400℃时,伸长率达到最大值78%;并且,在发泡温度680℃时,保温190 s条件下,可获得孔径结构均匀的泡沫铝夹芯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焊 泡沫铝夹芯板 预制坯 成形性能 泡孔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LM技术的中心预控槽破片战斗部的破碎特性
14
作者 李伟航 姚文进 +4 位作者 朱炜 李文彬 张庆 李一鸣 刘燕宁 《火炸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4,I0008,共10页
为了研究3D打印破片战斗部壳体的破片成形特性,对选区激光熔化(SLM)的中心预控槽钢壳体进行水介质破片回收试验。通过对比不同装药长径比、预控槽深度比例及网络形状的破片成形情况,明确预控槽参数对破片形态的影响,并讨论了其断裂模式... 为了研究3D打印破片战斗部壳体的破片成形特性,对选区激光熔化(SLM)的中心预控槽钢壳体进行水介质破片回收试验。通过对比不同装药长径比、预控槽深度比例及网络形状的破片成形情况,明确预控槽参数对破片形态的影响,并讨论了其断裂模式。结果表明,中心预控槽通过定向引导显著提升破碎可控性,破片质量回收率为87.09%~94.42%,完整破片生成率最高可达99.60%;装药长径比存在临界阈值,当装药长径比小于2.1时,完整破片生成率稳定于87.62%,连体率保持为22.40%;而装药长径比超过2.1时,完整生成率骤降至70.37%,连体率跃升至69.44%;连体破片数量与预控槽深度比例η呈显著负相关,完整破片生成率则随预控槽深度比例的增大而显著升高;横斜与菱形的网络形状相比于方形网络具有更好的破碎均匀性,完整破片生成率分别为96.09%和99.60%。断裂模式分析表明,轴向断裂以拉伸破坏为主,周向壳体内侧为剪切破坏,外侧为拉伸断裂,且当η>53.3%时,外侧剪切带宽度与内侧趋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 预控破片战斗部 选区激光熔化 3D打印 中心预控槽 316L不锈钢粉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帽形加筋壁板共固化用硅橡胶芯模孔占比对维形传力效果及壁板成型质量的影响
15
作者 周洁 赵聪 周来水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69,共8页
为满足帽形加筋壁板共固化成型过程中固化压力的均匀传递,实现制件良好的厚度均匀性和型腔高度,对帽形加筋壁板成型工艺辅助芯模进行改进,提出一种设置梯形预制孔的硅橡胶薄壁芯模与真空袋组合的新型柔性芯模。利用有限元仿真方法,研究... 为满足帽形加筋壁板共固化成型过程中固化压力的均匀传递,实现制件良好的厚度均匀性和型腔高度,对帽形加筋壁板成型工艺辅助芯模进行改进,提出一种设置梯形预制孔的硅橡胶薄壁芯模与真空袋组合的新型柔性芯模。利用有限元仿真方法,研究了不同孔占比的硅橡胶薄壁芯模对帽形加筋壁板共固化成型过程中的压力传递均匀性的影响,并对固化后帽形加筋壁板成型精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硅橡胶薄壁芯模预制孔孔占比为0.68~0.84时,硅橡胶薄壁芯模膨胀适中且均匀,能够实现压力的均匀、稳定传递,同时保证帽形加筋壁板外形准确度。最后,通过实验方法验证了硅橡胶芯模热膨胀有限元模拟的正确性,为实现硅橡胶芯模辅助帽形加筋壁板成型厚度均匀性开创了工艺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RP帽形加筋壁板 共固化 柔性组合芯模 预制孔 维形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_(f)/SiC复合材料包壳预制体缠绕成型工艺铺层方案的优化
16
作者 程仁政 高建军 +3 位作者 董凯 邓建基 王梦千 芦武刚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1-76,共6页
采用缠绕成型工艺在1环向层+1螺旋层、环向层纱宽1.1 mm、螺旋层纱宽0.85 mm、螺旋层缠绕角度±45°、一切点、缠绕张力0~5 N铺层方案下制备SiC纤维(SiC_(f))/SiC复合材料包壳预制体,根据预制体的壁厚要求(0.45~0.56 mm)、纤维... 采用缠绕成型工艺在1环向层+1螺旋层、环向层纱宽1.1 mm、螺旋层纱宽0.85 mm、螺旋层缠绕角度±45°、一切点、缠绕张力0~5 N铺层方案下制备SiC纤维(SiC_(f))/SiC复合材料包壳预制体,根据预制体的壁厚要求(0.45~0.56 mm)、纤维体积分数要求(45%~55%)及表面质量要求确定最优缠绕张力;改变螺旋层纱宽与缠绕角度,计算预制体理论厚度,得到满足壁厚要求的铺层方案并制备预制体,研究了螺旋层缠绕角度和切点数对壁厚、纤维体积分数的影响;预制体进行热解碳、化学气相渗透(CVI)及化学气相沉积(CVD)致密后制成包壳,对比研究了不同铺层方案下所制备包壳的密度、孔隙率、环向和轴向强度,确定了较优的铺层方案。结果表明:最优缠绕张力为3 N,此时预制体表面平整,纱线排布均匀,壁厚为0.5 mm,纤维体积分数为50%;螺旋层缠绕角度越大,包壳表面凸起数量越多,表面质量越差;切点数的增加导致预制体纤维搭接架空增多,对其CVI致密过程有正向作用,所制备包壳的孔隙率降低。满足预制体壁厚要求的铺层方案为1环向层+1螺旋层、环向层纱宽1.1 mm、螺旋层纱宽0.85 mm、缠绕角度±40°、3切点(方案一)以及1环向层+2螺旋层、环向层纱宽1.1 mm、螺旋层纱宽1.35 mm、缠绕角度±35°、3切点(方案二)。铺层方案一下所制包壳的轴向强度及孔隙率未达到指标要求,而铺层方案二下所制包壳的性能满足指标要求,其环向强度为197 MPa,轴向强度为235.2 MPa,孔隙率为6.45%,密度为2.87 g·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_(f)/SiC复合材料 预制体 缠绕成型工艺 铺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α-突触核蛋白预制纤维作用于分化的SH-SY5Y细胞建立帕金森病细胞模型
17
作者 粟璟曦 宋琼 +2 位作者 景子涵 陈良颢 邹春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1,共7页
目的探讨利用α-突触核蛋白预形成纤维(α-Syn PFF)作用于视黄酸(RA)分化的SH-SY5Y细胞建立帕金森病细胞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SH-SY5Y细胞随机分为未分化组和RA分化组,Western blotting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多巴胺转运蛋白(DAT)、淋... 目的探讨利用α-突触核蛋白预形成纤维(α-Syn PFF)作用于视黄酸(RA)分化的SH-SY5Y细胞建立帕金森病细胞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SH-SY5Y细胞随机分为未分化组和RA分化组,Western blotting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多巴胺转运蛋白(DAT)、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蛋白(LAG3)、巢蛋白(Nestin)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微管相关蛋白2(MAP2)、神经元特异核蛋白(NeuN)表达情况。将经RA分化后的SH-SY5Y细胞随机分为control组和α-Syn PFF组,Hoechst 33342染色检测细胞核固缩情况,一氧化氮(NO)含量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内NO生成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TH、多聚腺苷酸二磷酸(PAR)、多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酶(PARP)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内129位丝氨酸磷酸化α-突触核蛋白(pS129-α-Syn)及磷酸化组蛋白H2AX(γH2AX)表达情况。结果RA处理可诱导SH-SY5Y细胞胞体变小、突起变长。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RA处理可提高SH-SY5Y细胞TH、DAT、LAG3表达水平,降低Nestin表达水平(P<0.05);α-Syn PFF处理可使分化的SH-SY5Y细胞TH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AR、PARP-1、cleaved PARP-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RA处理能提高SH-SY5Y细胞MAP2和NeuN表达水平(P<0.001);α-Syn PFF处理可使分化的SH-SY5Y细胞γH2AX和pS129-α-Syn的表达水平升高(P<0.01)。Hoechst 33342染色结果显示,α-Syn PFF处理可使分化的SH-SY5Y细胞核固缩(P<0.001)。NO检测结果显示,α-Syn PFF处理可提高分化的SH-SY5Y细胞内NO含量(P<0.01)。结论α-Syn PFF作用于RA分化的SH-SY5Y细胞可建立帕金森病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α-突触核蛋白预制纤维 视黄酸 SH-SY5Y细胞 细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曲面预制体三维针刺轨迹规划研究
18
作者 张楠 宋杰 +1 位作者 乔冠 丁暴雨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5-60,共6页
针对三维针刺技术在复杂曲面针刺成型过程中难以规划针刺轨迹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六轴机械臂的针刺机器人。针对复杂曲面针刺位姿难确定问题,提出一种复杂曲面预制体三维针刺点姿态计算方法;应用复杂曲面生成的针刺点、辅助点以及参考... 针对三维针刺技术在复杂曲面针刺成型过程中难以规划针刺轨迹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六轴机械臂的针刺机器人。针对复杂曲面针刺位姿难确定问题,提出一种复杂曲面预制体三维针刺点姿态计算方法;应用复杂曲面生成的针刺点、辅助点以及参考原点坐标,计算旋转矩阵。针对关节角度逆解问题,采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SQP)计算机械臂末端姿态关节角度最优解。基于轨迹平滑的要求,采用五次多项式插值法对针刺点间轨迹插值,并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生成的针刺机器人末端运动轨迹平滑,无跳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针刺技术 复杂曲面预制体 六轴机械臂 轨迹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杂工艺对玻璃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杨鹏飞 贺辛亥 +3 位作者 宋衍滟 魏宇博 程攀 周浩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6-100,共5页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刚性,但延展性差,纤维容易发生脆断;玻璃纤维延展性好,但强度相对较低,将碳纤维与玻璃纤维经过针刺工艺进行混杂,采用真空导入模塑成型工艺制备出多种混杂结构的玻璃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使用电子万能试...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刚性,但延展性差,纤维容易发生脆断;玻璃纤维延展性好,但强度相对较低,将碳纤维与玻璃纤维经过针刺工艺进行混杂,采用真空导入模塑成型工艺制备出多种混杂结构的玻璃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使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对混杂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性能进行测试,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混杂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结果表明,混杂处理能够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层间混杂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比传统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提升25.24%,最大破坏应变比传统碳纤维复合材料提升40.26%,在弯曲破坏测试中表现为假塑性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结构预制体 混杂复合材料 真空导入成型工艺 力学性能 破坏模式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棒法三维预制体建模及结构参数的影响
20
作者 杨宁 刘丰 +4 位作者 杜悟迪 吴晓川 明禹 王驰腾 胡培利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101,共7页
与常规三维编织、三维机织等预制体单胞结构具有重复性不同,径棒法碳/碳复合材料预制体单胞结构随预制体径向厚度改变而改变,导致预制体纤维体积含量预测以及与预制体结构调控相关的成形参数设计困难。为解决如上问题,建立了径棒法碳/... 与常规三维编织、三维机织等预制体单胞结构具有重复性不同,径棒法碳/碳复合材料预制体单胞结构随预制体径向厚度改变而改变,导致预制体纤维体积含量预测以及与预制体结构调控相关的成形参数设计困难。为解决如上问题,建立了径棒法碳/碳复合材料预制体单胞结构数学模型以及预制体纤维体积含量预测算法。通过编织预制体试验样件与数学模型预测值进行对比,外形尺寸基本一致,预制体层数与预测值一致,预制体纤维体积分数与模型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为3.10%,验证了已建立的数学模型的正确性以及纤维体积含量算法的准确性。通过已建立的数学模型分别探究了在相同尺寸条件下导向棒轴向中心距、导向棒周向夹角角度两个结构参数对于预制体成形层数、纤维体积含量的影响规律,并选取了典型结构参数进行了预制体试验样件制备,其中,预制体层数、外形尺寸实际与预测结果一致,纤维体积分数实际值与预测值相对误差不超过5.05%,进一步对数学模型以及对结构参数影响规律的预测进行了有效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棒法编织 复合材料预制体 单胞数学模型 结构参数 纤维体积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