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Zr-Cu-Ni钎料钎焊TA2钛合金的界面组织和拉伸强度研究
1
作者 刘全明 肖俊峰 +5 位作者 唐文书 高松 孙华为 秦建 程亚芳 龙伟民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6-45,共10页
目的通过自制Ti-Zr-Cu-Ni钎料实现TA2钛合金钎焊连接,研究Ti-Zr-Cu-Ni钎料合金组织特征、接头界面组织、熔蚀特性及拉伸强度,为燃机损伤部件钎焊修复用钛基钎料及钎焊工艺研发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SEM、XRD分析了钎料及钎焊接头的组织... 目的通过自制Ti-Zr-Cu-Ni钎料实现TA2钛合金钎焊连接,研究Ti-Zr-Cu-Ni钎料合金组织特征、接头界面组织、熔蚀特性及拉伸强度,为燃机损伤部件钎焊修复用钛基钎料及钎焊工艺研发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SEM、XRD分析了钎料及钎焊接头的组织,研究了钎料类型对接头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降低钎料中Cu、Ni的含量并添加Sn或V元素后,(Ti、Zr)固溶体相尺寸减小;Sn、V更倾向于与Ti、Zr结合形成复杂的晶体相并向(Ti、Zr)固溶体中汇集,元素扩散区深度减小,晶间渗入距离未见变化;引入5.0%(质量分数)Sn、1.5%(质量分数)V后,接头拉伸强度分别为300.6 MPa和302.7 MPa;非晶钎料无明显晶体相,晶间渗入距离明显增大,接头拉伸强度为267.0 MPa。结论钎焊接头界面为完全反应型结构,当钎料中引入5.0%Sn、1.5%V后,拉伸强度小幅降低,非晶钎料钎焊接头拉伸强度大幅降低,塑性指标均有所提升。少量微元素形成的晶体相对接头强度影响有限,非晶钎料钎焊界面冶金反应充分,形成更多脆性相,导致接头强度大幅下降。添加Sn或V后,分别在接头组织中形成Ti_(2)Sn_(3)、Ti_(6)Sn_(5)、Zr_(5)Sn_(3)或Ni_(3)VZr_(2)、NiV_(3)、Ni_(2)V等晶体相,可改善接头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zr-Cu-ni钎料 钎料组织 TA2钛合金 钎焊界面组织 接头拉伸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Ti45Zr35Ni20合金电化学贮氢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赵东江 马松艳 +2 位作者 白晓波 田喜强 王立民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8年第9期996-998,共3页
采用真空熔炼法制备了Ti45Zr35Ni20合金,研究了合金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化学贮氢性能。结果表明,Ti45Zr35-Ni20电极的电化学性能随着温度而变化,温度从323 K升高到343 K时,电极的活化次数从22次减少到8次,放电容量从86.1 mAh/g增到135.0 mA... 采用真空熔炼法制备了Ti45Zr35Ni20合金,研究了合金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化学贮氢性能。结果表明,Ti45Zr35-Ni20电极的电化学性能随着温度而变化,温度从323 K升高到343 K时,电极的活化次数从22次减少到8次,放电容量从86.1 mAh/g增到135.0 mAh/g,快速放电能力也有所提高,然而,高温使电极的循环稳定性显著下降,自放电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zr—ni基合金 贮氢 温度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包覆对含Ti、Zr镁基合金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袁华堂 冯艳 +2 位作者 乔林军 刘强 王一菁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16-219,共4页
用机械合金化法成功地合成了Mg0.9Ti0.1-x Zrx Ni(x =0.00,0.02,0.04,0.06)合金,研究了Zr和Ti的添加对Mg50Ni50型镁基合金电极容量和循环寿命的影响。同时,探索了用球磨法对四元非晶合金Mg0.9Ti0.06Zr0.04Ni进行石墨包覆的工艺及其对合... 用机械合金化法成功地合成了Mg0.9Ti0.1-x Zrx Ni(x =0.00,0.02,0.04,0.06)合金,研究了Zr和Ti的添加对Mg50Ni50型镁基合金电极容量和循环寿命的影响。同时,探索了用球磨法对四元非晶合金Mg0.9Ti0.06Zr0.04Ni进行石墨包覆的工艺及其对合金电极循环寿命和放电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此系列合金中,石墨对Mg0.9Ti0.06Zr0.04Ni合金的包覆使合金电极容量和循环寿命都有所提高。同时对包覆石墨前后的合金进行了电子扫描电镜(SEM)和合金表面元素组成分布(EDAX)测试,来进一步研究石墨包覆对提高镁基合金抗腐蚀性能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ni蓄电池 二次电池 石墨包覆 ti zr 基合金性能 电化学性能 循环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尺寸合金Ti-Ni,Zr-Ni结构与有机多烯分子的等瓣相似 被引量:2
4
作者 林梦海 王艺平 +1 位作者 顾勇冰 张乾二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81-386,共6页
纳米尺寸 Ti Ni,Zr Ni合金的理论研究表明 ,这些合金以 Ti- Ni,Zr- Ni金属对为基元堆积而成 .(Ti Ni) n,(Zr Ni) n 团簇结构与有机多烯分子等瓣相似 ,无论是链式结构或环式结构 ,都出现明显的强弱键交替的定域键 ,与一般合金团簇中离域... 纳米尺寸 Ti Ni,Zr Ni合金的理论研究表明 ,这些合金以 Ti- Ni,Zr- Ni金属对为基元堆积而成 .(Ti Ni) n,(Zr Ni) n 团簇结构与有机多烯分子等瓣相似 ,无论是链式结构或环式结构 ,都出现明显的强弱键交替的定域键 ,与一般合金团簇中离域键占主导作用相差甚远 ,这可能也是形状记忆功能的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域键 等瓣相似 钛镍合金 锆镍合金 纳米尺寸 链式结构 环式结构 有机多烯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Cr18Ni9Ti不锈钢表面渗Zr合金层的高温氧化行为 被引量:2
5
作者 蔡航伟 高原 +1 位作者 马志康 王成磊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40,共6页
对0Cr18Ni9Ti不锈钢先后进行渗Zr、渗C、预氧化等表面处理,研究了经不同工艺阶段处理后,试样在1 000~1 150℃空气中的高温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各试样单位面积氧化增重与氧化时间的关系基本上均遵循抛物线规律,且氧化速率常数皆随温度... 对0Cr18Ni9Ti不锈钢先后进行渗Zr、渗C、预氧化等表面处理,研究了经不同工艺阶段处理后,试样在1 000~1 150℃空气中的高温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各试样单位面积氧化增重与氧化时间的关系基本上均遵循抛物线规律,且氧化速率常数皆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经过渗Zr、渗C、预氧化工艺阶段处理后,试样的氧化激活能均有所提高,恒温氧化速率明显减小,即试样的抗高温氧化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Cr18ni9ti不锈钢 zr 表面改性 高温氧化 氧化动力学 氧化激活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对Zr-Ti-Ni-Cu-Be块状非晶合金热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武晓峰 张海峰 +1 位作者 杨洪才 胡壮麒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177-1180,共4页
利用X射线衍射(XRD)及差热分析(DSC)等方法研究了添加B对Zr Ti Cu Ni Be块状非晶合金的形成、结晶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Zr Ti Cu Ni Be合金系中添加B可明显改变该合金的玻璃转变温度Tg,一次结晶温度Tx及过冷液相区ΔT等参... 利用X射线衍射(XRD)及差热分析(DSC)等方法研究了添加B对Zr Ti Cu Ni Be块状非晶合金的形成、结晶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Zr Ti Cu Ni Be合金系中添加B可明显改变该合金的玻璃转变温度Tg,一次结晶温度Tx及过冷液相区ΔT等参数·当y(B)≤3%时,B的添加可使合金保持块状非晶,提高Tg、Tx并扩大过冷液相区,使非晶热稳定性增加;当y(B)≥6%时,B的添加将诱导大量的粗大Zr2Cu及ZrB2等晶体的析出·由于它们非纳米晶,尺寸较大,形状不规整,不能作为非晶复合材料的增强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ti-ni-Cu-Be块状非晶合金 B 过冷液相区 热稳定性 第二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复合贮氢合金Zr_(0.9)Ti_(0.1)(Ni,Co,Mn,V)_(2.1)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文明芬 翟玉春 +3 位作者 佟敏 陈廉 郑华 马荣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3-197,共5页
采用熔铸方法制备母合金Zr0 .9Ti0 .1(Ni,Co ,Mn ,V) 2 .1,进而在母合金基础上添加吸氢剂B ,利用球磨制得 4种复合贮氢合金。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 ,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 ,复合合金由晶态转化为非晶态 ;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 ,复合合金经过 1... 采用熔铸方法制备母合金Zr0 .9Ti0 .1(Ni,Co ,Mn ,V) 2 .1,进而在母合金基础上添加吸氢剂B ,利用球磨制得 4种复合贮氢合金。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 ,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 ,复合合金由晶态转化为非晶态 ;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 ,复合合金经过 1~ 2次球磨就能完全活化 ,具有很好的活化性能 ;在 6 0mA/g电流下 ,复合贮氢合金C和D的稳定容量均可达到 44 0mA·h/ g左右 ,比母合金高出 80mA·h/ g ;但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 ,所得的复合合金容量比铸态母合金的还低 ;在 30 0mA/g电流下 ,复合合金D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经过 2 0 0次循环后其容量仅衰减 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磨 活化性能 容量 复合贮氢合金 制备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_(38)Zr_(45)Ni_(17)准晶合金的储氢性能及其V合金化
8
作者 袁亮 王清 +5 位作者 侯晓多 董闯 汪海斌 马仁涛 徐芬 孙立贤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18-1321,共4页
研究了三元Ti_(38)Zr_(45)Ni_(17)准晶合金及其V合金化后的四元合金(Ti_(0.38)Zr_(0.45)Ni_(0.17))_(100-x)V_x(x=5%、10%、30%、40%、60%(原子分数))的吸放氢性能。准晶成分设计思想源自于团簇线方法,即在Ti-Zr-Ni三元合金体系中利用... 研究了三元Ti_(38)Zr_(45)Ni_(17)准晶合金及其V合金化后的四元合金(Ti_(0.38)Zr_(0.45)Ni_(0.17))_(100-x)V_x(x=5%、10%、30%、40%、60%(原子分数))的吸放氢性能。准晶成分设计思想源自于团簇线方法,即在Ti-Zr-Ni三元合金体系中利用两条团簇线的交点确定最佳准晶成分Ti_(38)Zr_(45)Ni_(17)。利用铜模吸铸快冷工艺制备直径为3mm的合金棒。吸放氢测试结果表明,Ti_(38)Zr_(45)Ni_(17)准晶在303K首次吸氢量为0.9%(质量分数),在573K时合金首次吸氢量可达2.38%(质量分数),合金吸氢过程快速完成,并放出大量的热,可将吸氢前的粉末样品烧结成块体凝聚物。吸氢后准晶结构消失,完全转化为氢化物结构。添加5%~30%(原子分数)的V进行合金化时可提高合金在573K下的首次吸氢量,最大为2.96%(质量分数),具有固溶体结构的(Ti_(0.38) Zr_(0.45)Ni_(0.17))_(40)V_(60)合金在室温下首次吸氢量为3.2% (质量分数)。由于准晶及其V合金化的合金在吸放氢之后均形成了稳定的氢化物,导致其放氢非常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zr-ni准晶 ti-zr-ni-V合金 飞分设计 储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_(43.5)Ni_(47.0)Nb_(9.0)Zr_(0.5)合金的相变和记忆功能
9
作者 王健 张慧博 +1 位作者 金伟 刘羽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10期463-467,共5页
通过示差扫描量热仪、扫描电镜和电子试验机研究Ti_(43.5)Ni_(47.0)Nb_(9.0)Zr_(0.5)丝的相变、显微组织和记忆功能。结果表明:热拉态Ti_(43.5)Ni_(47.0)Nb_(9.0)Zr_(0.5)丝在室温至170℃的温度范围内观察不到相变发生,在750℃退火时,M_... 通过示差扫描量热仪、扫描电镜和电子试验机研究Ti_(43.5)Ni_(47.0)Nb_(9.0)Zr_(0.5)丝的相变、显微组织和记忆功能。结果表明:热拉态Ti_(43.5)Ni_(47.0)Nb_(9.0)Zr_(0.5)丝在室温至170℃的温度范围内观察不到相变发生,在750℃退火时,M_s点和A_s点分别为-107℃和-12℃;随着变形量的增加,逆马氏体相变温度大幅度升高,相变热滞变宽;当变形量为13%时,恢复应力达到最大值,为682 MPa,此时恢复应变为6.3%;恢复应力松弛曲线显示Ti_(43.5)Ni_(47.0)Nb_(9.0)Zr_(0.5)丝达到最大恢复应力后随温度的降低,恢复应力下降,在-20~-30℃范围内,恢复应力降至300MPa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43.5ni47.0Nb9.0zr0.5合金 热拉 相变 记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体旋淬合金Zr_(0.9)Ti_(0.1)(Ni,Co,Mn,V)_(2.1)的微结构与电化学性能
10
作者 文明芬 翟玉春 +3 位作者 佟敏 陈廉 郑华 马荣俊 《电化学》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88-293,共6页
对比研究了熔体旋淬和常规熔铸合金Zr0 .9Ti0 .1(Ni,Co ,Mn ,V) 2 .1的微结构和电化学性能 .XRD分析表明 :熔体旋淬合金在退火前后的晶体结构和铸态合金一样 ,均为面心立方结构 ,由LaveC15相组成 ;并且随旋淬速度的增加 ,旋淬合金中的... 对比研究了熔体旋淬和常规熔铸合金Zr0 .9Ti0 .1(Ni,Co ,Mn ,V) 2 .1的微结构和电化学性能 .XRD分析表明 :熔体旋淬合金在退火前后的晶体结构和铸态合金一样 ,均为面心立方结构 ,由LaveC15相组成 ;并且随旋淬速度的增加 ,旋淬合金中的非晶成分越多 .电化学测试表明 :旋淬合金有较好的活化性能 ,但其最大放电容量较低 ,小于 2 80mAh/g ;而退火后的旋淬合金需经 30次循环才能完全活化 ,其最大放电容量皆为 34 0mAh/g左右 ,高于铸态合金和退火前的旋淬合金 ;在电流密度为 30 0mA/g下进行充放电循环 ,发现退火后的旋淬合金循环稳定性明显高于铸态合金电极 ,并且随旋淬速度的增加 ,循环稳定性越好 ,经过 80 0次循环后 ,退火后的 4 0m/s合金容量保持率高达 85 % ,容量衰减率只有 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钛合金 镍氢二次电池 电化学性能 贮氢合金 XRD衍射 熔体旋淬 循环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掺杂对Ti-Ni形状记忆合金相变、拉伸性能和循环超弹性的影响
11
作者 贺志荣 叶俊杰 王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0-1119,共10页
为了开发超弹性优异的Ti-Ni基形状记忆合金(SMA),以600℃退火态Ti-50.8Ni和Ti-50.8Ni-0.1Zr(摩尔分数)SMA为研究对象,用示差扫描量热仪、XRD、SEM和拉伸试验研究了Zr掺杂对Ti-Ni基SMA相组成、相变行为、拉伸性能和循环超弹性的影响。结... 为了开发超弹性优异的Ti-Ni基形状记忆合金(SMA),以600℃退火态Ti-50.8Ni和Ti-50.8Ni-0.1Zr(摩尔分数)SMA为研究对象,用示差扫描量热仪、XRD、SEM和拉伸试验研究了Zr掺杂对Ti-Ni基SMA相组成、相变行为、拉伸性能和循环超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0.1%Zr不影响Ti-Ni SMA的组成相和相变类型,但降低马氏体相变温度(t_(M)),增加相变热滞(Δt),提高抗拉强度(R_(m)),降低伸长率(A),增强非线性超弹性稳定性。600℃退火态Ti-50.8Ni和Ti-50.8Ni-0.1Zr合金的室温组成相主要为母相B2,冷却/加热时发生B2→B19′/B19′→B2一步可逆马氏体相变;掺杂0.1%Zr后,Ti-Ni SMA的t_(M)降低了34℃,Δt增加了22℃,R_(m)增加了79 MPa,A降低了22%。随应力-应变循环次数增加,Ti-50.8Ni合金由部分非线性超弹性转变为线性超弹性,Ti-50.8Ni-0.1Zr合金则始终保持稳定非线性超弹性,两种合金的超弹性残余应变(ε_(R))和能量耗散(W_(D))均先降低后趋于稳定。随着循环应变速率的增加,Ti-50.8Ni合金的W_(D)和等效阻尼比先降低后趋于稳定;Ti-50.8Ni-0.1Zr合金的W_(D)和等效阻尼比先升高后趋于稳定。随循环应变幅值的增加,Ti-50.8Ni和Ti-50.8Ni-0.1Zr合金的W_(D)和等效阻尼比皆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i合金 ti-ni-zr合金 形状记忆合金 马氏体相变 超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对Zr_(41.2)Ti_(13.8)Cu_(12.5)Ni_(10)Be_(22.5)块体非晶合金晶化行为的影响
12
作者 孙龙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5年第8期19-20,共2页
介绍了用于压力测量的新型bridgman装置,并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XRD)研究了常压、高压条件下Zr41.2Ti13.8Cu12.5Ni10Be22.5块体非晶合金的晶化。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退火条件下(400℃,退火3小时),增大压力有利于Zr41.2Ti13.8Cu12.5Ni10B... 介绍了用于压力测量的新型bridgman装置,并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XRD)研究了常压、高压条件下Zr41.2Ti13.8Cu12.5Ni10Be22.5块体非晶合金的晶化。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退火条件下(400℃,退火3小时),增大压力有利于Zr41.2Ti13.8Cu12.5Ni10Be22.5块体非晶合金的晶化;压力越大获得晶化相的晶粒尺寸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idgman装置 zr41.2ti13.8Cu12.5ni10Be22.5 块体非晶合金 晶化 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_(59)Zr_(16)Ti_(13)Si_3Sn_2Nb_7非晶合金的晶化动力学 被引量:2
13
作者 代江波 李金山 +3 位作者 寇宏超 常辉 胡锐 薛祥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26-629,共4页
利用差热(DSC)分析等方法研究Ni59Zr16Ti13Si3Sn2Nb7非晶合金的非等温晶化动力学。结果表明:Ni59Zr16-Ti13Si3Sn2Nb7非晶合金的结构弛豫激活能(Eg)、晶化过程的形核激活能(Ex)和长大激活能(Ep)分别为568、616和640 kJ/mol;Avrami指数n值... 利用差热(DSC)分析等方法研究Ni59Zr16Ti13Si3Sn2Nb7非晶合金的非等温晶化动力学。结果表明:Ni59Zr16-Ti13Si3Sn2Nb7非晶合金的结构弛豫激活能(Eg)、晶化过程的形核激活能(Ex)和长大激活能(Ep)分别为568、616和640 kJ/mol;Avrami指数n值为3.51±0.03,n值不随加热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说明该非晶合金的晶化方式是多晶型晶化。原子尺寸差异和正负混合焓共存是Ni基非晶合金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59zr16ti13Si3Sn2N67 非晶合金 晶化动力学 激活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火温度对Ti_(28)Co_(14)Ni37.12Zr2_(0.88)高熵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武俊霞 孟凡莹 +4 位作者 董洪峰 张薇 王琳 王永善 李培友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17,共6页
对铸态Ti_(28)Co_(14)Ni37.12Zr2_(0.88)高熵合金在不同温度(673,723 K)下进行回火热处理,研究了回火温度对高熵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673 K回火态、723 K回火态合金的显微组织均由体心立方结构TiNi基体相和少... 对铸态Ti_(28)Co_(14)Ni37.12Zr2_(0.88)高熵合金在不同温度(673,723 K)下进行回火热处理,研究了回火温度对高熵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673 K回火态、723 K回火态合金的显微组织均由体心立方结构TiNi基体相和少量面心立方结构Ti_(2)Ni第二相组成;随着回火温度升高,TiNi相晶粒和Ti_(2)Ni相颗粒得到细化;铸态合金经过回火热处理后,其弹性极限和屈服强度增大;673 K回火态合金的抗压强度低于铸态合金,但回火温度升高至723 K后,抗压强度提升,高于铸态合金;铸态高熵合金的断裂机制以解理断裂为主,沿晶断裂和韧性断裂为辅;673 K和723 K回火态高熵合金的断裂机制以解理断裂为主,沿晶断裂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o-ni-zr高熵合金 回火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温度对Ti⁃50.8Ni⁃0.1Zr形状记忆合金丝记忆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叶俊杰 贺志荣 +1 位作者 张坤刚 冯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18-4123,共6页
用拉伸试验、差示扫描量热仪、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退火温度对Ti⁃50.8Ni⁃0.1Zr合金丝形状记忆效应、超弹性、力学性能和断口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350~400℃和600~700℃退火态Ti⁃50.8Ni⁃0.1Zr合金丝呈超弹性(SE),600℃退... 用拉伸试验、差示扫描量热仪、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退火温度对Ti⁃50.8Ni⁃0.1Zr合金丝形状记忆效应、超弹性、力学性能和断口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350~400℃和600~700℃退火态Ti⁃50.8Ni⁃0.1Zr合金丝呈超弹性(SE),600℃退火态合金丝的平台应力最大(483 MPa)、残余应变最小(0.1%),350~400℃退火态合金丝SE稳定性最好;450~550℃退火态合金丝呈现形状记忆效应(SME),500℃退火态合金丝的平台应力最小(190 MPa),450℃退火态合金丝的残余应变最大(4.9%)、SME稳定性最好。600~700℃退火态合金丝的塑性高于350~550℃退火态,但强度低于后者;400℃退火态合金丝的抗拉强度最大(1489 MPa),650℃退火态合金丝的伸长率最大(35.1%)。退火态Ti⁃50.8Ni⁃0.1Zr合金丝的断口形貌呈韧窝状,属微孔聚集型韧性断裂,韧窝处存在第二相颗粒和孔洞,退火温度对断口形貌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50.8ni⁃0.1zr合金 形状记忆合金 退火温度 形状记忆效应 超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效时间和应力-应变循环对Ti-Ni-Zr形状记忆合金超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叶俊杰 贺志荣 +1 位作者 张坤刚 杜雨青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36-1544,共9页
用拉伸实验研究经600℃时效1~50 h后,时效时间tag和应力-应变循环对Ti-50.8Ni-0.1Zr形状记忆合金超弹性(SE)的影响。结果表明:600℃时效处理后Ti-50.8Ni-0.1Zr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塑性。随tag延长,600℃时效态合金的抗拉强度Rm... 用拉伸实验研究经600℃时效1~50 h后,时效时间tag和应力-应变循环对Ti-50.8Ni-0.1Zr形状记忆合金超弹性(SE)的影响。结果表明:600℃时效处理后Ti-50.8Ni-0.1Zr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塑性。随tag延长,600℃时效态合金的抗拉强度Rm、断后伸长率A、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临界应力σM和能耗ΔW降低,残余应变εR先上升后下降。随着应力-应变循环次数增加,600℃时效1~50h的合金由部分非线性超弹性逐渐转变为完全线性超弹性,ΔW和εR均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要使600℃时效态Ti-50.8Ni-0.1Zr合金获得良好的SE特性,tag应小于20h;要使该时效态合金获得稳定的SE特性,应对其进行不少于10次的预应力-应变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i-zr合金 时效时间 超弹性 应力-应变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50Ti30Zr20与Ni50Ti50合金摩擦磨损性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薛贤达 马悦辉 李岩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4-210,225,共8页
目的以Ni50Ti50合金为参照物,研究Ni50Ti30Zr20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方法采用非自耗真空电弧熔炼炉炼制Ni50Ti30Zr20合金,在合金铸锭上切取样品,以Ni50Ti50合金为对比样品,通过能谱测试(EDS)、X射线衍射(XRD)、显微硬度(HV)测试、摩擦... 目的以Ni50Ti50合金为参照物,研究Ni50Ti30Zr20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方法采用非自耗真空电弧熔炼炉炼制Ni50Ti30Zr20合金,在合金铸锭上切取样品,以Ni50Ti50合金为对比样品,通过能谱测试(EDS)、X射线衍射(XRD)、显微硬度(HV)测试、摩擦磨损测试、扫描电镜测试(SEM)和3D形貌测试,分别评价Ni50Ti30Zr20合金与Ni50Ti50合金的成分、相组成、显微硬度、耐磨性、磨痕形貌和磨损体积。结果XRD结果显示,Ni50Ti50和Ni50Ti30Zr20合金室温分别由B2奥氏体和B19’马氏体相组成。显微硬度测试结果表明,Ni50Ti30Zr20和Ni50Ti50合金的显微硬度值分别为(381.64±7.32)HV和(230.58±6.74)HV。从形貌图可以看出,两种合金磨损后,磨痕形貌主要由剥层组成。从磨痕能谱分析得出,摩擦实验后,样品表面O和Si元素含量明显增加。根据摩擦系数曲线和磨痕三维形貌图发现,同样载荷下,Ni50Ti30Zr20合金的摩擦系数和磨损体积均小于Ni50Ti50合金,在载荷为20 N时,Ni50Ti30Zr20合金的磨损体积为0.078 mm^3,Ni50Ti50合金的磨损体积为0.084 mm^3。结论Ni50Ti30Zr20与Ni50Ti50合金的磨损机制均为疲劳磨损,两种合金在摩擦实验过程中均会发生氧化,同时磨球会有部分剥落到合金磨痕剥层中。Ni50Ti30Zr20合金的耐磨性优于Ni50Ti50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50ti30zr20 形状记忆合金 相组成 显微硬度 耐磨性 磨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_(59)Zr_(20)Ti_(16)Si_3Co_2合金非晶态薄带/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8
作者 邹成路 耿桂宏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10-112,115,共4页
利用单辊高真空熔体抽拉技术制备Ni_(59)Zr_(20)Ti_(16)Si_3Co_2合金的非晶薄带、纤维。结果表明:两种不同形态的合金均为非晶态;纤维样品表面附着少量颗粒物并出现第二相,而薄带呈现无特征微观结构;薄带变形属于弹性变形,拉伸强度为122... 利用单辊高真空熔体抽拉技术制备Ni_(59)Zr_(20)Ti_(16)Si_3Co_2合金的非晶薄带、纤维。结果表明:两种不同形态的合金均为非晶态;纤维样品表面附着少量颗粒物并出现第二相,而薄带呈现无特征微观结构;薄带变形属于弹性变形,拉伸强度为1229 MPa;纤维产生了轻微的塑性变形,拉伸强度为2133 MPa;根据DSC分析,计算出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参数αc约为0.5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zr-ti合金 非晶态 快速凝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Nb-Zr基合金
19
作者 范爱国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1-71,共1页
世界专利W0200682682中公布了一种日本技术人员研制的Ti—Nb—Zr基合金。该合金中主要含有(质量分数):40%~60%Ti、18%-30%Nb、18%-30%Zr,并含有0.77%-3.7%的Al、Sn、In或Ga元素,该合金中不含Ni元素。合金中所含的主要合... 世界专利W0200682682中公布了一种日本技术人员研制的Ti—Nb—Zr基合金。该合金中主要含有(质量分数):40%~60%Ti、18%-30%Nb、18%-30%Zr,并含有0.77%-3.7%的Al、Sn、In或Ga元素,该合金中不含Ni元素。合金中所含的主要合金元素可以在合金表面形成坚固致密的氧化物膜层,该合金具有优良的冷加工和低温性能,即使经过热处理后仍然显示超弹性/形状记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基合金 NB ti 合金元素 形状记忆性能 技术人员 世界专利 质量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Zr-Ni-Cu非晶钎料钎焊Si_3N_4陶瓷的连接强度 被引量:13
20
作者 蒋志国 邹家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955-1959,共5页
采用Ti40Zr25Ni15Cu20非晶钎料钎焊Si3N4陶瓷,研究钎焊工艺参数对界面反应层和接头连接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钎焊时间的增加和钎焊温度的提高,接头弯曲强度都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钎焊工艺参数对连接强度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影... 采用Ti40Zr25Ni15Cu20非晶钎料钎焊Si3N4陶瓷,研究钎焊工艺参数对界面反应层和接头连接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钎焊时间的增加和钎焊温度的提高,接头弯曲强度都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钎焊工艺参数对连接强度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影响反应层厚度所致;在相同钎焊工艺条件下,采用Ti40Zr25Ni15Cu20非晶态钎料和晶态钎料相比,其接头连接强度提高了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zr—ni—Cu 非晶钎料 SI3N4陶瓷 连接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