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Hot Processing Technology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Structure of Interface of Ti/Steel Composite Sheet 被引量:6
1
作者 关尚哲 刘润生 +1 位作者 范江峰 王小兵 《稀有金属快报》 CSCD 2005年第11期25-30,共6页
研究了热加工工艺对钛-钢复合板界面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测试了在A,B,C,D4种温度下热轧复合板界面的力学性能,用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了界面显微组织并分析了界面的成分。结果表明,在A,B2种温度下轧制的钛-钢复合板界... 研究了热加工工艺对钛-钢复合板界面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测试了在A,B,C,D4种温度下热轧复合板界面的力学性能,用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了界面显微组织并分析了界面的成分。结果表明,在A,B2种温度下轧制的钛-钢复合板界面机械性能良好,延伸率高,其剪切强度不但可保持坯料原有的水平,甚至还略有增加。在C,D2种温度下轧制的钛-钢复合板界面机械性能相对较低,延伸率较高,但剪切强度要比爆炸复合坯料低,尤其是D加热温度,轧制后界面剪切强度急剧下降。热轧的终轧温度也是影响钛-钢复合板界面结合性能的重要因素。在低于相转变温度的合适温区热轧,且终轧温度合适,获得的钛-钢复合板结合界面无爆炸波纹,没有污染,生产的脆性化合物极细小,组织类同于钛材完全退火的等轴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钢复合板 热加工工艺 力学性能 金属间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AlN/TiAl制备Ti-Al-N复合涂层及其摩擦性能研究
2
作者 黄飞龙 肖华强 +1 位作者 林波 莫太骞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8-194,共7页
为了制备耐磨钛基涂层,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TC4表面制备了Ti-Al-N涂层,对不同激光功率下涂层的物相组成、组织演变、硬度进行观察分析,再对复合涂层在空气环境中的摩擦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涂层增强相主要由Ti_(2)AlN,TiN,TiAl及Ti_... 为了制备耐磨钛基涂层,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TC4表面制备了Ti-Al-N涂层,对不同激光功率下涂层的物相组成、组织演变、硬度进行观察分析,再对复合涂层在空气环境中的摩擦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涂层增强相主要由Ti_(2)AlN,TiN,TiAl及Ti_(x)Al_(y)等组成,各物相衍射峰强度随激光功率的增加而改变,基体相则由(γ-TiAl+α_(2)-Ti_(3)Al)组成;涂层与基体冶金结合,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组织由弥散分布的柱状晶逐渐变成粗大树枝晶,但在2.4 kW功率时,组织又变得细小;复合涂层的显微硬度可以达到基体的2.14倍;在空气摩擦环境中,不同试样均以磨粒磨损为主,其中基体磨损严重;不同激光功率下的涂层均大幅度提高了基体的耐磨性,涂层中有增强相的存在,涂层的最小磨损率为0.786×10^(-4) mm^(3)·N^(-1)·min^(-1),基体为1.34×10^(-4) mm^(3)·N^(-1)·min^(-1);通过控制激光功率可以调节涂层性能。这一研究可以对激光熔覆制备高耐磨钛基复合涂层在航天、海工设备中的应用提供基础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钛合金 激光熔覆 ti-al-N复合涂层 干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温度和时间对原位反应制备Al_(3)Ti/Al基复合材料的影响
3
作者 李佳乐 牛立斌 +2 位作者 常永刚 陈珑方 张昊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156-160,共5页
选用纯度99.00wt%的金属铝为基体,40目钛丝网为反应源,采用热压装置通过原位反应法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备出Al_(3)Ti颗粒增强Al基复合材料。结果表明:随反应温度升高,时间增长,原位反应越充分。原位反应机理为铝原子迁移通过钛边界层,经... 选用纯度99.00wt%的金属铝为基体,40目钛丝网为反应源,采用热压装置通过原位反应法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备出Al_(3)Ti颗粒增强Al基复合材料。结果表明:随反应温度升高,时间增长,原位反应越充分。原位反应机理为铝原子迁移通过钛边界层,经过扩散到达生成物层,此时发生反应得到Al_(3)Ti;同时固-液界面前沿不断推进,使活性钛原子进入铝液,Al_(3)Ti晶粒进一步生长、长大。得到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850℃、保温1 h、压力为12 MPa。在此条件下,获得的复合材料显微硬度是铝基体的10倍,复合材料的磨损率为单纯铝基体磨损率的1/5。原位反应制备Al_(3)Ti/Al基复合材料的强化机理主要包括颗粒强化、位错强化和弥散强化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3)ti/al复合材料 原位反应 强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 and abrasive wear behaviour of anodizing composite films containing Si C nanoparticles on Ti6Al4V alloy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松梅 郁秀梅 +3 位作者 刘建华 于美 吴量 杨康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2期4415-4423,共9页
Anodized composite films containing Si C nanoparticles were synthesized on Ti6Al4 V alloy by anodic oxidation procedure in C4O6H4Na2 electrolyt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EDS) ... Anodized composite films containing Si C nanoparticles were synthesized on Ti6Al4 V alloy by anodic oxidation procedure in C4O6H4Na2 electrolyt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EDS)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 were employed to characterize the morphology and composition of the films fabricated in the electrolytes with and without addition of Si C nanoparticles. Results show that Si C particles can be successfully incorporated into the oxide film during the anodizing process and preferentially concentrate within internal cavities and micro-cracks. The ball-on-disk sliding tests indicate that Si C-containing oxide films register much lower wear rate than the oxide films without Si C under dry sliding condition. Si C particles are likely to melt and then are oxidized by frictional heat during sliding tests. Potentiodynamic polarization behavior reveals that the anodized alloy with Si C nanoparticles results in a reduction in passive current density to about 1.54×10-8 A/cm2, which is more than two time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Ti O2 film(3.73×10-8 A/cm2). The synthesized composite film has good anti-wear and anti-corrosion properties and the growth mechanism of nanocomposite film is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6al4V alloy anodic oxidation Si C nanoparticle composite fil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套管法Ti/Al/Ti复合板的界面结合性能
5
作者 胡贤磊 袁一 支颖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3-68,72,共7页
采用粉末套管法,通过“热轧+中间退火+进一步冷轧”工艺制备Ti/Al/Ti复合板。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能谱仪、XRD分析以及万能实验机,研究不同制备参数下Ti/Al/Ti复合带材的界面形貌、元素分布、物相种类和界面结合强度。结果表明,单... 采用粉末套管法,通过“热轧+中间退火+进一步冷轧”工艺制备Ti/Al/Ti复合板。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能谱仪、XRD分析以及万能实验机,研究不同制备参数下Ti/Al/Ti复合带材的界面形貌、元素分布、物相种类和界面结合强度。结果表明,单一脆性金属间化合物TiAl_(3)的产生会阻碍Ti/Al元素的扩散,扩散层厚度发生减薄。500℃退火,扩散层主要是由扩散形成的冶金结合层,局部区域有少量的金属间化合物TiAl_(3)生成,界面结合强度受冶金结合强度与机械结合强度的动态变化影响,随着压下率升高,结合强度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550℃退火,界面反应增强,TiAl_(3)相逐渐增多,扩散层强度增加,冶金结合强度提高,由14.3 N/mm(500℃)增加至35.1 N/mm(550℃),随着压下率的增大,化合物层破碎程度增加,界面结合强度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ti复合板 粉末套管法 中间退火 结合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体压力对水平双辊铸轧Ti/Al复合板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许久健 张焘 +3 位作者 付金禹 许光明 李勇 王昭东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2-193,共12页
除了铸轧速度和熔体浇铸温度外,铸轧区内的熔体压力也是影响水平双辊铸轧Ti/Al复合板工艺稳定性和界面结合强度的重要因素。本工作在铸轧复合过程中通过调节前箱内熔体的液面高度,获得了在不同铸轧区熔体压力下制备的Ti/Al复合板。通过... 除了铸轧速度和熔体浇铸温度外,铸轧区内的熔体压力也是影响水平双辊铸轧Ti/Al复合板工艺稳定性和界面结合强度的重要因素。本工作在铸轧复合过程中通过调节前箱内熔体的液面高度,获得了在不同铸轧区熔体压力下制备的Ti/Al复合板。通过金相、扫描电镜、显微硬度、室温拉伸实验、T型剥离实验等手段对复合板的显微组织和界面结合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当熔体压力较高时,可以生产出充盈饱满、板型良好、结合强度高的复合板,但熔体压力过高会影响铸轧复合过程的稳定性。当熔体压力过低时,熔体的横向流动能力减弱,铸轧区内不能完全被熔体填充满,板材出现热带、褶皱等缺陷,同时,在Ti/Al上出现了部分微孔和微裂缝。在较高熔体压力下,固/液接触距离更长,带材表面与熔体的润湿更加充分,熔体分布更加均匀,固/液扩散更加充分。因此,当熔体压力较高时,复合板具有更高的结合强度,界面结合强度达到20.1 N/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轧复合 钛/铝复合板 熔体压力 界面结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溶时间对Ti@(Al-Si-Ti)_(p)/A356复合材料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张金玉 陈体军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25,共5页
采用粉末触变成形技术制备了原位自生心-壳结构增强A356铝基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固溶时间对Ti@(Al-Si-Ti)_(p)/A356复合材料显微其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时间增加,初生α-Al相颗粒粗化长大;共晶Si相不断溶解,晶界上残... 采用粉末触变成形技术制备了原位自生心-壳结构增强A356铝基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固溶时间对Ti@(Al-Si-Ti)_(p)/A356复合材料显微其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时间增加,初生α-Al相颗粒粗化长大;共晶Si相不断溶解,晶界上残余的共晶Si粗化、球状化;Al基体、Ti心部继续反应,增强体颗粒壳层发生相转变。复合材料在545℃固溶处理1 h时,力学性能达到峰值,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263.9 MPa、175.1 MPa、20%,比制备态复合材料分别提高了7.3%、21.4%和12.4%,维氏硬度也从59.3 HV提高到72.8 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触变成形 ti@(al-Si-ti)_(p)/A356复合材料 固溶时间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焊接A7075/A1060/Ti-6Al-4V三层金属板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梁国峰 黄佳雯 +3 位作者 胡家念 朱桂春 刘中枢 陈翔 《工程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8-144,共7页
为解决铝合金A7075和钛合金TI-6AL-4V由于其高强度低熔点特性,在传统爆炸焊接中很难实现结合的问题,通过采用纯铝A1060作为过渡层,从而实现A7075和TI-6AL-4V的爆炸焊接。首先,采用铝合金A7075作为飞板与钛合金TI-6AL-4V作为基板进行直... 为解决铝合金A7075和钛合金TI-6AL-4V由于其高强度低熔点特性,在传统爆炸焊接中很难实现结合的问题,通过采用纯铝A1060作为过渡层,从而实现A7075和TI-6AL-4V的爆炸焊接。首先,采用铝合金A7075作为飞板与钛合金TI-6AL-4V作为基板进行直接焊接,验证两者间直接焊接的不可行性,然后引入纯铝A1060成功实现了A7075/A1060/Ti-6Al-4V的爆炸焊接。对夹层焊接的上、下两个界面形貌进行分析;同时对复合板进行拉伸、弯曲力学性能测试,验证焊接质量,最后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分析相结合,在ANSYS/AUTODYN软件中建立与实验条件一致的有限元模型,分析焊接的动态过程和界面形貌。研究结果表明:A7075/A1060/Ti-6Al-4V中A7075/A1060界面的剪切强度为69.77~81.57 MPa,通过数值模拟结果得出的界面形貌与实际焊接结果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爆炸焊接 铝/钛复合板 界面形貌 力学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累积叠轧和电沉积工艺制备Al/Cu复合材料及其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
9
作者 冯佰刚 张晓波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104,共5页
采用累积叠轧(ARB)和电沉积工艺制备了Al/Cu复合板,重点研究沉积铜层厚度以及Al/Cu复合板组织性能变化。结果表明:电沉积所得铜层厚度较为均匀且与铝板表面结合质量较好。随着累积叠轧道次的增加,界面结合质量越来越好,复合板中铜层逐... 采用累积叠轧(ARB)和电沉积工艺制备了Al/Cu复合板,重点研究沉积铜层厚度以及Al/Cu复合板组织性能变化。结果表明:电沉积所得铜层厚度较为均匀且与铝板表面结合质量较好。随着累积叠轧道次的增加,界面结合质量越来越好,复合板中铜层逐渐颈缩或破碎,最后变成尺寸较小且分布较均匀的铜颗粒。4道次复合板抗拉强度最高,达到186.6 MPa,是退火态1060铝板抗拉强度的2.7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叠轧(ARB) 电沉积 al/Cu复合板 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基叠层结构材料的制备技术与组织性能特征 被引量:15
10
作者 孙彦波 马凤梅 +1 位作者 肖文龙 马朝利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8-111,共14页
Ti-Al金属间化合物相与韧性Ti交替的叠层结构材料既可以保留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高温强度,又可拥有高的室温韧性,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综述Ti增韧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基叠层复合材料两种制备方法,即箔箔冶金法和气相沉积法的物理冶金... Ti-Al金属间化合物相与韧性Ti交替的叠层结构材料既可以保留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高温强度,又可拥有高的室温韧性,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综述Ti增韧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基叠层复合材料两种制备方法,即箔箔冶金法和气相沉积法的物理冶金学过程和致密化工艺,介绍各种技术条件下叠层材料组织结构和性能特点,并对各种技术的优缺点进行阐述。最后,对该种复合材料的未来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通过工艺调整来制备出具有更加合适的叠层结构和优异性能的材料,依旧是近几年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钛铝金属间化合物 叠层结构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素粉末冷轧成形及反应合成制备Ti-Al合金板材 被引量:11
11
作者 江垚 贺跃辉 +2 位作者 汤义武 李智 黄伯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501-1507,共7页
以Ti、Al元素粉末为原料,在粉末轧机上无包套冷轧成尺寸为500mm×230mm×1.5mm的板坯,其相对密度达85.9%。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Ti、Al元素粉末轧制板材的影响。取小样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真空无压烧结,研究了板坯的真空烧结行为... 以Ti、Al元素粉末为原料,在粉末轧机上无包套冷轧成尺寸为500mm×230mm×1.5mm的板坯,其相对密度达85.9%。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Ti、Al元素粉末轧制板材的影响。取小样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真空无压烧结,研究了板坯的真空烧结行为。结果表明:Ti、Al元素粉末冷轧过程要求适中的粉末流动性、低的轧制速度以及一定大小且较稳定的轧制压力。真空烧结后,Ti Al合金由Ti Al和Ti3Al两相组成,Ti3Al相含量随烧结温度升高而增加。烧结坯孔隙度大幅度增加,增加量为21%32%。原板坯中的孔隙及偏扩散是造成烧结坯孔隙的主要原因。低压(<10kPa)真空烧结过程中,外压仅有效作用于短暂的液相阶段,粉末粒度越粗,烧结温度越高,烧结坯孔隙度受这种低压强的影响程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合金 元素粉末 轧制 真空烧结 板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Ti-TiO_2体系燃烧合成及其反应过程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志强 曲伟 +1 位作者 韩杰才 赫晓东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93-298,共6页
利用Al-Ti-TiO2体系放热反应,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工艺。原位合成了TiAl基体和Al2O3颗粒,成功制备出TiAl/Al2O3复合材料.结合差热分析,通过对不同温度下反应产物相组成分析;对Al-Ti-TiO2体... 利用Al-Ti-TiO2体系放热反应,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工艺。原位合成了TiAl基体和Al2O3颗粒,成功制备出TiAl/Al2O3复合材料.结合差热分析,通过对不同温度下反应产物相组成分析;对Al-Ti-TiO2体系燃烧反应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铝热还原反应是一个分步过程,先期发生的Al-Ti、Ti-TiO2反应降低了Al-TiO2还原反应的起始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蔓延高温合成 al-ti-tiO2体系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Al/TiC陶瓷基复合材料烧结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素梅 孙康宁 +2 位作者 卢志华 李春胜 赵天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65-568,共4页
用DTA方法分析了Ti AI/T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烧结过程 ,测定了材料的力学性能 ,分析了不同的烧结制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温度升高至 5 0 0℃以上时 ,Ti与Al发生反应Ti+3Al→Al3Ti,Al3Ti+2Ti→ 3TiAl,TiAl+2Ti→Ti3Al,依次... 用DTA方法分析了Ti AI/T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烧结过程 ,测定了材料的力学性能 ,分析了不同的烧结制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温度升高至 5 0 0℃以上时 ,Ti与Al发生反应Ti+3Al→Al3Ti,Al3Ti+2Ti→ 3TiAl,TiAl+2Ti→Ti3Al,依次生成Al3Ti,TiAl和Ti3Al,这一过程为放热过程。继续升温至 90 0℃以上时 ,体系出现吸热现象。分析认为 ,在最高温度 16 0 0℃ ,压力 30MPa烧结时得到的材料室温力学性能优于在最高温度15 2 0℃ ,压力 17 3MPa烧结时得到的材料的室温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tiC陶瓷基复合材料 烧结 DTA法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Al-B合金中铝含量对硼化物的存在方式和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金云学 张虎 +2 位作者 曾松岩 高文理 张二林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85-289,共5页
用熔铸法制备了硼化物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 ,通过XRD和SEM ,详细研究了含铝量变化时合金的相组成及硼化物的形态和存在方式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合金的相组成主要受铝含量的影响 ,铝含量相对较低时合金基体为α -Ti,硼化物为单一的Ti... 用熔铸法制备了硼化物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 ,通过XRD和SEM ,详细研究了含铝量变化时合金的相组成及硼化物的形态和存在方式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合金的相组成主要受铝含量的影响 ,铝含量相对较低时合金基体为α -Ti,硼化物为单一的TiB ,铝量增加时基体中形成α2 相及γ相 ,并开始出现TiB2 ,合金中TiB含量逐步减少 ,TiB2 含量逐步增加 ,最终硼全部以TiB2 形式存在 ;硼化物形态上共晶TiB主要呈针状或片状 ,尺寸为 2 0~ 5 0 μm ,TiB量少时呈现沿晶界分布特征 ,硼量增加时开始出现板状TiB ,TiB2 典型形态为六面棱柱体块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B合金 硼化物 形态 熔铸法 存在方式 铝含量 钛基复合材料 颗粒增强 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Al_2O_3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志 许坤 +2 位作者 陈亚明 侯宪钦 沈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99-801,共3页
本文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了致密的Ti Al2 O3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 ,6 0vol%Al2 O3和80vol%Al2 O3的Ti Al2 O3复合材料 ,界面处生成少量的TiAl,使得Ti与Al2 O3间的界面能大于其单个晶粒的界面能 ,复合材料性能随Ti含量的增加而... 本文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了致密的Ti Al2 O3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 ,6 0vol%Al2 O3和80vol%Al2 O3的Ti Al2 O3复合材料 ,界面处生成少量的TiAl,使得Ti与Al2 O3间的界面能大于其单个晶粒的界面能 ,复合材料性能随Ti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4 0vol%Al2 O3和 2 0vol%Al2 O3的Ti Al2 O3复合材料 ,界面处生成脆性的Ti3Al相 ,使得Ti与Al2 O3间的界面能小于各自晶粒的界面能 ,材料的性能随Ti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同时断裂的模式也发生改变 ,由穿晶断裂为主转变为沿晶断裂 ,脆性的Ti3Al相是Ti Al2 O3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2O3复合材料 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 界面能 力学性能 脆性 性能研究 制备 晶粒 降低 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研究离焦量对7050铝合金Al/Ti熔覆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建忠 黎向锋 +2 位作者 左敦稳 许瑞华 陈竹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26-1133,共8页
针对7050铝合金表面激光熔覆Al/Ti复合粉体,建立了三维瞬态温度场有限元模型,模拟了不同离焦量条件下的熔池大小、温度梯度、冷却速度及形状控制因子。结果表明,熔池宽度与深度尺寸随着离焦量数值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在离焦量为20 mm时... 针对7050铝合金表面激光熔覆Al/Ti复合粉体,建立了三维瞬态温度场有限元模型,模拟了不同离焦量条件下的熔池大小、温度梯度、冷却速度及形状控制因子。结果表明,熔池宽度与深度尺寸随着离焦量数值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在离焦量为20 mm时熔池宽度与深度都出现了最大值。沿熔池深度方向(即Z向)的温度梯度数值最大,散热条件最好,表明熔覆凝固过程中的晶粒生长方向主要集中在Z向。离焦量为40 mm时的冷却速度最大、晶粒细小,离焦量为80 mm时的冷却速度最小、晶粒粗大,且得到实验验证。离焦量为60 mm时的形状控制因子最大,金相组织出现柱状晶;离焦量为80 mm时的形状控制因子最小,金相组织主要为胞状晶,并有相应的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离焦量 al/ti复合粉体 温度梯度 冷却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Al合金对SiC_p/6061Al复合材料等离子弧焊焊缝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雷玉成 邵奇栋 +1 位作者 张振 聂加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1-246,共6页
以不同Ti含量的Ti-Al合金作为合金化填加材料,采用氮氩混合等离子气体对SiCp/6061Al复合材料进行等离子弧原位焊接,研究填加材料Ti-Al中Ti质量分数的变化对焊缝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熔池凝固过程中,填加材料中Ti质量分数为10%时,可... 以不同Ti含量的Ti-Al合金作为合金化填加材料,采用氮氩混合等离子气体对SiCp/6061Al复合材料进行等离子弧原位焊接,研究填加材料Ti-Al中Ti质量分数的变化对焊缝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熔池凝固过程中,填加材料中Ti质量分数为10%时,可有效抑制有害针状相Al4C3的生成;随填加材料中Ti质量分数的降低,焊缝中未出现脆性相Al4C3,组织中颗粒相的形貌发生较大变化,Al3Ti相的形状由粗大块状变为细长针状,并且数量大为减少;焊缝中其余增强相的尺寸均变得较为细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P/al复合材料 ti-al合金 等离子弧 原位焊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Al_2O_3/Ti-Al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吕臣敬 王芬 张希清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51,共5页
利用氧对金属Ti、Al粉的部分氧化,原位合成了Al2O3/Ti-Al复合材料,通过XRD和SEM手段,发现Al2O3分布在Ti-Al基体交界处,在一些制得的复合材料中出现了大量原位生成的纤维。借助差热分析,对该制备过程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认为... 利用氧对金属Ti、Al粉的部分氧化,原位合成了Al2O3/Ti-Al复合材料,通过XRD和SEM手段,发现Al2O3分布在Ti-Al基体交界处,在一些制得的复合材料中出现了大量原位生成的纤维。借助差热分析,对该制备过程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认为该制备过程的反应步骤为:Ti、Al金属粉表面氧化→铝的熔化→TiAl3的生成→Ti2Al、TiAl、Ti3Al等多种化合物生成和Al对TiO2的还原反应。原始组成中铝含量决定了复合材料的主要晶相组成,铝含量不足时,生成Ti2Al、TiAl、Ti3Al等多种金属间化合物和氧化铝;铝含量足够时,最终的产物为TiAl3、金属铝以及氧化铝等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tial复合材料 原位合成 反应机理 陶瓷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热压合成Nb掺杂Al_2O_3/TiAl复合材料 被引量:10
19
作者 安世武 王芬 +1 位作者 朱建锋 艾桃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3-447,共5页
利用Al-Ti-TiO2-Nb2O5体系的放热反应,原位热压合成了Nb掺杂Al2O3/TiAl复合材料。借助DTA结合XRD探讨了Al-Ti-TiO2-Nb2O5体系的反应过程,并采用XRD、OM和SEM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及显微结构。结果表明:Al熔化的同时,体系发生了Al和N... 利用Al-Ti-TiO2-Nb2O5体系的放热反应,原位热压合成了Nb掺杂Al2O3/TiAl复合材料。借助DTA结合XRD探讨了Al-Ti-TiO2-Nb2O5体系的反应过程,并采用XRD、OM和SEM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及显微结构。结果表明:Al熔化的同时,体系发生了Al和Nb2O5的铝热反应,生成了NbO2和Nb等中间产物,并放出了较多热量,这些热量促使Ti和Al较早化合生成TiAl3,随即引发Al和TiO2较早的还原反应,进而促使材料在较低温度下致密烧结;产物由-γTiAl、α2-Ti3Al、Al2O3和NbAl3相构成,Al2O3颗粒分布于基体交界处,存在一定的团聚;Nb2O5的引入,对基体-γTiAl相和α2-Ti3Al相的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使得基体晶粒细化,较好地改善了材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i-tiO2-Nb2O5体系 原位合成 Nb掺杂 al2O3/tial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条件下激光原位合成高铌Ti-Al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涂层的微结构特征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洪喜 李正学 +2 位作者 张晓伟 郭新政 王悦怡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77-1485,共9页
为了提高钛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性能,推动钛合金在高温和复杂工况环境下的进一步工程应用,利用高能激光束作用下Ti、Al、Nb三种元素混合粉末之间的原位反应在BT3-1钛合金表面制备了高温抗氧化的高铌Ti-Al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涂层。针对原位反... 为了提高钛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性能,推动钛合金在高温和复杂工况环境下的进一步工程应用,利用高能激光束作用下Ti、Al、Nb三种元素混合粉末之间的原位反应在BT3-1钛合金表面制备了高温抗氧化的高铌Ti-Al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涂层。针对原位反应所制备涂层存在的缺陷,通过自行设计的热处理工艺优化了涂层和界面微观组织。借助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分析了热处理前后复合涂层的物相结构及显微形貌。结果表明:热处理前的涂层主要由单质Nb、金属间化合物γ-TiAl、α_2-Ti_3Al、Ti_3Al_2等物相组成;热处理后的复合涂层,单质Nb固溶到γ-TiAl和α_2-Ti_3Al中,同时形成了新相Ti_3AlNb_(0.3),涂层近似为γ-TiAl+α_2-Ti_3Al双相层片状等轴晶组织。此外,涂层中并未观察到减弱抗氧化性的单质Nb颗粒和Ti_3Al_2相,Ti、Al、Nb的宏观偏析得以消除,涂层与基材界面位置的气孔和裂纹均以消失,出现了明显的白亮带冶金结合过渡层,涂层组织也更加均匀致密。热处理对提高钛合金表面Nb的合金化程度和改善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高温抗氧化性能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原位合成 热处理 ti-al金属间化合物 复合涂层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