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人工控制光温条件下早籼光敏核不育系的育性反应 被引量:18
1
作者 孙宗修 程式华 +3 位作者 斯华敏 杨仁崔 梁康迳 王乃元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101-105,共5页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了早籼光敏核不育系W6154S、安农S-1、5460S和87N123S的育性反应特性,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供试材料育性表达的主导因素之一,日平均温度29.8℃(最高33℃/最低28℃)导致不育或育性很低,25.8℃(29/24℃)时育性提高,21.8...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了早籼光敏核不育系W6154S、安农S-1、5460S和87N123S的育性反应特性,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供试材料育性表达的主导因素之一,日平均温度29.8℃(最高33℃/最低28℃)导致不育或育性很低,25.8℃(29/24℃)时育性提高,21.8℃(25/20℃)使育性再次下降:在29.8℃与21.8℃时,光周期(150或12.0h/d)对育性的影响不明显;在25.8℃时,短日处理的育性显著高于长日处理的育性。作者还讨论了这些灿型光敏核不育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制、繁种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灿稻 光温处理 育性表达 三系配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期水稻主要恢复系、不育系的遗传差异变化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查仁明 杨正林 +4 位作者 赵芳明 钟秉强 彭涛 谢戎 何光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2-577,共6页
用AFLP技术分析了我国不同年代广泛应用的野败型杂交水稻19个恢复系和13个不育系的遗传差异,同时基于其农艺性状进行了聚类,结果表明:(1)基于标记和性状两种聚类在不育系和恢复系的区分上一致,而在恢复系内和不育系内的遗传差异检测上... 用AFLP技术分析了我国不同年代广泛应用的野败型杂交水稻19个恢复系和13个不育系的遗传差异,同时基于其农艺性状进行了聚类,结果表明:(1)基于标记和性状两种聚类在不育系和恢复系的区分上一致,而在恢复系内和不育系内的遗传差异检测上有较大差异;(2)我国水稻亲本间的遗传差异较大,且在不育系与恢复系间>恢复系内>不育系内;(3)恢复系内的遗传差异以早期小于中期、近期,其与不育系间的遗传差异也存在同样的关系,这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杂交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90年代后一直徘徊不前的变化趋势一致;(4)不育系内的遗传差异后期大于前期,但它与恢复系间的遗传差异前、后期不显著;(5)不同年代恢复系的分子标记遗传差异变化趋势与杂交水稻产量变化趋势一致,分子标记揭示的遗传差异可为杂交育种中恢复系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遗传差异 AFlP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单茎叶干物质重的发育遗传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梁康迳 林文雄 +5 位作者 王雪仁 陈志雄 陈冬梅 梁义元 郭玉春 陈芳育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204-209,共6页
采用数量性状的加性-显性发育遗传模型,分析了按NCⅡ交配设计的两套制型三系杂交水稻单茎叶干物质重的发育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发育阶段单茎叶干物质重以显性效应为主,控制单茎叶干物质重的加性效应基因是间断表达的,显性效应基... 采用数量性状的加性-显性发育遗传模型,分析了按NCⅡ交配设计的两套制型三系杂交水稻单茎叶干物质重的发育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发育阶段单茎叶干物质重以显性效应为主,控制单茎叶干物质重的加性效应基因是间断表达的,显性效应基因的表达呈连续性,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基因在单茎叶干物质重发育的全过程中是有选择地表达的,随着发育进程的推进,单茎叶干物质重杂种优势趋于减弱,不同发育阶段单茎叶干物质重与最终生物产量之间在生育前期加性相关趋于减弱,而显性相关逐渐增强,生育中期加性相关趋于稳定,而显性相关逐渐减弱,生育后期加性和显性相关均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 单茎叶干物质重 发育遗传研究 产量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交稻米蛋白质含量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陈建国 朱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79-584,共6页
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种子性状遗传模型,对籼粳交组合的蛋白质含量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在籼粳交组合中,蛋白质含量的遗传表达主要受直接加性和母体加性效应控制,以母体加性效应为主.直接显性、母体显性和细胞质效应方... 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种子性状遗传模型,对籼粳交组合的蛋白质含量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在籼粳交组合中,蛋白质含量的遗传表达主要受直接加性和母体加性效应控制,以母体加性效应为主.直接显性、母体显性和细胞质效应方差分量也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基因型×环境互作主要表现为直接加性×环境、母体加性×环境和母体显性×环境工作.直接遗传率和母体遗传率都极显著,以母体遗传率较大,而且主要为互作遗传率.显性方向在配组方式间表现一致,直接显性为正,母体显性为负.环境只影响显性表达的程度,而不改变其方向.遗传效应预测值的结果表明,T1950,苏选和N422s等对籼粳杂种蛋白质含量的改良较有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杂交 蛋白质含量 遗传效应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籼稻品种分蘖角度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徐云碧 申宗坦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1-5,共5页
早籼品种珍汕97(分蘖直立型)与二九南1号(分蘖松散型)之间分蘖角度的差异由3对数量基因所控制,直立型表现为部分显性。该性状的广义和狭义遗传率分别为61.60%和58.87%。基因等位性测定表明,直立型品种早二六14含有与珍汕97相同的等位... 早籼品种珍汕97(分蘖直立型)与二九南1号(分蘖松散型)之间分蘖角度的差异由3对数量基因所控制,直立型表现为部分显性。该性状的广义和狭义遗传率分别为61.60%和58.87%。基因等位性测定表明,直立型品种早二六14含有与珍汕97相同的等位基因,而松散型品种矮脚南特与二九南1号之间在2个位点上存在同效等位基因的分散分布,2品种各带有3个位点的增效等位基因。2个直立型品种的基因型可假定为t_(a5)t_(a5)t_(a6)t_(a6)t_(a7)t_(a7)t_(a8)t_(a8),而2个松散型品种的基因型可分别假定T_(a5)T_(a5)t_(a6)t_(a6)T_(a7)T_(a7)T_(a8)T_(a8)和t_(a5)t_(a5)T_(a6)T_(a6)T_(a7)T_(a7)T_(a8)T_(a8)。认为通过杂交和选择,可以从不同的直立型和松散型品种获得各种不同分蘖角度以及分蘖角度遗传结构不同的重组品系。将分散分布于不同品种中的同效基因累加起来可望获得重要农艺性状的理想超亲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蘖 早稻 籼稻 品种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单茎茎鞘干物质重的发育遗传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梁康迳 林文雄 +5 位作者 王雪仁 章清杞 陈志雄 梁义元 郭玉春 陈芳育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74-279,共6页
采用数量性状的加性 -显性发育遗传模型分析了按 NC 交配设计的两套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单茎茎鞘干物质重的发育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在不同的发育阶段 ,单茎茎鞘干物质重在前期以显性效应为主 ,中期以加性效应为主 ,后期加性和显性效应并... 采用数量性状的加性 -显性发育遗传模型分析了按 NC 交配设计的两套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单茎茎鞘干物质重的发育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在不同的发育阶段 ,单茎茎鞘干物质重在前期以显性效应为主 ,中期以加性效应为主 ,后期加性和显性效应并重。控制单茎茎鞘干物质重的加性和显性效应基因的表达不同 ,前者趋于活跃状态 ,后者则趋于停止 ,随着发育进程的推进 ,单茎茎鞘干物质重杂种优势趋于减弱 ,值得一提的是单茎茎鞘干物质重在发育后期具有负向的显著或极显著杂种优势 ,这与栽培生理研究提到的茎鞘积累的干物质充分向穗部运转相吻合。不同发育阶段单茎茎鞘干物质重与最终生物产量之间的显性相关趋于减弱 ,到生育后期表现为负向相关 ,且程度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 三系杂交水稻 单茎 茎鞘 干物质重 发育 遗传研究 产量形成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交稻米品质性状杂种优势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陈建国 朱军 潘启明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6,10,共4页
用胚乳性状遗传模型和分析方法对籼粳交稻米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各品质性状都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其中碱消值和蛋白质含量的优势较强,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的优势较弱。不同性状杂种优质的遗传原因不同,直... 用胚乳性状遗传模型和分析方法对籼粳交稻米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各品质性状都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其中碱消值和蛋白质含量的优势较强,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的优势较弱。不同性状杂种优质的遗传原因不同,直接显性和母体显性对杂种优势的贡献大小因性状而异,但总的来说,母体显性对籼粳杂种F2籽粒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细胞质效应对部分性状(如胶稠度、蛋白质含量)的群体平均优势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杂交 品质性状 杂种优势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花药培养快速选育广亲和水稻材料 被引量:6
8
作者 査中萍 杜雪树 +4 位作者 万丙良 殷得所 李进波 夏明元 戚华雄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7期3213-3215,共3页
以籼粳交品种甬优4949为材料进行花药培养,建立了籼粳交DH群体,并对丰产性较好的DH系进行广亲和基因S5n的PCR检测,获得了含有广亲和基因S5n的DH系材料。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花药培养 籼粳交 广亲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来中国水稻品种审定和推广应用的几个特点 被引量:23
9
作者 曾波 李爱宏 吕海霞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21期4035-4039,4055,共6页
综合分析了近10年国家审定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主要性状指标,结果表明,品种的综合性状得到较大程度提升,其中稻米品质优质化率不断提高,但对稻瘟病等病(虫)害的抗性水平未有明显提升;结合近年的水稻主要品种推广情况进行分析表明... 综合分析了近10年国家审定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主要性状指标,结果表明,品种的综合性状得到较大程度提升,其中稻米品质优质化率不断提高,但对稻瘟病等病(虫)害的抗性水平未有明显提升;结合近年的水稻主要品种推广情况进行分析表明,两系杂交水稻品种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相比其他类型水稻品种具有一定优势,在近20年中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已成为生产上应用的最主要品种类型,籼粳中间型杂交水稻也在近10年中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对下一步水稻品种选育、试验审定和推广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品种审定 品质 抗病性 两系 籼粳中间型 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个云南半矮秆籼稻在育种上的应用潜力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竞仑 蒋荷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46-49,共4页
从2,000余份云南稻种资源中筛选出4个半矮秆籼稻品种。研究表明,矮麻杭和矮沱谷的株高都受制于与sd-1等位的隐性基因,毫安信的矮生性除受制于sd-1主效基因外,还受制于对株高有较大影响的微效基因。这几个半矮秆品种拟可在水稻育种中应用。
关键词 籼稻 水稻 半矮秆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E两优100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金卫兵 夏明元 +6 位作者 吴波 戚华雄 程维京 叶春辉 胡曼 黄长征 李进波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3期5-8,共4页
E两优100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安徽正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北嘉丰源种业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优质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以两系不育系E农1S为母本、恢复系R100为父本配组选育而成,该组合参加了由华创国家水稻科企联合体组织... E两优100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安徽正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北嘉丰源种业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优质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以两系不育系E农1S为母本、恢复系R100为父本配组选育而成,该组合参加了由华创国家水稻科企联合体组织的2018—2019年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和2019年生产试验,表现出产量高、米质优、熟期适宜等特点,2020年1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200203)。总结了该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以及抗性、米质和产量表现,介绍了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为品种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中籼稻(oryza sativa l.subsp.indica) E两优100 选育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籼粳杂种的亲和性分析
12
作者 王建军 石守鋆 申宗坦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4-16,20,共4页
Bellemont、CB-801、3264、浙湖114与税、粳稻杂交亲和性比较表明:Bellemont、CB-801表现出广谱、偏籼型的亲和性,其中Bellemont亲和。比优于CB-801。它们均不携带不盲胞质的恢复基因,综合考虑株型,开花散粉习性,其更适宜于转... Bellemont、CB-801、3264、浙湖114与税、粳稻杂交亲和性比较表明:Bellemont、CB-801表现出广谱、偏籼型的亲和性,其中Bellemont亲和。比优于CB-801。它们均不携带不盲胞质的恢复基因,综合考虑株型,开花散粉习性,其更适宜于转育广亲和不育系;3264,浙湖114为窄谱、偏粳型广亲和品种,它们对粳稻BT型不育胞质具有恢复能力,可以作为转有广亲和恢复系的基础材料。系谱分析表明,它们均为籼粳杂交的后代,所以,筛选籼粳杂种后代可能是获得广亲和材料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杂种 广亲和性 恢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籼粳杂交产生两系核不育株的初步研究
13
作者 吕锐玲 蔡星星 +3 位作者 周强 张盛 李兴华 王欢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4期2610-2612,共3页
在水稻(Oryza sativa L.)两系核不育研究过程中,用S1325(母本,籼粳杂交偏籼材料)与9663-1(父本,粳型材料)杂交,在其杂交后代F_4中出现不育株,不育株花粉镜检为典败、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与同株系可育株杂交,其F_1可育株与不育株出现1∶1... 在水稻(Oryza sativa L.)两系核不育研究过程中,用S1325(母本,籼粳杂交偏籼材料)与9663-1(父本,粳型材料)杂交,在其杂交后代F_4中出现不育株,不育株花粉镜检为典败、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与同株系可育株杂交,其F_1可育株与不育株出现1∶1分离,与三系保持系杂交,其F_1结实正常,结实性表现完全恢复,不育株再生苗经21℃冷水处理,其花粉育性恢复正常并可正常结实,由此确定该不育株为两系不育株;又对双亲及其后代不育株进行6 K水稻全基因组芯片分析,排除不育株是来自外来花粉串粉的可能性,由此推测籼粳杂交后代可以产生新的两系核不育株。这是关于籼粳杂交可以创造新两系不育系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两系核不育 籼粳杂交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8
14
作者 米甲明 欧阳亦聃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0-47,共8页
水稻是我国杂种优势利用最成功的作物,对世界粮食增产贡献巨大。亚洲栽培稻包含籼稻和粳稻2个亚种,籼粳亚种间的远缘杂种优势尤为突出,可作为提高水稻单产的重要途径。但是籼粳亚种间的杂种育性普遍较低,是利用远缘杂种优势的最大限制... 水稻是我国杂种优势利用最成功的作物,对世界粮食增产贡献巨大。亚洲栽培稻包含籼稻和粳稻2个亚种,籼粳亚种间的远缘杂种优势尤为突出,可作为提高水稻单产的重要途径。但是籼粳亚种间的杂种育性普遍较低,是利用远缘杂种优势的最大限制因素。本文剖析了水稻籼粳杂种不育的遗传基础,揭示了系列杂种不育位点的分子机制;在此基础上解析了广亲和基因的产生机制,这一类基因资源可作为亚种间杂交稻育种的“桥梁”,用于提高籼粳杂交稻的育性。这些理论成果促进了籼粳杂种结实率遗传改良的高效化和精准化。两系法、三系法与“籼不粳恢”、“粳不籼恢”相结合的配组模式,成为强优势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大规模生产的重要途径。培育集绿色、营养、健康性状于一体的高产优质籼粳杂交稻是未来水稻育种的重要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杂种不育 广亲和性 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R标记遗传距离与水稻籼粳衍生系杂种优势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旺兴 卓伟 +5 位作者 马彬林 邹文广 韦新宇 张受刚 祁建民 许旭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51-1256,共6页
【目的】探讨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方法】利用SSR标记分析8个水稻不育系和12个籼粳亚种间杂交衍生系的遗传多样性,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NCII)获得96个杂交组合,分析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其主要产量性状杂种优势表现。【结... 【目的】探讨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方法】利用SSR标记分析8个水稻不育系和12个籼粳亚种间杂交衍生系的遗传多样性,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NCII)获得96个杂交组合,分析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其主要产量性状杂种优势表现。【结果】(1)籼粳衍生系杂种后代株高、穗长和千粒重表现为正向优势,变异幅度较小;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虽表现相对不平衡,但均为较强正向优势;有效穗数表现较弱,为负向中亲优势。(2)籼粳衍生系杂种F1在SSR标记遗传距离0.2547~0.5660,穗长、株高、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单株产量超亲优势与遗传距离极显著相关,与F1结实率、千粒重、有效穗数的杂种优势相关不显著。【结论】在一定遗传距离范围内,SSR标记亲本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杂交 衍生系 SSR标记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型杂交稻碾磨、外观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林炎照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8-152,共5页
以具有广泛代表性的4个不育系和8个恢复系为材料,采用NC 交配设计研究了9个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垩白粒率、垩白度、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表现正向中亲优势,糙米长、糙米宽、糙米长宽比表现负向中... 以具有广泛代表性的4个不育系和8个恢复系为材料,采用NC 交配设计研究了9个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垩白粒率、垩白度、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表现正向中亲优势,糙米长、糙米宽、糙米长宽比表现负向中亲优势,糙米厚无中亲优势.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中亲优势最大.垩白粒率、垩白度、糙米率和精米率表现正向超亲优势,整精米率、糙米长、糙米宽、糙米厚和糙米长宽比表现负向超亲优势.垩白度的超亲优势最大.相关分析表明,在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性状方面,F1杂种与其亲本值间无相关性,而除了垩白粒率外,与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间的相关均表现显著或极显著的正向水平.降低糙米长的超亲优势可明显增加整精米率的超亲优势,提高糙米长、糙米宽和糙米长宽比的超亲优势可明显增加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超亲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杂交稻 碾磨 外观品质 性状 杂种优势 糙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籼粳指数鉴定方法及亚种间杂交的分子辅助育种
17
作者 季文杰 李阳生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24期41-45,共5页
籼粳交F1株高、生育期超亲、结实率低、子粒充实度差是长期困扰水稻(Oryza sativa L.)亚种间杂交育种的几大难题。通过对水稻籼粳指数鉴定方法的发展、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进行总结,并结合株高、抽穗期、育性基因及库源关系等... 籼粳交F1株高、生育期超亲、结实率低、子粒充实度差是长期困扰水稻(Oryza sativa L.)亚种间杂交育种的几大难题。通过对水稻籼粳指数鉴定方法的发展、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进行总结,并结合株高、抽穗期、育性基因及库源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分子标记方法在水稻育种工作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亚种间杂交 籼粳指数 遗传距离(GD)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籼型三系不育系珈丰91A的选育及应用
18
作者 胡继红 柯传勇 +2 位作者 刘善德 黄海燕 廖光毅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0期9-12,共4页
杂交水稻(Oryza sativa L.)籼型三系不育系珈丰91A是以荃9311B//荃9311B/荃优华占的F3代选系与荃9311A杂交并连续多代回交的后代,经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而成的抗稻瘟病型中籼型三系不育系(含Pi2抗稻瘟病基因)。介绍了该不育系的选育过... 杂交水稻(Oryza sativa L.)籼型三系不育系珈丰91A是以荃9311B//荃9311B/荃优华占的F3代选系与荃9311A杂交并连续多代回交的后代,经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而成的抗稻瘟病型中籼型三系不育系(含Pi2抗稻瘟病基因)。介绍了该不育系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主要优缺点、生产上应注意的事项及其配组品种试验、试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oryza sativa l.) 籼型 三系不育系 珈丰91A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