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5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se of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e in 121 cases of cardiac surgery
1
作者 徐学增 俞世强 +4 位作者 程云阁 蔡振杰 段大为 王红兵 陈文生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3年第5期321-324,共4页
Objective: To sum up 121 cases of heart disease operations with the help of thoracoscope from May to August in 2000. Among these cases, 48 cases were atrial septal defect (ASD); the average age of patients is 20±... Objective: To sum up 121 cases of heart disease operations with the help of thoracoscope from May to August in 2000. Among these cases, 48 cases were atrial septal defect (ASD); the average age of patients is 20±10 years old; average weight is (43±16) kg. 67 patients with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 (VSD), average age13±9 years old; one male patient, 44 years old with Ebstein malformation; one female patient (21 years old) partial atrioventricular canal combined with cor triatriatum; one male (21 years old) with ruptared aneuryem of aortic sinus. 3 cases(all females ) with mitral stenosis combined with mitral valve incompetence. One male patient(aged 16)with pericardiun effusion after trauma. Methods: During operations, a patient with supine position, and his/her right shoulder was padded 30°higher. Tracheal cannula was inserted and air was piped in with high frequency jet ventilation. Three mini thoracotomies with a diameter of 2 to 3 cm were made in the 4th intercostals space of the right par sternum and the 4th and 7th intercostals spaces of the right middle axillary line respectively. An periphera extra corporeal circulation was made. the aortic clamp was clamped, cannula for cold perfusion. After the heart was sliced and a reformative operation was performed. The process of the operation of defects repairs was finished under the thoracoscope. The other operations were performed with the help of thoracoscope. 3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patients got 25# mechanical mitral valve prosthesis. A 30# tricuspid plasty ring was applied to The Ebstein malformation patient. Results: all 121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operated on without death. Two VSD cases appeared transient third degree atrialventricular block.Because 4 cases had more chest drainage, so they were stanched bleeding twice. After the operation, heart murmur vanished, and ultrasonic inspection showed no diffluence inside the heart. Conclusion: Our experience showed that all atrium,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 can be repaired under the thoracoscope. This scope-assisted technology is more accepted by patients because of tiny incisions and also provides an alternative solution for cardiac surge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oracoscope atrial septal defect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mitral valve replac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下右侧R_(3)、左侧R_(4)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效果
2
作者 崔东 陈茂林 +5 位作者 张卫东 栾加强 冯雨 侯曼曼 蔡祖勋 钱如林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3期402-405,共4页
目的观察单孔胸腔镜下右侧R_(3)、左侧R_(4)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于河南省胸科医院胸外科行单孔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切断术的50例中、重度原发性手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 目的观察单孔胸腔镜下右侧R_(3)、左侧R_(4)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于河南省胸科医院胸外科行单孔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切断术的50例中、重度原发性手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行右侧R_(3)、左侧R_(4)交感神经切断术,对照组行双侧R_(3)交感神经切断术。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均在单孔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和严重并发症。术后观察组10例左手有轻度潮湿,观察组2例、对照组1例双手轻度潮湿,对照组左手潮湿率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14例(56.0%)发生代偿性多汗,对照组18例(72.0%)发生代偿性多汗,两组轻度代偿性多汗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重度代偿性多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下右侧R_(3)、左侧R_(4)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效果确切,又降低了中重度代偿性多汗发生的概率,安全可行,值得进一步探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手汗症 胸腔镜 交感神经切断术 代偿性多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肺功能及Pentraxin-3水平的影响
3
作者 任廷楷 刘政 +1 位作者 刘锋 朱红军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 分析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对老年NSCLC临床疗效、肺功能及血清穿透素-3(Pentraxin-3)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NSCLC患者122例,根据手术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开放性肺叶切除术,n=59)和研究组(胸... 目的 分析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对老年NSCLC临床疗效、肺功能及血清穿透素-3(Pentraxin-3)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NSCLC患者122例,根据手术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开放性肺叶切除术,n=59)和研究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n=63)。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围手术情况、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I second,FEV1)、每分钟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MV)、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Pentraxin-3、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al protein4,HE4)、正五聚蛋白(pentameric protein,PTX3)、并发症发生率及1年生存率、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FEV1、MV及PEF均下降,且研究组术后FEV1、MV及PEF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Pentraxin-3、HE4、PTX3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Pentraxin-3、HE4、PTX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NSCLC患者应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临床疗效确切,对肺功能影响小,可改善Pentraxin-3、HE4、PTX3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NSCLC 临床疗效 肺功能 Pentraxin-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肋间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辅助开胸手术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
4
作者 林嘉莹 钟国城 +4 位作者 刘凯星 邱柳基 麦婧雯 段坦炎 罗德兴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3期164-167,共4页
目的 探讨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肋间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辅助开胸手术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4月在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首次行胸腔镜辅助开胸手术的患者15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静吸复... 目的 探讨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肋间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辅助开胸手术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4月在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首次行胸腔镜辅助开胸手术的患者15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组(SG组)和肋间神经联合静吸复合全麻组(IG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镇痛镇静药使用量、慢性疼痛发生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及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评分差异。结果 SG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及术后镇痛药使用量低于I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G组术后6、12、24 h安静状态时及术后6、12、24、48 h活动时VAS评分低于I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G组QoR-40评分高于I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安全可靠有效,显著减少围手术期镇静镇痛药的使用,降低患者术后6~24 h后静息和活动后疼痛程度,降低慢性疼痛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辅助开胸手术 前锯肌平面阻滞 肋间神经阻滞 慢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并连枷胸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周攀 吴中权 +2 位作者 朱杰 程玲玲 舒圣 《中国骨伤》 2025年第1期47-54,共8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微创手术与保留肋骨骨膜内固定术对多发肋骨骨折(multiple rib fractures,MRF)并连枷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采用胸腔镜微创手术和保留肋骨骨膜内固定术治疗的MRF...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微创手术与保留肋骨骨膜内固定术对多发肋骨骨折(multiple rib fractures,MRF)并连枷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采用胸腔镜微创手术和保留肋骨骨膜内固定术治疗的MRF并连枷胸的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20~65(38.0±18.0)岁;病程8~21d。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38.35±18.05)岁,使用保留肋骨骨膜内固定术。研究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38.15±17.99)岁,使用胸腔镜下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微创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心电监护指标、疼痛程度、炎性因子水平、并发症、康复指标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得6个月的随访。术后3d,对照组与观察组心率[(102.43±13.74)次/分vs(86.26±8.06)次/分]、呼吸频率[(28.45±3.40)次/分vs(22.05±2.85)次/分]、血氧饱和度[(89.68±3.66)%vs(98.46±4.84)%]、静息痛[(3.5±0.5)分vs(2.6±0.6)分]、运动痛[(3.6±0.5)vs(2.5±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为[(102.30±17.00)pg·ml^(-1)vs(85.68±21.20)pg·ml^(-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为[(33.44±4.85)pg·ml^(-1)vs(18.14±4.28)pg·ml^(-1)]均高于术前,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为[(75.51±10.54)mg·L^(-1)vs(60.75±9.84)mg·L^(-1)]均低于术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0d,两组呼气峰值流速[(3.31±0.52)L·S^(-1)vs(5.69±0.74)L·S^(-1)]、用力呼气容积[(1.46±0.29)L vs(2.06±0.38)L]、用力肺活量[(2.68±0.95)L vs(4.26±1.05)L]高于术前,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6例,低于对照组14例(P<0.05),研究组骨痂形成时间(9.50±1.40)d、骨折愈合时间(72.20±8.32)d,均短于对照组(11.35±2.15)、(93.70±9.90)d(P<0.001)。结论:相较于传统保留肋骨骨膜内固定术,采用胸腔镜下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微创内固定治疗的MRF并连枷胸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原因在于其手术创伤更小,疼痛程度及炎性反应更轻,术后肺部并发症少,肺功能更快更好地康复,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下微创手术 保留肋骨骨膜内固定术 多发肋骨骨折 连枷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肺段切除与楔形切除对肺癌术后肺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牛牛 赵俊杰 +4 位作者 周亮 戚维波 李晓慧 刘海涛 杨帆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与楔形切除对肺癌术后肺功能的影响及近中期生存质量。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胸腔镜单一部位解剖性肺段切除肺癌患者67例,胸腔镜单一部位楔形切除肺癌患者44例,根据临床资料,按1∶1倾向匹配...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与楔形切除对肺癌术后肺功能的影响及近中期生存质量。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胸腔镜单一部位解剖性肺段切除肺癌患者67例,胸腔镜单一部位楔形切除肺癌患者44例,根据临床资料,按1∶1倾向匹配出各30例。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围术期并发症及生存质量,观察呼吸衰竭、肺部感染等指标,比较出院前和术后3个月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肺一氧化碳弥散因子(TLCO)。结果肺段手术组术后肺部感染和肺不张发生率高于楔形组(P<0.01),术后引流量多于楔形组(P<0.01)。术后5~7 d,肺段组FVC、FEV1、MVV减少率多于楔形组(P<0.05)。肺段组FVC、FEV1恢复至术前肺功能的94.2%、95.14%,楔形组恢复至术前的93.24%、94.73%。结论肺癌手术极早期,楔形切除安全性高、带管时间短、肺功能损失小于肺段切除;术后3个月,两组肺功能均可恢复至术前相近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解剖性肺段切除 楔形切除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utar评分的手术室护理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丁念慈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1期135-137,共3页
目的:观察基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Autar)评分的手术室护理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2024年9月于泰兴市人民医院行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应用常规手术室护... 目的:观察基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Autar)评分的手术室护理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2024年9月于泰兴市人民医院行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应用常规手术室护理;研究组3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基于Autar评分的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30 min,两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30 min,两组HR、SBP、DBP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aO_(2)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Autar评分的手术室护理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良好,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DVT发生率,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 手术室护理 深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inical experiences with 20 cases of single-direction thoracoscopic lobectomy and systematic lymph node dissection for peripheral NSCLC 被引量:2
8
作者 Zhang Zizheng Liu Hanyun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12年第4期226-232,共7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afety, efficacy, feasibility of single-direction thoracoscopic lobectomy for peripheral lung cancer. Methods: From December 2009 to March 2011, 20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lung cancer were ...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afety, efficacy, feasibility of single-direction thoracoscopic lobectomy for peripheral lung cancer. Methods: From December 2009 to March 2011, 20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lung cancer were treated with single-direction thoracoscopic lobectomy and systemic lymph nodes dissection. Results: Surgeries were successfully performed. No significant complications occurred perioperatively. The average operation time was 193 min, the average blood loss was 234 ml, the average duration of drainage was 6 d, the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was 12 d, and the average number of lymph nodes dissected was 16. Conclusion: Single-direction thoracoscopic lobectomy is feasible and safe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lung cancer and can simplify the surgical proced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Peripheral lung cancer Lymph node diss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renic Nerve Injury Is a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Hypoxemia after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Thymectomy:2 Cases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9
作者 Lulu Ma Yuguang Huang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91-194,共4页
Hypoxemia after general anesthesia is not uncommon.For patients after thoracotomy,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is usually difficult.Surgical,anesthetic,and patient-associated factors may contribute to postoperative hypo... Hypoxemia after general anesthesia is not uncommon.For patients after thoracotomy,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is usually difficult.Surgical,anesthetic,and patient-associated factors may contribute to postoperative hypoxemia.We described two patients who underwent videassisted thoracoscopic thymectomy and developed hypoxemia immediately after extubation.Phrenic nerve injury was suspected in both patients.One case recovered spontaneously without intervention.The second case who had been demonstrated as bilateral phrenic nerve injury after the operation was continuously on ventilator after physical therapy and respiratory training for 2 mont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renic nerve injury HYPOXEMIA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先单肺通气联合呼吸暂停对支气管封堵器用于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时肺萎陷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卞清明 王丽君 +1 位作者 宋正环 谭婧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5期9-15,共7页
目的 探讨预先单肺通气(OLV)联合呼吸暂停对支气管封堵器(BB)用于胸腔镜手术行OLV时肺萎陷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胸腔镜下左肺段或肺叶切除术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预先OLV组(A组)、呼吸暂停组(B组)和预先OLV联合呼吸暂停组(C组),每组2... 目的 探讨预先单肺通气(OLV)联合呼吸暂停对支气管封堵器(BB)用于胸腔镜手术行OLV时肺萎陷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胸腔镜下左肺段或肺叶切除术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预先OLV组(A组)、呼吸暂停组(B组)和预先OLV联合呼吸暂停组(C组),每组25例。记录3组打开胸膜到肺完全萎陷的时间、外科医生满意度、进胸前准备时间、OLV时间、手术时间和OLV开始至胸膜打开后20 min内低氧血症[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_(2))<90%]的发生情况;记录3组胸膜腔开放即刻(T_0)、胸膜腔开放后1 min (T_1)、5 min (T_2)、10 min (T_3)和20 min (T_4)的肺萎陷评分(LCS)。结果 与A组和B组比较,C组肺完全萎陷时间明显缩短,外科医生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和B组肺完全萎陷时间和外科医生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A组比较,B组T0时点LCS低于A组,而在T_1时点,则明显高于A组,C组T_(1)、T_(2)、T_(3)和T_(4)时点LCS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T2时点SpO_(2)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于用BB行OLV的胸腔镜手术患者,预先使用OLV联合呼吸暂停,可以改善非通气侧肺的肺萎陷效果,缩短了肺完全萎陷时间,提高了外科医生满意度,且OLV的早期LCS更高,但仍需监测OLV期间的Sp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萎陷 单肺通气(OLV) 胸腔镜手术 支气管封堵器(B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在精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莫靓 韦兵 +4 位作者 聂军 梁任技 胡敏杰 陈贤俊 刘超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4年第3期239-246,共8页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在精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行精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患者105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3例)和研究组(52例),对照组给予三维重建制定术前计划,研究组给...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在精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行精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患者105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3例)和研究组(52例),对照组给予三维重建制定术前计划,研究组给予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制定术前计划。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的肺功能指标,临床治疗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淋巴结清扫个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总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研究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较术前均降低(P<0.05),术后3 d、术后3个月对照组FVC、FEV1、PEF、MVV、DLCO较术前均降低(P<0.05),术后3 d对照组FEV1/FVC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3个月对照组FEV1/FVC较术前降低(P<0.05),且术后3 d、术后3个月研究组FVC、FEV1、PEF、MVV、DLCO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FEV1/FV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67.92%)(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9.23%,与对照组(24.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应用在精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康复,改善肺功能,提高临床治疗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3D打印技术 精准治疗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 肺功能 术前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
12
作者 李冰 陈平 +3 位作者 张宁 陈晓伟 郭建霞 周平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0期1-8,共8页
目的构建肺癌患者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肺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建模组(112例)和验证组(48例),根据是否中转开胸,将建模组分为开胸组和未开胸组;采... 目的构建肺癌患者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肺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建模组(112例)和验证组(48例),根据是否中转开胸,将建模组分为开胸组和未开胸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nter法)肺癌患者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模型,评估模型预测效能。结果建模组112例中,有39例发生中转开胸,中转开胸率为34.82%。开胸组和未开胸组年龄、肺结核、肿瘤位置(肺上叶)和胸膜粘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肺结核、肿瘤位置(肺上叶)和胸膜粘连,是肺癌患者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危险因素(P<0.05)。验证建模组结果,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 curve),曲线下面积(AUC)为0.857,区分度较好,H-L检验提示一致性良好(χ^(2)=5.34,P=0.502)。外部验证的AUC为0.917,区分度较好,H-L检验提示一致性良好(χ^(2)=6.21,P=0.414)。结论年龄≥65岁、肺结核、肿瘤位置(肺上叶)和胸膜粘连,是肺癌患者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危险因素,以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一致性,能直观地预测肺癌患者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中转开胸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肺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陈艳林 袁莉 +4 位作者 贾彤 王少微 王丽 邢珍 姚杰 《安徽医学》 2024年第5期559-564,共6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肺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胸腔镜肺癌手术的135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n=45)仅接受全...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肺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胸腔镜肺癌手术的135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n=45)仅接受全身麻醉,罗哌卡因组(n=45)在接受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SAPB组(n=45)接受SAPB。比较3组患者临床数据、手术资料,使用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法(VAS)评估患者在静息和咳嗽时的疼痛情况,并收集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使用流式细胞仪和相应试剂检测患者术前、术后血清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血清癌胚抗原(CEA)、癌胚抗原(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CYFRA21-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罗哌卡因组和SAPB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均低于对照组,首次按压患者自控镇痛(PCA)泵时间均晚于对照组,术后48小时内PCA泵按压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静息、咳嗽VAS评分、CD3^(+)、CD4^(+)、CD8^(+)和CD4^(+)/CD8^(+)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4小时罗哌卡因组和SAPB组的CEA、CA125、CYFRA21-1和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56%、4.44%和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949,P=0.084)。结论SAPB在提高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的同时,对调节患者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锯肌平面阻滞 胸腔镜 肺癌 免疫功能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刘海燕 高星晨 +1 位作者 李杨 韩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肺癌患者300例,根据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情况分为心律失常组与无心律失常...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肺癌患者300例,根据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情况分为心律失常组与无心律失常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结果300例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20.67%(62/300)。两组年龄、高血压病、吸烟史、术后肺部感染、术后电解质紊乱、术后便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OR=1.900)、高血压病(OR=2.180)、术后肺部感染(OR=2.410)、术后电解质紊乱(OR=1.717)、术后便秘(OR=1.499)是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高血压病、术后肺部感染、术后电解质紊乱、术后便秘是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可针对上述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降低心律失常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老年 胸腔镜 心律失常 肺部感染 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道超声心动图辅助胸腔镜左心耳夹闭术在高栓塞和高出血风险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
15
作者 刘胜中 魏大闯 +3 位作者 向波 谭今 李文华 黄克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2-437,共6页
目的探讨食道超声心动图辅助胸腔镜左心耳夹闭术在高栓塞和高出血风险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2023年5月14例高栓塞和高出血风险的心房颤动患者资料。均有脑梗死史,CHA2 DS2-VASc评分3~7分,(5.0±1... 目的探讨食道超声心动图辅助胸腔镜左心耳夹闭术在高栓塞和高出血风险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2023年5月14例高栓塞和高出血风险的心房颤动患者资料。均有脑梗死史,CHA2 DS2-VASc评分3~7分,(5.0±1.4)分;HAS-BLED评分3~4分,(3.3±0.5)分。两孔法胸腔镜手术,食道超声心动图辅助采用国产E-Clip左心耳闭合系统行左心耳夹闭术。结果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39.6±7.7)min,术后总引流量(80.4±37.1)ml,引流管留置时间(26.0±2.5)h。14例随访3~21个月,中位时间8个月。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耳夹闭完全,无残余漏,左心房内未见血栓形成。头颅CT未见新发脑梗死或出血灶。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2例,12例仍为心房颤动。结论食道超声心动图辅助胸腔镜左心耳夹闭术能够完全夹闭左心耳,避免高栓塞和高出血风险心房颤动患者新发脑卒中,并对少数患者起到电隔离左心耳的作用而消除心房颤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夹闭术 胸腔镜手术 食道超声心动图 心房颤动 脑卒中 高出血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经腹入路与胸腹腔镜联合入路治疗食管胃连接部腺癌预后效果的对照研究
16
作者 王玉宏 李一帆 +1 位作者 李静 张伟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2期9-20,共12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经腹入路与胸腹腔镜联合入路治疗食管胃连接部腺癌(AEG)的预后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12月该院行AEG切除术,并行淋巴结清扫的患者110例。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n=62)和胸腹腔镜联合组(n=48)。采用倾... 目的比较腹腔镜经腹入路与胸腹腔镜联合入路治疗食管胃连接部腺癌(AEG)的预后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12月该院行AEG切除术,并行淋巴结清扫的患者110例。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n=62)和胸腹腔镜联合组(n=48)。采用倾向评分匹配(PSM)平衡组间差异,减少潜在混杂因素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指标、营养状态指标、术后并发症和术后生存情况;采用广义估计方程(GEE),构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状态相关指标模型;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治疗方式对AEG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PSM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TNM分期、肿瘤最大直径和食管侵犯长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M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腹腔镜联合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腹腔镜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腹腔镜组(P<0.05),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明显高于腹腔镜组(P<0.05),淋巴结清扫数量、阳性淋巴结数量、纵隔淋巴结清扫数量和腹腔淋巴结清扫数量明显多于腹腔镜组(P<0.05),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转铁蛋白(TRF)和体重(W)术前术后差值明显大于腹腔镜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和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EE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治疗对Hb和TRF指标影响更大,胸腹腔镜联合治疗对ALB、PAB和W指标影响更大;腹腔镜治疗方式是AEG患者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在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24 h VAS和术后营养方面占优势;胸腹腔镜联合治疗在淋巴结清扫数量、阳性淋巴结数量,纵隔淋巴结清扫数量和腹腔淋巴结清扫数量方面占优势。综合考虑,腹腔镜治疗的短期预后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术 胸腹腔镜联合入路 食管胃连接部腺癌(AEG)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
17
作者 宋伟 王恩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实施经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以传统开胸手术实施治疗,研究组患者利用经胸腔镜微创...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实施经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以传统开胸手术实施治疗,研究组患者利用经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切口长度、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切口感染、轻微声嘶、饮水呛咳)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用时(130.41±23.52)min、切口长度(3.45±1.14)cm、引流时间(2.26±0.43)d及住院时间(6.55±2.23)d均比对照组的(185.67±27.34)min、(14.53±2.85)cm、(4.52±0.65)d、(9.72±2.36)d短,术中出血量(114.56±13.21)ml比对照组的(159.71±27.35)ml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TNF-α(50.32±5.26)pg/ml、CRP(7.82±0.76)mg/L、IL-1β(49.32±13.63)pg/ml、IL-6(49.32±22.75)pg/ml比对照组的(78.29±5.83)pg/ml、(10.26±1.11)mg/L、(65.43±17.45)pg/ml、(91.41±37.02)pg/ml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社会交往的能力评分(80.81±8.92)分、精神情况评分(81.46±7.92)分、心理情况评分(81.46±6.69)分比对照组的(72.16±8.65)、(73.73±7.01)、(70.67±6.85)分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开展经胸腔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减少炎症情况的产生,促使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并减少并发症,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腔镜微创手术 原发性纵隔肿瘤 并发症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胸内固定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灿 刘炳春 +2 位作者 翟春波 车建鹏 李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88-493,共6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胸内固定技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比较我科2019年8月~2022年4月93例多发肋骨骨折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分为胸腔镜组(n=50)和传统组(n=43)。胸腔镜组应用记忆合金肋骨接骨板行胸腔镜下胸腔内固定...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胸内固定技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比较我科2019年8月~2022年4月93例多发肋骨骨折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分为胸腔镜组(n=50)和传统组(n=43)。胸腔镜组应用记忆合金肋骨接骨板行胸腔镜下胸腔内固定术,传统组应用记忆合金肋骨接骨板行传统开胸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带管时间、术后疼痛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胸腔镜组手术时间[(96.1±24.7)min vs.(110.2±29.1)min,t=-2.526,P=0.013]、术中出血量[(76.0±38.4)ml vs.(140.2±80.8)ml,t=-4.767,P=0.000]、术后带管时间[(3.9±1.6)d vs.(6.2±1.8)d,t=-2.739,P=0.008]、术后引流量[(132.4±53.9)ml vs.(157.9±50.5)ml,t=-2.345,P=0.021]、术后住院时间[(5.8±2.5)d vs.(9.7±2.5)d,t=-4.397,P=0.000]、疼痛时间[(4.9±1.2)d vs.(5.8±1.4)d,t=-2.199,P=0.030]显著短于/少于传统组。胸腔镜组术后肺炎、肺不张、胸腔积液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1、3、12个月随访,肋骨接骨板固定牢靠,无一例移位、变形、脱落。结论胸腔镜下胸内固定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临床效果确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肋骨骨折 电视胸腔镜手术 肋骨接骨板 胸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迪利单抗联合紫杉醇、顺铂化疗方案治疗后应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价值
19
作者 邓永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7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接受信迪利单抗联合紫杉醇、顺铂化疗方案治疗后采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价值。方法104例肺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52)与对照组(n=52)。两组均接受信迪利单抗联合紫杉醇、顺铂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胸...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接受信迪利单抗联合紫杉醇、顺铂化疗方案治疗后采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价值。方法104例肺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52)与对照组(n=52)。两组均接受信迪利单抗联合紫杉醇、顺铂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胸肺癌根治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留置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肺功能指标[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通气量(MVV)],疼痛介质[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应激反应[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7],生命质量[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的(145.13±1.57)min、(6.18±1.41)d、(16.57±1.68)d、(120.06±1.91)ml、(23.57±1.33)个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127.83±1.52)min、留置引流管时间(3.41±1.35)d、住院时间(12.57±1.51)d更短,术中出血量(108.92±1.65)ml更少,清扫淋巴结数(27.92±1.55)个更多(P<0.05)。两组术后7 d的VC、FEV1、MVV高于本组术前,研究组术后7 d的VC(2.72±0.58)L、FEV1(2.05±0.75)L、MVV(71.95±5.89)L/min高于对照组的(2.29±0.56)L、(1.76±0.61)L、(65.88±4.52)L/min(P<0.05)。两组术后7 d的SP、PGE2水平高于本组术前,研究组术后7 d的SP(7.78±1.34)μg/ml、PGE2(174.93±4.31)ng/L低于对照组的(9.45±1.56)μg/ml、(192.87±5.24)ng/L(P<0.05)。两组术后7 d的SOD、GSH-Px水平低于本组术前,研究组术后7 d的SOD(149.82±4.37)U/ml、GSH-Px(71.63±3.25)U/ml高于对照组的(112.54±4.12)、(58.71±3.71)U/ml(P<0.05)。两组术后1个月的IL-6、IL-17水平低于本组术前,研究组术后1个月的IL-6(6.52±0.86)pg/ml、IL-17(5.12±1.24)pg/ml低于对照组的(7.13±1.03)、(6.45±1.73)pg/ml(P<0.05)。两组术后1个月QLQ-C30评分高于本组术前,研究组术后1个月QLQ-C30评分(72.64±3.92)分高于对照组的(64.81±3.76)分(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69%(4/52),低于对照组的25.00%(13/52)(P<0.05)。结论信迪利单抗联合紫杉醇、顺铂化疗方案治疗后应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肺癌患者,能够改善围手术期指标,促进其肺功能提高,减少疼痛介质分泌,降低应激反应及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生命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围手术期指标 肺功能指标 生命质量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纵隔前肠源性囊肿27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华善 翟允鹏 +4 位作者 郭锐 许洪修 黄赛 吕龙飞 张士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27-431,共5页
目的总结胸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纵隔前肠源性囊肿的经验。方法2019年7月~2023年7月我科采用侧胸入路全胸腔镜手术(三孔法)治疗纵隔前肠源性囊肿27例,健侧卧位,观察孔为肩胛下第5肋间,另外2个操作孔根据病变位置及腔镜菱形法建立,均为5 mm t... 目的总结胸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纵隔前肠源性囊肿的经验。方法2019年7月~2023年7月我科采用侧胸入路全胸腔镜手术(三孔法)治疗纵隔前肠源性囊肿27例,健侧卧位,观察孔为肩胛下第5肋间,另外2个操作孔根据病变位置及腔镜菱形法建立,均为5 mm trocar,CO_(2)气胸压力6 mm Hg。电钩打开囊肿脏层胸膜,肠钳固定牵拉囊肿,分离钳、电钩交替分离将囊肿完整剥除。结果无中转开胸。完整切除26例,残留部分囊壁1例。打开食管肌层9例。5例囊肿遮挡手术视野,不利于观察,穿刺囊肿抽液。手术时间45~120 min(中位时间70 min)。出血量3~10 ml(中位数5 ml)。术后住院时间2~5 d(中位数3 d)。27例随访1~43个月(中位数22个月),均无复发;2例被压迫的气管全部恢复,肺气肿均恢复。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纵隔前肠源性囊肿安全可行,若病变周围结构较为复杂,必要时可联合支气管镜或胃镜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小儿 纵隔前肠源性囊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