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溢流分析与防控实践——以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谭宾 付强 +6 位作者 叶林祥 徐勇军 吴会胜 胡旭光 王茂林 晏琰 刘贵义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4年第2期20-25,共6页
“十三五”期间,油气勘探开发向深层、超深层、非常规新领域发展,面临复杂的地质条件、恶劣的井筒状况等多重挑战,油气安全开发对井控工艺、装备及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减少溢流,以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为例... “十三五”期间,油气勘探开发向深层、超深层、非常规新领域发展,面临复杂的地质条件、恶劣的井筒状况等多重挑战,油气安全开发对井控工艺、装备及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减少溢流,以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为例,系统分析了溢流防控难点,通过“全过程压实井控管理、全流程完善井控工艺、全面升级井控装备、全方位推进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应急能力,有针对性的制定了“管理、工艺、装备、信息化、应急”五个方面的措施。结论认为:(1)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中的井控风险仍然严峻,深入开展地质工程一体化融合,是提高地层压力预测精度、降低溢流风险的重要举措;(2)数字化、信息化是溢流防控的重要发展方向,需加快推广应用;(3)井控装备的升级迭代是防范化解深井超深井井控风险的重要保障,井控装备逐步向自动化、智能化迈进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4)专业井控人才是溢流防控的关键,需持续培养“管理+现场”专业井控人才,注重班组和基层队伍的能岗匹配和能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三高井 溢流防控 井控安全 工程地质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渝气区“三高”气井固井技术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黄洪春 刘爱萍 +1 位作者 陈刚 卢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0-73,共4页
为解决川渝气区"三高"(高压、高含硫、高危)气井固井难题,在分析其固井技术难点的基础上,通过对水泥腐蚀机理的分析,提出采用水泥浆不同配料组分的颗粒粒径合理级配来优化设计水泥浆的方法。据此,经过实验筛选出漂珠低密度水... 为解决川渝气区"三高"(高压、高含硫、高危)气井固井难题,在分析其固井技术难点的基础上,通过对水泥腐蚀机理的分析,提出采用水泥浆不同配料组分的颗粒粒径合理级配来优化设计水泥浆的方法。据此,经过实验筛选出漂珠低密度水泥和纤维—胶乳—微膨胀水泥两套具有高强度、良好流变性并能形成低渗透致密水泥石的防腐水泥浆体系。从井眼准备、固井井下工具、提高注替效率、固井漏失补救、压稳等方面研究了提高固井质量的措施。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固井技术的固井合格率和优质率都得到了明显提高。形成了一套川渝气区"三高"气井各层段套管固井技术和配套工艺技术,可用于指导生产,能够保证"三高"气井的固井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渝地区 深井 超深井 高含硫气井 水泥浆 固井工艺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三高”气井TAML5级分支井钻完井核心技术 被引量:3
3
作者 郑有成 马勇 +2 位作者 付志 汪瑶 张超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2-106,共5页
分支井可大幅度地降低油气开发成本,是今后深层、超深层油气开发的主要井型之一。为探索分支井在深层碳酸盐岩气藏的适应性和高效开发的新途径,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在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区块龙王庙组气藏、灯影组气藏部署的2口分支井... 分支井可大幅度地降低油气开发成本,是今后深层、超深层油气开发的主要井型之一。为探索分支井在深层碳酸盐岩气藏的适应性和高效开发的新途径,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在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区块龙王庙组气藏、灯影组气藏部署的2口分支井(MX023-H1井、GS001-X52井)为例,在综合分析该区块地质特点以及TAML5级完井分支井井身结构设计的基础上,系统进行5级分支井眼钻完井技术先导性试验。现场试验表明:(1)分支连接处均实现了机械+固井密封,满足了后期完井管柱选择性重入条件,达到了TAML5级完井要求;(2)现场施工过程中,壁挂式悬挂器是否成功坐挂是分支井施工成败的关键,应用陀螺测方位判断壁挂式悬挂器坐挂情况的方法准确、可靠,为后期井眼的可选择性重入提供了保障;(3)在分支井眼通井、尾管管柱下入过程中,应用设计的弯管将管柱导入开窗窗口,顺利进入分支井眼,充分证实了弯管导入工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实践细化形成了分支井眼开窗、通井、套管入窗、套管下入、壁挂式悬挂器坐挂等系列规范化操作流程。结论认为,分支井是今后油气田降低钻井成本、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手段,所形成的一套适合“三高”气井的分支井钻完井技术,将进一步加快我国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的步伐,有助于能源安全的保障和“双碳”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高”气井 分支井 套管开窗 分支井眼重入 壁挂式悬挂器 精细控压 压力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高气井管柱损伤研究现状 被引量:10
4
作者 范青 练章华 +1 位作者 邓玮 郝新山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63-67,共5页
目前国内"高温、高压、高产"气井主要存在油套管强度降低、油管损坏、油管冲蚀等一系列安全问题。三高井内各种杆管柱处于复杂变形和运动状态,外载荷成为影响其力学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国内外关于管柱力学、动力学、冲蚀等... 目前国内"高温、高压、高产"气井主要存在油套管强度降低、油管损坏、油管冲蚀等一系列安全问题。三高井内各种杆管柱处于复杂变形和运动状态,外载荷成为影响其力学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国内外关于管柱力学、动力学、冲蚀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卓著,但在解释油管柱的瞬态动力学、油管柱疲劳等方面仍显不足。在管柱力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冲蚀分析和振动分析应该是三高气井管柱损伤理论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高气井 损伤 管柱 力学研究 振动 冲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渝地区“三高”气田超深井固井隔离液应用实践 被引量:11
5
作者 马勇 刘伟 +5 位作者 唐庚 张洪印 谢明华 周剑 高德伟 李国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7-79,共3页
钻井液和水泥浆的理化性质存在本质差异,超深井固井作业时,二者极易发生化学污染,不但影响顶替效率,而且危及固井施工安全,这在"三高"(高压、高含硫、高危)气田超深井固井作业中尤为突出。为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超深井固... 钻井液和水泥浆的理化性质存在本质差异,超深井固井作业时,二者极易发生化学污染,不但影响顶替效率,而且危及固井施工安全,这在"三高"(高压、高含硫、高危)气田超深井固井作业中尤为突出。为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超深井固井隔离液的设计原则和配制工艺,并对相容性实验以及现场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总结,现场固井实践认为:①隔离液的使用是保障"三高"气田超深井固井作业安全和提高顶替效率的重要举措;②应对隔离液的沉降稳定性与钻井液、水泥浆的化学兼容性予以充分重视,确保隔离液不沉降,对水泥浆的稠化时间无不良影响,防止发生井下复杂情况;③前后隔离液防污染技术可有效防止尾管固井工程事故的发生。隔离液的正确使用可有效地防止化学污染、保证固井作业安全和提高顶替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高含硫高危气田 超深井 固井 隔离液 沉降稳定性 化学兼容性 污染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三高井”油管内打捞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晶辉 唐静 刘学子 《石化技术》 CAS 2015年第11期80-81,共2页
本文对高压连续油管在"三高井"油管内打捞及配套技术进行研究。
关键词 三高井 连续油管 打捞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井井喷失控着火应急救援技术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2
7
作者 胡旭光 李黔 +4 位作者 罗园 徐勇军 庞平 刘贵义 罗卫华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3年第6期29-33,共5页
井喷失控是石油天然气工业领域性质严重、损失巨大的灾难性事故,尤其是“三高井”井喷失控着火后,井口火势大、热辐射高、流体冲击强,对抢险技术、装备及作业安全的要求极高,导致处置过程极其复杂、周期极其漫长。为了充分认识“三高井... 井喷失控是石油天然气工业领域性质严重、损失巨大的灾难性事故,尤其是“三高井”井喷失控着火后,井口火势大、热辐射高、流体冲击强,对抢险技术、装备及作业安全的要求极高,导致处置过程极其复杂、周期极其漫长。为了充分认识“三高井”井喷失控着火后的处置难点,以井喷失控着火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技术发展历程、技术现状、发展方向,创新研究形成了从险情侦察、冷却掩护、清障切割到井口重置的全系列陆上井喷应急救援特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井喷失控着火应急救援技术目前已完成由早期缺少专业技术与装备向近井口高危区域无人化迭代升级;(2)形成的险情侦察技术、冷却掩护技术、清障切割技术、井口重置技术能够满足105 MPa、1000×10^(4)m^(3)/d的高压高产井失控抢险需要;(3)运用相关研究成果成功处置了国内外多起井喷失控、着火及井口刺漏等井控险情,技术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结论认为:虽然国内陆上油气井井喷失控着火应急救援技术水平已得到大幅度提升,但未来仍需要在可视化、智能化、信息化方面持续攻关,推动技术与装备迈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喷失控 灾难性事故 “三高井” 全过程带火作业 国际先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的南缘高泉试验水平井稳定性评价
8
作者 刘涛 刘飞航 +2 位作者 马都都 郭玲 吴越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1-99,共9页
南缘高泉背斜清水河组储层具有三高一深(即高温、高压、高产和超深)特征,国内尚无成熟完井案例可循。为优选合适的完井方式,针对目标区试验水平井分别建立了预孔筛管完井、套管射孔完井的井筒和地层的稳定性模型,对其全生命周期井壁稳... 南缘高泉背斜清水河组储层具有三高一深(即高温、高压、高产和超深)特征,国内尚无成熟完井案例可循。为优选合适的完井方式,针对目标区试验水平井分别建立了预孔筛管完井、套管射孔完井的井筒和地层的稳定性模型,对其全生命周期井壁稳定性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当井筒沿着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时,孔眼应力集中在平行于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最大,在垂直于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最小,井筒的破坏会从外壁孔眼处开始;筛管和套管只会产生部分塑性变形,变形量小于5%,发生挤毁可能性不大,但生产后期筛管完井地层必定会发生坍塌,固井后的射孔地层相对比较稳定,从井壁稳定性出发对目标区此类三高一深特征水平井可优先推荐采用射孔进行完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三高一深 完井 井壁稳定 生产压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能源工程事故定量风险评价思路与方法研究——以三高气田钻完井重大事故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孙德强 许金华 《中国能源》 2011年第10期26-29,47,共5页
风险评价研究以分析三高气田(高压、高产、高含硫)钻完井事故的机理及原因,建立钻完井事故的事故树概率模型及概率计算,通过基于钻完井事故后果的环境风洞物理模拟实验和三维数值模拟定量确定空间硫化氢浓度值。在此基础上进行事故的个... 风险评价研究以分析三高气田(高压、高产、高含硫)钻完井事故的机理及原因,建立钻完井事故的事故树概率模型及概率计算,通过基于钻完井事故后果的环境风洞物理模拟实验和三维数值模拟定量确定空间硫化氢浓度值。在此基础上进行事故的个人风险及社会风险评价,这种风险定量评价方法将对国内外同类油气田的安全开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高气田 钻完井事故 风险评价 事故树 概率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遇断层水平井地层模型的阵列感应测井响应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0
作者 仵杰 李宇腾 +2 位作者 付晨东 董丽新 姚东华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66-271,共6页
建立钻遇断层水平井地质模型,利用COMSOL有限元软件实现HDIL阵列感应测井响应三维数值计算,研究在钻遇断层水平井中断层参数对HDIL阵列感应测井响应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钻遇断层时,阵列感应不同子阵列的数值和相互关系与水平井的位置... 建立钻遇断层水平井地质模型,利用COMSOL有限元软件实现HDIL阵列感应测井响应三维数值计算,研究在钻遇断层水平井中断层参数对HDIL阵列感应测井响应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钻遇断层时,阵列感应不同子阵列的数值和相互关系与水平井的位置、断距、储层和围岩电导率有关;断层倾角影响测井曲线开始变化的位置。长子阵列最先反应断层存在,7个子阵列响应相交情况可以确定断层位置;进入上盘时7个子阵列的数值和相互关系可以识别水平井进入上盘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感应测井 水平井 断层 三维地质建模 COMSOL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高”气井井控配套新装置 被引量:5
11
作者 曹阳 方晓庆 +4 位作者 张俊蓝 欧仕军 唐笛潇 唐建平 张霞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5-100,共6页
井控装置是防止井喷,节流压井、处理事故的核心设备和最后一道屏障,其可靠性、操控性、稳定性决定了井控工作的成败。井控装置要求其具有强剪切力、稳定的密封性能和高抗冲蚀能力,但“三高”(高含硫、高压力、高产量)气井钻井所用钻杆... 井控装置是防止井喷,节流压井、处理事故的核心设备和最后一道屏障,其可靠性、操控性、稳定性决定了井控工作的成败。井控装置要求其具有强剪切力、稳定的密封性能和高抗冲蚀能力,但“三高”(高含硫、高压力、高产量)气井钻井所用钻杆尺寸、钢级、壁厚等已超出防喷器标准要求,导致井控装置存在防喷器剪切能力不足,全封—剪切一体闸板剪切后无法形成有效密封,节流管汇抗冲蚀能力弱等新问题。为此,在车间和现场实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对井控配套装置进行了系统改进。研究结果表明:①通过加装增力液缸,在套压70 MPa下,能剪断Ø149.2 mm×12.7 mm S110钻杆;②全封—剪切一体化闸板上下密封改为前端密封,并采用斜面技术,既能对落鱼修整又能确保密封可靠性,剪切后能封住105 MPa压力;③基于现场模拟冲蚀实验数据,管汇J_(1)号阀、J_(4)号阀优选圆柱形阀,对后端短节进行形状和抗冲蚀角度优化,提升了抗冲蚀能力,操控性更强。结论认为:①该配套,装置已在CS1井等30余口“三高”气井成功使用,进一步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②目前井控设备方面的标准较钻井技术、井控工艺的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为适应油气勘探开发向深层进军的需要,应加快标准的更新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高”气井 井控装置 防喷器 增力液缸 节流阀 现场模拟 冲蚀实验 新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海相三高深井完井测试难点及对策 被引量:5
12
作者 胡钟琴 蒋龙军 刘大永 《油气井测试》 2016年第2期54-56,60,共4页
川西海相雷口坡组气藏资源丰富,具有高温、高压、高含硫、埋藏深的特点。面对越来越恶劣的作业工况及复杂的井下条件,针对其测试情况复杂、管柱受力复杂、改造难度大、录取资料难等难点,结合多口井现场案例,通过测试工艺优选、工具改进... 川西海相雷口坡组气藏资源丰富,具有高温、高压、高含硫、埋藏深的特点。面对越来越恶劣的作业工况及复杂的井下条件,针对其测试情况复杂、管柱受力复杂、改造难度大、录取资料难等难点,结合多口井现场案例,通过测试工艺优选、工具改进、管柱优化、降低破裂压力等对策研究,对安全、高效的完成测试,提出合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高 超深 测试 高效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凑立式三相分离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美丽 白春禄 +1 位作者 陈丛磊 雷俊勇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15-21,共7页
将重力沉降和旋流分离相结合设计了一种紧凑型立式三相分离器。利用两相流理论建立了油水分离过程的数值计算模型,并对4种结构进行了四因素四水平的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入口管径对分离效果影响显著,起旋管长度影响次之,排油管入口高度... 将重力沉降和旋流分离相结合设计了一种紧凑型立式三相分离器。利用两相流理论建立了油水分离过程的数值计算模型,并对4种结构进行了四因素四水平的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入口管径对分离效果影响显著,起旋管长度影响次之,排油管入口高度对分离效率有一定影响,起旋管径对分离效果的影响最小。最优结构方案为入口管径D 1=60 mm,起旋管长L=350 mm,起旋管径d 2=110 mm,排油管入口高度h=80 mm,此时,分离效率为96%。最优结构的单因素实验表明,处理量和分流比对分离性能影响显著,处理量越小和分流比越大,油水分离效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采出液 高含水率 三相分离器 数值模拟 分离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产液剖面测井技术面临的挑战与取得的新进展 被引量:18
14
作者 胡金海 黄春辉 +2 位作者 刘兴斌 张玉辉 王延军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15年第6期10-15,共6页
针对国内陆上油田产液剖面测井技术面临的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重点开展了高含水井、低产液井、水平井及油气水三相流条件下测井技术研究,开发出了应用于高含水油井的高分辨率含水率计和油水两相流电磁流量计、应用于低产低渗油田的分... 针对国内陆上油田产液剖面测井技术面临的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重点开展了高含水井、低产液井、水平井及油气水三相流条件下测井技术研究,开发出了应用于高含水油井的高分辨率含水率计和油水两相流电磁流量计、应用于低产低渗油田的分离式产液剖面测井仪、用于三相流测井的光纤探针持气率计、应用于水平井的水平井测井新技术及针对特殊管柱工艺的同层注采储存式含水率计。借助大型多相流装置进行实验研究,对仪器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开展了现场试验,为解决多相流产液剖面测井难题奠定了方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液剖面 高含水井 水平井 油气水三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漠油田高压油气井三相测试分离器的设计
15
作者 金侠杰 林财兴 庞锦灵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26-28,76,共3页
为了满足沙漠油田高压油气井测试计量的需要 ,研制开发了适用于沙漠腹地恶劣环境的三相测试分离器。介绍了该装置的结构形式及工作原理 ,阐述了该设备为适应沙漠特殊工作环境而采取的各种有效措施 ,包括工艺性能的保证 ,仪表控制系统的... 为了满足沙漠油田高压油气井测试计量的需要 ,研制开发了适用于沙漠腹地恶劣环境的三相测试分离器。介绍了该装置的结构形式及工作原理 ,阐述了该设备为适应沙漠特殊工作环境而采取的各种有效措施 ,包括工艺性能的保证 ,仪表控制系统的配置和选择 ,设备的小型化、轻型化设计等。该分离器的可靠性达到海上设备要求的水平 ,整体设备实现了国产化 ,弥补了国内中低压分离器的不足。在塔里木油田的现场运行表明 ,其分离指标及控制指标均达到国际上2 0世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油田 高压油气井 三相测试分离器 设计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高”油气井早期溢流在线监测与预警系统 被引量:9
16
作者 戴永寿 岳炜杰 +3 位作者 孙伟峰 李立刚 张亚南 程佳成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8-194,共7页
为解决钻井过程中传统溢流监测实时性和可靠性差的问题,设计开发出一套'三高'油气井早期溢流在线监测与预警系统。该系统针对常规单一参数、单一手段溢流监测实时性低、可靠性差的问题,综合应用微流量、随钻压力(pressure while... 为解决钻井过程中传统溢流监测实时性和可靠性差的问题,设计开发出一套'三高'油气井早期溢流在线监测与预警系统。该系统针对常规单一参数、单一手段溢流监测实时性低、可靠性差的问题,综合应用微流量、随钻压力(pressure while drilling,PWD)以及综合录井3类参数,通过多参数、多手段相互印证的方式提高溢流监测的实时性与可靠性。提出基于专家系统和改进的贝叶斯判别相融合的溢流等钻井事故判别方法:当缺少训练数据时,应用专家系统判别溢流等钻井事故;当训练数据充足时,应用专家系统和改进的贝叶斯判别相结合识别溢流等钻井事故。改进的贝叶斯判别模型对于因属性变量间不独立而引起的误判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够提高判别准确度,且训练简单,应用灵活。通过两种算法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可以提高井控安全的智能化水平与现场适用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时、有效地监测溢流等钻井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喷 溢流监测 专家系统 改进的贝叶斯判别 “三高”油气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高”气井试井最小测压深度确定方法
17
作者 唐仕谷 余燕 +3 位作者 陈伟 周琳琅 欧家强 袁权 《油气井测试》 2018年第6期14-21,共8页
"三高"气井现场测试作业过程中压力计无法接近产层中部,关井后井筒温度变化引起测点压力变化,对试井解释带来了较大的干扰。将地层渗流模型与井筒动力模型有机耦合,建立了井筒-气藏耦合的动力学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不稳定试... "三高"气井现场测试作业过程中压力计无法接近产层中部,关井后井筒温度变化引起测点压力变化,对试井解释带来了较大的干扰。将地层渗流模型与井筒动力模型有机耦合,建立了井筒-气藏耦合的动力学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不稳定试井压力计下入深度对试井解释结果的影响,绘制"三高"气井试井测试压力计最小下入深度图版,提出井口试井测试适应条件。研究表明,压力恢复试井最小测压深度(能反映地层真实渗流特征)主要受气井生产压差控制,其次受关井前生产产量控制;当生产压差大于10 MPa时,井口压力恢复试井即可满足试井解释条件;当生产压差小于10 MPa时,不同气井存在不同的最小测压深度,压力计只有下入最小测压深度以下,才能准确认识地层渗流特征。该方法为"三高"气井不稳定试井测试方案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高”气井 试井 最小测压深度 温度 压力场 生产压差 压力恢复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高井”试油测试工艺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保连 《油气井测试》 2011年第1期43-45,77,共3页
总结了三高井测试的设计原则、常用的试油测试工艺及工序,分析了试油施工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归纳出三高油气井试油施工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三高井 试油 测试 高压 高含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深气田“三超”气井安全隐患治理对策与实践 被引量:10
19
作者 马群 高文祥 +4 位作者 郑如森 王磊 刘文超 张宏强 徐鹏海 《天然气与石油》 2021年第1期128-133,共6页
克深气田气井具有地层压力超高(≥120 MPa)、地层温度超高(≥165℃)、埋藏超深(≥6000 m)的特点,属于典型的"三超"气井,随着气田的不断深入开发,气井环空异常持续带压生产、井口装备老化损坏等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克深气田高效... 克深气田气井具有地层压力超高(≥120 MPa)、地层温度超高(≥165℃)、埋藏超深(≥6000 m)的特点,属于典型的"三超"气井,随着气田的不断深入开发,气井环空异常持续带压生产、井口装备老化损坏等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克深气田高效开发过程中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为了消除安全隐患,从环空异常持续带压和井口装置损坏两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三超"气井隐患特点,通过现场实践,制定了环空异常持续带压、油套管头密封失效、阀门内漏等有针对性的隐患治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形成了"三超"气井隐患治理成套技术,对类似气井的安全隐患综合治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超”气井 环空异常 井口装置 安全隐患 治理措施 堵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139.7 mm井眼自带旁通的高温高压封隔器 被引量:5
20
作者 庞振力 张谧 +3 位作者 徐文光 冀海洋 于虎基 刘志明 《油气井测试》 2022年第2期13-18,共6页
在小井眼井中,常规的封隔器满足外径和通径尺寸后,径向壁厚较薄,很难提高强度和胶筒密封性能,不能满足高温高压作业需要。通过对常规封隔器施工过程中受力及变形分析,优化封隔器结构及材料,设计出适用于139.7 mm套管、耐温204℃、耐压10... 在小井眼井中,常规的封隔器满足外径和通径尺寸后,径向壁厚较薄,很难提高强度和胶筒密封性能,不能满足高温高压作业需要。通过对常规封隔器施工过程中受力及变形分析,优化封隔器结构及材料,设计出适用于139.7 mm套管、耐温204℃、耐压105 MPa的自带同心旁通机构、自锁机构、三胶筒组合的胶筒结构、机械坐封、可双向封隔压力的可回收悬挂式测试封隔器,并通过了API 11D1-V3级别进行室内正反向压力反转试验。经现场YH1井应用,效果良好。该封隔器可为小井眼高温高压超深井的射孔、酸压、测试提供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井 封隔器 受力分析 旁通机构 三胶筒结构 材料优化 反转试验 现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