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原适应者不同返回方式脱适应期右心室结构及功能变化研究
1
作者 刘丽枝 柴青芬 +2 位作者 刘超 王永辉 王玫雯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5年第1期10-16,共7页
目的:探索高原脱适应者不同返回方式对右心室结构及功能变化的影响,为减缓高原脱适应对循环系统的不良反应提供方法。方法:选取驻训于4000 m高原3个月的官兵80例,分为两组:A组(n=40,直接返回平原)和B组(n=40,阶梯式返回)。同期选取平原... 目的:探索高原脱适应者不同返回方式对右心室结构及功能变化的影响,为减缓高原脱适应对循环系统的不良反应提供方法。方法:选取驻训于4000 m高原3个月的官兵80例,分为两组:A组(n=40,直接返回平原)和B组(n=40,阶梯式返回)。同期选取平原(海拔100 m)训练官兵40人作为对照组,身高、体质量、年龄等均与试验组相匹配。于返回平原前(第0天)及返回平原第2天及第15天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右心室基底段横径(diameter of the right ventricle,RVD)、右室流出道内径(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评估右心室腔结构;测量右室心肌功能指数(right ventricular tei index,RV‑Tei)评估右心功能;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分析右心室整体纵向应变(right ventricular 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RVGLS)、右心室游离壁应变(right ventricular free wall strain,RVFWS)评估右室心肌纵向形变能力。结果:返回第2天:与对照组相比,A组与B组右心室功能显著下降(RV‑Tei指数:A组0.42±0.03,对照组0.31±0.02,P<0.05;B组0.40±0.02,对照组0.31±0.02,P<0.05;A组0.42±0.03,B组0.40±0.02,P<0.05);心室腔扩大(RVD:A组4.47±0.36,对照组3.61±0.30,P<0.05;B组4.21±0.58,对照组3.61±0.30,P<0.05;A组4.47±0.36,B组4.21±0.58,P<0.05),右室心肌形变能力下降。B组改善更明显。返回第15天:与第2天相比,A、B组心室腔较前缩小,B组改善更明显(RVD:A组4.40±0.37,B组4.12±0.60,P<0.05);B组的RVOT及A、B组右心功能已恢复至平原水平。结论:从高海拔阶梯式下降返回至平原有助于降低机体氧化应激水平,改善右心结构及功能,降低高原脱适应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脱适应 右心室 超声心动图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lue of Myocardial Strain in Monitoring Fluorouracil-Based Chemotherapy-Related Cardiac Dysfunction in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Patients
2
作者 Wei Yang Jian-Xia Yang +2 位作者 Jing-Yuan Guan Wu-Yun Bao Mei Zhang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24年第4期273-281,共9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myocardial strain for cardiotoxicity associated with fluorouracil-based chemotherapies in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patients.Methods Patients with diagnosis of gastrointe...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myocardial strain for cardiotoxicity associated with fluorouracil-based chemotherapies in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patients.Methods Patients with diagnosis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who were hospitalized for chemotherapy involving antimetabolic drugs,were eligible in this prospective study.Echocardiography was performed before and after each chemotherapy cycle during hospitalization until the completion of chemotherapy.Cancer therapy-related cardiac dysfunction(CTRCD)was identified if there was a decrease in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by at least 5%to an absolute value of<53%from the baseline,accompanied by symptoms or signs of heart failure;or a decrease in LVEF of at least 10%to an absolute value of<53%from the baseline,without symptoms or signs of heart failure.Subclinical cardiac impairment is defined as a decrease in the left ventricular 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of at least 15%from baseline.Clinical data and myocardial strain variables were collected.Changes of echocardiographic indexes after chemotherapy at each cycle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to those of pre-chemotherapy.Cox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associated indexes to CTRCD,and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curves were plotted for evaluation of their predicting efficacy.Results Fifty-one patients completed 4 cycles of chemotherapy and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analysis.LVEF,GLS,GLS epicardium(GLS-epi),and GLS endocardium(GLS-endo)were decreased after the 4 cycles of chemotherapy.Throughout the chemotherapy period,6 patients(11.8%)progressed to CTRCD.The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change in left atrial ejection fraction(LAEF)and LAS during the reservoir(LASr)phase after the first cycle of chemotherapy(C1v-LAEF and C1v-LASr,respectively)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TRCD[C1v-LAEF(HR=1.040;95%CI:1.000-1.082;P=0.047);C1v-LASr(HR=1.024;95%CI:1.000-1.048;P=0.048)].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ere 50.0%and 93.3%,respectively,for C1v-LAEF predicting CTRCD when C1v-LAEF>19.68%was used as the cut-off value,and were 66.7%and 75.6%,respectively,for C1v-LASr predicting CTRCD when C1v-LASr>14.73%was used as the cut-off value.The areas under the ROC curve(AUC)for C1v-LAEF and C1v-LASr predicting CTRCD were 0.694 and 0.707,respectively.Conclusion GLS changes among patients with subclinical impairment of cardiac function who were treated with fluorouracil-based chemotherapies,and C1v-LAEF and C1v-LASr of the left atrium are early predictors of cardiac function deteri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orouracil cardiovascular toxicity ECHOCARDIOGRAPHY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technique myocardial work myocardial stra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冠心病左心室收缩功能 被引量:18
3
作者 黄卫飞 林仙方 杨林仙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5期728-732,共5页
目的观察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早期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评价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院诊治的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2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将冠状动脉三支主... 目的观察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早期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评价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院诊治的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2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将冠状动脉三支主干至少有一支狭窄≥50%者设为观察组,共73例,冠状动脉三支主干狭窄均<50%者设为对照组,共47例。利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2组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值(GLS)、整体圆周应变值(GCS)、整体径向应变值(GRS)及整体面积应变值(GAS)。采用SPSS 18.0软件分析,绘制ROC曲线,计算各整体应变值的最佳截断值、敏感性、特异性;研究各参数与LVEF之间的相关性;对不同参数做一致性检验,比较观察者间与观察者内测值的差异。结果观察组采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左室GLS、GCS、GRS、G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示GAS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当GAS在-28.3%为截断点时,敏感性为78.3%,特异性为67.5%。LVEF与GLS、GCS及GAS呈负相关(P<0.05);LVEF与GRS呈正相关(P<0.05)。结论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能全面、准确检测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早期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 冠心病 左心室收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追踪技术评价NaAsO_(2)暴露致大鼠心肌功能障碍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3
4
作者 黄磊 秦文娟 +3 位作者 董珊珊 王臻 翟子敬 芦桂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32-537,共6页
目的利用分层应变技术评价亚砷酸钠(NaAsO_(2))暴露致大鼠早期心肌及心功能受损的毒性作用。材料与方法选取12周龄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自由饮水)以及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NaAsO_(2)染毒组(NaAsO_(2)剂量分别为5、10、20 mg/kg... 目的利用分层应变技术评价亚砷酸钠(NaAsO_(2))暴露致大鼠早期心肌及心功能受损的毒性作用。材料与方法选取12周龄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自由饮水)以及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NaAsO_(2)染毒组(NaAsO_(2)剂量分别为5、10、20 mg/kg)。建立NaAsO_(2)染毒模型12周前后,使用超声仪测量各组大鼠常规参数,采集左心室乳头肌水平的动态图,获得心内膜下心肌、中层心肌、心外膜下心肌的整体圆周应变值(分别为GCS-endo、GCS-mid、GCS-epi)及各心肌节段的圆周应变率峰值(SrC);随后处死大鼠,获取血液及心脏组织标本,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形态改变;采用TUNEL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情况,检测各组大鼠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NaAsO_(2)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CS-endo、CS-mid及各心肌节段Sr C均降低(P<0.05),其中高剂量组大鼠各参数下降最明显;各NaAsO_(2)组大鼠血清CK-MB和LDH水平均降低(P<0.05);HE染色显示,NaAsO_(2)组大鼠较对照组心肌细胞明显肥大、肿胀,炎性渗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各NaAsO_(2)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NaAsO_(2)中毒可能导致大鼠心肌功能障碍,而分层应变技术可能作为检测砷暴露致大鼠心肌损伤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斑点追踪成像 分层应变技术 亚砷酸钠 SD大鼠 心肌功能障碍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特发性室性早搏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徐杜娟 厉志洪 +3 位作者 袁晓静 刘茹 吕楠 刘莹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8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不同负荷特发性室性早搏(IPVCs)患者的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方法 纳入IPVCs患者55例为病例组,根据室早数量与24h总心搏的比值分为室早负荷〈20%组(A组)和≥20%组(B组),30例健康志愿者为...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不同负荷特发性室性早搏(IPVCs)患者的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方法 纳入IPVCs患者55例为病例组,根据室早数量与24h总心搏的比值分为室早负荷〈20%组(A组)和≥20%组(B组),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普通超声心动图测量各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2D-STI技术分析得出各组左室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值(LVCS)和左室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值(LVLS).结果 各组间LVEDD、LVESD和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LVLS和LVCS分别为(17.68±2.49)%和(18.37±2.26)%,对照组LVLS和LVCS分别为(22.24± 1.57)%和(22.91±1.83)%,病例组LVLS和LVCS均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LVLS和LVCS分别为(-18.77±2.05)%和(-19.27±2.11)%,B组LVLS和LVCS分别为(-16.28±2.35)%和(-17.20±1.91)%,与A组比较,B组LVLS和LVCS减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室性早搏可影响左心功能,并且负荷越大,影响越明显.2D-STI技术能较准确地定量评估IPVCs患者早期隐匿的左心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特发性室性早搏 不同负荷 左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是否合并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功能损伤的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温德惠 徐乐 +4 位作者 郑英娟 刘俊峰 谷君 王义成 孙晨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36期162-165,183,共5页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对是否合并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功能损伤的评价。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88例,根据是否合并全身性肥胖分为不合并全身性肥胖组[D1组,体重指数(B...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对是否合并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功能损伤的评价。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88例,根据是否合并全身性肥胖分为不合并全身性肥胖组[D1组,体重指数(BMI)<25 kg/m2]与合并全身性肥胖组(D2组,BMI≥25 kg/m2),D1组43例,D2组45例。选取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人群40例为对照组。D2组测量腰围(WC)后判断其是否合并腹型肥胖,并将其分为非腹型肥胖组(D2WC1组,男性WC<90 cm,女性WC<80 cm)和腹型肥胖组(D2WC2组,男性WC≥90 cm,女性WC≥80 cm),D2WC1组20例,D2WC2组25例。应用3D-STI得到左室整体收缩期纵向应变(GLS)、圆周应变(GCS)、面积应变(GAS)及径向应变(GRS),并收集其他临床指标,分析比较各组患者的各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1组GLS显著降低(P <0.05),D2组所有方向的整体应变严重降低(P <0.001);与D1组比较,D2组所有应变指标显著降低(P <0.05);D2WC2组中所有应变指标均显著低于D2WC1组(P <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在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情况下已有心肌功能受损,合并肥胖可使心肌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3D-STI则可早期敏感发现肥胖糖尿病患者的左室功能变化,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 糖尿病 肥胖 左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扭转动力学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敏 王志斌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期3-5,共3页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3D-STE)评价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左心室扭转运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76例EH患者,按Ganau等左心室几何构型分类法,依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相对室壁的厚度(RWT)不同分为...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3D-STE)评价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左心室扭转运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76例EH患者,按Ganau等左心室几何构型分类法,依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相对室壁的厚度(RWT)不同分为左心室构型正常(LVN)组(28例)、左心室向心性重构(CCR)组(22例)及左心室向心性肥厚(CCH)组(26例),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四组研究对象LVEF、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d)、LVMI、心尖旋转角峰值(Prot-A)、心底旋转角峰值(Prot-B)、整体扭转角峰值(LVtw)和整体旋转角峰值(LVrot)。结果 CCR组、CCH组患者LVPWTd、LVMI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VN组LVPWTd、LVMI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VN组、CCR组、CCH组LVPWTd、LVMI呈递增趋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VN组、CCR组和CCH组Prot-A、Prot-B、LVrot及LVtw均显著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VN组、CCR组和CCH组患者Prot-A、Prot-B、LVrot及LVtw呈增加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STE通过评价正常构型及左心室重构的EH患者左心室扭转动力学特征,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改变,指导临床早期干预,延缓高血压心脏病的病程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 超声心动图 高血压 扭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对猪心肌挫伤前、后左室短轴二维应变的研究
8
作者 袁彬彬 张卫达 +1 位作者 张雪花 王晓武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2期249-252,共4页
目的:运用斑点追踪技术(STI)测量猪闭合性心肌挫伤前、后左心室短轴各节段的二维应变值,观察正常人室壁二维应变的规律,探讨斑点追踪技术对节段性心肌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小型撞击器对9只贵州小型巴马猪进行撞击建立闭合性心... 目的:运用斑点追踪技术(STI)测量猪闭合性心肌挫伤前、后左心室短轴各节段的二维应变值,观察正常人室壁二维应变的规律,探讨斑点追踪技术对节段性心肌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小型撞击器对9只贵州小型巴马猪进行撞击建立闭合性心肌损伤模型,记录猪撞击前及撞伤后左室短轴观3个水平的高帧频图像,应用二维应变分析软件测量各节段的径向应变(RS)、圆周应变(CS)。结果:闭合性心肌挫伤前Rs在同一水平各节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头肌水平显著高于心尖水平(P<0.05);Cs在同一水平不同节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性心肌挫伤后的挫伤节段的Rs和Cs显著低于正常组相应节段(均为P<0.01、P<0.05)。结论:STI能够准确测量左室短轴各节段的二维应变值、敏感评价心肌缺血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闭合性心肌挫伤 斑点追踪技术 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胎儿的心功能 被引量:3
9
作者 杨丹 李慧 +1 位作者 任丽 杨甜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究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胎儿心功能。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妊娠期甲亢患者作为研究组(n=63),另选同期进行产前健康检查的孕妇作为对照组(n=55)。使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两组患者胎儿... 目的探究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胎儿心功能。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妊娠期甲亢患者作为研究组(n=63),另选同期进行产前健康检查的孕妇作为对照组(n=55)。使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两组患者胎儿的心功能进行检测,比较舒张末期的右心室面积(LVDA)、右心室周长(RVDC)、左心室周长(LVDC)及收缩末期的右心室面积(RVSA)、左心室面积(LVSA)、右心室周长(RVSC)、左心室周长(LVSC);比较胎儿三尖瓣流速(TV)、二尖瓣流速(MV)、左右心室舒张早期与晚期血流速度(E峰值流速、A峰值流速)及其比值(E/A)、左心室收缩分数1(LVSF1)左心室收缩分数2(LVSF2)、右心室收缩分数1(RVSF1)、右心室收缩分数2(RVSF1),比较胎儿心脏结构异常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胎儿收缩末期的LVSA、RVSA、RVSC、LVSC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舒张末期的LVDA、RVDA、RVDC、LVDC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胎儿舒张期的心功能指标MVA、MVE、MV-E/A、TVA、TVE、TV-E/A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收缩末期的心功能指标LVSF1、RVSF1、LVSF2、RVSF2也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胎儿出现9例(14.29%)心脏结构异常,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胎儿心功能异常,心脏结构也可能存在异常,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在早期对胎儿的心功能及结构进行准确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 斑点追踪 妊娠期 甲状腺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付海蓉 胡冬梅 +2 位作者 孟海生 陈小娟 王德勇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4期137-138,共2页
目的:采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评价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变化。方法: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LVEF≥50%的HCM患者33例作为HCM组,选取正常者33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3D-... 目的:采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评价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变化。方法: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LVEF≥50%的HCM患者33例作为HCM组,选取正常者33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3D-STI测量,获得室间隔厚度(IVSD)、LVEF、左室整体长轴应变(GLS)、左室整体环向应变(GCS)、左室整体径向应变(GRS)、左室整体面积应变(GAS)及三维应变(3D-strain)。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CM组IVSD、GCS显著增加,GLS、GRS及3D-strain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LS与IVSD呈正相关性,GCS、GRS及3D-strain与IVSD呈负相关性。结论:3D-STI能够准确评价LVEF正常的HCM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特性,为临床及早进行治疗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储备功能与左心功能变化在左乳内动脉原位转流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毛宏月 许晓敏 +2 位作者 高婷 孙铭徽 王丽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1期1980-1984,共5页
目的探讨左心功能相关指标与冠状动脉储备功能在左乳内动脉原位转流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采用左乳内动脉作为桥血管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50例,术前1周及术后1个月超声检查评估患者左乳内动脉及心脏相关指标,观察左心室壁运动... 目的探讨左心功能相关指标与冠状动脉储备功能在左乳内动脉原位转流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采用左乳内动脉作为桥血管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50例,术前1周及术后1个月超声检查评估患者左乳内动脉及心脏相关指标,观察左心室壁运动情况并进行评分,同时利用斑点追踪技术采集左心室壁各阶段径向应变(RS)及径向应变率(RSr)。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LDDSE)检查后重复上述操作。结果患者术前、术后超声检查均能清晰显示左乳内动脉管腔及血流情况,左乳内动脉频谱由术前收缩期优势型转变为术后舒张期优势型频谱,为低阻力血流,术后乳内动脉起始段的显示率为100%,内径较术前增宽,PSV及PDV较前增加,阻力指数减低,且术后舒张期流速时间积分及舒张期流速时间积分分数明显增加。乳内动脉-左侧锁骨下动脉夹角与术中桥血管流量呈负相关,术后1个月桥血管流量较术中流量明显增加。左乳内动脉原位转流术患者存活心肌静息及负荷状态RS、RSr低于非存活心肌,存活心肌、非存活心肌静息状态RS、RSr高于负荷状态。结论超声心动图可评估短期桥血管的通畅程度,分析影响桥血管流量的因素,斑点追踪技术联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检查可有效区分心肌梗死中存活心肌与非存活心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 乳内动脉 冠状动脉储备 斑点追踪技术 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技术评价心脏舒张功能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
12
作者 胡静 杨少玲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4期593-596,共4页
心血管疾病是常见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在各种疾病导致的死亡中居于首位。研究表明许多心血管疾病即使早期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心脏舒张功能也已经发生损害。从早期预防、临床诊断及后期干预治疗的角度上看,尽早地了解患者心... 心血管疾病是常见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在各种疾病导致的死亡中居于首位。研究表明许多心血管疾病即使早期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心脏舒张功能也已经发生损害。从早期预防、临床诊断及后期干预治疗的角度上看,尽早地了解患者心脏舒张功能的变化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目前临床上常用超声技术无创评价心脏舒张功能,能够达到早期发现心脏舒张功能变化的目的,对疾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有重要的价值。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本文就超声心动图技术中常用的脉冲多普勒、彩色M型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Tei指数及二维斑点追踪技术等方法评价心脏舒张功能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其中二维斑点追踪技术作为一项新技术,在评价左室舒张功能方面得到了临床广泛的研究及应用,其不受角度依赖的特点,使其较其他方法更简便、可行性及准确性更高。另外同样分析了超声心动图技术中评价心脏舒张功能常用方法的优点及不足之处。总之,评价心脏舒张功能的超声技术会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先进,在未来的医学影像学乃至整个超声医学领域中,都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舒张功能 超声心动图 斑点追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三维联合斑点追踪技术定量评估甲亢患者右心功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闫天慧 汤敏 +2 位作者 苏陈程 张霞 孙慧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6期1021-1027,共7页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RT-3DE)联合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定量评估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右心功能。方法在我院就诊患者中选取8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其中30例肺动脉收缩压>35 mmHg的患者被纳入甲亢肺高压组,余下的50例被纳入甲亢无...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RT-3DE)联合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定量评估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右心功能。方法在我院就诊患者中选取8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其中30例肺动脉收缩压>35 mmHg的患者被纳入甲亢肺高压组,余下的50例被纳入甲亢无肺高压组,选取同期4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经常规超声技术获得参数:右室基底段、右室中间段、右室长轴、右房上下径、右房左右径、右房收缩期面积、右心室面积变化率、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三尖瓣瓣环的收缩期侧壁峰值速度、右室心肌做功指数、毛细血管楔形压,经RT-3DE技术获得参数: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VEDVi)、右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RVESVi)、右室输出量(RVSV)、右室射血分数(RVEF),应用2D-STI技术获得参数:右心室游离壁纵向应变(GLS-FW)、右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比较上述结果的组间差异;采用Pearson分析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甲亢无肺高压组、甲亢肺高压组右室基底段、右室中间段、右室长轴、右房上下径、右房左右径、右房收缩期面积、毛细血管楔形压、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三尖瓣瓣环的收缩期侧壁峰值速度、右室心肌做功指数依次增加,右心室面积变化率依次减小,且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RVEDV、RVESV、RVEDVi、RVESVi、RVSV依次增加,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者RVE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GLS-FW、GLS依次减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检验分析结果显示RVEDV与RVESV、SV呈正相关关系(r=0.534、0.760,P<0.01),RVEDV与GLS-FW、GLS呈负相关关系(r=-0.915、-0.886,P<0.01)。结论RT-3DE、2D-STI参数结果显示,甲亢患者较对照组容量负荷增加,右心功能下降,同时合并肺高压和甲亢两种病理状态会使患者容量负荷进一步增加,右心功能进一步下降。RT-3DE联合2D-STI技术可以准确评估右心功能的状态,为临床评估患者病情提供技术支撑,也为进一步制定诊疗方案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右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功能的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文琴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24期219-222,共4页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定量技术评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整体应变功能。方法选取36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组,通过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室心肌整体纵向、径向、圆周、及面积峰值应变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定量技术评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整体应变功能。方法选取36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组,通过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室心肌整体纵向、径向、圆周、及面积峰值应变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肥厚型心肌病组左室心肌整体纵向应变、径向应变、面积应变、圆周应变等指标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S、GAS与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的最大厚度相关性良好(r=0.82、0.78,P<0.05);HCM组与对照组的LVEDV、LVESV、LVEF的传统心脏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3D-ST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室心肌功能准确、可行,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 肥厚型心肌病 左室功能 心肌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功能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欧阳晓光 陈兰花 刘小兰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5期22-24,共3页
目的评价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 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不同分为非肥厚组(20例)和肥厚组(16例)。另选取24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分析... 目的评价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 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不同分为非肥厚组(20例)和肥厚组(16例)。另选取24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分析三组左室整体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圆周应变(CS)情况。比较三组舒张期左房前后径(LADd)、LVMI、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峰)/二尖瓣心房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A峰)(E/A)、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结果非肥厚组与对照组的LVMI、IVST、LVPWT、E/A、LVE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肥厚组LADd水平为(31.67±3.52)mm,大于对照组的(27.32±4.21)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厚组与非肥厚组的LADd、LVE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厚组LVMI、IVST、LVPWT大于非肥厚组, E/A小于非肥厚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肥厚组与对照组的RS、CS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肥厚组LS值为(-18.32±2.46)%,低于对照组的(-25.26±3.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厚组LS、RS、CS值均低于非肥厚组和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早期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 原发性高血压 应变 左室收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二尖瓣环位移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功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欧阳晓光 蔡雪蜂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4期27-29,共3页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测量二尖瓣环位移(MAD)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功能。方法 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冠心病组, 2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二尖瓣环左右两个点的最大位移(TMAD1、TMAD2)、瓣环中点处最大位移(TMADmid)、TMAD...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测量二尖瓣环位移(MAD)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功能。方法 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冠心病组, 2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二尖瓣环左右两个点的最大位移(TMAD1、TMAD2)、瓣环中点处最大位移(TMADmid)、TMADmid与左室舒张末期长径的百分比(TMADmid%)。对比两组MAD各参数的差异,分析冠心病组MAD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LVEF水平为(43.35±3.23)%,低于对照组的(67.35±3.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TMAD1、TMAD2、TMADmid、TMADmid%水平分别为(8.59±0.88)mm、(9.38±1.07)mm、(9.03±0.89)mm、(10.33±0.98)%,均低于对照组的(12.35±2.21)mm、(14.26±3.02)mm、(13.75±2.56)mm、(15.27±3.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MAD各参数(TMAD1、TMAD2、TMADmid、TMADmid%)与LVEF呈正相关(r=0.83、0.85、0.87、0.88, P<0.05)。以TMADmid%与LVEF的相关性最好。TMADmid%的曲线下面积(AUC)最高,为0.887。以TMADmid%预测冠心病,当截断值为10.8%时,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80%。结论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MAD可以准确、快捷地评估冠心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二尖瓣环位移 冠心病 左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纵向分层应变技术定量评价冠心病回旋支狭窄程度的研究
17
作者 段娜 栾波 +1 位作者 朱芳 丁明岩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2期19-24,74,共7页
目的探讨三维心肌纵向分层应变指数在判定冠心病患者回旋支狭窄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10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心内科85例行冠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回旋支狭窄的单支病变患者和31例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根据狭... 目的探讨三维心肌纵向分层应变指数在判定冠心病患者回旋支狭窄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10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心内科85例行冠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回旋支狭窄的单支病变患者和31例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根据狭窄程度分为四组:正常组、轻度狭窄组(狭窄率≤50%)、中度狭窄组(50%<狭窄率≤75%)、重度狭窄组(75%<狭窄率≤100%)。分别测量所有患者的常规超声指标和三维纵向心肌应变指标。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绘制各纵向分层应变参数预测LCX中重度狭窄的ROC曲线。结果根据3D-STI所得参数绘制ROC曲线并计算相应值。发现GLS-Ap诊断效能最优,在诊断LCX中度狭窄(50%<狭窄率≤75%)中,AUC为0.817、截断值为-21.55%、敏感度为80.6%、特异度为75.0%、正确指数为0.535;诊断LCX重度狭窄(75%<狭窄率≤100%)中,AUC为0.895、截断值为-21.45%、敏感度为82.1%、特异度为83.9%、正确指数为0.660。结论应用心脏三维心肌纵向分层应变参数可以定量的评价冠心病LCX狭窄程度,对CHD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旋支 冠心病 纵向应变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