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斑点追踪技术评价NaAsO_(2)暴露致大鼠心肌功能障碍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4
1
作者 黄磊 秦文娟 +3 位作者 董珊珊 王臻 翟子敬 芦桂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32-537,共6页
目的利用分层应变技术评价亚砷酸钠(NaAsO_(2))暴露致大鼠早期心肌及心功能受损的毒性作用。材料与方法选取12周龄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自由饮水)以及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NaAsO_(2)染毒组(NaAsO_(2)剂量分别为5、10、20 mg/kg... 目的利用分层应变技术评价亚砷酸钠(NaAsO_(2))暴露致大鼠早期心肌及心功能受损的毒性作用。材料与方法选取12周龄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自由饮水)以及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NaAsO_(2)染毒组(NaAsO_(2)剂量分别为5、10、20 mg/kg)。建立NaAsO_(2)染毒模型12周前后,使用超声仪测量各组大鼠常规参数,采集左心室乳头肌水平的动态图,获得心内膜下心肌、中层心肌、心外膜下心肌的整体圆周应变值(分别为GCS-endo、GCS-mid、GCS-epi)及各心肌节段的圆周应变率峰值(SrC);随后处死大鼠,获取血液及心脏组织标本,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形态改变;采用TUNEL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情况,检测各组大鼠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NaAsO_(2)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CS-endo、CS-mid及各心肌节段Sr C均降低(P<0.05),其中高剂量组大鼠各参数下降最明显;各NaAsO_(2)组大鼠血清CK-MB和LDH水平均降低(P<0.05);HE染色显示,NaAsO_(2)组大鼠较对照组心肌细胞明显肥大、肿胀,炎性渗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各NaAsO_(2)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NaAsO_(2)中毒可能导致大鼠心肌功能障碍,而分层应变技术可能作为检测砷暴露致大鼠心肌损伤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斑点追踪成像 分层应变技术 亚砷酸钠 SD大鼠 心肌功能障碍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 被引量:17
2
作者 赵梦峤 任卫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4-178,共5页
目的通过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伴有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20年5月本院诊断为CPHD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入选的CPHD患者根据肺动脉收缩压(PASP)的不同分为3... 目的通过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伴有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20年5月本院诊断为CPHD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入选的CPHD患者根据肺动脉收缩压(PASP)的不同分为3组:A组,PASP≥30~50 mmHg;B组,PASP≥50~70 mmHg;C组,PASP≥70 mmHg。剔除各组中图像质量差无法分析的患者,每组分别选取图像质量较好的患者22例。同期选取健康志愿者26例为对照组。对所有入选者进行2D-STI检查,测量各组各节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S)及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对比各组二维斑点参数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组、B组、C组右心室游离壁各节段S值均减低,且A组、B组、C组S值依次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2D-STI可以敏感、准确评价CPHD伴有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受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 右心室 收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斑点追踪显像对冠心病患者左室运动功能评价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洁舲 孙书菊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年第5期442-446,共5页
目的研究三维斑点追踪显像(3D-STI)技术对冠心病(CHD)患者左室运功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确诊的CHD患者127例,均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并行Gensini评分,按其积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 目的研究三维斑点追踪显像(3D-STI)技术对冠心病(CHD)患者左室运功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确诊的CHD患者127例,均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并行Gensini评分,按其积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另选取年龄、性别类似的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超声心动图取3组受检者心尖两腔和左室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短轴位图像并进行分析,比较3组心功能、左室扭转运动及应变指标。结果3组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及既往病史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轻度组和重度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逐渐升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三维峰值位移(P3DD)逐渐降低,且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重度组的整体扭转角度峰值(PGT)、基底段扭转角度峰值(PBT)、中间段扭转角度峰值(PMT)和心尖段扭转角度峰值(PAT)均低于对照组,且PBT、PMT和PAT低于轻度组,轻度组PMT和PAT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此外,对照组、轻度组和重度组的3D整体面积应变(GAS)、3D整体纵向应变(GLS)、3D整体径向应变(GRS)和3D整体圆周应变(GCS)逐渐降低,且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经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GAS、GLS、GRS和GCS与P3DD、LVEF、PMT及PAT均呈显著正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3D-STI技术可用于准确测量CHD患者左室整体及各节段扭转运动状态和心肌应变参数变化,为评价心功能和CHD病情进展提供参考依据,且无须注射造影剂等有创性操作,具有良好效果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三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 左室扭转运动 心肌应变 射血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