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目标旋转摄影方法标定图像全站仪相机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雄龙 骆亚波 徐卓揆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6-203,共8页
为了实现图像全站仪望远镜相机和广角相机的高精度标定,采用单目标旋转摄影法推导了旋转摄影模式下图像全站仪的相机标定模型,并对模型参数展开相关性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参数耦合问题,提出了双盘观测法进行参数解耦;对单目标旋转摄影... 为了实现图像全站仪望远镜相机和广角相机的高精度标定,采用单目标旋转摄影法推导了旋转摄影模式下图像全站仪的相机标定模型,并对模型参数展开相关性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参数耦合问题,提出了双盘观测法进行参数解耦;对单目标旋转摄影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实验验证,取得了图像全站仪望远镜相机和广角相机的高精度标定结果。结果表明,标定得到的相机参数可用于不同摄影距离的图像测量,望远镜相机标定点重投影误差平均为1.0 pixel,对应图像角分辨率达2.0″;望远镜相机定焦摄影时标定点重投影误差平均为0.15 pixel,对应图像角分辨率达0.3″;广角相机标定点重投影误差平均为0.6 pixel,对应图像角分辨率达13.3″。该研究对提高图像全站仪的图像测量精度及拓展其相关应用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系统 相机标定 旋转摄影 图像全站仪 双盘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成像的舱内摄像头补光技术
2
作者 丁金延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19-1625,共7页
汽车舱内摄像头DMS和OMS是对车内人员的精神状态、生命特征、肢体表达等进行识别的,为了保证算法识别的成功率,对图像中人脸或肢体的亮度有一定要求。针对近红外成像需要主动光源补光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汽车舱内摄像头近红外补光的技术方... 汽车舱内摄像头DMS和OMS是对车内人员的精神状态、生命特征、肢体表达等进行识别的,为了保证算法识别的成功率,对图像中人脸或肢体的亮度有一定要求。针对近红外成像需要主动光源补光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汽车舱内摄像头近红外补光的技术方案,依据红外辐射光源空间通量分布、人体表皮的近红外特征、几何光学的折反射规律、Sensor的光电转换能力等方面的理论,建立计算模型,推导出补光LED的功率与图像中人脸亮度DN值之间的关系公式。在数据模型中通过该公式推算应用5.2W近红外补光LED对人脸进行补光后,图像中所拍摄的人脸的亮度DN值进行模拟计算。同时搭建了舱内摄像头的验证系统,通过对试验车内人员实际补光后拍摄图像数据进行亮度DN值分析,并与理论推算结果进行比对,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误差小于±5%,满足算法要求,验证了舱内摄像头近红外补光的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成像 近红外补光 图像人脸亮度 舱内摄像头 DMS O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全方位全景图象有关的几个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唐琎 谷士文 +1 位作者 费耀平 杨安平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9-96,共8页
本文首先介绍了基于图象的绘制方法和全景图象 ,然后深入研究了三个与全方位全景图象有关的问题。 1、本文利用立方体表面来映射全方位全景图象 ,通过定向投影 ,推导了立方体表面与观察平面之间相互变换的公式 ,并实现了这些变换 ,这有... 本文首先介绍了基于图象的绘制方法和全景图象 ,然后深入研究了三个与全方位全景图象有关的问题。 1、本文利用立方体表面来映射全方位全景图象 ,通过定向投影 ,推导了立方体表面与观察平面之间相互变换的公式 ,并实现了这些变换 ,这有利于在研究全方位全景图象时对立方体表面的图象进行观察。 2、准确的照相机标定是生成完整的全方位全景图象的必要条件 ,本文以常用的标准件标定法为基础 ,分析了其中产生误差的各项因素 ,认为与全方位全景图象有关的主要误差因素为物象距离 ,对此提出了一套修正方法 ,从而得到了一个简单有效的照相机标定方法。 3、本文提出了一个利用全方位全景图象来实现虚拟场景漫游的机制 ,实现了基于全方位全景图象的漫游 ,得到了一个简单的虚拟现实系统 ,用户在其中漫游的自由度远大于基于柱面全景图象的漫游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方位全景图象 立方体表面 照相机标定 误差修正 漫游 虚拟现实 图象绘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模型的人脸姿态估计方法 被引量:8
4
作者 曾慧 穆志纯 袁立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共3页
提出一种三维人脸姿态估计方法。该方法通过估计三维平面人脸模型到图像平面的单应矩阵来获得人脸相对于摄像机坐标系的旋转矩阵,并利用M-估计优化方法迭代求精。其主要特点是:实施简单,不需要对透视摄像机参数预先进行标定,能够在较大... 提出一种三维人脸姿态估计方法。该方法通过估计三维平面人脸模型到图像平面的单应矩阵来获得人脸相对于摄像机坐标系的旋转矩阵,并利用M-估计优化方法迭代求精。其主要特点是:实施简单,不需要对透视摄像机参数预先进行标定,能够在较大范围内较精确地估计人脸姿态。对模拟数据及真实人脸图像的实验均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像机标定 三维模型 单应矩阵 M-估计 人脸姿态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目视觉的三维人脸重建方法 被引量:8
5
作者 林景亮 陈岳林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97-400,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目视觉的三维重建方法,无须昂贵设备和通用模型。从校正后的图像中提取有效人脸重建区域以降低整体耗时。改进了Realtime局部立体匹配算法和基于种子视差约束的区域生长算法,融合Realtime阈值排序和置信度排序进行区域...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目视觉的三维重建方法,无须昂贵设备和通用模型。从校正后的图像中提取有效人脸重建区域以降低整体耗时。改进了Realtime局部立体匹配算法和基于种子视差约束的区域生长算法,融合Realtime阈值排序和置信度排序进行区域生长,提高了种子像素提取的可靠性和降低区域生长误匹配的可能性。最后,研究了纹理映射技术,提高了重建模型的逼真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产生逼真光滑的三维人脸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人脸模型 双目视觉 摄像机标定 人脸检测 立体匹配 区域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速摄影中铍转镜静力学与动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黄虹宾 柴金龙 +3 位作者 李景镇 龚向东 孙凤山 何铁峰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2-126,共5页
基于弹性力学空间问题基本方程、线性振动系统运动方程及有限元法,提出转镜力学特性的数值分析方法.运用该方法得出转镜镜面变形量、内部应力分布和振动模态参量的定量数值:在边缘线速度600m/s下,三面体铍转镜的最大变形量为约0.3346μm... 基于弹性力学空间问题基本方程、线性振动系统运动方程及有限元法,提出转镜力学特性的数值分析方法.运用该方法得出转镜镜面变形量、内部应力分布和振动模态参量的定量数值:在边缘线速度600m/s下,三面体铍转镜的最大变形量为约0.3346μm;最大应力0.204GPa,位于轴孔附近并与镜面距离最短处;两个在互相垂直平面内的一阶弯曲振动模态发生在3.4×105r/min附近,一阶扭振点位于5.13×105r/min附近,两个二阶弯曲振动点位于6.6×105r/min附近.结果表明,如制造无缺陷,由体力产生的静载荷不足以破坏镜体,对转镜产生较大破坏作用的是共振导致的疲劳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速摄影 三面体铍转镜 结构强度与镜面变形量 振动模态分析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行政区划的人脸特征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嘉敏 龚卫国 +2 位作者 潘英俊 李伟红 张红梅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4-427,共4页
针对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的特点 ,将中国按行政区划分为 6个区域 ,通过三维 CCD数字摄像系统对不同区域的人脸进行采样 ,首次建立起区域性人体面部特征数据库。同时提出了一种几何特征识别模型 ,结合大量的实验分析和数据处理 。
关键词 数字摄像系统 区域性面部特征 几何特征识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机运动子空间的人脸图像非均匀去模糊 被引量:3
8
作者 郭晓磊 曹萌萌 薄一航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2016年第3期197-199,225,共4页
由于在相机拍摄的人脸中往往会存在较大的模糊,为了有效去除人脸图像的抖动模糊,提出一种基于非均匀去模糊与人脸特殊属性相结合的人脸图像去模糊方法。首先研究非均匀去模糊的原理,并提出通过约束相机运动子空间的方法来估计出相机与... 由于在相机拍摄的人脸中往往会存在较大的模糊,为了有效去除人脸图像的抖动模糊,提出一种基于非均匀去模糊与人脸特殊属性相结合的人脸图像去模糊方法。首先研究非均匀去模糊的原理,并提出通过约束相机运动子空间的方法来估计出相机与人脸之间的相对运动路径。再根据人脸的特殊属性,通过对清晰人脸训练得到一组清晰的人脸字典,建立人脸的先验知识。最后利用得到的非均匀模糊核和人脸字典对模糊人脸图像进行去卷积。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相对于现有的去模糊算法可以得到更清晰的人脸图像,对后续的人脸识别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模糊 稀疏表达 人脸图像 非均匀模糊 相机运动子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智能云台摄像仪研制 被引量:7
9
作者 刘鹏坤 王聪 +1 位作者 刘帅 张守祥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42-249,共8页
针对现有综采工作面视频监控多为定点监测,且不能保证工作面设备在运动过程中的全方位观察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综采工作面智能云台摄像仪的研制。通过构建云台摄像仪视频编码压缩、电动机驱动设计、红外补光、步进电动机硬件系统方案,同... 针对现有综采工作面视频监控多为定点监测,且不能保证工作面设备在运动过程中的全方位观察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综采工作面智能云台摄像仪的研制。通过构建云台摄像仪视频编码压缩、电动机驱动设计、红外补光、步进电动机硬件系统方案,同时开发云台控制程序、预置点巡检算法、调焦控制算法等。在满足云台功能的基础上,加入去雾算法、ROI感兴趣区域标定算法、光流法运动跟踪算法等智能功能,实现对工作面液压支架和采煤机的运动感知,人员违章或设备异常的智能报警,以及在滚筒截煤过程中,能够通过暗通道去雾获取更清晰的图像。在黄陵、兖矿、神东等集团煤矿多个工作面进行设备安装应用,结果表明智能云台摄像仪可替代原有无云台摄像仪,减少工作面摄像仪设备的50%,对井下远程可视化操作提供了辅助,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云台摄像仪 压缩编码 预置点巡检 暗通道去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机器人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宏 白素平 闫钰锋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286-287,共2页
提出了一种能够对口径在φ35~155mm范围的管道内表面质量实现半自动检测的管道机器人系统.该系统可以把管道内壁裂纹、砂眼、焊缝、疵病等图像信息检测并摄录下来,并通过监视器提供实时图像供操作者随时观察,经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与识... 提出了一种能够对口径在φ35~155mm范围的管道内表面质量实现半自动检测的管道机器人系统.该系统可以把管道内壁裂纹、砂眼、焊缝、疵病等图像信息检测并摄录下来,并通过监视器提供实时图像供操作者随时观察,经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与识别,给出管道内表面的粗糙度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系统 管道内表面 反射棱镜 CCD相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冷沸腾气泡在圆形朝下壁面上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维仲 姬安生 董波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64-469,共6页
气泡的始动直径与运动过程对于揭示沸腾传热机理有着重要意义.利用高速摄像机对不同热流密度条件下,过冷沸腾液体中气泡在圆形朝下壁面上生长及运动的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在气泡的生长及运动过程中,气泡的形状从生长过程初期... 气泡的始动直径与运动过程对于揭示沸腾传热机理有着重要意义.利用高速摄像机对不同热流密度条件下,过冷沸腾液体中气泡在圆形朝下壁面上生长及运动的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在气泡的生长及运动过程中,气泡的形状从生长过程初期阶段的近似球体变化到滑移过程被拉长的椭圆体,直至最后消失;壁面热流密度对气泡的始动直径有一定影响,热流密度越大气泡的始动直径也就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形朝下壁面 气泡 过冷沸腾 高速摄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人脸生物特征改进识别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温宏愿 刘小军 刘增元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1-163,168,共4页
传统识别方法主要通过谱回归和矩阵完整性约束,从带噪声的原始数据中得到干净的输入数据,达到提高识别人脸生物特征的目的,但忽略了低秩投影矩阵对识别带来的干扰,导致识别精度低、效率差的问题,故提出基于机器视觉的人脸生物特征改进... 传统识别方法主要通过谱回归和矩阵完整性约束,从带噪声的原始数据中得到干净的输入数据,达到提高识别人脸生物特征的目的,但忽略了低秩投影矩阵对识别带来的干扰,导致识别精度低、效率差的问题,故提出基于机器视觉的人脸生物特征改进识别技术。通过摄像机代替机器视觉对人脸图像进行采集,构建人脸图像双色反射模型,对人脸图像进行预处理,并以机器视觉为基础,结合局部差分二值模型(LDBP),实现对人脸生物特征识别的改进。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识别技术,采用改进识别技术在进行人脸生物特征识别方面的识别精度较高,实用性较强,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人脸 生物特征识别 摄像机 双色反射 局部差分二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面齿轮齿面重构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美君 佟勇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46,60,共4页
随着面齿轮在航空传动系统上的应用,面齿轮传动的优点逐渐被人们认识,对面齿轮的研究也不断深入。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具有检测精度高、实现速度快、非接触检测的特点,论文研究了计算机视觉测量技术在面齿轮齿面重构中的应用,建立了摄像... 随着面齿轮在航空传动系统上的应用,面齿轮传动的优点逐渐被人们认识,对面齿轮的研究也不断深入。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具有检测精度高、实现速度快、非接触检测的特点,论文研究了计算机视觉测量技术在面齿轮齿面重构中的应用,建立了摄像机成像的数学模型,由摄像机获取齿轮齿面的二维图像,通过计算机对数字图像进行图像处理,计算出关键齿面点的三维坐标,实现面齿轮齿面的重构,为基于面齿轮实体的数字化加工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面齿轮 摄像机标定 齿面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多源人脸图像检索的损失函数改进策略 被引量:4
14
作者 任国印 吕晓琪 李宇豪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83-1596,共14页
目前,公安机关刑侦部门大量的离线视频存储在监控网络的服务器中,为了在这些海量视频帧中提取嫌疑人目标人脸,设计了人脸检索系统。通过改变CNN网络的RELU结构,训练新的四分支孪生网络来获取深度特征,构造了一个新的四分支孪生网络。结... 目前,公安机关刑侦部门大量的离线视频存储在监控网络的服务器中,为了在这些海量视频帧中提取嫌疑人目标人脸,设计了人脸检索系统。通过改变CNN网络的RELU结构,训练新的四分支孪生网络来获取深度特征,构造了一个新的四分支孪生网络。结合网上发布的逃犯人脸图片发起通缉,借助深度特征对比展开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CBIR)。新的四分支孪生网络比熟悉的网络,如Alexnet、Googlenet、VGGNet和ResNet等收敛得更快,系统鲁棒性好。网络的共享权重设计使得检索具有较高的模型训练精度和检索精度。图像深度特征可以在摄像机之间快速在线共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平均检索精度(ARP)为98.74%,模型训练精度为99.51%,帧率为28 F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孪生网络 人脸检索 跨摄像机 基于内容的图片检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摄像机协同人脸鹰眼检测与定位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卓金 胡士强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388-3391,共4页
现代视频监控系统需要获取大范围场景中感兴趣目标的清晰图像,这在目标距离较远并且不断移动时单纯采用摄像机调焦方式通常有一定的困难。为了获取宽范围监控场景中远距离行人的主要面部特征,采用广角静止—窄视场运动双摄像机协同工作... 现代视频监控系统需要获取大范围场景中感兴趣目标的清晰图像,这在目标距离较远并且不断移动时单纯采用摄像机调焦方式通常有一定的困难。为了获取宽范围监控场景中远距离行人的主要面部特征,采用广角静止—窄视场运动双摄像机协同工作方式可以同时获得远距离目标的全局和细节信息。首先采用改进的Codebook背景减法从广角摄像机中检测运动目标,然后指引运动摄像机近距离跟踪观察;若行人停止运动,则利用运动摄像机对其进行放大,然后从中检测人脸,并将人脸置于视野中心放大得到清晰图像。当行人再次运动时,广角相机将初始位置再次传递给运动摄像机,由其再对行人进行跟踪。通过实验室内和室外真实场景的实验表明,广角相机的检测算法具有一定的鲁棒性,运动相机能跟踪放大行人人脸图像,算法运行速度满足实时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码书 双摄像机协同 人脸检测 目标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活动摄像头的人脸定位跟踪系统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庆登 刘蓉 +1 位作者 刘佩丽 陈洪波 《电子测量技术》 2016年第4期62-65,共4页
针对固定摄像头无法自动跟踪拍摄运动目标的缺陷,设计了基于舵机的活动摄像系统,以实现活动人脸的定位与跟踪。在adaboost人脸检测算法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视觉类库OpenCV与图形界面开发框架Qt在VS2010开发环境下,设计并实现了人脸检测... 针对固定摄像头无法自动跟踪拍摄运动目标的缺陷,设计了基于舵机的活动摄像系统,以实现活动人脸的定位与跟踪。在adaboost人脸检测算法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视觉类库OpenCV与图形界面开发框架Qt在VS2010开发环境下,设计并实现了人脸检测-定位-跟踪系统。测试结果表明,在明亮环境条件下识别准确率达到100%,在昏暗条件下准确率为95%,对于人脸的部分遮挡以及上、下、左、右侧脸都能被检测到。本文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安防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像头 人脸检测 ADABOOST OPENC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目立体视觉的三维人脸重建方法 被引量:6
17
作者 贾贝贝 阮秋琦 《智能系统学报》 2009年第6期513-520,共8页
创建逼真的三维人脸模型始终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随着三维人脸模型在虚拟现实、视频监控、三维动画、人脸识别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三维人脸重建成为计算机图像学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目立体视... 创建逼真的三维人脸模型始终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随着三维人脸模型在虚拟现实、视频监控、三维动画、人脸识别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三维人脸重建成为计算机图像学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三维人脸重建方法,重建过程中无需三维激光扫描仪和通用人脸模型.首先利用标定的2台摄像机获取人脸正面图像对,通过图像校正使图像对的极线对齐并且补偿摄像机镜头的畸变;在立体匹配方面,选择具有准确可靠视差的人脸边缘特征点作为种子像素,以种子像素的视差作为区域生长的视差,在外极线约束、单调性约束以及对应匹配的边缘特征点的约束下,进行水平扫描线上的区域生长,从而得到整个人脸区域的视差图,提高了对应点匹配的速度和准确度;最后,根据摄像机标定结果和立体匹配生成的视差图计算人脸空间散乱点的三维坐标,对人脸的三维点云进行三角剖分、网格细分和光顺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生成光滑、逼真的三维人脸模型,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人脸模型 双目立体视觉 摄像机标定 极线几何 立体匹配 区域生长 三角剖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曝光融合的光照自适应人脸图像增强方法 被引量:13
18
作者 靳晓缘 徐望明 伍世虔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7-73,共7页
为了提高复杂光照条件下的人脸识别性能,提出一种基于虚拟曝光融合的光照自适应人脸图像增强方法。该方法针对检测到的人脸图像,计算其平均亮度,并与经由统计学习得到的正常光照人脸图像的亮度区间进行比较,判定其光照水平,分为低光照... 为了提高复杂光照条件下的人脸识别性能,提出一种基于虚拟曝光融合的光照自适应人脸图像增强方法。该方法针对检测到的人脸图像,计算其平均亮度,并与经由统计学习得到的正常光照人脸图像的亮度区间进行比较,判定其光照水平,分为低光照、高光照或正常光照,然后基于相机响应模型采用虚拟曝光融合的方法对低光照和高光照人脸图像进行光照增强处理,此过程循环迭代处理直到增强的人脸图像平均亮度达到正常水平。这种光照自适应增强后的人脸图像可作为输入无缝接入现有的人脸识别算法中,从而改善人脸识别系统性能。在Extended Yale B和CMU_PIE人脸图像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复杂光照下的人脸识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图像增强 光照自适应 曝光融合 相机响应模型 光照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虚拟试戴系统的人脸位姿估计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明 李晋芳 +1 位作者 何汉武 蔡嘉鸿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985-1993,共9页
在虚拟试戴系统中,虚拟物体需要精准地叠加至实时的人脸图像上,这决定了虚拟试戴系统的体验感,其中的关键技术在于快速准确地估计人脸的实时三维空间位姿.针对这一技术要求,提出一种实时估计人脸位姿的方法,并构建了虚拟试戴原型系统.... 在虚拟试戴系统中,虚拟物体需要精准地叠加至实时的人脸图像上,这决定了虚拟试戴系统的体验感,其中的关键技术在于快速准确地估计人脸的实时三维空间位姿.针对这一技术要求,提出一种实时估计人脸位姿的方法,并构建了虚拟试戴原型系统.首先使用深度相机采集人脸数据,分析单帧正面图像的彩色和深度信息,计算人脸特征点三维数据;然后结合从视频帧中提取的实时人脸特征点二维数据,使用直接线性变换法求解出人脸的实时位姿.基于消费级深度相机Astra Mini S和Unity3D引擎开发了原型系统,并进行了虚拟试戴实验;使用Biwi数据集检验位姿估计方法的精确度,并且在不同光照和部分人脸遮挡的条件下测试方法的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文中人脸位姿估计方法的实时性、精确度和鲁棒性均能满足虚拟试戴系统的体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试戴 人脸位姿估计 人脸特征点 深度相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摄像机协同的最优人脸采集算法
20
作者 朱同辉 邓毅 +1 位作者 刘崎峰 吴敏伟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212-216,共5页
传统的单摄像机采集技术无法保证人脸图像的质量,直接影响人脸信息的应用价值。为此,提出一种最优人脸图像采集算法。通过估算与姿态变化具有对应关系的夹角,对基于特征点的姿态评估方法进行改进,以提高人脸姿态估计的准确率。采用多个... 传统的单摄像机采集技术无法保证人脸图像的质量,直接影响人脸信息的应用价值。为此,提出一种最优人脸图像采集算法。通过估算与姿态变化具有对应关系的夹角,对基于特征点的姿态评估方法进行改进,以提高人脸姿态估计的准确率。采用多个摄像机对同一区域进行同步采集,比较同一时刻每个摄像机采集图像的肤色占有率,选出具有最佳视角的人脸图像,并全方位地判别图像中的人脸姿态变化,给出一组正面的人脸图像。在人脸图像质量评价指标中,增加人脸相似度作为图像质量参考指标,并采用一种由粗到细的评价架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提高主客观评价的一致性及人脸识别时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图像质量评价 最优人脸图像采集 多摄像机协同 姿态估计 肤色占有率 人脸相似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