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CTBA及3D-VATS单操作孔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被引量:30
1
作者 佘晓伟 顾云斌 +6 位作者 徐春 宋心雨 李畅 丁成 陈俊 龚永生 赵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98-602,共5页
背景与目的中国是肺癌高发地区,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均占首位。目前低剂量CT检查的普及使早期肺癌检出率显著提高,解剖性肺段切除目前广泛应用于I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及不能耐受肺叶切除肺癌患... 背景与目的中国是肺癌高发地区,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均占首位。目前低剂量CT检查的普及使早期肺癌检出率显著提高,解剖性肺段切除目前广泛应用于I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及不能耐受肺叶切除肺癌患者。但因肺段解剖结构及手术操作相对复杂,使得其具有较高的手术风险与难度。我们应用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支气管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bronchography and angiography,3D-CTBA)及三维电视辅助胸部外科技术(three-dimensional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3D-VATS)单操作孔行解剖性肺段切除微创手术技术治疗NSCLC,以探讨其临床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相关可行性及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2015年10月-2017年04月共施行57例术前对肺部病灶予以3D-CTBA重建以及术中应用3D-VATS单操作孔进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NSCLC病例。结果全组均全腔镜下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平均(142.2±28.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93.8±46.5)m L。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9.1±2.2)个,术后胸腔引流量平均(429.8±181.2)m L。术后留置胸管时间(2.8±1.1)d。平均住院时间(5.2±1.3)d。术后病理示良性病变9例,约占15.7%,恶性病变48例,约占84.2%。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3例(5.2%),肺不张1例(1.7%),少量咯血1例(1.7%),肺漏气2例(>3 d,3.5%),心律失常4例(7.0%)。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无支气管胸膜瘘、乳糜胸、包裹性胸腔积液等并发症,随访患者中无复发及远处转移病例。结论应用3D-CTBA及3D-VATS单操作孔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NSCLC的安全有效,适用于早期NSCLC以及不能耐受肺叶切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CT 支气管血管成像 三维胸腔镜 肺段切除术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技术要点 被引量:65
2
作者 陈亮 吴卫兵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77-381,共5页
由于肺段支气管、血管的解剖变异繁多,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技术较肺叶切除术更加精细复杂。术前三维CT支气管血管成像(three dimensional-computed tomography bronchography and angiography,3D-CTBA)可以显示肺段的解剖结构以及肺段支... 由于肺段支气管、血管的解剖变异繁多,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技术较肺叶切除术更加精细复杂。术前三维CT支气管血管成像(three dimensional-computed tomography bronchography and angiography,3D-CTBA)可以显示肺段的解剖结构以及肺段支气管、血管的变异,明确肺部结节的肺段归属,有助于制定手术计划。术前结节定位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起着重要作用。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技术包括:分别切断靶段动脉、支气管、段内静脉,保留段间静脉,采用膨胀萎陷法确定肺段间交界面,使用电刀和/或切割缝合器分离段间肺组织。恶性结节行肺段切除术时必须确保切缘宽度≥2 cm,或≥肿瘤直径,同时需要进行N1、N2站淋巴结采样及冰冻切片分析。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肺段与肺叶的解剖关系为,若干个呈不规则锥形结构的肺段组成一个肺叶,段间静脉行走于肺段间。本中心探索出一种按照锥形结构原理自肺叶中分离出肺段的方法,并命名为"锥式肺段切除术"。"锥式肺段切除术"的技术涵盖了准确判断和处理靶段支气管和血管以及解剖性分离段间交界面,可以实现精准的肺段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肺段切除术 3D-CT 支气管及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2)b+S^(3)a联合亚段切除术治疗右上肺后段(S2)和前段(S3)之间肺结节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琦 张伟 +5 位作者 潘相龙 何志成 许晶 李志华 吴卫兵 陈亮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66-672,共7页
目的:探讨S^(2)b+S^(3)a联合亚段切除术治疗右肺上叶后段(S;)和前段(S^(3))之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等肺结节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本中心2015—2020年肺段切除术资料,分析接受S^(2)b+S^(3)a联合亚段切除术的患者结节特征及围术期资... 目的:探讨S^(2)b+S^(3)a联合亚段切除术治疗右肺上叶后段(S;)和前段(S^(3))之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等肺结节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本中心2015—2020年肺段切除术资料,分析接受S^(2)b+S^(3)a联合亚段切除术的患者结节特征及围术期资料,采用倾向评分匹配获取年龄、性别、结节病理直径相当的右肺上叶切除术病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共有46例S^(2)b+S^(3)a切除术病例和与之匹配的46例右上叶切除术病例。右上叶组的结节病理恶性程度较S^(2)b+S^(3)a组高(P=0.037),TNM分期更晚(P=0.026),结节深度较S^(2)b+S^(3)a组更深(P=0.005),淋巴结采样站数及采样总数大于S^(2)b+S^(3)a组(P<0.001)。S^(2)b+S^(3)a组的第1天引流量、总引流量及引流管留置时间均小于右上叶组。两组均无围术期死亡,随访终点无复发及死亡。结论:在合理规划下,S^(2)b+S^(3)a联合亚段切除术是治疗右上肺S;和S^(3)之间早期低度恶性非小细胞肺癌等肺结节的一种安全可行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亚段切除术 S^(2)b+S^(3)a切除术 3D-CTBA 非小细胞肺癌 肺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膨胀萎陷法界定肺段间交界面的精确性评估 被引量:20
4
作者 魏海星 朱燚宁 +2 位作者 王琦 陈亮 吴卫兵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26-531,共6页
背景与目的对于早期肺癌,肺段切除术可以获得和肺叶切除术相同的肿瘤学疗效。肺段间交界面的精准界定是肺段手术的关键。本研究采用“改良膨胀萎陷法”行扩大肺段、亚段切除术治疗肺段间、亚段间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s,GGN),... 背景与目的对于早期肺癌,肺段切除术可以获得和肺叶切除术相同的肿瘤学疗效。肺段间交界面的精准界定是肺段手术的关键。本研究采用“改良膨胀萎陷法”行扩大肺段、亚段切除术治疗肺段间、亚段间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s,GGN),评价“改良膨胀萎陷法”界定肺段交界面的精确性,和对扩大切除确保安全切缘宽度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采用扩大肺段、亚段切除术治疗的患者83例。术前三维CT支气管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bronchography and angiography,3D-CTBA)显示结节累及段间静脉。根据三维重建设计手术,扩大切除结节所属的优势肺段或亚段,无法确定优势肺段、亚段时,选择较为简单的肺段、亚段切除方式。术中切断靶段血管、支气管后采用“改良膨胀萎陷法”确定肺段间或亚段间交界面,应用切割缝合器距离膨胀萎陷交界线2 cm-3 cm扩大切除部分相邻肺段或亚段肺组织。观察标本中膨胀萎陷交界线与结节的关系,测量切缘宽度,收集围术期临床资料。结果实施扩大肺段切除术56例,扩大肺亚段切除术27例,肺结节平均直径(0.9±0.3)cm。出现清晰可辨膨胀萎陷交界线79例,交界线形成时间(13.6±6.5)min。解剖标本观察发现,结节累及膨胀萎陷交界线55例,其余24例结节距交界线的最小距离(0.6±0.3)cm,平均切缘宽度(2.1±0.3)cm。无术后30 d死亡和重大并发症。结论改良膨胀萎陷法可有效界定肺段间、亚段间交界面,以此为标准可确保扩大肺段、亚段切除术治疗段间、亚段间小肺癌的安全切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改良膨胀萎陷法 三维CT支气管血管成像 肺段切除术 扩大肺段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