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STM的三峡-葛洲坝梯级电站超短期水位预测 被引量:1
1
作者 汪涛 徐杨 +5 位作者 曹辉 刘亚新 马皓宇 张政 谢帅 常新雨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86,共7页
三峡-葛洲坝梯级电站的水位预测关系到电站安全稳定运行和综合效益发挥,然而在动静库容计算体系转换关系复杂、电站下游非恒定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传统方法在短期水位预测过程时难以跟踪,在电站承担调峰、调频任务及复杂工况下有... 三峡-葛洲坝梯级电站的水位预测关系到电站安全稳定运行和综合效益发挥,然而在动静库容计算体系转换关系复杂、电站下游非恒定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传统方法在短期水位预测过程时难以跟踪,在电站承担调峰、调频任务及复杂工况下有突破调度规程及开闸的风险,从而引发工程安全风险和经济损失。采用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深度学习方法,建立了三峡-葛洲坝梯级电站超短期水位预测模型,利用水位、入库流量、出力数据预测电站超短期的水位过程,并通过大调峰工况数据对模型预测精度进行应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总体精度较高、稳定性和适应性较好,在不同调峰工况下预测精度稳定,但在水位极值处预测结果往往会出现均化现象。三峡、葛洲坝上游水位24 h预测平均误差均<0.05 m。研究成果可为梯级电站精细化调度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预测 梯级电站 LSTM 三峡电站 葛洲坝电站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峡-葛洲坝水量平衡的机组发电流量修正
2
作者 张玮 赵辉 +3 位作者 刘攀 黄康迪 刘园 鲍一凡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6-212,共7页
计算得到的葛洲坝水库出库总水量显著大于三峡水库出库总水量,水量偏差幅度明显超过区间来水,亟需进行出库流量的修正。为了精准计算葛洲坝水库出库流量,使三峡水库、葛洲坝水库及其区间来水满足水量平衡,以三峡水库出库流量-葛洲坝水... 计算得到的葛洲坝水库出库总水量显著大于三峡水库出库总水量,水量偏差幅度明显超过区间来水,亟需进行出库流量的修正。为了精准计算葛洲坝水库出库流量,使三峡水库、葛洲坝水库及其区间来水满足水量平衡,以三峡水库出库流量-葛洲坝水库入库流量平衡为修正基准,以SCE-UA算法为优化方法,为葛洲坝发电机组引入水头相关的修正系数,通过不同分期修正系数的率定,实现了对葛洲坝各机组发电流量的修正。结果表明:在汛期,修正后流量平均绝对偏差MAD由1720 m^(3)/s降至571 m^(3)/s,月度总水量偏差VD由43.18亿m^(3)降低至1.09亿m^(3);在非汛期,MAD由1650 m^(3)/s减小至745 m^(3)/s,VD由4.52亿m^(3)减小至2.53亿m^(3)。提出的基于水量平衡的流量修正方法,能够提高葛洲坝流量准确性,大幅度改善原有的水量不平衡现象,为三峡-葛洲坝梯级水电站调度决策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流量修正 水量平衡 出库流量 SCE-UA算法 水轮机机组特性曲线 三峡水库 葛洲坝水库 梯级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补汉工程控制枢纽品字型双层闸门水力控制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运佳 游万敏 +1 位作者 张磊 潘天文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109,123,共10页
石花控制闸是引江补汉工程的控制枢纽,采用品字型双层闸门布置解决了引江补汉工程高水头、超长有压输水水力控制关键技术难题。为了探究石花控制闸品字型双层闸门水力控制技术,采用数值计算和水工模型试验的方法开展研究:①采用一维、... 石花控制闸是引江补汉工程的控制枢纽,采用品字型双层闸门布置解决了引江补汉工程高水头、超长有压输水水力控制关键技术难题。为了探究石花控制闸品字型双层闸门水力控制技术,采用数值计算和水工模型试验的方法开展研究:①采用一维、三维耦合数学模型计算控制闸启闭引起的系统水力过渡过程,为工程设计提供边界条件;②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分析控制闸体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系统沿线最大、最小压力均满足相关规程要求;控制闸内水流流态、压力分布等指标正常,控制闸体型合理。石花控制闸总体设计方案合理,布置方式和研究方法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字型双层闸门 长距离输水 水力过渡过程 水力控制 石花控制闸 引江补汉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20年综合效益发挥与展望 被引量:7
4
作者 胡兴娥 曹瑞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共9页
三峡工程自2003年蓄水发电至今已运行20 a,初步设计主要功能全部实现,并适应运行条件变化和发展需求持续优化运行方式,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全面发挥。截至2023年底,三峡工程累计拦洪运用66次,拦蓄洪水超2 088亿m^(3)... 三峡工程自2003年蓄水发电至今已运行20 a,初步设计主要功能全部实现,并适应运行条件变化和发展需求持续优化运行方式,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全面发挥。截至2023年底,三峡工程累计拦洪运用66次,拦蓄洪水超2 088亿m^(3),确保了荆江河段防洪安全,极大减轻了长江中下游防洪压力;累计发出清洁电能超16 600亿kW·h,相当于节约标准煤5.1亿t,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3亿t;极大改善了库区与长江中游航道条件,累计通过货运量超20亿t,有力促进了长江航运快速发展;枯水期累计向下游补水约3 400亿m^(3),有效保障了长江中下游供水安全;生态调度成效显著,四大家鱼资源量明显恢复。为了应对频发的极端水文事件带来的风险和挑战,确保三峡工程长期安全运行和持续发挥巨大综合效益,从推进气象水文预报技术研究与应用、三峡水库调度运行方案优化、创新成果转化运用、智慧化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综合效益 防洪 发电 航运 水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对城陵矶防洪补偿控制水位研究Ⅰ——需求分析与优化条件 被引量:8
5
作者 邹强 胡挺 +2 位作者 肖扬帆 饶光辉 何小聪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7,共7页
城陵矶地区是长江中下游洪灾最频发的区域之一,是长江水库群防洪的重点保护对象。金沙江下游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4座梯级水库与三峡水库组成的巨型水库群防洪能力巨大,显著改变了流域防洪调度格局。在概括分析城陵矶地区防... 城陵矶地区是长江中下游洪灾最频发的区域之一,是长江水库群防洪的重点保护对象。金沙江下游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4座梯级水库与三峡水库组成的巨型水库群防洪能力巨大,显著改变了流域防洪调度格局。在概括分析城陵矶地区防洪需求,回顾三峡水库对城陵矶地区防洪补偿控制水位不同阶段成果的基础上,剖析了优化防洪补偿控制水位的研究要点,研究了金沙江下游梯级防洪库容投入情况,进而明确了提高防洪补偿控制水位的有利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三峡水库水位达到城陵矶防洪补偿控制水位158.00 m后,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在预留40.93亿m^(3)防洪库容的基础上,尚有30亿~60亿m^(3)富余防洪库容可配合运用,为进一步提高三峡水库对城陵矶防洪补偿控制水位创造了良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补偿 控制水位 联合防洪调度 城陵矶地区 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 三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对葛洲坝枢纽下游近坝段水位与航道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陆永军 陈稚聪 +3 位作者 赵连白 邵学军 杨美卿 李云中 《中国工程科学》 2002年第10期67-72,共6页
根据实测地形和水文泥沙资料 ,分析了葛洲坝枢纽运用后宜昌河段的河床冲淤变化、推移质和床沙的粗化以及枯水位的变化。由数学模型计算和物理模型试验成果 。
关键词 葛洲坝枢纽 三峡工程 冲刷 水位下降 船闸 通航 数学模型 物理模型 河床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对鄱阳湖水资源生态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董增川 梁忠民 +1 位作者 李大勇 郭慧芳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18,共6页
在三峡工程现有调度规则的前提下,建立了反映水文情势变化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鄱阳湖区间分布式水文模型、湖区二维水量水质模拟模型,并利用这些模型对三峡工程运行后对鄱阳湖防洪、水资源与水质生态等方面的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 在三峡工程现有调度规则的前提下,建立了反映水文情势变化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鄱阳湖区间分布式水文模型、湖区二维水量水质模拟模型,并利用这些模型对三峡工程运行后对鄱阳湖防洪、水资源与水质生态等方面的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防洪影响方面,三峡水库预泄期鄱阳湖水位抬升,低水增幅大于高水增幅,而三峡水库蓄水期鄱阳湖水位降低,低水降幅大于高水降幅,总体上对鄱阳湖防洪影响有限;在水质影响方面,鄱阳湖区水质浓度与五河来水的流量及其污染物浓度关系密切,受长江流量影响的关系并不大;在供水影响方面,三峡工程运行将对鄱阳湖枯水期供水形势产生较大影响;在生态影响方面,三峡工程运行后对鄱阳湖植被面积变化有一定的影响,影响大小与月份的不同有关,并将导致鄱阳湖不同区域湖滩草洲显露日期提前和显露时间有所增加,这将对鄱阳湖珍稀候鸟栖息地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三峡工程 防洪 供水 水质 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坝区泥沙模型试验测量与控制系统 被引量:20
8
作者 蔡守允 王昕 +2 位作者 周灵杰 蔡志俊 衡瑞林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48-50,共3页
基于相似理论设计的水利河工模型试验,需要模拟天然的水沙和边界条件,针对三峡工程坝区泥沙模型试验研究的内容,控制系统应用了先进的电子技术、传感技术和计算机硬、软件技术,自动控制模型试验双线船闸充泄水方式和流量,并对模型试验... 基于相似理论设计的水利河工模型试验,需要模拟天然的水沙和边界条件,针对三峡工程坝区泥沙模型试验研究的内容,控制系统应用了先进的电子技术、传感技术和计算机硬、软件技术,自动控制模型试验双线船闸充泄水方式和流量,并对模型试验的流速、水位、含沙量、波高等数据实施多点同步采集与处理.控制系统功能较完善,软件界面美观新颖,操作简单方便,具有很强的可视性和交互性,已先后成功地应用于三峡工程坝区泥沙模型试验和多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坝区 泥沙 模型试验 测量 控制系统 数据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葛洲坝梯级水利枢纽调度技术集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
9
作者 戴会超 董前进 曹广晶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共7页
三峡-葛洲坝梯级水利枢纽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水利工程,三峡-葛洲坝梯级水利枢纽的联合调度不仅是实现长江中下游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和典范,也是实现整个流域范围内水文补偿、库容补偿、电力补偿、提高系统可靠性及综合利用效益的必... 三峡-葛洲坝梯级水利枢纽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水利工程,三峡-葛洲坝梯级水利枢纽的联合调度不仅是实现长江中下游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和典范,也是实现整个流域范围内水文补偿、库容补偿、电力补偿、提高系统可靠性及综合利用效益的必要条件,由此,对三峡-葛洲坝梯级水利枢纽调度技术集成涉及的水文、调度等问题进行评述以了解现状、展望未来非常必要。在探讨三峡-葛洲坝梯级水利枢纽调度技术集成研究意义的基础上,对涉及的气象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研究、流域梯级调度、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研究、大型水库生态调度研究、特大型水电站考核评估等研究现状进行评述,指出了三峡-葛洲坝梯级水利枢纽调度技术集成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三峡-葛洲坝梯级水利枢纽调度技术集成及类似方面研究与实践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葛洲坝 梯级调度 汛限水位动态控制 生态调度 水电站考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偿中华鲟产卵场水动力环境的梯级水库联合生态调度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煜 翟振男 戴凌全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1-97,127,共8页
三峡—葛洲坝梯级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和运行阻隔了长江部分洄游鱼类的洄游通道,梯级水库的联合调度运行改变了坝下河道天然径流过程,对被迫在坝下形成新产卵场的珍稀水生物中华鲟的产卵繁殖产生一定影响。为有效保护中华鲟资源,在明确... 三峡—葛洲坝梯级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和运行阻隔了长江部分洄游鱼类的洄游通道,梯级水库的联合调度运行改变了坝下河道天然径流过程,对被迫在坝下形成新产卵场的珍稀水生物中华鲟的产卵繁殖产生一定影响。为有效保护中华鲟资源,在明确梯级水库调度运行与中华鲟产卵场产卵适合度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优化三峡下泄流量和葛洲坝运行方式相结合的三峡—葛洲坝梯级水库生态调度方式,以补偿中华鲟产卵栖息所需的河流生境。通过以三峡水库的实际来流过程输入水库生态调度模型,得出中华鲟产卵期(每年10—12月)补偿其产卵栖息水环境的梯级水库联合生态调度方式。根据梯级水库生态调度与现有调度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梯级水库联合生态调度可在满足三峡水库常规调度目标的基础上同时满足中华鲟产卵所需的生态流量,配合葛洲坝电厂优化调度运行方式,可有效增加坝下中华鲟产卵场水动力环境产卵适合度,补偿梯级水库运行对中华鲟产卵生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生态调度 产卵适合度 三峡-葛洲坝梯级水库 水利工程生态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运用后长江中下游冲淤变化 被引量:44
11
作者 卢金友 黄悦 宫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5-57,87,共4页
三峡工程建成运用后,改变了水库下游河道的水沙条件,坝下游河道水流输沙能力处于不饱和状态,河道将发生沿程冲刷,并可能引起河势的调整,进而可能对防洪产生一定影响。为此,采用数学模型计算与实测资料分析的手段进行了三峡工程建成后长... 三峡工程建成运用后,改变了水库下游河道的水沙条件,坝下游河道水流输沙能力处于不饱和状态,河道将发生沿程冲刷,并可能引起河势的调整,进而可能对防洪产生一定影响。为此,采用数学模型计算与实测资料分析的手段进行了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江湖水沙变化及河道冲淤演变及其对防洪影响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长江中下游河道发生大量冲刷,同流量水位降低。各河段冲刷量达到最大时,荆江河段河床平均冲深约2.0~5.3 m,槽蓄量约增加13亿m3,城陵矶至武汉河段河床平均冲深约2.5 m,槽蓄量约增加8.5亿m3;由于干流河床冲刷,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减少,洞庭湖湖区淤积减缓,增加调蓄量约23.8亿m3;水沙过程改变、河床冲刷及局部河势调整对河道稳定及堤防、护岸工程的安全会带来一定影响,需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冲淤 水位 河势调整 防洪 三峡工程 长江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围堰发电期调度运行方式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戴会超 何文社 《水电能源科学》 2004年第1期40-43,共4页
根据三峡工程进度及相关部门的要求,就三峡(围堰发电期)—葛洲坝水利枢纽联合调度运行中有关泄洪设施的运行调度方式、三期围堰安全渡汛方案、梯级发电调度方式及航运调度和船闸运行方式等四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研究;给出了... 根据三峡工程进度及相关部门的要求,就三峡(围堰发电期)—葛洲坝水利枢纽联合调度运行中有关泄洪设施的运行调度方式、三期围堰安全渡汛方案、梯级发电调度方式及航运调度和船闸运行方式等四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研究;给出了相应的调度运营方式;并提出了蓄水后应重点研究的问题,以确保围堰发电期及三峡工程正常运行后,工程可全面发挥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堰发电期 三峡-葛洲坝水利枢纽 梯级调度 运行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沙河流水库减淤调度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万毅 马超 李辉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18,共5页
以黄河为主,研究多沙河流水库减淤调度的方法。以黄河上处于不同淤积阶段的青铜峡、三门峡、万家寨、小浪底4座水库为例,比较了多泥沙河流水库在不同淤积阶段,利用低水位排沙和异重流排沙的减淤调度运行方式。通过引入适用的模型和方法... 以黄河为主,研究多沙河流水库减淤调度的方法。以黄河上处于不同淤积阶段的青铜峡、三门峡、万家寨、小浪底4座水库为例,比较了多泥沙河流水库在不同淤积阶段,利用低水位排沙和异重流排沙的减淤调度运行方式。通过引入适用的模型和方法对水库进行排沙优化调度研究,对多沙河流的大型水利枢纽优化减淤运行调度总结出了较为可行的研究方法,并对2种主要的排沙调度方式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枢纽 减淤调度 梯级水库 排沙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大坝与葛洲坝两坝间水域的水环境保护 被引量:5
14
作者 万咸涛 张新宁 《水资源保护》 CAS 2003年第4期31-33,共3页
剖析三峡大坝与葛洲坝两坝之间的水环境状况。分析给出建坝前两坝间的水环境状况,以及葛洲坝建坝后的水污染状况,对黄柏河流域进行总体水质评价,并给出分段水质评价。最后建议,对两坝间的水域水环境治理、流域生态治理,应纳入总体规划... 剖析三峡大坝与葛洲坝两坝之间的水环境状况。分析给出建坝前两坝间的水环境状况,以及葛洲坝建坝后的水污染状况,对黄柏河流域进行总体水质评价,并给出分段水质评价。最后建议,对两坝间的水域水环境治理、流域生态治理,应纳入总体规划和三峡工程专项治理和保护项目中,对排污口和污染源进行规范化治理,对黄柏河下游河段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对葛洲坝水利工程建议开展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后评估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利枢纽 葛洲坝水利工程 水环境保护 水质评价 水污染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工闸门大型铸造轨道纵向正应力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白润波 曹平周 +1 位作者 王继收 曹茂森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1-63,66,共4页
对三峡水利枢纽高压闸门定轮支承结构试验中轨道在轮压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照,解释了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以前没有被认识的试验现象。将轨道分为接触区、过渡区、低应力区进行讨论,描述了各区的... 对三峡水利枢纽高压闸门定轮支承结构试验中轨道在轮压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照,解释了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以前没有被认识的试验现象。将轨道分为接触区、过渡区、低应力区进行讨论,描述了各区的应力特点,进一步了解了整个轨道的纵向正应力分布规律,并对纵向正应力试验测点的布置问题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闸门 轨道 纵向正应力 试验测点布置 有限元 三峡水利枢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性枢纽运用后青岩子河段冲淤变化分析
16
作者 张杰 黄悦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1-86,共6页
针对三峡水库运行以来,库区青岩子河段来水来沙条件和局部边界条件的变化,以及上游控制性工程运用对其冲淤变化规律和演变趋势的影响,利用实测资料分析青岩子河段在三峡水库运用以来的冲淤变化规律,并采用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对该河段控制... 针对三峡水库运行以来,库区青岩子河段来水来沙条件和局部边界条件的变化,以及上游控制性工程运用对其冲淤变化规律和演变趋势的影响,利用实测资料分析青岩子河段在三峡水库运用以来的冲淤变化规律,并采用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对该河段控制性枢纽(三峡、溪洛渡、向家坝枢纽等)运用初期20 a(2008~2027年)的河床冲淤变化进行计算和演变趋势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控制性枢纽运用初期,青岩子河段淤积幅度较小,河床平面形态与建库前相比变化不大,总体河势未发生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动回水区 水沙数学模型 河床冲淤 控制性枢纽 三峡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秭归县水土保持问题微观探析与对策研究
17
作者 魏启扬 《生态经济》 1993年第2期39-43,共5页
水土保持工作对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秭归县为例对其意义、对策作一初略探讨。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水利枢纽工程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浪底郑州集控系统AGC梯级分配策略
18
作者 冯迅 徐强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4-116,共3页
着重介绍了小浪底水利枢纽郑州集控系统自动发电控制功能(AGC)的厂间分配方案,该方案不仅保证了给定负荷的分配,并且充分考虑了小浪底、西霞院两厂的梯级关系,采取实用的优化策略,使得梯级电站间既达到能效的经济性,又实现了流量关系的... 着重介绍了小浪底水利枢纽郑州集控系统自动发电控制功能(AGC)的厂间分配方案,该方案不仅保证了给定负荷的分配,并且充分考虑了小浪底、西霞院两厂的梯级关系,采取实用的优化策略,使得梯级电站间既达到能效的经济性,又实现了流量关系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水电厂 集控系统 计算机监控系统 AGC 优化分配 小浪底水利枢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活动坝抬高葛洲坝近坝段枯水位的方案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贾鹏 周建军 徐江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1-75,共5页
三峡水库建成后 ,葛洲坝近坝段冲刷降低枯水水位对航运的影响是重要的问题 ,各单位曾提出了许多方案。笔者用数学模型计算的方法研究了利用活动坝提高枯水位的途径 ,研究和分析了在河道中加入活动坝后上游水位抬升的效果。提出利用活动... 三峡水库建成后 ,葛洲坝近坝段冲刷降低枯水水位对航运的影响是重要的问题 ,各单位曾提出了许多方案。笔者用数学模型计算的方法研究了利用活动坝提高枯水位的途径 ,研究和分析了在河道中加入活动坝后上游水位抬升的效果。提出利用活动坝抬高葛洲坝近坝段枯水水位方案的初步可行性。在对活动坝影响河道的因素简化后 ,利用一维河流数学模型计算了在葛洲坝下游胭脂坝河段不同位置设置活动坝后的水面线、流速等水流参数 ,重点比较了坝布置位置以及水流流量对水位抬升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坝 水位 数学模型 葛洲坝工程 三峡工程 航运 水流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因素对城陵矶水位变化贡献率的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柴元方 李义天 +2 位作者 李思璇 李晓昭 王靖宜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0-64,共5页
为分析不同因素对城陵矶水位变化的贡献率,基于1955~2014年实测水文资料,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城陵矶水位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下荆江裁弯和葛洲坝的运行对城陵矶水位流量关系造成较大影响,同流量下城陵... 为分析不同因素对城陵矶水位变化的贡献率,基于1955~2014年实测水文资料,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城陵矶水位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下荆江裁弯和葛洲坝的运行对城陵矶水位流量关系造成较大影响,同流量下城陵矶水位增幅明显,而三峡水库对城陵矶水位流量关系影响不大;1972~2002年水位流量出现"此消彼长"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干流顶托作用加强和断面逐年淤高对水位的抬高值大于因流量减小对水位的减小值所致;城陵矶水位于1967年发生突变,这与1967年中州子裁弯有一定联系,而四水入湖流量的减少是1977年流量发生突变的主要原因;通过构建模型,计算得出下荆江裁弯、葛洲坝和三峡水库的运行在各自所在时期对城陵矶水位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50.3%、50.5%、5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 贡献率 城陵矶 三峡工程 葛洲坝 下荆江裁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