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S及GIS的鄂西三峡库区森林资源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袁传武 吴保国 +2 位作者 史玉虎 唐万鹏 胡必平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5-189,共5页
利用ArcView 3.3对鄂西三峡库区199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和遥感判读样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了森林资源分布图、林龄结构分布图、郁闭度分布图等系列森林景观图,为研究该区域内的树种结构、径级结构、林龄结构和林种结构等森林... 利用ArcView 3.3对鄂西三峡库区199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和遥感判读样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了森林资源分布图、林龄结构分布图、郁闭度分布图等系列森林景观图,为研究该区域内的树种结构、径级结构、林龄结构和林种结构等森林资源结构及其空间分布提供了可视化的基础。结果表明:①鄂西三峡库区森林植被类型较多,特有植物多,库区森林覆盖率为46.8%;②森林地理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二高山地区;③地带性植被落叶常绿阔叶林遭受破坏严重,森林具有明显的次生性,灌木林和针叶林所占比重较大;④林种结构不合理,防护林、经济林比重小,用材林比重大,近成过熟林比重较小;⑤林龄结构方面,中幼龄比重较大;⑥鄂西三峡库区森林植被对库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功能不能很好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三峡库区 森林资源 森林结构 空间格局 RS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湖北段降水时空分布与滑坡灾害的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金琪 孟英杰 +1 位作者 严婧 王海军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51-255,共5页
在分析三峡库区湖北段滑坡灾害发育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三峡库区湖北段1980-2010年不同时间尺度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得出持续性降雨与暴雨是影响三峡库区湖北段滑坡地质灾害发育的敏感因子。结果发现:三峡库区湖北段滑坡发生区域性... 在分析三峡库区湖北段滑坡灾害发育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三峡库区湖北段1980-2010年不同时间尺度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得出持续性降雨与暴雨是影响三峡库区湖北段滑坡地质灾害发育的敏感因子。结果发现:三峡库区湖北段滑坡发生区域性强,且库区湖北段降水量的分布与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年内变化相一致;库区内多雨中心位于库区鹤峰附近;根据三峡库区降水量分布图,结合库区地质环境,建议将库区强降雨地区作为地质灾害重点防护区和监测区,尽可能以最小代价确保库区稳定性;此外,通过对滑坡灾害与不同时段不同降水类型的相关系数分析,进一步验证前期降水量的累积和强降雨是三峡库区湖北段发生滑坡地质灾害的重要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湖北段 持续性降雨 分布特征 暴雨 滑坡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湖北部分)陆生野生动物本底调查简报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其仁 张铭 +10 位作者 何定富 戴中心 张德春 卢为民 黄贤斌 曹国斌 彭军 李钢 谭明凤 王祖阶 龙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78-479,共2页
由国务院三建委和三峡总公司下达的三峡库区(湖北部分)陆生野生动物监测项目,湖北省林业厅组织了以湖北省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保护站、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以及相关市、县林业局为主的三峡库区(湖北部分)陆生野生动物调查队,... 由国务院三建委和三峡总公司下达的三峡库区(湖北部分)陆生野生动物监测项目,湖北省林业厅组织了以湖北省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保护站、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以及相关市、县林业局为主的三峡库区(湖北部分)陆生野生动物调查队,于1996年11月至1998年6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湖北 野生动物 调查 陆生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尔可夫链模型在森林资源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袁传武 史玉虎 +3 位作者 唐万鹏 蔡晟 田元玲 谯四红 《湖北林业科技》 2009年第1期9-12,24,共5页
应用马尔可夫链建立了鄂西三峡库区森林资源时空变化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库区到2010年时林地面积达到830 165hm2,比目前增加4 022hm2,到2030年前后达到相对稳定状态,林地面积达到834 638hm2,比目前约增加10 495hm2,比现有林地增加12... 应用马尔可夫链建立了鄂西三峡库区森林资源时空变化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库区到2010年时林地面积达到830 165hm2,比目前增加4 022hm2,到2030年前后达到相对稳定状态,林地面积达到834 638hm2,比目前约增加10 495hm2,比现有林地增加12.7%。达到稳定状态时,森林资源总体结构与目前相比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林地覆盖率由目前的46.8%增加到62.4%,林地质量和生产潜力都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可夫链模型 鄂西三峡库区 森林资源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三峡库区主要森林植被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5
作者 袁传武 史玉虎 +4 位作者 陈静涛 唐万鹏 许军 刘晓武 祁大勇 《湖北林业科技》 2008年第5期1-5,27,共6页
根据系统的野外调查数据和历史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鄂西三峡库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且分布分散,森林植被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同时分析了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不同因素对鄂西三峡库区森林植被空间分布的影... 根据系统的野外调查数据和历史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鄂西三峡库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且分布分散,森林植被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同时分析了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不同因素对鄂西三峡库区森林植被空间分布的影响方式和强度,初步揭示了鄂西三峡库区主要森林植被空间分布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三峡库区 森林植被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三峡库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6
作者 袁传武 胡兴宜 +1 位作者 张凤芝 郑兰英 《湖北林业科技》 2004年第1期50-52,共3页
鄂西三峡库区包括宜昌、兴山、秭归和巴东等四县市。本文重点讨论生物多样性基本特点 。
关键词 鄂西三峡库区 生物多样性 保护 自然环境 可持续发展 植被保护 长江防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三峡库区生态安全综合评价
7
作者 袁传武 王珠娜 +2 位作者 史玉虎 唐万鹏 唐志平 《湖北林业科技》 2007年第2期1-5,共5页
从生态安全涵义理解出发,以鄂西三峡库区为例,建立了包括气候条件、林种结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结构、生态环境状况等方面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数量化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库区生态安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4个(... 从生态安全涵义理解出发,以鄂西三峡库区为例,建立了包括气候条件、林种结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结构、生态环境状况等方面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数量化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库区生态安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4个(区)县中,夷陵区生态安全整体情况较好,巴东县和兴山县一般。库区在水土保持、林种结构、土地利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生态安全问题,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以改善,构建鄂西三峡库区安全的生态系统,保障库区生态安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系统 生态安全 综合评价 鄂西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鄂西地区下寒武统水井沱组页岩储层分布及非均质性特征 被引量:10
8
作者 胡忠贵 秦鹏 +2 位作者 胡明毅 邱小松 左滔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50,共12页
湘鄂西地区下寒武统水井沱组页岩储层研究程度相对较低,而页岩储层分布的不均一性严重制约了页岩气的勘探。以湘鄂西地区水井沱组页岩为研究对象,结合剖面和钻井资料,通过薄片、矿物含量、有机地球化学、扫描电镜等分析资料,分析了湘鄂... 湘鄂西地区下寒武统水井沱组页岩储层研究程度相对较低,而页岩储层分布的不均一性严重制约了页岩气的勘探。以湘鄂西地区水井沱组页岩为研究对象,结合剖面和钻井资料,通过薄片、矿物含量、有机地球化学、扫描电镜等分析资料,分析了湘鄂西地区水井沱组页岩储层分布和非均质性特征。研究区有利页岩储层发育的相带为深水陆棚,以碳质页岩和硅质页岩为主。水井沱组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Sq1时期以硅质陆棚为主,Sq2时期碳质陆棚分布更广。宏观上海侵体系域主要发育硅质页岩、碳质页岩,为富有机质页岩发育段;高位体系域主要发育钙质泥页岩、粉砂质泥页岩。微观上海侵体系域中页岩储层具有黏土矿物和有机碳含量向上逐渐升高,脆性矿物含量降低的特征,储集空间由基质孔向溶蚀孔、有机质孔演变,总孔隙度向上逐渐变大;高位体系域中页岩储层变化规律则相反。页岩储层分布的非均质性特征可能受到沉积时期海平面升降变化、物源供给以及生物作用的控制,也受到成岩作用、构造作用和水文地质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鄂西地区 水井沱组 页岩储层 非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地区深层页岩气储层岩相孔隙结构特征差异及其控制因素--以YT1和YT3井五峰—龙马溪组页岩为例 被引量:11
9
作者 吴泽宇 孙梦迪 +5 位作者 蒋恕 张介辉 梁兴 王高成 白亮飞 孙良卫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29,I0002,I0003,共17页
岩相页岩孔隙结构是影响页岩气储集及运移能力的重要因素。以鄂西地区五峰—龙马溪组深层页岩为例,采用小角中子散射、高压压汞和场发射扫描电镜等实验方法,对比不同岩相页岩孔隙结构特征,明确不同岩相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差异及其控制因... 岩相页岩孔隙结构是影响页岩气储集及运移能力的重要因素。以鄂西地区五峰—龙马溪组深层页岩为例,采用小角中子散射、高压压汞和场发射扫描电镜等实验方法,对比不同岩相页岩孔隙结构特征,明确不同岩相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差异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鄂西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划分为高有机质硅质页岩岩相、中有机质硅质页岩岩相和低有机质黏土/混合质页岩岩相,不同岩相总孔隙度为1.76%~4.27%;高有机质硅质页岩和中有机质硅质页岩储集空间以有机孔为主,低有机质黏土/混合质页岩储集空间以无机孔为主,微裂缝发育程度为高有机质硅质页岩>中有机质硅质页岩>低有机质黏土/混合质页岩;有机质丰度和矿物组分是不同岩相页岩孔隙结构差异主控因素,随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和硅质矿物质量分数降低,有机孔密度和孔径显著下降,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减弱,微裂缝发育程度逐渐降低。高有机质硅质页岩相具有较强生烃潜力,微裂缝发育程度较高,为研究区段最优页岩相。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和矿物组分是五峰—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储层不同岩相孔隙结构特征差异关键因素,高有机质硅质页岩相为研究区段最优页岩相。该结果为鄂西地区下寒武统五峰—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储层评价和有利区预测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特征 控制因素 储层评价 小角中子散射实验 高压压汞实验 场发射扫描电镜实验 深层页岩气 五峰—龙马溪组 鄂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