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库区无资料支流流量遥感监测及其变化分析
1
作者 娄和震 周柏池 +5 位作者 宋文龙 冯天时 杨胜天 孟娟 桂荣洁 刘宏洁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6-176,共11页
三峡库区内支流众多,但因缺少基本水文站监测,支流的水文和水资源信息匮乏,影响了区域的水资源管理和防洪安全。为此,选择了三峡库区20条典型支流为研究对象,其中18条为无资料支流,应用自主研发的遥感水文站技术,结合卫星及无人机遥感... 三峡库区内支流众多,但因缺少基本水文站监测,支流的水文和水资源信息匮乏,影响了区域的水资源管理和防洪安全。为此,选择了三峡库区20条典型支流为研究对象,其中18条为无资料支流,应用自主研发的遥感水文站技术,结合卫星及无人机遥感数据构建了支流监测断面的三维数字河道模型,计算分析了2016年1月—2023年7月的河道流量、相对水位等信息。研究表明:(1)三峡库区内20条典型支流的河道横断面形状呈U形,属于典型的山区河流;遥感水文站技术在计算三峡库区无资料支流流量时具有良好的精度,平均NSE和R2分别可达到0.74和0.76。(2)在研究期内库区支流相对水位变化较小,库首、库中和库尾支流相对水位月际变化在1.2 m以下的月份占比可达93.1%、86.8%和87.4%。(3)库区典型无资料支流的平均流量总体平稳,但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共有13条无资料支流的流量正在减少,库区支流流量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4)三峡库区20条支流年均流量和全年总流量十分丰富,年均入库流量达164.75亿m^(3),约占库区年入库流量的4.8%,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资料支流 流量 遥感水文站技术 水资源管理 防洪安全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补汉工程运行对三峡水源区水环境的影响预测
2
作者 吴贞晖 王孟 +3 位作者 刘扬扬 吴比 肖洋 张可可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4-203,共10页
引江补汉工程实施将引起三峡库区水文情势和水质变化。为预测引江补汉工程运行对水源区水环境的影响,构建水源区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分析丰、平、枯、特枯水年情景下水源区水文情势、水动力变化和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浓度时空... 引江补汉工程实施将引起三峡库区水文情势和水质变化。为预测引江补汉工程运行对水源区水环境的影响,构建水源区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分析丰、平、枯、特枯水年情景下水源区水文情势、水动力变化和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并提出相应的水环境保护措施。结果表明:引江补汉工程实施后,龙潭溪取水口水域水动力条件显著增强,各月流速增幅达0~0.04 m/s;工程实施后取水口水质受引水拖拽作用趋向于主库区,不同典型年下该断面COD、氨氮、总磷年均变化幅度分别介于-2.31%~0.41%、4.18%~8.20%、0.77%~1.82%,非引水时段有发生富营养化风险。研究成果可为引江补汉工程水源区水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补汉工程 三峡水源区 水环境影响预测 数值模拟 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 水环境保护与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天气下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对河流水质的多时空尺度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张琼 刘睿 +3 位作者 张静 郑达燕 张柳柳 郑财贵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6-1109,I0011-I0015,共19页
为探究极端天气下流域内水质对土地利用的响应关系,本研究基于不同空间尺度(1000 m河段缓冲区、500 m河岸带缓冲区及子流域)的土地利用指数以及旱季(2019年11月)、雨季-洪水期(2020年7月)和雨季-干旱期(2022年8月)的水质数据,探究流域... 为探究极端天气下流域内水质对土地利用的响应关系,本研究基于不同空间尺度(1000 m河段缓冲区、500 m河岸带缓冲区及子流域)的土地利用指数以及旱季(2019年11月)、雨季-洪水期(2020年7月)和雨季-干旱期(2022年8月)的水质数据,探究流域内土地利用对水质的多时空尺度影响,从而得到保护流域水质和规划流域内土地利用格局的最佳时空尺度和对水质影响最显著的预测因子。研究表明:(1)流域水质受极端天气影响,降雨会增强水体的稀释能力,高温会加快水中微生物反应速率,具体表现为雨季-洪水期的水质较好,雨季-干旱期次之,旱季较差。(2)土地利用对水质指标的影响存在时空尺度效应,土地利用在子流域和旱季尺度下对河流水质影响最显著。(3)不同土地利用指数对流域水质影响存在差异,耕地、林地、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和边缘密度是影响水质指标最显著的解释变量。其中林地与多数水质指标具有负相关关系,建设用地、耕地、斑块密度与较多水质指标存在正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为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格局以及保护河流水质提供科学依据,对三峡库区环境可持续发展及生态保护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水质 土地利用指数 多时空尺度 冗余分析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栖息地法的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产卵场生态流量及调控策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易燃 陈小娟 +7 位作者 杨志 陶江平 戴凌全 郜星晨 刘宏高 朱其广 徐薇 曹俊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96,共12页
揭示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产卵场栖息地适宜性变化的规律,确定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产卵场栖息地生态流量阈值及保护调控的方法,为鱼类产卵场栖息地保护提供参考与借鉴。以三峡变动回水区的广阳-石沱江段为研究区域,选取四大家鱼、铜鱼、长... 揭示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产卵场栖息地适宜性变化的规律,确定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产卵场栖息地生态流量阈值及保护调控的方法,为鱼类产卵场栖息地保护提供参考与借鉴。以三峡变动回水区的广阳-石沱江段为研究区域,选取四大家鱼、铜鱼、长鳍吻鮈、圆筒吻鮈和中华金沙鳅等8种产漂流性卵鱼类为研究对象,通过鱼类产卵场栖息地模拟,在耦合8种鱼类生态需求的基础上计算生态流量阈值,并制定相应的调控策略。结果表明,三峡水库在145、150、155、160、165 m和天然情形下变动回水区最小生态流量分别为:6543、7130、9943、13713、17603、6106 m^(3)/s;最大生态流量分别为:17028、17526、23110、28291、29858、15753 m^(3)/s;最适生态流量分别为10002、10916、14479、18810、23226、9365 m^(3)/s,上、下阈值分别为13515、14221、18794、23550、26542、12559 m^(3)/s;8272、9023、12211、16262、20414、7736 m^(3)/s。流量较小时,一定流量范围内,降低水位有利于增加加权可利用面积(AWU);流量较大时,流量增加到一定值后,增加水位有利于增加AWU;而流量在两者之间时,可参考研究结果中的水位及生态流量阈值进行调控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法 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 生态流量 调控策略 广阳-石沱江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对城陵矶防洪补偿控制水位研究Ⅰ——需求分析与优化条件 被引量:10
5
作者 邹强 胡挺 +2 位作者 肖扬帆 饶光辉 何小聪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7,共7页
城陵矶地区是长江中下游洪灾最频发的区域之一,是长江水库群防洪的重点保护对象。金沙江下游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4座梯级水库与三峡水库组成的巨型水库群防洪能力巨大,显著改变了流域防洪调度格局。在概括分析城陵矶地区防... 城陵矶地区是长江中下游洪灾最频发的区域之一,是长江水库群防洪的重点保护对象。金沙江下游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4座梯级水库与三峡水库组成的巨型水库群防洪能力巨大,显著改变了流域防洪调度格局。在概括分析城陵矶地区防洪需求,回顾三峡水库对城陵矶地区防洪补偿控制水位不同阶段成果的基础上,剖析了优化防洪补偿控制水位的研究要点,研究了金沙江下游梯级防洪库容投入情况,进而明确了提高防洪补偿控制水位的有利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三峡水库水位达到城陵矶防洪补偿控制水位158.00 m后,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在预留40.93亿m^(3)防洪库容的基础上,尚有30亿~60亿m^(3)富余防洪库容可配合运用,为进一步提高三峡水库对城陵矶防洪补偿控制水位创造了良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补偿 控制水位 联合防洪调度 城陵矶地区 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 三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对城陵矶防洪补偿控制水位研究Ⅱ——风险分析与运用方案 被引量:8
6
作者 邹强 胡挺 +2 位作者 饶光辉 何小聪 肖扬帆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4,共9页
乌东德、白鹤滩水库投运后,长江上游水库群联合防洪调度为进一步提高三峡水库对城陵矶防洪补偿控制水位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提高三峡水库对城陵矶防洪补偿控制水位,针对金沙江下游梯级防洪库容投入运用条件,基于三峡坝址不同典型年的不... 乌东德、白鹤滩水库投运后,长江上游水库群联合防洪调度为进一步提高三峡水库对城陵矶防洪补偿控制水位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提高三峡水库对城陵矶防洪补偿控制水位,针对金沙江下游梯级防洪库容投入运用条件,基于三峡坝址不同典型年的不同频率设计洪水,开展了荆江防洪和库区回水风险分析,提出了金沙江下游梯级配合三峡水库的等比例分级拦蓄方式,在确保荆江及库区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提出了三峡水库对城陵矶防洪补偿控制水位优化运用方案,给出了金下梯级预留防洪库容与三峡水库对荆江防洪库容的等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等比例分级拦蓄方式综合了拦量和削峰两种模式,有效利用了金下梯级防洪库容,调度效果最好;提出的水位优化运用方案具备较好的防洪减灾效果,丰富完善了长江上游水库群联合防洪调度方案,可进一步减少中下游超额洪量。研究成果可为长江水库群实际洪水调度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补偿 控制水位 风险分析 荆江河段 城陵矶地区 金沙江下游 三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解性有机碳耦合营养状态解析河流CO_(2)动态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羿 王晗 +4 位作者 马永梅 杜佳杰 龙靖潇 郎家锐 倪茂飞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4-806,共13页
为全面探索河流溶解性有机碳(DOC)与二氧化碳(CO_(2))动态及驱动因素的相关关系,以我国三峡库区河流——澎溪河为对象,于雨季和旱季采集表层水体水样,分别通过原位和室内测定,明确水文参数(水温、pH、碱度和流速)、DOC浓度和营养元素(总... 为全面探索河流溶解性有机碳(DOC)与二氧化碳(CO_(2))动态及驱动因素的相关关系,以我国三峡库区河流——澎溪河为对象,于雨季和旱季采集表层水体水样,分别通过原位和室内测定,明确水文参数(水温、pH、碱度和流速)、DOC浓度和营养元素(总氮(TN)和总磷(TP))浓度,并计算水体CO_(2)分压(pCO_(2))、水—气界面CO_(2)交换通量和营养元素化学计量比(DOC:TN、DOC:TP和TN:TP)。以河流CO_(2)、DOC和营养状态动态变化为基础,通过对DOC、TN、TP、营养元素化学计量比和荧光峰(B、T、A、M、C、D和N)与河流pCO_(2)的多维分析建立及评估潜在的耦合关系,从而揭示特定区域河流CO_(2)的来源与驱动因素特征。结果显示,澎溪河水—气界面CO_(2)交换速率在3.75~22.9 m/d范围内,雨季((9.91±4.93)m/d)>旱季((6.69±4.30)m/(d),pCO_(2)在65.95~20642.41μatm范围内,F平均值为(629.4±1426.8)mmol/(m^(2)·d),河流总体表现为大气CO_(2)源。水体DOC总体在1.42~7.88 mg/L范围内,且旱季((4.50±0.17)mg/L)>雨季((2.87±0.18)mg/L),TN在0.176~1.917 mg/L范围内,旱季((1.205±0.353)mg/L)>雨季((0.665±0.306)mg/L),TP在0.0003~0.169 mg/L范围内。在该流域雨季,类酪氨酸、类色氨酸和土壤富里酸占比显著高于旱季,而类腐殖质、微生物衍生腐殖质和生物生产力占比显著低于旱季。旱季水体pCO_(2)与TP呈显著正相关,与营养元素化学计量比(TN:TP和DOC:TP)呈显著负相关,而雨季与生物生产力呈显著负相关,营养状态与pCO_(2)存在季节耦合关系。生物代谢过程是河流CO_(2)饱和的主要原因,而降雨能够促进这一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河流二氧化碳 营养元素 主成分分析 荧光峰 澎溪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小江回水区段2007年春季水华与营养盐特征 被引量:61
8
作者 李哲 方芳 +3 位作者 郭劲松 陈杰 张超 田光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44,共9页
2007年5月中下旬,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发生水华,主要分布在高阳平湖、黄石代李子和双江大桥三处.对水华期间浮游植物群落特点和水环境特征的分析发现蓝藻占主导,约为浮游植物生物量的81.43%,优势藻种为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 2007年5月中下旬,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发生水华,主要分布在高阳平湖、黄石代李子和双江大桥三处.对水华期间浮游植物群落特点和水环境特征的分析发现蓝藻占主导,约为浮游植物生物量的81.43%,优势藻种为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结合水华期间总氮含量较非水华期间明显偏高且有机氮为氮素主要成份和许多蓝藻门藻种均带有异形胞的分析结果,认为此次水华是固氮型蓝藻水华.水华暴发前初春的强降雨过程导致小江回水区TP水平的普遍增加促使了TN/TP发生显著的变化,4月份较低的TN/TP水平诱使固氮型蓝藻在小江回水区迅速生长,并在5月份形成水华.水华期间生物量的增加造成水中磷酸盐浓度的降低,使得小江回水区表现出显著的磷限制特征.调查认为:高阳平湖段可能是小江回水区蓝藻水华的发源地,蓝藻生物体随流漂移至下游黄石代李子处并逐渐聚集,形成自岸边缓流带向河道中心逐渐延伸的肉眼可见的蓝藻生物聚集体,从而使得黄石代李子处具有最高的生物量和叶绿素值.而双江大桥处,则主要是南于河道过水断面的放大导致流速的降低,同时沿岸云阳县县城的排污使得这一河段的营养负荷相对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小江回水区 同氮型蓝藻水华 浮游植物群落特点 营养物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河流生境调查的东河河流生境评价 被引量:39
9
作者 王强 袁兴中 +3 位作者 刘红 庞旭 王志坚 张耀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48-1558,共11页
河流生境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流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以位于三峡库区腹心区域的典型山区河流东河为研究对象,采用河流生境调查(RHS)方法调查河流生境,选择河流生境质量评价指数(HQA)、河流生境退化指数(HMS)评估河流生境... 河流生境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流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以位于三峡库区腹心区域的典型山区河流东河为研究对象,采用河流生境调查(RHS)方法调查河流生境,选择河流生境质量评价指数(HQA)、河流生境退化指数(HMS)评估河流生境现状,分析生境质量和人为干扰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51个河段的HQA值介于24—66之间。29.4%河段的HQA为优,29.4%为良,23.5%为中,9.8%为较差,7.8%为差。从HMS看,7.8%的河段保持较自然状态,19.6%受到轻微的破坏,41.2%退化明显,27.5%退化严重,3.9%受到剧烈破坏。HQA与HMS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东河上、中、下游河段的HQA无明显差异,但HMS差异显著。从干扰来源看,东河上游和中游河流生境主要受引水式小水电、沿河公路、河道采砂影响。东河下游河流生境受高强度的土地开发(农业用地、建设用地),河道采砂,河堤、排污管、桥梁等水工构筑物的修建和三峡水库水位的波动影响。RHS评价结果能较直观地反映河流生境状况,以及导致河流生境质量衰退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生境调查(RHS) 河流健康 生境质量评价 河流生境退化指数 东河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峡库区蝶类群落的物种获得率、小生境占有率及相对多度 被引量:26
10
作者 杨萍 邓合黎 +1 位作者 漆波 刘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43-554,共12页
研究于 1998~ 2 0 0 3年在库区 10个区县 ,35个调查点进行。研究时 ,库区蝴蝶的生活环境被划分为 80个小生境 ,设置样带6 6 1条 ;调查期间获得 (Sampled)蝴蝶 331种 ,10 780只个体。报道三峡库区蝴蝶群落的部分参数 :2 5 3种蝴蝶的小... 研究于 1998~ 2 0 0 3年在库区 10个区县 ,35个调查点进行。研究时 ,库区蝴蝶的生活环境被划分为 80个小生境 ,设置样带6 6 1条 ;调查期间获得 (Sampled)蝴蝶 331种 ,10 780只个体。报道三峡库区蝴蝶群落的部分参数 :2 5 3种蝴蝶的小生境占有率低于 10 % ,占有 4 0 %以上小生境的蝴蝶只有 7种 ;在 6 0条以上样带都获得的蝴蝶有 16种 ,而在 10条以下样带内获得的蝴蝶 2 19种 ,占总数的 6 6 .2 % ;优势种 2 1个 (6 .3% ) ,常见种 12 5个 (37.8% ) ,少见种 10 3个 (31.1% ) ,罕见种 82个 (2 4 .8% ) ;相对多度高于 1%的种类 2 2个 ,仅占总数的 6 .6 % ;个体数分布的规律接近对数级数法则。三峡库区蝶类现在的分布反映了库区生境破碎化的结果 ,意味着适宜的生境斑块周围分布不适宜生境 ,种群受到面积、隔离、边缘等多种效应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库区 蝶类群落 物种获得率 小生境占有率 相对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坡宏观机理研究——以长江三峡库区为例 被引量:31
11
作者 吴树仁 石菊松 +3 位作者 张永双 韩金良 杨为民 雷伟志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74-879,共6页
在长江三峡库区310个滑坡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将库区滑坡宏观变形机理分为滑动面控制、滑体控制和两者组合控制3类。滑动面控制机理表现为顺层斜坡的滑体边界没有明显形成之前,由于暴雨诱发,滑动面先丧失内聚力和摩擦阻力而引起滑... 在长江三峡库区310个滑坡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将库区滑坡宏观变形机理分为滑动面控制、滑体控制和两者组合控制3类。滑动面控制机理表现为顺层斜坡的滑体边界没有明显形成之前,由于暴雨诱发,滑动面先丧失内聚力和摩擦阻力而引起滑体快速滑动,在滑动过程中滑坡边界破裂才发生;其显著特征是没有明显的滑动前兆、暴雨突然诱发、集中群发、单个滑体较薄、滑动面倾角陡、滑动面上没有擦痕和摩擦薄膜,并具有流-滑的特征。滑体控制机理表现为潜在滑体边界先发生宏观破裂,在重力和其他动力作用下发生蠕变滑动,然后克服潜在软弱面的摩擦阻力而发生快速滑动;其主要特征是滑坡有先存边界,滑动面上有大量擦痕和摩擦薄膜。两者组合控制机制表现为滑体边界破裂和滑动面蠕滑同时组合作用,导致滑坡快速滑动,多为可能多次发生滑动的老滑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库区 滑坡机理 滑动面 滑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峡库区蝶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47
12
作者 漆波 杨萍 邓合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3049-3059,共11页
报道了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均匀度.各小生境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在0~28之间,其下限值的数理分布范围主要在0与5之间,而上限值的分布主要在9、11和12.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是:样本间0~4.9285,小生境间0~2.1143,生境类型间0~1.709... 报道了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均匀度.各小生境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在0~28之间,其下限值的数理分布范围主要在0与5之间,而上限值的分布主要在9、11和12.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是:样本间0~4.9285,小生境间0~2.1143,生境类型间0~1.7091和植被型0.9740~1.3143;而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样本(4.9285)在1500~1500m针阔混交林的小生境中,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的小生境(2.1143)是1000~1500m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的生境类型是阔叶林灌丛(1.4373),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植被型是灌丛(1.3143);而灌丛各生境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从1.2773到1.4373;草地居第二位1.0588~1.2402,森林最低,0.8088~0.9618(仅分布在一个海拔梯度的生境类型除外);就整体有而言,物种多样性指数居前5位的生境类型都是灌丛.可见,三峡库区灌丛是最适宜于蝴蝶繁衍的植被型;完全成片的森林与纯粹的农田均不太适合蝴蝶生存.因环境的复杂性,物种多样性指数的最高值(4.9285)和最低值(0.0)均出现森林植被型,样本间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异系数最大的也是森林植被型,表明它给蝴蝶生存的影响,也将是最复杂的.海拔高度对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影响明显,最高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出现在海拔1000~1500m(1.2363),最低是2000m以上(0.2536),但没有显著的规律性.灌丛和森林各个小生境的蝴蝶均匀度与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基本是一致的,表明这两种植被型内各小生境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主要受物种均匀度变化的影响;农田和草地两种植被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除受均匀度影响外,还较大程度地受物种丰富度的影响.在生境类型的水平上,蝴蝶均匀度与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间有着比较复杂的关系.这些结果反映了三峡库区蝶类生存环境的多样性和破碎化,从而影响了蝴蝶分布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 群落 结构 参数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滩河地表水与地下水水化学及硝酸盐污染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相超 周政辉 +3 位作者 宋献方 夏军 唐常源 张依章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42-947,共6页
运用水化学分析技术测定了三峡库区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梁滩河地表水和地下水水体的水化学和硝酸盐氮污染水平。结果表明:自流域中上游,地表水体均受到了污染,并且向下游呈现出污染加重的趋势;在流域上游和中上游,地下水体受地表水体的影响... 运用水化学分析技术测定了三峡库区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梁滩河地表水和地下水水体的水化学和硝酸盐氮污染水平。结果表明:自流域中上游,地表水体均受到了污染,并且向下游呈现出污染加重的趋势;在流域上游和中上游,地下水体受地表水体的影响,呈现出严重的污染,上游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呈现出超标趋势。受河水下渗的影响,梁滩河流域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氮浓度自上游而下至中游呈现出急剧升高的趋势,上游和中游区域之间的地下水的硝酸盐浓度超过了10 mg/L的标准,而向流域下游和河口处呈现出浓度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梁滩河 水化学 硝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古夫河着生藻类分布与水质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自业 葛继稳 +4 位作者 李建峰 程腊梅 吴述园 冉桂花 苗文杰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9-227,共9页
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对位于长江三峡库区内的湖北省兴山县古夫河着生的藻类和水体共采样10次,共鉴定出着生藻类28属,检测水质指标12项。对水质变量进行因子分析,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选取4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主要代表总氮(TN)... 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对位于长江三峡库区内的湖北省兴山县古夫河着生的藻类和水体共采样10次,共鉴定出着生藻类28属,检测水质指标12项。对水质变量进行因子分析,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选取4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主要代表总氮(TN)和硝酸盐氮(NO3--N),第二主成分主要代表pH和化学需氧量(CODCr),第三主成分主要代表磷酸盐磷(PO34--P)、总磷(TP)和氨氮(NH4+-N),第四主成分主要代表电导率(Cond)和总有机碳(TOC)。将提取的9项主要水质因子与着生藻类重要属进行典型对应分析(CCA),结果可见,古夫河主要水质因子与着生藻类类群分布相关性大小为:CODCr>pH>TN>NO3--N>TOC>TP>PO34--P>Cond>NH4+-N。Monte Carlo显著性检验表明,CODCr和pH对古夫河着生藻类物种组成及空间分布的影响最大,其次为TN、NO3--N和TOC。pH与CODCr呈极强的负相关关系,古夫河着生藻类大多数类群均与CODCr表现出正相关关系,仅胶毛藻属(Chaetophora)倾向低CODcr和偏碱性的环境。TN和NO3--N有很强正相关性,而两者均与TOC有强负相关,它们将古夫河着生藻类大体上分为两类,即亲碳元素的类群和亲氮元素的类群。TP通常是河流生态系统中的限制性营养因子,但在古夫河流域中并不是影响着生藻类物种分布的主要水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生藻类 水质因子 典型对应分析 古夫河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 被引量:15
15
作者 周乐群 孙长安 +3 位作者 高改萍 胡甲均 胡宗云 杨岚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5年第1期49-52,共4页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人类活动频繁,生态系统脆弱,三峡工程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采用DEM、影像正射校正、多源影像数据融合、多层次信息提取等技术方法,...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人类活动频繁,生态系统脆弱,三峡工程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采用DEM、影像正射校正、多源影像数据融合、多层次信息提取等技术方法,对整个库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末期生态环境、草地资源进行了全面的动态监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ArcGIS软件开发完成了"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GIS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工程水库区 生态环境 “3S”技术 动态监测 GIS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小江回水区真光层深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方芳 周红 +3 位作者 李哲 龙曼 郭劲松 盛金萍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3-119,共7页
为探讨三峡水库运行初期小江回水区水体的光学特性,2007年5月~2008年5月对回水区5个断面水下光合有效辐射(PAR)与常规水质指标进行监测,分析了真光层深度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区域真光层深度空间差异不明显,但季节变化显... 为探讨三峡水库运行初期小江回水区水体的光学特性,2007年5月~2008年5月对回水区5个断面水下光合有效辐射(PAR)与常规水质指标进行监测,分析了真光层深度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区域真光层深度空间差异不明显,但季节变化显著,冬季最高,夏季最低。回归分析表明光合有效辐射(PAR)衰减系数与透明度、总悬浮物浓度有显著的相关性(R^2=0.8619,R^2=0.764),与叶绿素a相关性不明显(R^2=0.0113)。进一步研究分析表明真光层深度、总悬浮物浓度、叶绿素a主要受小江河口流量、小江回水区水位的影响,复杂的水动力条件与独特的水文条件是影响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真光层深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小江回水区 真光层 透明度 总悬浮物质 叶绿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端坊溪小流域的森林水文效益 被引量:10
17
作者 史玉虎 朱仕豹 +4 位作者 熊峰 蔡晟 刘学全 潘磊 陈双田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4年第3期17-21,共5页
三峡库区的森林水文作用 ,对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改善和维持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根据 1992— 2 0 0 0年实测降雨、径流等观测资料 ,分析了三峡库区端坊溪小流域森林的林冠截留... 三峡库区的森林水文作用 ,对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改善和维持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根据 1992— 2 0 0 0年实测降雨、径流等观测资料 ,分析了三峡库区端坊溪小流域森林的林冠截留作用、林地枯落物的水文作用及森林覆盖率与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和小流域径流的关系。结果表明 :三峡库区端坊溪小流域不同树种枝条基部直径与枝叶质量呈线性正相关 ,不同树种枝叶容水量与枝叶质量呈线性正相关 ,不同森林类型在场降雨中 ,林冠截留量为 0 38~ 8 78mm ,截留率为 10 2 7%~ 4 9 4 8% ,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呈幂函数关系 ;随着森林覆盖率的增加 ,林地的土壤容重减少 ,总孔隙度增加 ;主要森林类型中 ,针阔混交林林地枯落物的饱和持水量最大 ,端坊溪小流域枯落物层截留量可达到降水量的 2 8%~ 6 3% ;小流域径流量与同期降水量呈线性正相关。端坊溪小流域森林覆盖率每增加 1% ,小流域汛期径流深减少 6 95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端坊溪小流域 森林水文效益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澎溪河消落区土-气界面CO_2和CH_4通量初探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哲 张利萍 +4 位作者 王琳 郭劲松 高旭 方芳 蒋滔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74-680,共7页
水库近岸湿地(消落区)温室气体(CO2、CH4)产汇是水库温室气体效应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三峡水库支流澎溪河的白家溪、养鹿两处大面积消落区为研究对象,于2010年6 9月水库低水位运行期间,对近岸消落区土-气界面CO2、CH4通量进行监测... 水库近岸湿地(消落区)温室气体(CO2、CH4)产汇是水库温室气体效应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三峡水库支流澎溪河的白家溪、养鹿两处大面积消落区为研究对象,于2010年6 9月水库低水位运行期间,对近岸消落区土-气界面CO2、CH4通量进行监测.白家溪消落区土-气界面CO2通量均值为12.38±2.42 mmol/(m2·h);CH4通量均值为0.0112±0.0064 mmol/(m2·h).养鹿消落区CO2、CH4通量均值分别为10.54±5.17、0.14±0.16 mmol/(m2·h).总体上,6 9月土-气界面CO2通量呈增加趋势,而CH4通量水平呈现显著的递减趋势.消落区土地出露后植被恢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使得6 9月CO2释放通量的总体趋势有所增加.消落区退耕后,其甲烷氧化菌的活性得到恢复,加之在土地出露曝晒过程中土壤透气性增强,使得消落区土壤对大气中CH4吸收氧化潜势增强.尽管如此,仍需进一步的研究以明晰消落区土-气界面CO2、CH4产汇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澎溪河 消落区 CO2 CH4 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小江回水区藻类集群与主要环境要素的典范对应分析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郭劲松 李哲 +3 位作者 张呈 黄杨 龙曼 方芳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0-64,87,共6页
三峡成库后支流回水区水华频繁发生,备受关切。基于2年的野外跟踪观测结果,利用典范对应(CCA)分析方法,建立了藻类生境要素同藻类集群演替的多元统计模型。研究发现,所建立的CCA模型有效且具有较高的显著性;水库季节性调蓄所形成的不同... 三峡成库后支流回水区水华频繁发生,备受关切。基于2年的野外跟踪观测结果,利用典范对应(CCA)分析方法,建立了藻类生境要素同藻类集群演替的多元统计模型。研究发现,所建立的CCA模型有效且具有较高的显著性;水库季节性调蓄所形成的不同藻类生境条件是诱导集群出现演替的关键。在低水位运行下,藻类生境近似于天然河道,总悬浮颗粒物和流量变化对集群影响明显,水体扰动剧烈迫使耐受于不稳定水动力条件的藻种易于形成优势;而在高水位运行状态下,藻类生境接近深水湖泊,适宜于低温和具有运动功能的藻类将耐受于该生境状态并在集群中占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小江回水区 典范对应分析 藻类生境要素 藻类集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峡花岗岩区不同地类土壤流失量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高中琪 张洪江 史玉虎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4年第4期26-29,共4页
 研究长江三峡库区泥沙来源 ,并以此为依据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对于保障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 ,具有重要意义。在长江三峡花岗岩地区选定的典型小流域内 ,采用土壤剖面法及土壤侵蚀调查、坡面径流小区等方法 ,分析不...  研究长江三峡库区泥沙来源 ,并以此为依据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对于保障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 ,具有重要意义。在长江三峡花岗岩地区选定的典型小流域内 ,采用土壤剖面法及土壤侵蚀调查、坡面径流小区等方法 ,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现状下的土壤物理特性及其与土壤侵蚀的关系 ,不同土地利用坡面及沟道的土壤侵蚀量。结果表明 :研究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状况土体内 ,土壤颗粒特性与土壤流失程度密切相关。随着土壤流失程度的增大 ,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状况下的A层土壤颗粒粒径分选系数降低。不同土地利用状况下 ,土壤颗粒粒径组的对称性均较低 ;长江三峡花岗岩区的泥沙 ,主要来源于坡面土壤侵蚀 ;坡面侵蚀的泥沙主要来源于坡耕地 ,2 5°以上陡坡耕地侵蚀的泥沙量 ,约占坡面产沙总量的 5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区 土壤颗粒 土壤侵蚀 地类 土壤流失量 土壤物理特性 坡面产沙 土地利用现状 长江三峡 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