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基于多年定点小麦的籽粒质量与气象因子关系研究 |
唐娜
赵博慧
刘保华
程媛媛
刘庆芳
苏娟娟
张波
魏益民
|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扬麦158/西风重组自交系群体千粒重QTL的初步定位 |
周淼平
张鹏
杨学明
张平平
宋桂成
何漪
|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3
|
小麦FLA基因家族鉴定及粒重相关基因单倍型分析 |
王建飞
郭利建
高维东
胡城祯
车卓
陈涛
张沛沛
杨德龙
|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4
|
从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变化分析北方冬麦区小麦品种抗热性 |
韩利明
张勇
彭惠茹
乔文臣
何明琦
王洪刚
曲延英
刘春来
何中虎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7
|
|
|
5
|
花后冠层温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几个关联SSR位点的效应分析 |
张冬玲
张洪娜
郝晨阳
王兰芬
李甜
张学勇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3
|
|
|
6
|
粒重基因TaCwi-A1等位变异在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中的分布及功能分析 |
刘永伟
周硕
王雪征
孙果忠
朱金永
韩秋芬
李春杰
赵和
王海波
|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12
|
|
|
7
|
氨苄西林钠对小麦旗叶衰老及产量因素的影响 |
刘萍
齐付国
丁义峰
常云霞
祁喜涛
|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5
|
|
|
8
|
不同光合器官对小麦强势和弱势籽粒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程敦公
王灿国
郭军
曹新有
刘成
李豪圣
刘爱峰
宋健民
刘建军
|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
9
|
春小麦千粒重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及其耐热性分析 |
张业伦
孟雅宁
吕亮杰
梁丹
罗巧玲
兰素缺
张凯
何飞飞
兰彩霞
李杏普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4
|
|
|
10
|
将野生二粒小麦的大粒和籽粒高蛋白质含量性状向普通小麦转移 |
储诚艮
冯祎高
陈佩度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9
|
|
|
11
|
水稻重组自交系F7千粒重与外观品质性状的相关性 |
段丽丽
余显权
丁军
|
《贵州农业科学》
CAS
|
2015 |
5
|
|
|
12
|
小麦籽粒构型与粒重性状的遗传分析 |
王晖
陈佳慧
王文文
兰进好
田纪春
|
《山东农业科学》
|
2011 |
7
|
|
|
13
|
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的动态QTL定位 |
李美霞
沈玮囡
杨睿
梁子英
孙风丽
奚亚军
王竹林
刘曙东
|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
14
|
GW3-1和IND109标记对普通小麦粒重的QTL定位分析(英文) |
李学军
李立群
王辉
Mark E.Sorrells
|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6
|
|
|
15
|
甘蓝型油菜千粒重的遗传效应分析 |
董育红
关周博
韦世豪
李少钦
郑磊
田建华
|
《作物研究》
|
2016 |
4
|
|
|
16
|
小麦骨干亲本及衍生后代对禾谷缢管蚜的抗性 |
魏会廷
李俊
汤永禄
吴春
向运佳
李朝苏
杨武云
|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
17
|
NCT对小麦衰老生理的影响 |
刘萍
刘海英
尚玉磊
齐付国
|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
|
|
|
18
|
密度对春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
刘小娥
柴守玺
常磊
孙花
|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
19
|
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地方种质千粒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程宇坤
李健
姚方杰
蒋云峰
江千涛
李伟
蒲至恩
邓梅
魏育明
陈国跃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
20
|
全膜覆土穴播平作对冬小麦不同器官含水率动态变化效应 |
何春雨
杜久元
白斌
申三宝
张礼军
柴强
黄高宝
|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