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周中国思想中的圣人制作与天人合一
1
作者 刘易晴 张涛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5-168,共14页
晚周之时,早期中国的天人之学发生了重要变革,致使圣人制作成为一个需要讨论的议题。诸子之中,墨家尚未意识到制作可能引起的天人张力,其将制作活动视为天人秩序的共同实现方式而对圣人制作的意义毫不怀疑。老庄道家发现了一种自然秩序... 晚周之时,早期中国的天人之学发生了重要变革,致使圣人制作成为一个需要讨论的议题。诸子之中,墨家尚未意识到制作可能引起的天人张力,其将制作活动视为天人秩序的共同实现方式而对圣人制作的意义毫不怀疑。老庄道家发现了一种自然秩序的可能,在将天确立为无为与自然的代表后,圣人制作被视为造成天人断裂的关键活动。面对制作可能引起的天人张力,儒家与黄老都基于自然观念重构了制作活动中天人连接的方式。儒家认为天道是自然秩序的最高形式,天道既寄寓在人性之中,也体现在天地之间,圣人制礼只要依循天、地、人之自然就能够维持天人的连续,并更好地呈现天道。黄老发现万物自然具有形名所标识的法度特征,其中,天的法度最为稳定,圣人应当通过参验天道将物之形名整合为统一的法度,如此则能在制法的同时保持天人的相合。诸子对制作与自然关系的讨论深刻影响了中国古典的天人合一之学,对当今人类文明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关系 圣人制作 天人合一 中国思想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论创新的三个维度 被引量:6
2
作者 陈艳波 丁龙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1,共8页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理念,它强调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是共生共存的关系,为当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观念前提和哲学基础。从人类生态文明思想...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理念,它强调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是共生共存的关系,为当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观念前提和哲学基础。从人类生态文明思想发展的视野来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在总结历史又立足当下的基础上实现了重大的理论创新,这一理论创新主要包括3个维度:一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人与自然物质变换关系的思想;二是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整体性原则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三是在对西方生态理论的反思与批判中,实现了对“人”与“自然”二者非此即彼的对立思维的理论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天人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心理学思想史范畴体系的重建 被引量:6
3
作者 彭彦琴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1年第1期9-13,共5页
中国心理学思想史理论层次的进一步提升呼唤着新的范畴体系的建构。本文分析了已有范畴说存在的不足 ,提出了范畴建构的几条原则 ,最后详尽解说了在天人合一背景中的以人性为元范畴所构建的中国心理学思想史范畴体系 ,它向人们展示了其... 中国心理学思想史理论层次的进一步提升呼唤着新的范畴体系的建构。本文分析了已有范畴说存在的不足 ,提出了范畴建构的几条原则 ,最后详尽解说了在天人合一背景中的以人性为元范畴所构建的中国心理学思想史范畴体系 ,它向人们展示了其内在的逻辑脉络 ,精深内蕴及鲜明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心理学 思想史 范畴体系 天人合一 人性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下无讼”价值追求的古今之变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景良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2-45,共14页
“天下无讼”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法系精神和智慧的集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认为伦理是社会生活的基点,人的本质为伦理人,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应以伦理为前提。以伦理为基点,以天下为方法,以无讼为旨归,视君王和官吏为实现“天下无讼”的责任主... “天下无讼”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法系精神和智慧的集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认为伦理是社会生活的基点,人的本质为伦理人,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应以伦理为前提。以伦理为基点,以天下为方法,以无讼为旨归,视君王和官吏为实现“天下无讼”的责任主体,借助文言文和白话文两类文体传播“无讼”义理,通过司法制度和民间调解等多重路径践行“天下无讼”价值追求,是中国人处理纠纷的特有智慧。虽然在近代以来遭遇了崔东壁、熊十力等人基于内在理路的强烈批判,也有着因应时代之需和外在冲击而发生的主体、理念与模式之变,但“天下无讼”之价值追求仍有着历久弥新的“变化中的不变”。这背后就是中国人认知内外世界、处理内外纠纷的独特的思维逻辑与行为方式。此种逻辑与方式既以早期中国司法理念为文化基因,又有着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赓续传统、焕发活力的时代动因,是理解中华法制文明、重塑新型中华法系的一把“锁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无讼 伦理人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中华法系 习近平法治思想 新时代理性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批《西厢》美学论 被引量:3
5
作者 周锡山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8-129,共12页
在全面论述金圣叹戏曲美学的基础上,着重论述其"天人合一"、"无和梦"、"通鬼神"和"文有魂"等观点。这些重要观点是以儒、道、佛三家的哲学结合其心得体会而论述的,故而取得了精深的成就。金批... 在全面论述金圣叹戏曲美学的基础上,着重论述其"天人合一"、"无和梦"、"通鬼神"和"文有魂"等观点。这些重要观点是以儒、道、佛三家的哲学结合其心得体会而论述的,故而取得了精深的成就。金批《西厢》的鉴赏论是针对普通读者的,艺术论是兼顾读者和作家的,美学论是针对文化修养高的欣赏者和作家诗人的;以上美学观点的阐发,则更是针对文化修养极高的鉴赏者和诗人作家的,高深而玄妙,需要长期反复学习、体会才能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圣叹 金批《西厢》 美学思想 “天人合一”和“江山之助” “无和梦” “通鬼神”和“文有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记》的历史思维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笔浪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3-147,共5页
《史记》是一部为汉代治国道路确立历史思维的著作。《史记》的历史思维包括天人思维、古今思维、会通思维。《史记》所蕴涵的历史思维对更好地洞察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 历史思维 天人思维 古今思维 会通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子人格尊严论及其教育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于建福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7-113,共7页
人格何以尊严,如何赢得人格尊严,如何保持人格尊严,历来是中国哲人关注和探究的重大问题。孟子承前启后,以其独特的视角,以其高明睿智和理论勇气,首倡"天爵"、"良贵"思想,确信人皆有善端,都有尚善成圣的可能性,提... 人格何以尊严,如何赢得人格尊严,如何保持人格尊严,历来是中国哲人关注和探究的重大问题。孟子承前启后,以其独特的视角,以其高明睿智和理论勇气,首倡"天爵"、"良贵"思想,确信人皆有善端,都有尚善成圣的可能性,提供了人格平等的人性论依据;主张"穷不失义,达不离道",提倡超越权势利禄的独立人格;认为"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鄙夷自贱人格;确信"敬人者人恒敬之",倡导维护和赢得人格尊严;主张持"君子之守",养"浩然之气",努力养成"大丈夫"人格尊严。孟子以其自身崇高人格和留下的人格尊严的精辟论述,惠泽于后世,并为当代人格尊严教化提供了宝贵资源和现实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尊严 天爵 良贵 君子之守 浩然之气 大丈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吕氏春秋》音乐思想研究的两个问题 被引量:2
8
作者 罗卉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4-176,共3页
《吕氏春秋》中存在着丰富的音乐思想,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理解,必须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应把《吕氏春秋》的整体内容纳入音乐思想研究,全面把握其天人结构、音乐史论、音乐人文三个层次;二是在理解《吕氏春秋》音乐思想的历史意义时,应... 《吕氏春秋》中存在着丰富的音乐思想,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理解,必须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应把《吕氏春秋》的整体内容纳入音乐思想研究,全面把握其天人结构、音乐史论、音乐人文三个层次;二是在理解《吕氏春秋》音乐思想的历史意义时,应把握好其音乐存在的非独立性和音乐追求的人间进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音乐思想 天人合一 历史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合思想在中国传统服饰中的体现 被引量:4
9
作者 时雅菁 严涛海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8-143,共6页
“和合”思想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的秘密,是博大精深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所在。中国文化讲究寓道于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作为日常生活及精神的重要载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论文将中国服饰文化中所蕴含的和合思想、天人合一的... “和合”思想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的秘密,是博大精深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所在。中国文化讲究寓道于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作为日常生活及精神的重要载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论文将中国服饰文化中所蕴含的和合思想、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进行凝练,将中国传统服饰宽松舒适廓形表现出的平和气质、中华民族图腾与传统纹样传达的和合精神、团圆中式构图体现的和合审美,以及以服饰为媒介的民族和合共融等思想精髓提炼出来,以期展示中国服饰和合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合思想 中国服饰文化 天人合一 纹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子的“天爵人爵”思想及其对新时代公职人员职业伦理构建的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秋丽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0,共10页
孟子的天爵人爵思想,点明了天爵、人爵的涵义与轻重先后,含蕴了天爵人爵关系的"天人相随、有天无人、修天求人、得人弃天、得人修天"五种可能,其中"得人弃天"表达了对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的惋惜,"得人修天"... 孟子的天爵人爵思想,点明了天爵、人爵的涵义与轻重先后,含蕴了天爵人爵关系的"天人相随、有天无人、修天求人、得人弃天、得人修天"五种可能,其中"得人弃天"表达了对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的惋惜,"得人修天"寄托了对既得人爵的官员持之以恒修养天爵的期待。孟子的天爵人爵思想可以为构建新时代公职人员职业伦理提供思想资源。首先,要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体现到公职人员的选拔、任用、考核、监察、奖惩、升降的各个环节。其次,加强公职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从主观修养层面化解"修天求人""得人弃天"带来的问题,营造"得人修天"的从政氛围。再次,以明确的制度、合理的规范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规范化、制度化。最后,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构建公职人员职业伦理,打造能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天爵人爵”思想 公职人员 职业伦理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