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MS 处理对菥蓂种子萌发的影响
1
作者 陈静茹 吴承杏 +4 位作者 韩国庆 耿小健 褚晖 徐庭亮 李强峰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2-157,共6页
为研究不同条件EMS(Ethylmethane Sulfonate)处理对菥蓂(Thlaspi arvense L.)种子萌发的影响,初步确定EMS诱变菥蓂种子的半致死剂量,以菥蓂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5个EMS诱变浓度(0.2%、0.4%、0.6%、0.8%、1.0%)和3个时间梯度(6、12、24 h)... 为研究不同条件EMS(Ethylmethane Sulfonate)处理对菥蓂(Thlaspi arvense L.)种子萌发的影响,初步确定EMS诱变菥蓂种子的半致死剂量,以菥蓂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5个EMS诱变浓度(0.2%、0.4%、0.6%、0.8%、1.0%)和3个时间梯度(6、12、24 h),对诱变后的菥蓂种子发芽率等发芽力指标以及致死率、相对致死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MS诱变处理的菥蓂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随EMS浓度的升高而降低;1.0%浓度处理12 h的相对致死率和0.6%浓度处理24 h的相对致死率最接近半致死剂量。插值分析结果为处理浓度0.6%、处理时间20 h取得EMS最低浓度下诱导菥蓂种子的半致死剂量;处理浓度1.0%、处理时间9.9 h取得最短处理时间下的诱导菥蓂种子的半致死剂量。研究表明,EMS处理对菥蓂种子萌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菥蓂 诱变育种 EMS 半致死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测定川藏道地药材菥蓂子中黑芥子苷含量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磊磊 陈聪 +4 位作者 周旻 王建忠 罗霞 黄果 叶利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673-2676,共4页
提出了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川藏道地药材菥蓂子中指标成分黑芥子苷含量的方法。对黑芥子苷含量在1.962%~3.917%范围的不同来源的菥蓂子,根据其在12500~3600cm-1的近红外吸收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校正模型,比较了光... 提出了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川藏道地药材菥蓂子中指标成分黑芥子苷含量的方法。对黑芥子苷含量在1.962%~3.917%范围的不同来源的菥蓂子,根据其在12500~3600cm-1的近红外吸收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校正模型,比较了光谱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校正结果的影响。当采用最大最小归一化法时能最有效地提取光谱的信息,此时校正集相关系数(r)为0.9898,校正集标准偏差(SEC)为0.0233,预测集标准偏差(SPE)为0.1112。该方法快速简便,适合于重要指标成分的快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菥蓂 菥蓂子 黑芥子苷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渔塘坝硒矿区发现超富集硒植物 被引量:18
3
作者 邵树勋 郑宝山 +2 位作者 苏宏灿 罗充 李晓燕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67-570,共4页
通过野外调查在渔塘坝硒矿区首次发现了一种新的硒超富集植物-遏蓝菜(Thlaspi arvense L.)。调查结果发现,在自然生长条件下,一年生遏蓝菜叶子中富集硒可高达1427mg/kg,生物富集硒系数可高达68,地上部硒含量最低也超过了500mg... 通过野外调查在渔塘坝硒矿区首次发现了一种新的硒超富集植物-遏蓝菜(Thlaspi arvense L.)。调查结果发现,在自然生长条件下,一年生遏蓝菜叶子中富集硒可高达1427mg/kg,生物富集硒系数可高达68,地上部硒含量最低也超过了500mg/kg,生物富集硒系数最低也超过了10,表现为叶〉根〉叶柄的硒富集特征。多年生遏蓝菜叶、茎和根的硒含量分别为104~163;231~346;444~459mg/奴,生物富集硒系数为2.6~12.4,均大于1,显示出根〉茎〉叶的硒富集特征。尽管多年生遏蓝菜远没有一年生遏蓝菜的硒含量高,但远比一般植物硒含量高,达到了次生硒蓄积植物富集硒的水平,显示遏蓝菜植物可以超富集硒。渔塘坝遏蓝菜的发现将为研究硒在植物中的吸收、转化、富集机理以及提取有效抗癌有机硒化物和修复硒污染生态环境提供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富集植物 SE 遏蓝菜(thlaspi anvense L.) 湖北恩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四种早春短命植物结实性及种子萌发特性初探 被引量:7
4
作者 刘彭 张海波 +3 位作者 秦丽 蒋刚强 兰海燕 张富春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47-251,共5页
以新疆四种短命植物为材料,对短命植物植株结实性和种子萌发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光照对短命植物的分布、形态建成和结实率都有显著的影响。萌发实验结果则表明,光照对四种短命植物种子萌发率没有显著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温... 以新疆四种短命植物为材料,对短命植物植株结实性和种子萌发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光照对短命植物的分布、形态建成和结实率都有显著的影响。萌发实验结果则表明,光照对四种短命植物种子萌发率没有显著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温度的升高能够促进独行菜种子的萌发,而温度升高对其它三种短命植物没有显著影响。不同土壤基质的萌发实验表明:孔隙度大的基质(蛭石∶珍珠岩=3∶1)比孔隙度小的基质(花土∶沙土=3∶1)更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四种短命植物的高结实率和种子萌发特性不仅是对早春生境的适应,也为短命植物种群在逆境的繁衍提供了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春短命植物 独行菜 离子草 菥冥 糙草 结实性 萌发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菥蓂籽挥发油的GC/MS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涂杰 张新申 +5 位作者 罗霞 李翔 张凤枰 邹玉权 袁东 蒋小萍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40-1342,共3页
Objective:The chemical components of the essential oil from Thlaspi arvense L.were firstly studied.Methods:The essential oil was extracted by steam distillation and analyzed by GC/MS technique.Results:32 compositions ... Objective:The chemical components of the essential oil from Thlaspi arvense L.were firstly studied.Methods:The essential oil was extracted by steam distillation and analyzed by GC/MS technique.Results:32 composition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representing 99.38% of the total contents of the essential.Conclusion:The essential oil from Thlaspi arvense L.mainly consists of allyl sulf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菥蓂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菥蓂药材中异牡荆苷的分离鉴定及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庞赛 王立升 +1 位作者 史新 段曼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5-106,129,共3页
采用高效半制备液相色谱法分离,并以13C谱法(13C-NMR)、1H谱法(1H-NMR)、质谱法(Ms)、紫外光谱法(UV)确定结构;采用HPLC梯度洗脱进行色谱分离,对不同产地的11批菥蓂药材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得到异牡荆苷纯度>... 采用高效半制备液相色谱法分离,并以13C谱法(13C-NMR)、1H谱法(1H-NMR)、质谱法(Ms)、紫外光谱法(UV)确定结构;采用HPLC梯度洗脱进行色谱分离,对不同产地的11批菥蓂药材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得到异牡荆苷纯度>98%(面积归一化法);各批药材共建立了17个共有峰,不同产地的菥蓂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良好。说明高效半制备液相色谱法制备异牡荆素方法简单、高效,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稳定性、精密度、重现性较好,用于菥蓂的质量评价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菥蓂 指纹图谱 异牡荆苷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ESI-MS/MS分析鉴定菥蓂中黄酮类成分 被引量:24
7
作者 于金英 王云红 +3 位作者 刘国强 王宾豪 潘正 杨荣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56-561,共6页
目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MS/MS)联用技术,对菥蓂中的主要黄酮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方法菥蓂水提醇沉物的分离采用Thermo Scientific Syncronis C18色谱柱(150mm×2.1mm,3μm),以0.1%甲酸水(A)-乙睛(B)为流动相梯度... 目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MS/MS)联用技术,对菥蓂中的主要黄酮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方法菥蓂水提醇沉物的分离采用Thermo Scientific Syncronis C18色谱柱(150mm×2.1mm,3μm),以0.1%甲酸水(A)-乙睛(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进行色谱分离,体积流量0.35 m L/min,检测波长为254nm;电喷雾质谱在线检测,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结果共分析鉴定出15个黄酮类化合物。结论 9个黄酮类化合物在该植物中首次发现,即异牡荆素草酸酯、异牡荆素-7-O-葡萄糖苷、异牡荆素7,2″-二-O-β-吡喃葡萄糖苷、异荭草素、异牡荆素碳酸酯、当药黄素、当药黄素碳酸酯、木犀草素7-硫酸酯和芹菜素7-硫酸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菥蓂 HPLC-ESI-MS/MS 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树脂对菥蓂总黄酮的静态吸附分离特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马荣锴 王立升 +2 位作者 黎铉海 刘旭 杨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96-99,共4页
采用静态法考察了10种大孔树脂对菥蓂总黄酮的吸附和解吸性能,筛选出较优的3种树脂HPD722、D101和AB-8,并进一步研究这3种树脂的静态吸附和解吸动力学特性,其中HPD722树脂略优于另外2种树脂。HPD722树脂静态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平衡数据符... 采用静态法考察了10种大孔树脂对菥蓂总黄酮的吸附和解吸性能,筛选出较优的3种树脂HPD722、D101和AB-8,并进一步研究这3种树脂的静态吸附和解吸动力学特性,其中HPD722树脂略优于另外2种树脂。HPD722树脂静态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平衡数据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和Langmuir平衡吸附速率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菥蓂 总黄酮 大孔树脂 静态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ESI-MS/MS鉴定菥蓂中芥子油苷及有机酸类成分 被引量:8
9
作者 于金英 王云红 +3 位作者 刘国强 王宾豪 潘正 杨荣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7-72,49,共7页
本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LC-ESI-MS/MS)联用技术,对菥蓂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定。采用Thermo Scientific Syncronis C18(150×2.1 mm,3μm)色谱柱,以0.1%甲酸水(A)-乙睛(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5 m L/min,检测波长... 本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LC-ESI-MS/MS)联用技术,对菥蓂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定。采用Thermo Scientific Syncronis C18(150×2.1 mm,3μm)色谱柱,以0.1%甲酸水(A)-乙睛(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5 m 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电喷雾质谱在线检测,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共分析鉴定10个芥子油苷类成分和11种有机酸类成分,其中有6对同分异构体,9个芥子油苷类成分为该植物中首次发现。本方法准确、快速、有效,为菥蓂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菥蓂 LC-ESI-MS/MS 芥子油苷 有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菥蓂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段曼 周中杰 +2 位作者 王立升 庞赛 马荣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17-319,323,共4页
目的:优化菥蓂总黄酮的索氏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提取出的总黄酮含量作为评价指标,先后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来确定提取菥蓂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四因素影响顺序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 目的:优化菥蓂总黄酮的索氏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提取出的总黄酮含量作为评价指标,先后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来确定提取菥蓂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四因素影响顺序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乙醇浓度,菥蓂全草料液比为1∶13,温度180℃下,50%乙醇索氏提取回流2.5h为最佳提取条件,此时,总黄酮提取率为89.047mg/20g。结论:该工艺作为菥蓂提取总黄酮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为其工业化提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菥蓂 正交实验 总黄酮 工艺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产遏蓝菜挥发性物质及硒赋存形态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信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252-254,共3页
采用GC-MS法对遏蓝菜的挥发活性成分进行分析,分离并鉴定出18个组分,占峰面积的92.47%,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发现其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酸,其次是3-甲基戊酸、5-溴-2-甲酰胺噻吩、3,5-二氨基-1,2,4-三氮唑、甲酸甲酯... 采用GC-MS法对遏蓝菜的挥发活性成分进行分析,分离并鉴定出18个组分,占峰面积的92.47%,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发现其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酸,其次是3-甲基戊酸、5-溴-2-甲酰胺噻吩、3,5-二氨基-1,2,4-三氮唑、甲酸甲酯、甲酰肼等,且18种化合物中除含酸、醛、醇、酮、烷、酯类物质外,还发现了大量含N、P、S、卤素等元素物质;原子荧光法研究了遏蓝菜中的硒,发现主要以有机硒形式赋存,其中蛋白硒赋存状态占主要,其次在非蛋白、多糖、挥发油、核酸等类物质中硒也有一定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遏蓝菜 活性化学成分 GC/MS 赋存形态 原子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安野生败酱草中多糖的提取条件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袁威 张珍林 +1 位作者 张莉 乔玉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6期14012-14013,14026,共3页
用苯酚-硫酸法对野生败酱草中的可溶性多糖进行了提取条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野生败酱草中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90℃,浸提料液比1g∶20 ml,浸提时间为3 h,可溶性多糖提取率达到了0.825%。
关键词 败酱 最佳提取工艺 提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田遏蓝菜发生规律与化学防除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青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9-32,共4页
试验明确,青海湟中地区遏蓝菜全生育期约为115d,出苗高峰期为5月上旬至中旬。种子发芽出苗最适土壤深度为1.0~3.0cm。花期约34d,果期约20d,单株结籽量平均690粒。种子有休眠习性,室外埋入土层8d萌发率为1.5%。遏蓝菜与油菜竞争危害表... 试验明确,青海湟中地区遏蓝菜全生育期约为115d,出苗高峰期为5月上旬至中旬。种子发芽出苗最适土壤深度为1.0~3.0cm。花期约34d,果期约20d,单株结籽量平均690粒。种子有休眠习性,室外埋入土层8d萌发率为1.5%。遏蓝菜与油菜竞争危害表现在油菜全生育期,植株含氮、磷、钾量比油菜高2.3%~225.0%。遏蓝菜发生量与油菜籽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203.15-0.53x。采用3种除草剂及其混剂对遏蓝菜的防除效果均在90%以上,油菜籽增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田杂草 遏蓝菜 发生规律 化学防除 除草剂 防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资源菥蓂引种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蓝泽蘧 柏正强 +2 位作者 王建勤 罗炼 张兆清 《四川草原》 2005年第2期8-9,共2页
植物资源菥蓂在川西北草原分布广泛,储量比较丰富.为研究和利用这一资源,进行了一些试验,得到了下列结果:(1)将川西北草原几个地区所采集的菥蓂种子进行油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菥蓂种子油分的主要脂肪酸组成和普通甘蓝型油菜相近,其种... 植物资源菥蓂在川西北草原分布广泛,储量比较丰富.为研究和利用这一资源,进行了一些试验,得到了下列结果:(1)将川西北草原几个地区所采集的菥蓂种子进行油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菥蓂种子油分的主要脂肪酸组成和普通甘蓝型油菜相近,其种子油可供食用和工业用.由于菥蓂是甘蓝型油菜的较近缘物种,其种子油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比普通甘蓝型油菜的高,认为有可能作为甘蓝型油菜优质育种的杂交亲本.(2)菥蓂种子引种成都种植时,基本上能正常生长发育,其生育期为190~197d,单株种子产量为3.9~5.6 g,理论种子产量为585~840 kg/hm2.虽然菥蓂在成都的种子产量较低,但它在川西北草原龙日坝种植时,其种子产量达2 250 kg/hm2.这说明菥蓂在川西北草原人工种植时有一定的增产潜力.(3)菥蓂在成都种植的产苔量为15 675~16 800 kg/hm2,在成都地区作为绿色野菜有一定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菥蓂 脂肪酸组成 引种 摘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汉菜的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珏 刘冲 +2 位作者 李珍珍 朱丽萍 范晓华 《长江蔬菜》 2012年第20期6-8,共3页
主要对罗汉菜这种珍稀的野生蔬菜资源的发展历史、近年的应用现状、植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进行了综述,同时论述了罗汉菜在食品加工、药用等方面的功用,并就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展望。
关键词 罗汉菜 发展现状 功能效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药菥奠提取物干燥方法的研究
16
作者 柯秀梅 于金英 +2 位作者 杨荣平 刘楠 张小梅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B12期90-92,100,共4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鼓风干燥、真空干燥和喷雾干燥3种干燥方法所得浸膏粉中异牡荆苷的含量进行测定,以异牡荆苷损失量评定其干燥方法,筛选适于藏药菥萁提取物的干燥方法。结果表明,鼓风、真空和喷雾干燥所得浸膏粉中异牡荆...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鼓风干燥、真空干燥和喷雾干燥3种干燥方法所得浸膏粉中异牡荆苷的含量进行测定,以异牡荆苷损失量评定其干燥方法,筛选适于藏药菥萁提取物的干燥方法。结果表明,鼓风、真空和喷雾干燥所得浸膏粉中异牡荆苷的损失量分别为:1.48、1.47和0.75mg/g。提示喷雾干燥对藏药菥萁提取物中异牡荆苷含量的影响较小,是适合菥萁提取物的干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菥蓂 异牡荆苷 干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HPLC法同时测定菥蓂药材中7种黄酮苷的含量 被引量:5
17
作者 程丽媛 梁勇 +3 位作者 罗轩 刘旭 杨华 王立升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053-2059,共7页
建立了一种可以对菥蓂药材中5,7-二羟基-4'-O-(6″-O-β-D-葡萄糖)-β-D-葡萄糖黄酮、异肥皂草苷、异荭草苷、牡荆苷、异牡荆苷、木犀草苷和大波斯菊苷的含量进行同时测定的RP-HPLC法。色谱条件:色谱柱为Agilent C18柱(4.6×15... 建立了一种可以对菥蓂药材中5,7-二羟基-4'-O-(6″-O-β-D-葡萄糖)-β-D-葡萄糖黄酮、异肥皂草苷、异荭草苷、牡荆苷、异牡荆苷、木犀草苷和大波斯菊苷的含量进行同时测定的RP-HPLC法。色谱条件:色谱柱为Agilent C18柱(4.6×150 mm,3.5μm);流动相为乙腈-0.4%冰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273 nm;柱温35℃。结果表明,在上述色谱条件下,5,7-二羟基-4'-O-(6″-O-β-D-葡萄糖)-β-D-葡萄糖黄酮、异肥皂草苷、异荭草苷、牡荆苷、异牡荆苷、木犀草苷和大波斯菊苷的质量浓度分别在5.67-56.7μg/m L(r=0.999 7),10.92-109.2μg/m L(r=0.999 4),5.76-57.6μg/m L(r=0.9998),4.92-49.2μg/m L(r=0.999 8),13.95-139.5μg/m L(r=0.999 9),5.25-52.5μg/m L(r=0.999 8),5.22-52.2μg/m L(r=0.999 7)范围内与色谱峰的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均在97%-101%,RSD均小于2.7%。该分析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且重现性好,为有效地监控菥蓂药材的质量提供了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菥蓂 RP-HPLC 黄酮苷 含量同时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遏蓝菜硒蛋白的纯化、结构表征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向安妮 许爽 +3 位作者 鞠红梅 赵诗宇 岳田利 袁亚宏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9-309,共11页
为探究遏蓝菜硒蛋白的结构特征及抗氧化活性,采用超声辅助酶提法和DEAE-Sepharose FF阴离子交换柱层析法,从遏蓝菜中提取、分离和纯化出两种硒蛋白组分(PSP-2和PSP-3),运用光谱法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检测其体外抗氧化... 为探究遏蓝菜硒蛋白的结构特征及抗氧化活性,采用超声辅助酶提法和DEAE-Sepharose FF阴离子交换柱层析法,从遏蓝菜中提取、分离和纯化出两种硒蛋白组分(PSP-2和PSP-3),运用光谱法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检测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PSP-2和PSP-3各含有15种氨基酸,包括6种必需氨基酸,两种蛋白组分氨基酸组成合理,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PSP-2和PSP-3具有典型的蛋白光谱特征,均存在Se=O键、O-Se-O键、氢键和二硫键,结构不稳定并呈现出聚集体及碎片的外观形貌;抗氧化活性检测表明,PSP-2和PSP-3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力。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遏蓝菜中存在具有优良抗氧化活性的天然硒蛋白,为进一步研究遏蓝菜硒蛋白的构效关系和开发具有抗氧化功效的产品提供了依据,可为遏蓝菜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遏蓝菜 硒蛋白 分离纯化 结构表征 抗氧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本资源植物菥蓂对盐胁迫下生理生态及次生代谢产物响应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娜娜 刘同歌 +2 位作者 黄志慧 郑宝江 张玉红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81-190,共10页
旨在探究盐胁迫下菥蓂生理生态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响应,为进一步研究在盐碱地上耐盐植株的种植奠定理论基础。以菥蓂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的方式进行培养,设置5个NaCl浓度梯度(0、50、100、150、200 mmol·L^(-1))来模拟不同强度盐胁... 旨在探究盐胁迫下菥蓂生理生态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响应,为进一步研究在盐碱地上耐盐植株的种植奠定理论基础。以菥蓂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的方式进行培养,设置5个NaCl浓度梯度(0、50、100、150、200 mmol·L^(-1))来模拟不同强度盐胁迫条件,分别在处理1、5、10、15 d采集菥蓂叶片,测定其生理生化指标,光合参数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结果表明:菥蓂叶片中SOD、POD、CAT活性在盐胁迫1~15 d时均随盐浓度的升高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均在NaCl浓度为100 mmol·L^(-1)时,酶活性达到最高。丙二醛含量随盐浓度的升高先增后减;菥蓂叶片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随盐浓度的升高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盐浓度的升高先增后减;菥蓂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随盐浓度的升高基本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逐渐增大;菥蓂叶片中总黄铜、总酚、黑芥子苷的含量随盐浓度的升高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由此可见,菥蓂对盐胁迫有较高的耐受性,在50~100 mmol·L^(-1)盐胁迫环境中能正常生长,该结果可为后续菥蓂耐盐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菥蓂 盐胁迫 生理响应 次生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补UV-B辐射对菥蓂生理特性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黄志慧 张一宁 +2 位作者 李娜娜 郑宝江 张玉红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79-1087,共9页
为了解药用植物菥蓂(Thlaspi arvense)在紫外线(UV-B)辐射增强下生长及响应规律,以2月龄菥蓂幼苗为研究对象,在自然光照基础上人工增补3.26μW·cm^(-2)(T1)和9.78μW·cm^(-2)(T2)2种不同辐射强度处理,以自然光照下生长的菥蓂... 为了解药用植物菥蓂(Thlaspi arvense)在紫外线(UV-B)辐射增强下生长及响应规律,以2月龄菥蓂幼苗为研究对象,在自然光照基础上人工增补3.26μW·cm^(-2)(T1)和9.78μW·cm^(-2)(T2)2种不同辐射强度处理,以自然光照下生长的菥蓂幼苗为对照,研究菥蓂幼苗中光合指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色素(叶绿素a和b)含量、渗透调节物质(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氢酶)活性和总黄酮、总酚和黑芥子苷等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对不同UV-B辐射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2种辐射强度下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最大荧光(F_(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和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_(v)/F_(o))均随辐射强度增大而降低;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氢酶活性、总酚和黑芥子苷等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均随辐射时间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总黄酮含量则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辐射未期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根据研究结果综合分析,在不同辐射强度下,菥蓂通过提高总黄酮和总酚含量的合成、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积累,以及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过氧化物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增加,抵抗紫外胁迫对其造成的影响,进而菥蓂表现一定的抗性和对逆境环境的适应性,这为菥蓂抗逆性培育和进一步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菥蓂 UV-B辐射 生理特性 次生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