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ergy-absorption forecast of thin-walled structure by GA-BP hybrid algorithm 被引量:7
1
作者 谢素超 周辉 +1 位作者 赵俊杰 章易程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4期1122-1128,共7页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rule of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on the energy-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ively forecast energy-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 of thin-walled structure, the forecast model of GA-B...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rule of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on the energy-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ively forecast energy-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 of thin-walled structure, the forecast model of GA-BP hybrid algorithm was presented by uniting respective applicability of back-propag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BP-ANN) and genetic algorithm (GA). The detailed process was as follows. Firstly, the GA trained the best weights and thresholds as the initial values of BP-ANN to initialize the neural network. Then, the BP-ANN after initialization was trained until the errors converged to the required precision. Finally, the network model, which met the requirements after being examined by the test samples, was applied to energy-absorption forecast of thin-walled cylindrical structure impacting. After example analysis, the GA-BP network model was trained until getting the desired network error only by 46 steps, while the single BP-ANN model achieved the same network error by 992 steps, which obviously shows that the GA-BP hybrid algorithm has faster convergence rate. The average relative forecast error (ARE) of the SEA predictive results obtained by GA-BP hybrid algorithm is 1.543%, while the ARE of the SEA predictive results obtained by BP-ANN is 2.950%, which clearly indicates that the forecast precision of the GA-BP hybrid algorithm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BP-AN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in-walled structure GA-BP hybrid algorithm IMPACT energy-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 FORECA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t-based parametric modeling, buckling and ultimate strength estimation of stiffened ship structures 被引量:1
2
作者 LI Yi-bo PAN Qing +1 位作者 HUANG Ming-hui LI L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7期1958-1975,共18页
There have been a great demand for a suitable and convenient method in the field of buckling analysis of stiffened ship structures, which is essential to structural safety assessment and is significantly time-consumin... There have been a great demand for a suitable and convenient method in the field of buckling analysis of stiffened ship structures, which is essential to structural safety assessment and is significantly time-consuming. Modeling, buckling behaviors and ultimate strength prediction of stiffened panels were investigated. The modeling specification including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model and imperfections generation, and post-buckling analysis procedure of stiffened plates were demonstrated. And a software tool using set-bas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was developed and executed in the MSC. Marc environment. Different types of stiffen panels of marine structures have been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buckling behavior and assess the validity in the estimation of ultimate strength. A comparison between results of the generally accepted methods, experiments and the software tool developed was demonstrated. It is shown that the software tool can predict the ultimate capacity of stiffened panels with imperfections with a good accur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CKLING ultimate strength stiffened plates parametric modeling ship 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astoplastic analysis of thin-walled structures in reservoir area
3
作者 段绍伟 罗迎社 朱育雄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342-345,共4页
In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high pier,in order to analyze the strength and structure stability,the pier was often considered a thin-walled structure.Elastoplastic incremental theory was used to establish the model... In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high pier,in order to analyze the strength and structure stability,the pier was often considered a thin-walled structure.Elastoplastic incremental theory was used to establish the model of elastoplastic stability of high pier.By considering the combined action of pile,soil and pier together,the destabilization bearing capacity was calculated by using 3-D finite element method(3-D FEM) for piers with different pile and section height.Meanwhile,the equivalent stress in different sections of pier was computed and the processor of destabilization was discussed.When the pier is lower,the bearing capacity under mutual effect of pile,soil and pier is less than the situation when mutual effect is not considered;when the pier is higher,their differences are not conspicuous.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ross-sectional height,the direction of destabilization bearing capacity is varied and the ultimate capacity is buildup.The results of a stability analysis example are almost identical with the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PIER thin-walled structure INCREMENT theory ELASTOPLASTIC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t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reen函数的轮胎冲击载荷特性反演方法
4
作者 师桂杰 李强 王德禹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5-173,共9页
[目的]旨在通过结构响应间接识别轮胎冲击载荷及其分布特性,为甲板设计与安全评估提供依据,提出一种基于Green函数的载荷反演方法。[方法]以某船甲板加筋板为研究对象,利用Green函数将冲击载荷表示为单位脉冲载荷的叠加,通过有限元仿真... [目的]旨在通过结构响应间接识别轮胎冲击载荷及其分布特性,为甲板设计与安全评估提供依据,提出一种基于Green函数的载荷反演方法。[方法]以某船甲板加筋板为研究对象,利用Green函数将冲击载荷表示为单位脉冲载荷的叠加,通过有限元仿真得到Green核函数矩阵,并结合广义交叉验证准则(GCV)的Tikhonov正则化方法,建立载荷反演模型。针对单个轮胎及多个轮胎冲击工况,分析多源载荷对反演精度的影响。对于凸型、马鞍型和凹型3种典型的轮印载荷分布形式,通过等效划分受力区域并施加单位脉冲载荷,完成载荷分布特性的反演。[结果]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识别轮胎冲击载荷的时间历程及其分布特性,反演相对误差均小于5%。其中,基于应变和位移响应的反演精度较高,误差低于2%;即使在5%噪声干扰下,反演载荷仍然与实际载荷基本一致。[结论]所提方法解决了冲击载荷作用时间短、结构响应范围有限以及多源载荷联合作用带来的反演难题,为实船轮印载荷识别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板设计 结构响应 动力响应 加筋板 承载能力 冲击载荷 轮印载荷分布 GREEN函数 载荷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增材制造的进气道拓扑优化数值研究
5
作者 郭家琦 孙振华 +1 位作者 刘亚东 白涛涛 《航空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4,共8页
进气道是冲压发动机的重要部件之一,其强度与刚度对于冲压发动机稳定性至关重要。为降低发动机消极质量并优化发动机设计,本文以某进气道为研究对象,在满足进气道变形和承载要求的基础上进行进气道薄壁结构减重设计。对进气道进行静力校... 进气道是冲压发动机的重要部件之一,其强度与刚度对于冲压发动机稳定性至关重要。为降低发动机消极质量并优化发动机设计,本文以某进气道为研究对象,在满足进气道变形和承载要求的基础上进行进气道薄壁结构减重设计。对进气道进行静力校核,根据进气道在4种工况下的初始强度校核结果确定优化设计域,结合点阵结构,同时考虑加强筋布局优化与加强筋尺寸优化,运用变密度拓扑优化方法,采用主级加筋结合局部点阵加筋填充的优化方案对进气道进行了优化设计。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优化前后强度、刚度、稳定性校核,优化后进气道结构质量减少了8%,稳定性增强,整体刚度分布更好,实现了进气道的减重与结构设计空间的扩展,证明本文采用的优化方法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优化 数值研究 进气道 点阵结构 薄壁加筋 冲压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箱型结构加强筋分布及支撑位置的协同优化设计
6
作者 李简 丁晓红 +3 位作者 张轶杰 熊敏 王瀚 张横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7,共9页
箱型结构内部加强筋布局及支撑位置对结构性能有重要影响。提出一种箱型结构加强筋分布及支撑位置协同优化设计方法,引入独立的支撑单元和加强筋基结构,建立箱型结构加强筋和支撑位置协同优化数学模型。通过自适应成长法对箱型结构进行... 箱型结构内部加强筋布局及支撑位置对结构性能有重要影响。提出一种箱型结构加强筋分布及支撑位置协同优化设计方法,引入独立的支撑单元和加强筋基结构,建立箱型结构加强筋和支撑位置协同优化数学模型。通过自适应成长法对箱型结构进行加强筋优化设计,基于双向渐近结构优化方法对支撑位置进行优化,得到最优的加强筋分布和支撑位置。结果表明,相比于已知支撑位置的加强筋优化设计,协同优化得到的支撑位置和加强筋分布具有更优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箱型结构 支撑位置 加强筋分布 协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设计要求下钛合金双层加筋圆柱壳优化设计特性分析
7
作者 李世强 朱时洋 +2 位作者 和卫平 刘均 程远胜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7-328,共12页
[目的]为探究不同长径比和不同计算压力下钛合金双层加筋圆柱壳优化设计方案的特性,建立钛合金双层加筋圆柱壳结构轻量化数学模型。[方法]基于Matlab建立遗传算法主控程序,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极限承载能力计算校核,并对比分析不同... [目的]为探究不同长径比和不同计算压力下钛合金双层加筋圆柱壳优化设计方案的特性,建立钛合金双层加筋圆柱壳结构轻量化数学模型。[方法]基于Matlab建立遗传算法主控程序,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极限承载能力计算校核,并对比分析不同长径比和不同计算压力下钛合金单、双层加筋圆柱壳优化方案的差异。[结果]结果显示,钛合金加筋圆柱壳优化设计存在2个临界计算压力,优化设计可分为3个优化类型,即极限承载能力约束控制优化设计的稳定性约束型、强度约束控制优化设计的强度约束型以及强度和极限承载能力约束共同控制优化设计的共同约束型。长径比越大,临界计算压力越大;在相同的计算压力和长径比下,双层壳优化方案的重量低于单层壳结构;在相同长径比下,双层壳优化设计的临界计算压力小于单层壳。[结论]研究成果可为钛合金双层加筋圆柱壳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体 双层加筋圆柱壳 钛合金 结构优化 结构设计 长径比 计算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结构阻尼减振与隔声性能分析
8
作者 李仲鹏 林永水 +2 位作者 周志洪 黄震阳 吴卫国 《应用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97-1309,共13页
该文旨在探究手性结构阻尼参数对加筋板声振特性与隔声性能的影响规律,为手性结构阻尼减振与隔声一体化设计提供指导。对加筋板敷设手性结构阻尼与等质量均匀阻尼开展减振试验研究,并建立敷设手性结构阻尼加筋板的振动、声辐射以及隔声... 该文旨在探究手性结构阻尼参数对加筋板声振特性与隔声性能的影响规律,为手性结构阻尼减振与隔声一体化设计提供指导。对加筋板敷设手性结构阻尼与等质量均匀阻尼开展减振试验研究,并建立敷设手性结构阻尼加筋板的振动、声辐射以及隔声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了手性结构阻尼不同参数下加筋板的均方振速级、辐射声功率级和传声损失。试验与仿真结果表明,与等质量均匀阻尼相比,手性结构阻尼显著降低结构的共振峰值并能大幅提高低频隔声性能。弹性模量、周期数、韧带厚度的变化可以改变手性结构阻尼的减振降噪频带与带宽。增大弹性模量、周期数和韧带厚度均可显著提高手性结构阻尼的低频隔声性能,节点半径影响结构中高频隔声性能,损耗因子影响结构共振频率处的隔声性能。手性结构阻尼的减振与低频隔声性能显著优于传统阻尼,合理设计手性结构阻尼参数可实现对减振频带的调控,并大幅提高结构特定频段的隔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加筋板 手性结构阻尼 减振降噪 隔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邮轮异型偏心支柱结构极限强度研究
9
作者 李孜秋 周宏 +1 位作者 陈晨 吕政达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3-59,共7页
大型邮轮上层建筑由密集的薄壁居住舱室和多个大跨度休闲娱乐舱室构成,需使用大量有针对性的非对齐立柱支撑结构,但是该结构会导致极限强度的降低。针对这一问题,选取大型邮轮上层建筑中典型的圆形-圆形非对齐偏心支柱为研究对象,通过... 大型邮轮上层建筑由密集的薄壁居住舱室和多个大跨度休闲娱乐舱室构成,需使用大量有针对性的非对齐立柱支撑结构,但是该结构会导致极限强度的降低。针对这一问题,选取大型邮轮上层建筑中典型的圆形-圆形非对齐偏心支柱为研究对象,通过压载试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偏心度对支柱结构极限强度和变形的影响。研究发现,偏心度越大,支柱结构的极限强度越小,且偏心度增加会导致应力集中区域扩大和高应力区面积增加。同时,优化分析表明,上支柱垫板厚度取5 mm(与甲板厚度相同)和加强筋厚度在10~12 mm范围内时,能有效减少甲板变形并维持结构的极限强度。此外,加强筋布置在两支柱端连线上可显著提高极限强度。这些结论可为大型邮轮上层建筑非对齐偏心支柱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邮轮 非对齐支柱结构 极限强度 偏心度 加强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粉末颗粒阻尼复合舵面结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10
作者 李海东 史晓鸣 张横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9-261,共13页
舵面结构的力学特性对飞行器的飞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而结构几何构型决定舵面的力学性能。提出一种金属粉末颗粒阻尼复合舵面结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通过优化舵面结构的加强筋实现承载,并通过优化粉末颗粒阻尼器位置实现舵面结构的减振... 舵面结构的力学特性对飞行器的飞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而结构几何构型决定舵面的力学性能。提出一种金属粉末颗粒阻尼复合舵面结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通过优化舵面结构的加强筋实现承载,并通过优化粉末颗粒阻尼器位置实现舵面结构的减振设计。采用自适应成长法对舵面结构内部加强筋分布进行拓扑优化,运用均匀化法计算粉末颗粒阻尼器等效性能,并基于等效参数对粉末颗粒阻尼器在舵面结构内部的位置分布进行优化,实现具有承载和抑振功能结构的协同设计目标。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原型舵面结构,优化设计的金属粉末颗粒阻尼复合舵面结构其静力学性能提升10.35%,1阶固有频率提高22.10%,1阶固有频率处的幅频响应下降22.88%,马赫数为4、5、6时,颤振速度提高10%以上。所提设计方法为轻质高刚且具有抑振功能的结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优化 加强筋分布设计 粉末颗粒阻尼器 舵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拓扑优化的曲面薄壁结构加筋布局与高度协同优化设计方法
11
作者 刘磊 刘杨 刘书田 《计算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3-528,共6页
研究建立了基于拓扑优化的曲面薄壁结构加筋布局和加筋高度协同优化设计方法.借助NURBS技术,将复杂空间曲面参数化,建立曲面薄壁从三维表面到其参数域的映射关系;在参数平面内定义设计变量以描述加筋的有无,采用基于Heaviside函数的铸... 研究建立了基于拓扑优化的曲面薄壁结构加筋布局和加筋高度协同优化设计方法.借助NURBS技术,将复杂空间曲面参数化,建立曲面薄壁从三维表面到其参数域的映射关系;在参数平面内定义设计变量以描述加筋的有无,采用基于Heaviside函数的铸造约束定向增长拓扑参数化方法,实现加筋的布局和高度的协同描述,以结构柔顺度为目标建立可实现加筋布局和加筋高度协同优化的拓扑优化模型.通过典型算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数值结果表明,通过使用这种显式参数化方法,可以在曲面薄壁结构上获得高度可变的清晰加筋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设计 薄壁结构 拓扑优化 协同优化设计 曲面参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焊接初始缺陷的邮轮高腹板工字梁失效行为分析
12
作者 陈晨 周宏 +2 位作者 李孜秋 吕政达 潘思羽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4-172,共9页
[目的]大型邮轮上的高腹板工字梁结构是由薄板装配焊接而成,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明显的焊接变形和应力,会影响结构的承载特性。为此,考虑焊接变形的影响,对高腹板工字梁的失效行为进行研究。[方法]以450mm长的高腹板工字梁为研究对象,基... [目的]大型邮轮上的高腹板工字梁结构是由薄板装配焊接而成,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明显的焊接变形和应力,会影响结构的承载特性。为此,考虑焊接变形的影响,对高腹板工字梁的失效行为进行研究。[方法]以450mm长的高腹板工字梁为研究对象,基于实际的焊接工艺参数,采用热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焊接的变形和应力进行计算,并将该结果作为初始状态开展非线性有限元计算,对结构在垂向载荷作用下的失效行为进行模拟。同时,开展压载试验,对有限元计算的结果进行验证。[结果]结果表明,焊接初始变形会增强结构在承受垂向压缩载荷时的不稳定性,极大削弱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及屈曲后承载能力,极限载荷的降低幅度达到35.74%。而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较变形不明显。[结论]所做研究证明了T形接头处的焊接对结构承载特性的影响,在实船结构的强度校核计算过程中应考虑焊接变形的削弱作用并采取一定的补强或者矫正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分析 高腹板工字梁 焊接初始缺陷 热弹塑性方法 静载试验 极限承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加筋板结构抗屈曲优化设计
13
作者 魏刚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3-48,共6页
为实现船舶加筋板结构的直接优化设计,需对其抗屈曲性能进行计算分析,依据典型船舶加筋板结构抗屈曲能力的特征提出有效的直接优化方法。针对加筋板屈曲应力的数值计算,提出适用的三跨板架模型,通过与理论及解析结果的比较,验证数值方... 为实现船舶加筋板结构的直接优化设计,需对其抗屈曲性能进行计算分析,依据典型船舶加筋板结构抗屈曲能力的特征提出有效的直接优化方法。针对加筋板屈曲应力的数值计算,提出适用的三跨板架模型,通过与理论及解析结果的比较,验证数值方法的精确性并证明扭转屈曲应力是加筋板结构抗屈曲能力的临界值。通过参数化定义加筋板的物理模型和优化模型,采用常规的优化算法对加筋板的板厚、加强筋尺寸及间距等设计变量进行寻优求解,提出并验证了2种优化方法,第一种方法可以对加筋板的抗屈曲能力进行综合优化,得到任意约束条件下的优化结果,第二种方法适于在同等重量约束下的局部寻优。优化结果的极限强度计算表明2种方法分别能使加筋板的极限承载能力提高7.5%和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转屈曲 船舶加筋板 结构优化 船体总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无人系统大长径比环肋圆柱壳结构设计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沙古 高原 +3 位作者 吴智睿 郁伟 周成 刘成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3,共9页
环肋圆柱壳是深海无人系统广泛采用的一种耐压结构形式,保障其结构安全是系统研制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针对环肋圆柱壳的结构特征推导了组合结构重量关系式和结构参数简化估算方法,并以一种超长型深海无人系统耐压结构为例,围绕大长... 环肋圆柱壳是深海无人系统广泛采用的一种耐压结构形式,保障其结构安全是系统研制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针对环肋圆柱壳的结构特征推导了组合结构重量关系式和结构参数简化估算方法,并以一种超长型深海无人系统耐压结构为例,围绕大长径比环肋圆柱壳的结构形式、设计计算、仿真分析、模型验证等开展研究。研究表明提出的大长径比环肋圆柱壳结构设计参数简化估算方法具有较好的适应性。相关计算和分析结果可以为该型深海无人系统结构设计提供技术支撑,也可以为其他类似耐压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肋圆柱壳 大长径比 结构设计 耐压结构 深海无人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置环肋圆柱壳三维应力计算方法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沙古 高原 +1 位作者 张平平 周平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5-19,共5页
环肋圆柱壳三维应力分析方法计及面内法向载荷和应力的影响,可计算圆柱壳和肋骨任意位置的结构应力。本文根据三维应力分析方法导出内置环肋圆柱壳结构的典型应力计算式,并通过文献中的算例检验应力计算式的正确性。采用典型应力计算式... 环肋圆柱壳三维应力分析方法计及面内法向载荷和应力的影响,可计算圆柱壳和肋骨任意位置的结构应力。本文根据三维应力分析方法导出内置环肋圆柱壳结构的典型应力计算式,并通过文献中的算例检验应力计算式的正确性。采用典型应力计算式对不同结构特征的内置环肋圆柱壳进行系列计算,通过与有限元仿真计算结果比较,研究分析典型应力计算式对不同圆柱壳厚度特征(t/R)、肋骨高度特征(H/R)、肋骨宽度特征(W/l)等参数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基于三维应力分析方法的内置环肋圆柱壳典型应力计算式不仅可以适应薄壳和中厚壳结构应力计算,且对于不同的肋骨形状也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应力 内置环肋圆柱壳 结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组立模成型机模板结构优化设计研究
16
作者 蔡安江 梅浩鹏 于海滨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9-383,共5页
混凝土预制构件成组立模成型机(简称成组立模)是一种新型的生产混凝土预制构件的设备。为了提高成组立模台面的振动效果和承载能力,本研究以成组立模模板结构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拓扑优化新兴设计与响应面法结合的优化设计理论。首先... 混凝土预制构件成组立模成型机(简称成组立模)是一种新型的生产混凝土预制构件的设备。为了提高成组立模台面的振动效果和承载能力,本研究以成组立模模板结构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拓扑优化新兴设计与响应面法结合的优化设计理论。首先,基于变密度法对成组立模模板结构加强筋布局进行拓扑优化设计,得到了加强筋最佳的材料分布形式,以此对成组立模模板结构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为得到最佳的加强筋设计参数,采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建立模板结构最大位移、最大等效应力的响应面模型。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对响应面模型进行优化求解,得出加强筋各参数最优的组合方案。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与初始方案相比,优化设计方案提高了台面的刚度和强度,同时改善了模板结构的振动特性,并提高了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成型质量。该研究为进一步推进成组立模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组立模 加强筋布局 拓扑优化 结构优化设计 响应面法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楔形物作用下加筋板结构的耐撞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虹廷 赵延杰 +1 位作者 周红雨 王德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57-1066,共10页
为了预报楔形物偏心垂向准静态压载作用下船舶加筋板结构的抵抗能力,提出了新的简化解析方法,将矩形板的塑性变形区域划分为非对称的8个板块,将骨材划分为非对称的2个部分,矩形板、骨材各部分均采用直线的变形模式,从船舶碰撞内部动力... 为了预报楔形物偏心垂向准静态压载作用下船舶加筋板结构的抵抗能力,提出了新的简化解析方法,将矩形板的塑性变形区域划分为非对称的8个板块,将骨材划分为非对称的2个部分,矩形板、骨材各部分均采用直线的变形模式,从船舶碰撞内部动力学的角度,基于刚塑性理论,考虑膜拉伸作用和弯曲作用,推导了矩形板、骨材在楔形物偏心垂向作用下发生变形损伤的抵抗力与横向变形之间的简化解析计算方法.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的仿真计算结果对该简化解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简化解析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从而可用于船体结构设计阶段快速预报船舶舷侧结构的耐撞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耐撞性 楔形物 加筋板 简化解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导波监测的复合材料加筋结构冲击后剩余强度预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曾钰峻 严刚 芮鹏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33,共10页
对应用超声导波在线监测信息评估复合材料加筋结构冲击后剩余强度进行了研究。首先针对所监测的对象设计布置了压电传感网络并构建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通过局部信号差分系数计算出不同传感路径上的损伤指标,融合损伤概率成像方法识别损伤... 对应用超声导波在线监测信息评估复合材料加筋结构冲击后剩余强度进行了研究。首先针对所监测的对象设计布置了压电传感网络并构建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通过局部信号差分系数计算出不同传感路径上的损伤指标,融合损伤概率成像方法识别损伤位置,测算形状因子以近似表征损伤尺寸。然后构建加筋结构有限元模型,由在线监测结果反馈损伤信息,采用软化夹杂法等效冲击损伤,依据复合材料损伤渐进失效分析理论,预测冲击后加筋结构的剩余极限强度。通过低速冲击、超声导波监测和压缩强度等一系列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为结构健康监测最高层次的应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加筋结构 冲击损伤 超声导波监测 损伤概率成像 剩余强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下爆炸参数下双层加筋圆柱壳结构响应研究
19
作者 黄伟佳 董金鑫 +2 位作者 詹立蕾 张涛 李运赫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4-103,共10页
本文采用声固耦合方法模拟水下中远场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载荷和气泡脉动对双层加筋圆柱壳的冲击响应。从不同工况水下爆炸载荷下的鞭状运动和关键部位冲击响应2个方面,研究了药量、爆距、水深、爆炸方位等参数对双层加筋圆柱壳结构响应的... 本文采用声固耦合方法模拟水下中远场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载荷和气泡脉动对双层加筋圆柱壳的冲击响应。从不同工况水下爆炸载荷下的鞭状运动和关键部位冲击响应2个方面,研究了药量、爆距、水深、爆炸方位等参数对双层加筋圆柱壳结构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中远场水下爆炸作用下,双层加筋圆柱壳在不同药量和爆距下鞭状运动的位移响应幅值和冲击环境谱加速度幅值变化较大,但其鞭状运动的位移响应曲线的周期变化不大。双层加筋圆柱壳在不同水深下,鞭状运动受到水下载荷周期性影响显著,但谱加速度幅值变化不大。双层加筋圆柱壳在不同爆炸方位下鞭状运动变化和冲击环境谱加速度分布受其影响显著。这项研究旨在为水下中远场爆炸作用下,水下航行体结构的抗冲击特性研究提供数据及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爆炸 声固耦合 双层加筋圆柱壳 鞭状运动 结构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内载荷下复合材料帽型加筋板结构稳定性分析
20
作者 施连会 刘亚杰 +1 位作者 胡明勇 王智宇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3,共6页
为探究复合材料帽型加筋板结构稳定性问题,首先根据层合板理论和等效刚度法,通过分析边界条件得出复合材料帽型加筋板在面内压载作用下局部失稳的特征方程;然后,引入算例进行了数值计算,定量分析了结构参数变化对帽型加筋板临界载荷和... 为探究复合材料帽型加筋板结构稳定性问题,首先根据层合板理论和等效刚度法,通过分析边界条件得出复合材料帽型加筋板在面内压载作用下局部失稳的特征方程;然后,引入算例进行了数值计算,定量分析了结构参数变化对帽型加筋板临界载荷和屈曲模态的影响规律;最后,结合算例进行了相应的试验分析,试验结果和计算结果吻合较好。分析表明:帽型加筋板在面内压载作用下优先发生局部失稳,通过合理设计帽型筋条可有效避免结构整体失效。该研究结果对工程结构设计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帽型加筋板 结构稳定性 临界载荷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