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雨滴谱仪与翻斗式雨量计降水量观测结果对比分析
1
作者 王翠英 仲怡铭 +4 位作者 仁增草 陈徵尼 宗文贞 刘通峰 凌雷 《甘肃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73-78,共6页
为探究激光雨滴谱仪和翻斗式雨量计在降水量观测中的差异,本文利用兴隆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林外标准气象场内激光雨滴谱仪与翻斗式雨量计观测的降水数据,对比分析了两种仪器在小、中、大三种降水强度下的降水量、月降水量... 为探究激光雨滴谱仪和翻斗式雨量计在降水量观测中的差异,本文利用兴隆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林外标准气象场内激光雨滴谱仪与翻斗式雨量计观测的降水数据,对比分析了两种仪器在小、中、大三种降水强度下的降水量、月降水量的差异以及差异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1)两种仪器观测的累计降水量在小雨强度下差异最大,主要是由于降水强度很小时,雨滴小而雨速较缓,翻斗式雨量计达到了应翻转雨量才会翻动,反应滞后;(2)两种仪器观测的小时累计降水量相关关系随着雨强的增大而变大;(3)2023年5月—2024年5月,激光雨滴谱仪观测的降水量相对翻斗式雨量计的偏高,其中2023年5—9月差值较小,而2023年10月至次年2月差值较大,主要是由于激光雨滴谱仪能够识别雨夹雪、雪等小粒子。综上所述,激光雨滴谱仪和翻斗式雨量计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需求和野外观测条件将两种仪器结合起来进行降水量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雨滴 翻斗式雨量计 降水量 月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雨滴谱仪测速误差对雨滴谱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淘 阮征 +1 位作者 葛润生 金龙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34,共10页
该文研究PARSIVEL激光雨滴谱仪的测量误差并提出订正方法。对2014年在广东阳江的PARSIVEL激光雨滴谱仪采集的两次降水过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雨滴下落速度V随粒径D变化与静止大气中雨滴下落末速度随粒径变化的Atlas-Ulbrich曲线分布趋势... 该文研究PARSIVEL激光雨滴谱仪的测量误差并提出订正方法。对2014年在广东阳江的PARSIVEL激光雨滴谱仪采集的两次降水过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雨滴下落速度V随粒径D变化与静止大气中雨滴下落末速度随粒径变化的Atlas-Ulbrich曲线分布趋势一致,但D<1 mm及D>3 mm的速度偏差较大。其主要原因是大粒径雨滴形变造成速度偏离较大,仪器测量误差造成小粒径测速偏大,激光雨滴谱仪所在高度的大气垂直运动影响雨滴下落速度。根据PARSIVEL激光雨滴谱仪测量原理,基于雨滴形变与粒径关系,给出形变订正后的Atlas-U1-brich修正曲线,并用于对小粒径测速订正。比较订正前后的雨滴谱分布,订正后的小雨滴浓度明显增加,大雨滴浓度略有减小,订正后浓度参数和斜率参数均增加,形状参数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雨滴 测量误差 Atlas-Ulbrich修正曲线 雨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激光雨滴谱仪在雷达降水估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晋立军 封秋娟 +3 位作者 李军霞 孙鸿娉 申东东 任晓霞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40-746,共7页
利用Parsivel激光降水粒子谱与地面雨量计对2008年9月9号山西的一次混合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根据汾阳、介休两站的雨滴谱资料,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反射率因子Z与雨强I的关系Zott=159Iott1.5,利用最优化关系法计算出地面雨量计与雷达... 利用Parsivel激光降水粒子谱与地面雨量计对2008年9月9号山西的一次混合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根据汾阳、介休两站的雨滴谱资料,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反射率因子Z与雨强I的关系Zott=159Iott1.5,利用最优化关系法计算出地面雨量计与雷达反射率因子的关系Zrad=200Irain1.2,WSR_88D中默认的关系ZDef=300I1.4,然后分别利用3种Z-I关系对此次降水过程进行估测,计算过程累计雨量,并将估测降水结果与地面雨量计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利用雨滴谱关系的估测降水效果最好,利用雨量计关系的估测降水结果次之,默认关系计算结果最差;第一者相对第二者提高4%左右,相对第三者则提高近18%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激光雨滴 估测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激光雨滴谱仪分析微喷带水量分布特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硕 王文娥 胡笑涛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1-33,37,共4页
微喷带水量分布均匀性直接影响微喷带灌溉质量,激光雨滴谱仪能够测量降雨强度、雨滴粒径大小和雨滴降落速度,以国内常见的机械打孔、内径为32 mm的微喷带为研究对象,通过调节工作压力和喷射角度,运用激光雨滴谱仪测取降雨强度,分析压力... 微喷带水量分布均匀性直接影响微喷带灌溉质量,激光雨滴谱仪能够测量降雨强度、雨滴粒径大小和雨滴降落速度,以国内常见的机械打孔、内径为32 mm的微喷带为研究对象,通过调节工作压力和喷射角度,运用激光雨滴谱仪测取降雨强度,分析压力和喷射角度对微喷带单孔降雨强度的影响,并运用水量分布均匀系数通用公式计算Cu。结果表明,随着喷射角度的增大,灌水强度先减小后增大;压力越大,微喷带单孔喷洒降雨强度越小;垂直微喷带距离0.3、0.6、1.5、1.8、2.1 m处,压力越大,降雨强度越小,降雨强度峰值位置在1.2 m处的水量分布均匀系数Cu值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喷带 工作压力 激光雨滴 降雨强度 水量分布均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激光雨滴谱仪对一次雨转雪过程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治 刘青 +3 位作者 李崇 班伟龙 崔景琳 张帅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4期219-221,共3页
不同相态降水粒子的地面雨滴谱具有不同特征。本文利用HSC-PS32激光雨滴谱仪和人工加密观测资料对2014年11月30日发生在沈阳的一次雨转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了降水相态转换时,其雨滴谱特征的演变。结果表明:受蒙古气旋影响,... 不同相态降水粒子的地面雨滴谱具有不同特征。本文利用HSC-PS32激光雨滴谱仪和人工加密观测资料对2014年11月30日发生在沈阳的一次雨转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了降水相态转换时,其雨滴谱特征的演变。结果表明:受蒙古气旋影响,该过程经历了不同的降水相态,包括雨、雨夹雪和雪。这3种降水相态对应着不同的滴谱特征。具体表现为降雨阶段,粒径小、谱宽较小;雨夹雪阶段,谱宽增大;而降雪阶段,粒子直径大、维持较宽谱宽。不同降水相态的平均雨滴谱相对较近,经历了单峰到波动的演化过程。从波峰对应的粒子直径的角度来看,雨小于雨夹雪,雨夹雪小于雪。降雨阶段粒子数浓度最大,降雪阶段粒子谱宽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相态 激光雨滴 地面雨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雨滴谱仪的降雨特征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凤琴 韩合忠 +1 位作者 耿灵生 岳潇静 《中国水土保持》 2017年第2期42-43,共2页
激光雨滴谱仪的应用对于更清楚地认识自然降水的发展演变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激光雨滴谱仪记录不同模拟降雨条件下的降雨特征,分析雨滴谱,计算雨滴动能,并与自动气象站的测量降雨装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激光雨滴谱仪测量值相对于自动... 激光雨滴谱仪的应用对于更清楚地认识自然降水的发展演变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激光雨滴谱仪记录不同模拟降雨条件下的降雨特征,分析雨滴谱,计算雨滴动能,并与自动气象站的测量降雨装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激光雨滴谱仪测量值相对于自动雨量计测量值整体偏低,但两者观测到的每分钟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雨滴谱分析结果显示,雨滴平均直径与总动能、雨强相关性甚微,与雨滴数量呈负相关;雨强与降雨总动能、直径0.25~6.00 mm雨滴动能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直径0.25~6.00 mm雨滴动能对总动能贡献最大,占总动能的99%以上;5 min总动能与5 min雨强之间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滴 激光雨滴 降雨动能 雨滴总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雨滴谱仪的C波段天气雷达回波衰减订正方法研究
7
作者 郭海平 王磊 衡志炜 《电子测量技术》 2020年第14期60-68,共9页
通过雷达气象方程推导C波段天气雷达回波衰减率k与雷达反射率因子Z之间的指数关系。联合利用激光雨滴谱仪、雨量计和天气雷达实况数据,反演不同季节、温度和雨滴谱类型条件下k^Z关系的a,b系数。根据不同降水类型选择合适的k^Z关系进行... 通过雷达气象方程推导C波段天气雷达回波衰减率k与雷达反射率因子Z之间的指数关系。联合利用激光雨滴谱仪、雨量计和天气雷达实况数据,反演不同季节、温度和雨滴谱类型条件下k^Z关系的a,b系数。根据不同降水类型选择合适的k^Z关系进行自适应的C波段天雷达回波逐库累积衰减订正。使用2017~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C波段天气雷达实况探测数据和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以及武川县4站激光雨滴谱仪观测数据深入分析该地区不同降水类型条件下的k^Z关系。选取发生在呼和浩特的一次典型强对流降水过程C波段天气雷达探测数据进行雷达回波衰减订正,并与地面雨量站数据进行误差对比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所提的衰减订正方法获取的雷达反射率因子值,无论在径向距离方向上还是在垂直高度方向上,其均方根误差远小于传统衰减订正方法。综上所述,基于激光雨滴谱仪的C波段天气雷达回波衰减订正方法总体订正效果优于传统衰减订正方法,该方法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到其他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波段天气雷达 衰减订正 激光雨滴 雷达反射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年夏季祁连山北坡雨滴谱特征 被引量:30
8
作者 史晋森 张武 +2 位作者 陈添宇 闭建荣 何敏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61,共7页
利用2006年夏季在祁连山北坡进行人工影响天气综合科学试验期问的激光雨滴谱仪观测资料,对该地区夏季不同云系降水的雨滴谱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按照降水云系的结构,分别对对流云系、层状云系和混合云系降水情况下降水雨滴的直径分布... 利用2006年夏季在祁连山北坡进行人工影响天气综合科学试验期问的激光雨滴谱仪观测资料,对该地区夏季不同云系降水的雨滴谱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按照降水云系的结构,分别对对流云系、层状云系和混合云系降水情况下降水雨滴的直径分布进行比较,雨滴各种平均粒径由大到小排序依次是对流云系、混合云系和层状云系.降雨强度和雨滴粒子数密度变化趋势一致.雨滴粒径和降落速度之间有很好的对数关系.3类云系的降水强度和雷达回波强度之间也满足对数关系.通过这些分析为祁连山实施人工增雨(雪)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滴 激光雨滴 祁连山 雷达回波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飑线过程的雨滴谱特征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王俊 姚展予 +1 位作者 侯淑梅 龚佃利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50-464,共15页
利用4台Thies激光雨滴谱仪组成的观测网和CINRADA/SA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通过单点雨滴谱和积分参数时间序列分析、以及γ谱拟合参数和Z-R关系等的统计分析,研究成熟平行层状飑线不同部位雨滴谱和积分参数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部位... 利用4台Thies激光雨滴谱仪组成的观测网和CINRADA/SA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通过单点雨滴谱和积分参数时间序列分析、以及γ谱拟合参数和Z-R关系等的统计分析,研究成熟平行层状飑线不同部位雨滴谱和积分参数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部位雨滴谱和积分参数演变特征存在明显差别,但有一致的基本特征,即在雨强增大阶段为较小的小粒子数浓度,较大的大粒子数浓度和谱宽,而雨强减弱阶段为较大的小粒子数浓度,较小的大粒子数浓度和谱宽,所以,雨强增大阶段具有较低的雨滴浓度和较大的雷达反射率因子,以及较小的γ谱斜率参数λ和形状参数μ。但有时雨强减弱阶段存在较大的大粒子数浓度和谱宽,因此,具有较大的雷达反射率因子;统计表明,γ谱三参数N0、μ、λ与雨强的关系可以用幂函数拟合,N0随雨强增大而增大,μ、λ随着雨强的增大而减小。λ-μ关系可以用二次多项式拟合,对流云Z-R关系为Z=324R1.60。不同部位雨滴谱演变特征的差异对Z-R关系等统计关系影响明显,但对λ-μ关系影响较小。平行层状飑线不同部位雨滴谱和积分参数演变特征与拖曳层状飑线对流带典型雨滴谱演变特征类似,但也存在一些明显差别,这些差异是否与平行层状飑线动力结构的不同有关,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层状飑线 雨滴 Thies激光雨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滴谱gamma函数拟合方法的分析与评估 被引量:12
10
作者 霍朝阳 阮征 +3 位作者 魏鸣 葛润生 李丰 阮悦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4期1-10,共10页
地面雨滴谱常呈现gamma分布,gamma函数三个参数分布特征与降水云性质有关,采用不同拟合方法得到雨滴谱分布参数亦存在差异。利用2016年6~7月华南前汛期降水观测试验期间广东龙门地面PARSIVEL激光雨滴谱数据和相同地点的C波段调频连续... 地面雨滴谱常呈现gamma分布,gamma函数三个参数分布特征与降水云性质有关,采用不同拟合方法得到雨滴谱分布参数亦存在差异。利用2016年6~7月华南前汛期降水观测试验期间广东龙门地面PARSIVEL激光雨滴谱数据和相同地点的C波段调频连续波垂直探测雷达数据进行层状云及对流云分类,对地面雨滴谱数据按照15 min时长进行分组,得到了102组层状云降水样本和64组对流降水样本,开展降水雨滴谱gamma模型函数拟合方法的评估试验。对雨滴谱分布平均值特征曲线的代表性确认后,分别进行了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以及多种阶矩法的拟合试验;使用地面实测数据与gamma拟合函数三个参数分别计算雨滴谱数浓度均方根误差、质量加权中值粒径的相对误差和降水强度的相对误差评估拟合结果。结果表明,使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效果最优。联合2016年6月13日调频连续波雷达探测一次降水过程不同阶段的地面雨滴谱特征,得到降水强度与gamma参数的相关关系,为降水云体垂直结构及降水微物理研究提供合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滴 GAMMA分布 激光雨滴 C-FMCW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不同天气系统下暴雨雨滴谱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周黎明 王庆 李芳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17-223,共7页
根据2013—2016年获取的山东暴雨过程雨滴谱资料,分析了3类不同天气系统影响形成的暴雨降水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气旋暴雨中雨滴数浓度、降水强度、含水量和最大直径值明显低于低槽冷锋和切变线暴雨,低槽冷锋暴雨中各值要高于切变线暴... 根据2013—2016年获取的山东暴雨过程雨滴谱资料,分析了3类不同天气系统影响形成的暴雨降水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气旋暴雨中雨滴数浓度、降水强度、含水量和最大直径值明显低于低槽冷锋和切变线暴雨,低槽冷锋暴雨中各值要高于切变线暴雨;各类暴雨降水中,直径大于1 mm的雨滴数量是决定降水量的主要因素;3类暴雨雨滴谱都很宽,均有7~8 mm的特大滴出现,大雨滴的存在体现了暴雨降水的特征;随着降水强度的增大,雨滴谱谱宽变大且各档雨滴数浓度增加,谱型的变化对降水的发展演变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雨滴 不同天气系统 暴雨 雨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典型台站降雨期雨滴谱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振 吴雪媛 +1 位作者 余予 任芝花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期53-59,共7页
基于2018—2019年激光雨滴谱仪分钟观测资料,依据年降雨量分区域挑选7个典型站点进行雨滴谱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分钟雨滴谱数据计算的小时雨强与台站观测雨强的相关系数均超过0.92,二者平均差值为负值,且差值随雨强增大而增大。雨... 基于2018—2019年激光雨滴谱仪分钟观测资料,依据年降雨量分区域挑选7个典型站点进行雨滴谱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分钟雨滴谱数据计算的小时雨强与台站观测雨强的相关系数均超过0.92,二者平均差值为负值,且差值随雨强增大而增大。雨滴直径等级频数百分率分布为双峰结构,质量百分率分布为多峰结构。直径小于1 mm的小雨滴对雨滴数浓度的贡献率达77.8%,对雨强的贡献率只有18.1%;直径大于2 mm的大雨滴占总数浓度的2.6%,对雨强的贡献为41.8%。考虑雨滴下落末速度影响后,小雨滴对雨滴总数浓度的贡献率增大9.7个百分点,中雨滴和大雨滴对雨滴总数浓度的贡献率降低。随雨强减弱,大雨滴数浓度减小,超大雨滴消失,谱宽收窄,小雨滴数浓度变化特征随台站出现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雨滴 雨滴 降雨期 观测差异 典型台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种探测资料对武汉一次短时暴雪天气的监测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李德俊 唐仁茂 +3 位作者 向玉春 柳草 陈英英 徐桂荣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86-1392,共7页
利用Thies Clima激光雨滴谱仪、MP3000A微波辐射仪、多普勒雷达和人工加密观测资料,分析了2011年2月12日武汉一次暴雪天气过程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在这次短时暴雪过程中,先后出现了降雨、雨夹雪和纯降雪3个阶段,激光雨滴谱仪监测... 利用Thies Clima激光雨滴谱仪、MP3000A微波辐射仪、多普勒雷达和人工加密观测资料,分析了2011年2月12日武汉一次暴雪天气过程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在这次短时暴雪过程中,先后出现了降雨、雨夹雪和纯降雪3个阶段,激光雨滴谱仪监测到该降雨阶段的雨滴谱较宽,最大直径达4.5mm,数浓度比较小,为2~5 429个.m-3.mm-1,雨滴谱型呈双峰型分布特点;(2)微波辐射仪对水汽相态监测显示,08:12-09:34(世界时)期间在1.5~3.5km过冷层比湿维持14~16g.kg-1大值区,之后迅速由雨夹雪过程(仅16min)过渡到纯降雪阶段,在65min内武汉站降雪量达到5.035mm,占整个降雪量的80%以上;(3)雷达反射率因子与粒子谱宽和数浓度密切相关,若后两者越大则对应的雷达回波强度也越大;同时还发现,与微波辐射仪反演的水汽密度、激光雨滴谱仪测得的降水强度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若将这些结合起来对降水的相态变化、强度、量级和持续时间有很好的监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iesclima激光雨滴谱仪 微波辐射 雨滴 降水相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一次暴雨过程的云降水微物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23
14
作者 周黎明 王庆 +1 位作者 龚佃利 李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2-199,共8页
以2013年7月29日发生在山东的一次暴雨过程为例,利用高空间分辨率的MODIS极轨卫星资料以及布设在章丘的THIES激光雨滴谱仪连续采样获取的降水粒子谱资料,并采用Rosenfeld等提出的云微物理分析方法,对云和降水的微物理特征进行了分析。... 以2013年7月29日发生在山东的一次暴雨过程为例,利用高空间分辨率的MODIS极轨卫星资料以及布设在章丘的THIES激光雨滴谱仪连续采样获取的降水粒子谱资料,并采用Rosenfeld等提出的云微物理分析方法,对云和降水的微物理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这个暴雨云团由多种不同高度的云系组成,其中对流云团在-10℃以上存在深厚的混合相增长带和冰化增长带,冰化增长起始温度基本都在-20℃左右。系统性层云中存在凝结增长、碰并增长和混合相增长过程,但无冰化增长过程。此降水过程多次出现强度>100 mm·h^(-1)的高雨强值,最大雨滴数浓度达10~4量级,并存在接近8 mm的特大滴,降水强度与雨滴数浓度和谱宽的关系极为密切;直径>2 mm的雨滴数浓度不足1%,但对降水的贡献却占绝大多数。从雨滴谱谱型分布来看,多峰型结构所占比例最大,单峰型次之,指数型分布出现频率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卫星反演 激光雨滴 云降水 微物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PM的摇臂式喷头水滴分布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朱兴业 刘兴发 +2 位作者 刘俊萍 蒋建园 田坤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08-914,共7页
为了研究旋转式喷头水滴直径、速度及动能的分布规律,采用激光雨滴谱仪(Laser Precipitation Monitor,LPM)对3026B型摇臂式喷头分别在0.15,0.20,0.25,0.30,0.35 MPa这5种工作压力下进行了室内无风水滴分布试验,并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建... 为了研究旋转式喷头水滴直径、速度及动能的分布规律,采用激光雨滴谱仪(Laser Precipitation Monitor,LPM)对3026B型摇臂式喷头分别在0.15,0.20,0.25,0.30,0.35 MPa这5种工作压力下进行了室内无风水滴分布试验,并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建立了水滴分布数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3026B型摇臂式喷头的喷洒水滴直径与喷头距离之间总体上呈指数函数分布;直径为1~3 mm的水滴在5种压力下占整个喷洒区域的频率分别为56.80%,64.35%,72.14%,61.72%,40.17%;距喷头不同距离的水滴累积频率曲线斜率随着压力的增加逐渐减小;水滴速度与直径呈对数函数分布;水滴动能与喷头距离呈指数函数分布,其相关系数在0.800以上.压力对近处水滴直径、速度及动能的分布规律影响较小,对远处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臂式喷头 激光雨滴 水滴速度 水滴直径 水滴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垂直运动对雷达估测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阮征 李淘 +2 位作者 金龙 李丰 葛润生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0-208,共9页
运用雷达反射率因子(Z)与降水强度(R)之间的关系定量估测降水,降水云体中的大气垂直运动(w_a)不可忽视。PARSIVEL激光雨滴谱仪(简称PARSIVEL)在获取雨滴粒径分布的同时可以从测量的雨滴下降速度分布中提取w_a,用于分析PARSIVEL高度上的... 运用雷达反射率因子(Z)与降水强度(R)之间的关系定量估测降水,降水云体中的大气垂直运动(w_a)不可忽视。PARSIVEL激光雨滴谱仪(简称PARSIVEL)在获取雨滴粒径分布的同时可以从测量的雨滴下降速度分布中提取w_a,用于分析PARSIVEL高度上的大气垂直运动对雷达Z估测降水强度影响。使用2014年5-6月华南季风降水观测试验期间广东阳江5次层状云、6次对流性降水过程中PARSIVEL数据分析大气垂直运动对定量估测降水影响,w_a对层状云和对流云降水强度影响范围分别为-0.18~1.05 mm·h^(-1)和-5.44~24.81 mm·h^(-1),相对影响值分别为-13.61%~13.99%~38.59%~25.92%。静止大气条件下,雷达估算降水Z-R关系式中系数A,b引起的层状云和对流云降水估测偏差平均分别为10.9%和25.5%。真实大气中雷达估测降水的偏差平均情况是层状云降水由于w_a的对消作用降低为9.2%,对流云降水则增加到51.2%。对流性降水中大气垂直运动对雷达估测降水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SIVEL激光雨滴 大气垂直运动 雷达定量估测降水 Z-R关系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测降雨技术变革对土壤侵蚀研究的影响
17
作者 刘洪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5期13712-13714,共3页
雨滴对土壤颗粒有很大的打击力,薄层水流会冲刷土壤中的细小颗粒。自20世纪30年代使用数学方法进行水土流失预报以来,确定降雨和径流是水土流失预报的主要因子之一。然而,由于受降雨监测设备的限制,以前只使用雨量、降雨历时、降雨强度... 雨滴对土壤颗粒有很大的打击力,薄层水流会冲刷土壤中的细小颗粒。自20世纪30年代使用数学方法进行水土流失预报以来,确定降雨和径流是水土流失预报的主要因子之一。然而,由于受降雨监测设备的限制,以前只使用雨量、降雨历时、降雨强度等参数通过数学表达式来计算降雨和径流动能,不能直接监测反映降雨动能的指标。详细叙述了降雨监测设备的发展历程,降雨监测设备由天池盆、圆罂演变化为测雨器、雨量筒、自记雨量计、视频雨滴谱系统和激光雨滴谱仪,指出其监测指标从雨量演变成降雨强度和速度等,雨滴的速度以及动能等指标能充分反映雨滴的土壤侵蚀动力,可直接应用于土壤侵蚀物理模型中。另外,视频雨滴谱系统和激光雨滴谱仪具有监测指标齐全、精度高以及性能稳定等优点,但也存在价格昂贵等缺点,这正是它们需改进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视频雨滴系统 激光雨滴 降雨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D参数对双频雷达估测降水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胜男 王改利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70-580,共11页
双频雷达通过估计降水的雨滴谱分布(Rain Drop Size Distribution,DSD)参数来估测降水,相比多普勒天气雷达利用Z-I关系估测降水的方法,估测结果更加准确。真实的雨滴谱分布随时空不断变化,难以准确描述。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将其描述成Ga... 双频雷达通过估计降水的雨滴谱分布(Rain Drop Size Distribution,DSD)参数来估测降水,相比多普勒天气雷达利用Z-I关系估测降水的方法,估测结果更加准确。真实的雨滴谱分布随时空不断变化,难以准确描述。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将其描述成Gamma分布模型对双频雷达估测降水造成的误差。研究中利用架设在广东龙门和西藏那曲的雨滴谱仪观测资料,计算Ku/Ka双频雷达的反射率因子,利用双频雷达算法反演降水率R和衰减系数k,并将其与雨滴谱仪直接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探讨双频雷达反演算法中DSD模型对反演结果造成的影响,并对比反演误差的地区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DSD参数对双频雷达反演降水的影响在那曲和龙门地区有一定的差异。从双频技术反演的质量加权的粒子直径(Dm)、Ka波长衰减系数(kKa)、Ku波长衰减系数(kKu)和降水率(R)来看,当Gamma分布的形状因子μ分别取2、3和4时,龙门地区对四个参数的反演都能得到较为稳定准确的结果,相对误差基本<10%。而就kKa和5~40 mm·h^-1的降水率而言,那曲和龙门有很大的不同,在龙门当μ取3时相对误差最小,都在0值附近波动,而那曲则要需要μ值在4和6附近才能使得相对误差达到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滴分布 GAMMA分布 激光雨滴 双频雷达 反演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的多源资料观测分析 被引量:45
19
作者 李聪 姜有山 +2 位作者 姜迪 李力 张蓬勃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84-1094,共11页
利用地基微波辐射计、风廓线雷达和雨滴谱仪等观测资料,对2015年4月28日发生在南京的一次冰雹天气进行了分析,探讨新型探测资料在冰雹监测预警中的应用。结果表明:(1)华北冷涡后部冷空气南下,与低层暖湿气流交汇,是产生这次冰雹的天气背... 利用地基微波辐射计、风廓线雷达和雨滴谱仪等观测资料,对2015年4月28日发生在南京的一次冰雹天气进行了分析,探讨新型探测资料在冰雹监测预警中的应用。结果表明:(1)华北冷涡后部冷空气南下,与低层暖湿气流交汇,是产生这次冰雹的天气背景;高空冷平流叠加在低层暖湿气流之上,使得对流层中低层形成不稳定层结;地面辐合中心及辐合线是降雹的触发机制。(2)微波辐射计监测显示,降雹期间冰雹云中上升气流将底层空气的感热和潜热向上输送,导致2 km以上大气有明显升温,由于低层水汽聚集及冰雹在近地层融化造成降雹时近地层相对湿度、水汽密度增大。冰雹发生在云液态水含量快速增长的波峰上,对冰雹的发生具有较好指示意义。(3)对比南京3站风廓线雷达资料表明各站上空环境风场存在一定差异,六合地区降雹前6 km高度高空急流有利于六合上空形成有利的辐散形势,降雹时0~6 km存在较深厚的垂直风切变,配合地面中尺度低压,降雹最为强烈;南京站降雹时,对流层中下层有一槽过境,而高淳地区冰雹由近地面垂直风切变激发。(4)六合站、高淳站雨滴谱仪分析表明不同降水相态对应的滴谱特征有差异,两站雨滴谱型分别呈指数型、多峰型分布。高淳站雨滴谱仪监测到直径达到15 mm的冰雹粒子,六合站冰雹直径最大为5 mm。两站速度谱大致为单峰型,在较强降水时刻,粒子下落峰值速度在3~4 m·^(-1)。(5)影响六合的超级单体存在钩状回波、回波悬垂、三体散射等雷达回波中尺度特征,地面中尺度低压系统、中低层的中气旋及高层的辐散环流配置造成了雹云中维持较强的旋转上升气流,有利于出现大冰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微波辐射计 风廓线雷达 激光雨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泾河南小河沟流域自然降雨特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乔勇虎 郭东静 陈锡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3-138,144,共7页
采用德国HSC-OTT Persivel32激光雨滴谱探测仪监测南小河沟流域自然降雨的雨滴谱,分析不同雨型自然降雨雨滴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分析了降雨特性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该区自然降雨雨滴直径集中在0.3~1.5mm,与黄土高原利用传... 采用德国HSC-OTT Persivel32激光雨滴谱探测仪监测南小河沟流域自然降雨的雨滴谱,分析不同雨型自然降雨雨滴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分析了降雨特性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该区自然降雨雨滴直径集中在0.3~1.5mm,与黄土高原利用传统的滤纸色斑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但略小于东北和闽南地区。当雨强I<10mm/h时,雨滴中数直径随雨强的增大而增大;当I≥10mm/h时,雨滴中数直径骤然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和雨强增大后大雨滴破裂有关。该地区雨谱随雨强的变化可用Best分布拟合。(2)普通型降雨雨滴数量随直径的分布曲线较平缓,其动能与雨强呈线性相关;而短阵型降雨的雨滴数量随直径的分布曲线较陡峭,其动能与雨强呈幂函数关系。两种雨型的降雨动能均随雨强的增大而增大,但短阵型降雨动能增大的更快,因此短阵型降雨的侵蚀力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小河沟流域 雨滴特性 降雨动能 雨强 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