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5%阿克泰(Thiamethoxam)可分散性粒剂防治烟粉虱试验初报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勇兵 钱招德 +1 位作者 吴建克 兰海姑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118-120,共3页
采用25%阿克泰(Thiamethoxam)可分散性粒剂4000~8000倍液进行移栽后喷雾和采用阿克泰WG2000~4000倍液进行移栽前苗期灌根处理,对番茄烟粉虱的防治效果均明显好于对照药剂,表明阿克泰WG对烟粉虱具有较高活性。试验结果表明,阿克... 采用25%阿克泰(Thiamethoxam)可分散性粒剂4000~8000倍液进行移栽后喷雾和采用阿克泰WG2000~4000倍液进行移栽前苗期灌根处理,对番茄烟粉虱的防治效果均明显好于对照药剂,表明阿克泰WG对烟粉虱具有较高活性。试验结果表明,阿克泰WG对烟粉虱的若虫也具有较好的杀伤效果。施用阿克泰WG对番茄植株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泰WG 番茄 烟粉虱 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与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番茄中3种农药残留的动态监测效果
2
作者 徐悦 徐敏权 +2 位作者 王耀 庄建玲 刘晓鹏 《蔬菜》 2025年第6期78-84,共7页
为了验证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番茄中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残留量的检测效果,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药后7、15、30、40 d的3种农药残留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药后7 d,吡虫啉残留量最低但仍超出检出值,噻虫嗪次... 为了验证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番茄中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残留量的检测效果,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药后7、15、30、40 d的3种农药残留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药后7 d,吡虫啉残留量最低但仍超出检出值,噻虫嗪次之亦超限;药后15 d,2者残留均降至检出限以下;药后30 d,噻虫嗪残留仅0.021 mg/kg,远低于检出限;全程啶虫脒残留量最高,故防治温室白粉虱优先推荐噻虫嗪,其次是吡虫啉。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120次检测结果平均一致率达85%,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仅在药后30 d出现了3次假阳性、9次假阴性。因此,当样本量较大时,建议先使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进行快速初筛,再对初筛结果中可疑样本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进一步确认,这种组合策略为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的检测工作提供了高效、节本且可行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吡虫啉 啶虫脒 噻虫嗪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农药残留 快速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酸硝化衍生物的合成及与硝酸反应的绝热量热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冯世明 高乾宏 +1 位作者 钟小龙 唐双凌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9,I0002,共10页
通过合成获得硝化衍生物4-硝基丁酸,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等手段对合成样品进行结构分析,通过绝热加速量热仪探究硝基丁酸与硝酸的放热行为,并改变硝酸与反应物的摩尔比和硝酸浓度等条件进行对比分析,采用热危险性综合评估指数(TH... 通过合成获得硝化衍生物4-硝基丁酸,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等手段对合成样品进行结构分析,通过绝热加速量热仪探究硝基丁酸与硝酸的放热行为,并改变硝酸与反应物的摩尔比和硝酸浓度等条件进行对比分析,采用热危险性综合评估指数(THI指数)法评估体系危险性。结果表明:合成样品结构与目标产物相对应;绝热条件下,纯硝基丁酸有明显放热反应,加入硝酸后起始放热温度降低至75.6℃左右,随着硝酸与硝基丁酸摩尔比的提高,终止放热温度和绝热温升呈现整体升高的趋势,反应热则随样品质量增加而下降;硝酸浓度的提高使体系反应过程逐渐加剧,样品最高放热温度、最大温升速率和放热量等数据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当硝酸浓度为10.0 mol/L时,最大温升速率达到457.9℃/min,最大压升速率可达76.1 bar/min(1 bar=100 kPa),绝热温升达到130.5℃;硝基丁酸-硝酸体系普遍处于较高危险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丁酸 绝热量热 thi 乏燃料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环境中硫化亚铁还原降解噻虫嗪的机制研究
4
作者 靳翱玮 沈连舟 +4 位作者 赵创 邓翠雯 黄应平 王星皓 高娟 《土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1-629,共9页
厌氧环境中的非生物过程显著影响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去除和转化,为探明其机制,本研究以噻虫嗪(THI)为例通过厌氧模拟试验探讨了其在硫化亚铁(FeS)介导下的还原降解过程与机制,并考察了FeS浓度、环境p H、共存无机离子和腐殖酸等试验发现:... 厌氧环境中的非生物过程显著影响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去除和转化,为探明其机制,本研究以噻虫嗪(THI)为例通过厌氧模拟试验探讨了其在硫化亚铁(FeS)介导下的还原降解过程与机制,并考察了FeS浓度、环境p H、共存无机离子和腐殖酸等试验发现:FeS在厌氧环境中能有效促使THI发生还原降解。THI在酸性条件下的降解率显著高于碱性环境。无机离子中,Al^(3+)和NO_(2)^(–)对THI降解表现抑制作用,其他常规无机离子Cl^(–)、NO_(3)^(–)、CO_(3)^(2–)、K^(+)、Ca^(2+)、Na^(+)、Mg^(2+)、Fe^(2+)、Mn^(2+)、NH_(4)^(+)等和有机组分腐殖酸均对THI降解无明显影响。在FeS介导的THI还原降解过程中,Fe(Ⅱ)和硫空位是主要的还原活性位点,硫空位首先与THI分子的硝基官能团相互作用发生电子传递,进而促使Fe(Ⅱ)将电子传递给THI发生还原作用。鉴定FeS还原THI的降解产物,本研究提出了THI的还原脱硝和还原脱氯降解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烟碱类杀虫剂 噻虫嗪 硫化亚铁 厌氧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育成猪的体温与猪舍温湿度指标(THI)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汪开英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75-678,共4页
采用先进的DSI动物生理无线遥测系统和动物环境自动检测系统研究了华东地区夏季高温高湿条件与育成猪体温调节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猪舍环境温湿度指标THI对猪的体温变化影响极显著(P=0.0001),猪舍环境温湿度指标THI能充分反映猪舍环境的... 采用先进的DSI动物生理无线遥测系统和动物环境自动检测系统研究了华东地区夏季高温高湿条件与育成猪体温调节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猪舍环境温湿度指标THI对猪的体温变化影响极显著(P=0.0001),猪舍环境温湿度指标THI能充分反映猪舍环境的优劣及对猪热调节的影响,发现当温湿度指标THI高于28时育成猪将出现体温升高等明显的热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成猪 体温 猪舍 温湿度指标 th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湿指数(THI)对荷斯坦牛产奶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田萍 蔡森 姚武群 《中国奶牛》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3-15,共3页
本试验主要研究了温湿指数(THI)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温湿指数对奶牛的受胎率和健康(子宫炎、乳房炎发病率)方面的影响。试验表明:产奶量随温湿指数的增大而下降;平均温湿指数与平均产奶量为负相关,相关系数r=0.8478;随着温湿... 本试验主要研究了温湿指数(THI)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温湿指数对奶牛的受胎率和健康(子宫炎、乳房炎发病率)方面的影响。试验表明:产奶量随温湿指数的增大而下降;平均温湿指数与平均产奶量为负相关,相关系数r=0.8478;随着温湿指数的不断上升,奶牛的受胎率明显下降,乳房炎、子宫炎等疾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湿指数 荷斯坦牛 产奶量 影响 受胎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确定性和概率性模型评估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在甜瓜中的膳食风险
7
作者 李彤 程有普 +5 位作者 吴曼妮 李贤宾 韩文浩 赵莉蔺 李薇 陈增龙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0-413,共14页
阐明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在甜瓜中的残留特征,量化其对我国不同人群的多元化膳食风险,对保障人体健康和农业生态系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UHPLC-MS/MS),建立了甜瓜中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 阐明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在甜瓜中的残留特征,量化其对我国不同人群的多元化膳食风险,对保障人体健康和农业生态系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UHPLC-MS/MS),建立了甜瓜中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的快速、痕量分析方法,明确了靶标农药的储藏稳定性;并基于我国人群参数与膳食结构,解析了多维暴露风险差异。结合大尺度的农药田间试验发现,噻虫嗪在甜瓜中的原始沉积量在0.025~0.031 mg/kg之间,消解半衰期(t1/2)为0.77~1.2 d,最终残留水平≤0.021 mg/kg;期间有6.1%~15%的噻虫嗪代谢为噻虫胺;联合多种登记作物评估发现,噻虫嗪和噻虫胺在蔬菜类作物中的长期风险显著高于其在水果、谷物、豆类、调味料、薯类、油料和糖料类作物中的,且乡村地区显著高于城镇地区(p<0.05);通过确定性模型量化甜瓜中噻虫嗪的短期和长期膳食风险分别为0.043%~0.12%和0.0078%~0.055%,噻虫胺的分别为0.0051%~0.014%和0.00022%~0.0015%;通过概率性模型拟合噻虫嗪和噻虫胺在不同百分位点下的长期和短期风险商均小于100%,且30th百分位点下的长期风险商与确定性结果最接近,60^(th)(噻虫嗪)和90^(th)(噻虫胺)百分位点下的短期风险商与确定性结果最接近。无论是点评估还是区间评估,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对我国居民的膳食风险均可接受,但需警惕全生命周期内多样化膳食暴露导致的风险放大,特别是对易感儿童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虫嗪 噻虫胺 代谢物 甜瓜 残留行为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汉语结构助词“的”和老挝语结构助词thi^(︶33)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齐春红 黄意财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9-143,共5页
汉语结构助词"的"前后成分与老挝语结构助词thi^(︶33)相对应的后前成分有异同,尤其表现在老挝语里的thi^(︶33)字短语的使用范围比汉语里的"的"字短语小得多。在"的"和thi^(︶33)的隐现规律的异同中,又... 汉语结构助词"的"前后成分与老挝语结构助词thi^(︶33)相对应的后前成分有异同,尤其表现在老挝语里的thi^(︶33)字短语的使用范围比汉语里的"的"字短语小得多。在"的"和thi^(︶33)的隐现规律的异同中,又表现为特别老挝语里的结构助词和汉语的结构助词一样具有凸显偏项的功能,不同的是汉语内涵定语是否加"的"形成称谓性定语和非称谓性定语的对立,而老挝语里没有这种对立,老挝语里表称谓性的定语不加结构助词,而一些描写性的定语也同样可以不加结构助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的” thi^33 语法功能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噻虫嗪对点蜂缘蝽为害大豆能力的影响
9
作者 丁宁 王自杰 +3 位作者 曲昕 王龙 史树森 高宇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1-216,共6页
为明确不同浓度噻虫嗪对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当代、子代种群在大豆上为害能力的影响,本试验以噻虫嗪处理点蜂缘蝽成虫、若虫,构建受噻虫嗪不同浓度胁迫后的当代、子代实验种群,在大豆盛荚期(R4)通过盆栽网罩接虫方式,接入不... 为明确不同浓度噻虫嗪对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当代、子代种群在大豆上为害能力的影响,本试验以噻虫嗪处理点蜂缘蝽成虫、若虫,构建受噻虫嗪不同浓度胁迫后的当代、子代实验种群,在大豆盛荚期(R4)通过盆栽网罩接虫方式,接入不同浓度噻虫嗪处理点蜂缘蝽当代、子代种群,研究其为害对大豆植株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世代同虫态中,各处理种群的为害能力随着噻虫嗪浓度的增加而减弱。在LC50浓度处理下,当代成虫和若虫处理的大豆产量分别为对照处理的1.97倍和1.78倍,子代分别为1.71倍和1.44倍。当代成虫和若虫在对照(LC0)处理下的为害能力分别为LC50浓度处理的2.62倍和3.12倍,子代分别为1.68倍和1.61倍。相同浓度处理,当代为害后的大豆产量均大于子代危害后的产量,当代若虫为害大豆后产量最高,子代成虫为害大豆后产量最低,表明经噻虫嗪处理的点蜂缘蝽子代对大豆产量仍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在逐渐降低。子代的为害能力较当代处理均有所升高,当代、子代处理的为害能力表现出随着浓度的升高为害能力下降的趋势。成虫当代为害能力回归模型为y=63.460-0.484x,成虫子代为害能力回归模型为y=65.048-0.327x,若虫当代为害能力回归模型为y=48.211-1.422x+0.0167x2,若虫子代为害能力回归模型为y=55.068-0.884x+0.00888x2。不同浓度噻虫嗪处理的点蜂缘蝽造成一定程度的大豆产量损失。同浓度处理,点蜂缘蝽子代的为害能力大于当代,当代、子代种群的为害能力随着浓度的升高而下降。成虫的为害能力大于若虫且随浓度的增加为害能力下降。试验结果可为合理科学减量使用噻虫嗪田间防治点蜂缘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蜂缘蝽 噻虫嗪 大豆 为害能力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I_3-NaI-ThI_4中Sc和Th的测定方法
10
作者 袁慧 杨志红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8-23,共6页
利用X射线荧光分析法和络合滴定分析法实验测定ScI3-NaI-ThI4中的Sc和Th。实验研究了X射线荧光分析法测定Sc的仪器工作条件及不同制样方法对Sc和Th测定的影响;采用聚酯膜制样技术建立了X射线荧光分析测定S... 利用X射线荧光分析法和络合滴定分析法实验测定ScI3-NaI-ThI4中的Sc和Th。实验研究了X射线荧光分析法测定Sc的仪器工作条件及不同制样方法对Sc和Th测定的影响;采用聚酯膜制样技术建立了X射线荧光分析测定Sc和Th的方法,精密度优于4%;研究了络合滴定分析方法中酸度、温度对滴定终点的影响,比较了不同滴定方法的测量结果,建立了ScI3-NaI-ThI4产品中Sc和Th的络合滴定测量方法,其精密度优于2%。方法已应用于实际样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I3-NaI-thi4 X射线荧光分析 络合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剂拌种防治燕麦蚜虫和红叶病效果研究
11
作者 郎凤红 李东宁 +3 位作者 马建华 李艳艳 屈海龙 马晓霞 《宁夏农林科技》 2025年第1期55-58,共4页
试验使用35%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和9%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对燕麦种子进行拌种处理,通过调查燕麦的生长指标、生产指标、品质指标及燕麦蚜虫和红叶病的发病情况,研究2种种衣剂对燕麦蚜虫及红叶病的防治效果及增产提质作用。结果... 试验使用35%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和9%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对燕麦种子进行拌种处理,通过调查燕麦的生长指标、生产指标、品质指标及燕麦蚜虫和红叶病的发病情况,研究2种种衣剂对燕麦蚜虫及红叶病的防治效果及增产提质作用。结果表明:两种药剂处理对燕麦蚜虫和红叶病的防治效果明显。其中,9%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对燕麦蚜虫、红叶病的防治效果比35%噻虫嗪悬浮剂的防治效果更显著;在生长指标株高、产量方面,35%噻虫嗪悬浮剂比9%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更有作用;在品质方面,两种处理都有提高品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拌种 35%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 9%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制备L-赖氨酸聚合物用于噻虫嗪的检测
12
作者 罗幼刚 莫淇斐 +3 位作者 陆梦莹 张家慧 王蓉 王书龙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97-1505,共9页
发展简单、快速的农药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功能材料的修饰是提高分析检测性能的有效手段。采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表面一步合成并沉积L-赖氨酸聚合物薄膜(PLL),构建对噻虫嗪具有良好响应的传感电极,对聚合圈数、聚合电位、pH等影... 发展简单、快速的农药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功能材料的修饰是提高分析检测性能的有效手段。采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表面一步合成并沉积L-赖氨酸聚合物薄膜(PLL),构建对噻虫嗪具有良好响应的传感电极,对聚合圈数、聚合电位、pH等影响因素以及PLL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PLL可以提高电极导电性、表面积及电子转移速率,噻虫嗪的线性响应范围为10~700μmol·L^(-1),检出限为1.0μmol·L^(-1)。传感器还展现出良好的重复性和选择性,在西瓜样品中回收率为99.67~102.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赖氨酸 电化学聚合 噻虫嗪 电化学传感器 烟碱类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湿指数(THI)对摩尼本水牛产奶量影响的研究
13
作者 卢跃红 戴志明 +1 位作者 叶绍辉 赵家明 《中国乳业》 2005年第1期37-38,共2页
本试验研究了温湿指数(THI)对摩尼本水牛产奶量影响。试验证明:产奶量随温湿指数的增大而下降,平均温湿指数与平均产奶量为负相关,相关系数R=-0.9。
关键词 温湿指数 thi 摩尼本水牛 产奶量 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柠檬烯与噻虫嗪复配防治烟粉虱的增效作用及田间防效
14
作者 刘余 陈立波 +3 位作者 何成有 邱金发 张淼 毛敏 《植物医学》 2025年第1期57-63,共7页
烟粉虱是一种全球性的重要农业害虫,通过刺吸作物汁液传播病毒,严重威胁作物生长。鉴于烟粉虱对多种农药的抗性,通过大田药效试验,比较了5%d-柠檬烯乳油、 70%噻虫嗪悬浮剂和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剂单独使用及其复配使用的防治效果。结... 烟粉虱是一种全球性的重要农业害虫,通过刺吸作物汁液传播病毒,严重威胁作物生长。鉴于烟粉虱对多种农药的抗性,通过大田药效试验,比较了5%d-柠檬烯乳油、 70%噻虫嗪悬浮剂和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剂单独使用及其复配使用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5%d-柠檬烯与70%噻虫嗪复配在施药后7 d对烟粉虱的校正防效为71.09%,与单独施用70%噻虫嗪的72.71%相当。推荐在田间使用5%d-柠檬烯与70%噻虫嗪复配进行烟粉虱防治,以减少农药使用并延缓抗药性发展。研究结果为烟粉虱的绿色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持,并为植物源农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70%噻虫嗪 80%烯啶吡蚜酮 5%d-柠檬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珊瑚源噻虫嗪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15
作者 邹杰 王琳 +4 位作者 陈祺琦 何旭聪 黄金梅 孙天奕 苏宏飞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30-143,共14页
【目的】分离珊瑚共附生微生物中的潜在噻虫嗪降解菌,并解析其相关降解特性。【方法】以珊瑚为试验材料,将珊瑚源微生物在以噻虫嗪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3轮富集培养,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富集培养物的多样性、丰富度及群落组成;对... 【目的】分离珊瑚共附生微生物中的潜在噻虫嗪降解菌,并解析其相关降解特性。【方法】以珊瑚为试验材料,将珊瑚源微生物在以噻虫嗪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3轮富集培养,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富集培养物的多样性、丰富度及群落组成;对富集培养物中的潜在噻虫嗪降解菌株进行分离、鉴定及其噻虫嗪降解能力测试,确定噻虫嗪降解目的菌株;通过目的菌株对噻虫嗪的降解产物鉴定及毒性预测解析其对噻虫嗪的降解特征。【结果】经3轮富集培养,得到能以噻虫嗪为唯一碳源利用的珊瑚源富集培养物。富集培养物的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随着富集时间的增加,珊瑚源的噻虫嗪降解微生物群落结构趋于复杂,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3轮富集中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为优势菌门,γ-变形菌纲、α-变形菌纲为优势菌纲,弧菌属(Vibrio)、交替单胞菌属(Alteromonas)和Epibacterium为优势菌属。从第3轮富集培养物中分离得到27株潜在噻虫嗪降解菌株,根据菌株形态筛选出GXU 22002、GXU 22003、GXU 22031、GXU 220404株菌株,通过16S rRNA比对确定4株菌株分别为Serratia marcescens、Vibrio sagamiensis、V.neocaledonicus、V.alginolyticus。4株菌株对噻虫嗪的降解能力试验结果表明,S.marcescens GXU 22002、V.sagamiensis GXU 22003、V.neocaledonicus GXU 22031、V.alginolyticus GXU 22040对噻虫嗪具有不同程度的降解活性,在培养7 d后对噻虫嗪降解率分别为14.7%、16.3%、20.7%、9.9%。通过菌株V.sagamiensis GXU 22003对噻虫嗪的降解产物鉴定得出其降解噻虫嗪的主要产物为TMX-urea、TMX-NH、H-CLO-tri、CLO-tri 4种化合物。ECOSAR软件分析显示降解产物对鱼、水蚤、藻类3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相比噻虫嗪减弱。【结论】成功从珊瑚中分离出4株潜在的噻虫嗪降解菌,并解析其降解特征,为噻虫嗪农药污染治理提供菌种资源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 农药污染 噻虫嗪 群落结构 菌株分离 弧菌属 微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ADH2和THI3基因敲除酿酒酵母用于降低糯米酒中高级醇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亮 陈文颖 +1 位作者 闫统帅 周世水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4-179,共6页
为了降低糯米酒高级醇含量,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菌株XF1的单倍体XF1a7和XF1α6为原始菌,采用Cre/lox P同源重组系统构建乙醇脱氢酶基因ADH2和类丙酮酸脱羧酶基因THI3缺失的单倍体酵母,再通过单倍体的杂交构建ADH2单基... 为了降低糯米酒高级醇含量,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菌株XF1的单倍体XF1a7和XF1α6为原始菌,采用Cre/lox P同源重组系统构建乙醇脱氢酶基因ADH2和类丙酮酸脱羧酶基因THI3缺失的单倍体酵母,再通过单倍体的杂交构建ADH2单基因缺失双倍体酵母XF1-A和ADH2与THI3双基因缺失的双倍体酵母XF1-AT。结果表明,重组菌XF1-A、XF1-AT与原始菌XF1的生长性能相似,菌株XF1-A和XF1-AT的基本发酵性能与菌株XF1无显著差异,菌株XF1-A酿造糯米酒中高级醇含量为522.16 mg/L,比菌株XF1低11.16%;菌株XF1-AT的高级醇含量为462.03 mg/L,比菌株XF1低21.39%。综上,ADH2和THI3基因敲除酿酒酵母能够有效降低糯米酒中高级醇生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基因ADH2 基因thi3 基因敲除 高级醇 糯米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耳蜗植入对成人语后聋患者植入侧耳鸣的影响
17
作者 李玲 王乐 +3 位作者 户红艳 李红敏 李盼盼 叶放蕾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 探究成人语后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植入侧耳鸣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1月~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科进行单侧人工耳蜗植入的47例成人语后聋伴耳鸣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开机6个月进行耳鸣问卷评估,评... 目的 探究成人语后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植入侧耳鸣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1月~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科进行单侧人工耳蜗植入的47例成人语后聋伴耳鸣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开机6个月进行耳鸣问卷评估,评估材料为耳鸣障碍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者耳鸣的变化,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47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前、术后开机6个月时THI评分别为36.94±13.337、14.48±12.726分,VAS评分分别为5.13±1.676、2.34±1.903分,术后评分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8例患者耳鸣完全消失,13例患者耳鸣减轻,14例患者耳鸣无变化,2例患者耳鸣加重,总体耳鸣有效率为66.0%(31/47);术前耳鸣病程与耳鸣严重程度对术后耳鸣预后有影响(P<0.05),术前耳鸣病程≤5年、中度及以上耳鸣组耳鸣有效率分别高于耳鸣病程>5年(P<0.05)、轻微及轻度耳鸣组(P<0.001)。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对成年语后聋患者植入侧耳鸣具有抑制作用;术前耳鸣病程短、耳鸣程度重的患者术后耳鸣改善的可能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耳鸣 耳鸣障碍量表 视觉模拟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常用杀虫剂对广西蒙山地区柑桔木虱的防治效果
18
作者 刘吉敏 黄其椿 +4 位作者 黄付超 黄露 杨思梅 邓铁军 韦丽荣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1,共4页
2021年在广西蒙山县蒙山镇甘棠村金秋砂糖桔种植园柑桔木虱若虫发生初盛期,开展了常用杀虫剂螺虫乙酯、噻虫嗪和阿维菌素防治柑桔木虱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2.4%螺虫乙酯SC 4000倍液、21%噻虫嗪SC 3360倍液、1.8%阿维菌素EC 1440~2000... 2021年在广西蒙山县蒙山镇甘棠村金秋砂糖桔种植园柑桔木虱若虫发生初盛期,开展了常用杀虫剂螺虫乙酯、噻虫嗪和阿维菌素防治柑桔木虱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2.4%螺虫乙酯SC 4000倍液、21%噻虫嗪SC 3360倍液、1.8%阿维菌素EC 1440~2000倍液对柑桔木虱若虫防治效果在82%以上,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1.8%阿维菌素EC 1440倍液和21%噻虫嗪SC 3360倍液的防治效果相对更好,药后15 d时仍然分别可达96.07%和93.91%,两者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3种药剂的持效期均可达15 d以上,可在柑桔木虱若虫发生初盛期交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木虱 螺虫乙酯 噻虫嗪 阿维菌素 防治效果 蒙山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虫嗪对蜜蜂健康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志伟 张易 +1 位作者 蔺哲广 吉挺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2,共11页
新烟碱类杀虫剂被广泛用于防治作物病虫害,然而过度使用导致的药物残留始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噻虫嗪(Thiamethoxam)在我国主要蜜源植物油菜、棉花等的广泛应用,对授粉昆虫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本文通过综述近几年噻虫嗪对蜜蜂采集... 新烟碱类杀虫剂被广泛用于防治作物病虫害,然而过度使用导致的药物残留始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噻虫嗪(Thiamethoxam)在我国主要蜜源植物油菜、棉花等的广泛应用,对授粉昆虫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本文通过综述近几年噻虫嗪对蜜蜂采集飞行能力、生殖能力、生理免疫能力的相关研究,以及其与环境因子协同作用对蜜蜂健康所造成的潜在危害,强调了未来应加速研发高效防治靶标害虫以及对蜜蜂低毒或无毒的高选择性杀虫剂,以保障授粉昆虫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蜂 噻虫嗪 新烟碱类杀虫剂 蜂群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芹菜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连续施用后消散、积累与风险评估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艳萍 王新全 +4 位作者 堵紫妍 楚瀚 樊华 韩吉昌 汪志威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4-611,共8页
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是设施芹菜生产中常用的杀蚜虫剂,揭示其消解和积累特征对于评估其膳食摄入风险、优化施用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在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下,通过田间残留试验,对2种杀虫剂在... 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是设施芹菜生产中常用的杀蚜虫剂,揭示其消解和积累特征对于评估其膳食摄入风险、优化施用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在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下,通过田间残留试验,对2种杀虫剂在3种连续施药方式(组合I: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交替II: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交替III: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下的残留消解动态进行了分析,并对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3种连续施药方式下,均在第2次施药(定植后22 d)后原始沉积量最高,首次施药后原始沉积量最低,而芹菜叶面积指数可能是导致该现象的重要因素。根据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获得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95~3.63 d和2.33~3.11 d。连续3次施药达到安全间隔期(PHI)(7 d)后,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在组合I中的残留量仅在首次施药后低于MRL (噻虫嗪:1 mg/kg;高效氯氟氰菊酯:0.5 mg/kg);而交替II中2种农药残留量在3次施药后均低于MRL;交替III中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量在第3次施药后超过了MRL。鉴于噻虫嗪施药后可代谢为噻虫胺,本研究亦对噻虫胺残留量进行了监测,发现其在施药后3~5 d达到最大值,但在达到安全间隔期后,噻虫胺的残留量均未超过其MRL (0.04mg/kg),表明由噻虫嗪代谢导致噻虫胺残留超标的风险较低。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在本次于浙江绍兴进行的田间规范残留试验中,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组合和交替连续施药3次,安全间隔期7 d后,所采集的芹菜样品中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对风险商的贡献率(0.11%~3.76%)低于100%,其长期膳食摄入风险均处于可接受水平。研究表明,相较于组合施药,交替用药可在一定程度减少农药残留,而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交替施用表现出最低的残留水平和膳食摄入风险贡献率,是相对最佳的施药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虫嗪 高效氯氟氰菊酯 噻虫胺 设施农业 芹菜 残留 膳食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