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of SrAl_(2)Si_(2)O_(8) Reinforced BN Ceramic Composites
1
作者 WANG Bo CAI Delong +7 位作者 ZHU Qishuai LI Daxin YANG Zhihua DUAN Xiaoming LI Yanan WANG Xuan JIA Dechang ZHOU Yu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82-1188,共7页
Hexagonal boron nitride(h-BN)ceramics have become exceptional materials for heat-resistant components in hypersonic vehicles,owing to their superior thermal stability and excellent dielectric properties.However,their ... Hexagonal boron nitride(h-BN)ceramics have become exceptional materials for heat-resistant components in hypersonic vehicles,owing to their superior thermal stability and excellent dielectric properties.However,their densification during sintering still poses challenges for researchers,and their mechanical properties are rather unsatisfactory.In this study,SrAl_(2)Si_(2)O_(8)(SAS),with low melting point and high strength,was introduced into the h-BN ceramics to facilitate the sintering and reinforce the strength and toughness.Then,BN-SAS ceramic composites were fabricated via hot press sintering using h-BN,SrCO_(3),Al_(2)O_(3),and SiO_(2) as raw materials,and effects of sintering pressure on their microstructure,mechanical property,and thermal property were investigated.The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of BN-SAS ceramic composites was evaluated.Results show that phases of as-preparedBN-SAS ceramic composites are h-BN and h-SrAl_(2)Si_(2)O_(8).With the increase of sintering pressure,the composites’densities increase,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shew a rising trend followed by a slight decline.At a sintering pressure of 20 MPa,their bending strength and fracture toughness are(138±4)MPa and(1.84±0.05)MPa·m^(1/2),respectively.Composites sintered at 10 MPa exhibit a low 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with an average of 2.96×10^(-6) K^(-1)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from 200 to 1200℃.The BN-SAS ceramic composites prepared at 20 MPa display higher thermal conductivity from 12.42 to 28.42 W·m^(-1)·K^(-1) with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from room temperature to 1000℃.Notably,BN-SAS composites exhibit remarkable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with residual bending strength peaking and subsequently declining sharply under a thermal shock temperature difference ranging from 600 to 1400℃.The maximum residual bending strength is recorded at a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 800℃,with a residual strength retention rate of 101%.As the thermal shock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ncrease,the degree of oxidation on the ceramic surface and cracks due to thermal stress are also increased gradu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N MATRIX composite hot-press SINTERING mechanical PROPERTY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service reli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rmal Shock Behavior and Cutting Performance of a Functionally Gradient Ceramic Tool 被引量:6
2
作者 ZHAO Jun, AI Xing, HUANG Xin-ping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061, C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61-62,共2页
Based on the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requirements of cutting conditions on ceramic tools, a design model for functionally gradient ceramic tool materials with symmetrical composition distribution was presented in th... Based on the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requirements of cutting conditions on ceramic tools, a design model for functionally gradient ceramic tool materials with symmetrical composition distribution wa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which an Al 2O 3-TiC functionally gradient ceramic tool material FG-1 was synthesized by powder-laminating and uniaxially hot-pressing technique. The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of the Al 2O 3-TiC functionally gradient ceramics FG-1 was evaluated by water quenching and subsequent three-point bending tests of flexural strength diminution. Comparisons were made with results from parallel experiments conducted using a homogeneous Al 2O 3-TiC ceramics. Functionally gradient ceramics exhibited higher retained strength under all thermal shock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compared to homogeneous ceramics, indicating the higher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ere supported by the calculation of transient thermal stress field. The cutting performance of the Al 2O 3-TiC functionally gradient ceramic tool FG-1 was also investigated in rough turning the cylindrical surface of exhaust valve of diesel engine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of a common Al 2O 3-TiC ceramic tool LT55.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ool life of FG-1 increased by 50 percent over that of LT55. Tool life of LT55 wa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rmal shock cracking which was accompanied by mechanical shock. While tool life of FG-1 was mainly controlled by mechanical fatigue crack extension rather than thermal shock cracking, revealing the less thermal shock susceptibility of functionally gradient ceramics than that of common ceram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nctionally gradient materials ceramic tool materials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transient thermal stress cutting perform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复合材料表面陶瓷涂层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硕博 刘可立 +6 位作者 宋运泽 王兵 杨超 董健 柳彦博 刘玲 王琴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共15页
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抗氧化烧蚀的陶瓷涂层,将超高温、高冲刷、含氧的服役环境与基体隔离开来,是延长其在极端环境下使用寿命的有效方法之一。表面涂层技术种类丰富,工艺简单,耗时短,制备成本相对较低,既能赋予基体抗氧化和耐烧蚀性能... 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抗氧化烧蚀的陶瓷涂层,将超高温、高冲刷、含氧的服役环境与基体隔离开来,是延长其在极端环境下使用寿命的有效方法之一。表面涂层技术种类丰富,工艺简单,耗时短,制备成本相对较低,既能赋予基体抗氧化和耐烧蚀性能,又不会显著影响基体的高温力学性能,有力地促进了C/C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本文从涂层的结构和成分出发,对现有涂层体系进行了梳理,再结合涂层的化学组成特点,系统综述了表面陶瓷涂层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多种纳米结构增强涂层策略进行分析,最后展望了表面涂层技术面临的新挑战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防护 C/C复合材料 陶瓷涂层 表面涂层技术 抗氧化 耐高温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青铜-Ti_(3)AlC_(2)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与工程耐冲击性能研究
4
作者 金孔杰 胡铮 +5 位作者 谈辉 王帅 韩明 田金山 乔竹辉 杨军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5,共11页
针对铜基换挡摩擦片在极限工况下易发生强烈黏着磨损,继而导致烧蚀与磨损失效的问题,研制了铝青铜-Ti_(3)AlC_(2)复合材料及其工程样件.测试了样件在不同工况下的摩擦系数、磨损率、闭锁冲击系数、传递扭矩、耐振动冲击次数及耐热冲击系... 针对铜基换挡摩擦片在极限工况下易发生强烈黏着磨损,继而导致烧蚀与磨损失效的问题,研制了铝青铜-Ti_(3)AlC_(2)复合材料及其工程样件.测试了样件在不同工况下的摩擦系数、磨损率、闭锁冲击系数、传递扭矩、耐振动冲击次数及耐热冲击系数,并分析了力学性能、磨损表面状态及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Ti_(3)AlC_(2)能够提高铝青铜基体的硬度和抗压强度,并减弱黏着磨损,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和耐热冲击性能;Ti3AlC2可使换挡摩擦片具备稳定的传递扭矩,并降低其在重载荷与高转速下的摩擦冲击;过量的Ti_(3)AlC_(2)会降低复合材料的组织均匀性和结合力,并对耐磨性能和耐振动冲击性能造成不利影响;通过优化Ti_(3)AlC_(2)含量可使复合材料兼顾良好的力学性能、摩擦学性能及耐冲击性能,进而提升换挡摩擦片在极限工况下对摩擦冲击、热冲击及振动冲击的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青铜 钛铝碳复合材料 摩擦学性能 耐冲击性能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铝灰对低碳Al_(2)O_(3)-C耐火材料显微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乔畅通 余超 +4 位作者 邓承继 王萱 丁军 刘正龙 祝洪喜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78-1887,共10页
为实现二次铝灰固废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本研究将二次铝灰作为α-Al_(2)O_(3)的替代材料引入低碳Al_(2)O_(3)-C耐火材料中,以板状刚玉、鳞片石墨、铝粉和硅粉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低碳Al_(2)O_(3)-C耐火材料,探讨二次铝灰替代α-Al_(2)O_(3)... 为实现二次铝灰固废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本研究将二次铝灰作为α-Al_(2)O_(3)的替代材料引入低碳Al_(2)O_(3)-C耐火材料中,以板状刚玉、鳞片石墨、铝粉和硅粉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低碳Al_(2)O_(3)-C耐火材料,探讨二次铝灰替代α-Al_(2)O_(3)后对材料显微结构、抗氧化性能、抗侵蚀性能和抗热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400℃埋炭热处理后,二次铝灰替代α-Al_(2)O_(3)后会导致材料体积密度降低,显气孔率升高,但同时促进了材料内部SiC晶须网络结构的形成,优化了材料的显微结构。在氧化试验中,与使用α-Al_(2)O_(3)作添加剂相比,添加二次铝灰更有利于莫来石相的生成。添加二次铝灰后,高温下生成的适量液相可有效填充材料表面氧化层气孔,从而改善材料的抗氧化性能、抗侵蚀性能和抗热震性能,其中氧化指数由88%降低至52%,侵蚀指数也明显降低,残余强度保持率由87%提升至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铝灰 低碳Al_(2)O_(3)-C耐火材料 显微结构 显气孔率 抗氧化性能 抗侵蚀性能 抗热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石墨/碳纳米管复合增强铝碳耐火材料性能研究
6
作者 郭宇琦 廖宁 +2 位作者 李亚伟 王庆虎 朱天彬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10,共6页
为充分发挥低维纳(微)米材料的协同强韧化作用,以板状刚玉、活性氧化铝微粉、单质硅、纳米炭黑为原料,以热固性酚醛树脂为结合剂,分别引入膨胀石墨(EG)、预合成碳纳米管改性的膨胀石墨(EG-CNTs)以及表面负载含镍催化剂的膨胀石墨(EG-Ni)... 为充分发挥低维纳(微)米材料的协同强韧化作用,以板状刚玉、活性氧化铝微粉、单质硅、纳米炭黑为原料,以热固性酚醛树脂为结合剂,分别引入膨胀石墨(EG)、预合成碳纳米管改性的膨胀石墨(EG-CNTs)以及表面负载含镍催化剂的膨胀石墨(EG-Ni),经混料、成型、固化后,再经800、1000、1200和1400℃保温3 h热处理,制备了低碳铝碳耐火材料。研究了膨胀石墨种类(EG、EG-CNTs、EG-Ni)对铝碳耐火材料结构演变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引入EG-CNTs、EG-Ni的试样的常温抗折强度比引入EG的试样的提高很多,因为EG-CNTs、EG-Ni均能促进试样中SiC晶须的形成,从而起到了很好的增强作用。2)引入EG-Ni的试样的抗热震性最好,因为EG-Ni可以原位生成碳纳米管,伴随有碳纳米管/SiC晶须的原位协同增韧的作用,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抗热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碳耐火材料 膨胀石墨 碳纳米管 力学性能 抗热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缓释相对低碳尖晶石-碳耐火材料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李欣哲 刘国齐 +3 位作者 李红霞 顾强 陈永强 郭海荣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122,共5页
为了提高低碳尖晶石-碳耐火材料的抗热震性,以镁铝尖晶石和石墨为主要原料,引入环保沥青Carbores P(CP)、三聚磷酸钠和硼玻璃粉作为添加剂,在900℃埋碳气氛下保温3 h制备低碳尖晶石-碳材料。研究添加剂种类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 为了提高低碳尖晶石-碳耐火材料的抗热震性,以镁铝尖晶石和石墨为主要原料,引入环保沥青Carbores P(CP)、三聚磷酸钠和硼玻璃粉作为添加剂,在900℃埋碳气氛下保温3 h制备低碳尖晶石-碳材料。研究添加剂种类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引入添加剂对试样的显气孔率以及体积密度影响较小。2)相比于三聚磷酸钠,添加CP和硼玻璃粉能够显著提高试样常温抗折强度;而添加CP能够较大提高试样的高温抗折强度。3)添加三聚磷酸钠能显著降低试样的热膨胀系数,并且能够有效改善试样的抗热震性。4)添加三聚磷酸钠能够制备出强度高、抗热震性好的低碳尖晶石-碳耐火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晶石-碳耐火材料 应力缓释相 线膨胀系数 抗热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料浆烧结制备α-Al_(2)O_(3)/Cr_(2)O_(3)/SiO_(2)阻氢涂层及其性能研究
8
作者 谢屹鹏 周波 +3 位作者 王岳峰 王峰 冯在强 唐明奇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89-2296,2319,共9页
采用烧结法在316L不锈钢上制备了主要由α-Al_(2)O_(3)/Cr_(2)O_(3)/SiO_(2)构成的氧化物复合阻氢涂层,研究了烧结温度、料浆质量比对涂层宏观形貌的影响,并对制备的涂层进行微观结构分析、阻氢性能和抗热震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烧结温度... 采用烧结法在316L不锈钢上制备了主要由α-Al_(2)O_(3)/Cr_(2)O_(3)/SiO_(2)构成的氧化物复合阻氢涂层,研究了烧结温度、料浆质量比对涂层宏观形貌的影响,并对制备的涂层进行微观结构分析、阻氢性能和抗热震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烧结温度为725℃,料浆质量比为1∶5时,制备的涂层表面光滑,孔洞和裂纹数量少,形貌均匀,平均厚度为64μm。涂层的组成相主要为α-Al_(2)O_(3)、Cr_(2)O_(3)、SiO_(2),其中α-Al_(2)O_(3)和SiO_(2)在涂层中呈层状不均匀分布,Cr_(2)O_(3)在涂层中均匀分布。获得的氧化物复合阻氢涂层具有良好的阻氢性能,相对于316L不锈钢,其渗透降低因子值为15.3,并且能经受450℃下的20次热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不锈钢 氧化铝 氧化铬 陶瓷涂层 烧结法 阻氢性能 抗热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碳质耐火材料的损毁机制及性能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圣博 侯庆冬 +4 位作者 田吉 罗旭东 马北越 李季佳 满斯林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9-265,共7页
综述了镁碳质耐火材料的损毁机制以及近年来低碳镁碳质耐火材料的性能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影响低碳镁碳质耐火材料抗热震性、抗氧化性和抗渣侵蚀性的因素,并对低碳镁碳砖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镁碳质耐火材料 损毁机制 抗热震性 抗氧化性 抗渣侵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_(2)O_(3)添加量对低碳镁碳质耐火材料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韩东序 佘亚锋 张志成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2-306,共5页
为了改善低碳镁碳质耐火材料的常温使用性能,以电熔镁砂、鳞片石墨和金属铝粉为原料,Y_(2)O_(3)为添加剂,酚醛树脂为结合剂,在氩气气氛中经1700℃保温3h热处理制备了低碳镁碳耐火材料。研究了Y_(2)O_(3)的添加量(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0... 为了改善低碳镁碳质耐火材料的常温使用性能,以电熔镁砂、鳞片石墨和金属铝粉为原料,Y_(2)O_(3)为添加剂,酚醛树脂为结合剂,在氩气气氛中经1700℃保温3h热处理制备了低碳镁碳耐火材料。研究了Y_(2)O_(3)的添加量(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0.2%、0.5%、1%、1.2%和1.5%)对低碳镁碳材料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引入的Y_(2)O_(3)可以和基质中的SiO_(2)和Al_(2)O_(3)反应生成稀土化合物,并在烧结过程中充当晶粒间的结合物或者填充在颗粒间的缝隙中,提升材料的致密性,进而提高其力学性能。2)当Y_(2)O_(3)的添加量为0.2%(w)时,试样的综合性能最佳,其体积密度、显气孔率和常温抗折强度分别为2.83g·cm^(-3)、9.92%和6.98MPa,抗热震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镁碳材料 氧化钇 抗热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粉、石墨加入量对菱镁矿尾矿制备镁质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岳静静 赵鑫 +7 位作者 游杰刚 张玲 张小芳 侯庆冬 冯东 罗式桐 段明君 张一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3-207,共5页
为提高菱镁矿尾矿的利用率和使用价值,以菱镁矿尾矿轻烧粉为原料,单质硅粉和95-石墨为添加剂,酚醛树脂为结合剂,利用固相反应无压烧结法制备镁质复合材料。研究了在埋碳气氛下,硅粉和石墨加入量对镁质复合材料常温抗折强度、致密度、线... 为提高菱镁矿尾矿的利用率和使用价值,以菱镁矿尾矿轻烧粉为原料,单质硅粉和95-石墨为添加剂,酚醛树脂为结合剂,利用固相反应无压烧结法制备镁质复合材料。研究了在埋碳气氛下,硅粉和石墨加入量对镁质复合材料常温抗折强度、致密度、线变化率、抗热震性能、显微结构以及物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i粉和石墨粉添加量的增加,材料中的镁橄榄石(M_(2)S)和SiC含量增加,最终形成了以M_(2)S为主晶相的M_(2)S-SiC-C的复相材料;反应过程中产生的CO和SiO气体,不利于材料的烧结,造成材料的常温抗折强度和体积密度下降,气孔率上升,线收缩率减小;材料热震后的强度保持率均比未添加添加剂的试样明显的增加,因为材料中M_(2)S的增加和SiC晶须的生成均对材料的抗热震性提高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镁矿尾矿 镁质复合材料 碳化硅 抗热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组成堇青石陶瓷材料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建锋 魏鹏 +2 位作者 徐晓虹 谢国斌 陈智超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6-165,共10页
堇青石陶瓷具有热膨胀系数低、抗热震性好、耐高温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高低温急剧变化的环境。如何进一步降低堇青石陶瓷的热膨胀系数,提升其使用性能,仍然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以单层片状结构的苏州高岭土、滑石和γ-Al_(2)O_(3)为原料... 堇青石陶瓷具有热膨胀系数低、抗热震性好、耐高温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高低温急剧变化的环境。如何进一步降低堇青石陶瓷的热膨胀系数,提升其使用性能,仍然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以单层片状结构的苏州高岭土、滑石和γ-Al_(2)O_(3)为原料,设计了不同的配比组成并制备了堇青石低膨胀陶瓷样品。采用XRD、SEM、CTE和EPMA等测试技术对样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探究了偏化学计量不同配比组成对合成堇青石陶瓷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偏镁样品(Si/Al为1.34时)合成的是单一的纯相堇青石;样品的热膨胀系数为1.91×10^(-6)℃^(-1) (25℃~800℃),抗折强度为50 MPa,气孔率为20%,体积密度为1.90 g·cm^(-3)。风冷热震循环试验(25℃~1000℃) 30次后抗折强度损失率仅为2.66%。偏镁组成中的MgO促进了高温液相的生成,液相传质推动高温化学反应充分进行,提高了样品中的堇青石含量(达到了99 wt.%),生成的堇青石晶粒定向排列,降低了样品的热膨胀系数,提高了样品的抗热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堇青石陶瓷 偏化学计量组成 热膨胀系数 抗热震性 结构与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ρ-Al_(2)O_(3)复合铝酸钙水泥烧结助剂对多孔碳化硅陶瓷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进文 姜洪义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6-380,386,共6页
为了提高多孔碳化硅陶瓷的性能,以绿碳化硅为主原料,石墨为造孔剂,用铝酸钙水泥(CAC)和水合氧化铝(ρ-Al_(2)O_(3))配制成复合烧结助剂(ρ-Al_(2)O_(3)-CAC),经1450℃保温3 h,制备多孔碳化硅陶瓷。研究了ρ-Al_(2)O_(3)-CAC加入量(加入... 为了提高多孔碳化硅陶瓷的性能,以绿碳化硅为主原料,石墨为造孔剂,用铝酸钙水泥(CAC)和水合氧化铝(ρ-Al_(2)O_(3))配制成复合烧结助剂(ρ-Al_(2)O_(3)-CAC),经1450℃保温3 h,制备多孔碳化硅陶瓷。研究了ρ-Al_(2)O_(3)-CAC加入量(加入质量分数为2.5%~20%)对多孔碳化硅陶瓷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ρ-Al_(2)O_(3)-CAC能促进碳化硅的氧化,并与碳化硅氧化生成的SiO_(2)发生原位反应,形成玻璃-莫来石复相结合,同时还在结合相中引入气泡,气泡会随ρ-Al_(2)O_(3)-CAC加入量的增加而长大;2)当ρ-Al_(2)O_(3)-CAC的加入量为12.5%(w)时,制得的多孔碳化硅陶瓷综合性能最佳,其显气孔率为39.1%,室温弯曲强度为39.3 MPa,透气度为26.74 m^(3)·h^(-1)·kPa^(-1)·m^(-2),抗热震性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碳化硅陶瓷 ρ-Al_(2)O_(3)-CAC 玻璃-莫来石复相结合 抗热震性 透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表面双辉等离子Ta/TaC涂层抗热震性能研究
14
作者 王彦 杨凯 +3 位作者 吕绪明 党博 魏东博 张平则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42-50,共9页
为了改善石墨电极表面涂层与基体间因力学性能及热膨胀系数差异而导致的热失配问题,采用双层辉光等离子表面渗金属技术在石墨表面分别制备了Ta、TaC涂层和Ta/TaC复合涂层。XRD结果表明,Ta涂层表面物相主要由Ta、Ta_(4)C_(3)和Ta_(2)C构... 为了改善石墨电极表面涂层与基体间因力学性能及热膨胀系数差异而导致的热失配问题,采用双层辉光等离子表面渗金属技术在石墨表面分别制备了Ta、TaC涂层和Ta/TaC复合涂层。XRD结果表明,Ta涂层表面物相主要由Ta、Ta_(4)C_(3)和Ta_(2)C构成,TaC和Ta/TaC涂层表面为纯TaC相。SEM结果表明,所有涂层均由涂层-基体互扩散层和表面沉积层组成,且内部均匀致密。相较于TaC物相,Ta单质更容易扩散进入石墨基体;相同条件下TaC在Ta上生长速率更快。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Ta涂层作为TaC涂层和石墨之间的过渡层,因其良好的物理缓冲作用能够有效提高TaC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和显微硬度。热震结果表明,在室温与650℃之间循环40次后,单层TaC涂层因极大的应力失配产生严重崩裂而剥落;Ta/TaC复合涂层因Ta过渡层的存在有效缓解了冷热循环过程中的应力失配问题,热冲击后表面未发现裂纹且膜基界面结合依旧良好,涂层的抗热冲击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电极 碳化钽 复合涂层 双辉 抗热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热膨胀陶瓷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邱日亮 易晨浩 +6 位作者 肖晓东 黄新华 肖卓豪 董洪波 李秀英 孔令兵 付震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7-912,共16页
低热膨胀陶瓷通常是指热膨胀系数低于2.0×10^(-6)℃^(-1)的陶瓷材料。相对于其他普通的陶瓷材料,低热膨胀陶瓷具有优异的耐高温和抗热震性能,能够在高温以及温度骤变的复杂环境下保持材料自身的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耐火材料、催化... 低热膨胀陶瓷通常是指热膨胀系数低于2.0×10^(-6)℃^(-1)的陶瓷材料。相对于其他普通的陶瓷材料,低热膨胀陶瓷具有优异的耐高温和抗热震性能,能够在高温以及温度骤变的复杂环境下保持材料自身的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耐火材料、催化剂载体、电子器件及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综述了低热膨胀陶瓷的分类、制备方法及应用领域,并对堇青石陶瓷、钛酸铝陶瓷、磷酸盐陶瓷及锂质陶瓷等几种常见的低热膨胀陶瓷进行了探讨,同时对低热膨胀陶瓷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热膨胀陶瓷 堇青石 钛酸铝 抗热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化钇对粉煤灰基堇青石陶瓷合成及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顾雅洁 陈瑶姬 +6 位作者 尹旭军 常星岚 孙科 孙盛睿 奚爽 许嘉雨 刘阳桥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15-1523,共9页
本文以粉煤灰、滑石、氧化铝和氧化镁为原料,加入质量分数为0%、0.5%和1.0%的氟化钇,通过高温烧结制备了粉煤灰基堇青石陶瓷样品,研究了氟化钇掺量对样品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及主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化钇的引入可降低堇青石的生... 本文以粉煤灰、滑石、氧化铝和氧化镁为原料,加入质量分数为0%、0.5%和1.0%的氟化钇,通过高温烧结制备了粉煤灰基堇青石陶瓷样品,研究了氟化钇掺量对样品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及主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化钇的引入可降低堇青石的生成温度,提高堇青石的物相转化率,显著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同时对热学性能亦有一定积极影响。当氟化钇添加量为0.5%时,样品的综合性能最优。当烧结温度为1300℃时,XRD未见明显杂质峰,样品的体积密度为2.15 g/cm^(3),开孔孔隙率为7.49%,吸水率为3.49%,压缩强度为252.27 MPa,经5次热震试验后压缩强度仍然高至204.65 MPa,比热容为0.770~0.931 J/(g·℃)(25~150℃),热膨胀系数为2.54×10^(-6)℃^(-1)(100~800℃)。与不含添加剂的样品相比,添加0.5%氟化钇样品的体积密度增加了5.2%,开孔孔隙率降低了58.6%,吸水率降低了60.6%,而压缩强度增加了4.6倍,比热容增强而热膨胀系数降低。在粉煤灰基堇青石陶瓷的烧结过程中,氟化钇的引入可使其在较低的温度下形成液相,提高元素迁移率,促进晶粒发育完全且具有细化晶粒的明显效果。氟化钇作为一种有效的烧结助剂,微量的添加即可显著改善粉煤灰基堇青石陶瓷的综合性能。本工作拓宽了高效烧结助剂选择范围,可为高质量陶瓷材料的高温烧结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堇青石陶瓷 氟化钇 压缩强度 抗热震性 比热容 热膨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锆-堇青石复相涂层对氧化铝基体影响的研究
17
作者 卜晓雪 厉冰心 +2 位作者 曹大可 吴昊龙 赵海洋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6,共8页
在陶瓷材料表面引入压应力涂层已经被证明可以提高其强度和韧性。用高纯堇青石粉和氧化锆细粉制备了堇青石-氧化锆复相涂层浆料,将加工好的氧化铝样条浸润于浆料中,经过无压烧结制备出复相涂层增强的氧化铝材料。研究了不同氧化锆添加量... 在陶瓷材料表面引入压应力涂层已经被证明可以提高其强度和韧性。用高纯堇青石粉和氧化锆细粉制备了堇青石-氧化锆复相涂层浆料,将加工好的氧化铝样条浸润于浆料中,经过无压烧结制备出复相涂层增强的氧化铝材料。研究了不同氧化锆添加量(质量分数)的涂层对基体的整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复相涂层含质量分数为10%的氧化锆时其表面残余压应力为最大值1.34 GPa,相应地其弯曲强度也为最大值376.55 MPa,相比于未镀层的基体试样其弯曲强度增长了64.6%。此外,对试样还进行了高温弹性模量的试验,并分析了其弹性模量随温度变化的具体原因。镀层试样还进行了导热系数的试验,发现随着低热导率材料的加入,镀层试样的热导率也随之下降。最后由于表面残余压应力的存在,镀层试样相较于基体材料展现出了较好的抗热震性能,在900℃前,镀层试样水淬后的剩余强度均大于未镀层试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涂层 堇青石 氧化锆 氧化铝 力学性能 抗热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复合材料高熵氧化物涂层抗烧蚀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凌翔 唐颖 +3 位作者 黄世伟 肖博澜 夏东浩 孙佳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70,I0001,I0002,共12页
新一代高超声速飞行器热端部件服役温度不断提高,对表面防护涂层的相稳定性和抗烧蚀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工作针对传统过渡金属氧化物ZrO_(2)、HfO_(2)涂层开展高熵化设计,采用高温固相反应结合超音速大气等离子喷涂制备(Hf_(0.125)... 新一代高超声速飞行器热端部件服役温度不断提高,对表面防护涂层的相稳定性和抗烧蚀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工作针对传统过渡金属氧化物ZrO_(2)、HfO_(2)涂层开展高熵化设计,采用高温固相反应结合超音速大气等离子喷涂制备(Hf_(0.125)Zr_(0.125)Sm_(0.25)Er_(0.25)Y_(0.25))O_(2-δ)(M1R3O)、(Hf_(0.2)Zr_(0.2)Sm_(0.2)Er_(0.2)Y_(0.2))O_(2-δ)(M2R3O)、(Hf_(0.25)Zr_(0.25)-Sm_(0.167)Er_(0.167)Y_(0.167))O_(2-δ)(M3R3O)三种高熵氧化物涂层,探究稀土组元含量对高熵氧化物涂层的相结构演变规律、相稳定性以及抗烧蚀性能的影响。M2R3O涂层和M3R3O涂层呈现优异的相稳定性和抗烧蚀性能,涂层经热流密度为2.38~2.40 MW/m^(2)的氧–乙炔焰烧蚀后仍保持物相结构稳定,未发生固溶体分解或析出稀土组元。其中M2R3O涂层循环烧蚀180 s后的质量烧蚀率与线烧蚀率分别为0.01 mg/s和–1.16μm/s,相比M1R3O涂层(0.09 mg/s、–1.34μm/s)以及M3R3O涂层(0.02 mg/s、–4.51μm/s),分别降低了88.9%、13.4%以及50.0%、74.3%,表现出最优异的抗烧蚀性能。M2R3O涂层的抗烧蚀性能优异归因于其兼具较高的熔点(>2200℃)和较低的热导率((1.07±0.09)W/(m•K)),使其有效防护内部的SiC过渡层以及C/C复合材料免受氧化损伤,避免了界面SiO_(2)相形成所导致的界面开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陶瓷 过渡金属氧化物 热喷涂 热防护涂层 抗烧蚀 C/C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SiC复合编织管的抗热冲击性能与失效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庆宽 许琦鹏 +3 位作者 万志慧 杨保建 周为 晋小超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8-296,共9页
以二维二轴编织的SiC/SiC复合编织管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抗热冲击性能及失效机理。自主搭建了基于石英灯辐照加热的循环热冲击试验平台,基于该平台开展了SiC/SiC复合编织管的循环热冲击试验考核,并对循环热冲击后的复合编织管进行了径向... 以二维二轴编织的SiC/SiC复合编织管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抗热冲击性能及失效机理。自主搭建了基于石英灯辐照加热的循环热冲击试验平台,基于该平台开展了SiC/SiC复合编织管的循环热冲击试验考核,并对循环热冲击后的复合编织管进行了径向压缩测试,探究了复合编织管力学性能与破坏机理,拟合得到了热冲击强度退化经验公式。研究结果表明,搭建的循环热冲击试验平台能够模拟快速升降温的实际服役环境,最高升温、降温速率在试验过程中分别可达约40、60℃/s。随着热冲击循环次数的增加,SiC/SiC复合编织管环向拉伸强度下降,且降幅随之增大。热冲击产生的热应力导致纤维周围的基体产生微裂纹,弱化了纤维束与基体之间的连接,这是复合编织管强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拟合的强度退化经验公式能够准确描述强度退化规律,可以满足工程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SiC/SiC复合编织管 石英灯辐照加热 热冲击 失效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N/YAlO_(3)复合陶瓷的抗热震性能
20
作者 吕绪明 张云汉 +2 位作者 石国华 王嘉炜 孙晓红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9-665,共7页
AlN陶瓷硬度高、脆性大,难以烧结致密,作为熔炼容器时会因高温变形或被温度变化引起热冲击破坏。将YAlO_(3)作为颗粒增强相加入AlN中,通过无压烧结方法制备AlN/YAlO_(3)复合陶瓷,研究不同温度下AlN/YAlO_(3)复合陶瓷的抗热震性能,分析... AlN陶瓷硬度高、脆性大,难以烧结致密,作为熔炼容器时会因高温变形或被温度变化引起热冲击破坏。将YAlO_(3)作为颗粒增强相加入AlN中,通过无压烧结方法制备AlN/YAlO_(3)复合陶瓷,研究不同温度下AlN/YAlO_(3)复合陶瓷的抗热震性能,分析热震前后AlN/YAlO_(3)复合陶瓷的物相结构、断口形貌和表面形貌,并阐明热震损伤机理。结果表明,在AlN陶瓷中加入YAlO_(3)能够促进AlN陶瓷的烧结,将致密度提升至98.37%,同时细化晶粒,提高AlN/YAlO_(3)复合陶瓷的抗弯强度和抗热震性能。在温度较高的热震试验中,当热震温度升高至600℃后,AlN/YAlO_(3)复合陶瓷的抗弯强度和残余强度保持率显著高于AlN陶瓷,表明添加YAlO_(3)能够有效提高AlN陶瓷的抗热震性能,这主要归因于微裂纹增韧及裂纹的偏折、分叉等机制的协同作用减缓了AlN/YAlO_(3)复合陶瓷抗弯强度的降低速度。此外,当热震温度达到1 000℃时,AlN发生氧化生成Al_(2)O_(3),导致AlN/YAlO_(3)复合陶瓷抗弯强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N/YAlO_(3)复合陶瓷 抗热震性能 抗弯强度 强度保持率 表面形貌 断口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