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趋恶的倾向与自我的教育——康德教育论解析 |
李长伟
|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孟子教育思想及其内在逻辑 |
马跃如
王文胜
|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3
|
为什么说“人性本善”——刘咸炘对传统性善论的现代总结 |
于述胜
周卫勇
|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4
|
性善:本善与向善——孟子性善论的两种诠释进路及其当代省察 |
张新
黄玉顺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5
|
荀子教育思想新探:以性朴论为中心 |
周炽成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6
|
|
6
|
性与天道:荀子礼学的形上学依据 |
何石彬
王庆勋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7
|
论法治国家的理念基础 |
丁以升
|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6
|
|
8
|
论孟子的德政思想 |
李韬
杨雪云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3 |
2
|
|
9
|
我国古代人性论的心理学诠释 |
燕国材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10
|
宪法价值哲学的逻辑原点——对中国宪法人性基础的反思 |
陈驰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11
|
论道家人性论的实质 |
张金岭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2 |
4
|
|
12
|
“性不可以善恶言”——试论王安石对儒家人性论传统的超越 |
魏福明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13
|
儒家性善论的两种型态与演进逻辑——兼论其义理困境及更化路向 |
邹晓东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14
|
“以才论性”与“因情定性”——孟子性善论之致思理路 |
陈徽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4 |
3
|
|
15
|
“性伪合而天下治”:荀子心性论及其政治哲学之教化特质 |
荆雨
曾筱琪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4
|
|
16
|
孟子的人格自由论研究 |
欧阳祯人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4
|
|
17
|
刘鉴泉先生的“性说”研究 |
欧阳祯人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6 |
1
|
|
18
|
基督教灵肉观念的人性论意涵及其解释之争 |
徐弢
李思凡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19
|
传统人性理论再解读——戴震人性可善论摭谈 |
陶武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20
|
性善乎 性恶乎——康德道德哲学之善恶概念及其人性论 |
陈徽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