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3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时代师生情感互惠的现实困境及未来进路——基于戈夫曼拟剧论视角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雨强 张淑莉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32,共7页
数字时代,智能技术在赋能教育系统升级、拓展师生互动路径的同时,也带来诸多数字情感问题。教师教学情感与学生学习情感相互支持的情感互惠关系是超越数字理性、实现情知共生、缓解数字化教学情感问题的有效方式。以戈夫曼拟剧论为分析... 数字时代,智能技术在赋能教育系统升级、拓展师生互动路径的同时,也带来诸多数字情感问题。教师教学情感与学生学习情感相互支持的情感互惠关系是超越数字理性、实现情知共生、缓解数字化教学情感问题的有效方式。以戈夫曼拟剧论为分析框架,剖析师生情感互惠关系构建面临的现实困境:临时妥协,数字化表演工具之情感缺失;情感误传与滞后,数字化“人工情感”之反馈异化;去神秘化,数字化前后台之界限模糊;过度推崇,数字化舞台背景之情感风险。在此基础上,分别从“角色塑造”“场景构建”“道具配置”三方面提出解决策略:完善师生多元素养结构,打造有情感温度的教育场域,提升技术工具的现实及潜在效能。从微观社会学角度思考未来教育数字化体系的建设进路,旨在建立一个长期和谐、共生共长的教学情感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 师生情感关系 情感互惠 戈夫曼拟剧论 情感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争法的中国语境与社会连带理论的构建
2
作者 刘继峰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8-74,共17页
竞争法律关系表象上类似于契约关系或侵权关系,但本质上因涉及不特定主体而构成社会性连带关系。企业规模的扩大既改变了企业经营活动的方式和社会的利益格局,也改变了已有法律与社会主体之间的约束关系。竞争法不是从内部着眼于对关系... 竞争法律关系表象上类似于契约关系或侵权关系,但本质上因涉及不特定主体而构成社会性连带关系。企业规模的扩大既改变了企业经营活动的方式和社会的利益格局,也改变了已有法律与社会主体之间的约束关系。竞争法不是从内部着眼于对关系主体的保护,而是立足于考察外部主体影响的竞争过程本身、立足于竞争的秩序和效能。当保护竞争目的从竞争参与者转向竞争秩序时,竞争关系的私人性就为公共性所覆盖,由此社会性连带关系就成为认定行为性质的主导因素,即所谓竞争性损害。竞争法规制的是经济力量滥用或竞争优势的滥用(或被滥用),规制的方法是评判对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程度。基于复合关系中的社会公共利益优位地位,可以成就中国语境下的社会连带理论。该理论有利于进一步厘清竞争法的性质,并指导立法和法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法语境 社会连带关系 社会连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丁童慧 陈军飞 +1 位作者 嵇娟 杨欣泽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032-3045,共14页
开展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Water-energy-food nexus,WEF-Nexus)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研究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重点话题。在解读WEF-Nexus、生态系统服务以及二者耦合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从耦合关系、耦合系统、耦合管控三个维度对... 开展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Water-energy-food nexus,WEF-Nexus)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研究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重点话题。在解读WEF-Nexus、生态系统服务以及二者耦合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从耦合关系、耦合系统、耦合管控三个维度对WEF-Nexus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并探讨了目前二者耦合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未来展望。结果表明,现有耦合研究主要聚焦WEF-Nexus与生态系统服务作用关系和供需关系的分析与探讨、水-能源-粮食-生态耦合系统的构建与评估、耦合系统管控新理念和新方法的提出等。然而,目前WEF-Nexus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尚且缺乏揭示二者交互耦合关系及作用机理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WEF-Nexus-生态系统服务耦合系统构建及演化机制分析较欠缺,面向资源环境决策管理的实践应用较薄弱。因此,以“耦合关系识别-耦合机理分析-耦合过程与格局刻画-耦合管理应用”为研究脉络,探索构建了未来WEF-Nexus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研究框架,并提出未来研究应更加关注WEF-Nexus与生态系统服务互动耦合机理探究、WEF-Nexus-生态系统服务耦合系统构建及其协同演化机制分析以及面向国土空间管控决策的实践应用,以期满足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等国家战略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 生态系统服务 人地关系理论 耦合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导师与智能导师效能差异研究——基于动态交互的可供性视角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姗姗 吴筱萌 +1 位作者 张鹏 范逸洲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8-107,共10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学界对智能导师教育功能边界和局限的研究。本研究基于可供性的动态交互视角,以在线英语写作修改任务为例,采用主题分析和滞后序列分析方法对54名学习者与智能导师和人类导师的在线交互日志进行研究,剖...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学界对智能导师教育功能边界和局限的研究。本研究基于可供性的动态交互视角,以在线英语写作修改任务为例,采用主题分析和滞后序列分析方法对54名学习者与智能导师和人类导师的在线交互日志进行研究,剖析智能导师和人类导师的效能差异及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人类导师组存在“主动寒暄—自我报告”“按步指导—评估更新”“基于评分准则的请求”三类典型可供性交互模式,智能导师组则涌现“内容代理循环”“基本纠错循环”和“不明指向的对话”三种模式。两组可供性交互模式的差异主要源于学习者与两类导师之间关系及权力位阶的不同。因此,研究建议智能导师设计需强化社交与教学法可供性以缩小与人类导师差距,同时在技术受限背景下需整合双方优势探索人机协同教学新模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可供性 智能导师 滞后序列分析 人机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基于有组织科研参与“揭榜挂帅”:理论框架、实践困境和变革图景 被引量:1
5
作者 董秀华 金莹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52,共11页
基于大科学模式、“委托-代理”关系、不完全契约理论视域构建高校有组织科研参与科技项目“揭榜挂帅”的理论框架,并从理论和实践中提炼出高校有组织科研参与科技项目“揭榜挂帅”所面临的结构性风险和技术性风险。结构性风险如大部分... 基于大科学模式、“委托-代理”关系、不完全契约理论视域构建高校有组织科研参与科技项目“揭榜挂帅”的理论框架,并从理论和实践中提炼出高校有组织科研参与科技项目“揭榜挂帅”所面临的结构性风险和技术性风险。结构性风险如大部分产业技术难题未能有效解决、“赛马制”的实践困境、不完全契约下的高校信心困境、信息不对称性下的政府和企业路径依赖抉择;技术性风险有高校有组织科研边界、政府治理边界等。根据现实困境对高校有组织科研参与科技项目“揭榜挂帅”的未来变革图景进行展望,提出自由探索式科研和有组织科研有机对接、搭建有组织科研竞合机制、打造技术治理赋能型政府、细化单位企业技术需求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有组织科研 “揭榜挂帅” 大科学模式 “委托-代理”关系 不完全契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RG需求理论的出院早产儿主要照护者照护需求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兰芬芬 喻姣花 廖袁钰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45,共5页
目的深入了解出院早产儿主要照护者的照护需求,为提供针对性的照护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基于ERG需求理论制订访谈提纲,2023年10-11月以目的抽样法选取从湖北省某三甲医院出院6个月内的25名早产儿主要照护者进行半... 目的深入了解出院早产儿主要照护者的照护需求,为提供针对性的照护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基于ERG需求理论制订访谈提纲,2023年10-11月以目的抽样法选取从湖北省某三甲医院出院6个月内的25名早产儿主要照护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主题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出院早产儿主要照护者照护需求归纳为3个主题:生存需求(日常照护知识与技能需求、异常情况识别与处理技能需求、发展性照护需求),相互关系需求(专业团队支持需求、社会团队支持需求和家庭支持需求),成长需求(角色适应需求和角色认可需求)。结论早产儿出院后,其主要照护者照护需求具有特殊性和多样性,应针对性地提供有效支持以满足照护者照护需求,减轻照护者照护负担和提升照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主要照护者 照护需求 ERG需求理论 生存需求 相互关系需求 成长需求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域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的竞合逻辑与实践路径
7
作者 王丹 吴立保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3,共10页
实现高等教育分类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先决条件,省域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对教育强国建设负有主体责任。本研究依托竞合理论,针对省域高等教育分类标准固化、合作联动不足和分类目标建设失衡、合作理念和行动不足等问题,提出竞合视角下省... 实现高等教育分类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先决条件,省域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对教育强国建设负有主体责任。本研究依托竞合理论,针对省域高等教育分类标准固化、合作联动不足和分类目标建设失衡、合作理念和行动不足等问题,提出竞合视角下省域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的实践路径,通过构建省域高等教育分类多主体竞合生态关系,建立互涉共生的省域高校分类发展主体,形成互补嵌入的结构化竞合和评价机制,分类引领确立互为目标的价值旨归以突破传统分类发展中的路径依赖和组织惯习影响,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域高等教育 分类发展 竞合理论 生态关系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惠理论视域下产教融合相关主体角色关系及功能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梦卿 刘开亚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9-118,共10页
深化产教融合是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制度设计,其相关工作涉及政府、职业院校、企业等多元主体,各主体开展以自身角色为基础的良好互惠合作是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基于直接互惠视角,厘清各主体角色认知、认同... 深化产教融合是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制度设计,其相关工作涉及政府、职业院校、企业等多元主体,各主体开展以自身角色为基础的良好互惠合作是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基于直接互惠视角,厘清各主体角色认知、认同与践行的内在逻辑,通过角色认知生成、角色认同增强与角色践行内化,防范机会主义风险、避免消极互惠、警惕非对称互惠现象的发生;基于间接互惠视角,着力加强产教融合主体的合作凝聚力,通过互惠传递持续扩大产教融合规模、拓宽合作边界,互惠关系将进一步内嵌于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构建逻辑中,进而打造多方共赢的积极互惠新格局;基于强互惠视角,致力充分发挥产教融合各主体的育人功能,通过增强互惠样态适应性,提升育人科学性;通过聚焦互惠情感向心力,促进育人协同性;通过强化互惠声誉约束力,激发育人能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惠理论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角色关系 育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应用与供应链效率提升——基于供应链治理与营运效率的双重视角 被引量:1
9
作者 孟庆伟 胡林杉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8,共12页
文章基于2011—2019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财务数据,研究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供应链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显著提高了企业供应链效率,该结果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得到验证;机制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通过供应链治理渠道和... 文章基于2011—2019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财务数据,研究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供应链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显著提高了企业供应链效率,该结果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得到验证;机制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通过供应链治理渠道和营运效率渠道来提高供应链效率,在中西部地区、传统行业、竞争性行业、高市场优势地位、高资产专用性和高职工薪酬企业中作用更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存在正向的供应链溢出效应,并可以实现兼顾供应链安全的效率提升。本研究为进一步优化工业机器人应用的相关政策制定和构建高质量供应链体系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应用 供应链效率 供应链治理 营运效率 关系理论 动态能力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园课程改革场域:理性审辨、关系图景与要点把握
10
作者 卢瑶 李姗泽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88,共9页
我国高质量幼儿园教育的核心标志是“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百余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在追求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产生了丰富的本土化课程改革成果。通过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实践经验及理论成果的理性审辨,发现当下的幼儿园课程改革研... 我国高质量幼儿园教育的核心标志是“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百余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在追求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产生了丰富的本土化课程改革成果。通过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实践经验及理论成果的理性审辨,发现当下的幼儿园课程改革研究应回到教师、聚焦教师所处的关系网络。运用场域理论对幼儿园课程改革展开系统性、关系性的剖析,发现幼儿园教师与社会结构之间是互构关系,幼儿园课程改革场域与其他场域是相对独立且彼此依存的关系,教师群体内部是分化而共生的关系。为了构建高质量的幼儿园课程体系,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应重视对课程改革场域“自组织原则”的澄清与解读,坚持以“自我生成与完善”为前提的“交流”“借鉴”与“学习”,以教师惯习的转向为着力点推动课程改革落到实处,通过赋权增能重建融合取向的场域文化,强化课程改革的“集体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园课程改革 高质量教育体系 关系图景 场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量化理论Ⅰ的新中式家具造型要素与风格意象之映射关系
11
作者 孙斌宾 张刚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8-196,共9页
探究新中式家具显性风格(造型要素)与隐性风格(风格意象)之间的映射关系,以期在设计开发与迭代过程中更好地延续新中式风格。以新中式圈椅为例,运用形态分析法解析造型设计要素,整理出显性风格特征类目,再通过聚类分析选取典型样本,并... 探究新中式家具显性风格(造型要素)与隐性风格(风格意象)之间的映射关系,以期在设计开发与迭代过程中更好地延续新中式风格。以新中式圈椅为例,运用形态分析法解析造型设计要素,整理出显性风格特征类目,再通过聚类分析选取典型样本,并对样本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以问卷调查获取样本的风格意象值。根据数量化理论(QTT)I,构建设计要素及类目与风格意象的编码矩阵,然后应用Matlab函数求解,得出显性风格特征与隐性风格特征之间的影响关系,构建回归模型,最后通过设计实践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研究发现,通过改变新中式圈椅的造型设计类目,可以有效地改变其风格意象,对“现代的-传统的”“禅意的-通俗的”两种风格意象影响较大的设计要素是扶手、管脚枨和坐板。其中,券口对“现代感”的影响最大(0.660),扶手对“禅意感”的影响最大(0.647)。在设计实践中,可根据各项目和类目的相关系数,灵活地选择合适的要素进行设计应用。这项研究解释了新中式家具显性风格特征中的造型要素及其下属类目是如何影响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隐性风格特征的传达,并构建了回归模型,然后在定性层面上归纳了新中式风格椅类家具的形态与CMF设计策略。研究表明,基于QTT(Ⅰ)的新中式圈椅风格设计研究,可以实现对指定风格的预测和设计,为新中式圈椅创新设计实践及设计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式圈椅 风格设计 数量化理论I 映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地关系视角下国内外生态情感研究进展与启示 被引量:1
12
作者 牛倩倩 王群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5,共8页
生态情感体现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思考,是人与地、人与环境互动关系的重要映射。该文从人地关系视角对国内外生态情感的内涵与特征、类型与测度指标、生成原因与影响机制进行了系统梳理。总体上,现有研究多从情感主体、人与自然关系、体... 生态情感体现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思考,是人与地、人与环境互动关系的重要映射。该文从人地关系视角对国内外生态情感的内涵与特征、类型与测度指标、生成原因与影响机制进行了系统梳理。总体上,现有研究多从情感主体、人与自然关系、体验感知3个角度阐释生态情感的概念;生态情感类型与测度指标通常依据情感类型、情感对象、情感特征划分;生态情感生成受到微观情感主体认知和宏观客观环境的共同作用,且多充当独立自变量、完全中介变量和部分中介变量,对情感主体的意愿、态度和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基于此,对人地关系视角下生态情感研究进行述评与展望,提出刺激—机体—反应—控制(S-O-R-C)理论研究框架,以期为今后生态情感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情感 人地关系 S-O-R-C理论 研究进展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缔结共生关系:职业教育以数字化转型服务新质生产力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晓平 贺诗义 郭保忠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3,共9页
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为主要表征的新质生产力代表了当前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发展方位重构的现实要求。基于共生理论框架,以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服务新质生产力形成的作用逻辑,缔结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的共... 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为主要表征的新质生产力代表了当前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发展方位重构的现实要求。基于共生理论框架,以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服务新质生产力形成的作用逻辑,缔结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的共生关系,支持两者通过共生关系实现本体演进和利益协同,以调整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基于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机制分析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的共生逻辑、共生要素、共生界面,并以此建构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的共生关系,通过数字化技术激活“知识—人才—产业”的协同关系,打通“资源—权力—制度”的共生能量传导机制,建设“投入—过程—产出”的资源分配模式,调整“政府—教育—企业—行业”的共生环境,促使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共生共荣关系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新质生产力 共生理论 数字化转型 共生共荣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生理论视域下乡村学校引领校家社协同育德共生系统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4
作者 褚红宇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43-50,共8页
共生理论为解决共存样态下乡村学校引领乡村校家社协同育德的悬浮化困境提供了有益启示。基于共生理论发现,乡村学校是引领乡村校家社协同育德共生系统的主导性共生单元,互惠共生关系是乡村学校引领乡村校家社协同育德共生系统的价值追... 共生理论为解决共存样态下乡村学校引领乡村校家社协同育德的悬浮化困境提供了有益启示。基于共生理论发现,乡村学校是引领乡村校家社协同育德共生系统的主导性共生单元,互惠共生关系是乡村学校引领乡村校家社协同育德共生系统的价值追求,共生环境是乡村学校引领乡村校家社协同育德共生系统的外部保障。当前,乡村校家社协同育德共生系统的形成正面临着共生单元中乡村学校德育的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共生关系中乡村校家社协同育德的非共生态、共生环境中乡村校家社协同育德的乡土文化环境掣肘等困境。乡村学校应在共生单元中,充分发挥乡村学校德育的引领作用;在共生关系中,构建乡村校家社协同育德的互惠共生伙伴关系;在共生环境中,主动适应乡村社会建立“信任链”和“重情谊”的行动逻辑和交往逻辑,最终形成乡村学校引领乡村校家社协同育德共生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乡村学校 校家社协同育德共生系统 共生单元 共生关系 共生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人地关系视角下的“两山”理念的科学内涵、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
15
作者 孟贵 王开泳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7-495,共9页
首先,基于人地关系视角,从哲学意蕴、地理逻辑和经济思维3个角度剖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内涵;其次,从服务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个方面阐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价值;随后,基于人地关系协... 首先,基于人地关系视角,从哲学意蕴、地理逻辑和经济思维3个角度剖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内涵;其次,从服务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个方面阐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价值;随后,基于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视角从突出人的参与、发掘地的价值、保障人地平衡以及规范人地行为4个方面,提出促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发展路径;最后,针对实践路径中存在的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指出未来应强化转化路径与模式选择、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两山”转化效率评估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山”理念 人地关系 时代价值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熟人视角下城市广场舞休闲冲突的形成与消解
16
作者 鲁清曌 彭菲 黎耀奇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78,共7页
近年来,城市广场舞冲突问题不断涌现,给城市发展和居民日常休闲活动带来一系列困扰。研究从半熟人视角出发,基于扎根理论,对城市广场舞休闲冲突的形成过程和消解机制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认为,“半熟人”的人际特性交织着熟人和生人双... 近年来,城市广场舞冲突问题不断涌现,给城市发展和居民日常休闲活动带来一系列困扰。研究从半熟人视角出发,基于扎根理论,对城市广场舞休闲冲突的形成过程和消解机制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认为,“半熟人”的人际特性交织着熟人和生人双重运行逻辑,是城市广场舞冲突发生的重要情境条件;不同利益群体在广场舞场域内进行“再熟人化”实践,交替性时空竞争和磋商过程构成其核心内涵;通过同时抱持正式和非正式磋商,半熟人社交下的广场舞休闲冲突本质上是一种“功能性冲突”,即通过“容忍”机制溶解分歧,避免冲突显化;通过“能动性”机制,利益群体不断反思广场舞实践的意义,以寻求冲突的消解,二者共同反馈广场舞“再熟人化”实践,凸显广场舞休闲活动的社会功能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社会学 广场舞 半熟人关系 功能性冲突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公民”还是“坏苹果”?吹哨行为对团队关系冲突的双元影响机制
17
作者 于维娜 李冬冬 李敏 《管理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57,共14页
吹哨看似是一种个人行为,但由于其匿名性和对不当行为事件的披露作用,如同向平静的湖面丢入一颗石子,所泛起的水波即产生的影响易引发团队成员的情绪反应,对成员间的关系合作产生影响。本文整合情绪认知评价理论和情绪调节策略,提出了... 吹哨看似是一种个人行为,但由于其匿名性和对不当行为事件的披露作用,如同向平静的湖面丢入一颗石子,所泛起的水波即产生的影响易引发团队成员的情绪反应,对成员间的关系合作产生影响。本文整合情绪认知评价理论和情绪调节策略,提出了吹哨行为对团队关系冲突的双元影响模型。基于对3个时间点收集到的84个团队样本的实证分析发现以下结论:(1)吹哨行为通过挑战型评估负向作用于团队关系冲突;吹哨行为通过阻碍型评估正向作用于团队关系冲突;(2)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在以上路径中存在调节作用。具体地,当吹哨行为发生时,高认知重评的团队成员会更倾向于进行挑战型评估,进而减少团队关系冲突;高表达抑制的团队成员会更倾向于进行阻碍型评估,进而增加团队关系冲突。以上研究结论加深了对吹哨行为在团队层面的后效及后效机制的认知,同时为团队对吹哨行为的干预管理提供了必要的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哨行为 情绪认知评价理论 团队关系冲突 情绪调节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空间理论视域下的城乡融合发展
18
作者 李卓凡 郭振宽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86,共9页
马克思、恩格斯依据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理论,围绕主体关系即人的发展状态,论述了城乡关系与社会空间变革的内在性:认为城市和乡村的分离是早期人类改造社会空间的最初体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改变了城市和乡村分立的“自然”性质,城乡融... 马克思、恩格斯依据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理论,围绕主体关系即人的发展状态,论述了城乡关系与社会空间变革的内在性:认为城市和乡村的分离是早期人类改造社会空间的最初体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改变了城市和乡村分立的“自然”性质,城乡融合发展是未来社会解决城乡对立的发展方向。在城乡融合发展上,主张通过变革空间实践方式、重塑社会空间关系,消除城乡在物质、社会与精神层面的差距与隔阂,最终实现具有高度的融合性、整体性、共享性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空间形态。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融合发展思想为中国共产党人改造社会的历史使命提供价值目标,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发展生产力、实现经济由速度型向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为中国共产党在消除城乡对立的实践探索指明了前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空间理论 社会空间变革 城乡关系 城乡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的地理学史编纂——兼谈西方地理学观念在中国的传播
19
作者 王鹏玮 《自然科学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71,共15页
民国时期的地理学者逐渐意识到,地理学史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立近代地理学科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学者在翻译了一定数量的地理学史论著,了解了近代地理学的基本谱系后,开始自行编写地理学史。在此过程中,不同地理学思想影响了... 民国时期的地理学者逐渐意识到,地理学史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立近代地理学科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学者在翻译了一定数量的地理学史论著,了解了近代地理学的基本谱系后,开始自行编写地理学史。在此过程中,不同地理学思想影响了地理学史的写作,学者们写出了风格多样的地理学史。一些地理学者还以西方地理学史为参照,考察中国地理学史。他们或认为中国传统地理学已包含近代地理学的要素,或认为其中基本不具备可称为地理学的内容,类似争议反映了学术观念的歧异。地理学史论著可以成为我们观察民国地理学观念的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学史 人地关系论 南派地理学 中华地学会 王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转型:关系调适、基本样态及其发轫机制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涛 李慧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45,I0004,I0005,共12页
经典环境社会学研究聚焦环境问题或环境衰退的学理解剖与理论阐释,呈现“环境衰退论”的叙事特征。为应对环境挑战,人类积极调整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推动社会的绿色转型,勾勒出资源消耗迈向资源善用、环境损害迈向生态修复、... 经典环境社会学研究聚焦环境问题或环境衰退的学理解剖与理论阐释,呈现“环境衰退论”的叙事特征。为应对环境挑战,人类积极调整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推动社会的绿色转型,勾勒出资源消耗迈向资源善用、环境损害迈向生态修复、生态代谢断裂迈向生态循环以及失序发展迈向协调发展的基本轮廓。制度-政策势能、经济-技术变革和社会-文化浪潮构成绿色转型赖以发轫和发展的基本机制,其中,制度-政策势能在中国的绿色转型实践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当前,绿色转型虽然已不只是学术想象与学术倡导,但这种转型实践还处于趋势性状态,面临着不平衡性、不稳定性和不充分性的挑战。对此,环境社会学需要持续开展更为深入的学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转型 环境衰退论 关系调适 资源善用 生态循环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