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农地利用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提升路径
1
作者 蒋志辉 王悦 谢成兴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1-910,共10页
为探究新疆农地利用效率,本研究基于2010—2020年新疆13个地区的数据,采用目标一致型两阶段网络SBM模型、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和fsQCA方法对农地利用效率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新疆各地农地利用整体效率11年平均值均小于0.2,乌鲁木齐市... 为探究新疆农地利用效率,本研究基于2010—2020年新疆13个地区的数据,采用目标一致型两阶段网络SBM模型、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和fsQCA方法对农地利用效率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新疆各地农地利用整体效率11年平均值均小于0.2,乌鲁木齐市自然禀赋高、人才优势明显,是整体效率最高的地区;新疆各地农地利用效率核密度曲线呈现出整体向左移、宽度逐渐变小的趋势,新疆各地农地利用效率的差距正在缩小,逐渐呈现集中趋势;新疆农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布差异明显,2010年各地农地利用效率差距较大,随着时间推移差距逐渐缩小,新疆农业发展日趋均衡;新疆农地利用效率提升路径的组态分析结果主要包括4种模式:工业化水平-种植结构二元主导模式、经济与农业机械化双力协同主导模式、产业结构主导模式和多元协同促进模式。研究表明,新疆农地利用效率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为促进新疆农地利用效率的提高,政府应关注农产品销售,合理倾斜农业资源,加强种植结构调整,注重经济水平提高,大力发展产业集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农地利用效率 SBM模型 fsQCA分析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辽河平原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韩晓晨 刘雨婷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65,共10页
[目的]探究下辽河平原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时空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低碳减排和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借助超效率SBM模型对2009-2022年下辽河平原区32个农业县(市、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进... [目的]探究下辽河平原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时空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低碳减排和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借助超效率SBM模型对2009-2022年下辽河平原区32个农业县(市、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自相关、Tobit模型等分析各县(市、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研究期内下辽河平原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均值为1.014,大部分处于最优状态以上,效率水平呈轻微下降态势。研究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研究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局部空间集聚现象,但大多数区域的集聚效应并不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集聚区域的位置也在不断变化;下辽河平原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自西向东呈轻微倒U形,且西部略高;自南向北呈U形,且南部略高。[结论]通过Tobit模型分析得出,农村居民人均播种面积和政府支农力度对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具有正向影响,耕地复种指数、单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效率呈负向影响,说明目前下辽河平原区各区域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明显差异,未来应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区域协同机制,发挥高值区域引领作用,以促进整个区域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效率SBM模型 耕地绿色利用效率 时空演化 聚集效率 资源配置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精准农业的玉米耕整地机械智能化控制系统研究
3
作者 段天青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3期52-54,共3页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精准农业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该文针对玉米耕整地机械智能化控制系统功能展开研究,结合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数据分析与处理等先进技术,分析了玉米耕整地智能...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精准农业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该文针对玉米耕整地机械智能化控制系统功能展开研究,结合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数据分析与处理等先进技术,分析了玉米耕整地智能控制系统功能需求,设计了系统总体架构及与耕整地机械的功能匹配,并利用AgriSim软件开展玉米耕整地机械智能控制系统,明确了系统功能开发的下一步方向。研究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升农业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农业 玉米种植 耕整地机械 智能化控制系统 资源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中市国土空间利用效率测算与布局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邓泽澜 刘慧芳 +1 位作者 王瑾 郭永龙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7-15,共9页
以山西省晋中市为例,探索国土空间利用效率差异下的布局优化路径。首先,基于国土空间利用系统解析,测算晋中市国土空间利用效率;其次,构建以效率为核心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情景方案和指标体系,引入多准则决策分析识别空间发展优势;最后,... 以山西省晋中市为例,探索国土空间利用效率差异下的布局优化路径。首先,基于国土空间利用系统解析,测算晋中市国土空间利用效率;其次,构建以效率为核心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情景方案和指标体系,引入多准则决策分析识别空间发展优势;最后,采用空间叠加、归类合并的方法对晋中市国土空间利用进行优化分区。结果表明,晋中市国土空间利用效率具有明显的空间不均衡性,呈东西部地区高、中部地区低的分布特征;西部及西北部平原区更具备城镇发展和农业生产优势,在不同情景下主要确定为城镇优势区和农业优势区,东部山区生态优势突出,主要确定为生态优势区;国土空间优化分区共包含城镇核心发展区、农业核心生产区、生态核心保护区、城乡结合发展区、生态农业发展区、生态经济发展区6种类型,整体分布较为集中,面积最大的为生态核心保护区,占比为37.27%。晋中市未来发展应根据西北部地区以城镇发展和农业生产为主、东南部地区以生态保护为主的国土空间优化分区特征,针对性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完善要素投入机制,实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以支撑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利用效率 国土空间利用布局 优化分区 高质量发展 晋中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土地绿色利用效率耦合协调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林耀奔 吕昕蕾 +1 位作者 黄思远 沈伟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0-98,107,共10页
基于2011—2021年江苏省13座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相对发展度模型,对江苏省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土地绿色利用效率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整体上看,江苏省城市耦... 基于2011—2021年江苏省13座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相对发展度模型,对江苏省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土地绿色利用效率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整体上看,江苏省城市耦合度较高,均在0.92~1.00之间,表明均处于高度耦合阶段。(2)2011—2021年,江苏省大多数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滞后于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但呈现经济高质量不断提升的趋势。(3)对江苏省城市耦合协调发展的复合类型进行划分,共划定了九种高耦合协调发展的复合类型。2011—2021年,江苏省城市高耦合协调发展的复合类型呈现协调性不断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态势。根据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土地绿色利用效率耦合协调状态的研究结果,建议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滞后型区域和土地绿色利用滞后型区域分别实施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导策略和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提升策略,以实现区域高质量与协调发展,为我国其他地区城市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 土地绿色利用效率 耦合协调关系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时空分异及其影响因素
6
作者 马明 毛理虎 +2 位作者 刘宇戈 李久林 姚晓洁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6-316,共11页
[目的]探究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动城市土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SBM-DDF)模型测度安徽省2008-2022年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值,选取核密度分析和重... [目的]探究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动城市土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SBM-DDF)模型测度安徽省2008-2022年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值,选取核密度分析和重心迁移模型分析时空分异特征,联合地理探测器和地理时空加权回归(GTWR)模型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①2008-2022年内安徽省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均值为0.77,整体分为2008-2014年直线下降和2015-2022年波动上升两个阶段。②区域内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中低值区城市有所增加、高值区城市较为稳定,地区差距逐渐扩大;全省效率值重心轨迹先向东南再向西北迁移,西北较东南地区改善更为明显,但仍为“南高北低”非均衡空间特征。③主导因素依次为环保投入、城乡结构、城市绿化、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其中产业结构和环保投入交互作用最强,q值为0.82;各因素空间异质性显著,城市绿化对所有城市均影响为正,城乡结构、环境规制、环保投入对中部和南部地区影响为正、对北部地区影响为负,产业结构对资源型城市负向影响突出。[结论]应通过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大生态环保力度,强化整体协作发展,制定差异发展路径,助推安徽省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 时空分异 影响因素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钱凡帆 吴九兴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259-266,共8页
根据2001—2021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耕地利用统计数据,运用SBM模型、核密度估计、面板Tobit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探究安徽省耕地利用效率的变化趋势、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及农业机械化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利用效率... 根据2001—2021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耕地利用统计数据,运用SBM模型、核密度估计、面板Tobit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探究安徽省耕地利用效率的变化趋势、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及农业机械化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中所起的中介作用,为区域耕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结果表明:2000—2020年,安徽省耕地利用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安徽省耕地利用效率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区域差异明显;农村劳动力转移、经济发展水平对耕地利用效率呈现正向影响,农业生产条件、自然环境条件、耕地资源禀赋对耕地利用效率呈现负向影响,且耕地资源禀赋对耕地利用效率影响不显著;农村劳动力转移能有效影响耕地利用效率,并可以通过农业机械化的中介效应作用于耕地利用效率。对此,应大力发展土地流转市场,构建有序的农村土地流转平台,为劳动力转移提供前提条件;要对农业机械化进行推广和研发,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正确处理劳动力转移和农业机械化之间的关系,从不同途径来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效率 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业机械化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宇 杜国明 李献宇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6-498,共13页
推动东北地区耕地绿色利用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促进黑土地保护的重要途径。综合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Tobit模型对东北地区40个地级市2012~2021年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时空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定量测度。结果表明:①201... 推动东北地区耕地绿色利用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促进黑土地保护的重要途径。综合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Tobit模型对东北地区40个地级市2012~2021年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时空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定量测度。结果表明:①2012~2021年,东北地区整体耕地绿色利用效率较高,而东北各地区效率自2018年后开始呈现波动下降态势,2020年后有所回升;②东北地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空间差异性显著,分布格局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化,在研究期内呈现出“东高西低”“四周高、中间低”“南北高、四周低”的演变特征;③粮食作物轮作面积比例、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对东北各地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具有显著性负向影响,科技发展水平具有显著性正向影响,但是在不同地区,不同因素的影响强度存在一定差异。建议既要在政策制度上规范和引导,还应在技术上支持和赋能,通过实际措施提高东北地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实现黑土地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绿色利用效率 超效率SBM模型 TOBIT模型 影响因素 黑土地保护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水土资源利用效率的耦合协调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薛建春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0-169,共10页
论文利用2009—2020年黄河流域6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Windows-DEA模型测度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与水资源利用效率,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之间的协同与冲突,利用莫兰指数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协调... 论文利用2009—2020年黄河流域6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Windows-DEA模型测度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与水资源利用效率,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之间的协同与冲突,利用莫兰指数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协调度的时空演变特征与空间溢出效应,结论如下:(1)黄河流域城市土地资源与水资源利用效率呈现缓慢上升态势,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下游>上游>中游,水资源利用效率为中游>上游/下游。(2)不同城市的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率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则逐步趋于稳态,而且,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始终存在空间邻接的正相关特性。(3)研究时期内大部分城市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与协调过渡阶段,协调度水平相对较低,2018年前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与水资源利用效率之间协调度也存在空间邻接的正相关特性。(4)经济增长对本地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协调度具有促进作用,但对其他城市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具有抑制作用;三产比重对本地与其他城市的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协调度也具有相反作用。建议流域内各城市从严从细规划和集约利用水土资源,注重提升整个流域的三产比重与产业升级,保证流域内水土资源利用效率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水资源 利用效率 耦合协调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韩琭 陶德鑫 史鲁彦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5-207,共13页
【目的】对山东半岛城市群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实现区域耕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Super-SBM模型、莫兰指数(Moran’s I)、核密度估计以及Tobit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对山东半岛城市群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实现区域耕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Super-SBM模型、莫兰指数(Moran’s I)、核密度估计以及Tobit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2000~2020年,山东半岛城市群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区域层面,省会、鲁南经济圈总体呈上升趋势,而胶东经济圈呈波动下降趋势;城市群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总体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区域差异格局;城市群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两极分化现象,城市群整体以及3大经济圈的区域差异均呈先扩大后缩小态势;农业生产条件、自然环境条件、耕地资源禀赋、科学技术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群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均有显著影响。【结论】山东半岛城市群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正在逐渐缩小,受农业生产条件影响较大,未来应从优化农业投入结构入手,逐步缩小区域差异,并加强耕地绿色低碳利用,进而提高耕地绿色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半岛城市群 耕地绿色利用效率 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补贴对新疆棉花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农户耕地经营规模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传艳 马琼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0-1229,共10页
水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先决约束条件,其利用效率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有效测度农业补贴的灌溉用水效率影响效应是评估农业补贴政策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课题。为评估农业补贴、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对棉花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本... 水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先决约束条件,其利用效率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有效测度农业补贴的灌溉用水效率影响效应是评估农业补贴政策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课题。为评估农业补贴、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对棉花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本研究基于2023年我国新疆312户农户的调研数据,通过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算农户棉花灌溉用水效率,并借助Tobit模型分析农业补贴、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对新疆棉花灌溉用水效率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样本农户棉花灌溉用水效率平均值为0.560,效率损失较为严重;农业补贴、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棉花灌溉用水效率都存在倒“U”形的直接影响;耕地经营规模在农业补贴对农户棉花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研究表明,在新疆水资源严重匮乏与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共存背景下,为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应从促进农业适度补贴、引导农户适度规模经营两方面加大政策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补贴 灌溉用水效率 耕地经营规模 新疆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与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空间相关与溢出效应 被引量:7
12
作者 周敏 吕宏宇 柯楠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50,共10页
基于2003—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农业要素错配对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生产要素错配指数呈下降趋势,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不足和配置过剩并存,农业劳动力错配... 基于2003—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农业要素错配对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生产要素错配指数呈下降趋势,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不足和配置过剩并存,农业劳动力错配、资本错配和土地错配在省域层面差异显著且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中国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整体呈上升态势,研究期内涨幅为4.92%,省域间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农业劳动力错配、资本错配和土地错配对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自然条件与工业化水平对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财政涉农支出对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据此,为改善农业要素错配和提升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提出推进耕地利用省域协同互动、深化农业要素市场改革、促进农业技术创新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 耕地绿色利用效率 要素错配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基于179个地级市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朱梦凡 李敬锁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6-217,共12页
[目的]粮食主产区在实现粮食稳产保供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研究粮食主产区的耕地利用效率及其时空演变特征,旨在为促进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高效利用、保障粮食安全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创新性地运用两阶段动态网络DEA... [目的]粮食主产区在实现粮食稳产保供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研究粮食主产区的耕地利用效率及其时空演变特征,旨在为促进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高效利用、保障粮食安全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创新性地运用两阶段动态网络DEA模型,测算粮食主产区2010—2020年179个地级市耕地利用效率,并通过ArcGIS可视化技术和核密度估计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构建Tobit模型并探究耕地利用效率影响因素。[结果]2010—2020年粮食主产区整体效率水平呈“小幅下降—快速上升—波动增长”的阶段趋势,整体效率水平偏低,仍具有较大提升空间。分阶段来看,生产阶段效率水平始终高于消费阶段,且两阶段效率水平差距有进一步增大的态势;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提升受两阶段效率水平共同作用的影响,生产阶段是效率提升的主要动力,阻力来自于消费阶段效率。分区域来看,松花江流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耕地利用效率,区域不均衡性显著。从空间上来看,整体效率、生产阶段效率高值区呈东北—西南空间分布,并逐渐形成“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空间格局,消费阶段效率高值区呈离散化分布格局,并未呈现出向提升方向收敛的发展态势。整体、生产阶段和消费阶段的外部影响因素不尽相同,涉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不同因素对不同区域的整体及各子阶段耕地利用效率作用强度及作用方向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未来粮食主产区不但要探索区域差异化耕地利用路径,加强各地级市间合作,更要在提升生产阶段效率的同时,重点关注各地级市消费阶段效率提升收敛速度以及与生产阶段效率差距之间的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效率 时空特征 影响因素 DEA模型 粮食主产区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与生态福利绩效耦合协调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关哲 邵战林 +1 位作者 潘佩佩 王晓旭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2,30,共8页
通过超效率SBM模型测算1999—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和生态福利绩效,使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两者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规律,借助地理探测器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析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作用程度及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京... 通过超效率SBM模型测算1999—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和生态福利绩效,使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两者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规律,借助地理探测器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析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作用程度及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京津冀城市群的土地利用效率、生态福利绩效以及两系统的发展度、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但总体呈下降趋势。(2)1999—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东北—西南”走向的空间分布格局,并且与椭圆重心移动方向相同,北部城市耦合协调度变化较大。(3)耦合协调影响因子中,经济水平回归系数最大。影响因子交互作用的解释力大于各自单独作用时的解释力之和,呈非线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效率 生态福利绩效 耦合协调度 京津冀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广西石漠化片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时空分异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美莲 许进龙 +1 位作者 张河雄 周久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5-374,共10页
[目的]分析“双碳”目标下广西石漠化片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子,为提升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加强耕地生态保护等提供依据,同时扩展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研究边界、丰富研究内涵。[方法]利用Super-SBM模型测算耕地绿色利用效率... [目的]分析“双碳”目标下广西石漠化片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子,为提升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加强耕地生态保护等提供依据,同时扩展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研究边界、丰富研究内涵。[方法]利用Super-SBM模型测算耕地绿色利用效率,运用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了其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因子。[结果](1)广西石漠化片区耕地碳排放和面源污染得到初步控制,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均值由2009年的0.88稳步上升至2021年的1.04,增幅较小但效率值迈入有效水平;(2)广西石漠化片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空间分异相对稳定,总体维持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异特征,但南北差异呈缩小态势;(3)广西石漠化片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正空间相关性,且呈强化趋势。局域空间格局以高高集聚型(HH)和低低集聚型(LL)为主,高值区集聚于南部的河谷平原,低值区连片于北部的高原—山地过渡带;(4)广西石漠化片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时空分异受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共同驱动,但适度规模经营与其他生产要素的交互作用,能够更好地推动耕地利用节本增效。单因子探测中,“种植业从业人员人均耕地规模”始终是影响力最强的因子,同时交互因子探测中,所有具备较强影响力的交互因子中均包含“种植业从业人员人均耕地规模”因子。[结论]广西石漠化片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逐年小幅度提升并整体迈入有效水平,受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多重因素影响,其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并总体维持南高北低的分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石漠化片区 耕地绿色利用效率 Super-SBM模型 空间自相关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影响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敏 韩玉潇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44,共13页
提高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是在土地利用领域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门槛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数字乡村建设水平对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显著提高耕地绿色... 提高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是在土地利用领域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门槛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数字乡村建设水平对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显著提高耕地绿色利用效率,主要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减污降碳和增加产出等路径发挥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上述影响具有门槛特征,当农地流转水平和环境规制强度超过门槛值后,该正向影响作用增强;数字乡村建设对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应积极推进数字乡村建设、重视区域资源禀赋差异、推动农村土地有序流转、稳步提升环境规制强度,以纾解数字信息技术嵌入耕地利用过程梗阻,强化数字乡村建设赋能耕地绿色利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 绿色利用效率 数字乡村建设 空间效应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和平 李红波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4-104,共11页
研究目的:科学探究农业新质生产力对长江经济带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机制,为推进新质生产力赋能耕地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熵值法、Super-SBM模型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2010—2022年长江经济带农业新质生产力水... 研究目的:科学探究农业新质生产力对长江经济带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机制,为推进新质生产力赋能耕地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熵值法、Super-SBM模型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2010—2022年长江经济带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呈现稳步上升趋势,空间异质性始终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和“粮食主销区>主产区>产销平衡区”。(2)耕地利用生态效率从2010年的0.6419逐年上升到2022年0.9280,空间差异上表现为“下游>上游>中游”,粮食主销区明显高于另外两个区域。(3)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存在区域异质性,中游和下游地区促进作用比上游地区更显著,粮食主产区比产销平衡区作用更显著,而粮食主销区的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4)农业新质生产力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机制主要来源于产出效应,成本削减效应和环境效应暂未发挥作用。研究结论:应加快推进农业新质生产力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系统完善耕地保护利用的生产力效应,协同优化长江经济带农业新质生产力与耕地资源空间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耕地利用生态效率 耕地保护利用 影响机制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倩华 边志强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5-114,共10页
研究目的:基于2006—2021年中国152个老工业和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将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作为准自然实验,探究该政策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渐进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1)示范区的设立能够显著... 研究目的:基于2006—2021年中国152个老工业和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将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作为准自然实验,探究该政策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渐进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1)示范区的设立能够显著提升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且这一结论在经过多轮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同时,这一影响存在明显的推广效应。(2)机制检验表明,示范区建设能够通过产业集聚、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三条路径提升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3)异质性分析发现,示范区建设的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提升效应在老工业城市和集群式示范区中更为显著,在资源型城市与单一式示范区中相对较弱,在复合型城市中尚未显现。研究结论:应持续优化并推进示范区建设,加强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产业集聚,强化环境规制与支持技术创新,因地制宜细化政策安排,探索多元化产业转型路径,合力推进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 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 资源型城市 老工业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视角下制造业集聚对工业用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
19
作者 刘楠楠 赵可 +1 位作者 彭开丽 柳建玲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140,共14页
提升工业用地绿色利用效率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制造业集聚是影响工业用地绿色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基于200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从环境规制视角出发,分析制造业集聚对工业用地绿色利用... 提升工业用地绿色利用效率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制造业集聚是影响工业用地绿色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基于200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从环境规制视角出发,分析制造业集聚对工业用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和效应。研究发现:(1)2000-2019年中国工业用地绿色利用效率呈现先平稳上升后快速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2.942%,东部地区效率始终高于中西部地区,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993%和1.061%。(2)制造业集聚对工业用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随环境规制强度的变化呈现门槛特征,伴随环境规制强度提高,制造业集聚与工业用地绿色利用效率之间呈“U”型关系。(3)异质性分析发现,2000-2009年制造业集聚对工业用地绿色效率的负向影响随环境规制水平提升逐渐减弱,2010-2019年则表现为由负转正;自愿型环境规制最先产生门槛效应,市场型、命令型环境规制门槛效应出现需较高水平的环境规制。因此,应差异化制定环境规制政策促进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和工业用地绿色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制造业集聚 工业用地 绿色利用效率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用地利用等别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 被引量:112
20
作者 孔祥斌 靳京 +2 位作者 刘怡 李翠珍 秦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6-51,F0002,共7页
基本农田划定应以科学的土地质量分级为基础,而农用地分等工作是从耕地生产能力出发划定出区域的耕地质量的差异。所以,该文以北京市房山区为研究对象,依据农用地利用等别成果,借助聚类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手段,提出了基于农用地利用等... 基本农田划定应以科学的土地质量分级为基础,而农用地分等工作是从耕地生产能力出发划定出区域的耕地质量的差异。所以,该文以北京市房山区为研究对象,依据农用地利用等别成果,借助聚类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手段,提出了基于农用地利用等别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方法和手段。研究结果表明:房山区现有的基本农田布局中的耕地质量差异大,涵盖了从7等到21等的各等别的耕地,部分等别高的耕地划到一般农田;依据农用地利用等别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中,平原区耕地利用等别集中在18到21等,山区集中在10到18等,基本农田总面积数增加3520.52hm2,按照各等别对应的标准粮计算基本农田的生产能力提高44749t,而且平原区和山区的耕地生产能力差异很大。可见,利用农用地利用等别的成果进行基本农田划定,以优先划定高等别的耕地资源为基础将基本农田划定与耕地生产能力保护紧密结合,为区县尺度的基本农田划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利用等别 基本农田 耕地生产能力 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