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广线高边坡陡坡地段桩板结构路基的设计理论探讨 被引量:24
1
作者 詹永祥 蒋关鲁 +1 位作者 牛国辉 郭建湖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94-96,101,共4页
研究目的:桩板结构路基是土质路基上无砟轨道的一种新型结构形式,本文结合武广线桩板结构路基的设计,初步探讨桩板结构路基的设计方法,希望能够为桩板结构路基的设计及应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桩板结构路基是高边坡陡坡地段地基加固的... 研究目的:桩板结构路基是土质路基上无砟轨道的一种新型结构形式,本文结合武广线桩板结构路基的设计,初步探讨桩板结构路基的设计方法,希望能够为桩板结构路基的设计及应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桩板结构路基是高边坡陡坡地段地基加固的一种有效形式,通过计算,承载板挠度、桩基础承载力及其变形均满足了无砟轨道的控制指标要求,是桩板结构路基应用范围的一个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运专线 桩板结构路基 高边坡陡坡地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筏结构加固路桥过渡段深厚淤泥地基的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岳健 冷伍明 +1 位作者 聂如松 杨奇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9-75,共7页
针对采用"预应力管桩+钢筋混凝土板"的桩筏结构加固处理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的深厚淤泥地基,选择两处过渡段开展现场试验,基于实测结果分析桥台地基土的侧向位移和孔隙水压力、桩筏结构的沉降、桥台基桩的弯矩和侧向位移的变... 针对采用"预应力管桩+钢筋混凝土板"的桩筏结构加固处理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的深厚淤泥地基,选择两处过渡段开展现场试验,基于实测结果分析桥台地基土的侧向位移和孔隙水压力、桩筏结构的沉降、桥台基桩的弯矩和侧向位移的变化特点及其产生原因,研究过渡段打入管桩对邻近桥台地基的影响、靠近过渡段的路基填土对桩筏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台后路基填土对桥台基桩的侧向影响。结果表明:过渡段打入管桩会挤压邻近的桥台地基,若不采取其他措施,宜等管桩全部打完5个月后再开始钻进靠近管桩的桥台冲孔灌注桩孔;靠近过渡段的路基填土使桩筏结构先上浮然后不均匀下沉;采用桩筏结构对过渡段的淤泥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后,台后路基填土仍会使下卧淤泥侧向移动而挤压桥台基桩,使桥台基桩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桥过渡段 深厚淤泥地基 桩筏结构 挤土效应 路基填土 桥台基桩 侧向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沪昆高速铁路综合试验技术 被引量:8
3
作者 龚增进 冯仲伟 +3 位作者 王峰 娄序淳 方兴 王立乾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4-138,共5页
为进一步增强铁路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我国铁路特别是高速铁路的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2014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在沪昆高速铁路组织开展了6大类58项综合试验。本文主要介绍这次综合试验在总体设计、组织实施、计划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沪昆... 为进一步增强铁路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我国铁路特别是高速铁路的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2014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在沪昆高速铁路组织开展了6大类58项综合试验。本文主要介绍这次综合试验在总体设计、组织实施、计划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沪昆高速铁路综合试验成果为深化我国高速铁路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对于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实现新突破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综合试验 试验设计 计划管理 高速动车组 TD-LTE 桩板结构过渡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桩板结构路桥过渡段无砟轨道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栋 苏谦 +2 位作者 刘亭 谢康 郭源浩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6-60,共5页
桩板结构被广泛应用于我国高速铁路深厚软土地区地基处理,其对路基与桥梁间不均匀沉降控制具有显著效果,但针对桩板结构路桥过渡段上无砟轨道的结构动力特性却鲜有研究。以杭长高铁桩板结构路桥过渡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实车测试,分析... 桩板结构被广泛应用于我国高速铁路深厚软土地区地基处理,其对路基与桥梁间不均匀沉降控制具有显著效果,但针对桩板结构路桥过渡段上无砟轨道的结构动力特性却鲜有研究。以杭长高铁桩板结构路桥过渡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实车测试,分析不同行车速度下过渡段和相邻桥梁上无砟轨道结构动力特性及其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随行车速度增加,钢轨和轨道板加速度呈指数增长,轨道板动位移呈线性增长;同一行车速度下,过渡段和桥梁上轨道结构振动无突变现象,差异性小;由行车测试数据拟合结果预测行车速度达到350 km/h时,过渡段上钢轨加速度约为2 324 m/s^2,轨道板动位移约为0.49 mm,轨道板加速度约为17.89 m/s^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桩板结构 路桥过渡段 无砟轨道 动力特性 实车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式桩板结构桥隧过渡段动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魏丽敏 李双龙 +1 位作者 何群 何重阳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1-148,共8页
结合上海—昆明高速铁路某深埋式桩板结构桥隧过渡段动力响应现场试验,建立车辆-轨道-路基耦合振动数值模型,研究深埋式桩板结构路基动力特性,评价其用作桥隧过渡段的过渡性能。研究结果表明:6种测试车型引起过渡区测点振动加速度最大值... 结合上海—昆明高速铁路某深埋式桩板结构桥隧过渡段动力响应现场试验,建立车辆-轨道-路基耦合振动数值模型,研究深埋式桩板结构路基动力特性,评价其用作桥隧过渡段的过渡性能。研究结果表明:6种测试车型引起过渡区测点振动加速度最大值为3.77 m/s2,测点最大振动加速度随车速增大而增大,最大振动位移与车速没有明显相关性;隧道与桥台测试断面的功率谱密度平均值比过渡段路基的更大,过渡段路基动力响应振动水平比桥台与隧道的更弱;过渡区最大钢轨挠度变化率约为0.149 mm/m,小于控制值0.300 mm/m,表明过渡区轨道结构动力性能良好;行车荷载作用下,桩长越长,桩顶动位移越小,桩板结构的变桩长设计有利于过渡区刚度的平顺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隧过渡段 桩板结构 动力响应 现场试验 车辆-轨道-路基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板结构路桥过渡段的动力学仿真分析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秦旗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0-44,49,共6页
研究目的:在西宝高铁项目路基设计过程中多处采用了埋入式桩板结构,为了判定其与桥梁连接处的过渡段的实际工程表现,对这些过渡段进行动力学仿真模拟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一般传统过渡段进行对比分析。希望这种过渡段设计和仿真计算的方... 研究目的:在西宝高铁项目路基设计过程中多处采用了埋入式桩板结构,为了判定其与桥梁连接处的过渡段的实际工程表现,对这些过渡段进行动力学仿真模拟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一般传统过渡段进行对比分析。希望这种过渡段设计和仿真计算的方法能为今后的高铁路桥过渡段设计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结论:(1)桩板结构过渡段的车体竖向振动加速度、轮轨竖向力、车轮减载率、基床竖向位移和基床表面应力在动力响应过程中均处于较低水平的平稳变化,没有出现过大的突变,具有更好的稳定性;(2)桩板结构过渡段无论是对列车行驶的安全性、乘客感受的舒适性,还是对路基本体结构的作用等方面都有显著的积极效果;(3)动力学特性仿真计算这种方法对于桩板结构过渡段在设计前期的性能评判有很高的可靠性,可为高速铁路路基过渡段设计方案的选择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板结构 耦合动力学 有限元仿真 过渡段 高速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泰长江大桥专用航道桥设计 被引量:18
7
作者 徐伟 王恒 李少骏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5-90,共6页
常泰长江大桥天星洲和录安洲2座专用航道桥均为刚性梁钢桁拱桥,跨度布置均为(168+388+168)m。桥梁采用双层桥面,上层布置6车道高速公路,下层下游侧布置4车道普通公路、上游侧布置双线城际铁路。主梁采用2片主桁双层板桁组合结构,N形桁,... 常泰长江大桥天星洲和录安洲2座专用航道桥均为刚性梁钢桁拱桥,跨度布置均为(168+388+168)m。桥梁采用双层桥面,上层布置6车道高速公路,下层下游侧布置4车道普通公路、上游侧布置双线城际铁路。主梁采用2片主桁双层板桁组合结构,N形桁,焊接整体节点构造。由于恒载在横断面上分布不对称,为减少结构的非对称变形,主梁采用非对称截面。上、下层桥面均采用纵横梁体系的正交异性板整体钢桥面。主拱采用与主梁反向的N形桁,拱肋为抛物线形,跨中下弦矢高55 m、拱高11 m。拱肋下弦与主梁上弦间采用柔性平行钢丝吊索连接。主墩基础采用钻孔桩基础,墩身采用八边形实心墩结构。专用航道桥采用从边跨向中跨悬臂拼装、拱梁并进架设、跨中合龙的总体施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铁路两用桥 钢桁拱桥 双层板桁组合结构 非对称截面 正交异性钢桥面 钻孔桩基础 桥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式桩板结构桥-隧过渡段动力响应特征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双龙 魏丽敏 +1 位作者 何群 何重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22-1231,共10页
为了解深埋式桩板结构桥-隧过渡段的动力特性及过渡性能,在沪昆高铁某工点过渡区(含隧道口、过渡段及桥台)开展现场动力响应测试,分析不同车型、车速及行车方向等工况下过渡区的动力响应分布规律;并建立考虑车辆-轨道-路基耦合振动数值... 为了解深埋式桩板结构桥-隧过渡段的动力特性及过渡性能,在沪昆高铁某工点过渡区(含隧道口、过渡段及桥台)开展现场动力响应测试,分析不同车型、车速及行车方向等工况下过渡区的动力响应分布规律;并建立考虑车辆-轨道-路基耦合振动数值模型,研究过渡区的线路平顺性及桩板结构过渡段的动应力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车型列车激励下,过渡区振动加速度及动位移有效值的最大值分别为0.85 m/s^(2)、0.034 mm,过渡段的振动水平要比隧道及桥台的更低;过渡段动力响应有效值随车速增大而增大,其增幅比隧道与桥台的更小;行车方向对过渡段与桥台连接区域的动力响应影响较大,对其他断面影响微弱;列车以300 km/h车速经过该过渡区时,过渡区钢轨挠度最大变化率约为0.149 mm/m,车体竖向加速度最大值为0.74 m/s^(2);桩板结构的存在能够将列车荷载传递至深部地基,使浅层地基土体承受的动力作用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段 深埋式桩板结构 动力响应测试 数值模拟 过渡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软土区地铁轨道过渡段PHDC桩网结构路基参数优化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安志强 王小军 金展潇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8-151,159,共5页
滨海软土区地铁无砟轨道与有砟轨道过渡段采用PHDC(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竹节)桩网结构路基。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分析了桩长、桩径、桩体刚度、桩帽尺寸及桩间距对过渡段路基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原设计中的桩长25 m可优化为20 m;... 滨海软土区地铁无砟轨道与有砟轨道过渡段采用PHDC(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竹节)桩网结构路基。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分析了桩长、桩径、桩体刚度、桩帽尺寸及桩间距对过渡段路基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原设计中的桩长25 m可优化为20 m;桩径在300~500 mm、桩体刚度在32.5~38.0 GPa、桩帽边长在1.4~1.8 m时,其对过渡段路基沉降的影响较小;由于路基底部碎石垫层夹土工格栅的调节作用,不同影响因素下路基顶面沉降均呈线性变化;纵向减少一排桩后,路基底面沉降、桩土差异沉降、桩间土沉降均略有增大,路基顶面平均沉降仅增加约2.5 mm,远小于10 cm的规范限值,因此建议该工程把桩间距由2.0、2.5、3.0 m增大为3.0、4.5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桩网结构 数值模拟 沉降 滨海软土区 过渡段 参数优化 PHD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